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目前還未掌握哪些核心科技?

科技 技術 製造業 經濟 及其他


這個問題本來是問中國還有哪些核心技術沒有掌握,沒想到目前最高票的回答卻是說日本多麼強,這叫文不對題。另外看了這個回答的答主的動態,全是日本好,可以肯定心理上是個日粉。本來準備好好答下中國究竟還有哪些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寫下我們和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也寫下我們的進步,這次先不寫了,後續再在我的專欄發表。

今天我們來討論下,中國網路上大量說日本強的文章存在哪些問題,

除了這個問題下面宋景的回答外,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6677132/answer/152922934

知乎上還有另外一個說日本技術好的長貼,獲得了16000贊,並且在中文網路上廣泛轉載。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7120133/answer/85900072

中國網路上的說日本技術多麼強的貼子,基本都有四個特點,或者說是四個問題。

1:只喜歡舉例子而不喜歡宏觀數據,舉例子並沒有問題,但是日粉喜歡迴避宏觀數據,其實這不怪他們,因為如果看宏觀數據,中國對科技投入的RD經費2011年超過日本,2014年已經是日本研發投入的一倍。而現在已經是超過日本不止一倍了。

日粉的口中,日本科技總是先進的不得了,先進到美國都離不開日本,感覺世界離開日本馬上就要崩潰了。但是不管日粉把日本的科技說的多麼先進,我們只要看兩類數據就能知道真相,基礎科學研究成果好不好,一是看全球科學家是否引用你的論文成果,也就是論文被引用次數,二是看世界頂級科技雜誌是否發表你的文章,也即是一個國家在世界頂級雜誌文章數量;專利和技術質量好不好,就看市場是否接受你的產品,也即是看工業產值和利潤。

日本在基礎科學方面下降也非常厲害,1%頂尖論文數量只排在世界第五,世界排名前1% 高被引頂尖論文篇數排名,中國世界第三,僅次於英美;發表在世界最頂尖的68種科學雜誌的文章數量,中國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6032234/answer/130481310

基礎科學落伍,技術也會隨之停滯和下滑,反應技術應用情況的PCT國際專利數量,隨著中國公司逐漸重視專利申請,2017年中國超過日本沒有太大懸念。

技術的先進程度直接反應在工業產值上,日本的工業產值在過去的20年幾乎毫無進步,反而世界排名在下滑。如果讓人知道中國工業產值2016年已經是日本四倍了,那多尷尬。

實際上,一個對日粉來說比較殘酷的事實,2015年中國人均工業產值已經是日本的40%,只要保證6.5%的增速,2025年中國人均工業產值將會和日本差不多,這意味著,屆時中國工業產值將是日本的10倍左右。

這也是日粉喜歡舉例的原因,因為宏觀數據對他們不利,所以全世界幾萬種技術,總能列舉出日本領先的,這就沒問題了。而且技術先進與否,一般人也並不了解,反正說日本技術先進,日本專利質量高就對了。

2:大量使用製作過的截圖

日本技術貼都是一群人群策群力完成,中國有一群日本崇拜者,他們到處搜集各種日本技術強的截圖,以證明日本強,日本好,他們還不辭辛勞的在圖片上用紅色劃線划出重點,堪稱對宣傳日本技術非常用心。

以高票說日本技術好的答案為例,截圖有227張,我自己在知乎上寫答案,如果涉及到大量的事實需要我去查證,耗時至少要幾個星期,忙的時候甚至要一兩個月。

但是日粉發文章,是有大量其他日粉積累的素材的,發文章的時候直接複製過來用就好了。看最高票的很多截圖的水印就知道這些截圖來自百度日本吧,譬如高票答案說日本太空望遠鏡的截圖,就是來自百度貼吧。

再比如這個

仔細一看,高票答案裡面總共287張圖片,來自百度日本吧的圖片就有多達上百張,可謂集中了日粉們的集體勞動成果。同樣在知乎日本到底有多發達的日吹貼裡面,也有大量類似的截圖,看來他們圖片的來源具有高度相似性。

3: 都很喜歡老數據,舊數據。

我在知乎上寫文章,基本只用2014年及以後的數據,原因很簡單,中國的發展速度太快了,2014年的中國也只不過是2017年中國經濟實力的80%;另外一點也是我個人的私心,因為用越新的數據,越能顯得中國牛逼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2127140/answer/149417492

但是日粉是剛好反過來的,對老數據有種獨特的偏好,我們看說日本技術好的高票答案的截圖上面的新聞日期就知道,給2014年的數據已經算比較不錯了,還有2013年的,2012年的。要知道2012年已經離現在有五年了。

然而不算,還用2011年的數據,例如下面,2011年日立賣了兩套醫療設備到美國也拿出來說。

2011年的還嫌不夠早,還有2010年的,這都過去7年了,世界都變了好嗎?

再比如這個,平成22年的新聞,你這是蒙蔽別人不知道平成22年是2010年

再比如這個高壓變頻器,也是2010年的新聞

然而還有更早的,這個說日本光學玻璃好棒棒的,用的2009年的新聞。

2009年並不是極限,下圖是2008年的。

2008年也不是極限,還有2004年的,距今13年了,2017年中國各大汽車公司生產線衝壓設備早已國產化,甚至國產衝壓設備已經大批出口到美國汽車製造商了,你拿2004年的新聞說當時的日本出口衝壓線到中國,有啥意思呢?

還有更早的,說日本工業水躉好厲害的,用於我國山西引黃工程,呵呵這個工程2003年就完工了,14年前的新聞也貼出來了。

這個說日本建築設計好棒棒的,也是用的2003年的新聞,難為這張圖在電腦裡面存了那麼長時間,2017年還拿出來發。

高票答案裡面,2013年及以前的數據佔了一半以上,也就是,展示的是四年前的情況,大量數據是2013年,2012年,2011年,2010年,還有2008年,2004年,2003年的。

日粉為什麼愛用老數據,簡直是個不解之謎,不過我們可以從日本機床產業一窺原因,下圖是日本機床協會JMTBA(日本機床製造商協會)公布的日本機床業發展情況,我們可以很清楚的發現,日本機床業訂單總額,2015年為14806億日元,大約1000億人民幣左右,還沒有八年前的2007年的15900億日元訂單額高,可見不管日粉怎麼吹捧日本機床世界第一,日本機床最近10年處於原地踏步狀態,而其世界市場份額在不斷下降的

我們再從幾個數據看,為啥日粉都愛用老數據,

1995年,日本的世界液晶面板佔有率為90%,而到2016年,全球市場佔有率已經不到10%了,利潤已經比不上中國的同行;全球軌道交通,2007年日本份額還是22%,到2015年,在中國的競爭下,只剩下9%;造船工業,日本在20年前全球佔有率一度有40%,2016年只有不到10%了,當然日粉還是會說,日本雖然只有10%不到的市佔率了,但是我們日本這10%是高端造船業!

然而一個簡單的問題日粉們卻很難回答,從40%降到10%,日本被搶走的30%全球市場份額是高端還是低端呢?既然是日本做的,日粉肯定說是高端,然而被中國搶走了,日粉肯定又會說是低端,這簡直就是日粉版薛定諤的工業

日粉內心希望日本工業強大,好把中國比下去,奈何日本不爭氣,過去20年一直原地踏步,一些領先中國的技術,現在漸漸被趕超了,所以只好用老數據來糊弄,我也比較替日粉擔心,如果未來日本還一直這樣原地踏步,那麼到了2025年,難道還用2005年的老數據來為日本唱讚歌么?

