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會有投資銀行?
感覺投資銀行就是在玩錢的遊戲,不創造什麼價值,卻給經濟帶來諸多負面因素。
為什麼會有投資銀行出現,他的產生環境及歷史沿革是什麼呢?
-
謝邀。原諒我直接跳過百度谷歌到的內容直接講看法。
以美國為例,內戰時聯邦政府需要大量軍費,但是這錢不可能身任一個個人或公司就借得到,於是要向公眾發行聯邦債券只能由當時的多家來承銷,這算是起源。
投行的出現跟其它任何已經出現的東西一樣,因為需要。人要吃飯,所以有人種米,有人專門收米,有人批發,有人零售,然後一般在你家一公里內,你都買得到米。
舉個栗子,你有個家庭作坊做盒子,一天能做10個。突然打起戰來,有個10000個的訂單要求短期內做完,於是你接下這個單子,找了其它99家作坊一起做一個單子,但是,每個成本7塊錢的盒子賣10塊錢,你用9塊錢放給別人做,自己賺1塊錢。這個栗子里,下單人沒有虧,因為他就算找到100家,價錢也不會比跟你一個人談好,而他卻要付出100倍的時間和100作坊談。其它作坊雖然每個少賺了1塊錢,但是沒有你,他也沒有這個賺錢的機會。所以這個例子里,每個參與者都受益了。
為什麼?
我個人看法是這世上大多數非常賺錢的生意都是極端信息不對稱產生的,而能讓不對稱的信息接上頭的人或組織,就能獲得這個信息的收益,它看起來幾乎沒有成本,所以很像坑蒙拐騙。
在進入最重要的論述前,且讓我問以下:
「感覺投資銀行就是在玩錢的遊戲,不創造什麼價值,卻給經濟帶來諸多負面因素」 你能清晰且有邏輯地舉個例子說明如何玩遊戲嗎?給經濟帶來諸多負面因素可以舉3個栗子說明有哪些負面因素嗎?
我不是質問,只是想表達,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太多自己的思考,基本上是媒體的看法。雖然全世界都對投行的印象不好,但是在中國,投行這麼負面的形象其實只是因為中國自己沒有一家像樣的投行,所以黑起來暢快無比,毫無便秘的感覺,也不怕打擊報復。想想XX時報不去質疑3桶油里的高污染添加劑,卻去質疑XX山泉就知道黑誰比較爽了。
回歸主題。
投行最大的價值是它握了可能是世界關於錢的信息對稱性的渠道。一般投行最大的業務有這幾塊:
1. IPO (包二次發行等)
國內這麼多科技公司,這麼多聰明人,為什麼還要找投行去承銷,每個員工發一點任務量,賣完就行了。但是,你賣一個東西,賣多少錢,不是你說了算,是買的人覺得值多少錢才願意買。舉個栗子,噹噹網(或換成任一家央企之外的公司)當年在美國上市的時候,如果不經過投行,它去哪裡找投資者,向誰介紹它家這塊豬肉哪裡好,有什麼前景。
好吧,我就當它找到了一些潛在投資者,人家相信你嗎,人家怎麼知道你是不是一家皮包公司,其實連一頭豬都沒養,怎麼知道你的數據有沒有造假?
