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不會思考?
現在是一名大學生,年近20,一事無成。缺陷在於不會思考,對什麼事情都是看看既結束(而非觀察),也不會去思考來去是非。與人交談時,對別人拋出的話題,很少會有自己的看法。在製作思維導圖時,經常是大腦混沌一片,思維極不清晰,提取效率極低。邏輯思維如此,形象思維更差,至今不會畫畫,不會描述物體。 Ps:甚至這個回答還是在不思考的狀態下從腦袋裡一句一句的蹦噠出來的。pps:如何將思考化作生命所必需的空氣?
同學,可能我說的這些你沒有耐心看完,因為你缺少幾種能力:
-對事物的專註力-分析解決事情的行動力-管理自我的自控力專註力
表現為你對每一件正在做的事情的專註度。你吃飯就好好吃,看書就老老實實地看,老師在上課時候提出一個命題你就專心地思考,這就是專註。如果你在做一件事時還想著或者做著別的事,就不夠專註,長此以往,你會習慣性地一心多用,然後每件事都沒做好,每門知識都沒學通,然後對什麼都不感興趣,越來越浮躁。就這樣惡性循環,你失去了思考的能力!行動力
是指你合理系統地分析一件事後全面完整地將它做好的能力。可能是因為家庭、成長環境和觀念等原因,你從來沒獨立完成過一件相對複雜的事,所以不知道要在做這件事之前去權衡利弊,更不會系統分析每一個步驟的流程,如果幸運地完成這件事你會認為這很簡單並不需要智慧,如果沒完成你會認為這太難了,你完不成也沒關係,根本不會想到這是你自己能力的問題。長此以往,你變得越來越懶惰,簡單的事懶得做,複雜的事嫌麻煩,於是你失去了思考的機會。自控力
好理解,就是管理自己的自制能力。是否能專心地看完一本書?是否能在看完一部有深度的電影后有自己的想法?是否能在別人激烈地探討一件事情時堅持自己的想法,既不趨於苟同也不特立偏激?可是你懶得管理自己,反正不愁吃不愁穿,生活悠哉悠哉,何必強迫自己做不愛做的事呢?就這樣,你失去了思考的條件。解決方法:
一、經濟、精神獨立。 拒絕父母、長輩或伴侶無條件給你的財務,如果你收了,想方設法回報他們點什麼,不要把任何人給你的恩惠當作理所當然,包括父母。所有你想買到的東西,請自己去賺錢,缺錢就花信用卡,但是必須自己還。自己出去租房子獨居,自己付房租,自己交水電物業費,自己辦理安裝寬頻,所有弄不明白的事,自己去上網搜索答案,除非萬不得已,否則別求別人。這些會培養獨立做事的能力,這種能力會逼迫你去思考怎樣生存下去。二、根據個人情況培養幾個固定愛好。你缺少專註力,其實某種程度上說是缺少對事物的愛好和興趣,一旦你真正喜歡做一件事,會想方設法去做,正如你喜歡一個女神或男神,任何困難都沒法阻礙你對那個人的愛慕。所以專註力要從興趣愛好開始。而你必須從現在起找到你感興趣的東西,努力學習一切和這個相關的知識,相信我,你的努力會一點點沉澱成你的資質、內涵或技能。
三、認識自己的不足,改掉自己的毛病。有時候其實不是你不會思考,而是你見識淺薄。不管你學歷有多高、多大年齡、身份如何、閱歷多少,必須承認,你的知識量是很小的,對於很多事,你想發點言論,卻沒詞兒,因為大腦里沒法組織相關語言來為你形成一套見解。這沒什麼好方法,唯一的辦法就是多學習,多多地看書、看電影、看優秀的網路節目、看名人的一些著名言論,只要不違法不違背道德的知識,請儘可能接納,學到之後別嘚瑟,自己知道就行了。改毛病這塊,你得注意和親人朋友溝通,看看自己有哪些不好的習慣,認識到並努力改正,別總想著為自己辯解,知錯就改就得了。