4:海量圖文信息中夾雜著大量非事實信息。

我就不說是造謠了,我相信國內的日粉只是單純的相信日本技術就是這麼厲害,我相信他們不會主觀上想要造謠,只是有事實錯誤而已。

什麼是非事實信息呢,例如高票答案提到「單單工業來說,其實一個國家的稀土消耗量,就可以判斷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 「日本目前是世界第一大稀土消耗國」。用日本稀土消耗世界第一,得出了日本工業先進的結論。

然而看到他說稀土消耗量可以判斷一個國家的工業水平,我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稀土消費量這個數據很好查,中國不僅是世界第一大稀土生產國,大部分稀土都是自己用了,只有少量控制出口,而且中國還是世界第一大稀土消耗國,佔全世界57%。按照他的理論,中國工業技術水平應該碾壓全世界了。

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606/421801.html

再比如說,他用下面這個圖說物聯網技術日本領先,

萬物互聯的物聯網,通信標準和無線寬頻是基礎技術,網路部分,目前5G 定義的mMTC:大規模物聯網業務場景的標準,基本就是中國和美國在角力,日本在5G時代只有選擇在中美之間站隊的機會,沒有制定標準的能力。

另外一個,作為物聯網要連接的終端,恩日本家電,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世界佔有率都已經很低了,像智能手機,已經跌到世界前十都找不到了。

物聯網的網路部分有中國華為中興和美國高通在搞,終端部分有中美韓企業瓜分,日本究竟在物聯網哪裡領先,是在網路部分領先,還是在終端部分領先? 日本只有在汽車方面還有機會,畢竟汽車也是物聯網要連接的一部分。另外物聯網要連接的攝像頭,擁有海康威視和大華科技的中國也是技術和市場份額最領先的國家。

再比如他提到光伏逆變器,他引用了一個2013年的新聞,日立賣了一百多台光伏逆變器給中國一個電站,他就認為日本光伏逆變器技術領先了。

實際上,光伏逆變器的核心參數就是轉換效率,轉換效率主流廠家都差不多,市場份額中國和歐洲廠家居於領先地位,下圖是2015年全球光伏逆變器十強,按照出貨量前五名是華為,陽光電源,SMA,ABB和上能,按照收入前五名是SMA,華為,陽光,ABB和solaredge。都是中國和歐洲企業,日本三菱都沒有進世界前五。

中國不僅本土市場上光伏逆變器已經基本是本土品牌了,華為和陽光的光伏逆變器還大量出口日本,日本企業連本土市場份額都在下滑,例如下面陽光電源2017年出口日本300MW的光伏逆變器,轉換效率99%。

再比如他用一則2013年的新聞提到了日本進行的8000米級水下深潛視頻拍攝,以此說明中國還沒有掌握相關技術。

實際上8000米級深潛技術中國已經突破了,而且已經達到了萬米級別。2016年6月,中國自主研製的「海斗」號無人潛水器成功進行了一次八千米級、兩次九千米級和兩次萬米級下潛應用,最大潛深達10767米,另外還創造了國際深海探測的三個首次突破,包括世界首次大於100L的海水取樣,世界同類型設備海底取樣深度新紀錄等,這比只在8000米深的海底拍個視頻高級多了。

再比如,他提到了超超臨界火力發電機組,用了下面這則新聞,2014年日本在馬來西亞建火力發電站

他提到了三井用的是IGCC技術(整體煤氣化蒸汽聯合循環),發電效率高,並且污染物可以循環利用減少排放,以此證明日本火力發電機組世界領先。但是就在他貼的資料裡面,日本人自己都說了,發電效率42%

實際上,火力發電機組的發電效率,發電煤耗,環境指標三個世界紀錄都是中國創造的,中國2015年11月自主設計建造的江蘇泰州百萬千萬超超臨界發電機組,是世界首次將二次再熱技術應用,該項目建成後發電效率、發電煤耗、環境指標創下3項世界之最,成為全球最優、指標最好的示範電廠。其中發電效率為47.92%,比三井的42%的效率高。

再比如他用2013年的新聞說日本NEC的超級計算機技術好,看2016年的世界超算排名就知道,日本這款超算連世界前十都進不了,而超級計算機的三項核心指標,中國「神威太湖之光」的峰值運算速度達到了每秒12.54億億次,持續計算速度可達每秒9.3億億次,功耗比為每瓦60.51億次。這三項關鍵指標均居世界第一,冠軍頭銜可謂實至名歸。
可能在日粉眼中,日本的超算哪怕進不了世界前十也是有核心技術,而中國的超算關鍵指標全是世界第一也不能叫有核心技術。

再比如他說日本把GPS的精度提升100倍,我仔細看了下日本究竟是啥高科技,結果是地面接收美國GPS信號後進行定位,可以把精度從幾米提升到幾厘米。

實際上,國產北斗系統已經實現了厘米級定位,面向民用為1-2米,精度優於GPS。為何日本用美國的GPS定位叫做有核心技術,中國北斗系統全部自產,反而不叫有核心技術?

再比如他提到日本一個初創公司2023年開展商業化宇宙載人旅行,你信嗎,載人航天日本政府都搞不定,一個初創公司到2023年能搞定?看來日粉對日本的工業能力是真愛。

再比如電動汽車鋰電池, 他用2015年的報道,2014年的數據說是被日韓壟斷

2016年全球最大的電動汽車企業比亞迪的鋰電池就是比亞迪100%自產,談何日韓壟斷?中國另外2016年還崛起了一家新的電動汽車電池公司寧德時代,出貨量已經是全球前三位,銷售額預計會接近90--100億人民幣,國產寶馬電動車的電池就是來自寧德時代。

再比如海底光纜,他說住友電工是世界No.1,理由是開發了一條全球最輕的海底光纜,獲得了130公里的訂單。

實際上全球市場份額最大的海底光纜企業是美國美國TE Subcom,累計鋪設了49萬公里的海底光纜,世界第一,住友電工的130公里算啥啊?

而在中國,江蘇亨通,中天科技,東方電纜公司已經在迅速實現海底光纜國產化,查詢最近國家電網,中廣核等公司的招標,中標的基本都是中國本土公司,例如2016年東方電纜公司就開發了500KV的高電壓海底線纜,實現了進口替代。中國企業的問題是還沒有實現走出去,主要在國內銷售。不過隨著華為海洋公司在全世界海底線纜領域實現份額增長,預計國產海底線纜世界份額會快速上升。

再比如光纖傳輸速度,他在文字裡面說日本KDDI全球首次使單根光纖達到1 Exabps級別,打破了世界紀錄。這個Exabps是什麼單位,想必大多數人都不知道,我相信他本人也不知道,1 Exa bps = 1024 PB, 1PB= 1024 TB,日本光纖一秒的傳輸速度真的有那麼快嗎?事實上,下面的日語已經清楚的說了,每秒傳輸速度為140T(相當於700張2小時的視頻一秒鐘傳完),他自己把日本人的光纖傳輸速度加快了1000倍。當然我相信他並不是故意造謠,只是直接複製粘貼了國內日粉創作的吹捧日本PPT

他自己貼的圖裡面,日本人也清楚說了是140T每秒,注意看下面圖右邊的曲線,140T bit/s

實際上,中國才是通信技術先進國家,光纖傳輸速度的世界紀錄,從2013年開始就在中國手裡,2016年8月,武漢郵科院開發的光纖傳輸速度可以達到400T每秒,遠高於日本的140T

實際上,到2017年2月,中國又刷新了自己保持的紀錄,達到了560T每秒

再比如他說東京大學邁出了量子計算第一步,以此說日本在量子計算技術領先中國

實際上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緊追美國,日本並不是量子計算的先進國家。2016年8月,中科大的郭光燦團隊已經研製成功半導體量子晶元,可以進行邏輯運算和信息處理,緊追英國和美國。英美才是量子計算機先進國家,中國緊追英美,日本現在還根本沒有量子晶元問世,在量子計算機領域落在中國後面。

再比如他說NEC的伺服器技術怎麼怎麼好,又是成本低,又是省電,又是散熱厲害,感覺一推向市場就會被搶購啊。

然而我們看下Gartner 2017年3月發布的全球伺服器市場份額就知道了,全球前五是惠普,戴爾,IBM,華為和聯想,都是中美企業,實際上,第六名也是中國的,浪潮集團。日本品牌都在other裡面。不知道他口中技術又厲害,成本又低,還省電的大日本帝國NEC伺服器為啥就是沒人買。

高票答案還提到了可控核聚變日本領先,實際上可控核聚變領域,中國並不落後日本,是世界第一陣營,緊跟歐美,事實上,中國和美國是對可控核聚變投入最大的兩個國家,據公開報道,中國目前已知的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已有16個,僅次於美國的28個,第三名俄羅斯為5個。

中國走的技術路線是主流的托克馬克裝置,中國的EAST托克馬克裝置成為世界首個實現穩態高約束模式運行持續時間達到分鐘量級的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

EAST大科學工程管理委員會副主任羅廣南教授說,先前的一些聚變實驗持續了100多秒,但它們就像「騎一匹烈馬」,難以控制不穩定的等離子體。2016年8月在EAST上進行的實驗更像是一次盛裝舞步表演,處在被極強電磁場屏蔽的一個環形室中的等離子體被控制在一種高效穩定態H-mode(高約束模式)。物理學家認為高約束模式是未來核聚變電站的最佳工作狀態。總而言之,更加「可控」了。

由歐洲,美國,中國,日本,俄羅斯,韓國,印度共同研製的可控核聚變反應堆ITER,是世界最大的可控核聚變科學研究項目,中國就在2016年12月率先研製出熱核聚變堆核心部件,這種核心部件是盛放超過1億度的聚變燃料的容器。按照ITER的設計方案要求,這種材料需要承受每平米4.7兆瓦的熱量,這足以在瞬間熔化一公斤的鋼鐵。中國的科研人員用三種材料組成的三明治結構,並在和多個國家的競爭中率先摸索出讓三種材料緊密結合的創新工藝。在權威機構進行的試驗中,該材料經受住了比設計標準還高20%的極端高溫環境考驗。總而言之,更加「耐熱」了。這就有可能克服慣性約束與磁約束之間的矛盾,在不燒穿爐子的情況下實現點火。

