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法幣貶值的怎麼造成的呢?真的如歷史書上所說,國民政府濫發貨幣造成的么?
題主想要的答案是:
1.TG和日偽大量印製偽鈔擾亂我國府正常經濟秩序2.投共經濟學家濫發貨幣出賣我國府大好經濟形勢3.廣大群眾堅定支持我國府印製金圓券的高明貨幣政策4.我國府是無辜的,全是TG和日雜的錯。
回答完畢,題主快給我滿分蔣公 千古完人
一個被人誤解的偉人
宋子文: 假幣橫行於世,百姓困苦不堪啊
蔣公眉頭緊鎖,心如刀割,緊緊地攥緊拳頭,猛的捶打著椅子,接著站起身來,漫無目的的來回踱步……
宋子文呆若木雞,不知如何是好,只得在一旁靜靜地駐立。
也不知過了多久,蔣公憑欄眺望窗外,不無感慨的對宋子文說道:怎麼才可以斷絕假幣?
宋子文不假思索地說道: 嚴格金融市場……
他還沒說完,蔣公打斷他,語重心長的說道:子文,你說的那些治標不治本啊……
宋子文一時語塞,不知如何應答。
蔣公長舒一口氣,頓時微微一笑: 只有讓那些不法之人入不敷出就好嘛!要讓一張假幣的成本比一張真幣的成本高上幾倍……
次日,國府開始大量發行金圓券……果粉說個「冀朝鼎」感覺貨幣政策的鍋就全甩給共黨了,真是把國民黨高層都當智障。一粉勝十黑。
陳立夫認為,這些政策是經過中央會議決定的。。。。
說得好像中央會議都是冀朝鼎家的,都是中共控制的。要中共真這麼厲害,早就「中央會議決議投降」,還打毛線內戰?
冀朝鼎就是個參謀,有多少投票權都不好說。要說參謀、參與就算一手策劃的話,那:1944年,孔祥熙任命冀朝鼎為中央銀行外匯管理委員會主任,並帶他參加了創立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的會議。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是不是也早就被共黨控制了?真是下了一盤大棋。
法幣貶值的原因是國民黨統治區生產的崩潰,導致的物資短缺和財政問題。加上幾大家族囤積居奇,太子想搞物價穩定,但都拿他們沒辦法,想要軍費,只有印鈔剝削中產階級了。果粉把冀朝鼎拉出來給金圓券背鍋,讓我不禁想起幾年前果粉把淞滬會戰的失利安到劉斐的頭上。
吞軍閥,並滿洲,廢條約,不被顛覆,這免費午餐已經被共產黨吃了,至於中產嘛,早就被國民政府玩死了。
把通貨膨脹的鍋甩到戰爭頭上是不對的,要知道抗戰結束的時候國民政府有機會穩定物價,可是卻忙著瓜分日偽資產。工廠停工,工人失業,設備損壞,被偷賣,對這些都沒什麼作為。
投機倒把就更別說了,權貴們帶頭干,奸商喝湯。與之相比,共產黨在進城後把投機分子一批一批的抓,頂著國民政府的經濟封鎖把經濟控制住。國民政府在經濟改革上的作為,能拿得出手的只有宋子文的廢兩改元和發行法幣。田中次郎說的有對的,比如抗戰進入相持階段後軍費支出要用超發貨幣填窟窿。至於日本人印假幣,六年造了四十億,前期還有點用,後期就呵呵了,要知道1948年為止法幣發行了六十萬億。上面某人說為了抗戰為了統一,蔣夫人身體力行,把捐款存銀行什麼的就不說了,政府光復了淪陷區,一紙命令,偽幣兌換法幣二百比一,淪陷區的小資很多就上吊去了。內戰快失敗了,又來一紙命令,全國的小資很多又上吊去了。這還不算,那個時候人家已經打算放棄大陸了,把黃金全部運到台灣,給新台幣撐膽子去了。大陸屁民?自生自滅去吧。我可以認真的答一下么?
