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馬比賽是怎麼分級的?
受爸爸的影響,喜歡關注一些賽馬比賽,常聽一些英文介紹裡面的各種比賽級別,具體是怎麼樣的,是像運動會裡的按區域分類么,比如省運會,全運會,奧運會這樣?
先上一張圖,方便大家理解不同比賽之間的邏輯關係,從下到上,級別和重要程度遞增
只想要結論的可以不看下面了樓上Henry同學介紹的已經非常詳細了,各個國家的重要比賽都已經涉及到,下面我就從僅從分類方法這個角度補充一下。
速度賽馬在不同國家和地區的分類情況不盡相同,但一個大原則是通用的,那就是,為了讓比賽結果盡量不可預測,實力越強的馬匹需要背負更多的重量參賽,這個重量由騎師的體重和馬鞍中額外的鉛塊共同組成,這即是賽馬術語中負磅的含義。
打個比方,馬匹的質素各有不同,就好像劉翔和劉德華的運動能力是不同的,如果讓劉翔和劉德華比賽跑110米,十有八九劉翔會秒殺劉德華,那麼,這樣比賽的結果就不是那麼不可預測,為了增加比賽的刺激性,我們如果讓劉翔穿上一件重50公斤的鐵衣和劉德華再比,那麼比賽結果就更加難以預測了。這就是負磅的作用。
那可能就有人問了,雖然劉翔比劉德華跑的快,但是憑什麼要他穿50kg的鐵衣而不是40kg或者60kg呢,這個讓磅的標準到底是如何制定的?
根據讓磅標準的制定方法是否主觀,所有的速度賽馬可以劃分為兩類
第一類主觀分類即讓磅賽。在讓磅賽中,有專門的評磅員為馬匹評分,根據評分高低分班比賽,比如香港就分為5班(class),數字越小的級別越高。由於評分和班級對應,所以也會出現升班和降班的情況,大概類似足球里的球隊升級和降級。足球術語升班馬的來源即由於此。另一類比賽叫條件賽(condition
races),條件賽讓磅的標準相對客觀,並不是由評磅員決定,而是根據相應的條件對馬匹進行分類,不同分類的馬匹獲得不同的負磅,而這些條件就包括年齡,性別,歷史戰績等,比如年老的馬匹比年輕的馬匹多負磅,雄馬比雌馬多負磅。
如果在比賽的條件里限定了馬匹的年齡和性別,比如僅限三歲雄馬參賽的德比,那麼就會出現讓磅為0的情況,即人們所說的平磅賽。
不管最後是否實際結果讓磅,由於條件賽的負磅標準相對客觀,因此,世界上幾乎所有的重量級賽馬比賽都是條件賽。而條件賽也因此繼續細分為兩類,一類較為低級的叫表列賽,另一類較為高級的叫級別賽。而在級別賽中,又繼續劃分為三類,分別是三級賽,二級賽,以及一級賽,其中數字越小,比賽程度越重要。
由於級別賽是速度賽馬中最重要的比賽,所以,在介紹馬匹比賽成績的列印資料中,這些賽事通常會用黑色粗體表示,方便人們在眾多比賽中一眼找到他們,因此級別賽又有一個昵稱,即黑體賽事。
目前,全球每年共有1928場級別賽,其中901場三級賽,568場二級賽,459場一級賽。由於不同國家的賽馬管理機構不同,級別賽的制定標準也有所不同,但通常級別賽的參賽馬匹評分都要求非常高,相應比賽的獎金也非常高,以澳大利亞為例,只有比賽獎金在35萬澳幣以上的比賽,才能申請成為一級賽,此外還有許多細化的條件。
經典賽如果說一級賽是速度賽馬賽事中的皇冠,那麼經典賽就是這個皇冠上最璀璨耀眼的明珠。
在一級賽中,有一些賽事由於舉辦歷史悠久和蜚聲國際,那麼這些一級賽就不僅僅是一級賽,而是一級賽中的經典,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經典賽,Henry同學在舉例中提到的一級賽,大部分都是經典賽。