日本的LHD裝置和德國一起,走的是非主流的仿星器路線,核大國美國,中國,法國都放棄或者不準備走這一路線。

再比如治療癌症吧,他說全球只有6套設備,5套在日本,1套在德國,估計又是用的老新聞。實際上中國已經有國產重離子設備了,已經在2015年安裝完成。

http://cn.xkmed.com/zlqy/jlbd20150115-163.html

中科院重離子束輻射生物醫學重點實驗室,據李強主任介紹,在全世界重離子腫瘤治療領域,中國的科研開發起步並不晚,只比世界最早的日本稍晚兩三年而已。目前國產化的重離子設備分別在蘭州和武威的醫院進行安裝和調試。而中國自主研發的重離子技術已經在呼吸引導技術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這將對治療隨呼吸而移動的臟器上的腫瘤帶來巨大幫助。

上海重離子醫院2016年就做了大約500例手術

http://oncol.dxy.cn/article/514560

再比如他列舉日本一個初創公司搞了個3D列印服務平台,服務了200多家工廠,感覺說的很吊的樣子,感覺日本又掌握了核心技術,但是仔細一看描述,「無需安裝特殊軟體,只需完成註冊,消費者通過網路瀏覽器創建訂單接收,最後到交貨管理的一站式數字化解決方案」,說白了不就是一個提供3D列印業務下單的網站嗎?,200多家工廠,能叫多嗎?

我給你推薦一個,中國3D列印網,http://www.3ddayin.net/ ,也可以「通過網路瀏覽器創建訂單接收」,而且上面的工廠絕對不只200多家。

我再給你推薦一個,阿里巴巴,3D列印服務供應商隨便找。http://www.alibaba.com

再比如他說,NEC在SDN(軟體定義網路)裡面技術領先,舉例子說NEC在運營商西班牙Telefornica和葡萄牙電信有開展了驗證試驗。

呵呵事實上NEC通信網路業界連個主流玩家都算不上,你說你NEC技術領先,思科同意了嗎,華為同意了嗎?Juniper同意了嗎?

SDN產業鏈上的主要玩家,設備廠家有思科,Juniper,華為,H3C等,跟日本沒什麼事。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279620

高票答案值得吐槽的還很多,以上是我一看就覺得有問題的,這還不包括我沒看出來但是可能也有問題的,

例如他還用一個2007年的新聞說南極科考使用了日本的全站儀,證明日本核心技術好棒棒,其實隨手查一下,2009年南極科考就開始用國產全站儀了。

例如他還把日本的貨運飛船HTA列出來,日本核心技術好厲害,呵呵對中國這樣可以獨立搞載人飛船,空間站和太空對接的國家來說,一個不需要生命維持系統,一個對接技術和標準來自美國的貨運飛船叫啥核心技術?不知道中國天舟一號貨運飛船4月份就要發射,並且和中國空間站對接了嗎?

再比如高票答案說2002年日本小松發明了世界第一台排雷機,呵呵你確定??2002年以前全世界都用人工排雷?

再比如他說華為和蘋果手機裡面日本零部件數量佔了一半,他很聰明的限定比較的是電子零部件的數量,得出日本硬體世界第一的結論。我在之前專欄文章已經寫過,蘋果對日本供應商採購金額只佔營收的12.8%,華為對日本供應商採購金額只佔營收的4.3%。

從2016年的智能手機產業看電子工業的中國升級和世界競爭情況 - 知乎專欄

在電子設備產業裡面,日本電子零部件高度依賴蘋果公司,然而消費者花100元買蘋果的平板電腦,手機等產品,只有不到13元給了日本供應商,這也反映出,日本品牌退出電子設備終端競爭後,只做電子零部件,對日本在整個產業鏈的獲利影響有多麼大。

手機裡面最貴的屏幕和存儲器,日本僅存的兩家龍頭公司JDI和東芝都處於處境艱難,營收和利潤大幅下滑的窘境,JDI 2016年裁員30%,東芝在賣掉存儲器業務。

實事求是的說,高票答案裡面,有相當一部分的確是我國還沒有掌握的核心技術,但是這種用大量的過時數據,用大量不經核實的虛假信息吹捧日本。甚至還得出了日本硬體世界第一這個荒謬的結論,實在讓人看不過去,實際上,日本在某些領域確實優秀,但是同樣在很多領域,日本相對中國處於落後狀態。

比如晶元設計,日本幾乎已經全線崩潰了,根據IC insight 2017年的數據, 日本地區主要純IC設計業者也僅剩MegaChips一家。雖然2016年該公司銷售額年增20%,但整體日本地區業者銷售額全球佔比,還是由2010年的1%,下滑為不到1% 。而中國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的銷售額,已經佔了全球10%,是日本的10倍。

2016年大陸純IC設計銷售佔比大幅成長

中國有哪些核心技術沒有掌握?後面我會在我的專欄裡面寫,要客觀的看到差距,也要看到我們的快速進步。要從宏觀的角度來看差距,這樣才能對全貌有一個真實的了解。


@游雲 個人對最高贊的答案有部分反對。

更新補充:

有知友提醒我補充一下數據,這個確實是應該的,現在的情況是三一中聯徐工等等國內廠家對於設備的施工數據都是公開的,所有人都查得到,與進口設備一般無二,而且在投標過程中,這些數據也是會明確到招標文件里的,比如壓路機需要達到多少密實度,攤鋪機需要達到什麼樣的平整度等等。

但是這些數據往往主觀影響因素很多。比如平整度,同一台攤鋪機你的螺旋葉片大小和質量的選擇,你的夯錘的頻率和行程的調節,你的螺旋旋轉速度和攤鋪機行走速度的匹配,甚至你的仰角調節,瀝青料攤鋪時的溫度和熨平板加熱的溫度等等,這些所有的條件都是互相關聯的可以影響到平整度的。也就是說,哪怕同一台機器,同一個人操作,同一個地方施工,前面任何一項有些微的改變,那麼其他的可能都會需要調整,甚至說攤鋪機攤鋪結束了,壓路機壓實的時候司機駕駛的技術,震動的調節也會對平整度有影響,這麼多影響因素是沒法去找出唯一影響說清楚的,而恰恰路面機械乾的活都是這麼複雜的。

所以說,對於業主的依賴心理來說,德國機械就是好,那麼選用德國機械首先從機械這個源頭肯定就剔除了影響到工程的因素,哪怕國產的完全可以達標,但高速公路啊,出事幾乎都是人命啊,誰敢承擔責任?至少就算用進口的出了問題也沒人怪我當時怎麼不選國產的,而用國產的出了問題就說不清了。

以下為原回答:

利益相關,前路面工程機械從業者。

答主所列舉的壓路機確實好,比如寶馬格推的主動壓實系統,國內廠商目前就沒有做這個,一是研發能力相對薄弱,另外就是與研發和採購成本相比,客戶的採購性價比並不高。

路面機械行業遠比如混凝土,土石方等機械行業複雜,這個得從很多方面分析。比如泵車來說,最關鍵的是泵送能力,即你能不能在保證高度,保證不堵管的情況下能不能按照效率將混凝土泵送出去,所以更多的是考驗設備的穩定性,至於工程質量與機械關聯實際上是不如路面機械這麼大的,甚至混凝土的工程質量只是一個客觀單選題,即達標了就是用上多少年,不達標就是多少年以後不行了,你混凝土裡水泥質量,含水率這個在初期是看不太出來的。

挖機也是一樣,同樣是挖掘,只需要這台設備能幹粗活,不壞就行,比如建造一條公路首先要土石方挖掘,但是公路的質量與挖機是不是好沒有任何聯繫,耐操就行,你說國產質量不好我上兩台三台總頂得過你一台進口,以上兩個產品,對於工程質量影響不大,而對使用者產生實際經濟效益的情況下,客戶的選擇就很簡單了,有錢我買進口的,沒錢就買國產的。

但是築路行業不一樣了,在築路行業里,一台機械是可以對工程質量產生影響的,比如修建高速公路的,穩定土的攤鋪平整度是不是好,跟攤鋪機,壓路機有直接聯繫,而且彈性很大,瀝青路面的平整度,離析等,也是需要機器去控制,不同的品牌做出來的效果是不一樣的。

但是!但是!但是!關鍵問題在於路面施工質量不全是機械啊,機械最多佔50%。操作手的操作水平,瀝青混合料出廠的配比,運輸過程中的保溫效果甚至石子的粒徑等等這些因素都是直接影響到工程質量的,而這個工程質量是可以直接評價出來的,這就跟前面兩種機械不一樣了,挖機我挖完就行,泵車泵送完了就行,工程質量你能像路面這麼評價嗎?