法幣的貶值始於1939年5月,更狹義一點說始於1942年3月日軍佔領上海租界。但直到1946年以前,法幣的貶值都可以說是利大於弊的。因為從1938年開始,不僅僅是法幣,流入中國的日系貨幣也下跌。日軍1939年後數次在淪陷區企圖用聯銀券和軍用票等日本系貨幣回收法幣,禁止法幣流通的計劃也均告失敗,這一時期的法幣雖然幣值在不斷暴跌,卻依然是中國境內信用最好,流通範圍最廣的貨幣之一。抗日戰爭爆發後,面對企圖摧毀法幣價值的日系貨幣攻勢,國民黨政府的法幣政策首先是以維持固定匯率為目標,隨著戰爭的擴大以安定通過匯率控制的外匯市場為目標。這一時期為保持幣法幣信用,國民黨政府始終忍受著外匯市場被日本大量套匯的痛苦保持著法幣的幣值穩定。這一時期,法幣是整個中國境內幣值最為穩定、貨幣含金量最高的貨幣。1939年後國民政府的金融政策之所以從法幣價值的維持漸漸轉換為統制政策,是因為戰爭中使用什麼貨幣都得由政府支付,為籌集和調撥軍費政府在銀行貸款或發行紙幣,會造成貨幣量增加和通貨膨脹。國民政府因軍費籌集和調撥而造成了法幣通貨膨脹,但通過法幣的價值維持政策,在對付日本的貨幣攻勢和強化抗戰力方面依然取得了一定成就。一直相對應的就是日系貨幣。為了以戰養戰、在華生存而發行的日本軍用票和佔領地貨幣依靠法幣流動,這有利於法幣的價值維持,而對日本軍隊並未起任何積極作用。日本的貨幣崩潰使日軍在中國面臨經濟困難,陷入無法持續戰爭的局面。與此相比,法幣價值雖暴跌,但國民政府的統一公債仍能夠在上海流動。直到抗日戰爭結束,法幣依然在中國境內各種貨幣中是流通最廣泛、使用最頻繁的貨幣。而在抗日戰爭結束後,法幣繼續膨脹,這就毫無疑問是國民政府的鍋了。造成這一局面的原因首先是國民政府沒有處理好日本侵略留下的混亂局面。抗日戰爭結束後,原來日佔區的通貨膨脹因為日偽的掠奪和戰備負擔其實是比國民政府統治地區更加嚴重的。但在隨後的統一貨幣過程中,國民政府過低的估計了交換了佔領地的法幣交換比率,並沒有按實際購買力計演算法幣與中央儲備銀行券的兌換率,而規定1:200的不合理的兌換率,造成了日佔區民眾的財產損失,其實就是一次變相的財產掠奪。這種差別政策自然的引起了以城市為中心的通貨膨脹和經濟混亂。若以1948年8月19日的批發物價指數同抗戰時期相比,重慶與上海的物價分別上漲1777倍和13884倍,遠遠超過抗戰時期物價上漲速度。面對這種困境,解決方法之一就是加快農村與城市的物資交換,以農村生產的物資流入城市,克服城市的通貨膨脹。但由於共產黨的抗日根據地大多在在農村生,國民政府對這些根據地的經濟封鎖使得農村與城市的物資流通並不順暢,而且各根據地的貨幣本身就對法幣造成了挑戰。萬般無奈之下,國民政府只能依靠外國支援來克服城市內的物資緊缺和通貨膨脹問題,但這顯然是一個杯水車薪的方法。
總之。國民黨政府調整貨幣的能力局限是造成抗日戰爭後法幣繼續貶值的主要原因。貨幣的主要作用有交換、價值尺度、價值儲備手段,但法幣在抗日戰爭後因為嚴重的通貨膨脹已經喪失了價值儲備和交換手段的作用。惡性通貨膨脹一旦形成就會成為一種非人力所能控制的力量。伴隨著貨幣流通速率的加速,物價上漲的速度會幾倍甚至幾十倍於紙幣發行速度,導致發行與物價賽跑。最後,貨幣制度與國民經濟必將一起走向崩潰。最後一個廣告,如果想要了解更多與法幣有關的內容,歡迎參加我的系列LIVE,最近一期入口如下:抗日戰爭時期貨幣漫談:法幣篇你都這麼問了,不回答個延安搗亂都對不起你了。
貨幣濫發還能推給別人?印假錢可以,但是出假面值可以嗎?為什麼現在人民幣假鈔少?面值低,防偽好,打擊重。出現不斷發行高面值貨幣這種典型的人為推高通脹的行為還想洗地?別搞笑了好嗎!