這種對自己的認識會逐漸養成你的自控力,要堅持。四、不要空想,要親自去做。行動力的培養會有些難,但是這一步做不好,這輩子就完了。什麼叫行動力?你說要賺錢,就得找工作,起早貪黑努力加班不怕苦不抱怨,這是行動力;你說要看書,就去買一本或借一本書,像上學時讀課文一樣,認真讀並思考這書到底說了啥,這是行動力;你說要學一門外語,堅持每天背單詞練口語,一直堅持不放棄,這是行動力;你說要追一個姑娘,就就去了解這姑娘的一切興趣愛好,在她面前衣著得體有禮有節,儘可能尊重姑娘的意願而不去刻意冒犯,這是行動力……說白了,那些你想做的事,要去做並堅持,不能總是想想就完了,或者堅持一兩天就完了,然後夢想著天上掉餡餅那些好事都落你頭上。別做夢了,哥們,生活沒那麼簡單。以上僅為個人見解,不足之處還望指出。【公然挑釁】
答案里大都是什麼讀書不夠,不夠自信,向別人學習云云。我就哈哈大笑了,請你們思考一下,你們所謂的這些答案,是你們自己思考的嗎?
撿拾別人爛大街的思想來回答一個問怎麼思考的問題,孟子說得對啊,人之患在好為人師。
楊絳曾說,你現在的所有問題都歸於你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
這句話聽起來非常有道理,大家口口相傳,以後但凡遇見有人說自己好多問題不知道怎麼辦,便有人跳出來說,你所有的問題就是讀得太少想得太多。豈不知雞湯就是這樣被他們泛濫的。
我從不看雞湯文,但我也從不憎恨雞湯,他們說雞湯問關鍵是只給了雞湯而沒給勺子。他們根本沒有思考。
這是世俗的想法,可惜被很多人不經大腦思考,覺得乍一聽有理就接受了。
成功的人自會經歷磨難,克服各種問題,當他功成名就,有人跑過來問他求取經驗,他回首自己的過往,那種感慨,出來的文字,明明是字字滴血。
而那些跑過來的人,聽起來雲里霧裡,心想你竟然給我灌雞湯。就像,螞蟻永遠不懂三維世界一樣。你整天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沒有經歷過他人的磨難,你聽起那些經歷,猶如井底之蛙聽井外飛鳥講花花草草的故事。你聽起來,那是雞湯。
很多人以為自己懂了某個道理,卻不知道,道理的背後,是別人幾年甚至幾十年的經歷的濃縮,豈是你耳聽一遍就能大徹大悟的。
最近因為faceu又火了一把的郭列,當年在張小龍腳下,他回憶中說到,當年張小龍給大家培訓,給他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關於人性,而郭列自從開發臉萌,自以為聽懂了張小龍的人性,臉萌的曇花一現,閉關三年推出faceu,他說,張小龍說的人性,他思考了三年。
那些整天喊著以客戶為主的老闆們,乍一看,以客戶為主,滿足客戶需求,也是洞察了人性,與張小龍郭列之洞察人性,差別你們自己想。
我覺得所謂思考,就是敬畏,就是尊重自己的大腦。不要所有的事情都聽從他人的意見,你應該有你自己的答案。
世事無形,千態萬象,每一個人的答案里都包含著他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都是他背後從出生到他說出這句話的背景濃縮。
題主大概經歷得太少,三觀尚未端正,對世界認識的框架都沒有,一團亂麻,任何事情到了你大腦這裡,理不出頭緒,你便覺得不會思考。
其實,也沒那麼糟,退一步我們想想,如果問你樹木為什麼會長大?人呼吸的空氣從哪裡來得?這個你肯定知道答案。
那麼,為什麼對於當下有的問題我卻不知道答案呢?
