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僧人品德可以比普通人高多少?

今天早上去吃早餐,來到一家沙縣小吃店,我和朋友叫了兩碗餛飩,剛叫完飯從店門口就進來一位年輕僧人,他只要了兩碗素麵一碗自己吃一碗帶給同伴。

從他進門就一直在關注他,因為以前沒有沒有見到過出廟的僧人的緣故。看他吃飯的樣子都彬彬有禮,我和同伴吃完了飯,把筷子隨便丟在碗里用餐巾紙擦了一下嘴把紙扔在了垃圾桶里,因為外面有點小雨,我和同伴就暫時沒有出去,這時看到那個僧人也吃完了然後向老闆付錢,他付錢是從隨身帶著一個黃包里然後從黃包里拿出一個紅色的紙包,錢都整起的包在紙包里。年輕僧人取回那一碗給他同伴帶的面就走了。

我和同伴出店的時候外面的雨已經不下了,走到僧人剛才吃飯的那個桌子前我刻意看了一眼,碗里乾乾淨淨,筷子就放在碗的旁邊,但是兩根筷子並排整齊的擺在桌子上,桌子因為他吃飯前用餐巾紙擦了一下所以和旁邊的桌子一對比顯得特別乾淨。

這時候還有幾位客人要結賬,只見他們桌子上非常凌亂,可以用杯盤狼藉這個詞來形容,筷子隨意的丟在碗里擦完嘴的餐巾紙也同樣放進了剛才吃飯的碗中。

從一頓早餐從一個人的言行舉止就可以看出一個人的道德修養,年輕僧人和普通食客的舉止為什麼差別會這麼大?


現在要選舉一名領袖,而你這一票很關鍵,下面是關於3個候選人的的一些事實:

候選人A:跟一些不誠實的政客有往來,而且會星象占卜學。他有婚外情,是一個老煙槍,每天喝8到10杯的馬丁尼。

候選人B:他過去有過2次被解僱的記錄,睡覺睡到中午才起來,大學時吸鴉片,而且每天傍晚會喝一大夸特威士忌。

候選人C:他是一位受勛的戰爭英雄,素食主義者,不抽煙,只偶爾喝一點啤酒。從沒有發生婚外情。

候選人A是富蘭克林羅斯福,候選人B是溫斯頓丘吉爾,候選人C是亞道夫希特勒。


我結合自己的觀點談兩句。

這個僧人的舉止不僅僅是世俗意義上的良好的,他還有別的意義的,譬如說他讓題主對佛法產生了一念凈信,所以題主才會思慮一個僧人的品德可以比普通人高多少,這在本質上是您對僧人和僧人背後的佛法產生了恭敬。

我一直習慣如此,見人忙碌要慰問,吃飯要注意保證桌子乾乾淨淨,去吃快餐喝咖啡要收拾餐盤將咖啡杯送到前台,面對勞累的服務者要謝謝並支持他們。這是出自一種內心的想法,想要減輕別人工作的負擔,希望他們能夠在忙碌與奔波中得到來自我們的慰問與支持。不忍他人之辛勞,希冀用自己的行為去幫助,去鼓勵他們。

一方面,這麼做就是為了修所謂的慈悲(四無量心慈悲喜舍中的慈悲),慈者,願眾生受種種樂;悲者,願眾生離種種苦。當你用心思惟的小小的動作會給他人帶來的益處,你為什麼不去做呢?

另一方面,僧寶是佛法在當前社會中一種具體的表現,作為一個僧人(更廣義的說,所有佛弟子),只有把自己的行為端正了,自己的儀態俱足了,才能讓別人對佛法生起恭敬心和信仰。

所以我恭敬這位師父,並要向他學習,他用他的行為舉止讓題主產生了恭敬心。我也也願意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和知識,讓別的人對佛法生起凈信。


謝邀

我非僧人,但也是這麼用餐的,只要是沒有讓同行人覺得不自在。

身邊的師兄姐大多如此。

釋家弟子用餐是有許多講究的:龍口含珠、鳳口飲水、以食就囗、止語、不揀擇食物、飯前供養、飯後結齋,尊重地對待每一口食物,有條件的話會用惜福水(白水)或留一口比較大的食物,把碗里的殘留油花清理吃完。最後會把桌椅清理歸位。

其實這不只是道德,也不盡因僧人身份,會這麼做與釋家的一些理念及修行有關:

一、釋家講究行、住、坐、卧四大威儀;