好吧,就當人家信了你有豬,還養得不錯,白白胖胖的,你於是歡喜,默然開了個價,10塊一克。然後那群人,毫無例外地,坐地還錢,雖然你並沒有漫天開價。他們說,你的豬不值這個價,聽說都打抗生素,有風險。說未來的需求不穩定,中國人民越來越愛吃牛肉了。說飼料成本越來越高了,你的將來的利潤不行,等等。總之,就是,砍價,狠狠地砍,不到3塊就不買。
最後你明白,對付這伙流氓,得找更大的流氓。然後你投了某投行,他看了看說,我可以幫你賣到12塊一克,但是我要收7%的服務費,另加500塊找個有名的四大流氓會計師事務所去中國幫你數豬,出個報告,這樣他們就可以閉嘴了。
故事講完。其實你怎麼讓一個美國的投資者相信你有多少頭豬呢?未知和不確定性就是風險,砍價就是必然。
---------------------------2014年8月5號更新----------------------------------------------------------
這個回答默默存在了一年之後突然多了百兩票贊。想來,為了這我都得填完這個坑。投行其實大部分角色可以總結為中間商,為這世界上要把錢投出去的和找錢的搞到一起。其實也可以理解為投行就是個高級點的,有技術含量的媒婆或皮條客。
因為這個世上錢不多的人還是佔大部分的,所以就很難想像為什麼全世界有那麼多錢要找地方投。
全世界範圍內的錢主要有這個幾個來源:
1. 居民儲蓄(也就是個人存在銀行里的錢)2. 機構現金(也就是機構存在銀行里的錢,比如蘋果賬上的現金,比如紅十字會收到的捐款,比如聯合國收到的會費等等)3.國家主權基金(比如,新加坡的淡馬錫,沙特的國家主權基金,我國的中投等由國家財政為源金來源的主權基金)4. pension(養老金,這塊各國法律不同,有的在企業手裡可以決定怎麼投,有的是必須交給基金打理,有些是政府主導。中國的社保也算在這類里,這塊量也非常大。)5. 其它機構(如美國許多私立大學都有自已的基金,運營校友的捐款)然後是錢能投去哪:
0. 存銀行
1. 股市
2. 債券及固定收益類3. 固定資產(土地、房產}4. 大宗商品(金銀銅鐵,油氣煤,農產品等等)5. 成熟企業借款6. 成長企業的天使、VC、PE7. 另類投資:珠寶、名畫、藝術品等。(在中國還衍生出了姜、蒜、XX玉等)其中的以上除了0,剩下7項投行都做,雖然5主要是商行在做。說白了,就是當一個企業要賣掉自己的股票(上市或二次發行),它就去找人來買。要發行債券(也就是要以債券方式融資)它就去找那些固定收益的基金(比如養老金)來借錢給這企業。然後客人無論出於投資、投機還是避險需要要下大宗商品的單子,做結構,它就去做。
最後一個大項不直接跟錢有關的是兼并收購。有客戶要買個礦它就去找礦主遊說礦主賣給這客戶,而通常這兩家都是它的客戶。或是有客戶要賣掉企業它就去市場上找買主。
最最後一項是資產管理,但跟投行關係不太,基本運作跟資產管理公司一樣。
對了,這是純粹我自己的總結,沒有一本教科書會這麼寫,所以肯定有誤人子弟的地方,客倌就將就看吧。
你的這種觀點基本還是停留在中國古代「農本商末」的階段,是啊,商人不直接創造產品,在古人看來好像不創造價值,只不過現在時代發展了,很多人也懂了通貨之有無這一行為本身是有價值的。但是依然有一群人,不明所以得指責著金融業,覺得他們不創造價值,好像還搞出了金融危機等等事端。
其實,不少你覺得不創造價值的行業,都在干著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情,就是「融通資源」,這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對象包括資本(例如銀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銀行)、信息(房地產中介、投資銀行)以及貨物(商貿企業)。
從另一個角度分析,如果哪一天政府禁止投資銀行這種機構存在,以IPO為例,那麼任何一個企業都需要自己設立一個上市部門,負責企業改制、負責對證券監管機構以及交易所規則的了解、負責撰寫招股說明書、負責路演與各個機構投資者接洽,你當然也會覺得這些是一家準備上市的企業應有的一個職能部門,但你會覺得他沒有價值嗎?不會,為什麼一種更有效率的職能外包,就被冠以了不創造價值的帽子呢?投行的存在對商業市場和乃至國家經濟的發展是不可或缺的。
簡單來說,投行可以讓有1000塊的公司做10000塊錢的事,可以讓有10000塊錢但是平時只花1000塊錢的公司把另外9000塊錢用在更能創造社會價值的地方,而不是爛在倉庫里,也可以讓有機會賺1000塊錢但是手裡一分錢沒有的公司獲得賺錢的機會(事實上風投和天使基金促進了多少科技的進步和應用啊),也可以幫1000個有1塊錢的人一起賺10000塊錢然後每個人分上10塊(湊不夠1000可能你一分錢都賺不到),還有一個典型的,一個人賠了5塊,另一個人賺了10塊,投行可以幫你們達成協議,每個人分2.5,這樣不就規避風險了么~等等等等……
甚至,更白痴一點的,比如投行至少可以保證你打過去1000塊錢,你的供應商同樣收到了1000塊錢,還是在他發貨之後(cash management,這算是投行的周邊業務了,有點像支付寶的意味了),或者你今天的1000能賺2塊,但是你尋思著先不著急,等5天再賺5塊吧,投行可以保證你5天後真的收到了5塊,而不是被人忽悠了2塊錢都打了水漂(option啊,swap啊這些有的沒的)。各種五花八門的業務,只有你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好,就在這些賺錢賠錢中,你可以說投行沒有直接創造社會價值,那你能說在投行的幫助下健康茁壯的公司們沒有創造社會價值么?
