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人均gdp頗高的天津人均可支配收入卻很低?

有人說是產業結構不合理,難道是賺錢的企業只有幾個,覆蓋不到多數的天津企業嗎?為何這些企業對天津沒有起到帶動作用?長此下去的結果是什麼?


(答案第二部分是杭吹們的引戰,有興趣的可以往下看看)

這是持續困擾我的的問題。

我覺得有以下幾點原因:
1.以往天津市的產業結構以二產為主,二產尤以大工業為主,雖創造高gdp,但是與普通老百姓關係不大,不能提高社會普遍收入。例如,濱海新區的各類大型港口相關石化項目。

2.知名製造業企業只是在天津市設廠 ,就業崗位多為生產線工人。而不是將總部設在天津。天津市形成不了總部經濟,因此高收入崗位少。

3.天津市本土企業多為小、散企業,可能產業規模不小,但業內知名龍頭企業少。典型事例是前一段時間的全國富人排行榜,天津僅有融創集團老總和天士力集團家族上榜。

4.天津市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多為高技術工業,而非金融業等三產服務業。高技術工業能夠創造的高收入崗位較少,例如高薪工程師、科研人員等,只是富裕了極少一部分高智力人群,與普通老百姓關係不大。

5.體制內收入的高公積金低現金模式。天津市體制內普遍的四千左右公積金的模式,在全國罕見,如果將一部分公積金改發成現金,使公務員等工資成為8+2或者9+1的模式,到手現金多,那麼對於社會普遍收入水平提高會形成良好助推作用。

6.天津市沒有形成金融業、it業等高收入產業。

7.天津市並不扎眼的貧富差距。因北京市的浮華光芒過盛,天津市近二十年始終處於北京市的陰影下,因此天津市的貧富差距問題並不顯眼。

不顯眼不代表貧富差距不大。尤其是近幾年天津市房價暴漲,導致貧富差距極速拉大。

有錢人在天津賺錢,去北京消費,已經取代了天津本地有錢人去香港消費。這也導致天津本地的奢侈品行業遠沒有北京耀眼。
尤其是有錢的年輕人更會選擇去北京消費。典型,天津本地有錢的小孩去北京買bape,evisu之類,去北京找外圍之類。

結論:
上述種種,導致天津市形成「低收入低物價高房價」城市,即所謂「平民城市」。

當然,我是不認同「平民城市」的講法,沒有任何一個高房價城市是「平民城市」。房地產附屬的教育、醫療優勢,就業機會、生活便利程度等,都值得去追逐更好地段更貴价格的房子。

從買房子的角度而言,天津市已經進入了「賺多少錢都不嫌多」的城市系列。

我想再次提出這個問題,覺得天津市是「小富即安」的天津籍北漂、滬漂、深漂,如果回津,買得起心儀的房子嗎?

感慨:
我覺得要以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我前幾天在杭州,算上這次,是第十次在杭州。而上一次去杭州是2007。
2007年,杭城比天津市發達得多得多。
2017年,杭州城與天津市相比,不過爾爾。十年過去了,杭州城改觀也不算小,但是天津市已經在大踏步前進。

天津市的優勢是大規模的工業,強大的高端製造業,直轄市政策優勢。短板是金融業、it業等三產行業。
但是全國金融業玩得溜的城市有幾個?
it業真正成規模的城市有幾個?
既有金融業又有it業的城市有幾個?
既有金融業又有it業還有工業的城市有幾個?

未來的競爭更是資金、人才的競爭。
這不天津市政府掏錢補貼京津動車濱海新區段,給車票打折,做實事從北京拉人。
這不是5月份的最後一天,天津市開始逐步放鬆購房條件了。(並非放開限購,放開限購是政治不正確,是「逐步放鬆購房條件」)

上為原答案。
→_→→_→→_→→_→←_←←_←←_←←_←
評論里莫名引戰天津和杭州,甚是搞笑。杭吹出沒,也符合知乎上唯it業獨尊的風格。

我在原答案里講到:
「2007年,杭城比天津市發達得多得多。
2017年,杭州城與天津市相比,不過爾爾。十年過去了,杭州城改觀也不算小,但是天津市已經在大踏步前進。」

引得杭吹們不開心。講真,我都不知你們不開心的點在哪?

