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暖通設計轉BIM,現在很迷茫?

我是湖南大學暖通本科生(女),到現在工作快兩年了。有一年半左右時間在某潔凈室施工企業做暖通設計,後跳到某大型設計院做BIM,當初面試的是暖通設計師,但進來後與當初面試時談的薪資待遇,工作強度,工作內容都不一樣,有被騙進來的感覺。現在脫離專業設計知識成了一名建模人員快兩個月,平均下班時間是晚上九點,無加班工資,無項目提成,每個月3500工資。我的困惑是:無專業知識的學習,拮据的工資,自我時間的缺失,我是否還應該在這裡待下去,待下去的意義是什麼?不待下去我的出路在哪裡?


還是建議你成為一個擁有BIM技能的MEP工程師,沒有專業知識經驗做背景,你的職業發展會比較辛苦。現在你可以如此加班,5年後呢?10年後呢? 在說你的教育背景足夠啊......

在決定是否辭職之前,建議你和領導談談。告訴他你的想法,做BIM和做設計並非互斥,也許只是因為你進來的時機,恰好把你安排在那個項目上做BIM了。這樣做,至少等你辭職的時候,他不會surprise,也明白你為什麼走的!

最近新開通了知乎專欄,歡迎關注! https://zhuanlan.zhihu.com/RevitForum


答案很多了,我補充一點兒。

1、BIM的功能屬性無需多言了,很多人都說過了,所以還是不建議把BIM作為自己的核心技能樹,作為一項技能倒是非常好的,畢竟工具性的東西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具有核心競爭力。

2、應該說BIM理念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全面應用也是大勢所趨,只不過從軟體層面來講還處於幼兒期,理念是先進的,功能是強悍的,只不過目前的軟體智能程度在應用中還是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當然軟體發展也很快,國內天正、鴻業這些公司也在不斷的推進功能的細化,離全面普及的時間應該是越來越近了。隨著BIM的發展會有更多的功能集成進去,在不久的將來CFD模擬、能耗模擬、採光和日照模擬、節能計算都會無縫的嵌入的BIM軟體里(當然部分功能已經實現了),到那時BIM將作為最原始的底層數據得到更廣泛的應用,甚至可以想像一下,整個城市的BIM信息都被集成在一個資料庫里,到時候能耗模擬就是模擬的整個城市的能耗,風環境模擬的就是整個城市的風環境,這才是BIM的終極意義。

所以,從事BIM真正有價值的是BIM培訓和BIM軟體的開發,有志於此的倒是可以嘗試。

3、題主以前從事的潔凈空調設計在暖通設計領域是相對來說是比較有技術含量的,題主放棄了這個有點可惜,個人建議重拾你的潔凈空調設計(有潔凈廠房、醫院的潔凈手術室等都會涉及到),然後再能結合你BIM上的經驗積累,達到兩個核心技能的互相促進,如此才能讓你更有競爭力。


BIM技術進入國內市場有十幾年的時間了,關於這個建築行業的「新」技術,我們經常能聽到兩種聲音。

第一種就是,趕緊學BIM吧,否則明天就變天了,不會BIM,就被淘汰了。

另外一種聲音, BIM那東西,無非就是一個模型而已,學了也沒什麼用。

經常聽到這些矛盾的聲音,有沒有陷入一種雙重焦慮呢?不學,擔心新技術會取代自己的工作地位;學,面對海量的教程和培訓班,我們又拿不出那麼多的時間來學習。

近年來,我們能感覺到政府對BIM的推動力度不斷加大,使得BIM異常火熱,建築行業的各方都蠢蠢欲動,再加上一些BIM概念被炒的火熱,使得不少業主和想要使用BIM的企業越來越迷茫和不解,BIM到底能幹啥?我們要不要推廣BIM?是不是需要承受推廣BIM帶來的成本?

對於個人來講,我們的焦慮就更要嚴重。希望通過學習新技術提高自己而不被時代拋棄,同時又擔心自己投入的時間成本不能得到相應的回報。

這種焦慮,有沒有正在折磨你呢?