我覺得《大學》裡面有一句話說得非常好,格物致知,意思是說,了解萬事萬物的發展規律,然後我們就掌握了知識。
可見,思考的本源,在格物。
你想,四百年前,人們想上天。
在那個年代,簡直不可能啊,你還上天了?簡直瘋子。
可是短短四百年,你看,人們做到了。怎麼做的?
你可以假想,這個問題如果在四百年前拋給了你,你怎麼解決?
你得思考啊不是嗎?
怎麼思考,我看為什麼鳥能飛起來,我看為什麼蒲公英能飛起來,我看為什麼蘋果會從樹上掉下來,
等等,我想遍了萬事萬物,我突然發現了一個規律,萬有引力!!
那麼,如果所有的物體都遵循萬有引力,我利用這個引力,上天有個毛線難??
這叫格物。然後知致。
講了這麼多啊,要害在哪想必樓主應該看出來。
那就是對所有的問題保持好奇心吧!
所有的問題都有它運行的規律,而大道歸一,所有的規律都是一樣的。
不信你自己往深處想,想到最後,你會發現莊子那些老前輩還是對的。
如果你經常對簡單的事情抱有好奇心,思考它背後運轉的機理?為什麼它會如此發生?久而久之,你就可以看出,為什麼另外一件事它是怎樣發生。
久而久之,你便建立自己的思考框架,有自己的一套對世界的認識。
所有問題到你這裡,都會在這個框架之內,你的學識【單只了解的知識】夠不夠,找不找得到答案,這個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在這個框架體系內,任何問題,進來,你都有思考這個問題並能解決的辦法。
那麼,進一步想,怎麼就能建立自己的思想體系框架呢?
從簡單的事著手吧,你早上起來去上課,你可以想,為什麼大家都要去上課?為什麼有同學不願意去上課?為什麼食堂今天早上沒有茶葉蛋?為什麼路上那個女生淚眼朦朧?
就像做數學題,複雜的數學題,不過是很多簡單的題串到一個題裡面。而解複雜題的要義,在於你對簡單題掌握的有多熟練!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為什麼我不會思考?修改
現在是一名大學生,年近20,一事無成。缺陷在於不會思考,對什麼事情都是看看既結束(而非觀察),也不會去思考來去是非。與人交談時,對別人拋出的話題,很少會有自己的看法。在製作思維導圖時,經常是大腦混沌一片,思維極不清晰,提取效率極低。邏輯思維如此,形象思維更差,至今不會畫畫,不會描述物體。 Ps:甚至這個回答還是在不思考的狀態下從腦袋裡一句一句的蹦噠出來的。pps:如何將思考化作生命所必需的空氣?
你會想到到知乎來提問,而且還能分析出自己「不會思考」,已經說明你是會思考問題的了。你這樣至少是在觀察自己,不是么?
之所以你會有那種你描述的現象,主要是你對非與己相關的話題上,缺乏了解和分析的動力。可能和你過去由於外在的壓力或者環境影響,過分關注自身事務,而且一般也不用多費心即能獲得解決方案有關。謝邀。
題主現在不就已經在思考了么?無問則無思。不請自來。 這個問題分兩部分。第一,為什麼「我」不會思考;第二,怎樣才能學會思考。
