阿茲特克、瑪雅、印加文明達到何種高度?

阿茲特克、瑪雅、印加文明,都是拉丁美洲的古代文明,也稱為前哥倫布文明,他們當時在社會、科技、人文發展水平上,達到了什麼程度呢?


轉載自@老老王 《大穿越時代》瑪雅篇

------------------------------------------------------------------------------------------------

一、這是外星人嗎?

首先,從地理上看,跟廣袤蠻荒的美洲大陸相比,瑪雅文明能夠覆蓋到的範圍,實在有點狹小——瑪雅文明的最大分布範圍,基本上就是以中美洲的尤卡坦半島為中心,橫跨了墨西哥、瓜地馬拉、貝里斯和宏都拉斯等國的一部分相鄰地區,總面積約為三十萬平方公里,大致上相當於浙江、江蘇和安徽三省之和,略小於日本和德國,近似於義大利,但卻超過了今天的韓國和英國。

根據緯度上看,瑪雅人世代居住的這片土地,完全位於熱帶範圍之內,所以瑪雅文明是一個熱帶文明。

其次,從年代上看,瑪雅民族大約於公元前2500年形成,其早期文明在公元前四世紀誕生,期間幾經興衰起伏,至十五世紀幾乎徹底衰微崩潰,各種文化相繼失傳,旋即在十六世紀被西班牙殖民者剿滅。

整個瑪雅文明的發展歷史,一般劃分為前古典期(誕生~3世紀)、古典期(3~9世紀,相當於三國到唐末)和後古典期(9~16世紀)三個階段,其中以古典期的瑪雅文明最為繁榮。如果要領略最正宗,最具特色的瑪雅文化,就應該穿越到這一時代。另外,我們如今一般所說的「瑪雅文明毀滅」,也是指古典期瑪雅文明在九世紀末的毀滅,而非十六世紀的西班牙殖民者入侵——那時候的瑪雅文明已經沒剩下多少東西了。

很好,穿越的坐標已經確定——瑪雅文明古典時期的尤卡坦半島!當時最強盛的瑪雅城邦蒂卡爾!

滴滴滴!時空機器啟動,穿越開始!

當你再次恢復意識的時候,就會發現自己置身於一片茂密的熱帶雨林之中,四周瀰漫著悶熱潮濕的氣息。而腳下則是一條被人踐踏出來的泥濘小路……顯然,你已經穿越了遙遠的時空,來到瑪雅時代。

於是,你就沿著這條小路繼續前進,並且很幸運地既沒有遇上毒蛇,也沒有看到美洲虎……然後,茂密的叢林終於走到了盡頭,腳下的簡陋小路也被人工修築的灰泥堤道所代替。在道路的兩側,是清澈的水塘和綠油油的玉米地,而更遠方的地平線盡頭,則隱約出現了金字塔神廟的身影。

——那就是本次瑪雅之旅的目的地,瑪雅文明古典期最強大的城邦,蒂卡爾城。

在這裡需要指出的是,瑪雅人被歷史學家稱為「美洲的希臘人」——就如同古希臘一樣,在整個瑪雅文明的歷史之中,也沒有出現過什麼大一統的瑪雅帝國,而只是建立起了一系列彼此獨立的城邦。例如在古典時期的尤卡坦半島,就有超過一百個瑪雅城邦同時並存。而這座位於半島南部內陸地區的蒂卡爾城,乃是當時最繁盛、最強大的瑪雅城邦,也是半個瑪雅文明世界的盟主,有些類似於古希臘的雅典。

言歸正傳,站在城邦郊外的農田裡,透過玉米莖葉的縫隙,你或許可以看到幾個古銅色肌膚的瑪雅農夫,全身只裹了一條纏腰布,不過這沒什麼可稀奇的——在我國南方的夏天,農民也會光著膀子下地。

然後,精彩的時刻終於來到了——在這條道路的盡頭,慢慢出現了一頂四面透風的轎子(由於環境悶熱潮濕,所以瑪雅人的轎子通常就是一個帶頂棚的滑竿,以便通風透氣)。抬轎子的轎夫跟玉米地里的農民一樣赤膊束髮,只是他們的眼睛仔細看去似乎有點古怪。但坐在轎子上的瑪雅貴人……當你看清楚他的相貌之後,恐怕會立即興奮地舉起照相機按動快門,然後摸出手機高呼一聲:「老婆,快來看外星人啊!」

嗯,雖然近年來有很多「磚家」信誓旦旦地聲稱,瑪雅人是來自某某星座的外星人後裔。但根據考古學家從瑪雅古墓中發掘出的屍骨來看,至少在生物學上,瑪雅人應該還是跟我們一樣的普通人類。

所以,出現在穿越者面前的也不是什麼外星智慧生命,而只是一個身份高貴的瑪雅貴族罷了。

那麼,為什麼現代人看到這個瑪雅權貴的模樣之後,會在腦海中產生出如此奇怪的聯想呢?

沒辦法,因為瑪雅人的審美標準在這個世界上實在是太奇葩了,簡直不像是地球人的思維方式,在很多方面與現代人的審美觀幾乎是恰恰相反——瑪雅社會中的「俊男美女」一旦來到了現代世界,恐怕要就成為畸形兒了,而且還是奇醜無比,有礙觀瞻,絕對不能隨便放出去嚇唬人的那一類型……

總的來說,瑪雅貴族普遍把鬥雞眼、扁額頭和畸形顱骨,看做是美麗或高貴的標誌,並且為了用人工方法把自己整成這副「高貴」的容貌,還發明了世界上最古老的整形手術,從而讓自己變得越看越不像人。

——在瑪雅社會,普通窮人可能還不怎麼講究相貌,同時也沒條件去講究。但瑪雅貴族都認為自己不是普通人,而是天神下凡的後裔。故而為了在相貌上就與平民和奴隸區分開來,瑪雅貴族大多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得「有異相」,害得他們的孩子從一出生就要承受虐待。一般來說,在瑪雅貴族的嬰兒剛出生的時候,父母們就會趁著嬰兒的顱骨尚未硬化,用木板夾住使之變形。有人把頭骨壓扁,模仿美洲豹;有人把頭骨壓長,模仿玉米穗……總之就是怎麼畸形怎麼弄,只要弄得儘可能不像人就行了:人家自稱是半神嘛!

至於瑪雅嬰兒會因為此類不人道的虐待,而承受何等慘絕人寰的痛苦,就完全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了。

更離譜的是,瑪雅人竟然以鬥雞眼為美,故而瑪雅婦女們有意在小孩子兩眼之間下垂的頭髮(柳海兒)上懸掛小玩藝兒,通常是一個樹脂小球。這個樹脂小球整天在小孩子眼前晃來晃去地吊著,使得小孩子不由自主地盯著它們看,最後就使他們的眼睛變成內斜視,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鬥雞眼。

還有,瑪雅貴族的牙齒也經常會被刻意磨成鋸齒形,有的還鑲上了小塊的玉石。另外,他們還喜歡在鼻樑骨里墊東西,在胸部和生殖器上打洞穿環……至於耳環、鼻環、唇環、舌環之類,就更是非常普遍的大路貨了。尋常的瑪雅貴族不在自己身上開幾十個洞,都不好意思出去見人。

除了做整容手術之外,瑪雅人還非常喜歡刺青紋身——在歐洲殖民者入侵之前,美洲原住民幾乎都有在面頰和額頭上刺花紋的習俗。而養尊處優的瑪雅貴婦們,還喜歡將各式各樣的繁複花紋,從額頭一直刺到肩膀,最終將一張臉蛋弄得彷彿彩色浮雕板,怎麼畸形怎麼來,甚至連舌頭也要刺上花紋。而且,這些刺青都是永久性的,沒法隨意擦掉……也許他們覺得這樣很好看,但現代人的審美觀可接受不了這個,那種可怕的視覺感受,簡直就好像是看到了舊社會婦女裹腳裹出來的馬蹄形三寸金蓮一樣。

