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品位」到底是什麼?如何衡量?

每個人有自己的偏好,偏好的差異和品味的高低,怎麼區分和界定?


判斷事物好壞的膽量和能力,以及對壞東西說不的能力。


拋開挑剔、裝逼、藝術、修養這些人文學的說法,可以嘗試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什麼是「品位」,以及「品位」的價值。

基於我們日常經驗,可以得知同一事物的擁有多種欣賞口味——也就是「品位」,人們以「高低」做區分。例如聽音樂這件事,聽老鼠愛大米最低,聽張懸就高很多,聽古典則高不可攀登。

不少人會反駁「打動自己的音樂就是最好的」,但更值得思考的是為什麼長期以來品位會有高低之分?

其實品位就是投資回報率(ROI),我為了欣賞某一事物,付出一些努力,提升欣賞的角度和深度,從而獲得更多的精神愉悅。

再舉前面音樂的例子,如果對古典樂多下功夫研究,等入門時,獲得的精神愉悅遠勝於自己額外的付出與老鼠愛大米帶給自己的欣喜之總和。則可以得出結論:聽古典的品位比網路口水歌更高。

所以,品位並不是一種科學,而是經驗值。


品位其實就是錢少時間多,不買啥都懂。

有品味的年輕人,可以用兩套加起來500塊錢的衣服,穿出5000塊一件的效果,併產生10種組合搭配方法。

而沒品位的暴發戶 不會搭配,只能每個月買100件5萬的衣服了。雖然偶爾被不來自同一階級的人當成地攤貨。(郭老師的梗)

有品味的老司機,非常了解哪款車故障率低、省油、來自xx大師調教,底盤和哪款高檔車一樣,駕駛技術非常嫻熟。

而沒品味的有錢人,只能多買幾輛,然後在車壞時讓司機留下修車坐另一個司機開來的備車離去。

有品味的年輕人對於sole、Bruce、雷鬼、rap無所不通,認識所有的歌星,說話做事打扮非常nigga。

沒品味的暴發戶每天在吃飯打球時先後遇到了metalica一行或kanye卻並不認識。(貝克漢姆曾經在矽谷一個健身房被誤認為一個企業家,後來對方發現不是,就不理他了)

有品味的年輕人懂得擼信用卡羊毛,知道全球酒店的會員制度。

沒品味的暴發戶在機場遇到一個打扮怪異年輕人想搭自己的私飛趕演出,聽說他叫m什麼傑克遜(川普的梗)


引用喬布斯的話「品味的問題,重點是讓自己接觸人類的精華,並努力將之融入你在做的事情里。」


喬布斯曾經罵比爾·蓋茨最狠的一句話——我覺得比爾這個人最大的問題是他沒有品位。

這句話流傳開了之後,大家想想蘋果的產品,再看看微軟的一系列產品,都深以為然。可見,品位跟錢沒有關係,蓋茨比喬布斯有錢多了;品位跟成功也沒有關係,蓋茨那麼成功,照樣被罵沒品位。

品位肯定不是單純的搞一身時尚大牌的衣服、包包,貼在自己的身上。虛弱的人,才需要用標籤來證明自己,真正強大而有品位的人,是不屑於用物化的外在標籤來定義自己的 生活的。但我相信他們也不會排斥用好的產品、品牌,而只是說,他她使用這個,往往純粹基於使用價值本身,而非為了炫耀。

品位應該更多體現在內在精神世界的修養上——愛看什麼樣的書、愛看什麼樣的電影、愛交什麼樣的朋友,最終通過內在精神世界,展示出對現實物質世界的獨特態度。


品味是沒有的人永遠不知道自己沒有,有的人不會說自己有


我覺得「品味」是一種能力,它包含鑒賞力和欣賞力。

鑒賞力:基於知識和知識的經驗的選擇能力。

欣賞力:基於直覺和直覺的經驗的發現能力。

衡量的話,只能在設定比較的條件較明確的情況下進行。


品味來源於挑剔。尤其是看似隨和人內心中的軸和犯擰巴。


提問的童鞋應該是【品味】還是【品位】

品味:可以說是對味道的平常,延伸開來是對於【品位】的【品味】

品位:可是說是對於事物的欣賞層次,同樣的一場音樂會不同音樂修養的的人有不同的體會,這可以說品位有不同的層次。同樣藝術形式,有人欣賞東北大秧歌,有人欣賞天鵝湖,這是品位的不同領域。