我們先來拋開BIM,專門說說學習焦慮這個問題。

比如,你覺得人工智慧是不是一個值得焦慮的事情呢?

從AlphaGo擊敗了李世石的那天起,就有很多的聲音說,人工智慧越來越厲害,也會在今後越來越多的取代人類的工作。與此同時,也有很多的人面對人工智慧這個大概念,無所適從,根本不知道該從哪裡開始進行學習。

其實,其實人工智慧早已經深深地融入了我們的生活了。人工智慧不是很多人腦海中想像的那種冷冰冰的機器人,只要是應用了深度學習演算法的程序,配合一些硬體產品,都算是人工智慧。

比如,電腦和手機上的輸入法,只要在聯網狀態下,總是能出現一些你沒有輸入過的常用辭彙,這背後的大數據和演算法,就是人工智慧。

比如,微軟的語音助手小娜,蘋果公司的siri,還有很多其他公司提供的語音服務助手,這些也都是人工智慧。

我們看不到人們在使用這些產品時表現出什麼焦慮,而只是看到兩種人:那就是享受這些技術帶來的便捷的人,和利用它們來賺錢的人。

只能說新技術在改變著我們的生活習慣。

再來說一說我們都在用的智能手機。

世界上第一部智能手機名叫IBM Simon,是早在1994年在美國上市的。而從1994年一直到2007年蘋果公司發布第一代iphone這十幾年的時間,大部分人都沒覺得智能手機是什麼了不起的東西。

最早開始玩智能手機的人中,有一部分人覺得這是不錯的機會,開始學習智能手機中軟體的開發,還有一部分人去鑽研智能手機硬體的開發。

慢慢的有第二批人開始進入智能手機領域,一邊享受這第一批人創造的成果,一邊研究新的領域。他們開始學習國外的APP和網站,後來就有了社交app、音樂app、學習app、照片app等等。

後來又有了第三批人進入這個領域,他們在微博、微信上經營著各種賬號、在手機上進行直播、通過O2O把我們現實世界的衣食住行都和智能手機連接到一起。他們一邊享用前兩批人創造的紅利,一邊創造新的價值。

直到今天,我們已經在享受著智能手機帶來的便利,還是會有很多人不停地告訴我們,智能手機不是個好東西,它改變了我們的習慣,佔用了我們大量的時間,他們呼籲我們放棄這些便利,回歸到更原始自然的生活中去。

然而,大多數人不會去聽這些聲音,時代也不會因為一小部分人的反對而倒退。

我們現在看到的整個智能手機領域的版圖,不是歷史上任何一個單獨的公司創造的,而是無數的人在一個很大的領域中,不停地深挖出新的創新點,而逐漸形成的。智能手機已經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

然而如果我們回到1994年,智能手機剛剛問世的前夕,你會不會覺得,智能手機馬上就要改變世界了,不學慣用智能手機的人,馬上要被時代拋棄了呢?

那個時代即使有人這麼想,也會在第一代的智能手機問世的時候,感到無比的失望。這不就是多了兩個很炫的功能的手機嗎?哪裡能改變世界了?那些鼓吹智能手機的人,就是一群騙子嘛!

說到這兒,也許你會對新的技術的出現和普及,有一個比較靠譜的概念了。

我們回來再看BIM這個領域的兩種聲音:第一,BIM將馬上顛覆建築業,不會BIM你將一無所成。第二,BIM沒啥用,很多人都被騙了。

在之前的視頻中,我們了解了BIM這三個字母的深刻含義,在我給大家講述的內容背後,有一個隱含的道理,BIM不是一個人或者一個團隊就能搞定的,它既然參與了建築的全生命周期管理,那就需要整個建築從設計到建設到運營的全員進行參與。

BIM的核心是中間的I,即信息化,BIM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提供相應的信息。

它可以提供場地跟環境信息,提高設計深度,幫助建築師設計出更加合理的設施,讓使用這些設施的人更加舒適;

它可以提供施工動態信息,模擬施工,避免施工流程中的錯誤;

它可以提供幾何信息,供工廠預製化生產,提高施工速度:

它可以提供一個預估的造價信息,供甲方參考控制等等。

BIM的目的是使建築過程的每一段信息都能有效的傳遞到下一個工作流,甚至下一個項目,實現技術的積累和傳承,同時使每一個人都是可替代的,更大程度地削減人為因素造成的失誤。

真實的BIM,是每一個環節的都在一定程度上使用它,並且給下一個環節的人帶來便利。下一個環節的人呢,又繼續在前面的基礎上進行創造,再把信息流傳導到更下一個環節中去。

BIM就像是我們剛才說到的人工智慧和智能手機,不是一個團隊說,我搞智能手機了,就把世界改變了,同樣不可能有人說我搞了BIM,其他人靠邊站吧,我能夠把建築業顛覆,讓其他人都失業。

所以聊到這兒,我們把第一種對BIM的看法講清楚了。

此外,BIM和人工智慧,智能手機一樣,它來到這個世界,改變這個世界,也不是一夜之間的。它們都是通過一點一點的技術積累,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世界。我們在任何一個時間點去看,都只有一點點的進步,甚至偶爾還會有退步。但當我們放眼去看五年,十年的變化,就會發現整個行業已經天翻地覆。

而所有對新技術抱有一夜之間就能改變世界的幻想的人,一定會感到失望。這就是我們所說的第二種聲音。

最後,我們放出今天話題的題眼,那就是,在建築業,無論從事哪一個環節,任何時候學習BIM都不算早,也不算晚。

再回到我們的比喻,你可以選擇做第一批從事智能手機行業的人,去啃最難的骨頭,賺取你應得的利潤;也可以做後幾批進入的人,一邊享受前人的技術紅利,一邊去開發新的技術去獲得利潤和成長。

大家在網上很多的教學中都看到,BIM這東西需要用到幾十上百種軟體,可能就被漫長的學習周期嚇壞了。

然而,BIM是在每一個環節中,是由不同的人去整合不同的信息流的,其實在每一個具體的環節,每個人付出的學習成本並沒有那麼可怕,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學會其中的一兩款軟體,甚至是只掌握了一款軟體中的一部分功能,就足以讓你加入到整個BIM協作體系中去。

這就好像現在很多的作者,只需要掌握office軟體中很少的一部分功能,就能馬上開始進行寫作是一樣的道理。

面對BIM我們應該保持一種開放的精神,不要被傳統觀念束縛,也不要被誇大BIM概念的言論所挾持。

做為企業想應用BIM,要著眼於提高效率,提高管理水平,提高工作質量,同時為與他人的合作做好介面,把自己的經驗和智慧,轉化成更加方便實用的工具。

作為想要學習BIM的個人,不複製不搬用別人的言論,實踐出真知,多想多問多做。從今天就開始實踐吧。

創建於 2017-05-16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


這種單位真是誨人不倦。。。

既然是湖南大學畢業的,我默認你應該具備一定的智力,而且有1年半的工作經驗,不要自己獨自迷茫,因為:

1,女生在設計院里其實算好的了,出差不多,工作相對穩定,現在如果算是試用期的話,3500應該很正常,如果不是,2個月沒給給公司帶來任何效益,不可能給你高新的;

2,設計院,尤其是你說的大型設計院,根本不可能2個月就讓一個新人上手做項目

3,現在建築很多公司都在推廣BIM,而BIM的基礎之一就是打好建模的能力,包括建族(至少知道怎麼改族),為了推廣 BIM,都是讓新人學,所以公司可能是先讓你學習下,為將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4,BIM對現在的設計、施工的新人來說,是彎道超車的一個好工具,好好利用。

之前也寫過一個和設計院里BIM有關的文章和回答,請移步:

newBIM 特別篇 設計院和設計院里的人 - 知乎專欄

在實際工程中, BIM 是如何銜接各個環節的?

所以,我的建議是:

第一步,平靜下你的心情,才2個月就急急躁躁的

第二步,諮詢下你的前輩,這個工作安排是否是常規

第三步,跟領導討論下他們對你的定位,和近期和遠期工作安排

第四步,不滿意就投簡歷,何必裸辭呢,你說是吧?