更糟糕的是,由於那個年代的醫學水平不夠高,因為整容穿孔失敗、傷口感染化膿而導致死亡的醫療事故也是屢見不鮮。至於夾壞腦袋成了傻子,紋身不當使得大片皮膚潰爛的悲劇,就更加比比皆是了。

綜上所述,由於瑪雅人的上層階層普遍喜歡用改變**形態的方式,來凸顯自己與眾不同的優越性,即所謂「太陽神化身」之類的說法。因此,一個合格的瑪雅貴族,通常必須具備以下這些基本特徵:第一,腦袋畸形,越畸形越尊貴;第二,渾身是洞,插滿各式裝飾品;第三,從頭到腳處處刺青,一般以蟒蛇、美洲虎之類的猛獸圖案為主;第四,人人臉上都有一副鬥雞眼;第五,遍體鱗傷(因為經常要放血祭神),第六,一部分瑪雅貴族的下巴留著小鬍子,而瑪雅平民則被禁止留鬍子,以此來突出貴族的身份。

於是,當來自現代社會的穿越者,看到一個頭部嚴重畸形,五官扭曲詭異、還長著鬥雞眼的傢伙,趾高氣揚地盤腿坐在轎子上,向自己這邊慢慢挪過來的時候,也難怪第一反應就聯想起外星人了——誰叫這位瑪雅貴族把自己整容得實在太不像人了呢?

二、石器時代的瘸腿文明

不管這個頭部嚴重畸形,五官扭曲詭異、渾身滿是刺青和「插件」,還長著鬥雞眼的瑪雅貴族,看上去有多麼的奇葩,但對於想要進入蒂卡爾城一游的穿越者來說,依然是一個絕好的導遊和領路人……

於是,你就走上去和這位瑪雅貴族進行攀談,不管是冒充外國使節也好,或者直接打著「神使」的幌子也好,還是直接用了催眠術也好,總之就要忽悠得他相信你是一位非常不得了的貴賓,必須鄭重款待。

所以,這位瑪雅貴族就很恭敬跳下轎子行禮,說他代表這座城市的全體玉米人,向你表示熱烈歡迎。

你正想微笑著回禮,突然感覺似乎有點不對……玉米人?誒?難道他們不是瑪雅人嗎?

……這個……怎麼說呢?眼前的這座蒂卡爾城,是一座由瑪雅人修築的城邦,這一點是絕對沒有疑問的。但問題是,那年頭的瑪雅人,還真不知道自己會被叫做瑪雅人……

——我們如今所說的「瑪雅」這個名詞,最早來自於哥倫布的航海日記,而起源則是一個尷尬的誤會。

那是在公元1502年,哥倫布最後一次遠航美洲,距離他第一次發現「新大陸」恰好10年。他的探險船隊在宏都拉斯灣靠岸之後,於當地市集里看到一隻非常精美的陶盆,哥倫布對此感到很好奇。那位土著商販就告訴他,這隻漂亮的陶盆來自「瑪雅」……從此,這個神奇的名字第一次傳入了歐洲人的耳朵。

接下來,西班牙殖民者在征服尤卡坦半島的過程之中,發現了許多被廢棄的巨石都市,還有衰落到已經快要斷絕的神廟,便認為這就是所謂的「瑪雅」,並且把這一地區的土著居民統稱為「瑪雅人」。

但事實上,當時那位土著商販回答哥倫布的「瑪雅」一詞,並不是指代我們今天認知的整個瑪雅文明,而僅僅是在形容一座名叫「瑪雅潘」的城邦(當時該城已廢棄,但地名保留了下來),也就是陶盆的產地。

至於瑪雅人在稱呼自身民族的時候,由於他們最早培育出了玉米,並且以此為主食,故而一般都喜歡自稱為「玉米人」……之所以如今會有瑪雅人、瑪雅文明、瑪雅預言這些說法,完全是後世學者強行把一座城市的名稱,扣到了整個地區和民族之上,聽起來感覺就像是用廣州人來稱呼全體中國人一樣彆扭。

因此,在從公元三世紀到九世紀的瑪雅文明古典時期,瑪雅人要麼自稱某某城邦的人,要麼自稱「玉米人」,就是沒有自稱瑪雅人的——還要再過幾百年之後,瑪雅潘這座城邦才會被建立起來!

事實上,差不多同樣的誤會,在中國也發生過——當十六世紀初的葡萄牙航海家在澳門登陸,並且詢問當地人這是什麼地方的時候,當地漁民誤以為這些紅毛鬼是在問海邊的媽祖廟,就說這地方是「媽閣」……於是,澳門的英文名字就成了「Macao」(發音近似於「媽閣」),跟它的漢語發音一點兒都不像。

在古代文明史上,類似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比如說,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開創了人類最古老文明的蘇美爾人,當時就自稱「黑頭人」。如果你穿越到那會兒的中東,絕對找不到一個自稱蘇美爾人的民族。

不管怎麼樣,這個錯誤暫時已經沒法糾正了,在本文之中,還是讓我們繼續稱呼他們為「瑪雅人」吧!

總之,在一番交流之後,這位自稱玉米人的瑪雅貴族開始很熱情地給你帶路,介紹蒂卡爾城的風貌。

雖然瑪雅文明是城邦文明,但跟習慣於依靠航海貿易吃飯的希臘人不同,孤獨的瑪雅人找不到可以進口糧食的地方,所以必須自己種田養活自己。在蒂卡爾城的四周,一眼望去儘是鬱鬱蔥蔥的玉米地,中間也點綴著一些其它作物,例如辣椒、南瓜、棉花、可可豆和龍舌蘭,還有不少休耕的土地處於拋荒狀態。

——直到現代,瑪雅人依然在採用「米爾帕耕作法」,通俗地說就是刀耕火種,先放一把大火清理出一塊地方,撒下種子之後就靠天吃飯,收完玉米後再轉移陣地到另一個地方去放火……由於瑪雅人不懂得施肥,土壤肥力喪失得太快,熱帶雨林的土壤又很貧瘠,所以不休耕上三到六年的話,根本別想再有收成。

再繼續往前走,就來到了瑪雅農夫聚居的小村莊,可以看到一些芭蕉葉和茅草搭成的圓形尖頂小屋,成群的火雞,汪汪低吠的狗兒,洗衣服和做飯的瑪雅婦女,背著沉重籮筐的小商販,商品主要是貝殼、鹽塊、可可豆、鸚鵡、骨制裝飾品、色彩鮮艷的鳥羽等等……此外,偶爾還能看見頭上插著艷麗羽毛,臉上塗了各種油彩,肩上披著棉布披風,手裡拿著標槍和圓盾的瑪雅武士。

總的來說,雖然生活環境的氣候同樣炎熱,但瑪雅人要比古埃及人「羞澀」一些,一般不太會**出門閑逛。瑪雅婦女通常穿一種四方如麻袋的白色直筒裙,用刺繡、掛墜、貝殼等進行裝飾,出門還要再披上一條圍巾,衣服的色彩總的來說比較單調。只有身份較高的貴族婦女,才能使用絢麗的染色布料。

至於古代瑪雅男子的標準穿戴,則一律是纏腰布、披肩、涼鞋和頭飾。只是在裝飾物和刺繡圖案方面,根據各人地位差異而有所不同。

和古代中國一樣,瑪雅人無論男女都留長發,男子一般都梳朝天辮,於頭頂紮成一束,女子則有很多種造型的髮髻。此外,瑪雅人幾乎人人都刺青紋身,地位越高的人,身上的刺青也就越多。

初看上去,這一切似乎跟我國古代的西南山寨相差無幾,但仔細分辨的話,就會發現一處明顯的差異:

那就是找不到任何的金屬!

