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不少人喜歡看歷史呢?歷史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昨天正好群里也在討論這個問題,以下選取出我自己當時的聊天記錄:
我回答過為什麼要研究歷史?
贊同@王建雄 說的:為什麼研究歷史,因為歷史就在那裡。再補充他前兩天告訴我的:歷史學就是追求表象文本傳承規律而已。研究歷史不是非得為了從裡面得到什麼也不是為了認識自己,也不是為了以史為鑒,更不是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研究歷史非得為了從裡面得到什麼,那麼你看歷史就很容易開出上帝視角上帝視角下的歷史,是不公正的歷史不是智慧的結晶歷史分第一歷史,第二歷史,第三歷史第一歷史我們誰也不知道,發生過後,誰也回不去了第二歷史就是文獻紀錄歷史最大的規律就是沒有規律 相似的只是人性
或者這麼說吧,歷史學家的職責就是儘可能接近第一歷史可是誰都知道:第一歷史永遠無法知曉,只能無限接近歷史學研究的就是第二歷史也就是文獻不斷流轉中所傳達出的「規律」這些「規律」本不存在,因為歷史沒有必然,文獻紀錄的多了,所謂「規律」就總結出來了~可是當你把「規律」套到當今,你會發現很多都是不適用的~歷史創造歷史它只向前碾壓歷史從來都不會相似,相似的只是人性可歷史和人性從來就是兩個路數現在很多人讀歷史,讀的都只是人性而已
歷史有其內在的基本規律,年鑒學派就反對這種說法(反對事件的歷史和經驗的歷史)感謝王建雄那句話:歷史學就是追求表象文本傳承規律而已。讓我想了這麼多
那我來做例子吧。我是一隻文科的高二狗,而私下是個二次元的宅腐基,但在我的書櫃里,關於歷史方面的書籍卻鋪了整整一櫃,為什麼呢?一共有以下幾點: 第一,人類社會發展至今,我們從只會茹毛飲血,到發展出了八大菜系;我們從衣不蔽體,到身著霓裳錦繡;我們從小農經濟,發展到了工業文明·····當你在看歷史的時候,你會被人類自身的主觀能動性都震撼。我們沒有狼的野性,豹的機敏,象的重實,卻主宰了孤獨星球。當你在讀歷史時,才會深深地覺得生而為人是一件超級酷炫的事情。 第二,我們只不過是時間裡的蜉蝣罷了。你再健康,你敢保證自己能活過一百二十歲嗎?而歷史的迷人之處就在於,它讓你在有限的人生里看到無限廣闊的大千世界。即便我只能見證99年後發生的事情,而我依然可以通過歷史感受太多的故事。打個比方,我和同學一起上課,不愛看歷史的人讀到的只是教科書上給予某個事件的客觀評價。而我彷彿在字裡行間里回憶起了在那個時間裡所發生的事情的景象。這種感覺,就像人活七十歲,我活一百四。 第三,閱歷是人與人靈魂較為明顯的不同之處。而歷史,是時間的沉澱,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日新月異的,每天刷微博發現頭條天天變化,但歷史就是很溫吞的,不是非常牛掰的事情根本不會被傳承下來。比如葉良辰也一定會被時間所忘記,然後霸道總裁的鼻祖秦始皇卻一直在教科書上各種拽。 以上是我的看法,知乎首答,還請多多指教。 汪汪汪。
我喜歡讀歷史書,當然之前讀得不深,只是讀過一些通史類的。
我尤其喜歡看歷史文物,甚至只是十多年前的照片這樣稱不上歷史的舊東西。
(手邊沒有當時的照片,網上找了一張,如有侵權,請告知我,我會刪除)幾年前到杭州旅遊,看到了靈隱寺的眾多佛像,感慨萬分。看到石像旁的一些文字,諸如「北宋XX年間」,更讓我不禁遐想,千百年前,有不少工匠攀爬在這些峭壁上,不知工作了多少個日子才留下這般宏偉的景觀。他們在刻下文字的時候,心中在想什麼呢?會想「這樣的石像能流傳多久」嗎?還是想「今晚媳婦兒給我做點什麼好吃的」呢?
在看到這些古文物的時候,我尤其能感受到歷史的分量。歷史也並不全是帝王將相的,固然百姓們在史書上經常一死就是幾十萬,但他們也活在石像、銅像、瓷碗這樣的古物之中。製造瓷碗的工匠,用瓷碗的人家,他們的人生是什麼顏色的呢?偶然沉浸在這幻想中,有如神遊太虛,妙哉。一千年前刻下的文字竟然能為今人所見,兩千年前的話語,如「三人行,必有我師焉」竟然能為今人所熟知,這種穿梭時空的感覺不是很棒嗎?秦時明月漢時關,多年來人們一代又一代地逝去了,而他們的故事卻依然流傳下來,這可真讓我高興啊!
