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對房價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現在房市低迷一段時間了,政府也出台了一些政策。這裡不討論以後房價會怎麼樣,就討論政府的態度:政府是真的想以軟著陸的方式讓房價降下來,還是希望房價仍能穩定的微漲下去?
謝邀。
1、中央政府為了宏觀調控和社會穩定,大局是穩定房價,去除泡沫。要是能降點,百姓開心最好。2、地方各級政府從財政收入出發,希望保持房價,哪怕再漲點,地價就高了。
曖昧
個人感覺,政府一直不願意房價下降,一直在默默的調控,支撐著房價,最主要願意不外乎面子和錢,房價低了,買地錢少了,GDP就少了,增長下來了,面子沒了,錢也沒了,至於屁民所謂的問題,和他們有什麼關係呢?
很多事情政府做了是為了利益,不是為了老百姓好。比如糧食便宜,那是怕糧食貴了吃不起人而起抱動。所以別希望政府為了老百姓的蒼生而降房價。注意,降房價主要就是降地價,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而且讓有權人手裡幾十套幾百套房證成了廢紙,可能嗎?左手打右手,可能嗎。。。
應該不是降下來,應該是卡著人們的支付能力上限慢慢漲,讓老百姓負債生活,GDPA才能增長,國家很明白負債經營的資本主義原理。
回答問題之前必須要界定清楚,政府是指哪一級政府?對於房地產調控這一問題上,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博弈和矛盾是很明顯的。
從中央政府的角度來講,對於房價的調控,是出於對整體經濟發展的考慮。房地產作為近幾年來中國經濟的「支柱」和「引擎」,行業本身、以及其關聯性的水泥、鋼鐵等上下遊行業,對於中國經濟的影響力非常大,可以說是牽一髮而動全身。中央政府是想以軟著陸的方式讓房價降下來,還是希望房價仍能穩定的微漲下去?或許中央政府調控的最終目的,是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即,不過度依賴於房地產,也不因房地產的「泡沫破滅」(假設會有這一刻)而使整體經濟陷入危機。怕崩盤又不放手利益
首先,我不是經濟學研究者,回答淺嘗輒止,請勿見怪。
我國政府的經濟頭腦,如果用一個簡單的比喻就是燒開水模式,總是燒啊燒,拚命燒,但是就是不把水燒開。因為最後這一度就像是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是會死人的。
縱觀我國的歷史,很多事情,很多政策也都是不做最後一步,前面拚命弄。
落實到房價上來說,應該說其實目前的房價嚴重脫離大多數人的消費能力是存在的,但是也不是說這個價格不符合我們國家的經濟增速,應該說以中國在改革開放30餘年,房價騰飛到這個程度屬於正常現象,但是為什麼人們就是接受不了了呢?
在我來看房價過快增長才是癥結所在,眾所周知,房價最高的地方是香港,彈丸之地,經濟中心。房價貴到離譜簡直可以說是一種必然。那麼為什麼中國如此幅員遼闊,部分地區的房價仍如此離譜呢??這就是我國經濟長期不平衡,政策不匹配造成的。
這個問題說開來去,就太扯了,大家也沒興趣聽。要我說我國政府一定不會放眼房地產崩盤,因為那樣做損失真的不是房子降價的補充能夠做到的。但是放任其無限度,爆發性增長,惡果顯然大家都體會到了,而這樣所造成的不穩定因素顯然是政府不樂於看到的。
所以給個結論——如果政府能夠使房價的增長控制在一個可容忍的範圍內,那麼這也就是好政策了(這個結論看來可以套很多政經問題)。要搞清楚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清中國經濟的前世今生,因為今天中國的房地產與中國經濟血肉相 連,拋開任何一方面都會出現一葉障目、管中窺物的片面結論。