——玉米地里的瑪雅農夫們,普遍用木器、石器和骨器進行勞作;偶爾出現的瑪雅武士,也只是在標槍上綁著磨尖的燧石。即使是在瑪雅貴族的身上,同樣找不到任何金銀飾品,而是只有一些鮮艷的羽毛、精緻的骨器和華貴的玉石首飾。他們隨身佩戴的鋒利匕首,也是用骨頭磨製出來的。

沒辦法,古典時期的瑪雅人在文化昌盛之餘,技術上卻仍然處於石器時代,金銀銅鐵一概俱無。

——或許是因為上天的苛待,瑪雅人雖然開創了輝煌的文明,但在他們統治的地盤上,卻實在找不到什麼金屬礦產。距離蒂卡爾城最近的銅礦、金礦和銀礦,全都遠在千里之外的墨西哥高原上,並且要到九世紀才逐漸有人進行開採……至於冶鐵技術,更是直到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也沒有哪個美洲民族發明出來。

截止到21世紀初,在古典時期的所有瑪雅遺址中,考古學家也僅僅從科潘城遺址里發現了一件金屬製品,具體來說就是一尊殘缺的小銅像,而且還是從南美洲販運來的舶來貨,並非由瑪雅人自行打造。

即使是在瑪雅文明末期,西班牙人即將抵達的時候,瑪雅人的金、銀、銅製品也完全依靠從遠方進口,數量稀少而又昂貴,只能用來製造一些鈴鐺、耳環之類的裝飾品,沒法用在實際的生產和生活之中。

所以,古典期的瑪雅文明雖然已經建立了宏偉的城市,卻還處於原始得不能再原始的石器時代。

由於沒有金銀可用,石器時代的瑪雅貴族就只能選擇羽毛和玉石來裝飾身體,從而給後世留下了無數的精美玉器——所謂的「玉石文化」,實際上是石器時代文化的終極體現。

類似瑪雅人這樣的情況,在中國的早期文明遺址中也曾出現過——遠古的中華先民們,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經誕生了農業文明,有了富餘的生產力。但由於不會使用金屬,先民們只能把精力放到琢磨玉石上,使得我們如今在江南的良渚文化、塞外的紅山文化等遺址上,都發掘出了無數極為精美的玉器。

這一喜好玉石的習俗,在中華土地上從遠古一直流傳到現代,最終形成了堪稱登峰造極的東方玉石文化,並因此讓人產生出在華夏文明與美洲文明之間,似乎有著某種傳承關係的錯覺。

除了沒有金屬之外,瑪雅人還缺乏大型牲畜,沒有牛、羊、馬、豬和驢,也沒有可以抓老鼠的貓咪。瑪雅人手裡唯一稱得上家畜的哺乳動物,就只有狗而已。問題是,狗兒的體型就只有這麼大,就算再怎麼馴化,也沒法讓它變得能夠當馬騎,或者可以代替牛來耕地,就是下鍋煮了也會嫌肉太少。

此外,由於缺乏大型牲畜和良好的道路,瑪雅人也就沒有發明出車輪,交通運輸要麼靠獨木舟,要麼靠兩條腿。那些宏偉的金字塔,都是瑪雅人拿著石頭工具靠肩扛手推給弄起來的,實在是非常的不容易。

最後,古典期的瑪雅人也沒有發明弓箭,唯一的遠程武器只有標槍。日後在他們手裡出現的弓箭,是在九世紀之後從墨西哥高原上傳播過來的,而且相當粗陋,一撇就斷,論威力還不如標槍好使。

總之,被現代影視媒體賦予了無數神秘色彩的瑪雅文明,其實從本質上講就是一個石器時代的瘸腿文明,大致上跟我國的良渚文化屬於同一個檔次,請大家不要把它想像得太美好了。

三、這城市是給人住的嗎?

當然,瑪雅文明跟其它的新石器文化相比,多少還是要先進一些的——在物質條件極為貧乏的情況下,瑪雅人幾乎是超越時代地修築了相當宏偉的城市。其中的許多巨石建築,更是能讓旅行者為之震驚。

以瑪雅古典期最強大的城邦蒂卡爾城為例,這座城邦擁有人口五萬,大型金字塔十幾座,小型金字塔五十多座。最大的一座金字塔竟然高達72米,而且外觀陡峭,斜度達70度,堪稱是石器時代的摩天樓。上述這些金字塔環繞在古老的廣場四周,旁邊還矗立著浮雕彩畫的精美王宮和廊柱圍繞的繁榮市場。另外還修築了好幾條高出地面的石砌大道,用於連接城內的各座金字塔神廟……站在藍寶石般明凈的天空下,望著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金字塔,在絢爛的熱帶陽光下遙遙相對,熠熠生輝,實在是令人讚嘆不已。

……不過,就這個時代的標準而言,蒂卡爾城的外觀似乎有點兒古怪……誒誒?怎麼沒有城牆?

確實,蒂卡爾城是沒有城牆也沒有護城河的,只是在外圍環繞著一道溝渠,圈起了足足125平方公里的土地……很顯然,以石器時代的落後生產力,瑪雅人的城市絕對不可能有這麼大的規模,而區區五萬居民也住不了這麼廣闊的地方——凱撒時代的羅馬城才佔了13平方公里的地皮而已!

因此,這道規模驚人的溝渠,已經差不多把蒂卡爾城的所有農田都囊括在內,過了溝渠之後還要走很久才能抵達市中心,與其說是它是類似護城河的防禦工事,倒不如說是一個用於排水和行船的運河系統。

而一般意義上的蒂卡爾城,也就是那些巨石金字塔和神廟、宮殿,則被建在一座沼澤環繞的丘陵上,由九個建築群和一個大廣場組成,以橋樑和堤道相連,佔地面積約為2。6平方公里,但卻沒有城牆保護。

事實上,不僅僅是蒂卡爾城沒有城牆,當時的其它瑪雅城市也都是一樣。唯有在十三世紀誕生的「瑪雅潘」城邦,才修築了一道圓形的防禦石牆——而這時已經接近瑪雅文明的尾聲了。

而且,瑪雅城市的布局也有點奇怪——按照我們一般的概念,城市就是人口高度密集的聚居地,走進市區就該看到密密麻麻的房屋才對。可瑪雅人的城市大多數卻很空曠,除了為數不多的巨石宮殿和貿易集市之外,就是樹立著紀念碑的廣場和一座接一座的金字塔,並且佔去了大部分的市區面積……

很明顯,金字塔這種實心的石頭堆雖然很壯觀,但卻和現代摩天樓不一樣,基本上是沒有居住功能的。

所以,在看似規模宏偉的瑪雅城市之中,真正能夠住人的地方並不多。只有很少一部分瑪雅貴族、祭司、武士和伺候他們的僕人,可以住在城市裡。而剩下的絕大多數普通瑪雅人,平時都只能居住在城市郊外的小村莊。只有在某些節日和趕集的日子,以及奉命服勞役修金字塔的時候,他們才會進入城內,尋找空地搭設臨時棚子暫住,或者直接露營,從而讓平時十分空曠的瑪雅城市,迎來一次短暫的人口高峰。

這就有點奇怪了,瑪雅人到底為啥一定要把這些笨重累贅的金字塔蓋在市中心,將最好的黃金地段都給佔了,甚至害得自己反倒是被擠到郊外去住?要知道,即使是同樣喜歡蓋金字塔的埃及人,也沒有把金字塔放在繁華的鬧市區,而是建造在遠離城市的沙漠之中啊!

