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ncl 和 V+ 的共存,是否會使凡客的定位更加模糊,還是品牌的互補?該公司的此戰略是什麼?

凡客旗下又建立起V+網站,為一些知名服裝品牌提供銷售平台。既銷售其他廠家的知名品牌,又有平價的自有服裝品牌,凡客的品牌定位到底在哪裡?Vancl與V+在業務上看似形成了互補,但從品牌塑造上來說,Vancl和V+的共存,卻讓凡客的品牌變得更加模糊。凡客該如何協調好兩個品牌的關係?


為什麼推出V+?

個人判斷:

一、應該是凡客所擁有的網盟通道需要有更大的變現價值,凡客自己的產品不足以支撐,所以要V+。

二、可能是投資人的壓力,需要凡客短期內有更大的營收增長,這也是凡客自己產品不足以支撐的,所以要V+。

三、做一個自有品牌是需要耐性的、需要磨的,但凡客等不及了,那V+這種渠道平台型的顯然是理論上可以有大營收、高增長的。當然,目前看,事實似乎並非如此。

四、這個問題我其實一年多前就表示過疑問,當然現在看當時的博客信息有些是需要更新的了——

凡客的品牌到底是什麼?

從公開的資料來看,凡客的品牌似乎沒有一個特別統一的說法。已知的只是把自己定義成一個比較模糊寬泛的互聯網時尚生活品牌,所以很難界定清它的核心業務到底是做什麼的,或許這也給了它們自己一個未來無限擴展的空間。

只看Vancl這個品牌目前所涵蓋的產品類別,它應該是從一個自有的男裝品牌發展到如今自有的生活家居品牌。自從變成生活六大類業務後,原來以為凡客要走的是一條無印良品的路。但是,如今又有了以凡客誠品為背書的V+品牌,現在V+的出現則讓人感到凡客越來越「百麗」了。百麗的自我定位是鞋類及運動服飾領先零售商。它的業務就包括了一系列自有鞋類品牌和代理的鞋類與運動服飾品牌三大業務線。其中,百麗作為企業品牌,也有一個百麗的產品品牌,其他自有或代理的鞋類品牌在零售終端中並沒有藉助百麗的母品牌作為背書,產品線之間也不乏重疊或競爭。粗略的分析看,百麗的多品牌策略目的更多的是想通過零售終端的壟斷以屏蔽競爭。

V+也是一個代理銷售的渠道分銷商。有了V+,凡客就從原來的自有品牌發生了重大的演變。和百麗不同的是,百麗的多品牌策略在終端應用中基本都沒有用百麗的母品牌作為背書,而V+則採用了凡客誠品的品牌背書。這種方式,對於電子商務網站而言短期內是有利的,增加了新網站的可信度,畢竟貨品的真假是網購的一個決定性要素,這需要已經形成一定品牌效應的凡客誠品來進行背書。但是,從長期看,這種方式對Vancl品牌是會帶來混淆的。

對於凡客而言,重新梳理自身的品牌是必需的,否則對於自有品牌業務可能會帶來消極的影響。如果傳言中的凡客實體店成真的話,那連目前模糊寬泛的互聯網時尚生活品牌的定義都需要重構了。高速發展的業務也需要有同步的品牌更新,凡客目前似乎在不斷追求擴大規模的時候對品牌有所忽視。

原文在這裡http://www.visionpan.com/?p=199


那麼taobao和tmall的定位是不是也互補又模糊了呢?

美特斯邦威旗下也有me city,你買衣服的時候是不是也很模糊?

班尼路旗下有班尼路、ebase、Y pay more、sk、I.P.zone等等品牌,是不是也很模糊呢?

其實看起來很明顯,VANCL賣的是自有品牌,V+提供的是銷售平台。從品牌戰略上說,多品牌是服裝業必由之路,有一個銷售平台,和一個自由品牌直銷店,這其中本身就是品牌戰略布局的部分,不存在你說的情況。


我覺得Vancl(凡客誠品)它做的不是一個品牌,Vancl本質其實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它起初的定位可能是想利用互聯網來銷售東西,從而摒棄中間商(包括經銷商和代銷商),使成本降到最低,讓客戶真正能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所以它和傳統品牌是不一樣的,傳統品牌進入電子商務其實是把網路當成一個渠道,就像是傳統的經銷渠道一樣,他們無法拋棄傳統渠道,所以就算在網上銷售,價格也不是最低的真實價格,這對我們消費者來說就是沒有買到真正的物美價廉的商品,中間包含了很多的渠道成本,這些費用都強加給了我們客戶了(說的好聽一點就是品牌溢價,我一點都不贊同,我覺得這是一個假命題,是用來欺騙消費者的,如果真的是有品牌溢價,我覺得應該是奢侈品的權利,因為這 賣的才是品牌,是面向有錢人或者愛面子的人的,而普通品牌以前沒有網路的時候,受制於地域的限制才出現了渠道商,產生了費用,價格虛高,所以現在還談什麼品牌溢價,你說可笑不可笑?)。當然,電子商務的出現,勢必會改變傳統品牌的銷售策略,隨著網路越來越重要和消費者越來越聰明,他們會有所選擇的,最終會摒棄傳統渠道,專心做電子商務,這樣價格一定會降到它本應該的水平,那個時候很多Vancl就出現了,價格雖然不貴但是能買到質量很好的產品,其實最近的噹噹優品也是這麼回事,至於V+,我有點自己的想法,這是陳年做的一個局,第一點:陳年想利用傳統品牌的影響力,來帶動凡客的銷售,因為消費者不是傻子,傳統品牌水分(保護中間的傳統渠道,價格不能降低)太多,而凡客物美價廉,為何不買凡客?第二 想藉此佔地盤,以後的傳統品牌勢必會轉到網路上來,早建個網站,以後會有更大的優勢,說不定以後會是天貓,京東,V+的天下!噹噹也是這樣的,通過賣綜合類的商品,實際是賣自己的產品,噹噹優品。Vancl和V+的關係,大家明白了吧。最後忍不住提一下京東,京東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公司,它才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京東做了什麼呢?以最低的價格從商家那裡拿貨,然後以更低的正常價格賣給客戶,它做的就是想把傳統渠道費用去掉,讓利給消費者,淘寶的天貓呢?它只是提供一個商家開店的平台,做的事情是等待互聯網做大,讓商家自動拋棄傳統銷售渠道,從而讓商家的價格趨於正常化,所以一個主動,一個被動,最後殊途同歸。。 補充:給凡客的建議,凡客可以把自己的產品分類,比如 低品質,中等品質,和高品質 名字可以為 V1、V2、V3 呵呵,純粹是胡扯哈。。


