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音樂在世界上的地位(或排名或影響力)如何?

自從初中開始聽點外國歌曲,看到另一片天,高中、大學時期大浪淘沙般聽了很多外國歌曲,英語法語韓語日語,也會唱不少英語歌曲,回想自己喜歡聽的歌,還是漢語的多。按理來說,外國歌曲總體數量肯定比漢語的多,為啥還是感覺好聽的還是漢語的多呢?難道中國歌曲總體質量好於外國歌曲?或者個人偏好?或者民族風格?或者我太過下里巴人了?(反正我聽the beatles大部分就像看梵高莫奈的抽象畫,基本沒覺得美)


卸腰。

一,自己喜歡聽什麼就聽,不喜歡就不聽。不要把「喜不喜歡」的概念偷換成「好不好」的概念。沒有人有資格把自己的音樂欣賞好惡當做所有人統一的標準。所以,這就是你的個人偏見,跟音樂好壞沒半點關係。

二,沒有排名這種東西。


贊同@圭多達萊佐 三角鐵大師的觀點,音樂沒有高低之分,只有喜歡與不喜歡。

幾大歌壇(以歐美、日本、韓國、香港、台灣、大陸為例)之間,確實沒有排名這一說,但確實有影響力的差異,我就接著@圭多達萊佐 兄弟的話題繼續啰嗦下去。

1. 【歐美流行樂壇】

歐美樂壇起步早,創作土壤培植時間長。英法德語種作為歐美樂壇通用語言載體,同用一個字母表,所以語言比較接近,這樣讓音樂的傳播奠定了基礎(反觀以粵語為主的香港樂壇與以普通話為主大陸樂壇就不能很好的融合)。在這個大時期下,衍生出了不少優秀的歌手和創作。The Beatles 不用多言,最耳熟能詳的歐美樂壇代表;格萊美大卡Ray Charles;Nirvana;Madonna;Bob Dylan;爵士男神Louis Armstrong......,還有一位不得不單獨拿出來說:永遠的大神Michael Jackson。近代一點的有Beyonce;Rihanna;Lady gaga;Adele;Katy Parry等。

歐美樂壇的高質量,不得不歸功于格萊美。

格萊美的高質量把關,可以說為歐美樂壇設定了一個標杆,創造了一個大氣候。

歐美樂壇一路走來,走過古典、布魯斯、爵士、搖滾、靈魂,到現在自成一格的POP,可謂百花齊放。在音樂製作工藝上,也派生了如WEA,BMG,EMI等世界級的唱片公司。

我們常說歐美樂壇是一個唱片工廠,一個作品從創作到面世,中間經歷的詞曲創作、配器、混音、灌錄、製作、宣傳、銷售......等流程分工明確,資源豐富。在基本標準都異常高的歐美樂壇,出精品也就不難了。

再啰嗦一下,歐美樂壇從來都不是單打獨鬥的,橫向與電影、電視劇、廣告、媒體等都兼容得非常棒,這樣成熟的商業模式也是歐美樂壇富含生命力的其中一個因素。

2. 【日本流行樂壇】

日本樂壇發展分二戰前和二戰後兩個明顯差異的階段,而二戰後大家最熟悉的名字應該是從山口百惠開始,期間最早進入中國歌迷視線的是安室奈美惠,然後是宇多田光,在濱崎步這裡達到頂峰(蔡依林就是她的腦殘粉,這個不展開了)。有一個名字叫中島美雪,大家可能不熟,但這女的養活兩岸三地無數歌手:

《時代》-葉倩文;《人生滿希望》-徐小鳳;《忘了說再見》-葉倩文;《容易受傷的女人》-王菲;《漫步人生路》-鄧麗君;《莫再悲》-林子祥;《第二個春天》-甄妮;《最愛》-周慧敏;《逗我開心吧》-張智霖;《第二次的期待》-鳳飛飛;《流浪花》-流浪花;《薩拉熱窩的羅密歐與茱麗葉》-鄭秀文;《明天過後》-任賢齊;《一錯再錯》-鄭秀文;《愛的輓歌》-鄭秀文;《美麗心情》-本多lulu;《原來你也在這裡》-劉若英;《最初的夢想》-范瑋琪......