瑪雅人的回答很簡單:他們的城市從一開始就沒準備容納凡人,而是專門給神明和「半神」居住的!

——從本質上來說,瑪雅城市都是由宗教中心發展形成的。至於商業和政治功能,則只能算是附帶。

所以,我們不能把瑪雅城邦看成是一般印象中的「城市」,而應該把瑪雅城邦想像成一座大寺廟,比如說,擁有五萬人口的蒂卡爾城,其實應該是一座「蒂卡爾廟」。自稱為太陽神後裔、半人半神的瑪雅國王,其實是類似於少林寺方丈這樣的宗教領袖,各級貴族就是寺廟的長老,瑪雅武士差不多相當於僧兵。

剩下那些普通的瑪雅人,則相當於寺廟轄下的佃戶,他們要向寺廟繳納地租來供養僧人,甚至還會被強制攤派勞役,修築石像和大殿,但平時不會住在廟裡,只有在節日里才會來上香禮拜。

這樣一來,我們就能大致上明白,瑪雅人為什麼要把雄偉壯觀的金字塔蓋在市中心了——在中國的佛寺里,那些最為壯觀華麗的房屋,通常也不是方丈和尚的精舍,而是供奉著佛像的大雄寶殿啊!

至於瑪雅人為什麼會把貿易集市開設在金字塔旁邊,那就更容易理解了——從古到今,在咱們中國隨便哪個香火旺盛的寺廟外面,不都是擠了一堆兜售零食和紀念品的小商販嗎?一旦到了什麼香客雲集的節日,那廟門外更是人山人海,搭設的棚子都能形成商業街……要不然的話,又哪裡會有「廟會」的說法呢?

總之,瑪雅城市從一開始就不是給人住的——能夠住在這裡的瑪雅貴族祭司,基本上都號稱是「太陽之子」,自詡在身上流淌著神的血脈,把自己當成是半神了!

四、這個是**俱樂部嗎?

總的來說,瑪雅城市其實是一座大寺廟,從一開始就是神明的住所,而不是給人住的。這個真相聽上去挺糾結,恐怕會讓我們感到有點囧。但事實上,瑪雅城市的****之處,還遠不止如此……

——如果說古埃及的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大的天體營,大家都毫無羞恥地**招搖過市;那麼瑪雅人的城市就像是一座巨大的**俱樂部,幾乎每個人都在變著法子想出新花樣來折磨自己和別人的**……

首先,既然瑪雅城市是一座大寺廟,那麼整個城市的一切活動,顯然都要圍繞著宗教儀式來進行,正如同現代的清真寺、修道院和佛寺一樣。但問題是,作為石器時代的土著人,瑪雅人的宗教可沒有伊斯蘭教、基督教和佛教那麼文明,只要念經、燒香和祈禱就行了——根據瑪雅人的宗教信仰,太陽隨時都會熄滅,無邊無際的黑暗就要籠罩世界。若想要推遲太陽熄滅的時間,就必須用活人的血肉來供養神明!

結果,為了迎合神明的殘虐喜好,瑪雅祭司們的主要工作,就變成了喪心病狂的虐人與自虐。

在數百年之後的未來,能征善戰的阿茲特克人,為了供養他們那些嗜血的神明,經常一次殺戮幾千甚至上萬人來舉行祭祀,把自己的城市變成了一座屍橫遍野、血流成河的屠宰場。

而這個時代的瑪雅城市規模較小,瑪雅人也不如阿茲特克人那麼擅長戰爭,所以他們能夠搞到的活人祭品比較少,沒法一次屠宰幾萬人來取悅神明……這樣一來,瑪雅祭司就只能在技巧方面下功夫,把活人祭祀變成了花樣繁多的**表演,雖然在血腥程度上稍有遜色,但在****程度上卻有過之而無不及。

在蒂卡爾城的廣場上,你或許會看到一名瑪雅女子正在拉動一根帶刺的繩索,像小鋸兒一樣穿透自己的舌頭,把鮮血滴在她身旁的樹皮紙上。接下來,這張帶血的樹皮紙,將要作為禮物敬獻給神靈。

然後,在金字塔的腳下,還有一排**男人蹲在地上,手持燧石小刀或魚刺,正在一邊狂熱地喊著讚美神明的口號,一邊扎著自己或別人的****放血呢!

除此之外,凡是進入城市的人,都會用石斧、骨刀和魚刺,割破自己的胳膊、大腿、額頭等部位,讓血液灑落在石階和雕像上。幾乎每個人都是自覺自愿,而非受到強迫。因為在古代瑪雅人的眼中,祭祀活動對於他們來說,有著遠比呼吸還重要的意義,而為神明傷害自己的**,更是每個人與生俱來的義務。

事實上,在瑪雅城市的幾乎每一座神像上,全都覆蓋著厚厚的血漬——當然,不一定完全是人血,可能還有其它的動物祭品。但不管是用人血、狗血還是雞血塗上去的,在現代人看來都挺噁心。

更糟糕的是,作為外地來的訪客,進入蒂卡爾城的穿越者也不能免俗——剛剛走到金字塔的腳下,就有人遞來一把骨刀,請你放血祭神,表示對太陽神的尊重。正如同現代佛寺一進門就要上香似的……

當然,上述這些自虐和虐待行為,對瑪雅人來說只是開胃小菜,真正的重頭戲還是活人獻祭。

於是,你剛剛勉為其難地把手指割破了一個小口子,擠出幾滴血來,就突然聽到一陣激烈的鼓聲與歡呼,然後又看到許多瑪雅武士押送著一群狼狽不堪的俘虜,趾高氣揚地開進城內。

向旁人一打聽,才知道是蒂卡爾城的國王率軍攻打鄰邦得勝,正在凱旋而歸。而獲得的數百名戰俘,則將作為獻給神明的貴重禮物,按照一套神聖的儀式規程,在金字塔上被殺戮祭神。

——首先,一隊捧著靛藍顏料罐的瑪雅婦女蜂擁上前,把這些蓬頭垢面的戰俘們全身抹成藍色;然後,一大群祭司、婦女和市民圍著戰俘載歌載舞,高聲怪叫,以此來嚇唬戰俘,同時營造熱烈的氣氛……如此這般折騰到最後,這些已經嚇慌了的活人祭品才會被推上金字塔,由早已等得不耐煩的祭司們主刀宰殺。

按照阿茲特克人和瑪雅文明末期的習俗,這些活人祭品應該被開膛破肚,挖出心臟示眾。但早期的瑪雅祭司,似乎還沒有掌握這麼複雜的解剖技巧,所以他們只是用石斧把活人祭品砍成四塊,將人血塗在神像上,然後把死者的屍體一腳踢下去,沿著高高的石階一路滾到金字塔腳下的廣場中央。

接下來,這些屍體有時會被剝皮,然後製成人皮袍子,供奉在廟宇里。有時則只是把屍體丟著不管,任其腐爛。還有些時候,瑪雅人會把活祭品的屍體割成小塊,分而食之,就如同我們中國人在清明上墳之後分享祭品一樣。如果這個活人祭品是戰俘,那麼他的骨頭還會被打磨成「軍功章」,賞給立功的士兵。

唉,石器時代的祭祀場面,就是如此的野蠻、血腥和****,完全感受不到什麼神聖莊嚴的氛圍啊!