在回答之前,想請題主確認一下,你之所謂「一事無成」真的是因為「不會思考」這個「缺陷」嗎?如果是,自不必多說;如果不是,還請題主不要這麼沮喪,興許是你多慮了呢。言歸正傳。針對第一部分的問題,根本的原因是因為題主沒有「凡事都喜歡琢磨」的習慣,重要原因是因為題主讀書量可能不太夠,面也不夠廣。沒有人一開始就能思考,都是從小事開始瞎琢磨然後伴隨著讀書、開闊眼界和兼聽則明,一步一步積累起來的。但是題主也應注意到,我說的是「習慣」,就是說踐行者應當把這種行為當做一種發自內心的興趣,而並不是一種如讀書考試一般的任務型的行為。否則這個過程是很乏味的。而多讀書是為了吸收前人的思考成果,相當於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而且多讀書多吸收不同領域的知識才能有大局觀和不同的思考角度和方式。
針對第二個問題,我的建議是多讀書多學習。題主可以接觸一下經濟學、心理學和政治。經濟學規律性強,如果能理解把握那繁多的規律,那麼對於思維的鍛煉肯定是有好處的;心理學可以說是最需要人「琢磨」的了,因為其研究的是最捉摸不定的人的心理。政治的話,因為政客總喜歡說謊,那麼對於政治的學習和思考無疑能錘鍊出自己對於凡事的見解。最後,題主沒必要感覺只有自己沒有自己的見解。其實有些人的「見解」根本不成「見解」——完全是信口開河,或者是「我覺得」打天下,看似是思考的結果,但根本沒有合理性或事實基礎。所以不用急。
以上。個人體會。如有不正確之處請指正。首先,思考肯定是人人都會的,你目前似乎看重的是解決實際問題和處理人情世故時的思考能力。我有一個觀點:有效解決問題的能力是需要練習或是經驗積累的,就好像科學家熟練的用物理定律去解決實際問題,或者諮詢師按著公司的諮詢方法論去分解複雜諮詢問題,雖然再熟練也會遇到很大的困難。而大腦一片空白、沒有任何思路這類事情有點像忘了數學公式的考生看到考題時的感覺吧。因為你還沒有自己的一套處事、認知、判斷體系或者經驗存在腦子裡,因此需要思考問題的時候就要重新研究思考的辦法,這確實挺有難度的。造成這種情況我覺得很簡單:缺少練習;缺少練習的緣故,是沒有太多壓力也沒有太多興趣去引發自己思考;缺乏動力有時候也代表沒有認真的去感知體驗生活,也可以說缺乏責任擔當。如果提出建議的話,我覺得就是這麼幾個:年輕的時候對問題的思考太過程式化也不是什麼好事情,不需要去特別追求。你面臨的問題越多,也可能意味著你的思維框框比別人少。適當關注自己的生活,為自己花點心思擔些責任,關心自然引發思考。
不同事情有不同的應對策略,不是一個「思考」能夠全面應付的,你面對哪類事情越多,你一定會越能熟練的去解決它。思考能力就像肌肉一樣,如果你有強大的毅力強迫自己天天去健身房練習一定能練出來,但如果你每天不得已要去干8個小時體力勞動,也一定會有的,如果又不鍛煉又不幹活,肌肉對你來講還有什麼用嗎?
同學你能問這個問題不是挺會思考的嗎
換個說法吧,你在人生這個遊戲裡面,還在玩法介紹裡面,還沒開始戰役的征程,就像在問一群玩家,為什麼你不能用技能?那我們會告訴你,因為這樣那樣的方式和技巧,你才能發出技能,然後你就會跟著大家一起,做出這樣那樣的方式和技巧,但最終你發現原來每個玩家教的技巧都是不一樣的,為什麼呢?因為每個玩家都是經過不同的戰鬥,不同的經歷,傷疤累累的坐在電腦前,拿著手機,向你傳授著這些技巧。
但你會迷茫,你會疑惑:為什麼別人的技能這麼厲害?是不是有什麼獨門秘訣?然後就會有高手告訴你,你的經驗還不夠!所以即使你有絕世技巧,也發揮不了最大效果!
「那怎麼快速提升經驗?」 你又有問題了。
但你已經看到這裡了,還打算我會寫一篇長篇武俠小說跟你講下每個人是怎麼砍怪升級的嗎?