比如英國的葉森德比,美國的肯塔基德比,澳大利亞的墨爾本杯,法國的凱旋門大賽,贏得這些經典賽,就如同奧運冠軍一樣,是所有育馬者、騎師、練馬師以及馬匹的夢寐以求的榮譽。
謝邀。這是一個很好也很大的問題,在我之前關於賽馬的回答中曾經提過,賽馬這項運動在歐美許多國家根基深厚、歷史悠久、體系成熟,有許多不同種類的比賽和分級。在這裡嘗試簡單做一個歸類和解釋:
從大類來分,賽馬可以分為平地賽(flat racing),障礙賽(jump racing),耐力賽(endurance racing)以及比較小眾的輕駕車賽(harness racing),因為題主是問關於賽馬比賽的分級,所以這裡不展開解釋區別,各位知友有興趣可以搜索一下,在這裡我就以自己比較了解的平地賽來作答。
平地賽在這幾種比賽可以說是最為「高大上」的,主要表現在獎金豐厚、賽馬水平高、馬主們的身份地位普遍顯赫。我們較為了解的香港賽馬比賽就都是平地賽,而要成為香港賽馬會的會員也是門檻極其高的(之前曾和某國內馬主聊過,他說要成為香港賽馬會會員至少要購置400萬人民幣以上的賽馬)。
在網上找到一個比較全的比賽分類,是英文版的,各位知友可以先做了解:Race Types
這裡挑出幾個最常見的比賽分級解釋一下:
Handicap race:通常翻譯為「負磅賽」或者「讓磅賽」。因為每一匹馬都會基於其比賽成績有不同的評分(rating),所以評分高的馬就會負載額外的重量,以增加比賽的懸念。
Maiden race:這個還真不知道如何翻譯成合適的中文,但意思就是參賽的所有馬匹在此前的比賽從未贏得冠軍,或從未參賽,這樣的馬都叫做Maiden。Maiden race雖然通常被視作是等級最低的比賽,但也是許多初入賽場的馬兒們的首秀,贏了比賽就算是「破了處」,不用繼續做maiden(還是蠻形象的哈哈),從而一路劍指更高級別的比賽。
Listed race: 級別高於handicap, 低於group race, 但通常也被視作高水平的比賽。
Group race (歐)/ Graded race(美):這一類就是賽馬比賽中最高級別的比賽,其中又分為三個級別,參賽馬匹基於此前比賽的成績決定是否可以參加更高一級的比賽。而最為引人矚目的當然就是Group 1 or Grade 1的比賽。贏得這個級別的冠軍是賽馬、馴馬師、騎師和馬主的最高目標以及無上榮耀。而絕大多數用於繁育的種公馬退役前贏得過一次甚至數次的一級賽冠軍。
世界上比較著名的一級賽賽事有:
英國:五項經典賽(Five Classics), 包括咑比(Derby),1000和2000堅尼士(Gunieas),橡樹錦標賽(Oaks),和聖萊傑錦標賽(St. Leger),另外還有伊麗莎白二世錦標賽,冠軍錦標賽等等。
全部請見:List of British flat horse races愛爾蘭:五項經典賽以及冠軍錦標賽等。
全部請見:List of Irish flat horse races美國:三重冠(Triple Crown),包括肯塔基德比(Kentucky Derby),貝爾蒙特錦標賽(Belmont Stakes)以及普利克內斯錦標賽(Preakness Stakes)。另外比較有名的還有育馬者杯(Breeder"s Cup)。