我既承認與杭州的差距,又表示2017年天津仍是追趕者的姿態,只是已經逼近了。另問題就是為何天津市gdp高,但收入低,這也說明工資水平不如杭州。
各位杭吹仍要出來搞事情。這隻能說明你們的脆弱,不能見得杭城被趕超。

井底之蛙。不過爾爾。

既然提到了天津與杭州的比較,那麼比就比,誰怕誰誰怕誰。

一、
天津市2016年度gdp情況:
初步核算並經國家統計局評估審定,2016年,全市生產總值17885.39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0%。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20.22億元,增長3.0%;第二產業增加值8003.87億元,增長8.0%;第三產業增加值9661.30億元,增長10.0%。
三次產業結構為1.2:44.8:54.0。

杭州市2016年度gdp情況:
201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1050.49億元,比上年增長9.5%。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304.84億元,
第二產業增加值3977.39億元,
第三產業增加值6768.26億元,分別增長1.9%、4.7%和13.0%。常住人口人均生產總值121394元,增長7.7%。按國家公布的2016年平均匯率折算,為18282美元。
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2.9∶38.9∶58.2調整為2.8∶36.0∶61.2。

總結:
各位杭吹講了一堆杭州三產厲害。
杭州三產6768.26億元,天津市三產9661.30億元。
ps,我也認同杭州三產厲害(不是黑,畢竟哪個城市都想搞出it產業)。

二、
天津市2016年度民營經濟情況:
2016年,民營經濟增加值8579.87億元,增長13.2%,佔全市比重提高到48%。

杭州市2016年度民營經濟情況:
全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6586.09億元,佔GDP的59.6%。

總結:
各位杭吹以及知乎旁友大都了解杭州民營經濟(其實也就了解點it業,對於杭城輕工業和外貿業估計也不懂)。因此,我著重講講各位不了解的,天津市民營經濟情況。

天津市的民營經濟規模在全國排前列,存在大量製造業民企。天津市擁有全國第二大製造業規模。
2016年度,天津市民間投資8167.98億元,增長7.6%,佔全社會投資的55.8%,其中,製造業和房地產業仍是民間投資的主要領域,佔比分別為34.7%和19.7%。

我在原始答案里就講過,天津市製造業存在大量小、散企業,這也就是天津市高gdp但是收入低的原因。

三、
天津市2016年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2016年,我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35.81億元,同比增長7.2%。

杭州市2016年度社會消費品零售額:
全市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176.20億元,增長10.5%,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8.9%。

總結:
天津市以比杭州市高得多的gdp,但是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才多400多億。這反映出天津市雖然高gdp,但是收入不高,消費水平不高。
但是杭城是省會,對於全省消費吸引力巨大。
天津旁有個北京。

四、
天津市2016年度財政收入: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723.46億元,增長10.0%。

杭州市2016年度財政收入: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402.38億元,增長13.2%。

總結:
我已經不想總結,免得給覺得開了g20就能坐火箭上天的杭吹們潑冷水。
估計杭吹們也不知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意味著啥。

五、2015年金融業產值

天津市2015年度金融業產值:

2015年天津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1588.12億元,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9.6%。

杭州市2015年度金融業產值:

2015年杭州市金融業實現增加值941.47億元,金融業增加值佔GDP比重為9.2%。

總結:

評論里的杭吹比完互聯網比金融業。互聯網我拜服,天津建設北方首個「無現金城市」也得和馬雲合作。

但是說起金融業,那就不好意思了,不敢說把杭吹們爆成渣渣,但也快了。

另,杭吹們引以為傲的互聯網產業之一互聯網金融,的最重要產品——餘額寶,是杭州螞蟻金服和天津天弘基金共同搞出來的。

再次講一句,不懂別亂下結論。

結論:
天津杭州本就不是一個級別的城市,擔負的國家責任也不同,其實無需比較。
我個人更看好天津市的未來,因為我喜歡大城市。
2015年度,天津市三產佔比才超過二產,形成三二一的結構。(我曾經在知乎上多個答案里講過,這是天津市的一個大事件,可惜真正關心城市間經濟發展的人並不多,瞎吹瞎黑各種出沒)