你知道1塊錢進到投行里轉了一圈可以當多少錢花么?經濟增長是需要信息流通,資源流通和現金流通的。投行恰好是整合信息資源規範化現金流通的代理人。為什麼有那麼多非法集資是坑爹的?想當年蟻力神沒有通過銀行融資沒有上市,就去農村發了一圈小傳單,廣播電台做了一堆小廣告(哦,再找趙本山范偉代個言),然後收了一圈錢開了一堆空頭支票轉身就破產跑了,坑了多少農民來年的種子錢?公司想做生意,沒有不需要融資的,缺了投行他們怎麼去大街上忽悠人呢?有錢的人,沒有投行做中間人敢投么?至少投行可以保證給投資者正規的信息渠道和相對最小化的風險,保證公司健康發展(不能光看新聞里那些犯法的不健康的做法,世界上的公司何其多,大部分不都靠著投行正規的幫助活的好好的么?)
我們從來不說做個人業務的商業銀行沒有社會價值,因為它至少可以讓你把今天的錢存下來明天花,可以幫公司定期打工資給你,可以幫你自動交話費水電費,可以不用讓你跑一趟而把錢遞給該遞的人,可以幫你貸款買房買車或者供自己上學接受好的教育,買了保險的話生病受傷了不至於傾家蕩產來醫治,買了養老保險的話不用擔心退休後朝不保夕,買了農村保險的話遇到天災人禍農民伯伯不至於挨餓一冬。從此,出行更加方便,生活更加放心,世界更加溫暖,未來更加美好……
其實若是把公司當成人一樣看待,投行是一樣一樣的。它幫著公司做管家,讓公司減少些不必要的人力資源的投資更加關注在自己擅長的領域,幫著公司貸款,最起碼可以買的起原材料搞的起科學研究,幫著公司省錢賺取利潤,幫著公司規避風險,幫著公司跑腿,偶爾再替投資者替公司做做全身健康檢查,在身體狀況良好的時候打打預防針,在身體狀況不好的時候治治病……
再大一點說,一些資本主義國家,政府想修個馬路建個學校更新下公共設施還需要到投行才湊的夠錢呢。
投行沒有那麼高貴冷艷,也沒有那麼高尚偉大,更沒有一無是處,說白了只是社會需要的情況下出現的一批代理服務者,然後逐漸規範化專業化最終形成的一個產業。跟別的產業沒什麼大區別。我承認現如今很多投行追求利潤的做法有時候與社會價值最大化背道而馳,也同意題主所說給社會造成負面影響,事實上正是因為價值取向和行為習慣的不契合才讓我無法長期呆在投行產業的。但是我絲毫不敢小瞧它的必要性,在整個社會變成一個巨大的商業鏈條的時候,它可千萬不能斷。投行,其實和銀行、風投bababababa所有的金融機構本質都是一樣的:把社會閑散的資金彙集到一起,給有需要的人來用。
你有一塊錢,放在那裡不動他還是一塊錢。你有一塊錢,你借給別人,別人賺到1.5,分給你2毛,那你的一塊錢就變成了1.2,本來賺不到1.5的人也賺到了3毛。然後市場的意義在於當我說1塊乘以一個一萬億倍之後,整個經濟越發的繁榮。