至於你未來的路,,,甲方、留學?從你的表述中,沒有太多的信息讓大家給你提出更好的建議。

NewBIMs - 知乎專欄

我的BIM專欄沉寂了一年多,近期將發生重大改革,敬請期待。


同行路過,主做商業建築、公共建築的暖通設計、bim設計。

看你的描述,估計你是去的你們院里的BIM事業部、BIM設計中心之類的部門。可能你們這個部門根本就沒有設計能力的去接設計項目(沒有校對、審定、審核等人員)。你們部門的主要職能只是將別的部門設計的圖紙轉化為三維模型,再做一下管線綜合,做做凈高分析,再來個三維漫遊等。如果你們院高端一點,接到大型的設計施工總承包項目,可能會承擔搭建基於BIM模型的項目管理平台的任務(這樣的話你的待遇應該不止3500)。所以你才會說, 進來後變成了一個翻模人員。而有能力出設計圖的部門,他們又由於各種原因仍將CAD設計作為主要業務,BIM設計一般都交給專門做BIM設計的部門。

個人覺得你在這裡繼續待下去的意義不大,一是學不到技術,二是積累不到經驗(翻模的經驗沒什麼好學的,你之前積累的施工經驗足以應對大部分翻模),三是這待遇真不值得待(現在是2017年,不是2007年)。

出路:1.想學設計的話另找一家設計院,或者同一設計院里申請掉到別的部門去。2.去甲方,從事規劃報建、工程管理、造價審核、設計管理等,從低做起,從小做起。3.考公務員、考事業單位。4.其他你想從事的職業。

以上內容,屬個人根據經驗推斷。如有不當,敬請諒解。


相同經歷,現仍在大型設計院勤勤懇懇的抄著模型...

和樓主不同的是我的薪資稍微好點,雖然也沒加班費、項目獎,做多少項目每個月拿的都是死工資。

但凡做過設計的轉來做BIM剛開始都不會適應。因為每天的工作內容都是建模-管綜-出報告-新提資-改模型-出報告。這是一個純體力活,即使你沒有專業基礎來抄抄弄弄兩個月也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建模員。注意,這是建模員,不是設計師不是工程師更不要說項目經理了,雖然面試的時候說以後BIM會和設計結合、但也說和施工結合、和運維結合、和大數據結合...

說實在的我們院里的確在慢慢摸索,抓了好多實習生雲里霧裡的開始弄起了運維。然而大多數人呢?還在建模-出報告-建模-出報告。的確時間一長很多人都開始迷茫了。說個具體的數字,我們部門機電專業上兩個月走了十多個人,清一色全都跑去做設計了,用我們領導的話來說:腦子不清(不予評論)。然而這些都是底層的建模人員,上層領導每天樂此不疲的開展他們的大數據時代。

跳開一段說說國內BIM現狀,說實在的我覺得一些走偏了……做BIM最沒意思的地方就在沒話語權,明明知道設計的不對,我們還是老老實實先把模型建好,在向設計提問題報告,再等待設計的回復,可是很多時候設計根本沒看又來了版新提資。這是一個很無奈的過程,我們做不了主,我們只能等設計改。

其次BIM的管綜模型和設計出圖還是有一定差距的,這就決定了施工最後到底做成什麼樣子(雖然施工也不按照設計做)不出圖的BIM就是假模型!

最後BIM工作量很大,每天都是項目節點,很多時候還是幾個項目輪流做。有的項目還要求有截圖、有漫遊、有視頻...

我之所以還沒走主要是我也不想做設計,我想轉行,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是不是有點任性?


你好,我現在做地源熱泵設計,想學好BIM,主要是將二維變成3D的,可以想你學習嗎?或者怎麼學習掌握得快。


做設計兼bim的

工作兩年 等於設計還是新手,缺乏經驗,bim對你的專業提升很少,還是初級水平你甘心嗎?