那麼,是不是只有愚昧的平民和倒霉的戰俘,會在這座恐怖的巨型**俱樂部里慘遭虐待和虐殺。而那些地位較高的瑪雅貴族和君王,就可以優哉游哉地待在一邊看好戲呢?

事實並非如此,甚至是恰恰相反——越是地位崇高的瑪雅權貴,就越是要變著花樣地虐待自己的**!

舉個例子來說,在活人獻祭完成之後,凱旋而歸的國王就要在萬眾矚目之中,沿著陡峻得令人暈眩的石階,一步步地登上金字塔頂端的神廟,彷彿緩緩升入天際。按照瑪雅人的一般思維,他們的君王將會在金字塔頂端與眾神溝通,獲得超越世俗的力量,最終成為千千萬萬瑪雅人心目中的世間之神。

可問題是,在金字塔頂上的神廟裡,這位瑪雅君王究竟需要對自己做些什麼呢?

首先,他會在神廟的小房間里,點燃某種帶有迷幻藥效果的熏香;然後用魚刺戳破自己的****和舌頭,大量地放血,有時候一直要放到失血過多開始眩暈的程度;接下來,他還要服用一種吐根樹的花粉——這玩意兒是一種烈性催吐劑,馬上就能讓國王嘔吐得翻江倒海,直至神志恍惚,進入幻覺狀態……按照瑪雅人的觀念,在這種狀態下,國王就能夠跟死去的祖先和天上的神明「通靈」,從而預知未來。

說穿了,這其實就跟癮君子們嗑藥的情形沒啥兩樣,只不過搞得更加****一些罷了。

更噁心的是,有時候為了增強祭祀效果,國王還要喝下新鮮的人腦漿……

而且,除了國王之外,其餘的瑪雅貴族也都要時常經受類似的自虐考驗,男女老幼皆不能倖免。

總之,以現代無神論者的觀點來看,瑪雅人的城市就是一個巨大的**俱樂部,人人都在忙著折磨別人和自己的**。即使是地位崇高的君王和貴族,也逃避不了在虐人和自虐之中反覆循環的可悲命運——正所謂「人不分貴賤,年不分長幼,皆有自虐自殘以獻祭神明之責」!

五、「健康」過頭的瑪雅飲食

前面說了那麼多****的事情,估計已經把大家給噁心壞了,現在就講一講那些不怎麼****的事情。

無論瑪雅城市看上去有多恐怖。但不管怎麼樣,人總是要吃飯的。所以,就讓我們調整一下心情,在瑪雅集市兜售食物的「大排檔」里落座,準備享用一頓瑪雅風味的大餐吧!

接下來,伴隨著你的招呼聲,攤主很殷勤地把各種飯食端了出來,擺在一張蘆葦席子上,然後示意你席地而坐,享用美食——跟古代的中國人和日本人一樣,瑪雅人也很少使用桌椅之類的傢具。

那麼,瑪雅人的食譜里都有些什麼呢?

之前已經說過,瑪雅人自稱「玉米人」,他們賴以為生的莊稼只有一種,那就是玉米。所以,我們中國人還有「五穀」可供選擇,而瑪雅人卻只能一年到頭都靠啃玉米棒子來填肚皮……

當然,玉米雖然是粗糧,但也可以粗糧細作。為了給單調的飲食增添花樣,瑪雅人很早就開始把玉米粒浸在石灰水中泡軟,然後碾磨成玉米面,最終用燒紅的石頭烙成麵餅來食用,此外還可以用辣椒醬和可可粉來調味。直至今天,用玉米面烤出來的小圓餅,依然是中美洲瑪雅人後裔的特色主食之一。

但問題是,在古代的瑪雅城邦,玉米麵餅可不是隨隨便便就吃得起的大眾食品。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世界各地的古代社會,那些做工精細的麵食,往往比等重的肉類還要昂貴!

譬如在中世紀的歐洲,一條黑麵包有時能換三四倍重量的烤魚。而在明清時代的中國,精細白面的價格也與豬肉相當。一直到清末引入了蒸汽磨面機,開始使用機械動力磨面,白面的價格才逐漸降了下來。

之所以會出現這種情況,是因為古人將麥子弄成麵粉的石磨,跟現代的電動磨面機相比效率極低。在歐亞大陸,人們好歹還有風車磨坊和水力磨坊,實在不行,弄條小毛驢蒙上眼睛繞著石磨一圈圈打轉,一天也能磨出幾十斤麵粉……但在沒有牲口和磨坊的中美洲,瑪雅人就只能用自己的胳膊去磨面了。

更要命的是,瑪雅人用來磨面的糧食還不是麥子,而是更加難對付的玉米,使用的工具卻是磨盤和磨棒,比歐亞大陸的手磨還要更原始……這樣一來,他們磨面的效率就更低了。

總的來說,磨面這活兒不僅非常辛苦,還很耗費時間。如果頓頓都要吃麵食的話,一家人每個月都得花上七八天時間,從早到晚什麼都不做,只是一起呼哧呼哧地磨著玉米面了。

而且,像這樣用手工磨製出來的玉米麵粉,一般來說也都是很粗糙的,混合了不知多少麩皮和雜質。後世的現代人吃慣了精細麵粉,偶爾吃一頓這樣的粗面,可能還覺得挺新鮮,但要是天天吃這玩意兒,那感覺就是既磨損牙齒又傷喉嚨還傷胃,簡直無法下咽!若是想要得到更加精細,與現代產品相近的麵粉,就必須把粗面繼續磨上很多遍,或者用人工篩麵粉,將裡面的砂子、麩皮、木屑弄出來……但是,如果純粹用手工生產這樣的精細麵粉,耗費的人工最起碼是粗面的三四倍,珍貴得連小貴族都吃不起了。

所以,你買到的玉米面小圓餅嘗起來恐怕會有點磕牙,口感很粗糙,恐怕還是啃玉米棒子比較舒服。

除了玉米之外,瑪雅人的餐盤裡還有辣椒、南瓜、葫蘆、豆子、木薯和西紅柿等蔬菜,以及從野外採集到的蘑菇。需要注意的是,這時候瑪雅人吃的西紅柿個頭還很袖珍,跟我們現在燒菜吃的大個頭西紅柿完全不一樣,倒是更像現代那種指頭大小的水果番茄,不過口味卻格外香甜——濃縮的才是精華啊!

此外,因為身處於萬物瘋長的熱帶地區,瑪雅人能夠品嘗到的熱帶水果也很豐富。其中最受瑪雅人歡迎的水果,是擁有奶油般香濃口感的鱷梨。而菠蘿、椰子和火龍果的滋味,也同樣非常甜美。

與種類豐富、甘美可口的果蔬相比,瑪雅人餐盤裡的肉食就有些貧乏了——除了狗之外,瑪雅人並沒有牛、羊、馬、驢、豬這些能夠提供大量肉類的牲畜。當時美洲的火雞也才剛剛被馴化,養殖得並不普遍。於是,為了補充蛋白質,瑪雅人只得拿起標槍,去森林裡獵殺野兔、鹿、猴子和蛇,並且用釣竿和漁網來捕魚。其中有一種滋味鮮美的烤蜥蜴肉,一向很受瑪雅貴族的推崇和追捧,被視為上等人應該享用的東西。

通過狩獵和捕魚的辦法,瑪雅人總算是勉強彌補了一部分的肉食缺口,但在瑪雅文明的繁榮時期,尤卡坦半島上的瑪雅人口已經高達1400萬,光靠原始的漁獵技術,顯然無法給這麼多人提供肉食。