投行是金融系統的一部分,本質上其實他的一切活和其他銀行啥的是一樣的。金融系統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風險分級。我不能承受1點點的損失,所以我存到銀行。銀行稍稍能承受一點點損失,他就投資給那些不錯的企業,但是為了彌補這些損失,他要求的回報也比我要高一點。投行也是一樣的,他投資的項目的風險比銀行要更高一點,所以他要求的回報也更高一些。僅此而已。本質上所有的金融機構都是一樣的,他們都在做一件事情,把市場上面的錢變的更有效率,只是他們選擇的風險承受水平不一樣,對應要求的回報也不一樣而已。結果就是,不同的金融機構一層層的把風險分散了,承受了各自的風險,享受了各自的回報。
我不能理解你所謂不創造價值是怎麼理解的。就像我上面說的一樣,如果你開一個公司,能賺20萬同時需要100萬,你只有99萬你都開不成,我借你1萬你才能開公司,才能創造20萬的利潤。你說投行創不創造價值呢?只不過區別在於,假如你的公司認定肯定能賺又有抵押物,銀行就很低息的借款給你了。如果你公司準備IPO,股權風險大於債權那我投行幫你IPO或者說幫你發債券,風險高於銀行借款所以我利息高一點搞錢給你。如果你公司還八字沒一撇我風投覺得你有機會投錢給你,我要求的回報率更高而已。
關於負面因素,大概也就是08次貸危機給大家印象太深刻了。這裡關鍵在於我之前提到的風險分級承受的失誤。投行在次貸中最大的問題在於錯誤的估計其可以承受的風險,當時其交易導致了市場出現了結構上的風險,以至於系統風險過高導致了整個市場的不穩最終導致08年的次貸危機。具體不再談次貸的問題了。但是這是操作和人心貪婪的失誤(所以這幾年一直在強調內控內控內控),而不是投行這種金融機構產生了經濟上的負面因素。
關於投行的出現前面答案已經說了很多,不再贅述了。
什麼叫不創造價值,沒有這樣的金融中介的存在,怎麼才能把企業做強做大,對於創業公司來說沒有融資渠道就是死啊!樓主的邏輯其實是把服務行業的價值給否定掉了………潛台詞……你不負責具體生產設計,就是個賣產品的憑什麼把最大頭都給賺了!不過這恰恰就是商業活動最核心的部分!
投資銀行的活動最早出現於15世紀的商業銀行,那時候海上貿易(航海時代)興起,投資銀行主要是為海上貿易提供資金融通支持。到19世紀的時候,美國南北戰爭打得火熱。南北雙方的各級政府都發行了大量的政府債券來籌措軍費。而承擔這些業務的,就是新興的投資銀行。這場戰爭為投資銀行的發展提供了非常多的機會。到了19世紀70年代,隨著美國工業的迅速發展,自由競爭和資本主義正在美國的發展達到頂峰,以股份公司為主要形式的近代企業制度得到普遍推廣。而投資銀行正是在這種背景下迅速膨脹,並演變成美國金融資本中重要的一環。
從19世紀70年代到1929-1933年大危機的這段時間是投資銀行的鼎盛時期……其後的發展其實也就不用再在這裡提了。回到題主的問題,為什麼會有投資銀行?我們換個說法,投資銀行有什麼用?
