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人類今天滅絕,一千萬年後的智慧生物考古會發現什麼能證明人類是智慧生物的證據?

留下的遺迹能展示多高的科技水平呢?


下水道。

還有評論里提到的垃圾填埋場。

人類滅絕後,任何已知的地表標誌物和設施,都將會在100-5000年內迅速的被風化,分解,改造,搬運,沉積,幾乎不留痕迹。近地軌道的衛星和殘骸會由於燃料耗盡不能變軌,慢慢墜入大氣層而燒掉,月球表面的載具等等也會受溫差發生物理風化,逐漸消失。一千萬年後,能找到的估計只是某礦物-混合物富集異常。

圖片來源:ciencia

一千萬年是如此之漫長,從地質學角度看,只有馬上埋藏起來隔絕空氣才是保存遺迹的唯一有效方法。所以我必須得說是下水道,因為下水道會在5-10天內完全堵住或淹沒,廚餘,糞便,生活垃圾,甚至還可能包括鑽戒等等都會被掩埋(不過老鼠可能會打洞破壞此埋藏條件)。一千萬年後,三角洲或者盆地會沉積埋深到地下500-1000米左右,形成鬆散-半固結沉積物。埋藏的廚餘和生活垃圾可能在還原條件下,由厭氧細菌分解合成乾酪根,形成有機層。也可能被鈣質或硅質交代替換,留下不錯的形態遺迹化石供後來的智慧生物進行發掘和研究。

鑒於目前的古生物研究以屍體,糞便,腳印等為研究對象。一千萬年以後,對於人類的研究也還是跑不出屍體,排泄物,殘餘物,垃圾的。

評論里有人提到地球同步衛星,實際上地球同步衛星相當的敏感而脆弱。

來自維基百科:

地球同步軌道(地球靜止軌道)只能分布在赤道上空大約35,786 km的地方,在這個高度上,軌道速度為3.07 km/s,軌道周期為1,436分鐘,很接近一個恆星日(23. 934461223小時)。這確保了衛星的運行周期和地球自轉周期一致,因此衛星的星下點在地面固定不動。所以,所有的同步軌道衛星都必須運行在這條軌道上。

地球同步軌道上的航天器受到日月引力和地球扁率的疊加影響,導致其軌道平面不斷發生進動。軌道進動周期約為53年,傾角的初始變化率約為0.85°/年,這導致每過26.5年傾角達到最大值15°。為了修正這項軌道攝動,航天器需要進行定期的軌道保持機動,每年用於修正傾角的總速度增量大約為50m/s。

第二個要考慮的效應是經度的漂移,這是由地球非球形導致的——赤道略呈橢圓形。靜止軌道上有兩個穩定的平衡點(75.3°E和104.7°W)和兩個不穩定的平衡點(165.3°E和14.7°W)。位於同步軌道平衡點之間的航天器,在沒有任何機動的情況下,會緩緩朝著兩個穩定平衡點加速移動,這導致了經度的周期性變化。為了修正經度漂移效應,同步軌道衛星每年共需要大約2m/s的速度增量來進行位置保持機動,具體的數值取決於衛星的定點經度。

太陽風和輻射光壓也會對衛星產生微小的作用力,隨著時間增長,這些作用力會使得衛星逐漸漂移,最終離開其標稱軌道。

最有力的證據是:

此地球同步軌道在人造衛星上去之前,是空的。如果此軌道可以存留「化石」,那麼應該像土星的光環一樣,有很多塵埃和顆粒。


看著這些遺留下來的精密機器,不禁感慨起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我覺得吧,這東西就像通信,得看兩頭的水平。刻著有文字的骨板落到考古水平不高的人手裡,沒準就當藥材給燉了;一坨上億年的便便落在古生物學家手裡,就能分析出一堆生活習性甚至當時環境來。

如果第二代智慧生物能達到現在人類的考古水平,不說人類的造物,光從人類骨骼化石就能分析出不少東西了。異常大的顱腔、靈活纖細明顯用於精細操作的手指、長期食用精細食物的牙齒和窄小的無法容納有力咬肌的下頜骨、外科手術後長期生存的痕迹、普遍存在的未曾因重體力勞作而磨損的關節,先天殘障人群的發育情況、營養狀況和骨磨損情況,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分布情況等等等等,這些都能說明人類的生產力水平,大量的考古數據綜合到一起,就可以大致描繪出當前的社會圖景:

已經有相當一部分人完全脫離體力勞動,而農業產量仍足以提供大量的精加工食物,這說明大量機械代替了重體力勞動,並且化學和生物學的發展已經令農作物產量遠遠超出僅靠人工選培作物。社會剩餘財富支撐的文明程度已經可以讓殘障人群得到較好的生存保障。交通設施已經使得跨大陸的旅行走進平民階層,已經高度成熟。遠距離旅行的普及也側面暗示了通訊設備的發達和普及。而運作這樣一個龐大的交通、通信系統並且維持著相當低的成本,說明計算設備取代了大部分人力計算……

或許單一的標本能有很多種闡述,但是大量的數據交叉綜合,不符合實際的假說就很容易排除。對於一個遍布整個行星、並且充分交互、步入全球化的文明,會有足夠多的痕迹,讓整個真相浮出水面。

跑個題,有幾位知友舉了三體的例子,結論沒毛病。然而似乎和題主的問題不太對口,把這一段從原文里單拿出來也是不科學的。這一章用了相當冗長的篇幅,講述了一件事情:這不是博物館,而是墓碑,人類用來告慰自己的墓碑

  「星環」號上的探照燈亮了,由於沒有大氣,看不到它的光柱,它的光圈落到遠處一個黑色的長方形上——這座黑色方碑是這片白色大地上唯一的突起物。它有一種詭異的簡潔,像是對現實世界的某種抽象。
  「這東西我有些熟悉。」程心說。
  「我不熟悉,可它給我的感覺很不好。」
…………
AA把這種感覺說了出來。
  「這些……好像不是給人看的。」
…………
雖然坡度很陡,幾乎有四十五度,但沒有台階;這可能有兩個原因:在低重力下不需要台階,或者,這條路不是給人走的。
…………
「怎麼,你們還以為這裡是博物館嗎?
  不是,沒人來這裡參觀,這裡不是讓人參觀的。這一切,只是一塊墓碑,人類的墓碑。」
  程心看著這昏暗空寂的隧洞,想想剛才看到的一切,確實都充滿著死亡的意象。
…………
  「孩子,這就是你見識少了。我們那時,」羅輯指指程心和自己,「人們常在活著的時候為自己張羅墓地,人類找墓地不太容易,建個墓碑還是可以的嘛。
…………
讓它們至少在五個世紀後還能讀出來,呵呵……後來,從我這裡分出一個研究機構,我們才能繼續研究博物館,或者說墓碑。
…………
羅輯把拐杖高舉過頭,白髮長須舞動著,看上去像分開紅海的摩西,莊嚴地喊道,「把字刻在石頭上!」
…………
  事實是,在遙遠未來的外星發現者面前,洞壁上刻下的所有人類經典,其命運大概都與最前面那些遠古的象形和楔形文字一樣,沒「人」能懂。也許,根本就沒指望誰讀懂。當建造者們領略到時間的力量後,他們也不再指望一個已經消亡的文明在地質紀年的未來真能留下些什麼,羅輯說過這不是博物館。
  博物館是給人看的,墓碑是給自己建的。

拋開這個,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三體里的墓碑的建立是在掩體紀元,因為擔心地球保不住了才放到遙遠的冥王星,人類並不能把整個文明的痕迹送走,只能送去一些零碎的物件。這一點很重要,人類的活動痕迹是時間上上下關聯、空間上密切交織的,可以以無數多條路徑交叉印證的信息體,這樣一個體系即使只留下百萬分之一,也比相互孤立的、精鍊的信息更容易通過知識和邏輯推演出全局的輪廓。

另外個人解讀一下,出於人類最後時刻的自尊,或許也不想僅僅作為研究對象,被可能存在的後人去研究了解,更希望主動宣告一些東西,作為有自我意識的生命說一些自己想說的事情,而不僅僅作為被動的考古標本。


一千萬年在地質上就是10Ma。從公元2017年上推10Ma是新生代新近紀中新世(托爾頓期),並不遙遠。一千萬年後的狗蛋星人wiki這樣寫道:

新生代第四紀全新世(10Ma):人類文明於末次冰期結束開始興起。在短短一萬年從野生智能生物發展為了掌握初級科技的智能生物:

  • 大量烴源岩中有表面活性劑遺留和壓裂痕迹,表明對碳基能源的開採已經較為充分
  • 結合後文人類的科技水平,可證明人類毋庸置疑掌握了電能,並且能將不同形式的能源相互轉換。
  • 高純鈾-鈈-釷富集表明人類掌握了核裂變技術。
  • 人類群居遺迹的大量硅-鍺富集和類似PN結構造表明人類掌握了電子科技。
  • 人類文明中晚期平均壽命可達70+年,結合人類化石的基因證據,表明人類有高度的化學合成能力以及醫學能力。
  • 地球近地軌道(評論區告訴我是同步衛星軌道)有衛星遺迹,表明人類已掌握近地航空航天能力,此能力標誌人類工程學和物化理論知識都達到一定高度。


發現一系列長碳鏈高分子聚合物呈席狀,更多是條帶狀分布地層,表面顆粒常具有壓扁構造(柏油路),上覆地層底部具有鐵質團塊(汽車),兩側具有厚度不等的塊狀沉積,內含泥質沉積及鐵質骨架(高樓大廈)。那時候搞沉積的一頓解釋,沒整明白,後來一個搞古遺迹的,取名:某生物居住與爬行跡


我們可以換個方向向天上看,有朝一日,當它們的文明發展到可以向宇宙進發的程度,會驚訝的發現,在繞地軌道上有無數規則的人造物碎片,在月球上有幾十個探測器殘骸,比起那些依靠太陽能和電子晶元運作的月球車來說,它們的那時登月設備也就是個洗衣機的水平……「但這個曾經比我們還發達的高智商物種為什麼消失了呢?」——全民恐慌


謝邀。我以前開過這個問題的腦洞,想寫成一個故事來著,後來犯懶沒寫了。在這裡寫幾條梗概吧!

1、地質學家發現了板塊漂移、裂解、移動的新證據:①在不同的板塊上,有不同的人類,比如有的板塊是以(黃種人)為主,有的是(黑種人)為主,有的是(白種人)為主,但是各個板塊之間存在不同人種的混雜,充分證明當時是存在一個超級大陸,所有的人種在一個板塊上,各自之間存在著少量的交流,然後板塊裂解漂移分開。

2、地質學家發現在某沉積岩地層中,存在一種以石英石、Ca、為主要成成分,Fe為次要成分的岩石,暫時命名為Ca、Fe石英石建造,成因暫時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

3、地質學家發現在上述沉積岩地層中,發現有薄薄的一層瀝青層,彼此串通關聯,形成網狀,其成因暫時無法給出合理的解釋,命名為(網狀瀝青構造)

4、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聯合發現、上述部分Ca、Fe石英石建造中發現了人類的化石,

5、地質學家發現上述網狀瀝青構造的部分網格中全是上述Ca、Fe石英石建造,

6、地質學家和古生物學家發現人類化石、Ca、Fe石英石建造、網狀瀝青構造存在時間、空間上的關聯性

7、……(待續)


會存在人類地層構造啊,明顯的生物改變痕迹,你看考古的是怎麼考古地層,怎麼斷代,怎麼判斷朝代生活習慣一類就知道了

甚至人類採礦,以及人類留下的各種廢墟就知道了,比如切爾諾貝利這種,但是像三峽的話肯定被衝垮了。像房屋的話也就是廢墟的一種而已,最終被各種植物殘骸,地質構造掩埋

如果要證明人類科技的話,會很難,因為沒有什麼科技能存在一千萬年還不報廢,畢竟科技時代的維繫在於檢修與升級換代。

人類滅絕一千萬年,基本所有科技痕迹都會消失,除非是像切爾諾貝利那種廢墟,或者其他核廢墟,比較提煉放射性物質是有難度的,特別是富集核物質。

所以人類能留給未來智慧生物的大概只有各種富集核物質了

所以人類不如造個小太陽留給後來智慧生物


一千萬年後外星人來到地球,除了發現一位奄奄一息老者外一無所獲。而那位老者卻激動萬分地說道:我透支了太多時間以至於就孤零零的剩下了自己,要不是你們外星人來到地球我也快走了。

我逃!