以上只是本人精選出來大家耳熟能詳的歌手,還有更多跟多的請大家移步goole/baidu。

日本樂壇是亞洲最早接軌歐美樂壇的市場,日本樂壇在亞洲的地位跟歐美樂壇在世界的地位差不多,也是領先一個馬位。日本樂壇把搖滾帶進動漫的時候,我們還在看《聖鬥士星矢》。日本的音樂產業也非常領先,SONY無疑是日本乃至亞洲的唱片界老大,這也使得日本樂壇的標準非常高。

3. 【港台流行樂壇】

在這比較懶,沒有把香港和台灣樂壇單獨拿出來說,其實兩者有明顯的發展差別。台灣樂壇很長一段時間以台語作為載體,所以流行領域很窄,基本在台灣島外只能輻射福建閩語一帶,又由於兩岸問題,所以台灣樂壇開始影響香港以及大陸已經是非常後期的事情了。在這要說一位對台灣樂壇貢獻巨大的歌手:鄧麗君。當年親戚從台灣或者香港帶回來的禮物中,數鄧麗君的磁帶為上品。

香港因為邵氏影業,很長一段時間音樂都是為電視劇和電影服務的。顧嘉輝和黃霑就是殿堂級的詞曲創作代表人物。後來許冠傑開始走粵語白話歌曲,將晦澀難懂的古文改良為通俗易懂的粵語方言,嬉皮搞笑,開創了一個「鬼叫你窮啊,頂硬上」精神為核心的香港人共勉歌曲時期。後來更有羅文、甄妮、杜麗莎等頗有唱功的歌手。再後來是張國榮和譚詠麟的互掐時代,最後以張國榮的演員轉型成功作為終點。當張國榮已經塑造完程蝶衣,阿飛,十二少等角色的多年之後,譚詠麟依然還在跟李克勤開演唱會。後來才是四大天王的造星時代。四大天王之後,粵語樂壇開始走下坡路。女歌手還能陸陸續續出來一些接班人,但男歌手嚴重斷層,近年香港樂壇強弩之末出了個陳奕迅之後,再難有後來者。

港台樂壇的發展路徑很相像,閩南話與粵語都有明顯的語言地域門檻,這樣使得港台音樂輻射半徑不廣。別說傳出國門,就連在大陸傳播,閩南歌與粵語歌也舉步維艱。之前很火的一檔歌唱節目,GEM翻唱的Beyond的《喜歡你》傳遍大江南北,讓很多不會粵語的朋友開始用蹩腳的粵語呢喃這個。殊不知,《喜歡你》這歌,Beyond在1988年創作之後,一直在粵語地區流行了超過20年。

港台樂壇市場發展相對歐美和日本而言,有點畸形。唱片的盈利模式沒有很好的形成,賣唱片是賺不了錢的。所以在港台的歌手難免走上歌影視三棲的路子。張學友被譽為歌神,但同時也獲得金像獎最佳男配角;張國榮上面說了,在歌唱事業最高峰轉型當演員;陳奕迅、容祖兒、楊千嬅......我幾乎數不出來沒有參演過電影的歌手。

電影與歌曲音樂結合是一個很好的商業模式,但受制於電影題材,港台音樂的類別受到很大限制。正如上文提及歐美樂壇的格萊美獎。香港也有十大勁歌、十大中文、叱吒,新城。但不得不說,這簡直就是成也頒獎,敗也頒獎。幾大頒獎典禮基本是後面的唱片公司的背景,每年頒獎就成為公司之間的競爭,猛把自己的藝人往上推。長期以往,幾大頒獎典禮也就喪失了公信力,香港音樂也失去了一個認真的標杆。台灣的電視劇風行不用多說了,很多歌曲都是電視劇的衍生品,主題也是狹窄。港台樂壇,獨立音樂人土壤不夠,香港和台灣地區經濟統治能力下降,語言門檻等,這都是阻礙港台樂壇發展的主要因素。

4. 【韓國樂壇】

本人在為什麼網上那麼多人抵觸韓國組合? - 葉日生的回答 裡面提到:

近年來其實韓國流行音樂水平在不斷提高,越來越多中國歌手也非常喜歡到韓國發展。韓國的組合,特別是女子組合,近年也是表現非常出色,總體上有點力壓日本的勢頭。其實這個是亞洲音樂的崛起,甚至是亞洲經濟崛起的一個標誌。

韓國樂壇很好的找到了舞曲的定位,無論你喜歡不喜歡,【少女時代】【鳥叔】【super junior】【F(X)】【都教授】等都已經深深地影響了我們的生活,影響了我們對音樂的審美。韓國的唱片也逐漸向日本和歐美靠攏,製作工藝不斷提升。在未來,K-POP絕對是亞洲乃至世界不可缺乏的重要組成部分。

4. 【大陸樂壇】

說實話,在敲出「大陸樂壇」這四字的時候,我自己都有點心虛。究竟內地有沒有樂壇?今年風風火火出了無數唱歌比賽電視節目,看似大陸樂壇挺紅火的。但不妨看看《中國X聲音》的評委組成,再看看選手唱的歌曲。就不難發現,其實大陸樂壇發展還是非常滯後。當然《最炫名族風》《小蘋果》還是能夠火遍大江南北的,但本人不認為這對大陸音樂發展有積極意義。

在上文描述日本的文中也說道,大陸樂壇翻唱作品非常多,舊歌新唱也屢見不鮮。無他,已經紅了的舊歌有一定傳唱度保證,翻唱是最保險的做法。這樣也就意味著其實大陸歌迷對於新歌的接受能力是不夠高的。歌迷素質,是大陸樂壇發展的根本要素,還有很長路要走。

總結:洋洋洒洒說了這麼多廢話,無非是想回答問題,

中國音樂在世界上的地位(或排名或影響力)如何?