2016年度,天津市三產佔比才54%,一切才剛剛開始。

按照正常經濟發展,天津市明年三產將突破一萬億元,成為繼北上廣深後第五個三產破萬億的城市。(2016年三產排名第六的城市是重慶,8500億元左右)

天津城市發展將進入新階段,每個生活在天津的人都將面臨新變化。

(比如,2010年上海市gdp情況:
按照上海市統計局公布的2010年國民經濟運行統計情況,2010年,上海全年實現生產總值16872.42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9.9%。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7139.96億元,增長16.8%,和第三產業增加值9618.31億元,增長5%。)

我個人覺得每個願意在天津努力生活的人都應該思考自己將面對怎樣的未來。

最後,雖然我是天津人,但是我相信數據,而不是依靠「感覺」。

十年前,2007年,如果杭吹們走過全國多個城市 ,會發現杭州各方面都確實不錯。

但現在是2017年。

雖然我是天津人,但我深刻明白,錢和人都會向最利好最舒適的地方流動,我也是如此(比如我曾經深入權衡是否出掉一兩套天津的房子換現金然後去重慶生活)。因此我實事求是,不會變成津吹。

講真,我還是很喜歡杭州的,否則也不會去過十次杭州。
這次去杭州後,我想求教杭吹們一個問題,為啥杭州的共享單車很少,需要四處找才能騎到車?

和杭吹好好懟。以下是天津市製造業十大產業。省得杭吹說天津只有大火箭製造。
杭吹們看了知乎某大v寫的帖子,就真信以為真天津只有火箭製造了。太逗了。

由衷講一句話,不懂別亂說。

主要城市金融業產值

2016年全國重要城市金融業情況:

曝2016中國城市金融競爭力榜單 前10竟是它們

劃重點:

城市金融競爭力指標體系:

包括宏觀指標、金融機構實力指標、融資能力指標、金融績效指標、軟環境指標、監管機構和交易所指標等六類二級指標,分別按照一定權重測算。

從測算結果看,北京第一,上海第二,深圳第三。廣州、南京、天津、成都、西安、重慶、杭州,分別為第四到第十名。

2016年城市金融競爭力宏觀指數:

設定投資和使用外資額、GDP、社會消費品消費額、進出口總額、財政收入指標進行測算。

測算結果顯示,上海宏觀指數位居全國城市第一,原因在於上海GDP總量、進出口額、財政收入在全國所有城市中排名第一,這反映出上海作為經濟中心、航運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的地位。北、上、深的宏觀指數處於絕對的優勢。天津、廣州、青島位列其後。

融資能力:

下設銀行融資額、債券發債額、證券市場融資額三個指標。

北京的融資能力指數為全國第一。上海和深圳的融資能力分別為第二第三名。廣州、天津、南京為第四名到第六名。


還有個指標叫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天津排名挺靠前的。這些指標具體怎麼統計的還不太清楚。

不過天津的民富和京滬比確實差距挺大的。

回答里提到補充公積金,說只有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的高。其實不是,很多國企甚至民企也高。

中國銀行去年居然下調了公積金,櫃員從月3900下調到3300,但估計還得升回去。

這種收入結構導致的現象就是,有一部分人如果第一套房只用了一個人的公積金,那麼會想辦法存錢買第二套。。。


簡單來說,都是製造業和農業,以及低水平的第三產業(服務業、金融、科技等),附加值低,導致行業薪水低。但是天津的製造業水平較高,規模極大,因此總GDP很高,人均GDP也被拉高了。

--

大概十年前,天津最引以為豪的企業還是大無縫(無縫鋼管廠,世界水平的鋼管廠),大部分本地的孩子考不上清華北大就去天津大學和南開大學,再考不上就去天津財大,畢業後家裡託人找關係進本地國企、事業單位、當公務員,這是天津本地人的正規成長軌跡。如果去自己創業,會被認為是不務正業。天津本地人極其仇恨外企和私企,外企(主要是日韓企業、台資企業)就是壓榨人(主要指的是塘沽三星的電視裝配廠之類的),私企就是不穩妥,很多人家裡對去私企的孩子低看一眼,如果你主業幹了勤行(開飯館),搞了藝術(搞音樂、學京劇,最瞧不起的就是曲藝和相聲),那你父母在別人面前都抬不起頭來。