何為經濟?其實經濟簡單來說就是一種供需關係下的交換行為,最初的人類會有衣食住行等需求,當任何一種需求出現過剩的時候又出現了通過等價交換來滿足其他方面的需求,當等價交換產生的時候經濟便孕育生而了。所以簡單來講經濟其實就是人類的慾望需求通過貨幣這種方式表現出來罷了,只要人類有慾望有需求人類就會有經濟問題。人類進入文明以後,最基本的需求無非就是吃喝拉撒睡,當有吃喝的需求時就產生了農業、畜牧業、餐飲業等,當有了拉撒睡的需求的時候就有了城市系統工程、房地產、衛浴等產業,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逐步產生了對電、水、取暖、交通、教育、醫療等等方方面面的需求,所以就又產生了各種款式的經濟模式。隨著經濟模式的建立擴大,GDP就誕生了,所以是需求在推動著GDP不斷的發展。簡單的結論就是上帝創造人的時候賦予了人類慾望,慾望使人類有了需求,需求又讓人類發明了經濟,經濟的發展又滿足了人類的慾望。
何為經濟的通脹與緊縮?首先有了需求,然後就會誕生供給。當需求很大,而供給很小的時候物價就會飛漲,於是通脹產生了。當供給很大,而需求很小,物價就會下跌,於是產生了緊縮。到底是通脹好還是緊縮好,其實供需平衡是最好的,但是想做到供需平衡其實是一件很複雜的事。其實市場是由需求發展而來的,有了需求自然而然的就會產生供給。但在市場剛形成的初期,供給會遠遠小於需求,物價較高,所以在經濟還是個嬰兒的時候基本是在通脹的引領下發展的。隨著市場的發育成熟,供給開始出現飽和,供給開始大於需求,物價開始進入下跌通道,經濟開始緊縮。在市場經濟發展初期,適度的通脹說明市場發展正常,也是發展的動力,當出現過度的通脹,市場要通過緊縮政策調節。在市場發展成熟期,適度的緊縮也是市場所需要的,但是如果出現過度緊縮,就要通過通脹政策刺激市場。無論市場處於什麼時期,供需相對平衡,通縮相對穩定的市場就是一個優質的市場。就像我們在煲湯,水太涼我們就加點火,開鍋了我們再加一點水,目的就是讓鍋始終處於溫火沸騰的階段,直到煲好一鍋湯。
剛解放時的中國是一個軍事化管理的計劃經濟社會,計劃經濟其實就是把需求與供給用人為的手段反過來,本來是應該先有需求後有供給,先有市場再發展經濟為基本規律的。但是計劃經濟是先把供給計算好,然後再根據需求進行分配,先有經濟指標,在去組建市場。經歷了幾十年經濟發展停滯不前,中國終於開始了經濟上的改革開放,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開始遵循市場規律發展經濟,需求與供給開始相輔相成,伴隨著通脹和緊縮中國經濟開始慢慢發展,到了90年代末期已經基本滿足了人們最基本的衣食住行等需求,但是當時中國經濟絕對談不上崛起,至少在亞洲從經濟上來說,還有沒有比日、韓甚至台灣、泰國等有任何優勢。要想使中國繼續崛起就要製造更多的需求,於是90年代末中國終於把房產從籠子里放了出來,這是中國最大的消費商品,也是中國最後一個結束計劃經濟的商品,從此中國商品經濟市場化已經基本完成了改革開放。從此圍繞著房地產,中國的需求側開始迅猛增長,而供給側也開始瘋狂發展。水泥、鋼鐵、金融業、房地產商等等產業也開始發展,我們剛才文已經知道,當房地產市場化初期,供給小於需求的時候,房價是增長的,而通脹也是必然的產物,隨著時光的推移,房地產泡沫也就越來越多。而房地產市場化的中期,隨著供給越來越多的時候,房價本來應該隨著供給和需求逐漸平衡,甚至供過於求的時候應該慢慢下降,但是中國市場並沒有出現這樣的市場規律,我們消費者的用戶體驗卻是,囤量房雖然很多但是房價卻還在緩慢上漲,一邊是賣不出去的囤量房,一邊是買不到房子的消費者,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任何一個產業鏈的從無到有都絕對不是一個單純的商品的市場行為,而是一系列的產品的堆積。房地產是由土地、鋼鐵、水泥、銀行、房產開放商等環節組成。當中國房產結束了福利分房這種計劃經濟體制時,中國人對房產的需求一下子就從牢籠里釋放了出來,而當時市場上供給確實不足,造成房地產迅速通脹,當然這個通脹也增速了土地、鋼鐵、水泥、金融、房產開放商等一系列環節的迅猛發展,但是這個過程似乎太迅速了。造成這個產業鏈的利益獲得者們財富暴增,而其他產業鏈的人群卻遠遠的被甩在通脹之後。那麼既然供小於求會通脹,那供過於求應該會出現緊縮才對,隨著供需平衡房價應該慢慢回落才對,但是房價卻未出現緊縮。這就要從兩方面來說,第一是土地,第二是文化。首先土地資源是稀缺資源,人類是群居動物,城鎮化是必然的產物,對於城鎮化後所產生的醫療、教育、商業、交通等資源,可開發成房產的土地就成了稀缺資源。第二有房才有家這種固有傳統思想,每個中國人都渴望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以上兩點,再加上房產的迅速市場化,供需不平衡造成中國房地產用了短短十年迅速膨脹了起來,附著在這條產業鏈上的從業人員數不勝數,房地產崛起的十年也是中國經濟崛起的十年,也就是說中國的經濟崛起其實本質上就是房地產崛起。