更何況,此時尤卡坦半島的大部分土地都被開墾,能夠打到獵物的野地已經不多了。因此,吃不上野味的瑪雅窮人只要降低要求,去採集各種千奇百怪的昆蟲和蝸牛來打牙祭。

儘管食材的種類有限,烹飪的條件也比較簡陋(沒有金屬鍋),瑪雅人還是發明出了一些很有特色的菜肴。其中最有名的瑪雅名菜,要數玉米粉蒸肉——具體來說,就是將玉米麵粉混合上大量的雞肉、蔬菜或水果乾,卷在玉米硬殼裡蒸熟而成。直至今天,玉米粉蒸肉還是瓜地馬拉和墨西哥的名菜之一。

綜上所述,瑪雅人的主食是玉米棒子和玉米麵餅,配菜是西紅柿、南瓜、辣椒等蔬菜,少量的魚和肉類,外加種類繁多的熱帶水果,以及用蜂蜜調味的甜玉米酒。按照現代的營養標準,這應該是一份很科學的的健康食譜——高纖維、低熱量、低脂肪、豐富的維生素,以素食為主,非常有利於排泄和減肥。

但問題是,對於連吃飽肚子都很困難的古代人來說,這份健康食譜就顯得有點太超前了。要讓他們去講究什麼健康食譜,簡直就相當於讓骨瘦如柴的餓死鬼們去擔心自己得肥胖病——確實,得益於這份低熱量、高纖維和低脂肪的健康食譜,瑪雅人之中幾乎沒有高血壓和冠心病,但牙齒磨損和營養不良的問題卻是驚人的嚴重。而且,每100克玉米能夠提供的熱量僅有100克大米的一半左右,為了攝取同樣的卡路里,瑪雅人不得不食用兩倍重量的食物,無形之中加重了腸胃的負擔,也提高了消化系統患病的幾率。

好了,現在說完了瑪雅人飲食之中比較健康的部分,接下來就要講一下不怎麼健康的部分了。但在此之前,應該要先為這頓飯付賬……於是,你召來攤主,稱讚了一番他的廚藝,然後交給他若干粒可可豆。

——處於石器時代的瑪雅人沒有金銀,而玉石又太稀少,所以普遍用可可豆作為貨幣來進行買賣。

這種「可可豆幣」雖然看著挺原始,但還是有些奸商會偽造「假幣」——他們巧妙地剝下可可豆的外皮,再塞進攪拌好的泥土,然後把假豆摻到好豆里……由於這種「假可可豆幣」的存在,精明的瑪雅商人在交易之時,總是把對方支付的可可豆用手指捏來捏去,就像中國人用牙齒咬銀元來辨別真偽一樣。

總之,那位攤主把你支付的可可豆全都捏了一遍,確認沒有「假幣」之後,便很高興地把它們倒進袋子里,然後向你推薦一些飯後的消遣項目——比如說,來一點兒巧克力如何?

事實上,瑪雅人廣泛使用的可可豆貨幣,其最大的實際用途就是生產巧克力。

不過,古瑪雅人的巧克力和我們現在吃的巧克力存在很大差異,一般不會被做成固體,而是一坨坨的巧克力醬,或者被溶解在水裡,製成被瑪雅人稱為「苦水」的巧克力飲料。此外,瑪雅人的巧克力裡面也沒有糖和牛奶,所以口味相當苦澀。與其說它是休閑食品,倒不如說是一種提神的興奮劑。

你可能對這種比葯還苦的巧克力不太感興趣,那麼來抽些煙如何?

——眾所周知,煙草最早起源於美洲,所以,瑪雅人很早就學會了吸煙這種有害健康的消遣。

最早的時候,瑪雅人把煙草混合著其他的香草,像口香糖一樣直接丟進嘴裡咀嚼,類似於現代的嚼煙。但是沒過多久,他們就摸索著將煙草卷進乾燥的芭蕉葉里,製成原始的雪茄。之後,他們又開始把晒乾的煙葉碾成碎末,混合上木薯粉,製成最古老的鼻煙粉。此外,瑪雅人還製造了各式各樣的煙斗,有陶土、石頭和玉米芯等多種材質。其中,玉米芯煙斗的價格最為便宜,至今依然被美洲人廣泛使用。譬如在二戰末期日本無條件投降的時候,麥克阿瑟大帥就是叼著一根玉米芯煙斗飛到東京去受降的。

呃?您是個喜歡重口味的,覺得煙葉還不夠刺激?那麼就來點兒最刺激的……索性吸毒怎麼樣?

——千真萬確!早在上千年之前,中美洲的瑪雅人就很墮落地開始吸毒了!他們從蟾蜍身上提取能夠引起幻覺的有毒膿液,或者把鼻煙粉末溶解在水中,再混入可可粉、蜂蜜、毒蘑菇、天然香料,最後裝進細長的陶瓶里,製成一管管的天然毒品,放在集市上高價兜售。如果有誰喜歡獵奇的話,不妨買來一試。

但需要注意的是,你在買了純天然無污染的瑪雅毒品之後,千萬不要傻乎乎地往嘴裡倒,以免遭人嘲笑——因為瑪雅人一般不會往嘴裡嗑藥,而是用****來吸毒的。

所以,這些原汁原味的瑪雅毒品,其實都是灌腸液。瑪雅人在吸毒時需要小心地把****戳破,然後把毒品灌進直腸,由腸壁黏膜吸收,很快就能讓人慾仙欲死……就是在感覺上實在是有點****。

沒辦法,以我們現代人的眼光來看,瑪雅人確實在很多方面都是一個非常****的民族。

六、幻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

說完了那些****的事情,也說完了不怎麼****的事情,現在就讓我們說說一些扯淡的事情。

所謂扯淡的事情,就是指圍繞著失落的瑪雅文明,後世「磚家」們作出種種不靠譜猜想。

其中,近年來最著名、最熱門的瑪雅扯談,自然就是2012年世界毀滅的瑪雅預言了——好萊塢為此拍攝了一部熱門大片不說,在我國河北省還有個叫劉啟元的人,真的建造了一堆球型的「末日方舟」準備出售……當然,2012年如今都已經過去了,而我們還好好地活在世上,這本身就說明了末日預言的破產。

更何況,古代瑪雅人當真明確地預言過,我們的世界會在2012年12月21日毀滅嗎?

先看看這個「世界末日」究竟是怎麼算出來的吧!

根據考古發現,瑪雅人根據自己獨特的20進位數學,同時編訂了兩套非常複雜的曆法。一套曆法是用來指導農業生產的,每年18個月,每個月20天,多出來的5天被認為是不吉利的晦氣日子,通常不對外宣布,而是偷偷地過掉。另一套曆法是用來指導宗教活動的,每年只有13個月,每個月也是20天,算下來每年只有260天。這樣一來,兩套曆法同時使用的結果,就是每隔52年這兩套年曆才會重合一次。於是,瑪雅人就認為這個世界每隔52年輪迴一次,所以瑪雅金字塔也是每隔52年就要加蓋一層。

對於超過52年的歷史,瑪雅人又發明了另一套曆法,其基礎依然是瑪雅人獨特的20進位——根據瑪雅神話的記錄,目前這個世界誕生於公元前3114年9月6日,按照那套曆法,每隔5125年左右就要來一次新的「大輪迴」,於是,本次「大輪迴」就將在2012年12月21日結束……這就是「2012世界末日」這個說法的來源。如果明白了瑪雅曆法是怎麼回事,就不難發現所謂2012年世界末日,在瑪雅人看來不過是類似千禧年一樣的東西,在曆法上代表一個紀元的終結而已。