莫追,千萬別報警!


900萬年後一個偉大的智慧種族在地球誕生了。1000萬年後,這個種族開發出了時間機器。考古學壽終正寢。


我覺得會是地層某些區域中的某些特定元素的不正常缺失和富集?因為人工地貌和天然地貌的成分是有很大區別的。對地質學了解不深,如有謬誤還請嘴下留情


許多人都想的太難了,其實沒那麼難。

這是2000萬年前的地球,板塊有很大改變么?

別說2000萬年前,哪怕是2億年前,板塊也只不過是挪來挪去,

板塊邊緣偶爾被水淹一下,少數邊緣碰撞擠壓一下,主體陸地改變很小,

對於人類聚居區,什麼岩漿、什麼碰撞,未來1000萬年統統可以忽略不計,不會影響結論。

那麼考慮下我們1000萬年前是什麼時代,中新世晚期。

下圖是山旺國家地質公園,硅藻土中新世地層距今1800萬年。

自己看看埋藏深度,挖個水庫都不夠,打個井,超了。

那麼距今1000萬年,中新世晚期的地層是個什麼操行?

沒看錯,基本類似於此的紅色土層,沒什麼硬度可言。

你用腳可以踢出一個凹印,下雨可以衝出很多衝溝或者深坑。

贛西北地區的中新世出露大多是十餘米厚的紅色土層,有點鬆散堆積的感覺,手很容易扣動。

類似瓷器埋藏好肯定能保存下來,黃金藏好也能保存下來,提供信息證明智慧沒問題。

核能衰變沒那麼快,佐證也肯定沒問題。

或者到青藏高原,削平一座山,在基岩上刻字,百米方圓一個字,證明智慧生物沒問題。

但肯定難以描述人類的所有成就,只能留下外星人推斷的痕迹。

許多人答題的時間尺度考慮的問題,起碼是一億年以上的,甚至5-10億年才有的問題。

1000萬年,對地質時間而言,還是有點短。


有很多礦被開採過,這個很容易查證的。

比如之後找到了某個大礦,發現石油,煤炭,鐵少了一部分。

就可以斷定有高智慧生物挖礦了。


人類從使用石器到如今花了多少年?

一千萬年啊,太遙遠,也沒有人能證明一千萬年的風化是什麼樣的結果。

更無法想像一千萬年後的智慧生物的科學技術發展到什麼地步。

深層掩埋加地殼環境穩定,可能會保存一些文明的痕迹。

比如我們高層樓的地基,可能會會被發現。

或者是被深層掩埋的建築。

嗯,還有在北極圈被風雪掩埋的全副武裝探險者,被急凍後完美保存。說不定以後的智慧生物還會用他們的DNA進行人類的克隆與繁衍。

哦,我們可能也會嘗試複製恐龍噢。


羅輯那句「把字刻在石頭上」聽起來很浪漫,實際上呢?

石頭是個筐概念,細分起來天差地別,有滴水石穿的石灰石,有帶壓電效應能打火花的燧石(石英),還有岩石之王花崗岩,硬度至少7,堅固緻密,耐酸耐鹼防水防風,地殼的主要材質,岩石之王,夠了不起了吧,比那些區區幾百年就被風吹雨淋弄成大花臉的石刻碑銘高到不知哪裡去了,要說刻也是刻它上面對不。

然而絕對不能遭遇劇烈地殼運動,不然分分鐘支離破碎、化成岩漿給你看。火成岩的命就是岩石-岩漿輪迴。

所以現在的人類科技產物想撐過千萬年,跟化石一樣,看臉,因為很有可能全軍覆沒,讓後來者徹底遺忘。君不見各種進化斷層、缺失的一環遍尋不著。那時能指望的大概只剩下太空垃圾?但我想得不到什麼有效信息。

如果留點準備時間,那麼傳承的概率會高一些。

對策一:寄希望於未來的一種超級材料(千萬年不會降解的永恆塑料、自我複製傳承信息的納米材料、可以承受岩漿高溫的永恆人造金石)