凡客現在本身已經品牌定位緒亂化了。在央視上播的廣告詞是互聯網快時尚服裝品牌。而打開凡客網站不單單有賣化妝品,還在賣各種家居用品,恕我愚鈍,我實在想不出化妝品和家居和服裝有什麼關聯,聽說過些天還要賣小米手機。凡客現在到底是一個服裝品牌呢,還是一個b2c網站?我想陳年應該把這個問題先給消費者傳達清楚先,不然以後固然會出問題。


Vancl 和 V+ 是凡客的兩個平台,凡客一直推廣的就是Vancl,V+不過是開的零售商店而已。不要混淆生意和品牌的概念。V+是凡客對單一產品電商的模式的修正和完善。Vancl才是凡客想要推廣的。

不過不管怎樣揣測,凡客的品牌戰略是不夠清晰的,甚至說是過於依賴創意而非品牌戰略本身。這也是為何凡客不能有效的利用品牌槓桿,花了一堆錢,只能做出概念、標籤卻難以獲得消費者內心認同的原因。

如果推廣Vancl,是推廣公司品牌或零售品牌,但卻用了產品品牌的方式;

如果是說推廣產品品牌,卻錯誤的忽略了產品品牌建設的步驟,在沒有導入產品品牌基石的時候,錯誤的將情感作為基石。

無論是基於哪種選擇,都是失誤的。


去凡客基本上是買鞋子,褲子,基礎及大眾款的服飾。現在偶爾看看飾品,也買過一個。V+也買過衣服,個人覺得速度有點慢。V+東西也偏貴而且品牌也都較為陌生,個人覺得還是比較好區分。


一個大眾廉價自由品牌,一個名牌。不同的市場區分。


一 凡客的品牌定位和品牌策略凡客品牌定位

  互聯網時尚生活品牌

  提倡簡單得體的生活方式

  堅持國際一線品質、合理價位

  致力於為互聯網新興族群提供高品質的精緻生活


先來點評凡客:

優勢:

(1)平台+工廠的模式,減少中間環節,可以賣得很便宜;

(2)網站用戶體驗做得很好;

(3)有錢,可以浪費很多在廣告上,而且還是傳統廣告!這裡面浪費大了。

劣勢:

(1)自推廣能力差。(淘寶的成功依賴千萬淘寶店主不停歇的自主為淘寶做廣告。)後推出達人和V+,可能也意在此吧。

(2)自賣自誇。賣自己的東西,評價的公信力可見一斑,即便再開放,規則還是相衝突的。

(3)個人認為服裝品牌始終是個小眾的東西,有自己的個性,不標準,無類同。這麼鋪天蓋地無目標受眾的大眾廣告有點浪費。(我家門口站台就有一廣告牌,很大,但半年多我都不知道凡客是幹嘛的,vancl也不太好記。)

淘寶賣的其實就是個評價,而評價是需要積累的。

(附:我在凡客買過一雙鞋和一副太陽鏡。鞋不合適,退了,服務確實不錯。太陽鏡還不錯,當天就戴出去顯了,被兩個媽媽看到,而且被便宜的價格雷到,她倆也上去買了。可見便宜的好東西網路時代本身就具有自推廣的能力的,但之後N個月都沒再上過凡客,全因為服飾是比較個性的東西,呵呵。)


V+跟凡客其實沒什麼關係。。。只不過V+掛名在凡客下而已,跟外包公司似的。網站設計也不歸凡客管,凡客只是提供些技術人員


不模糊,vancl的定位就是網路快時尚品,它明白自己在做什麼。推出的V+則是一個平台型網站,賣的其他牌子。

用戶點進去後,一目了然:一家是vancl,一家是賣其他牌子的商城。

有了vancl良好的體驗,也可帶動V+這種平台型網站得到更多關注。


我買過凡客的東西,我沒覺得凡客是一個服裝品牌,認為他就是一個賣服裝的網站。那麼賣其他品牌的自然可以。


可口可樂公司旗下有可口可樂,有雪碧,有芬達等等。口味不同,之間也存在競爭關係(好像還很嚴重)選什麼全憑用戶自願。但無論選什麼,選的都是可口可樂公司的產品,獲利的都是可口可樂公司。


推薦閱讀:

怎樣在偌大的城市中找到專業的技術人員(程序員)?
如何看待星域cdn?
如何解決css3在老版本IE(IE9及以前)下的兼容性?
有大公司 offer 卻選擇了小公司是為什麼?

TAG:互聯網 | 社交網路 | 電子商務 | 淘寶網 | B2C | C2C | 凡客誠品VANCL | V凡客誠品旗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