早期的路面機械,那效果確實挺慘,以至於業主在高速公路招標時會明確必須使用進口設備,這樣也是為了老百姓的人身安全負責,而施工方為了穩妥,自然也是同意的,畢竟一個機械的價格對於工程的價值來說太小。這個招標要求一直延續到今天,雖然很多地方取消了這個規則,但是它依然以潛規則的形式存在。

但是!!!你能說中國的機械廠家沒有掌握這些設備嗎?不能這麼說,因為我有很多客戶,買了國產路面機械,回去改一個塗裝貼一個進口品牌的標籤就可以上高速,而效果依然可以通過驗收,甚至有部分省份我們國產設備也是可以直接上高速的,這樣你能說國產機械不行嗎?

這些問題,沒有誰對誰錯,站在業主角度來說,保障工程質量是他的最優先選擇,站在客戶角度,達到要求的同時追求自己的經濟效益也是正常之舉。

事實上國內的許多路面機械廠家一直在通過協會希望影響到業主方改變高速必須進口的選擇,奈何各地業主各自為政,觀念問題不是這麼容易,任重而道遠。

另外插個題外話,有許多評論提到陝西中大的攤鋪機是國產驕傲,這個我就真不認同了!大寬度大厚度攤鋪無論在國內還是國外其實一直是反對意見遠遠大於贊成的。為何?一次50公分13米以上的穩定土攤鋪能保證多少平整度多少離析?30噸以上的單鋼輪能不能保證壓實效果?能不能保證多少年路面不沉降?這些問題其實研發人員都是清楚的,不要做了一個大東西就認為牛逼,有的產品真不是越大越好。


過500,深夜加班更一發

都說星辰大海,詩和遠方。

其實哪有那麼多浪漫,不都是一步一步走出來,一顆螺絲一顆螺絲擰出來的。

希望有一天坐咱們自己的大飛機,用咱們自己的發動機時能自豪的說,這裡也有我們一份:)

----------------------------------原回答-----------------------

問這個問題的朋友一定是搞反了,顯然應該是"已經掌握的有哪些?"而不是"還沒掌握的",因為還沒掌握的也太多了.

而且"掌握"和"核心技術"也真的很耐人尋味,什麼是掌握? 能造出來?還是能造出最好的?還是能批量化工業化的造出最好的?

什麼是核心技術?一定是上天入地,基因量子?

技術分為很多種,我們暫且分為兩大類,一大類是原理性的,一大類是應用性的.

原理性的,就是有或無,是與非,比如你不知道核裂變的原理,那麼你就沒法造出原子彈.

應用性的,是有多好,多塊,多少.造出了一顆原子彈有用么?有用,但很有限,基本只是威懾,而且時刻得抱著光腳不怕穿鞋的決心.

作為一個長期混跡於製造業的小朋友,我認為中國在原理性的技術方面的進步是很大的,就是解決有無上。

但應用型的技術上的差距是非常大的,當然近些年有一些強力突破的電,比如高鐵,發電等等。

我舉個我比較熟悉的例子,衝壓機床,

這個行業有點類似,世界格局,一個第一,一群老二,

世界公認最好的機床是瑞士的Brauder,那基本是高一個數量級的優勢。

第二的是一群日本公司類似Yamata、 Dobdy這樣的,再下面是台灣機床,最後才是大陸。

衝壓是什麼呢?就是把一片金屬,用模具利用壓力,沖成一個形狀,只要是電子產品就離不開,

應用可謂無處不在。

你說重要麼?成飛,就是J20那個廠用的就是Brauder,請問這個算不算核心?

類似的還有,高端的機器人(現在深圳的那些Ardunio的機器人就省省吧),CNC,汽車發動機,各種輪機,航天發動機等等等等。

這些都是龐大的工業體系下的某個分支的產物,我認為都很核心。

當然肉還是得一口口吃,事實上,我最擔心的是這個問題背後隱含的危機感缺失。

什麼是核心?什麼是不核心?核心技術不都是一點點從不核心發展出來的么?潛艇螺旋槳的故事還在耳畔阿。

我舉個例子,去年我們為一個外資的汽車緊固件廠做了幾台價格較高的機器人全自動組裝檢測設備,他們生產的EPB(電子駐車)系統中的一個螺栓和一個螺帽。這個設備應該可以說在世界範圍都是比較領先的應用了

這個行業老大分別是美國人,法國人,和德國人,以及韓國和日本,不易外嘛,汽車作的好汽車配套自然好。但由此可見,即使是這種製造業里最基礎的行業,依舊是被外資企業霸佔的。但這不是故事重點,重點在於懷揣一個愛國心的我們試圖將設備賣給一家國內的企業,把並進行了相關的經濟化處理。但是人家聽說了以後,會了一句,

「這個零件的質量阿,我們就不用檢測了,至於組裝,我們讓工人手擰了。」

於是我的內心是崩潰的,所以核心技術是什麼?

是人!是思想!

蘋果的生產線已經是一水的國產設備了,但是管理、運營還是台灣廠商把控。技術是死的,人是活的。技術是需要活人積累的。

當然zhihu這樣高大上的地方是不真正關心製造業的,畢竟這是一個互聯網的產物。

我的答案也終將被淹沒,還是去回答一下生活感情類話題吧~


從工業品進口看中國和世界製造強國的差距 - 知乎專欄

中國製造大而不強,這句話是對了一半,的確有的中國製造產量非常大,營業收入也非常高,但是產值和利潤都非常低,這個是事實。

2017年第一季度中國品牌手機份額佔到世界48%,也就是人類每買兩部手機,就有一部是中國品牌。但是如果論產值和利潤,中國手機可就占不到48%了。

蘋果公司2016年賣了2.15億部iphone,佔世界14.6%;中國三強華為+OPPO+VIVO 2016年賣了3.157億部手機,佔世界21.6%;三星公司2016年賣了3.11億部手機,佔世界21.2%

然而對比一下營收,2016年蘋果來自iphone的營收為1394億美元;三星移動部門的營收為894億美元,華為+OPPO+VIVO三家都沒有公布單獨手機的營收,華為消費者業務收入為1780億人民幣,就算全部算成手機業務的收入,也就是258億美元(6.9的匯率),OPPO和VIVO的營收大約也就是200億美元左右(估計值,VIVO低於OPPO),那麼三家之和也就是650億美元。

可以看出量比別人大,收入卻比別人低,收入都比不過,產值和利潤更是比不過,這個就可以稱之為大而不強。

然而作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國的國民,我們要正確的理解大而不強這四個字:中國是全產業鏈國家,大而不強是和本行業全球最強者比較。智能手機是個例子,我們說大而不強是和本行業最強的美國和韓國比較,但是比起其他國家我們是既大又強,沒有任何其他國家能在產值和利潤上超過我們,我們是世界第三強。

再比如工程機械,這也是我國被普遍認為大而不強的產業,英國KHL集團旗下的international construction 雜誌公布的2016年全球工程機械50強,中國企業加起來銷售收入佔全球10.6%,從工程機械產業獲取收入能超過我們的只有美國和日本,我們是世界第三,德國工程機械公司的收入佔全球9.1%,雖然收入低於我國,但是其產值應該高於我國,也可以排我們前面,拿我們就是全球第四。

工程機械在國內網路應該經常被黑不如美國日本歐洲機械,但是呢我國再怎麼差也是全球第四,還是那句話,全球發達國家都有24個,我國排世界第四其實已經不錯了,只是我國是朝著超級大國去的,世界第四顯然不能滿足我們的追求。

2016年全球工程機械製造商50強排行榜

大是強的基石,先有大,然後才會有強,有了高的產量,有了高營業收入作為基數,才有可能有高產值和高利潤,你的營業收入只有一個億,怎麼可能創造三個億的產值,一個億的利潤呢?