以上謝邀少說多聽多想就這樣
開始思考即可。有些事情你之所以覺得自己做不好,往往是因為自己總是思慮過多而不專註於直接開始你想要去做的事情。比如我現在要開始思考我應該怎樣回答你這個問題,我一般已經有了一個基本的答案了,接下去的思考,只是為了將這個答案按照完整的邏輯組織一下,用幾個精心挑選的例證來支撐一下。以此達到讓你看得明白的程度。下面舉個例子:你覺得自己不知道怎麼開始鍛煉,其實你只需要直接出門去操場跑起來即可。
我也是,別人說什麼,發生了什麼,我都無言以對,或者說「哦」,沒有興趣再討論別的東西,卻顯得自己笨拙和孤僻。大多數時間,我是個傾聽者,微笑或者鬱悶,什麼都不說。我跟你一樣,或許還不如你,有時候很沮喪,不知如何改變,也不想可以為了和人合拍改變自己的習慣。不過我有一個包容我愛我的男朋友,他接納我的所有,給我足夠溫暖也不過分的愛,所以我無力時就任自己無力,恢復過來以後就重新打起精神,不會放棄。 心理課的老師說過一句話,每個人都在成為自己。我是一個充滿各種瑕疵的人,我幾乎沒有優點,我也只能是我,不會憑空變成我想變成的另一個人。如果自己真的一無所有,甚至思想都遲鈍,那又怎麼樣呢,無非就是多想想,多學習,多觀察,把握別人都思維方式。但是身邊一些人的聊天是碎片化的聊天,隻言片語,沒有太多的邏輯和技術含量,思考是獨自一人進行的事。知乎上,書里,有很多有價值的信息供我們獲取,也有很多牛人的思維方式可以借鑒。但是別人的終究是別人的,有的時候是不夠真實甚至是謊言密布的,真相要用自己的眼睛發現。在觀察的基礎上,最終要找到的是自己獨立的思考方式。至於怎麼思考,思考什麼,那也是你自己的事,自己去尋找答案。而且題主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說明題主具備一定的自省精神,這是很重要也很優秀的品質,這就是在思考。其實你懂得怎麼思考,大家的腦子都會轉,遇到眼前的難題都會尋找它的解決方案,題主也是。只是你沒有找到一個具體在眼前的目標。或者你沒有為自己要走的路做好自己的規劃,所以展現在眼前的是混沌一片。如果找到了自己真正想追球的東西,就去思考關於那件東西和怎麼得到它。其他的還需要思考什麼呢?只不過會干擾自己分散自己的精力罷了。我覺得人生活的基本幾個方面有:1,生存,就是思考自己的生存問題。2,生活,就是思考怎麼提高自己的生活舒適度和價值的問題。3,基本的責任,就是怎樣對親朋好友盡到自己的責任的問題。4,自己的興趣愛好或者夢想或者藝術作品的鑒賞,這屬於各人愛想不想的問題。如果不會思考這件事影響了你的社交和生存,這就屬於第一條的範疇,你就應該開始思考這個問題,題主你已經在思考的路上了。也就是一句話,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沒兵也沒土的話,也就閑的屁疼,就會思考一些莫名其妙的問題啦。題主好好學習去吧,或者去享受生活啥啥的,想這些有的沒的,浪費時間,也想不出什麼所以然。看好你。
可見你曾走過的歲月,是多麼的平坦和幸福。
看了大家的答案。
我來講講我自己,我音盲,學了吉他不會調弦,因為我聽聲音分不出高低音。導致學習外語時發音不準。其次,我對事物沒有啥見解。你問我養狗好不好,睡覺喜歡什麼樣的枕頭,這道菜混了好多材料你知道嗎,我都不知道。更升級一點,如何搭配衣服,什麼顏色和類型的衣服適合你,你到底是否喜歡追你的人,你平時無聊的時候有哪些喜歡的事情,都無法回答。為啥呢,我想了好久。你看就連我發現這些問題也是在生活中別人指出來的。在這之前,我覺得自己挺好的。
我覺得可能我沒有感情。爸爸媽媽沒給我培養感情,首先他們人恨隨和,對事物沒有明確的喜好和主意。其次他們對我的生活又很控制,讓我服從中麻木。我原來幫忙養過一個小孩子。我發現她一開始沒有道德觀念。三歲是,第一次打了小貓,被媽媽教育說要愛護小動物,它就是家裡的一員。後來就開始保護小動物了。而且還學會了用外國人那種浮誇的音調來表示喜歡。我估計我媽媽是沒說過這些。其次,因為基因里就不帶那種強烈的感情,遇到事情沒了主意的時候,大腦一片空白,一點點個人喜惡都沒有。並且由於早期通過司考捕捉信息的習慣,又參加了喂飯式的高考,所以學習能力非常弱。如果理解一個事情需要多線程,那就會死機。任何抽象的東西都理解困難。
如何改進自己呢?
