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火把」是怎樣製作的?
手持部分用什麼材料?
燃燒的部分是用什麼材料?燃料是什麼?
我不是專家,但從小就喜歡從老人那好奇地問東問西問,就說說我知道的舊事。
我小時候就問過這問題,沒有電時代的火把真的是影視裡面那種樣子嗎?
得到的回答是,電視里就是扯淡,以前的火把不可能是那樣簡單粗暴酷炫拽的,一來那時候布料本就珍貴,就算是破布碎布也會用來納鞋底,哪捨得用做火把?而布上蘸油在一個油燈都捨不得點的年代那更是無法想像的。
那舊時的火把到底是怎樣的?我綜合一些老人描述,對於我們湘贛交界地區那時火把的樣式得到的答案是這樣的
那時的火把是用杉樹皮製作的柱狀體,手持部分和燃燒部分是一體的。其中杉樹皮要用刀具不斷的縱向切割,根據各部分要求細化成絲狀和條狀,中間可以稍微夾雜一些杉樹油脂粉末有松樹油的更好,但不能太多,多了火把不耐用。然後把這些處理過杉樹皮捲起來捆紮。
火把製作的技巧和經驗要求很高。火把內芯和外圈各部位杉樹皮絲的細密度和紮起來的緊密度都不盡相同,要做到相輔相宜全靠經驗。火把整體做太鬆散了不耐用,做太嚴實的火把會斷火。
所以當時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一個合格的火把的,做火把還真是一個技術活。真正好的火把是怎樣的?那就是在行進過程中,火把使用者用特定力道甩幾下,火把就能熄滅,而且火焰熄滅好長時間卻裡面還能保留火種,要用的時候再甩兩下,火把又能起火。
可見當時的火把使用者也需要一定技巧,沒經驗的人火把甩滅容易卻很難甩著。
而且那時候晚上走路也不是一直舉著火焰招搖的,而是盡量不用,當某個路段需要用火時,就甩出過來照一下,大多數時間行進中都是節約用火的。那我就又問,那當時的火把肯定火焰不大啊,老人家說那當然啊,火焰大的能照多久?
又問那有時候需要用大火照明的時候呢?會不會身上帶一點油脂類物品,然後要用大火時再放進去?他們用一個看待傻帽的眼光看著我,然後悠悠的說,要用大火時就把火把做大一些。
好在有人也補充了一句,硬是需要大火火把,有時也可以帶上一個備用的特製火把,竹製的,製作過程和上面那個類似,不過做起來更簡單。
如果使用的時間要求更短,那麼麻稈、木條、樹枝什麼的都隨手扎一個就可以用了。不過這個在他們眼裡都已經不算真正的火把了。回想起來,我老追求火把火大拉風,在他們眼裡也有點中二,因為那時候火把一般都用來晚上行走,大多數時候一根蠟燭一盞油燈那麼大小的光亮就足夠的事,一般火把的火苗已經大大超出需求了,而現實中長時間舉著一團熊熊烈焰在腦袋邊上晃悠恐怕也不會是多麼舒服的體驗,尤其是在南方。應該先直接回答問題:手持部分主要材料為木棍或者竹棍,用完後可以丟棄; 燃燒材料為秸稈,雨天為保持燃燒效果會在秸稈上澆一些桐油,但不會使用食用油,主要是成本問題,化石燃料為不可能,那樣還不如用馬燈;我的老家直到90年代還在用火把,製作方法由來已久,應該可以算作古代吧。我老家在四川古藺附近農村,夜晚很黑,為了節省電池,很多人晚上出門還是用的火把,手電筒只是備用。那麼這個火把是怎麼製成的呢?西南地區農村比較多的材料是秸稈,松樹什麼的,這個按照祖訓,決不可輕易砍伐,如果哪家要蓋房子砍樹做房梁,還要請香禱告看日子,向村幹部或者族長彙報,而撿來的樹枝是做不了火把的;乾燥的竹子也可以做火把,但是竹子是生產物資,用於編織各種器具,竹筐、籃子等等,所以一般捨不得用。而秸稈主要用途就是燃料,所以用來做火把。
怎麼做呢?下面分解;