我國凡是領先世界的行業和企業,在本行業一定是營業收入最高行列,反之我國凡是沒有發展起來的產業,其特徵都是營業收入非常低。

我們今天從數據來看看,中國哪些行業和世界的差距最大,我們主要從觀察中國進口的工業產品金額,從中也可以看出,我國應該把哪些產業的國產化排在最優先的地位。。

2016年中國進口總額為15874.8億美元,當然這裡面大約三分之一是各種礦物原料和食品,例如2016年我們進口了各種水果和乾果 57億美元,糧食和食用油438.6億美元,也就是我們花了500億美元左右進口食品。

和食品相比,我們進口的礦石原料和石油天然氣更多,

2016年中國進口了鐵礦石576.6億美元,銅礦206.7億美元,煤141.5億美元,原油1164.7億美元,成品油111.4億美元,燃料油26.4億美元,天然氣164.9億美元。也就是我們花了差不多2200億美元進口各種礦物原料。

另外還買了原木162.1億美元,,固體廢物180.1億美元等等。

要搞清楚我們和世界頂尖水平的差距,還是要看工業製品的進口,2016年,中國進口工業製品為11773.3億美元,佔了進口額的74.2%。我們看下進口的工業製品裡面,有哪些是進口金額比較大的商品,這樣我們也可以知道,中國最應該在哪些領域儘快完成產業升級,實現進口替代。

以下數據來自中國海關總署。

(1)2016年12月全國進出口總值表(美元值)詳細信息-主要統計數據-數據發布-海關統計資訊網

第一大進口工業品是集成電路,2016年進口了2271億美元,佔了整個工業品進口總額的19.3%

差距到底有多大?2016年,中國第一大半導體公司海思半導體銷售額為303億人民幣,按照6.9的匯率,43.9億美元,而世界第一大半導體公司英特爾營收為549.8億美元,相差12.5倍

當然,海思是純設計公司,沒有工廠,和英特爾這種設計+製造的IDM比不公平,那麼我們就把海思和世界純IC設計第一名高通比較,高通2016年營收為154億美元,是海思的3.51倍

實際上,海思的晶元設計還是基於ARM的架構,中國真正算得上完全自主可控的晶元龍芯,2015年銷售收入只有1億人民幣,和英特爾是1000倍以上的差距。

晶元製造領域,中國第一大製造商中芯國際2016年銷售額為29億美元,世界第一大製造商台積電2016年銷售額創紀錄為297.65億美元,差距為10倍

晶元封裝領域,中國第一大封裝廠長電科技2016年銷售額191.55億人民幣,世界第一大封裝廠日月光2016年營收為628億人民幣(2017年4月底按照新台幣:人民幣=4.377:1的匯率),差距為3.28倍。

我們再看看上游的半導體生產設備,半導體生產設備不只是用來生產電子產品用的晶元,我們的LED燈,太陽能產業同樣也需要。

全球第一大企業是美國應用材料公司,2014年營收79.4億美元,而中國的龍頭企業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兩大研究所四十五所+四十八所加起來營收為8.09億人民幣,相差63倍(2014年匯率按照6.4)

https://sanwen8.cn/p/2d5iYNv.html

看了上圖,我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壞消息是半導體生產設備我國世界市場佔有率只有1%,好消息是半導體生產設備世界上的主要玩家也就是美國,日本,荷蘭三家,其他國家都是渣渣,我國努把力就可以混到世界第四。

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

在晶元設計這個環節,我們和世界第一的差距是3.5倍

到了晶元製造這個環節,我們和世界第一的差距是10倍

到了晶元生產設備這個環節,我們和世界第一的差距是63倍

這說明什麼呢,只有我們的下游國產需求方強大了,才能帶動上游的發展,

再說直白一點,如果海思,展訊,中興微電子,華大,大唐等等這些IC設計公司發展不起來,那麼中芯國際和華力微這些製造企業也就發展不起來;如果中芯國際,華力微這些製造企業發展不起來,那麼更上游的北方華創,中微半導體等半導體生產設備供應商也別想發展起來。

中國進口的第二大工業品是汽車整車和汽車零部件,2016年進口746.1億美元,占工業品進口的6.34%。我們就查世界五百強數據,2016年財富世界五百強公布世界營收最高的汽車公司德國大眾營收為2366億美元,世界第二是日本豐田汽車公司,收入為2365.9億美元,幾乎不相上下。然而中國最大的汽車公司上汽集團收入是多少呢?1066.8億美元。和世界第一的差距是2.22倍

http://mt.sohu.com/20160722/n460415227.shtml

然而上海汽車集團的營收基本來自合資品牌,我們以2017年第一季度為例子,上汽集團總共汽車銷量為大約165.6萬輛,其中上汽自主品牌汽車(不計算五菱)銷量只有11.8萬輛,比例為7.13%,而大眾,豐田等幾乎100%都是自主品牌

如果按照自主品牌產量對比,2016年銷量最高的自主品牌公司長安集團128萬輛,而世界第一是大眾的1031.3萬輛,世界第二是豐田汽車1017.5萬輛。中國最好和世界最好相比,差距是8倍

全中國自主品牌乘用車的2016年銷量之和為1052萬輛,歷史上第一次超過了豐田的1017.5萬輛和大眾的1031.3萬輛。也就是說,一個豐田或者一個大眾等於全中國的自主品牌銷量之和

我們再看下汽車零部件,2016年按照福布斯的世界汽車零部件廠家百強榜,世界第一大汽車零部件公司是德國博世集團,營收448.25億美元;

而中國第一大汽車零部件廠家是延峰集團,營收112.42億美元,差距為4倍。但是請注意延峰集團是做汽車內飾的,技術含量嘛有點尷尬。

全球汽車零部件前100名只有兩家中國公司,還有一家是中信戴卡,營收24.3億美元,和第一名的差距是18.45倍。

2016年全球汽車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榜-搜狐

不過大家也別灰心,我國汽車零部件很多是在某集團下面的,比如山東濰柴的柴油發動機,就是濰柴集團下面的子公司,比如比亞迪自產自銷發動機,奇瑞同樣自產自銷發動機,同樣的還有浙江萬向集團,萬向不只是做汽車零部件,因此沒有進入這個排名。

我們進口的第三大工業品是儀器儀錶,2016年總共進口449.6億美元,我國尤其是科研領域,非常依賴從國外進口高端科研設備,雖然國產儀器儀錶近年來發展非常迅速,但是總體來說差距仍然非常大,例如基本上實驗室的高端科研儀器還是依賴進口。

2016年我國儀器儀錶整個行業的營收才9355.4億元,而進口就有3000億人民幣以上,這個數字非常驚人。

我們進口的第四大工業品是初級形狀塑料,2016年進口413.2億美元,這個可能是大多數人沒有想到的,初級形狀的塑料包括各種以聚開頭的化工品,例如聚乙烯,聚丙烯,環氧樹脂,聚碳酸酯等等。

初級形狀塑料裡面有沒有高科技產品呢,當然有,但是總的來說,這是個低端的工業產品。

2016年我國進口了2570萬噸的初級塑料,其中聚乙烯994.3萬噸,那麼聚乙烯產品我國是從哪些國家進口呢,是以中東及東南亞國家為主,其中伊朗佔比28%位居首位,沙特佔比26%,位居第二,阿聯酋佔比18%,位居第三,接下來是新加坡,泰國,卡達,基本都是第三世界國家。

再比如聚丙烯(包括丙烯-乙烯聚合物)2016年進口了457萬噸,

2016年12月PP進口數據概述_買化塑_全球專業塑料化工行業市場行情網站

聚丙烯最近七八年國內產能大幅增加,2010年我國進口依存度(進口量占消費量比例)還高達34%,2015年已經下滑到了16%。我國進口的三大來源國是韓國,沙特,新加坡,其中韓國進口較為高端,主要用於電子製造業用。沙特進口基本通用料為主,便宜。新加坡進口用來做人造纖維等。

5:顯示面板

恩,這個我國進口第五大工業品,2016年進口總額為318.5億美元,由於前面的初級形狀塑料和儀器儀錶都是個大類,所以也可以說液晶顯示面板是我國進口的第三大工業品。

2016年我國第一大龍頭企業京東方營收是688億人民幣,2016年世界第一大顯示企業三星顯示的營收是1632億人民幣(按照韓元兌換人民幣165的匯率),差距為2.37倍

上游的差距更大,詳見我關於顯示面板產業鏈的文章。

https://zhuanlan.zhihu.com/p/26261370

中國進口的第六大工業製品是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2016年進口了278.3億美元。大家可能在想這是個什麼玩意兒,它包括工業和民用計算機及其零部件,例如硬碟,硬碟驅動,計算機,光碟驅動,顯卡,音效卡等等。想不到這個東西進口了這麼多吧?

