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英語文章可以看懂,但寫不出好作文?可以背出英語文章,但一與人用交流就詞窮?


因為語言的輸入和輸出用的是不同的通道。

練習閱讀提高的只會是閱讀的能力,練習寫作才能提高寫作的能力。聽和說同理。

其實聯想一下母語的學習,很容易理解。

能流暢地讀小說,不代表就能寫小說。能聽懂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不代表就能出口成章。

母語尚且如此,英語更不必說。

拋開內容創作,只談語言能力本身,這中間缺的,正是長年累月的練習。

和題主一樣,很多人會有這樣的問題,是因為相比於輸入型的聽讀練習,輸出型的說寫練習難度的確要大很多,也枯燥得多。

閱讀只要多查,聽力只要有文本,自己就可以很好地完成。而說和寫,沒有人可以對話、幫自己糾正語音語法錯誤,沒有人幫自己批改作文,僅此一點就足以讓絕大多數人放棄,更不用說一遍一遍改、一遍一遍重複能攔下多少人了。

所以,說來說去,還是練習。

那麼怎麼練呢?在缺乏語言環境的大背景下,剛開始練習的時候,對於口語和寫作來說,最有效的方法都莫過於複述。

對於口語來說,複述就是聽完一段獨白(新聞、演講、授課等)後,針對其中的重要信息,用自己的話重複一遍。

轉述也是複述的一種,聽完兩人或多人的對話後,可以用第三人稱轉述對話內容,比如談論的話題,觀點的異同等等。

要注意,跟讀不是複述。跟讀說到底只是被動重複,是用來驗證是否聽懂、提高聽力的。複述和轉述才能迫使你自己組織語言,在組織的過程中才能發現自己的辭彙、詞法、語法等到底有哪些不足。

對於寫作來說,一個道理,也就是文章讀完後用自己的話重複要點。

讀的時候,可以適當做一些筆記,只記要點。寫完之後,對照原文,看看原文在表達同樣的概念和內容的時候,用的是什麼樣的表達。

要注意,必須自己動手去寫。直接從原文里挑出好的表達方式記下來,和自己寫完再去對比修改,效果完全不一樣。前者本質還是在讀,後者才是練習寫作。

最後,從輸入到輸出,是一個跳出自己舒適區的過程,這樣的過程一定不會容易。在困難的時候,不要懷疑自己,想要更進一步,所有人都會經歷。

.


不要慌張,我們背了那麼多古文詩詞歌賦,不是也不會寫嘛,這些都是要慢慢來的,或者你喜歡玩知乎的話可以去玩外國的知乎,叫quora


我覺得,這需要你自己的融會貫通,並不是一味的死記硬背靠肌肉記憶,而是了解更多的句子結構,內在的用法,並且用便利貼貼在旁邊,多多翻看,看到不會的片語單詞要記下來,多看美劇英劇啊,並且多多練習.....說英語,可以找一個合適的環境,或者無聊的時候,可以自己對自己說話,一問一答的形式[當然是用英語,雖然看起來有點傻 ]英語成績我覺得是要從量變到質變的,多多加油哦! 只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僅供參考。


第一步,先把英文文章翻譯成中文

第二步,把這段中文用自己的話說出來

第三步,把這段新中文用英文翻譯回去

第四步,和原來的英文做對比,少了字,用錯了字,表達角度等等,自己一看就能改正,彷彿有個中英文都精通的老師在幫你改正一樣。

中國人學英文和外國人學中文,難度一樣,都很難。中英文差別很大,總也學不好沒什麼可丟人的。

另外附上一段趙元任式背書法:還有一個自修的方式,我常常提倡的,可是用的人還不太多,不過我自己學外語感覺很有用處。就是拿一句東西念一遍,馬上就背過身子,把那句重複說一遍。倒不一定完全是整個的句子,至少要成一個單位的句讀或短語。自己背一遍,再看看自己有錯沒錯。要是起頭看清楚了,那很好;如果有錯誤,就對著書再看一遍,直到對為止。這不但可以體會整個句子的結構,並且還可以把弱點給它加強;因為你錯的地方(或者忘了、或者落了字,或者用錯了字),你自己一看就改正自己,彷彿有個教師在旁邊替你改正一樣。(摘自《外國語教學的方式-趙元任語言學論文集》)


因為你辭彙量小,看文章可以聯繫上下文理解生詞,說話寫作不行。


這算不算是主動辭彙量和被動辭彙量的差別;

平時的英語學習多增加的是信息的接收訓練,都是被動的接收,大概讀和聽就是這一過程;

而主動的輸出訓練還是在少數,就如說和寫一樣;

我覺得還是缺乏練習,就是多說多寫了吧。。。。。


推薦閱讀:

父母會說一或多門外語是種怎樣的體驗?
為什麼有的英語單詞很多意思,但是互相之間又沒聯繫?
語言專業好找工作嗎?能找什麼工作?
英式英語和美式英語的區別是什麼?
多聽英語音頻能顯著促進閱讀能力提高嗎?

TAG:學習 | 英語 | 英語學習 | 學習方法 | 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