本人認為,中國華語音樂(含港台、大陸),在影響力、製作水平、創作概念、市場成熟度、產業成熟度、獨立音樂發展趨勢等幾點上,都跟歐美、日本、韓國有一定距離,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聽眾素質急需上升,工業化程度急需加強。香港有過四大天王風光時代,台灣也出過一個周杰倫,大陸也有劉歡的《好漢歌》,但俱已往昔。音樂土壤沒有鋪設好,標準沒定好,散兵游勇難以成氣候。

以上。


中國樂壇建議分為大陸,香港,台灣,歐美分為英國及美國,其他語種不了解

美國樂壇原較英國居後,而藍調(流行音樂起源)也在1860-70年代左右崛起,但隨著一戰二戰後,大規模移民,嬰兒潮,販賣黑奴,沒戰亂等因素讓美國音樂成為最多元化國家。louis Armstrong在1924-25年掀起爵士樂,Jimmie Rodgers1927年掀起鄉村音樂,Chuck Berry,Elvis Presley50年代掀起搖滾樂,James Brown50年代末掀起靈魂樂等,造成不同音樂風格百家爭鳴。故排第一。

英國樂壇論多元化不及美國,但音樂史上崛起在英語國家最早(參見古典音樂史),歌手影響力稍弱,但也有Rod Stewart,Kate Bush,David Bowie和Elton John等級別人物,影響全世界舞台表演方式(lady gaga,澤田研二,羅文等都深受Bowie影響),且樂隊影響力是全球頂尖,甲殼蟲,滾石,平克,奇想,何許人,Yes,齊柏林,黑色安息日,深紫,鐵娘子等在搖滾開拓創新,在60-80年代壟斷整個世界市場,技術及曲風影響後輩,故排第二。

日本樂壇崛起於美佔時期開始,一直跟隨英美腳步,無論英美當時紅什麼就引進什麼,到1955年坂本九出現,融合日本傳統音樂和搖滾樂,獲國際重視,美國billboard排行榜第一名,1970年代時,井上陽水吉田拓郎崛起,掀起日本民謠搖滾,到1980年代南方之星崛起,重新定義J-pop,又創造另一高峰。90年代進入百家爭鳴時期,無論個人發展或組合樂隊都有強大影響力,00年代濱崎步崛起又掀起革新性音樂。總體無論在組合,個人,樂隊發展多元性,可說是亞洲龍頭老大。

韓國樂壇由於建國至90年代前戒嚴,影視限制發展,雖然70年代出現趙容弼,李文世和柳在河等歌手,所以00年代前遠不及港樂台樂般強勢,但90年代開始造星培訓制度,影視綜藝急速發展,為00年代後韓樂盛世奠定基礎,09年以後好幾首歌曲蜚聲國際,取代華語樂壇成為亞洲第二。

台灣樂壇崛起於60年代末-70年代左右,隨著大部分外省資產階級,音樂人士遷移到台,加上政府嚴厲打壓其他語種音樂發展,使得台灣華語流行樂逐步上揚,60年代末左宏元培育鄧麗君,鳳飛飛等歌手,為瓊瑤影視劇配上主題曲,逐步走紅,後鄧更在東亞各國大紅大紫,70年代中期劉家昌培育劉文正,尤雅,甄妮,費玉清,江蕾等歌手,成為第一代金牌製作人歌手,70年代末,校園民歌興起,孕育了侯DJ,羅大佑,李泰祥,李壽全,梁弘志等重要音樂人,成為80年代主力棟樑。80年代開始,李泰祥棒紅齊豫,許景淳,梁弘志棒紅蔡琴,而羅大佑在82年也以之乎者成為教父級歌手,接著李壽全棒紅蘇芮,洪榮宏,潘越雲,王傑等歌手,其中讓蘇氏掀起黑衣風潮,終結鄧麗君唱腔壟斷局面,是以李壽全成為第二代金牌製作人歌手。80年代李宗盛成績不如李壽全,雖藉著侯DJ出走而棒紅鄭怡,直到87年後棒周華健趙傳開始才有一定轉機,89年棒紅陳淑樺,獲百萬製作人,此後成為第三代金牌製作人歌手,90年代進入苦情歌時期,00年代周杰倫崛起,結合中西方以及古典音樂,開創新音樂,改變曲風走向至今,但10年代後台樂漸漸停滯不前。雖在華語音樂總體第一。