北京上海深圳都產業一步步快速迭代,金融、娛樂、科技成為支柱產業,而天津就是個工業城市的自我繁殖,最後變成了個巨大的工業城市,而大部分市民意識依然停留在舊體制下的那一套,缺乏公民意識和整個社會先進發展的認識。

所以很多人吐槽在東北為什麼衰落時,我都特別感同身受,因為我自己也見證了天津一大批國企和外企(就是類似90年代摩托羅拉組裝廠,三星電視組裝廠之類的產業鏈末端)的衰落。記得有人吐槽說,在哈爾濱換個煤氣罐都要找人托關係吃飯,就想起了我表哥,在湘雅醫學院博士畢業後,因為戀家外加照顧父母,放棄了更好的平台,去了天津實力最強,但在全國排不上名的天津總醫院。但是當我把這件事跟我的其他長輩說的時候,他們第一反應說,「能去總醫院真厲害,總醫院的關係不好找」。

當然上面我說的都是十年前,現在天津的第三產業也在蓬勃發展, 而且越來越多的人願意去濱海新區發展,讓我覺得天津依然是一個有希望的城市。但解放前天津作為北方的金融中心,淪落到現在尾大不掉的老工業城市,讓我依然覺得唏噓不已,就像自己親眼見證了北京上海深圳演變成了東亞的曼哈頓和矽谷的時候,自己的故鄉卻已經從一個底特律變成了十個底特律時的惆悵和無奈。


首先,三個現象,第一,人均收入高,工資低代表城市杭州。

第二,人均收入低,工資高代表城市天津,廣州,深圳。

第三,人均收入高,工資也高代表城市北京,上海。

首先人均收入。top20,二線蘇州比一線深圳人均收入高了6000。

各省消費水平來自國家統計局天津的人均消費可達到全國前三。奇怪的問題出現了,天津人均收入沒進到前20名。天津真的沒錢花嗎?

讓我們再來看看工資水平,來源國家統計局。

以上為全國前五,杭州人均收入全國前四,工資卻在全國第七名,這也是杭州人少,對人才吸引力的不足的主要原因,工資並沒有那麼高。

經過以上數據,分析到底是何種原因造成的?答案是京滬,國營民營經濟都很發達。廣深津的民營實力略微不足。寧杭的民營發達,國營經濟不足。


其實天津人均gdp並不高,全國第18,和武漢大體相當。


沒有發在明面的錢外人怎麼會知道,比如補充公積金,比如防暑降溫費。

前東家的飲水機里根本不是桶裝純凈水,是脈動

評論里那個id叫悲觀的人真是悲觀,公積金這種大頭完全看不到,眼睛全盯在防暑降溫費這種蠅頭小利上了。

不過,蚊子再小也是肉。

前東家自助午餐30元標準只賣5塊,現東家自助午餐50元標準只賣3塊。我很知足。


因為天津市區的經濟真的很差啊,500萬的人口,3000多億的gdp,人均不過幾千美元。就是一個帶有大量農村的三線城市水平啊,而三線城市市區人均過萬美元的到處都是。。。

怪不得天津冷冷清清的,沒有夜生活。。。

濱海新區是個大bug,天津主要靠這神區撐起來的,近郊區的人均活生生被拉到快兩萬美元。去掉濱海,天津大概就是瀋陽水平。

ps:私以為天津中老年扎堆談論國際局勢是一大特色,民間鍵政氛圍比北京濃厚。


天津國營企業事業單位主導經濟,什麼崗位發多少工資都是定死的,錢多怎麼辦?這就不能不提一個叫補充公積金的東西。我天津人和老婆在北京上班。我比較坑爹,社保什麼的基數低就不說了。我老婆公司全額交,一個月公積金大概2400多。前些日子,跟一個天津的高校事業單位的長輩聊天,她一個月公積金都有4000多,她每月凈入手沒有我老婆多。而且她一臉你們怎麼居然沒有補充公積金的表情。