二、修行人會時時觀照,觀心於毫末,善護念自己每一絲細微的心念,形於外,當然一舉一動皆成法度;

三、會升起感恩心,感恩世間萬緣具足,方才會有此餐食以滋身命;

四、有了感恩心,自然會惜福惜緣,至少不為他人添麻煩;

五、其實也是怕,怕欠債。打個比方,微信群里的紅包是沒人領的,發了也只會第二天自動退回;

六、不揀擇食物則是為了消除分別心、貪著心。

飯前供養佛、法、僧三寶,飯後布施眾生,則是佛弟子的本份事了,長養慈悲。

很麻煩是不是?其實這就是修行了,修行本是平凡事,只在一飯一食一舉一動一語一笑一靜一默間,守好一顆心,看顧好一念心,安住當下,即是佛陀。

守一刻是一刻的佛,守生世是生世的佛。當下是佛,即心即佛,根性不泯,終究成佛。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法會因由分》

佛陀也是人,不過是人。

祝成佛


謝邀,那要看他是真信佛還是假信佛,他本人是否注意品德修養。

職業和品德並不存在必然關係。

但理論上,天天吃齋念佛,耳濡目染,只要不是太混賬的人應該品德水平都還可以,高於一般人的平均水平。

宗教的修來世上天堂,今生有罪的觀點雖然消極,但對人還是很大的約束作用的。

如果你需要用 宗教的形式要求自己的品德,那也不是壞事。

不信佛教卻也嚴於要求自身品德修為,那不拘於宗教,也是殊路同歸。

善哉善哉。

所以僧人品德高我們會認為是理所應當,僧人不修為我們就會覺得很刺眼。

而新聞遵守人咬狗定律 所以我們往往不會像題主注意到高素質的僧人,因為那不正是應該的。我們會注意並且關注到品行很差的僧人,比如XXX活佛。。

所以不存在相關性。


不能僅僅因為一個舉動判斷一個人的品德,也不能僅僅因為一個人的舉動判斷某個群體的品德。

近期的例子,某明星人設崩塌事件。粉絲當初可能也只是通過片面的信息解讀出了他「深情、好男人」的品德。到了後來,粉絲們有了越來越厚重的粉絲濾鏡,明星了有了越來越厚重的偶像包袱,大家都在為了維護自己心中的那個標籤在努力……

遠一點的例子,08年地震的時候,有一張一個男人用摩托車馱著老婆屍體的照片在網上走紅。於是很多種美好角度看圖說話的版本就出現了。後來那個男人還有好些女人追求,再後來據說男人和死去妻子感情並不好,事實並不是大家想像的那樣…照片的作者說了類似的一句話「我只是客觀的拍下了那張照片,至於你們要怎麼解讀是你們的事」,原話我不記得了。

所以,還是不要過度解讀吧。那一刻那個僧人的舉動給了你好感,就讓它停在那一刻好了。


不是很了解。但是不會隨意去評判一個宗教群體。


怎麼說呢,這素質里大概承載了一個文化的傳承,

我身邊有這樣的老人,懂禮,我們去做客有種進宮吃飯的感覺,學到了很多,這些待客之道算是實用技能,實實在在的,不接觸壓根不知道,算是傳統文化的精華了。

我一直覺得老人家是我身邊最有魅力的人,90多歲,參軍十年。

溫潤如玉。


無處不修行


在大多數情況下,人們,甚至惡人,要比我們想像中的他們幼稚得多、天真得多,其實我們自己也一樣。

——陀思妥耶夫斯基

僧人也是人,人性里應該有的那些東西人家一個不缺,放心吧。


一個人的行為舉止能讓一個陌生人認為是值得尊敬,那就夠了。


首先,拿個例來斷定整體,這不是一個合適的問題。

其次,拿道德評論他人也不是一個合適的問題。

我們要去清楚的是,出家人是不是人,既然是人,那麼出家人是不是也會犯人的錯誤?

然後了解出家人為什麼出家,了解出家人怎麼去面對自己的錯誤?

再去了解出家人出家的初心,以及他們是去如何不忘初心的,如果他們忘了初心,是怎麼造成的。然後忘了初心之後會做出什麼?


推薦閱讀:

和尚可以有多帥?
和尚如果出國,他的護照是用本名還是法名,比如少林主持釋永信?
和尚乞食到葷菜怎麼辦?
和尚冬天戴帽子嗎?
真正的高僧是什麼樣的?

TAG:品德 | 餐桌禮儀 | 僧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