做事細心。可能你不笨,只是腦子不活分。遇到事情要細心。比如你有一個很小的任務,比如練習寫一個字,你要看筆畫和筆畫之間的距離,每個筆畫的大小,粗細,起點和終點。然後你換一個字體,看看相同的一個字。然後你在籠統的感受一下。當別人問你,這兩個字體有什麼區別的時候,可能你說的很片面,但是這時候你至少會有點自己的看法了
培養對事物的感情。我以前沒有任何愛好。玩點什麼就放棄了。包括我那沒有調準音的吉他。後來我怕自己四十歲的時候就只有工作,人生空虛。我決定培養一下自己對世界的愛。我從養花開始,每天都看看它。看它有什麼變化沒有。我還開始學習做飯,認真做筆記,然後去買材料,做好了如果不好吃,改進一下繼續做。並且我經常找人說話,在你感覺有參與感了之後你才真的開始有感情了。我在國外工作,外國同事都很好。長期的一起玩桌游,一起討論吃的喝的,電視劇,書。慢慢的,大家了解了我,我了解了大家。並且因為鼓動而產生的那些快樂,也被我記錄在事物本身了。比如說我們一起玩桌游很開心,我會對桌游感興趣。因為它承載了我的快樂。培養一種長期的良好的感情,非常有助於你對一些事情產生看法
最後,舉一反三。前面你應該多一些事情,一些東西有了一定的看法。那麼現在要做的就是舉一反三。你對比了兩個字體,一個楷書,一個隸書。你覺得隸書和楷書區別是隸書更柔和,你喜歡。那麼你可以把自己定義為,我喜歡比較柔和的東西。然後你開始每次選擇任何東西,都試試比較柔和的那一個,並且,嘗試去找到你看隸書到時候那種感覺。慢慢的,你對自己的解讀,和不斷的嘗試。你會發現你對事物有了自己的觀點。並且你的觀點是反應你真實看法的。永遠都不會有言行不一致的情況
最後來總結一下
發表意見時,發現多種情況的核心不同之處。選擇符合自己性格和心理的那一個。哦多玩掃雷,多看甄嬛傳。題主這樣的大學生一抓一大把,我的建議是從模仿開始,發現與模仿身邊的牛人,觀察他們的閃光點,重在積累與總結,除你之外的人都是鏡子,他們會照出你想要變成的樣子,黑暗或光明的,那都是你,而不是被我們這套破舊教育制度批量堆砌出來的所謂接班人。
我記得我是在大二的時候看覃彪喜的《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裡面,作者開始關注路邊收到的海報,從海報上看這個文案的市場適用性和設計感。忽然開始啟發了我,我也有意識地去思考身邊的小事,可以從身邊學到什麼。
我大概總結一下自己用過的方式:1、試著去發表自己的見解,不管對錯。可以利用新聞類微博的評論,在下面發布自己的看法,然後看看別人的看法。如果存在很大問題的話,會有人評論你的評論的,可是適當辯解來找到自己和對方的漏洞。等到思考比較周全了,你會發現你的評論會獲得很多點贊;2、看書,不管看什麼書,不要太貪心,最開始要求自己一本書只消化一個道理,那就夠了。 3、電影,看電影可以看到很多人生百態,可以適當寫一下影評。然後可以看看別人的影評,特別是長評,總結一下和自己思考角度的差異。4、最後這個適合妹子啊,沒有多少感情經歷但是又想對感情有些了解的可以多看看古代或者架空歷史的言情小說(這招有點莫名其妙),我自己以前是比較喜歡看這類的,可以看到一些陰暗面,心計謀略,宮斗之類。不是讓妹子學會,而是起碼要知道。(這個好像和思考沒啥關係...)有時候習慣懷疑和想看穿別人也是培養一種思考習慣吧,不過度要自己把控好。