所以吧,城市人均可支配收入排名看看就好。天津很多錢沒發到明面兒上。


因為加了定語「可支配」,我覺得公積金應該也視作收入的一部分,天津公積金可是極度高的。

那些天天張嘴閉嘴天津工資低天津窮的村巴子們,請給我解釋一個問題:為什麼我以前在國內上大學時,身邊天津人很多都玩數碼、單車之類的燒錢項目,很多人家裡都在天津有至少2-3套的房子,然而你們口中的「富庶省份」的學生好多窮得叮噹響、屌絲得一塌糊塗呢?

我們接受建議,不接受無端的侮辱和偏見。

你天津爺爺還就引戰了。


別逗了好吧,十幾年前的天津學生哪怕郊區的也是想買啥買啥,泡妞錢每個月好幾百,哪怕農民腳蹬nike的也不少

反而廣東的,江蘇的,浙江的,吹得很有錢的,耗到大四才買個筆記本的比比皆是


我求求你們了,別輪我們小天津了行嗎,我們就是一個三線破爛縣城,老討論我們幹啥呢


經濟結構決定了分配方式,分到老百姓手裡的錢少而已。


天津港卸的每一個貨,都算到天津GDP里,濱海新區人均GDP堪比上海浦東,讓你選你住浦東還是濱海?

回頭看看天津和青島大連,為了北方第一港搶破頭,其實就是為了這個GDP。

但是貨是卸了,GDP漲了,和天津人的收入卻沒什麼關係。

==================================================

第一句說的確實不嚴謹,吞吐量不是直接計入GDP,但是天津港確實是天津GDP的主力推手。濱海新區GDP占天津一半以上。貼一個2014年的濱海新區GDP構成(來源網上,侵刪):

工業產值中一半以上是石化,有興趣的人可以去查一查濱海新區石化產業鏈。剩下的還有煤炭產業,金屬加工產業等。只有依靠天津港的吞吐量,濱海這些產業鏈才能活。

但是中石化賺的錢並沒有發給你我,這樣說,GDP和收入的矛盾不知道是不是看懂了?

只有三產比例高,居民才算真的富。


官方公布的天津在崗職工人均工資好像不低,在二線城市裡是比較高的,大中城市中大概能排進前十。(看前面那位答主更細緻的回答,好像從統計局的數據上看天津在崗職工人均工資都趕上廣州深圳了?說實話我不太信,不知統計口徑是什麼樣的。另外看一些各地統計年鑒類的資料,深圳國有單位在崗職工人均工資很高,杭州、廈門也要比天津高一點,那個數據會更接近認知。)

但天津企退職工人均養老金似乎相對於其他一二線大城市而言比較低。而天津作為一個老牌工業城市,企退職工人數頗多,因而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受到明顯的影響。

企退職工人均養老金低,也和90年代一直存在的工人下崗現象造成的相當一部分人養老保險繳費年數較少有關。另外年紀再大的一部分市民,年輕時就是家庭婦女或街道辦的集體單位職工,養老金一直較低,或者因為各種原因在青年時代就待業多年,工作年頭較短。


補充一個重要因素,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初,天津就選擇與其它大多數沿海開放城市不同的經濟發展模式,維持低收入低通膨,人為干預控制降低市場商品價格,甚至巨額政策補貼維持低價,而對天津老名牌支柱企業採取殺雞取卵式的加重稅負,這些企業多數銷聲匿跡在千禧年前後,造成惡性循環,如下棋一步錯,步步錯。


你在賭場,告訴你人均10萬籌碼,你不能出賭場,籌碼可多可少。可以多押可以少押。莊家一看籌碼不夠用了,趕緊再多拿一些出來,我們不知道整體籌碼變得越來越多。這遊戲,好難。


把天津換成山東 結論一模一樣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2017年前三季度天津工業GDP負增長14.78%?
為什麼天津人不喜歡離開家?
稅前月入一萬在天津生活的怎樣?
天津的爆炸真的是意外么? ?
天津有哪些好吃不貴的餐廳?

TAG:天津 | 人均收入 | 國內生產總值GD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