我們當年玩台式機的時候就在想,主機+顯示器,就TM的機箱是國產的,從CPU,主板,硬碟,顯卡,音效卡,內存條全部是台灣或者外國的,這個今天有所好轉,因為個人用的計算機銷量在下滑,並且有的部件實現了國產化,例如顯示器國產很多了,紫光和西部數據也成立合資公司了。國內也有例如長城科技公司,2016年營收691億人民幣。

實際上,今天大部分計算機整機和零部件生產都是在中國大陸進行,很多是台灣企業在大陸設的廠。

中國進口的第七大工業品是未鍛軋的銅及銅材,2016年進口了263.8億美元,不過這個主要是資源型的初級工業製品。

中國進口的第八大工業品是醫藥品,2016年進口了220.9億美元,其實中國非常重視藥物的國產化,因為保障14億的人的健康並非小事,但是依然有藥物需要依賴進口。如果加上西藥的原料,那麼進口金額高達295.62億美元,可以排在第六位

中國進口的第九大工業品是飛機和航空器,2016年進口203億美元,我們為什麼要自主研發ARJ21和C919,因為這是進口排在前十的工業品。在民用航空領域,如果非要和波音和空客對比,我們大飛機是零。不過2017年5月5日,大家也知道發生什麼事了,C919首飛。

中國進口的第十大工業品是電子元器件,2016年進口了200.1億美元,這個大家可能有疑問了,為啥進口金額比我們感覺的要低?這個主要是我們腦海中的電子元器件和官方定義的電子元器件不一樣。

我們用的手機裡面最值錢的是各種集成電路(包括手機處理器,DRAM,快閃記憶體,基帶晶元,功率放大器,數模轉換,射頻器件等等),例如讓韓國三星和海力士利潤暴漲的內存晶元,這個是算在集成電路進口裡面;然後是顯示面板很貴;然後是WIFI,藍牙,天線,聲學器件,攝像頭模組(包括鏡頭),電池,機殼金屬件,觸控馬達等,這些大部分都國產化了。

例如索尼的攝像頭模組工廠,已經在2016年賣給了歐菲光。例如金屬殼,比亞迪甚至還是三星的主要金屬殼供應商之一。電池連蘋果也用的中國欣旺達,德賽,ATL公司的電池。

倒是電容電阻這些電子元器件,我們水平還不高,依賴進口。

我們對比下中國和日本最大的電子零部件企業(不包含晶元和顯示面板),日本最大的電子零部件企業是京瓷,2017財年預計營業額為15200億日元,按照0.0614的匯率,大約933億人民幣,而中國最大的電子零部件企業是亨通集團,2015年銷售額為480.3億人民幣。差距大約在一倍左右。

然而亨通集團相當大一部分是做光纖光纜的,我們不看亨通這種做光纖光纜為主的企業,中國最大的電子零部件企業是歌爾股份,2016年營收為193.5億人民幣,和京瓷有大約5倍的差距。同樣的還有瑞聲科技,2016年營收為155億人民幣,和京瓷的差距為6倍。但是歌爾聲學和瑞聲科技都是做聲學器件的。

如果純看做電容,電阻之類電子元件的中國企業,例如法拉電子,順絡電子,艾華集團,都只有十幾億人民幣的規模,風華高新,三環集團規模大點,風華高新2016年營收也就是27.7億,三環集團2016年營收28.9億人民幣。

我們對比下日本六大電子零部件企業之一的村田製作所,2017年預計營收為12250億日元,大約752億人民幣,差距在26倍。

中國進口的第十一大工業品是醫療器械,2016年進口184.05億美元。

中國進口的第十二大工業品是鋼材,沒錯作為世界第一鋼鐵大國,依然有部分鋼材需要進口,2016年進口131.5億美元,說多也不多,說少也不少。汽車用的鋼板進口的比較多,主要是有些在華外資車企也有固定的國外供應商。

另外還有農業機械,2016年我們進口了進口了120.78億美元.

基本上,中國進口比較多的工業品,主要就是這13類,其他還有天然和合成橡膠87.1億美元,其中合成橡膠有部分是高端產品。

另外新聞上比較關注的機床,進口的金額並不高,2016年我們總共進口才75. 1億美元,因為我國一年整個市場機床消費金額為275億美元,對外依賴度還是比較大的,進口依賴度27.3%。另外網路上經常提到的工程機械,我國進口很少,2016年進口33.2億美元,反而出口高達169.6億美元,順差136.4億美元。

還有一個國民非常關注的工業機器人,這個市場其實很小,2016年預計全中國市場容量大約285億人民幣左右,就算100%進口,也就是40多億美元,更何況去年國產機器人呈現爆炸式增長的態勢。

通過對進口工業品的整理,我們可以看出什麼呢,我們進口的工業品,有技術含量而且金額比較高的,集成電路2271億美元,液晶顯示面板318.5億美元,航空器203億美元,汽車整車和零部件746.1億美元,儀器儀錶449.6億美元,電子零部件200.1億美元,醫藥品220.9億美元,自動數據處理設備278.3億美元。

集成電路,汽車,儀器儀錶,液晶面板四大類的進口金額遙遙領先,金額全部在300億美元以上,分別占我國工業製品進口金額的11773.3億美元的19.3%,6.3%,3.8%,3.5%和2.7%,合計高達32.1%,其他的200億美元級別的有醫藥品,自動數據處理設備,航空器,電子零部件,分別佔比例為1.9%,2.4%,1.7%,1.7%,合計為7.7%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這九類產品,集成電路的進口金額就相當於其他八類之和。

另外還有鋼材進口了131.5億美元,農業機械進口了120億美元。

這些產業目前升級情況如何呢?

1::毫無疑問國家最重視的是金額最高,佔了工業品進口五分之一的集成電路,

這個產業伴隨著中國下游電子品牌的崛起,已經開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勢,當然由於基數太低,落後會是長期現象,我們要做好長期作戰的心理準備,我會寫專文介紹。

2:汽車和零部件產業我不太擔心,未來十年是中國自主品牌大逆襲的十年,國產零部件產業也必然隨著自主品牌崛起,今年一季度國產汽車零部件公司業績全部在猛漲。

3:同樣受到國產電子品牌的帶動,國產面板份額在飆升,而液晶面板的進口正在迅速下降,2012年頂峰的超過500億美元,2016年已經下降到318億美元,京東方凈利潤在連創新高

4:航空器大家也知道,ARJ21已經商用,C919也在試飛了,未來五年可以商用。未來是可以預期的,但是這個產業和集成電路一樣,要做好10年,20年長期競爭的準備。

5:電子零部件產業,我國由於下游品牌的崛起,帶動國產電子元器件在以20%的速度增長,平均四年翻一倍,但是這個產業同樣基數低,還需要時間,這個我也會花時間寫。

6:儀器儀錶,大家都知道,我國科研儀器高度依賴進口,2016年我國規模以上儀器儀錶公司的總收入才9355.4億,而進口高達450億美元,超過3000億人民幣,2016年我國儀器儀錶公司收入增長為9.1%,利潤增長8.2%,而進口下降了1.13%,形勢是在向好的一面發展,但是差距還非常大,進口替代的空間廣闊。

7:醫藥品工業,我國2016年國產醫藥製造業的企業收入為2.806萬億人民幣,增長為9.7%,利潤增幅更高達13.9%,而進口醫藥品+原料為超過290億美元,增長為1.92%,國產的增長快於進口,也處於進口替代提升的趨勢。

8:醫療器械2016年我國市場規模為3700億人民幣,增長20.1%,而2016年進口為184億美元,增長為6.28%,進口的增長慢於國內市場的增長速度,說明進口替代也在進行中。

9:自動數據處理設備(計算機及其零部件),2016年我國出口高達1374億美元,下降9.8%,進口為273.8億美元,下降1%左右。巨額順差。

10; 還有鋼材,我國2016年鋼材產量超過11億噸,而進口只有1300多萬噸,主要來自日本,韓國等,進口依賴度只有1%,而日韓的進口,很多也是用於在華車企用鋼。

11: 國產農機

2016年中國農機工業增加值增速7.7%,2016年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總收入4516.3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了5.8%。規模以上農機企業實現利潤總額255.24億元,比上年增加了3.51億元,增幅僅為1.39%

農機在去年是屬於不景氣的,表現為利潤增長慢,但是收入增長仍然有5.8%,相比下農機進口金額去年下滑了7.6%,仍然在不斷進行進口替代。當然還是那句話,差距還是很大,體現高端產品需要進口。

從上面可以看出什麼呢,我國進口金額最高的13類工業品(不考慮初級形狀塑料和銅材這兩個技術含量較低的),全部在快速的進行國產化替代,由於有的工業品進口比例高,有的進口比例低,因此國產化替代的速度各有不同。

有的工業品,國產化程度很低,例如儀器儀錶,醫療器械,進口依賴度都在30%以上,航空器裡面的大型民用航空目前甚至國產幾乎為0,

而集成電路則是重中之重,不僅金額最大,而且進口比例高達90%以上。

另外我們一直關注的機床工業,2016年我國機床消費金額為275億美元,國產機床產業收入總體增長3.6%,達到229億美元,進口為75億美元,下降12.8%,進口比例為27%,機床工業作為國民眼中慘兮兮的產業,仍然在有條不紊的逐步進行國產化替代,雖然這個有條不紊,在我看來還是太慢了。

2016年中國機床工具市場與產業運行分析-機床工具,機床進出口,機床工具市場-磨商網資訊

除了這些進口工業品大類外,

我國還進口了很多初級工業品,例如2016年進口紙漿122.4億美元,紡織紗線和織物167.4億美元,礦物肥料和化肥24.1億美元等等,這些初級工業製品,很多是來自資源國家的初級工業工廠的產出,我國進口是合理的,中國的發展還是要讓世界雨露均沾比較好,這也是中華文明實現和諧世界人類大同應該有的理念。