果粉的邏輯如下
凡是共軍做的正確的事情,必然有其深層次的黑暗初衷,凡是共軍做的錯誤的事情,就是共軍天生邪惡。
凡是蔣匪做的錯誤的事情,必然有其深層次的善良苦衷,凡是…對不起,蔣匪實在沒做過什麼正確的事情用我另一個問題下的回答吧,原來寫的那個太簡陋了。為什麼蔣介石會敗給毛澤東? - 李白杜甫郭文豹的回答
為了統一,為了抗日,濫發貨幣已經是最溫和的斂財方式了。
天真的國粉既想除軍閥、廢條約、吞併滿洲,還想不花錢、保住中產、不被顛覆。哪有那麼多免費午餐給你們吃?
窩萌常常縮德匹下德匹下,是什麼意思呢?德匹下就是你總會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只是會讓你付出你想不到的代價而已。你想要的東西越離譜,代價就越大。摘抄一段書吧《四川抗戰全史——經濟後盾》裡面簡要的記述了法幣濫發的情況,雖然不是非常的詳細透徹,但是還是比較全面,我認為重要的地方都加重了
民國28年(1939)9月8日頒布《鞏固金融辦法綱要》將法幣準備金範圍從原有金銀外匯擴大到包括短期商業票據、貨物棧單、生產事業之投資和公債等範圍,且不限制金銀外匯再法幣準備金中的比例,僅規定公債不能超過準備金比例的40%,這意味著法幣發行不在受金銀外匯等硬通貨準備的約束,具有巨大的彈性。這體現出國民政府已經將增加法幣發行作為重要的戰時金融政策,並為日後惡性通貨膨脹埋下了隱患。國民政府初期增發法幣的其主要目的在於解決當時法幣短缺的問題。全面抗戰爆發以後,大量產業和人口內遷,大後方各種事業發展迅速,對於貨幣的需求大增,然而因為西南西北各省經濟相對落後,戰前國民政府所發行的法幣大部分都不在後方省份流通。據估計,戰前發行法幣總額度14億元之中,流通於華北者約4億元,流通於華中者約8億元,流通於華南者約1億元,流通於西南西北各省者甚少,這種貨幣流通不均的情況大大加劇了大後方地區的資金短缺。此外因為戰時交通不便,商業資本周轉速度放緩,導致占款增加,也加劇了資金短缺的問題。另一方面,全面抗戰爆發以後日益高漲的巨額軍費開支導致國民政府陷入了嚴重入不敷出的財政危機之中,增發法幣也可以用來填補財政赤字,滿足軍政開支的需求。
雖然增發貨幣具有一定的現實需要,也是世界各國通行的戰時金融動員辦法,但是過度依賴通貨膨脹來應付開支和消減債務,超越了經濟所能承受的必要限度,必然會產生飲鴆止渴的惡劣效果。《鞏固金融辦法綱要》頒布初期,國民政府尚能剋制通脹衝動,節制貨幣發行。但隨著全面抗戰進入長期戰略相持階段,國民政府對通過增發貨幣應對財政開支依賴日益加深,通貨膨脹逐漸失控,最終引發惡性通貨膨脹的貨幣危機,從而導致法幣信用崩潰,給大後方地區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計造成了巨大的損害。從法幣通貨膨脹的速度來看,可以將全面抗戰期間法幣發行劃分為三個階段。
1、溫和通脹階段(1937-1938年)
全面抗戰爆發初期,法幣發行還較為節制,民國25年(1936)底法幣發行額度為12億元,而民國27年(1938)底為23億元,兩年之間增加了11億元,還不到一倍,發行指數亦只增加了64%,此階段尚屬於溫和通脹階段。
2、通脹加速階段(1939-1941年)
隨著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批准增發貨幣以後,從民國28年(1939)至民國30年(1941)期間,法幣發行進入高速增長期,三年內逐年發行增佔率平均為87.3%,到民國30年底(1941)法幣發行已經高達151億元,較民國27年(1938)之23億額度相比,已經膨脹了五倍半以上。
3、惡性通脹階段(1942-1945年)
從民國31年(1942)法幣發行進入惡性通脹階段,到抗戰結束的民國34年(1945)8月法幣發行額度達到5569億元,較民國30年(1941)增加了近三十六倍,相比於全面抗戰爆發時則增加了三百九十七倍之巨!