在設計院做bim還是比較慘的,因為設計院對接的是市場,你對接了專科製圖員的白菜價。。除非非設計院的國家項目。

吹前景那錢呢?不需要資質,所以要你乾和請高中生乾沒區別。你被忽悠了。

另外給你的死工資也是比較慘的,開bim的設計院一般是大型院吧,據我所知都比你這高點。。


我就是暖通設計轉的BIM工程師,雖然說轉變的過程代價有點兒大,不過對於現在這個終身學習的時代,花費一些時間和金錢不算什麼。現在只是個建模人員,說白了,做起來也沒什麼意思,不過,我一直也沒落下暖通設計這個老本行,每天都在為此充電學習,覺得在職業生涯中,有一個這樣的工作經歷未嘗不可,建議題主不要怕,只要不斷的學習,西瓜芝麻都撿著,早晚有一天會顯出和同類職業人的優勢!


不會吧!我是今年應屆生,剛剛簽了一個私企,聘任書上寫的是bim工程師(我還為之竊喜了一會,感覺bim還不錯),,然後實習期間一開始是暖通設計見習工程師,你這讓我對我這職位有隱隱約約的擔憂了


正好提了個建模創業的問題,答一下。

BIM本身應該是趨勢,這從建築、房地產規模下降、要求精細化管理、物業運營期成本佔全生命周期比重提高等可以推論。

BIM是個工具,為設計、施工、運維、投資決策等工作提供 全面、準確的數據,數據流轉本身也帶來協同、減少浪費等好處。

建模本身只是BIM應用的基礎和起步,而且如果模型本身不能用於後期深化、施工、運維等,這就是個假模型、樣子貨。

如果只是按題主描述搭建模型,那就成了純體力活,前景並不看好。

另外,題主建模有什麼輔助工具嗎,橄欖山、品茗之類好用嗎?


大材小用設計師變成繪圖員啦


趕緊跑,回歸自己的專業。


個人感覺做bim的沒什麼不好,現在全國好多地方都在推廣。

revit本身就跟CAD一樣只是一個工具,只不過一個平面一個三維。(別較真,我當然知道不止於此)

但是…

給的工資低,還要求不停加班不可接受的,我覺得你可以外面去投簡歷了。

談理想可以,但不能不談錢。

另外,bim這塊需要施工、設計都懂,而且要全專業都懂一點。

從設計轉優勢很大,但如果純粹那你當個建模的,我覺得還是拉倒吧,這軟體一個畢業生學個十天半個月也能開始建模了。到時候就真的沒什麼競爭力了。


我們經歷類似,我做了三年的建築設計,做了一年的bim了,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翻模,提交bim模型給施工單位。現在也在想要不要回去繼續做建築設計,最好是與bim相關的。不知道用bim做建築設計是不是成為可能。


說實話做bim的發展前景是比較難以預測的,樓主你有專業背景做bim還是有一定的優勢的,說實話bim工作者如何從建模員脫離是也是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


BIM只是一個工具而已,就跟CAD二維繪圖一樣只不過變成三維了。你聽過CAD工程師么?這些工具其實都只是展示或者體現你設計或者是設計想法的最終結果罷了,剩下的自己思考吧。


其實BIM熟練的還是很好找工作的,我同學在設計院學一年多就去中建八局了。如果對待遇能忍受的話,再忍一忍,如果不喜歡做BIM,有更好設計公司,跳槽也無妨。最好是做好準備,別衝動。


思路不對,你做BIM的時候沒想過為什麼管路要這樣的?為什麼不能哪樣的?有沒有就這些問題詢問過設計人,有沒有用你BIM的模型結合你的專業知識直面負責人提出問題?有沒有試過在BIM裡面把設計全流程熟練的走一遍?順帶搞搞LEED和能耗分析?為什麼就只建模看著死工資?


推薦閱讀:

廣聯達BIM5D有沒有人用過,怎麼樣?
學建築電氣的本科生應如何學習bim軟體?
很多人說 Revit 有出圖不規範等的問題,在國內難以推廣,到底是為什麼呢?
目前,國內BIM軟體運用有哪些?
SketchUp之於BIM的應用可行性如何?有前景嗎?

TAG:暖通 | B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