1.由於考慮晚上要出門的問題,在白天沒事的時候,將秸稈編織成繩子,然後掛在屋檐下;這個繩子也很結實,有時候農民賣豬的時候,也用這個繩子捆豬,很牢固;2.晚上出門的時候,找一根長度在50cm左右的木棍或者竹棍,還可以長一點,主要是火焰的 溫度有點高;把秸稈繩子綁在棍子上,打結很重要,第一個結要捆紮實,纏的時候要緊,結尾的時候要注意把結打在下方(火焰是向上燃燒),避免提前被燒掉,那樣的話火把就散架了;3.我們現在用手機喜歡續航能力強,那這個火把怎樣讓它持續燃燒呢?這個和天氣有關,晴天就直接用秸稈繩子,雨天就在繩子上澆桐油,這個燃起來火力大,不容易熄滅,老家都喜歡種桐子樹,然後自己加工桐油,成本不高;如果路途比較遠,需要照明時間久,怎麼辦?嘿嘿,說過了,燃料是秸稈繩子,按照需要,在腰上纏幾圈秸稈繩子,燒完了再做一個,如果需要更多,就背一個背簍,裡面多裝就是。4.編織的繩子越結實,密度越高,燃燒時間就越長,反之則時間短,光是火大,還不安全;一個火把的燃燒時間大約是半個小時,還有可以燃一個小時的,那個就編的比較細,做工好,纏繞的圈數多,纏一圈打一個結,火焰是從最外面向裡面逐層燃燒;農村人是很勤勞的,農活不忙的時候,就在院子里編這編那,編織過的秸稈,如果用來做燃料,燃燒效果更好。想起這個就來氣,小時候電視劇看多了想做個火把,拿根棒子綁上塑料袋就點火,乍一看還真像那麼回事,結果一舉起來啪嗒啪嗒一頓火星掉手上,現在手上還有倆疤!!!
主要是松樹,還有茶油,桐油…等等各種含油脂多的,用竹子裝。關於然燒時間問題…我奶奶說…你以為出門就帶一個火把啊!!!遠路要帶十多二十個個…一個火把大概燒十多分鐘吧。
木頭加上美味又易燃的凝膠
小時侯在農村和大人晚上去抓青蛙,把那種時間久了的松樹根挖出來劈成一根根的然後然後用竹條圍起來紮實,那 夠旺哈哈。還有就是結婚的時候迎親的隊伍會杆子串個鐵絲圍的網罩然後把松樹根放裡頭。缺點就是冒的黑煙可以熏得你親媽都不認識
用打火石打出來火星,然後落在抱著布的木頭上。
找一根粗細適度的竹子,把竹節鑿穿,倒入油。最後在最上面塞一根晒乾的玉米棒。用的時候點燃玉米棒就好了。
一次性火把詳見貝爺荒野求生系列
童話里都是騙人的。哪有電視劇里燒了大半天還越燒越旺的火把,你試試拿個木頭棍子燒燒。雖說是松油,也不禁得了。都是省著省著省著再省,火把真那麼好用,插一個在房間還用什麼煤油燈,多麼霸氣側漏。
松脂,石油。
親,你知道農村每年的正月初七的送火神嗎?
向日葵的桿(懷念的我的童年)
這裡都沒有雲南白族人么?出來發一張火把節的照片給大家看看撒小松樹分叉加松節油好用便宜,撒把松樹末火焰蹭蹭蹭往上漲
想起來小時候在野外玩,和小夥伴學著電視里看到的火把樣子做,其實無非就是木棍頭上裹塑料袋。可是!你根部不能像電視里那樣舉著走路!因為塑料袋一邊燒一邊滴,很容易粘腳上腿上。所以都舉在側面玩。。。
我還要問,這個火把能燒多久啊?就當是社會生產力,要花多少錢?
你看一些文學作品中,寫到製作火把用到一個「扎」,扎火把。可以肯定火把是用多種材料混合在一起做成的。我小時候試過,把舊竹簾捲成一卷,可以點著,火往下慢慢燒,可以持續一段時間,正好和@李亦可答案描述的類似。
小時候 村裡辦喪事 晚上游夜 用棉花包快狀鹽 鐵絲網住 沾食用油 掉著用
木棍,頭上包個布啊棉花啊什麼的,沾上油啊,松脂啊,動物脂肪什麼的,然後點火就好了
推薦閱讀:
※歷史上有哪些精彩的暗語?
※如果人類有觸手,世界會是怎樣的?
※為什麼以前英國允許女人繼承王位,卻不允許普通人家女孩繼承家業?
※如何評價阿萊克修斯一世?
※中國有沒有機構在研究印第安人的歷史,印第安復國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