對於每個人他的品位應該和他的成長環境,周圍環境相匹配的,不在於品位的高低,重點在於是否符合受眾的【品味】。

對於【品位】你可以追求高雅藝術也可以追求鄉間小調,他們都有各自的韻味和精神層面,所以如何【品味】這些不同形式的【品位】需要的不是層次而是用戶需求。


每當你看到一個東西的時候,你內心響起了一句話。

其實我是拒絕的。

你的品味就有了。


我希望所有知乎的哲理問題,不再是那麼數據化,有很多專業術語(投資回報率)云云,哲理和情感不一定非要用數字來表達,用圖標來顯示,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為什麼有人喜歡吃炸雞和啤酒,有人喜歡火鍋和羊肉。

【品】

拿嘴去嘗:鴨脖子 麻辣燙 煎餅果子 牛排 義大利面

拿眼去看:吸血鬼 夏洛克 家有兒女 快樂大本營 天天向上 藝術人生 新聞聯播

拿耳去聽:音樂會 相聲 中國好聲音 樹林 呼吸

拿手去寫:小說 微博 情書 報告 明信片 辭職報告

【位】

我的理解(位)是一個計量單位:高低,長短,胖瘦,大小。。。。

舉例:同樣是喜歡煎餅果子的兩個人,一個喜歡玉米面,一個喜歡綠豆面。而前者多年來一直喜歡一個味道,另一個人選擇了漢堡。


當我們意識到品味這個詞的時候,我們就接觸了流俗。

我們的對流俗的反抗寄托在更高的品味上。但那未必不是更高的流俗。


人們通常認為「品位」這個東西是普遍的、自然的、無功利性的,讓你與眾不同或者出類拔萃。你要麼有,要麼沒有,沒有中間狀態。皮埃爾·布爾迪厄在法國進行了大量詳細的調查,在對調查結果進行分析後,他得出結論認為:這種所謂的自然的、普遍的品位實際上是沿著階級劃分建立的,就像金融資本的分布並不均衡,而擁有金融資本能給人經濟上的安全和地位一樣,什麼樣的藝術和媒體形式會讓我們覺得自在也是與我們的社會和階級地位相關的,而這是通過「文化能力」(culture competence,我們對某種特定體裁的了解)來實現的,這種「文化能力」來源於「文化資本」(culture capital)的積累(在看、讀、討論上投入的時間和其他資源)。在某種背景下,有些形式會比另一些有更高的地位,一個人在展示自己的「文化能力」時,下面哪個會讓他覺得更為自在呢:莎士比亞,現代主義詩歌,還是肥皂劇?

品位是階級擁有不同水平「文化資本」系統的結果,在此系統內,美學被精細地分級。 特別是,享有的文化資本級別越高,那種美學的形式(而不是其內容和功能)將越會被珍惜。

那些完成更高水平教育的人更加喜愛「康德美學」——與對事物瞬間的、感性的愉悅(例如,輕鬆閱讀、肥皂劇、垃圾食品或在海灘度假半個月)相比,更欣賞【養成的全神貫注的態度】,更喜歡需要仔細思考才能發現的更困難、更正式的品質(例如詩歌、高級菜肴、關於文化建築的教育旅行,或在假日去野外遠足)。這種態度喜歡對形式和情景的欣賞(如東歐的塔式大樓),而不是某種主題(如落日的海灘)。


根據事物表象對其內在精妙規律的洞察力和解讀力


品位,一般在金屬礦物貿易中,指代主計價元素的含量。


品味就是你看待這個世界的方式。

沒有成熟的三觀的人不足以談品味,所以大部分中國人沒有品味,因為他們的三觀太容易「被毀」了。

待續……


記得也是在知乎上看的,所謂品味,是一種虛頭八腦的東西,用來嚇唬信息不對等的人。


品味是長久生活沉澱下來的凝練 非一朝一夕 也不能怎麼評判 如同價值觀 高逼格不代表好品味 修鍊總歸是一輩子的事兒 慢慢來咯


品位,就是人賴以區分自己,並試圖在象徵領域戰勝他人的東西 ——梁文道


對美的辨識和應用能力


推薦閱讀:

品質之於你,意味著什麼?
聽萬能青年旅店的人品位比聽鳳凰傳奇的人高么?
婚紗照如何曬逼格高?
如何看待「常聽古典音樂者比聽流行音樂者的品位高」的說法?

TAG:品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