中國的高速公路通車裡程世界第一,但是中國高速公路瀝青路面鋪築所用壓路機卻基本都是國外品牌,鮮見中國品牌。

英格索蘭~美國品牌

悍馬~德國品牌

酒井 ~日本品牌

凱斯~美國品牌

沃爾沃~瑞典品牌

卡特~美國品牌

戴納派克~瑞典品牌

德馬格~德國品牌儘管只是兩鐵滾子加一發動機,但是咱們自打九十年代開始修高速公路開始引進洋品牌以來,這核心技術一直沒掌握。國產的一些個型號要麼穩定性差,要麼壓實效果不好,這對於需要連續不停施工而且要求較高的瀝青鋪築來講可是大忌,因此國產鋼輪壓路機極少用於高速公路施工。三一 、徐工要努力啊。


干石油得來講幾個偏門的。。。

首先石油屬於重工業,因此重的設備的差距基本也就是石油領域的差距,比如2500馬力的柴油機,目前石油上用的基本都是卡特彼勒和底特律,少有用康明斯(這個在重慶有合資廠)的,造成的局面是啥呢?很多設備,不能拉到伊朗去用,拉過去就啟動不了。

然後石油工業是要研究地下的岩石裡面得孔隙和孔隙裡面得流體,這個裡面的差距就很大了,舉例來說中海油的蓬萊193被認為是沒有開採價值的,拿給美國康菲石油去鑽探,結果人家產量佔了整個渤海灣一半的產量,一年1500萬噸油。很多人認為是國企又賣國了,其實還是技術差距。

頁岩氣煤層氣這樣得非常規能源也有類似得情況。特別是測井解釋,岩心分析這塊,人家是幾十年從全球各地收集岩心來測試分析形成得資料庫和解釋模型,咱各個油田都互相保密,自然技術落後了。

好了列舉幾個具體得技術吧:

核磁共振測井資料解釋(正兒八經分析出束縛水和可動水是國內很難說清楚的),旋轉導向鑽井工具(新聞聯播報道過仿製出了貪吃蛇技術,但是由於知識產權的原因現在還限制使用),自懸浮壓裂支撐劑(國內劣質的仿製現場應用失敗了),地質導向工具,井下地震(用於裂縫監測),氣相示蹤劑,裂縫溶洞性儲層建模,智能完井設備(井下自動控制閥,光纖)。號稱除了航天以外第二長的產業鏈的石油工業,有很多技術等著攻克,不過呢,科技工作者大部分都像玻璃瓶離里的蒼蠅,前途很好,出路沒有。啥都要保密,怎麼有利於技術進步呢?。。。。什麼時候放開再說吧!


我這裡談一下現在正在科研中的量子計算機。

想要製備一台固態量子計算機,我們有哪些設備不能國產?

1、稀釋制冷機

圖中是IBM使用的稀釋制冷機。稀釋制冷機有多重要?它能將溫度降到幾mK,現在的超導量子計算方案和半導體量子點計算方案都需要將溫度降到這個程度。這個我們國家現在真的生產不了。

2、電子束曝光

這台機器是德國的Raith生產的,可以達到8nm的光刻精度,我們根本生產不了。最新的量子點方案需要電極精確的互搭,要求儀器對周圍環境有較高的忍耐度。

3、測量儀器

這個是最新做出腔和量子點耦合的Petta組的照片,中間的人後面的是稀釋制冷機,右側的人旁邊的就是測量設備,很多事安捷倫的,一台基本上都是幾百萬起,一般沒人用國產的。

所以,做科研的常常有種擔憂。就算你量子計算機研製出來了又如何?稀釋制冷機斷貨,電子束曝光不賣了,測量儀器也不賣了,你生產不了,用不了,也測不了。

這些都是核心技術,技術是一代代積累的,彎道超車也不能跨越技術層級,中國還缺少能夠沉下心來做設備的企業。

還有一點要說的,這些設備中國真的不能生產嗎?其實不是,我們有人才,只要組建一個團隊,給予足夠的資金,給予一定的時間,這些設備都可以做出來。但是我們社會的評價標準和現實的經濟規律不是這樣,我們做出來一個和國外類似的設備不能夠得到和付出相對等的評價和利益。

換句更簡單的說法,辛辛苦苦造儀器不如買儀器水兩篇paper...

但是看很多評論,已經我的觀察,其實我們國家還是有人在做這些儀器的,雖然質量並不能與國外相比,實驗室短時間內也不會用他們的儀器。但是,照這個勢頭髮展下去,希望,也許還是有的。

很多小粉紅說我是拿這些和全世界比。關於這一點我特別想說一些東西,我們國家960萬平方公里,13億人,約佔世界總人口的1/5,一個國家想要保證世界1/5人口的安全、生活和發展,這個國家就必須有與之相稱的實力。如果你是歐洲小國,你一技傍身,投靠大國,擅長某種高技術就可以保證你們國家的人民過上發達的生活了;但是你是13億人口,你們每個人多吃一個漢堡,全世界就減少13億隻漢堡;你每個省發展一種高新技術,你們國家就多了34種高新技術,搶了34個中等發達國家的飯碗;你想保住你的飯碗,你就要和34個中等發達國家對抗,和潛在的失去漢堡的13億人對抗。現實社會是,不存在這麼多中等發達國家,而且他們一般會結盟,會受大國影響,團結在大國周圍。結果就是,你要想讓中國發展,你就是在和美國為首的西方發達國家對抗。這些技術不是一個國家的,但都是西方發達國家的。你不和全世界比怎麼行?

當然,合作與發展才是主流,我們不應該提對抗,但是,歷史往往是由戰爭推進的,而戰爭就是這些潛在的對抗的表達,你可以避免戰爭,但你無法避免對抗。我們可以不對抗,但不能失去對抗的實力。13億人要安全、生活和發展,你就必須掌握或者控制這個世界上儘可能多的高技術、資源和話語權。


評價中國的工業,是非常難的,但我能大體給個比例,2成左右處於世界領先水平,5到6成處於世界第二梯隊,剩下的2到3成處於世界第三梯隊。

中國處於第三梯隊的行業,本身全球也沒幾個玩家,如光刻機,高端機床,操作系統,資料庫,高端伺服器,高端機器人、生物醫療器械、製藥等,都有一個特點,就是貴!是的,從消費品到工業生產機械,越貴的東西越弱,越需要歷史積澱的越弱。

中國處於第二梯隊的,航發,大飛機,支線飛機,航空航天,材料學、半導體,偏科的基礎學科如天文學、環境科學等,

中國第一梯隊的,通信,量子科學,高鐵,人工智慧,互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各類輕工業製造,零件(這個可以看看A股上市公司,凡是民企且市值高於100億的製造業企業,一般都有核心技術,市值超過300億,在國內外就數一數二了,如福耀玻璃,歐菲光,舜宇光學等)

以手機價值3000元為分界線,基本可以認為中國3000以下的沒有沒核心技術的,3000以上的,可以參考汽車的發展現狀,蓄勢待發!行業正在升級,可參考pct專利。

另外,還可以提供一個參考,凡是重心在東南沿海、中部的行業,一般所在行業處於中上游,凡是重心在東北的行業,一般處於第三梯隊。


學藝術的,別的領域不清楚,藝術領域的話...那當然是裝逼技術了。

論裝逼技術的王者,當屬日本了。花樣翻新一堆的古建築,古文物,搞的牛逼閃閃還非tm說這就是原汁原味...。摳細節鑽牛角尖,各種流派各種講究。

各行業間也是互相扶持著,有人翻新古盔甲,有人拍電影美化古代的武士形象,有人跟著吆喝著祖傳的刀,再配上古方秘制低度白酒,吃著xx流派的生魚。經濟利益連帶文化輸出,簡直是雲裝逼。

前兩天看見一篇知乎文,說某人職業洗車,5w一次,洗的如何如何精細如何如何講究,那是一輩子醉心投入的事業。

要我說,這作者還是裝逼的道行太淺。

這文章要是換了日本人來寫,他能給你洗車洗出幾個流派來,每一派都是幾百年前某大名某天皇的御用洗車夫,祖祖輩輩傳下來的家族事業,連洗車水都是嚴格的古方秘制。

中國的藝術家們,還是太實在。


除了沒有什麼技術含量的產品,其餘有一定技術門檻的工業產品,我們掌握的大多是整個產業鏈的中間段,對於我們自己來說是很大的進步了,而且我們也確實靠對中間段技術的掌握開始分傳統工業強國的蛋糕。