可行性:孩兒們,祝你們好運。

對策二:那個,不是有成功保存了上億年的化石和煤炭嗎。我們和我們的存儲介質就要變成這個。

可行性:你不知道全球死了幾億年的動植物才固定下來這麼點碳,更何況它在地下也不斷地一茬一茬換,宏觀上化石形狀還是那個形狀,但微觀上可能變了數不盡次數的構成材質,後人只能分析出它長什麼樣,遺傳物質信息、以及任何可能存在的形而上的抽象概念,都徹底無影無蹤了(當然如果只滿足於讓未來生物分析出咱的外形,那也祝你們好運)。

對策三:對策二那種把自己埋進沉積岩的簡直開玩笑,要埋也得是火成岩、克拉通,建幾座深入其中的庫(克拉通你就大致理解為熔岩海上不沉的火成岩冰山,算是自然界里最難啃的骨頭,想必是舉球之力),又不能太深導致岩漿噴發……

然後想保存什麼就可以頭腦風暴放飛自我啦。

我個人推薦至少要保存足球形、半球或莫比烏斯帶,這些幾何形狀,相對容易被智慧生物在文明早期識別,據我所知又不會被當成天然產物(因為黃鐵礦這個BUG,能自然生成幾乎完美的正方體、八面體和正十二面體。正四面體?磁鐵礦。六稜柱?請查閱玄武岩,巨人堤)。

總之避開各種晶體慣態。

或者來一些誇張的人類工藝,比如已知金熔點1064℃,錫熔點232℃,則用金打造一個複雜的網格(盡可以模仿鳥巢或水立方,或是暗藏其他玄機),整體呈長方體形(聽說大家都喜歡設三邊比是1:4:9?),然後灌注液態錫。做成一個金條交織的錫錠——真正可行性不明,我只是隨便舉的例子。


其實根本不需要考慮遺迹的問題,看骨頭就行了。那時的智慧生物會發現「人類」這個物種分布在全球各地、通過化石數量估算其鼎盛時期數量超過70億、但骨骼顯示這類靈長類應該是以素為主的雜食性動物、腦容量極高、沒有尖牙利爪咀嚼肌又不發達,全球的人類化石又顯示他們都是一個「屬」,竟然沒有分化!而同期地球上並沒有經歷生物大滅絕,而讓倖存物種巧合般得擁有數量上巨大的優勢。那麼只有一個可能性,這個物種創造了文明,所以數量極多遍布五湖四海。


太空垃圾。

補充,也有可能被當作外星人的作品。

說不定月球就是遠古時期人類發射的巨大衛星,為的是能夠有潮汐看(′?Д?)」


證明人類是智慧生物的證據?那要看人的認識水平有多高了

一千萬年後的人,如果他們的理解能力不夠,恐怕很多東西都被當成自然形成了。

我們的自然是最偉大的,最神奇的人的智慧成果結晶,大自然運行有序,有植物動物這樣的天然的機器來給人提供食物,你覺得這個難道不就是一種智慧的產物嗎?

地球上的各種資源,比如石油,木材,鐵礦,難道不是一種前面的智慧生物的產物嗎?

天生萬物養人,不過現在的人並沒有當成一個智慧生物的產物結晶

這就是上智和下愚的區別。


人類是一些形狀像狼、老虎的小型食肉目哺乳類的奴僕,看來那些哺乳類才是當時地球的主人

當然,讓一千萬年後的智慧生物對著人類化石喊出「這是我們一千萬年前的祖先」更好,雖然它們(它們?)的外形可能已經讓人不想認他們為自己後代了


其實還是很簡單的,想要把信息長久保存並沒有小說里那麼難。旅行者號探測器上攜帶的那張鍍金銅板聲像片和金剛石唱針可以在宇宙中保存10億年。

其實這還是上個世紀的技術,這個世紀的我們可以用激光在玻璃或石英的內部雕刻數據,理論上可以將數據存儲到時間的盡頭!


推薦閱讀:

在余華的小說《活著》中,描寫的國軍的糜爛和共軍的好是不是真實的情況?
人類歷史上有哪些大帝國?
如果明治時期日本面對的中國是和英法列強式的國家,那麼它的命運將會是怎樣的??
有哪些遊戲的類型是已經在歷史上消失了的?
日軍侵華時,是否採用了懷柔政策?如果當時統一採用懷柔政策,有沒有可能所受的抵抗小些,甚至統治中國?

TAG:歷史 | 考古 | 地質學 | 科學 | 史前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