全部請見:Graded stakes race澳大利亞:墨爾本杯(Melbourne Cup),號稱是"the race that stops a nation"。因為這場賽事,墨爾本地區全天放假,影響力可見一斑。
全部請見:List of Australian Group races
迪拜:迪拜世界盃(Dubai World Cup),全世界獎金最高的賽事,冠軍可得到1000萬美金。
香港:香港杯,女皇杯以及香港咑比等。
最後回答題主的疑問,賽馬比賽的體系和其他體育運動略有不同,即每一匹賽馬雖然有護照和國籍(即出生地所在國),但參加比賽是不會有國籍限制的(只要達到資格),包括騎師的國籍也無限制,比如常年在香港比賽的騎師就有歐美和南美人。
這裡只是簡要回答一下,如有必要再做補充,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最後聲明此回答未經本人同意,嚴禁一切媒體轉載。謝謝。
圖為2014年迪拜世界盃冠軍馬「非洲傳說」與騎師及其馬主。@HenryZ答得很好,我補充一下,
Harness racing主要流行於北歐跟瑞士(瑞士有一年一度的雪地賽馬比賽)。而Jump racing主要在英國流行,但因為死亡率遠遠高於平地賽而受到批評,近年受歡迎程度有所下降。而全世界最行的主要是平地賽。
Handicap race主要是分class(班次),用評分(Timeform)來讓磅,一分一磅,而Timeform最高可以是140 而達到只有等Brave dancer , Sea the star等傳奇名駒。
而Group race在大多數主流國家除了澳洲外都是平磅比賽為主,或者有條件平磅,如歐洲每年的跑馬王的Prix de l"Arc de Triomphe(凱旋門大賽)就三歲跟四歲或以上的負磅不一樣,馬仔跟馬女的負磅不一樣。
而平地賽中主要分為草地跟泥地(此中有很多不同分類),歐洲,日本,香港,南非,澳洲等草地是主流,美洲除加拿大外是泥地為主,而中東也是泥地為主。
而歐洲的的草地跑道因為多雨而偏軟,而日本則相比下很乾很硬,而香港在兩者中間,而澳洲西澳跟東澳有差別,但主要是偏乾硬,而紐西蘭相比澳洲要軟。泥地比較復雜,有真泥,沙網等分別,不詳說了。
水平上說,草地方面英愛法德中距離到長途遠比澳洲強(不過近年也有澳洲馬王So You Think去歐洲有好表現),而日本在多年狂燒錢下已經很接近(香港沒有育馬所以不在此列),而短途則澳洲完爆其他國家(不過一大部分澳洲的好馬都給賣到香港)。泥地方面,中東,美國兩豪不分高下,而南美的好馬都會因為獎金高而去美國作賽。
而近年一些大的賽馬集團如Coolmore,Juddmonte,卡達賽馬集團等把一些在歐洲表現不好的馬運去美國作賽都有很不錯的表現。所以整體來說英愛法德的水準在中距離以上比較高。
英國每年在Ascot Racecourse有連續五天都比賽的The Royal Ascot,英女皇為頒獎,上年英女皇自己的馬嬴了,後來要她皇妹來為她頒獎,而澳洲有春季嘉年華,迪拜有超級星期六.而其他主流國家,如日本有春/秋季天皇賞,跑馬王的有馬紀念,日本盃等大賽,而南非有Durban july handicap,好望角大賽等。作為從大學時代開始喜歡上賽馬運動的廣東沿海居民,對香港及日本的平地賽馬運動有些了解,希望能提供一點幫助。首先,從比賽形式上,平地賽馬分為讓賽(讓磅賽)以及分齡讓磅賽(平磅賽)兩種,先插一下,日本多跑平磅賽,香港多跑讓賽,為何如此,後文我會嘗試作出分析。其次,從參賽資格來說,其實只要滿足該項比賽的參賽條件,任何純種馬都可以報名參加,基本上水平越高的比賽,需要滿足的條件越少。