回答是:投資銀行具有溝通資金供求、優化資源配置、構造證券市場、實現生產規模化、促進產業集中的功能。也就是說,它能促進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從歷史的發展上來看,沒有投資銀行,可能我們現在會落後幾十年。
題主說投行就是玩錢的遊戲其實也沒錯,但是是否創造了價值?我認為是創造了價值的,這是它能存在的原因。它讓錢更好地發揮了價值,這就是它的價值。
世界上有一部分人錢多但是沒地方用,有一部分人要用錢但是找不到地方借。有一群人發現自己在中間做幫人拉皮條的生意能賺不少,投資銀行就這麼誕生了。
無節操的比喻下~求摺疊
參考某服務業,單幹的姑娘無外乎兩種,一種是四十多的大媽服務低端人群,一種是在望京的小姑娘~服務高端人群~誠然這種不需要交各種費用但是不確定性很大,沒有比較成熟的模式,被勾進去了幾天活白乾了是吧~
於是乎,洗浴中心,各種娛樂場所,甚至現在的外圍圈就出來了~交點比例的提成,安全,姑娘們只要安心做好接客服務就行了 而投行做的就相當於服務場所的工作,包購包銷,形成一定規模和模式。東莞模式~類似於wall street,最大的相同之處都是一群流氓的行業~當然,也是最掙錢的行業~~手機上發,沒有排版,請見諒。顯然題主不理解金融是什麼。現代社會經濟發達的來源是什麼。現代社會是一個建立在Credit(信用)的金融系統上。我們看到每個銀行帳上有那麼多的錢,並非銀行擁有我們平時生活中用到的「錢」(M0)。而且經過銀行系統派生出的「錢」(M2)。如果再加上其他的financial institution的創造出的financial instruments,便形成了M3。在國外,不少銀行是既有commercial bank業務也有investment bank的業務。commercial bank業務主要是存放貸,而investment bank則是以off balance sheet為主。可能題主覺得只要有commercial bank就行了,沒investment bank什麼事。但是,如果沒有investment bank,如何hedging risk, 如何IPO?investment bank幫助企業上市集資,企業才能更好的發展。再說了,08年的sub-prime crisis並不是只是investment bank的問題,也有commercial bank的問題。CDO和CDS都是基於實際的貸款的。如果實際的貸款能收回來,還會有金融危機么?Financial instrument只是將這個問題放大了。
「促進交易」這件事,本身就有價值。
投行是為了建立信任而存在的,只要雙方存在信息不對稱,人與人之間存在不信任,那麼就會有投行。
投資銀行業的出現是社會分工更細化的產物。他們的出現是讓資金配置的效率得以提升,從而讓資本對創業者產生更大的幫助。
舉個例子。
你成為了某個上市公司的CFO,然後公司需要你去增售新的股票,那麼你需要同證券公司溝通;你想賣掉公司,可能也要和投行的人協作完成。
可以說,投行在很多領域都發揮著關鍵作用:承銷股票、債券以及商業票據的初始發售,併購領域的造市商、公司買賣的中介,還有一些是作為富豪的私人經紀人。
承銷股票和債券時,投行會給出建議、準備有天花板那麼高的文件、最後大量賣出股票或債券。
公司重組和併購時,投資銀行會提供市場上與賣方公司類似的公司的詳細分析,然後用一大堆複雜的模型來確定公司的價值;接著他們會通過調查,來推測對標的企業感興趣的公司,除此之外,還會準備一份機密備忘錄(confidential memorandum),會列出潛在購買者的財務信息,投行對這些購買者進行分析和甄別,把信息透露給有資格的買方;最後投資銀行會代表賣方就出售條款進行協商,分析競標的要約並進行排名,賣方接受意向書(letter of intent)後,投行會進行為期20~40天的盡職調查(due diligence),以便讓買方證實機密備忘錄中信息的真實性,最後將結果體現到最終協議(definitive agreement)之中,也即轉變為了法律合同。
一般情況下,投行會派出各個領域的專家小組(律師、金融分析師、行業的專家、會計師等),去和客戶合作。
話說,這麼複雜專業的過程,沒有投行能幹成嗎?特別想知道投行造成了諸多哪些負面因素,題主能不能來回答一下。
推薦閱讀:
※投資銀行業中的 Dream Company 都有哪些?
※對於一個想從事行研工作的人,第一份工作選擇一個好公司更重要還是好行業更重要?
※第一份實習是去券商研究所還是投行業務部門呢?
※美國投行中 LBO(leveraged buyout)業務做的比較好的都有哪些?
※Prime Brokerage 是投行的什麼業務?
TAG:投資銀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