法幣增發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填補日益高漲的軍費開支,全面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逐漸依靠銀行墊款來彌補財政赤字,不再依靠發行各類債款,而這些墊款十有八九都為增發的法幣。而歷年銀行墊款往往與同期軍費開支相接近,這說明軍費開支為通貨膨脹的主要原因。
除了增發法幣,國民政府從民國32年(1943)4月開始發行「關金券」,以「一關金」(關金券一元)摺合法幣20元的比率投入流通,與法幣並行流通於市。結果加劇物價飛漲。1942年1月至1943年9月,重慶一般物價全期上漲495%,每月平均上漲23.57%;米價上漲435%,月平均上漲20.71%;工人生活費上漲436%,月平均上漲20.76%;原材料上漲400%,日用工業品價格上漲557%
雖然國民政府試圖採取限制提現和匯兌、管制金銀外匯、限制地方銀行發行輔幣、鼓勵儲蓄、實行各種黃金政策,甚至採用限制攜帶鈔票、禁止淪陷區法幣內六和鼓勵法幣外泄等一系列措施來試圖減少大後方法幣流通數量,從而達到鞏固法幣、穩定幣值的目的。但由於國民政府自身法幣發行越發不可遏抑,上述措施最終都歸於徒勞。
惡性通貨膨脹不僅惡化了以四川省為代表的戰時大後方經濟,加重了人民生活的苦難,也反映出國民政府戰時金融統制政策在執行過程中的錯誤與失敗。
國民政府雖然通過增發法幣暫時滿足了軍費開支膨脹的需求,但由之而來的惡性通貨膨脹導致法幣的實際購買力飛速下降,從而加劇了物價飛漲,以重慶市為例,到全面抗戰結束為止,重慶物價指數在八年期間飆升2133倍,法幣的實際購買力則暴跌至戰前的萬分之五。惡性通貨膨脹造成了對社會財富的隱性掠奪,對大後方的工商業發展、產業振興都造成了極大的打擊,更讓廣大中下層人民的生活水平嚴重下降,例如民國32年(1943)重慶地區教員待遇僅為戰前的15%,公務人員僅為戰前的9%,士兵更是僅為戰前的5%,甚至達到危及生存的地步。
抗戰期間國民政府通過一系列措施強化金融管制,建立國家金融壟斷,統一貨幣發行權,管制外匯交易和兌換,都是戰時經濟動員的必要手段,也起到了集中財力維持長期抗戰的沉重軍事負擔的作用。但是過於嚴格的金融統制手段對於經濟活力也會產生一定的負面效果,抑制了經濟活力,而國統區腐敗的政治和低劣的行政效率更加強化了這種負面效應,使得金融統制手段成為官僚資本階級壓榨民財,謀取不當利益的手段,從而大大損害了戰時後方經濟的發展。尤其是到戰爭後期,國民政府為了增加財政收入,大量超發法幣,從銀行巨額墊款,從而導致極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這種涸澤而漁的做法最終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國民政府戰時經濟動員的整體效果。
貨幣原本就是記賬工具而已,幣值代表的是物質、生產力、政經制度····。 許多人把國共雙方快三十年的鬥爭合作簡化成「老毛對老蔣」,這樣評書式的演繹,不能說沒有道理,但不準確。
1、中國經濟在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就迅速崩潰。
一方面是好地方被日本佔了,二是打仗就是比血多,別說窮鬼中國、貧民蘇聯,就是大英帝國(本土加殖民地)也熬不住,要不是美國雪中送炭,全部玩完。2、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統區也玩完。
為了籌錢,日本加緊對統治區抽血,連當時的滿洲國華人都吃不上白米飯。3、地方貨幣比法幣還奇葩。(我這裡說的是山西、雲南··等地方軍閥,與偉大共產黨無關,別舉報了,知乎管理員每月也就萬把元,忙不過來的。如果你們聯想到根據地,那是你們太聰明…)