但由於文化和語言上的差異,某些歐洲學者似乎是把「紀元的終結」理解成了「世界的毀滅」,再加上一番穿鑿附會和誇張渲染,以及藝術性的修飾,最後就弄出了「2012世界末日」這樣吸引眼球的勁爆說法。

事實上,在2012年12月21日前後,中央電視台曾經派人到中美洲去採訪過現代的瑪雅族長老,對方在鏡頭前明確表示,他們的祖先從來沒有預言過世界將要在這個時候毀滅。如果瑪雅文明一直傳承到了現代的話,他們在這一天也只是會舉辦一些慶祝活動,就如同我們在迎接千禧年的時候一樣。

另一樁有關瑪雅人的著名扯談,則是那個經常在遊戲和電影里出現的「瑪雅水晶頭骨」——在20世紀20年代,有人在中美洲的瑪雅遺址中發現了一個水晶頭骨,切削得精美絕倫,怎麼看都不像是能用石器打磨出來的……於是一時間舉世轟動,什麼「水晶頭顱是催眠用的神器,瑪雅人靠它做手術」,「瑪雅人是外星人的後代,這個頭骨蘊藏著宇宙的訊息」之類聳人聽聞的論調都跑出來了。與此同時,一個又一個其它的水晶頭骨,也好像雨後春筍一樣,在中美洲的雨林里相繼冒了出來,最後竟然一口氣出現了數十個之多!

然而,讓某些神秘學和黑魔法崇拜者感到失望的是,根據科學界調查出來的最終結論,這些水晶頭骨恐怕並非出自於那些上古時代的瑪雅祭司之手,而是近現代歐洲珠寶匠們的傑作——2005年,大英帝國博物館用電子掃描顯微鏡對幾個傳說中的瑪雅水晶頭骨進行了測試。結果顯示,水晶頭骨上並未發現手工磨製時應當留下的不均勻刮痕,反倒是發現了現代機輪留下的乾淨利落的弧線。由此,考古專家們得出結論:「所有這批水晶頭骨都是由使用工業鑽石的現代寶石加工機輪雕刻而成,並經過現代機械的拋光處理。」

那麼,當時為什麼會有人精心偽造這些假的瑪雅水晶頭骨,炮製出一個「世紀大騙局」呢?

因為,從19世紀前期到20世紀初,是一個「博物館的時代」,到處都有歐洲考古學家在埃及、中東和其它存在古文明的地方,大肆發掘古代文物,尤其是造型別緻華麗的藝術品,然後兜售給本國的富豪收藏家。所以這種藝術品的「市場需求量」很高,能夠帶來高額回報,從而引來很多製造假文物的「專業人士」,想要從中分一杯羹——類似這樣偽造假古董的行當,在中國也很常見——另一方面,頭骨符號在美洲文明中十分常見,並且具有重要的象徵意義。有些比較粗糙的水晶頭骨,或許確實是真的古代文物沒錯。

總之,在中美洲熱帶雨林里冒出來的這些水晶頭骨,最早的起源已經沒法逐一考證了,有些人仍然相信它們源於遠古年代,認為水晶頭骨是某個遠古文明的產物。然而,那些最有名的頭骨往往表面光滑,細節逼真,明顯出自現代雕刻技術……但姑且不論它們來自於何處,這些水晶頭骨至少可以算是一種很別緻的藝術品,例如在目前的義烏小商品市場,就有各種款式的水晶頭骨可供批發,歡迎大家前去選購。

最後,還有一樁著名的扯談,就是瑪雅人的「死亡球賽」——根據某種流行的說法,瑪雅人喜歡打球,而且球賽制度異常殘酷,在一場激烈的比賽之後,會有一方的球員被處死祭神。但讓人無法理解的是,被當做活祭品殺掉的竟然不是輸球的隊伍,而是把贏球的那一方!似乎瑪雅球員都爭著要去死一樣。

關於這樁瑪雅怪談,確實是存在著一定的事實依據,但同樣也經過了一定程度的修飾和誇張。

在這裡先介紹一下瑪雅人的球賽,瑪雅球賽有些類似於現代的籃球,都是一顆橡膠球和兩個籃筐,但用的橡膠球是實心的,非常沉重。並且瑪雅球員不能用手扔球,必須用肘、腕或者臀去撞擊。此外,為了提高球賽的刺激性,雙方的球隊都會在比賽之前許下賭注,而觀眾也會下注賭球。不過在大多數的時候,球賽的賭注只是一些衣服和首飾。只有最神聖、最隆重的盛大比賽里,雙方球員才會賭上自己的生命。

——只要想一下就能理解,如果每一場比賽都要賭上性命的話,瑪雅人的球隊還怎麼組織和訓練啊!

即使是古羅馬的角鬥士,平均每個人也能活過八場比賽,只有最倒霉的傢伙才會一上場就送命。

不管怎麼樣,一旦雙方球員都賭上了性命,那麼球賽就變成了一場血腥的生死決鬥,雙方球員都會像打仗一樣無所不用其極,甚至有人在場上被球擊碎胸骨而死……最後,贏球的隊伍會獲得豐厚的獎賞和至高無上的榮耀,而輸球的隊伍則會被押上金字塔,由祭司們逐一處決祭神。

這就是瑪雅人的「死亡球賽」,從本質上講,它跟古羅馬帝國的角斗場並沒有什麼區別:勝利者贏得一切,失敗者丟失生命,僅此而已。

誒?不是說瑪雅人會把贏球的隊伍處死祭神嗎?怎麼照樣還是處死輸球的隊伍?這也太正常了吧!

……這個……把贏球隊伍殺掉祭神的事情,確實也是有的,但那就是另一種安慰性質的球賽了。

——在一些比較「人性化」的瑪雅城邦里,當某些囚犯、俘虜之類的倒霉蛋被選定為活人祭品之後,那些身份尊崇的瑪雅權貴,比如說著名球員、貴族祭司等等,會「善心大發」地親自下場陪他們打一場球賽,然後在比賽過程之中刻意放水輸球給他們,故意被這些菜鳥打得一敗塗地。最終讓這些預定要被獻祭的傢伙,能夠帶著勝利者的榮耀,高高興興地走上金字塔受死……這種球賽其實無所謂輸贏,基本上就類似於中國古代給死刑犯享用的「斷頭飯」,僅僅是為了讓活人祭品們在臨死前開心一下罷了。

總之,幻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人類在很多時候會有神秘主義的傾向,所以圍繞著神秘的瑪雅文明,有很多事情聽起來很懸乎,但是一旦真正說穿了,其實也就是那麼回事,大家完全可以一笑置之。


@吳建明的五點回答簡明扼要,但私下覺得有少許內容存在疑義,容我冒昧指出。

一、生產工具方面:

在西班牙殖民者到來之時,美洲三大文明的冶金技術尚處在發展初期,沒有形成一個真正的金屬時代。印加人能夠利用銅鋅合金製造青銅,阿茲特克人只能靠冷鍛法製作紫銅。印第安人以蠟模鑄法用這些銅料來製造衣針、首飾和鈴鐺;兵器主要使用黑曜石;主要的生產農具是淬過火的尖頭植種木棒、用來掘坑的木棍以及石斧,剝玉米粒和磨麵粉的工具是石碾。

二、經濟水平方面:

美洲三大文明除了種植玉米和馬鈴薯外,同時也種植紅薯、木薯、花生、番茄、菜豆、棉豆、木瓜、南瓜、西葫蘆、佛手瓜、辣椒、腰果、可可、煙草、菠蘿、香蕉、鱷梨、人心果、向日葵等作物;印第安人還大量種植棉花、龍舌蘭,以其纖維來縫製衣物。阿茲特克和瑪雅人都會飼養狗、火雞和美洲家鴨,瑪雅人還擅於飼養蜜蜂;印加人飼養小羊駝、大羊駝和豚鼠。總體而言,美洲土著獨立馴化的植物種類豐富,但動物種類稀少。