香港樂壇跟台灣一樣,隨著大陸資產階級,音樂人移居香港以及對資本主義國家開放而崛起,60年代或以前還是以上海國語音樂為主,粵語歌被視為九流地位,直到70年代許冠傑出現,那些國語歌陣營如徐小鳳,羅文,英語歌陣營如林子祥,溫拿樂隊等紛紛開始發粵語大碟,自此以後,頒獎意識逐漸增加,「雙十大」因此崛起,與此同時,ATV和TVB等電視台以及多間電影公司崛起,造成影視文化強勢,對樂壇有相互扶持關係。80年代偶像熱潮興起,譚張梅在聲勢逐步取代許冠傑,成為那時代風騷樂壇人物;90年代,四大天王崛起,壟斷十之七八『雙十大"金曲,其中張學友在跟周華健競爭下勝出,並兩次奪得世界音樂獎,確立亞洲歌神地位。但00年代後,隨著台灣強勢,SARS衝擊,03年樂壇貪污等要素,港樂從此衰落。

大陸樂壇70年代至80年代總體一片荒蕪,直到80年代末崔健崛起,開啟中國搖滾熱潮,不過,由於解放後意識形態,政策,大亂鬥等影響造成人才凋零,難以恢復民國時期地位,再加上剛開放時候正值是港台,日娛樂業最強盛時候,所以一直被牽著鼻子走。兼且唱片公司崛起時期較遲,運營,培訓等較落後,所以仍需要幾代人發展才能全面振興。


1,好聽不好聽,都是個人主觀感受。愛喝咖啡也並不比愛吃大蒜高雅。

2,如果你覺得鳳凰傳奇比the beatles好聽——這當然沒有問題——只是我會覺得跟你不是一路人。

3,你覺得很多好聽的漢語歌,或許有大量翻唱於外國人原唱,其中以日本歌曲最多。

4,最後,或許在你心中有,但音樂沒有客觀排名。不過中國音樂在世界上的影響力的確比較低。我們對外輸出的音樂很少,畢竟外國沒有那麼多愛跳廣場舞的大媽不是。


華語歌壇起步晚,中國流行音樂在世界上地位真的不高。


喜歡就聽不喜歡就不聽。

我初中聽英語歌,高中聽周杰倫,後來又聽回英文歌。現在基本只聽日文歌了,也沒覺得有誰碾壓誰的。(不過最近覺得日文歌風格很多,也可能是我其他聽得少的緣故)

排名?很具體的只有音樂市場產值排名。

IFPI: Top 10 largest music markets World"s largest music markets of 2013

1. US $4.47 billion (+0,8%) (30% of global trade revenues)

2. Japan $3.01 billion (-16.7%)

3. Germany $1.37 billion (+1.1%)

4. UK $1.30 billion (+2.2%)

5. France $956 million (+1.3%),

6. Australia $430 million (-8.4%).

7. Canada $424 million (-2.5%)

8. Italy $238 million, (+8.3%),

9. Brazil $228 million, (-1.7%)

10. South Korea $211 million (+9.7%)

隨便一搜。日本12年太高超過美國了,這次算正常的吧。


中國樂壇建議分成港陸台三部分來講,對世界基本沒有影響。是的,如你所言可能由於你欣賞能力較差故無法接受外語與純器樂。不過沒關係,你喜歡就好


音樂無國界,個人喜好。


影響力排名,1美國,2歐洲主要國家包括俄羅斯,3日本,4韓國,5中國台灣,6中國香港,7中國大陸跟印度,8東盟各國。如果有排名,中國估計也不靠前,編曲跟歌詞內容創意不夠,至少是未出現類似香港四大天王歌手,只看見我們買別人聽,我們自己音樂比較少進入其他市場


歐美歌手整體來說舞台表演力,歌曲詮釋力被我國強,唱腔很放得開,大氣,反觀中國我感覺小氣,看他們站在舞台上甚至覺得猥瑣,尤其內陸,香港那邊受西方影響要好些。當然說的是流行樂,美聲我國也很大氣,但是舞台劇演能力不如歐美,這是我的看法,當然每個人喜好不同,你也可以否認我觀點。


beyond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中國之星崔健當場質疑平安唱法不尊重觀眾一事?
華語流行樂乃至亞洲流行樂,為什麼沒能像西方那樣,在音樂的形式、概念、樂種上不斷地創新或顛覆?除了社會發達程度以及英文的強勢地位外,還受到哪些因素制約?未來有沒有趕超西方的可能?需要多久才能實現?
不知道在問什麼?
歐美音樂在哪些方面勝於華語音樂?

TAG:音樂產業 | 華語流行音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