之前自己寫過類似的文章,更加正式歸納一些,歡迎看看推薦一隻不愛爬樹的考拉 的文章《我是怎麼成為「獨立有主見」的人的?》http://www.jianshu.com/p/db3be3323a84?utm_campaign=harukiutm_content=noteutm_medium=reader_shareutm_source=weibo不是不會思考,是懶得去思考。思考不見得是多麼複雜的事情,每天清晨把今天要做的事理好,這是思考;把一件事簡化,也是思考;看了一本小說,罵一聲「一派胡言」也是思考。所以,不是你不會思考,而是你太懶了。。。
懶
或許可以從問自己
「為什麼這會 吸引我 / 讓我覺得有趣 / 感到舒適 / 看著更好看 / 讓我覺得有道理 …」之類的問題開始。以及一些相反的問題,比如
「為什麼這會 這麼無聊 / 讓我覺得難受 / 這麼丑 / 讓我覺得不可理喻 …」。以及問自己一些定義問題,
「為什麼我覺得 這就叫做有趣 / 這就叫做舒適 / 這就叫做有道理 …」。幾乎能一直這麼問下去。就好比問問「為什麼我覺得我自己不會思考,為什麼我在意我自己不思考,什麼叫不思考………」
這的確是一個有點無趣,耗費時間的事情,所以從感興趣的事情開始或許比較容易,一部喜歡的電影與一部爛片,或者一段有趣的見解,再或者一個親密的朋友與一個不知道如何對待的人際關係。都可以是問題的開端。
很多時候不一定能夠得到一個確切的回答,也不用擔心。人只能自己成長。思考也一樣。從一個思想小白走出來的人,應該可以給你一些啟示。答主出生在一個父親管教嚴格的家庭,他要求成績要好,很兇,但是並沒有教我怎麼讀好書,怎麼提高口頭表達能力,至於思考能力,更是無從說起。所以大學以前,答主是一個一心學習,靦腆害羞,有幾個比較好又說不上很親密的朋友。大學時,知道自己短板明顯,為了鍛煉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當了班長,路過學生會,學業成績尚可,做兼職,做家教,忙碌的目的都是讓自己能思考。初入社會時,在一個業務繁忙要求高的科室,笨嘴笨舌,不會說話討好人,只能埋頭苦幹加傻笑。這時候是最迷茫無助,工作不順心,愛情剛萌芽,對周遭的生活和工作都沒有駕馭力,總想逃離。想逃回象牙塔。改變來自考取註冊稅務師,花了兩年時間,突然整個人自信很多,底氣更足。也遇到新的領導,信任,引導和培養,經歷各種大小場合,得到了認可。愛人性格中的坦率,聰慧也給我很大啟示。如今,也一步步成長為部門負責人,雖然仍然需要業務知識紮實,更重要的是引領方向,這時表達能力,思考能力尤為重要,所以不斷模仿學習,也具備了一定駕馭力。當然,自己還屬於情商不高的人群,仍然無法像某些睿智的同事能開合適的玩笑,表達邏輯清晰,知識融會貫通,仍然需要不斷思考總結,模仿借鑒。一步步走來,認為思考能力的提升,有些東西很重要一是認識你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清晰地描繪出來,記住那些令人尷尬不堪的時刻,鞭策自己一定要努力。二是模仿總結,找到屬於自己的方法。要入門只能先借鑒,強迫自己去嘗試去總結,世間的難題都有一把鑰匙,自己做不出來,是因為還沒有找到這把鑰匙。三是萬事要給自己一個說法。很多事情無所謂對錯,即使沒有做系統分析,也要強迫自己去做邏輯判斷,常識推斷事情的目的和方法。興趣當然是最好的,但是即使不感興趣也能夠略懂一二,自然自信會提升。四是在生活中多和自己說話和聊天。自己是自己最好的夥伴,也是最了解自己的人。知道自己的興趣,知道自己的不足,和自己聊天是很愉快的。人只能靠自己去成長。只有自己感悟到了,並且有強烈要求去改變提升,才能逐漸告別迷茫和無知。共勉,加油!來張女神鎮樓。