三、科技水平方面:

關於建築,從工程學的角度來看,美洲文明的建築結構普遍較為簡單,但是瑪雅文明的建築水準略高一籌,除了眾所周知的各種觀星台,拉伯納遺址還留存有一座拱門式建築。關於車輪,特雷斯薩波特斯遺址曾出土過有車軸和車輪的黏土玩具,但是由於缺少牽引車輛大型家畜(馬、騾、牛),加之墨西哥山谷和安第斯山脈道路崎嶇,印第安人未將輪子製作技術實用化。

四、語言文字方面:

阿茲特克有文字。阿茲特克文明使用繪畫文字,沒有字母,但正在向音節文字發展,比如一種動物的圖形可以與另一種動物或事物的圖形結合起來,產生屬於音節範疇的第三種意義,不過阿茲特克文字沒有辦法進行一般性描寫或表達抽象概念,因此基本不存在文學創作的可能。

關於印加文明的全部文字記錄都是在當地被征服以後由非土著群體完成的。印加所使用的「奇普」繩結由一條主繩(直徑約0.85-1.27cm)以及掛在主繩上的垂帶細繩(數量從100-1500條不等)組成,一般認為其作用是輔助記憶,但有新研究認為也可能是某種非口語化的會意文字。

五、社會形態方面:

根據路易斯·亨利·摩爾根的古代社會分類,美洲三大文明在生產技術和社會結構上仍然屬於中級野蠻社會。早期的西班牙著述者有一個錯誤見解,他們認為阿茲特克人的政體是君主政體,以為其基本性質同歐洲當時的君主國完全一樣。早期史學中所謂的「阿茲特克帝國」「蒙特祖瑪皇帝」是憑幻覺虛構出來的,所謂的「帝國」只不過是一個部落聯盟,印第安人的政府是一個由酋長會議掌管的民主政府;而「皇帝」僅僅是酋長會議任命的軍事指揮官。以庫斯科為中心的印卡帝國,其中央集權程度似乎高於其他美洲文明,可能正處於酋邦到國家的中間過渡階段。鑒於印卡人未能創造文字,結繩記事又多用於數字統計,政府不可能會有系統化的成文法令,所以其中央集權程度和對地方的控制力值得商榷。至於瑪雅文明,瑪雅世界存在於一種複雜的文化地理馬賽克中。瑪雅世界在文化和語言上的分布都不是整齊劃一的相鄰地區組合,文化認同感、語言親疏度不盡相同的人群像七色板一樣,一塊一塊地拼接在一起。

六、關於殖民

西班牙人埃爾南·科爾斯特,佛朗西斯科·皮薩羅僅以數百人就擊敗了阿茲特克與印加,他們最有利的助手就是病毒。攻佔美洲的西班牙殖民者人數雖少,但是他們(還有同行的舊大陸牲畜)攜帶著新大陸所沒有的天花、麻疹、腮腺炎、百日咳、流感、瘧疾、黃熱病等致命疾病。歐亞非大陸上的成年人都是這些疾病的倖存者,他們對這些傳染病若不是大部分,或者是全部完全免疫,也是有一定的抵抗力。在美洲這些都是新傳染病,新大陸居民對這些新病毒毫無抵抗能力;因而這些傳染病在1492年到1650年間在美洲肆虐,奪去了50%-90%的土著居民的生命,釀成了世界史上兩起大規模人口滅絕災難(另一是歐洲黑死病)之一。西班牙殖民者在他們的著述中都提到了印第安土著成批地死去,到處都是空置的房屋和廢棄的村莊。


阿茲特克、瑪雅和印加,並稱為美洲古代的三大文明,詳情我就不一一說明了,反正維基百科上都有。現在只針對題主的問題做一歸納性回答,以下均按照公元1500年前後,也就是三大文明與西班牙入侵者相遇前夕時的狀態考量,這也是三大文明所達到的最高水平:

一、生產工具方面:

阿茲特克和印加當時以青銅工具為主,瑪雅還處於新石器時代。

二、經濟水平發麵:

三大文明均以農業為主,阿茲特克和瑪雅完全沒有畜牧業,分別以玉米和塊莖類植物種植為主,印加農業以土豆種植為主,另有一定的羊駝養殖。

三、科技水平方面:

三大文明在建築方面都有一定的建樹,其餘方面非常原始:無役畜,甚至無車輪。具體來說,阿茲特克軍事組織能力稍稍突出,瑪雅有原始的農業水利系統,印加則在道路交通方面有一定基礎(有驛站)。

四、語言文字方面:

阿茲特克無文字,瑪雅有象形文字,印加無文字,只有結繩記事。

五、社會形態方面:

阿茲特克和印加為帝國,瑪雅為城邦聯合體。

總而言之,三大文明中印加稍微領先一點,阿茲特克居中,瑪雅相當原始。總體上說三大文明基本處於新石器時代到青銅時代,基本沒有進入鐵器時代的跡象,與歐亞大陸相比,落後大約2000年左右。

因此他們都被區區幾百上千西班牙征服者打得落花流水......


前陣子我所在的城市博物館裡有阿茲特克文明的展覽,所以評印象補充一點我的理解。

博物館主要展出他們的信仰還有西班牙的侵略。他們相信每天如果不用活人祭祀那麼第二天的太陽就不會升起。於是每天傍晚在祭祀的地方,他們用最鋒利的黑曜石刀來切人,拿出溫熱的心臟和鮮血祭祀。

Aztec的軍事不夠強。他們的戰士會從小選拔,參加培訓,可是武器和防護都不到位。他們崇拜鷹,博物館裡面展示了最高級的戰士打扮。披著羽毛,沒錯,就是羽毛戰袍,頭頂鷹形狀的羽毛頭盔,後背還有小翅膀。這種兵力跟西班牙人無法抵抗。加上他們友好的款待西班牙人,回頭不顧風險對他們打開城門的舉動讓阿茲特克文明毀在西班牙人手裡。

阿茲特克人的水利設計很贊,是雙軌道運輸,整個城市都能保持新鮮的水源。市場貿易非常發達,各種集市交換新鮮食物,工藝品,裝飾品,器具。

另外可以下載國家地理和bbc的科教節目,很全面,又生動。


拿我們最熟悉的中國來對比就容易明白了。我們所熟悉的中國在商朝就已經大規模鑄造青銅器,形成了完善的奴隸制政府,擁有規模龐大的裝備青銅武器的軍隊,擁有車輛(甚至戰車,這是美洲文明所沒有的),發達的紡織業。明顯比那幾個文明先進很多了。那幾個文明的發展水平最多只能和中國夏朝早期相比。


阿茲特克相當於中國五帝或夏朝前期的水平。

印加帝國相當於中國夏朝或商朝前期的水平。

瑪雅相當於中國商朝時期的水平。


沒有輪子


樓主寫的很有趣,不管細節是否有錯誤,對我來說已經是非常漲姿勢了。


推薦閱讀:

宋仁宗是個很偉大的皇帝嗎?
如果下一瞬間人類全體滅絕,我們有什麼是能留存到下一個文明的?
為什麼非洲的文明一直沒有發展?
中國歷史上哪些事件或時期或人物是對中華文明或文化的浩劫?造成浩劫的原因與對後世的影響?
如果人類誕生在一個比地球大十萬倍(或一千倍)的星球上會怎樣?

TAG:文明 | 美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