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藥的時候,如果患者覺得要服的葯可能是安慰劑,那還會不會出現安慰劑的效果?
01-04
一般來說,安慰劑產生效果的前提是醫生對病人一定程度上的隱瞞或欺騙。對病人說,「這個葯吃了病會好」,或者什麼都不告知。但哈佛大學醫學院的Kaptchuk發現,即便病人知道正在使用安慰劑,安慰劑效應仍然會出現。論文見PLOS ONE: Placebos without Deception: 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in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這項實驗的對象是腸易激綜合症(IBS)患者。一些文獻已經發現,安慰劑效應在腸易激綜合症的治療中十分顯著。作者想知道,如果病患知道了自己正在使用安慰劑,安慰劑效應是否會消失?
在Kaptchuk的實驗中,患者首先被告知了什麼是安慰劑,以及什麼是安慰劑效應。之後他們被隨機被分為兩組,「開放標籤」安慰劑治療組,不治療組。其中,「開放標籤」安慰劑治療組的患者所使用的藥瓶上標明了「安慰劑」「一日2片」,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服用安慰劑。
結果出乎意料,雖然患者清楚地知道自己使用的是無藥理作用的糖丸,但他們的安慰劑效應並未消失。相對於不治療組,」開放標籤「安慰劑治療組的患者獲得了顯著的療效。Kaptchuk總結道,一般來說,安慰劑效應被認為只會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而」知情「本身會將安慰劑效應中和。但他的發現表明,在滿足這四個條件的背景下:
- 準確描述安慰劑效應
- 鼓勵病人,讓他們產生信任
- 營造一個積極、現實的治療預期
- 堅持以醫療方式服用糖丸
即使病患已經知情,安慰劑效應仍然可能出現。
補充一下對chenqin引用文獻的看法。IBS是一種典型的」身-心「疾病,心理狀態對病情有明顯的影響。這是安慰劑效應的來源。
分析研究中的情形,開標安慰劑實際上伴隨了大量心理支持和安慰工作;而無治療組面對的實際上是一種被忽視的狀態。
這結果與其說證明了」安慰劑「本身有治療作用,不如說證明」安慰「有治療作用,這個作用並不會被知道自己吃了安慰劑而沖淡。
因此問題的正面回答是:
給安慰劑的時候,沒有安慰好,產生懷疑,效果應該會打折扣。我覺得安慰劑更多時候起的作用是儀式感。
其實人是一種很奇怪的生物,一些特定的動作或者環境(儀式)都會對人造成效果。即使被告知是安慰劑,但是通過服用或者注射藥物(好吧就是糖丸)這種儀式,應該還是可以帶來一定效果的。安慰劑是一種正能量。
積極的人生態度不僅能改變你的事業和人生體驗,還能延長你的壽命。
有證據表明:1、昂貴和稀缺的安慰劑的療效高於易得、廉價的安慰劑;2、具有聲望和權威的人士開出的安慰劑的療效高於普通醫生開出的安慰劑;3、如果服用安慰劑與心理暗示如正向鼓勵等相結合,療效會更好。
當然!這不是顯而易見的嘛。我說「改天一起吃飯吧。」你明知道是不可能的不也一樣很開心嗎?
前一段做闌尾炎手術時,同一病房的一個大叔胰腺有問題半夜疼的要死要活,家人讓醫生給他打一針最好的止疼針幫他擺脫痛苦,一針下去果然安然入睡,直到第二天早上主任查房告訴他那一針是生理鹽水,主任走後沒多久,又疼了起來。。。。。。
「安慰效應」能夠作用於病患精神,起免疫激活作用~
推薦閱讀:
※一般感冒是不是快痊癒的時候病人咳嗽得最厲害,如果是,為什麼?
※大拇指腱鞘炎有什麼好的方法治療?
※斷食28天可能嗎?
※煙存在的價值?
※「好煙」或「貴煙」對身體的傷害會小一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