我想能夠回答這個問題的人應該都屬於比較會思考的人,所以如果能夠把這些回答都好好思考一遍,那麼既能得出「如何提高思考能力」這一問題的答案,同時又能鍛煉一次自己的思考能力。所以我試著來幫題主總結一下幾個人的答案。
1.有不少人遵循知乎一貫的原則「不管為什麼,先問是不是」對題主進行了反問,既然你能認識到「我不會思考」那就說明「你會思考」,這樣的回答表面看上去感覺這個機靈抖的還蠻有道理的,實際上我覺得反而抖出了自己不會思考的面目。
因為這麼回答的人顯然將只關注了「思考」這個詞的哲學意義,如果這樣來看,這個世界上不存在不會思考的人(腦死亡的植物人除外),因為正常人都有思維,都能進行思考,只是思考的深度有很大區別,認識到「自己不會思考」這個思考是屬於比較淺的思考,題主語境里的思考應該是指更有深度的思考,因此題主問這個問題不能用來反證他會思考。
2.贊數第一的是個知乎大v的答案,她推薦了一本書《思考的藝術》,這個贊數高的最主要原因是人家粉絲多,但是可以看出大v的思考方法,就是遇到問題就去找這個領域的權威方法論來學習實踐。
3.「Miss賈斯緹」的答案,他將「如何提高思考能力」這個事情分解成三個部分,:提高專註力,自控力和行動力。然後提出了四個建議,培養獨立性,培養愛好,多學習以及想到就去做。說實話我讀的非常累,因為這個答案邏輯很不清晰:
①既然前面提到了並解釋了三個能力那麼後面就應該分別介紹該怎樣提高這些能力,而不是羅列出一些建議。②既然是並列關係就不應該有交叉,這裡面的行動力事實上和自控力有一些重複,而且行動力裡面還包括了思考能力。。。說好的分解呢?③「不要空想,要親自去做」這一條有點多餘,因為前面三條都是關於具體該做什麼事的建議,怎麼這裡忽然又開始思想指導了。。前面不是有三條思想指導了嗎,這一條既可以歸到行動力里也可以歸到自控力里。總的來說,這個答案其實就告訴我們要多學習多做事,在學習和做事的過程中多思考。4.「吳一」的答案,主要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是對一些答案的批判,第二部分是對於「如何提高思考能力」的建議。第一部分首先說道一些人的答案不是自己思考的而是拾人牙慧,並且是不給勺子的雞湯文,然後論述了這些無用雞湯文產生的原因。這裡面的問題在於他並沒有列出誰的回答是他說的那樣,因此也就沒有關於人家的回答的具體分析,只是一味吐槽,缺乏說服力。第二部分是他的建議,他認為所謂思考就是有自己的想法,要保持好奇心去格物,漸漸地構造出自己的思考框架。說白了就是保持好奇心的不斷思考。。。這與他所批判的不給勺子的雞湯文有何區別?
其他答案就不一一總結了,並沒有特別系統的回答,最系統的應該還是排名第一的回答里推薦的那本書了,所以還是大v的回答最靠譜。。推薦閱讀:
※該怎樣自學大學哲學課教程?
※在西南政法大學有沒有一個能哭的地方?
※華中科技大學,處在985大學什麼水平?
※廈大與華五院校的差距體現在哪裡?
※去外省讀大學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