香港的比賽有以下幾種:
1.新馬賽:開放予本季來港的三歲或以下馬匹參與,贏了也可繼續參與,是分齡讓磅賽。2.條件賽:開放予本賽季未取得勝利的馬匹參與,有班次限制(何為班次,不急,看下一條)。3.班際賽:香港每匹馬都有一個評分,0-40分的馬為五班馬,40-60分為四班,60-80為三班,80-100為二班,95以上為一班,馬匹有多少分,就報哪一個班的比賽。所有班際賽都為讓賽,一分一磅,最低造磅113,最高133,當然如果你的馬低於20分,造113磅,高於115分,造133磅。每場賽事之後都會根據各馬匹表現,由評磅員去調整馬匹評分。班際賽是香港賽馬最重要的組成部分,甚至是整個香港賽馬系統的根基,看懂了班際賽等於看懂了香港賽馬。4.表列賽:終於到公開賽系統了,但是呢,香港有表列賽系統,但目前並沒有任何一場表列賽舉辦,所以就不作介紹了。5.分級賽:這也是公開賽的一部分,分香港三級賽,香港二級賽,國際二級賽,香港一級賽以及國際一級賽。香港三級賽基本上就是一、二班馬參加,同樣是讓賽;二級賽是條件讓賽,在一段時間內贏過一級賽的馬匹要讓沒贏過的;一級賽就是平磅賽,四歲或以上馬讓三歲馬,公馬閹馬讓母馬。國際公開賽開放予全世界馬匹報名,以國際評分來釐定參賽資格,香港公開賽就當然看香港評分了。日本賽馬按馬匹所獲得的獎金作為評級依據,分為總賞金與本賞金兩個部分,總賞金就是字面意思,很好理解;本賞金則為該馬贏過的最高獎金的一場比賽的最低獎金(TMD複雜),比如說新馬賽與未勝利賽,最低獎金為400萬日元,根據比賽不同,馬匹可以贏得多於400萬,但只有這400萬算入本賞金中,隨著馬匹贏得一場本賞金為950萬的500萬下比賽,它的本賞金就會變成950萬;而到了公開賽,計算方式又有不同,但那時候,本賞金這個東西意義已經不大。隨著馬匹水平起伏,本賞金也有可能被調低,以便馬匹有機會參加較低水平的比賽來調整狀態。比賽也分為條件賽與公開賽兩部分:新馬賽:供從未出賽過的馬匹參賽,大體分為兩歲與三歲兩種條件,再細分為只開放予國產馬,母馬的比賽(條件可疊加)。未勝利:未贏過的馬,也有如同新馬賽般的細分條件。500萬下:本賞金為550萬,開放予本賞金不高於500萬的馬匹。1000萬下:本賞金1500萬,開放予本賞金不高於1000萬的馬匹。1600萬下:本賞金1950萬,開放予本賞金不高於1600萬的馬匹。以上賽事皆為分齡讓磅賽。OP:就是表列賽,可以理解為沒有等級的公開賽,是低級馬通向高級平台的跳板。少數為分齡讓磅賽,多數為條件讓磅,比如說本賞金或總賞金高於多少,每超多少就要多背負1kg配重,或贏過G1的馬要多3kg,G2 2kg,G3 1kg。目的是限制水平更高的馬來刷數據。分級賽:分為G1G2G3,日本所有分級賽以及部分表列賽為國際賽,G1是國際通則分齡讓磅,較為特殊的是六月尾的寶冢紀念和年尾的有馬紀念,參賽馬是由馬迷投票產生的,而非日本註冊馬匹則可通過當年的某幾場G1的勝利獲得參賽資格;G2及G3部分為分齡讓磅賽,部分為條件讓磅,也有讓賽的。關於為何香港多跑讓賽而日本多跑平磅賽,其實跟兩地的賽馬文化與賽馬條件有關。香港當馬會會員不易,當馬主更是難上加難,加上香港不是產馬地,馬匹也多為閹馬,若馬匹退役,基本上就沒有價值。