抗日戰爭期間,相對法幣,各地方統治者的貨幣政策更奇葩, 各統治者發錢都是為了湊軍費。屌絲打遊戲都要衝點卡買流量,何況打仗。根據地的情況是政治敏感不能引資料,那為何成了敏感詞?啥事那麼怕世人知道?4、以拖待變,是中國唯一機會,但對民眾是痛苦至極。
我說當時全國人民都勒緊褲帶供養擴張很快的軍隊,當然除了國軍也包含解放軍,數百萬大軍難道喝西北風?你們就要舉報?這是最基礎的事實。如果你們是農民、小商人,真以為你們能在當時堅持抗戰?想想趙國吧,趙括為何要決戰?慢慢流血的恐懼是很可怕的。5、中共態度務實。
抗戰結束後。中共得到了東北,這是是當時最有工業、農業實力的區域。而且聯通了蘇聯、朝鮮,基本上不可能輸了。實際上中共的政策一直是很靈活的,尤其宣傳更加靈活。比起國民黨的不情不願,中共的態度從來都是緊跟大哥的,不但對蘇聯而且對美國一度也很好。就算偶爾不聽大哥的話,打報告的時候也說成為了更好貫徹大哥的思想。這一招在公司混了多年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比起國民黨這種不情不願不得不做的態度,誰更能討得老闆歡心——前提是你還沒做大。6、國民黨作死。
而國民黨這邊,一方面是不喜歡蘇聯的列寧主義極左思路+霸權,另一方面不願意接受英美安排的民主制度和經濟體系。對蘇聯不情不願,對美國更是想偷雞利用大選,早早被兩者斷糧。雪上加霜的是老蔣好大喜功想速推。 另外,其在國統區推行的國有化政策,造成市場經濟基礎更加空虛。(沒看錯,對大資本進行國有化的,國民黨比共產黨更早,因為那時候只有國統區有大資本)。7、如何才能在經濟崩潰邊緣維持幣值? 學蘇聯。
還是有些行政手段可以利用的。 基本學蘇聯:一方面是農業工業剪刀差汲取農業礦產資源支持幣值。二是壓縮個人消費,節約資源支持幣值,農民苦,城裡工人也不富裕。三是實施票證制,進一步控制消費。四是咬定官方匯率(黑市才是實際幣值)。(別舉報了,我沒提大陸,我說的是1921~1941的蘇聯,你們不要亂聯想)
……………………………
關於「完備工業體系」,同期的台灣、韓國,照樣也是什麼都能造。都是偉人強行扶上馬,只不過韓國、台灣留了部分私營企業供養這些「政治白象」。「完備工業體系」,沒什麼值得吹噓的,就人多市場大就近生產成本低而已,反倒是台灣這樣小的地方,硬搞工業體系不值當。(我說的是韓國、台灣,沒提大陸如何如何,別舉報了。)
法幣政策是1935年實行的,事實上,從法幣發行的第一年開始,就已經出現大規模的通貨膨脹了。在這個過程中,實業資本受到很大打擊,而銀行資本則快速增長。1937年,抗戰爆發,國民政府為了籌措抗戰資金,開始有計劃的濫發法幣,造成抗戰期間法幣惡性通脹。抗戰結束後,緊接著又是解放戰爭,國民政府繼續沿用抗戰期間的貨幣政策以彌補戰爭造成的巨大財政虧空。總的來說,法幣貶值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國民政府官僚買辦資產階級的大背景,二是連年不斷的戰爭引起的現實需求。
其實主要貢獻是日本在狂印假幣,還有「友軍」也在狂印假幣,為了對付這兩方面的造假行為,國府內部甚至提出了同步加印以對沖損失,只是實在力不從心。
當然,在戰前和戰時,國府也在狂印鈔票,總的來說是多方合力造就了法幣的貶值大流。要說貶值,其實當時朝鮮銀行和滿洲銀行造的「圓」才是最不值錢的,以日本官方進行欺詐抵押,即所謂「借貸」為依據瘋狂印鈔,現在這筆「借貸」還留在日本國賬上成為消不掉的一筆「欠款」。
此外還有蘇聯在東北使用的「紅軍票」也是毫無本金背書的「白紙」。
奇怪的是,由於強大的暴力「背書」,不論是日本侵略者發行的「圓」還是蘇聯的「紅軍票」都在特定時間裡「非常保值」——日本人和蘇聯紅軍花票子的時候說值多少就值多少。
然而收下這些錢的中國老百姓拿到手裡的無疑就是一堆廢紙。總的來說,沒有一個自律或者被迫自律的強權背書,錢這個東西,是很難保值的。
看到 @田中次郎 的答案硬是被「要求修改」了,原來說個史實也是政治敏感咯。
那我就說一個名字,冀朝鼎,大家自己去查吧。評論區這群人好神奇呀,居然看一眼棒狀物就能高潮了的。都系阿共仔滴陰謀啦