這十年中國建立起了以土地財政為基礎的產業模式,再加上無數的獲利群體、從業人員,任何事物都有利己性特點,短時間內要讓利己者通過緊縮的方式把房價調整下來是絕不可能的事。這麼一個龐大經濟體調整產業結構,並重新建立一個財政收入的新模式也絕非一朝一夕的事,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十載的房產產業鏈從無到有,要想調整也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變劇痛為緩痛的過程。說了這麼多其實簡單概括就是房價過高就是兩個原因,一是計劃經濟抑制人的需求,當突然的改革開放後,需求迅速變成了供給,於是出現了暴漲。二是政府建立了土地財政發展經濟的模式,這是我們經濟崛起的基礎,同時也造成了經濟不平衡的弊端,所以這個本身就是一把雙刃劍。我們絕對不能吃水不忘了挖井人,我們之所以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也得益於房地產的迅速發展。
在市場已經從供小於求變成供過於求的今天,如何才能劇痛變緩痛,卻又不傷筋動骨呢?不傷筋動骨就是保護這箇舊有的產業鏈上的從業人員,他們很多是既得利益者,但同時他們也是中國經濟崛起的推動者,鋼鐵、水泥、金融等,更多的人只是默默無聞的從業者,保產業鏈其實就是保護更多的普通從業人員。而另一端是盼房心切的消費者,他們渴望有房有家,很多人是房地產高速發展十年,被甩的遠遠的勞動者,他們埋頭苦幹卻被泡沫淹沒在了海水裡。所以筆者認為兩面都不會被拋棄,一、二線城市隨著市場的飽和、甚至是供過於求,房價會依然堅挺,商業、地鐵、市中心、學區房等優質房產依然會是炙手可熱的稀缺資源,在這些區域土地財政的舊模式依然會繼續,而房地產開放商要想在這些區域里繼續拿地會是一件比過去困難的多的事,所以合併重組可能是未來十年房地產開發商的發展方向。隨著消化囤量房的政策被推行,相關配套政策或許也會浮出水面,比如限制二手房交易、收取房產稅等。而收入的稅收又會補貼到偏遠地區或三、四線城市的房地產開發中去,從而使無房者、農民工、農村人口等滿足購房需求。一端是對先富起來的人,使用緊縮政策,使財富流向貧困人口。另一端是繼續城鎮化,維持土地財政的模式,保水泥、保鋼鐵、保金融和就業。同時利用這樣一個過渡期,最終使國家不發生劇痛,在緩痛中調整國家的經濟產業結構,操持中國經濟發展不降速。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曾說過讓一部分先富起來,先富起來帶動後富起來,從而達到共同富裕。尤其是90年代末期的房地產市場化後,使一部分人迅速的先富了起來,現在中國社會終於到了第二個階段先富起來帶動後富起來的時候了,筆者認為還是要對中國經濟保持信心,哪怕我們的GDP增速已經破7的今天,中國經濟依舊會在緩痛中最終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
土鱉黨維持著高房價,一方面來剝奪底層人民的生活,來為自己所謂的gdp做貢獻,這樣的經濟增長就是對的嗎?如果房價繼續暴漲,年輕人的思想是積進的,土鱉黨你還能天天維穩嗎?或者說你還能主政嗎?
沒有利益的關係,政府才懶的理房價。我就沒看到政府搞點:廢物回收,垃圾回收的工程。大家都知道,環保是個費力不掙錢的買賣。
房價多美,一個巴掌大點地方,掙了幾億的人民幣。老百姓還要還貸30年左右,TM的還是70年的使用權。
個人覺得政府也想執政順利,百姓支持,天下和諧,可是民生估計不是政府足夠重視的首要大事。
每個人對經濟的理解不同,會出台不同的政策,
用房價成本控人,一線城市擠爆了!
推薦閱讀:
※房價暴跌會對經濟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中國房價會一直這麼漲嗎?
※房地產去庫存,政府釋放一點政策紅利能解決問題嗎?
※北威海南三亞,比較中國沿海幾個海濱城市,威海的房價為什麼會那麼低?有可能趕上三亞的房價水平嗎?
※如何看待房地產庫存降至幾年內新低?
TAG:房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