拉頭馬幾乎成為了當馬主的唯一目的,頭馬數字也幾乎成為騎師、練馬師每季考核的唯一指標,所以無論是一場G1還是一場五班條件賽,某程度上來說價值是均等的。馬匹贏完之後必定會加分從而加重負磅,甚至會升班對上更強的對手,所以一匹馬贏完之後故意輸幾場來減分,甚至在這個班次無法贏出的馬匹故意輸比賽來降班都是很正常的部署。你能擁有一匹精英級別的好馬當然不會這樣做。能當馬主的人都不差錢,但擁有一匹好馬始終是可遇不可求的一件人生美事。日本則不同,日本是產馬地,很多馬主同時是育馬者,他們更願意用一種較為公平的方式去篩選出馬匹,這個跟甲子園之類的比賽方式很相似。對於他們來說,贏得大賽才是最高目的,一匹贏過十場G2的馬,遠不如只贏過一場G1的馬有價值。更別說馬匹退役之後,通過繁殖行為,能為他們帶來更多的利益。第一次作答,手機碼字很痛苦。另外還有一個不能忽視的亞洲賽馬大國就是日本。他們的賽馬分級前幾年也挺有趣(又是11區……)原本日本馬會(JRA)的賽馬級別也是按國際慣例分級,結果07年的時候ICSC(International Cataloguing Standard Committee)把日本評定為1級賽馬國,結果G1、G2、G3中的一些賽事級別被迫改成了新設的Jpn1、Jpn2、Jpn3,說是因為這些賽事沒有國際積分。包括日本經典5冠的皋月賞、日本達比(東京優駿)、菊花賞、櫻花賞、優駿牝馬(後兩個是母馬賽),理由是因為外國馬不能參賽。結果JRA只好允許外國馬參賽,這才又改回了G1級別。
就是樂呵樂呵,手打不易,求不摺疊。
F1:世界最強大的馬場,最好的賽道,最多的觀眾。所有參賽馬兒都在風洞中經理幾百小時的測驗,以檢測他們的毛髮長度是否達到了下壓力與速度的完美平衡,最近幾年黑科技越來越盛行,小馬們的身軀也發生了很大變化,除了依然有四個蹄子一張嘴之外,剩下的已經看不出馬樣了。觀看這種比賽的時候要戴耳塞,因為馬兒們處於癲狂狀態,叫聲很大。
勒芒24小時賽馬/LMP:這些馬兒粗看像馬,實際上跟路上跑的馬也不一樣,變態程度僅次於F1的馬兒,據說今年日產的馬兒力量很大而且只靠前腿跑,現在還沒有看過比賽所以不好說。
GT1:基於量產馬兒的頂級比賽,這裡面的馬兒還看得出來是馬,但是內在已經與平時大街上的馬完全不一樣了。他們更快更輕,同時馬鞍也經歷了超變態的輕量化,一般人騎一分鐘,馬兒沒啥事兒,騎馬的人先累死了。
WRC:馬兒拉力賽,標配越野馬蹄鐵,這些馬兒越野能力超群,國內著名馬手韓寒同志尤其喜愛這一級別的比賽。歷史上出現過經典的日系雙雄爭霸,EVO和STI兩個血統的日本馬在國際舞台上爭相鬥艷,最後雙雙體力不支告別賽場,現在EVO這個品種的馬已經絕種了,二手馬一馬難求。
美式賽馬:美帝馬路長又直,美帝人民尤其喜好這種比賽,跑之前一般都要先原地燒啼半分鐘,以求讓馬蹄達到最佳工作溫度,這種比賽不喜歡拐彎,就一條雙馬道馬路跑到頭兒完事兒,有些追求極端的美帝人民還把馬拉到鹽鹼地上,動輒就號稱要挑戰陸地極限馬速。甚至在小馬身上綁上火箭發動機,變態真變態。推薦閱讀:
※直播吧(zhibo8.cc)體育視頻直播導航網站盈利規模多大?
※如何看待鄒市明衛冕 WBO 金腰帶失敗,以及賽後在拳擊場上發表的言論?
※怎麼樣可以提高立定跳遠成績,短跑?
※如何評價阿森納「英倫6少」這個稱謂提到的這個六個人在未來的成長趨勢?
※印象最深的一場乒乓球比賽或經歷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