貨幣說穿了是以政府強制力為基礎的一種存在,而與此同時,要承認貨幣必須承擔商品流通的功能。也就是說,政府強制發行貨幣,因為政府強制保證市面上所有的商品以貨幣結算,稅收也採用貨幣繳納,貨幣才有價值。那麼再看看當時的情況,抗戰勝利,國民政府接收的都是滿目瘡痍的城市,TG則發揮農村包圍城市的優勢,在廣大的農村紮根。在當時的中國,農村對於工商業產品的需求僅限於少數生活用品,且由於工業被破壞,很多還需要依賴進口。而另一方面,糧食是所有人都需要的東西,糧食恰恰出自於農村。這樣來說,實際控制廣大農村的TG掌握了硬通貨,以糧食為本位發行貨幣,或者乾脆實行配給制,最大程度動員戰爭機器,而在國民政府一邊,沒有可以交易的資本,發行的貨幣能有多少價值就待商榷了。其後的貶值,則是由於戰爭進行,物資匱乏更加嚴重,政府又迫切需要更多的物資來支撐戰爭,導致戰爭末期那種惡性貶值。其實,針對政府失去了對貨幣強制力的控制,無論是塔利班後期的阿富汗,還是現在的委內瑞拉、辛巴威,貨幣惡性貶值都是一種必然的現象。說句題外話,我國目前的M2一直都在瘋漲,之所以沒出現惡性貶值的情況,我想大家應該感謝所有的開發商和房奴們,是他們含辛茹苦地把未來的收入拿出來承擔了貨幣增發的痛苦,保證了市面上絕大部分商品沒有瘋狂漲價。
民國政府後期法幣貶值本質上還是屬於惡性的通脹。
原因主要有以下:
1.中國長期的極為紊亂的貨幣制度迫切需要改革。用現在的話來說,改革有陣痛。沒掌握好發行貨幣的規律,再加上戰爭(你懂的)導致惡性通脹。
2.美國高價購銀造成中國白銀外流,金融緊縮和經濟蕭條。當年美國國會出台《白銀收購案》導致大量中國白銀外流,以銀本位為主導的哪裡抵擋得住白銀大量外流呢?(量究竟有多大請參見相關論文)
3.四大家族官僚資本的金融統治網的建立和加強,嚴重阻礙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整個社會經濟命脈掌握在官僚手中,經濟基本沒有活力,社會死氣沉沉,經濟不垮掉才怪。戰費不足。
地盤損失。
系統消耗過大。
基本上就這三個原因吧,三者互為因果。
到金圓券危機集中爆發的時候,大量地富難民雲集上海,浮財以金圓券的形式同樣集中在上海。
後來新中國同樣面臨米棉之戰,也是上海一地的金融財富集中流通,但是新中國體量大 ,能用物質財富匹配金融財富。就壓下去了。說了半天沒幾個說到點子上去的。先得說兩個常識:1貨幣這東西本身是不值錢的,只有它背後有擔保它才有了價值;2貨幣不能當飯吃,貨幣是用來進行各種物資之間流通的一個中介物。
刮民黨為啥貨幣完蛋了?因為刮民黨最能賺錢的基本都是買辦,給美國人當買辦,給日本人當買辦,英國人法國人甚至俄國人,宋子文的名言就是「外國的盤尼西林都用不完為什麼要自己生產」宋夫人也高瞻遠矚的把買飛機的錢存進銀行吃利息。於是乎早期的時候還能湊合,到了後期洋貨越來越厲害本土實業家全完蛋了,黨國從哪收稅?工廠開不出工資工人怎麼過?進口的洋麵粉比農民種出來的還物美價廉農民怎麼活?(參考朱自清等人抵制洋麵粉)除了買辦階級大家都坑了,黨國的信用還怎麼擔保?然後工業農業手工業大都破產了錢還能買到什麼?社會秩序崩潰到經濟已經沒法正常運作下去了,這才是黨國的死穴。對比一下美國的大蕭條就能看出來黨國不僅僅是經濟問題了,因為美國的大蕭條雖然生產就等於賠本不如停工,但是美國總統一聲令下社會就能響應起來高公共建設以工代賑,社會還是能正常生產的,而黨國的偉大劫收之下民族企業家的工廠都被人拆了機器當鐵賣社會全面崩潰,還有個毛的玩頭。大老虎太多,還都是皇親國戚
推薦閱讀:
※為什麼以南京為首都的政權都不算太長久?
※如何評價《天朝的崩潰》中關於中國近代思想史的描述?
※如何評價網文《旅日華人:日本已磨刀霍霍,中國卻嚴重誤判日本民意》?
※在何時起「汪精衛」代替了「汪兆銘」的本名?
※為什麼會有人希望日本當年侵略中國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