我們沒掌握的東西很簡單,首先是頂尖科技,航發,大規模集成晶元,這種技術門檻本身就高,入門以後又需要長期大量資金的投入才能不斷完善,這裡強調一下,長期 和 大量 二者缺一不可,不是你多投錢就能大幅縮短科研周期的,所以這種技術我們大多不是卡在 大量,而是卡在 長期。

如果說頂尖技術我們比較弱大家容易想到,最基礎的東西我們也弱可能很多人不理解。基礎材料製造、最基本的加工工藝,這種東西不費錢,只需要積累,傳統工業過上百年的積累就是比我們有優勢,同時,過去我們一窮二白,靠一般材料或進口材料,靠粗糙的加工工藝,加工出了堪用的產品,就已經很令人振奮了,甚至工藝技術至今都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

我們看起來的強,是我們從30分的成績成功上升到了80分,但是我們跟傳統強國差的最後10+分需要的時間可能比之前的50分還要長的多。


高效、舒適、可靠的汽車自動變速器。

目前自動變速器陣營基本上大局已定,豐田愛信AT打遍天下無敵手,采埃孚AT主打中高端市場,大眾DSG市場佔有率也相當可觀,日產加特可在CVT領域持續發力,現代摩比斯AT平順可靠。除此之外,福特、通用、賓士等廠商也都有自己的變速器產品序列。

國內自主汽車品牌,以前是完全採購國外既有的自動變速器產品。近年來也開始發力,不過多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比亞迪的乾式DCT源自大眾DSG,上汽DCT源自通用,吉利收購澳大利亞DSI後才有了6AT,後來又採購韓國供應商了。剩下的中低端車型,DCT多採購自格特拉克,CVT多採購自邦奇,高端車型多用AT,採購自愛信,愛信還老掐產能。跟愛信合作,你就只能被別人牽著鼻子走。

很多人問,我們連發動機都能自主研發,變速器怎麼就不行?事實上,變速器研發難度一點不低於發動機,要求結構緊湊、換擋迅速、平順性好、可靠性高、成本較低、兼容性強,做好之後,具體到車型的標定工作也頗需功力。如果讓自主品牌純粹從零開始,完全靠自己一點一點摳自動變速器技術,恐怕這個速度還比不上國外廠商既有自動變速器更新換代的速度。

說白了,我們在自動變速器領域落後的程度之大,完全靠自己已經不可能追上了。

況且這是商業戰場,純自主研發自動變速器多投入是天文數字,見效慢,風險高,還要考慮到未來混動、電動化的趨勢,怎麼想怎麼都不值,所以還不如採購國外現成的東西,或者把國外自動變速器公司收購。


留住人才


媒體宣傳


只說一些我工作中遇到的,想到哪說哪,排名不分先後:

1 高純度常用化工原料。很多東西國內一般都是99%,但是進口的往往是99.5%甚至99.9%。大部分人覺得沒什麼差別,但是經過一系列後續的反應之後,做出來的產品就是優秀和一般的區別。國內產品很少有精品,因為精品除了原料好以外還要有好設備和好工藝。其實不只化工業,幾乎所有的產業都有這個問題,許多東西都以進口原料為宣傳語(真假暫且不論),因為原料的質量問題在後續的生產當中一般會被放大。

2 照明LED輔材。LED的主要成本是晶元(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晶元,結構要簡單的多,行業內也有叫晶片的,英文是chip或者die),常用的LED晶元國產還算做的可以,但是輔材方面,從固晶膠到金線,再到封裝膠,基本全是進口的天下,國內的相關產品基本只有合格的水平,做中低端產品還行,高端沒人敢用。

3 LED屏幕輔材。光學膠oca,國內基本屬於進口原料加工的層次。液態光學膠loca,國內產品和上面的照明輔材差不多,只有小廠敢用。各向異性導電膠膜ACF,索尼松下(經提醒是索尼和日立,謝!)已經把全世界所有的市場包了。也就是說,不管什麼手機平板電腦電視,凡是有液晶屏的地方就有日本的ACF,所以誰再說抵制日貨的時候可以拿這句話抽他。

4 半導體相關。了解有限,但化學相關的產品基本全是日韓台的,即便是非常沒技術含量的東西,比如清洗液,韓國樂天好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

5 電子封裝。和半導體差不多,只不過除了東亞這麼個地方以外加了個德國漢高,美國也有一些份額,但是量不大。

6 導熱用氧化鋁。高檔的全是日本貨,能買到的有電氣化學,新日鐵和昭和電工,是的,還有買不到的。即便這種二流貨,性能也比國產的高一倍左右。

7 有機硅。道康寧和信越獨步天下,國內和這兩個公司的差別基本就是長安長城vs賓士寶馬。

8 有機氟。日本大金地位同上(就是那個做空調的大金,從做氟利昂開始幾乎把所有有機氟的東西全做了)。

9 其他精細化工產品。不詳細說了,高端基本就是美日德三家的天下。其中德國偏向於基礎原料,日本偏向於下游產品,美國居中。

先想到這麼多


真不理解貴乎上某些裝X犯的情趣

沒事幹發這種這種半摻真假的答案釣魚騙贊很好玩么?搞得好像懂點自己領域的東西就很牛逼一樣,鄙視外行顯得你很屌?

關於西門子到底有沒有水輪機這個問題…前腳說有後腳說沒有,過兩天又說有。然後看見沒幾個人懂他開心的要死心想耍了一大幫人好好玩哈哈。

你開心就好


真理部

現在還在用五十年前的技術


高端光刻機。

簡單地說,光刻機就是把工程師的設計『印入』基底材料,其核心技術長期被荷蘭、日本等把持。

光刻機是晶元製造的核心設備之一,按照用途可以分為好幾種:有用於生產晶元的光刻機;有用於封裝的光刻機;還有用於LED製造領域的投影光刻機。用於生產晶元的光刻機是中國在半導體設備製造上最大的短板,國內晶圓廠所需的高端光刻機完全依賴進口。

目前,光刻機領域的龍頭老大是荷蘭ASML,並已經佔據了高達80%的市場份額,壟斷了高端光刻機市場--最先進的EUV光刻機售價高達1億美元一台,且全球僅僅ASML能夠生產。Intel、台積電、三星都是它的股東,重金供養ASML,並且有技術人員駐廠,Intel、三星的14nm光刻機都是買自ASML,格羅方德、聯電以及中芯國際等晶圓廠的光刻機主要也是來自ASML。

作為集成電路製造過程中最核心的設備,光刻機至關重要,晶元廠商想要提升工藝製程,沒有它萬萬不行,中國半導體工藝為啥提升不上去,光刻機被禁售是一個主要因素。

這麼昂貴的設備,為什麼不賣給中國呢?這就要提到《瓦森納協定》。

這個協定對中國也不是完全禁售,只是禁售最新的幾代設備。瓦森納協議每過幾年都會更新禁售列表,比如2010年90nm以下的設備都是不允許銷售的,到2015年就改成65nm以下的了。

也正是這個原因國內晶元工藝差不多落後最先進工藝2年左右,2016年中芯國際28nm的工藝才佔總產能的3.5%,而2016年高通驍龍處理器已經進入14nm工藝了(驍龍 653 /625)。

7nm工藝關鍵設備就是EUV光刻機,由於ASML公司的EUV光刻機的產能和可靠性問題,一直沒有量產。晶圓代工廠得等,以至於高通,蘋果的7nm晶元也得等

附:ASML公布2017第二季財報

全球最大晶元光刻設備市場供貨商阿斯麥(ASML)近日公布2017第二季財報。ASML第二季營收凈額21億歐元,毛利率為45%。在第二季新增8台EUV系統訂單,讓EUV光刻系統的未出貨訂單累積到27台,總值高達28億歐元。


這個問題是這樣的,很多情況下由於中國市場的體量,只要是我們沒有掌握的技術,那基本就會被卡著脖子限制我們的成本、產量和發展,就成為了限制該項產業發展的核心技術。一旦我們掌握了這項技術,由於產業集成規模的效益以及骨子裡就想著做便宜的慣性,這項技術十有八九會得到低成本大規模的推廣,使得它不再成為核心技術了…

總結起來就是,凡是我們有的,都不是核心技術,凡是我們沒有的,都是核心技術。


凡是評論半導體工藝的人,如果不知道什麼是」應用材料「。

那麼這個評論的可信度無限接近於0.


切削刀具的塗層、特殊刀具的設計


推薦閱讀:

以人類現有科技,有什麼辦法可以摧毀我們的地球?
如何看待FView的OPPO R7、vivo X5Pro評測?OPPO和vivo是怎樣的品牌?
未來20年可能會有哪些顛覆性的科技出現?
華為有什麼黑科技?
計算機能否真正理解人類語言?目前還無法理解語言的原因是什麼?

TAG:技術 | 工業 | 製造業 | 經濟 | 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