越讀歷史,「想在世間留下痕迹」的心思越是強烈。就像人們相信靈魂、天堂的存在一樣,大概我們只是不願意在肉體消亡之後就自此無蹤無跡吧。從這層面來說,讀歷史也是一種心靈慰藉。人不能延長生命,讀史可以
1.」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你可以從過去所發生的事件中看到當前現象的影子。透過歷史你會發現,冥冥中似乎有股規律性的力量推動著政權更替、文化演變、宗教發展,一切都皆有跡可循。所以你漸漸明白一些看似不合理的事情,背後有著歷史所決定的某種必然性。甚至,你能結合現狀,預測未來的趨勢;2.歷史不僅僅是一系列事件的集合:時間、地點、人物,更是一副人類社會全貌圖。某一時期、某一地理位置的人們,如何生活、如何思想、如何看待自己和如此奇妙的世界、依據什麼做出自己的選擇? 這是一個多麼引人入勝的話題。 試舉一栗:公元9世紀時,斯拉夫民族開始崛起,而各派系間彼此紛爭不斷。他們迫切希望出現一個強有力的統治者控制局面,帶領他們走向統一。862年,他們找到了北歐首領留里克,也就是第一任基輔大公。彼時的斯拉夫,仍信奉自然崇拜。留里克認為,斯拉夫人要實現統一,一致的宗教信仰是前提。時間推移到了10世紀,他們不得不做出艱難的選擇:天主教、東正教、猶太教還是伊斯蘭教? ------如果你是基輔大公會怎麼做?------大約在988年,當時的大公弗拉基米爾一一考慮了各宗教代表所闡述的論點,最後,弗拉基米爾拒絕了天主教,因為」我們在那裡看不到榮譽「;拒絕了猶太教,因為猶太人的上帝不夠強大,無法使他們繼續留在耶路撒冷;還拒絕了伊斯蘭教,因為它戒肉戒酒,而他認為,」喝酒是俄羅斯人的樂趣,沒有這種樂趣,我們就無法生存。「因此,弗拉基米爾決定贊成東正教,他的使者們為在君士坦丁堡聖索菲亞大教堂看到的儀式而傾倒:」我們不知道是在天空,還是在人間。因為人間沒有如此壯觀、如此美麗的景象,簡直叫我們難以形容。「------所以你知道,21世紀的很多東歐國家仍然信奉東正教。
歷史不能假設,卻一再重演。歷史好像一面鏡子,能夠讓人們認識當下,了解自己還有就是多看歷史能培養強大的心理素質。不是因為忽視和冷漠而是因為了解到了人類歷史上所謂的殘忍的事情太多了,才能更加熱愛生命。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唐太宗說過:以史為鑒,可以知興衰!但是我想說,這都是屁話!難道知了興衰,就可以防止朝代更迭嗎,就能讓江山社稷,千秋萬代嗎?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的事情,都可以在前朝,前前朝,乃至上古時代,找到相似的影子。可是中華上下五千年,興衰更迭二十五史,歷朝歷代都在修前朝史,可是歷朝歷代都改不掉覆滅的命運。所以,修史、看史、學史,一點用都沒有,因為人性就是這樣,總是會重複錯誤。因而,本人喜歡歷史,純粹娛樂,看看歷史上哪些大煞筆,跟我犯著同樣傻逼的錯誤。
結論:小國的命運受大國主宰。
歷史在發展,前人建起的樓房也許會轟然倒塌,今日學術前沿也許會成明日黃花。唯獨大國博弈,弱肉強食,這個看起來如此神奇又不可思議的社會達爾文主義,活生生在地球上演了千年。
更可悲的是這不曾改變。
我一個人不過是活幾十年罷了,那些過去的人和事卻有千千萬,我向他們請教,那是我的老師。事物可能在不斷交替,但人都是一樣一樣一樣滴0.0
摘錄自Experience Project,關於丘吉爾那句:The farther backward you can look, the farther forward you are likely to see
It means the same thing as "those who don"t know history are destined to repeat it."
History are not just a compiliation of facts, though those are important in order to speak of them clearly. They are pointed patterns. And patterns tend to get repeated unless you are aware of them. The more you understand the patterns together over time the more you can actually "predict" the future accurately or try to stop it if needed by deliberately changing the pattern.This applies to your own life as well as the life of a nation and world.
記得早些時候,從南京回來的大巴上,旁邊坐著一個大叔,飽經滄桑的那種。很嚴肅很認真的對我說的年輕的時候,該讀些古書,從古人那裡找些道理。那都是吃過虧的事。然後跟我討論很多。至今仍然記得。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 ——《舊唐書·魏徵傳》
可以產生噁心的對現世的主觀臆斷和移花接木,可以產生想要統領三軍或者萬人之上的男權幻覺啦?還有婊人的時候可以婊得高大上以此迴避一些直接的衝突與問題之類,哪怕毫無邏輯;w;~還有我想說,如果把中國的歷史課換成法學課或者人權課,那歷史就不是必然的啦~
我們遇到的99%的事情是歷史上發生過的
一般人看歷史就是看故事吧?
鬥來鬥去,變幻無常,有趣啊!然後像迷少年JUMP一樣,開始爭論故事裡的人物
以史為鑒
做成一件事方法很多,但那些讓人犯傻的事情卻被歷史記錄,反覆發生,歷史,幫我們排除錯誤選項,是人類經驗積累到一定程度的結果,幫我們快速處理事情。
推薦閱讀:
※哪些著名將領畢業於黃埔軍校?
※一寸山河一寸血裡面的歷史幾分真假?
※格奈和沙恩被29節的「納爾遜」追的滿地跑的時候,為啥沒覺發現自己認錯船了??
※同樣曾是發達國家的殖民地,為何非洲和澳洲發展的差距如此大?
※「竊書不能算偷」出處在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