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消費金融還有戲嗎?
消費金融一直是本基金在關注的方向,車、醫美、3C、旅遊、教育看了N多種,2017年覺得除了上述資產領域,其他還會有啥突破?消費金融是否還是創業公司能起錨的方向,還是只是大平台的炮灰?歡迎多拍磚。
樂信肖文傑:消金核心競爭力是定價,穩健比創新更重要 | 新龍榜
近期,愛分析發布新龍榜,共有125家估值50億元以上的企業入榜。
樂信作為上榜企業之一,愛分析對其創始人兼CEO肖文傑進行專訪,訪談中肖文傑針對互金未來趨勢、消金髮展關鍵等方面深入闡述自己的觀點,現摘選部分內容與讀者分享。
後續愛分析將持續發布其它部分上榜企業訪談文章,敬請關注。
樂信,是肖文傑人生第一次創業。
而他僅用了不到3年的時間,便讓樂信估值超過10億美金,躋身消費金融領域為數不多的獨角獸行列,成為最受關注和最有競爭力的企業之一。
樂信的飛速發展,離不開肖文傑敏銳的觀察力和精準的判斷力。
肖文傑此前在騰訊財付通負責產品規劃及運營工作,在騰訊工作6年後,他決定辭職創業。2013年8月,通過反覆分析十多個創業方向,最終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他將方向定位於大學生消費分期領域,並創辦大學生分期平台——分期樂。
隨後分期樂經歷了校園市場的紅海大戰,在眾多包圍者中不斷攻城略地,最終突出重圍,在校園市場中佔領高地,並在一輪輪融資後,肖文傑整合所有業務成立樂信集團。
然而在快速發展後,卻迎來了風雨。校園市場在去年經歷了最艱難的一年,環境發生變化,眾多校園平台紛紛退出和轉型。
在此之下,樂信紋絲不動。肖文傑坦言,他在去年也時常感受到焦慮和無能為力,但因為想要堅持最初服務用戶的初心不變,因此他並沒有動搖,仍然堅守校園市場。
堅守等來的是風雨過後的曙光。如今在強監管之下,行業發展趨向合規,肖文傑認為,這對於堅持合規的樂信而言,也將更有利於其今後健康可持續的發展。
一直以來,肖文傑都在不斷塑造樂信的競爭壁壘,如今他對於樂信的發展戰略逐漸清晰和堅定,最終憑藉走出一條不尋常之路,為樂信構建起一道難以複製的護城河。
在對肖文傑的訪談中,「穩健」是他反覆提及的詞,這也是他認為對於企業最關鍵的因素。
在肖文傑看來,必須要有耐心、沉下心做事情,當看短了就會失去長線,當看長了就會在短期有所損失,而樂信則是家看長線的公司。
未來互金趨勢是和傳統銀行融合
愛分析:如何看待互聯網金融的未來整體發展?
肖文傑:金融本來就是專業性很高的東西,現在很多互聯網公司衝進金融領域,喊著顛覆銀行,我認為這是沒有可能的。金融的本質還是信用,大型銀行有國家給進行信用背書,普通平台很難做到的。
所以互金平台未來和傳統銀行一定是融合,而不是競爭的趨勢,未來大家各自有各自的分工,銀行有銀行的優勢,我們也有我們的優勢。
其實現在大家也已經看得很清楚,都在找互補、找合作,去年我們也梳理企業文化,很多互聯網科技公司都致力於創新,但是在我們的企業文化裡面,我們並沒有這樣。
愛分析:為什麼?您怎麼定義創新?
肖文傑:金融的創新意味著什麼,金融的創新一定程度上意味著突破監管的規則,金融本身是個服務業,技術是為金融服務的工具。如果要不斷創新,首先得打破自己原有的邊界,其次創新的產品意味著風險,沒有得到足夠時間驗證的東西是隱藏風險的。
所以在我們企業文化裡面,相比於創新,我們更看重的是穩健,誰能活到最後,這個才是真正的勝者為王。
愛分析:具體怎麼理解這個穩健?
肖文傑:每當開始做新的業務時,我們會非常謹慎地反覆論證。
具體而言,當我們計劃開發某一個信貸產品或信貸人群之前,我們一定會控制它的增長速度。比如一個業務突然增長得很好,如果就大踏步往前走,很可能突然之間就完全不一樣。
因為金融裡面多了一個時間的概念,這個時間的概念其實是說,做一個新的業務沒有得到時間驗證的時候,是有很大的風險的。
第一,我們有比較嚴格的風險敞口管理機制。比如我們開發一個12期的分期付款產品放出去,第一個月壞賬率很低,這是肯定的。第二個月也很低,那麼第三個月呢?這個數據不能代表第三個月。必須要等到完整的12個月信貸周期跑完,才能知道最終策略是不是有效,這個市場是不是好的。
當我們做了新的產品,我們會限制它增長的速度,會提前設定好每個月可承受的風險是多少,不能突破這個值,第一個月五十萬,第二個月最多一百萬,第三個月最多一百五十萬,多了我們不做,必須等到它三個月的表現之後我們才上。
第二,其實我們過去幾年最大的競爭對手一直是時間,因為大家都在搶這個時間,尤其金融這個業務,做得太慢,還沒到時間表現,就沒法判斷它的風險。那麼我怎麼縮短這個時間?打比方說,當我們運行一條策略的時候,同樣會放出五個測試的策略,測試這個方案對不對,每一個測試的方案和案例,我們會把它的風險控制在一定的範圍。
然後這個月我們整個的正常業務做完,如果有多餘的風險敞口,那我就把它放給各個項目去測試,每一個產品線必須有測試方式和每個月的測試報告,如果有損失我們可以承受一定的風險,但我們買回來是一個教訓。如果測試方案一旦獲得整個效果,我們馬上會更新到風險判斷策略裡面去。
所以我們就是不斷更正,風控的測試方案可能變成我們今天產出的一個最重要的依據。
消金公司的關鍵競爭力在於定
愛分析:如何判斷一個消費金融公司的競爭力?
肖文傑:判斷一個消費金融公司的競爭力,只需要關注一件事情,那就是利率。
因為利率代表公司的風險管理水平、運營效率、客戶健康度等。金融市場裡面有一個現象是其它行業不具有的,那就是逆向選擇的問題。
如果定價高的話,就會把好用戶擋在外面,而壞用戶一個也擋不掉,因為人家要拿你的本金,不在於利息,不會還的。如果定價低的話,更容易獲取更多優質用戶。
因此如果定價高,就永遠是踩著刀刃行走,也是殺雞取卵,今天取得到,明天不一定取得到,不具備長期和健康的可持續性增長,利率太高的話,是做不到滿足用戶未來成長的需求的。
愛分析:現在既有從現金貸轉向場景分期的,也有從場景切入現金貸的,您認為哪種更有競爭力?
肖文傑:我認為在場景產生用戶,再轉到現金的這種路徑,毫無疑問是更加健康和更加通順的。
從現金轉到場景其實沒有那麼健康,打個比方,我借了錢給一個用戶,然後你拿去買一個高價的東西,看起來也是有場景消費,但是事實上你忽略了他這個人本身是資金渴求型的。
而如果是被實物吸引過來的一個正常的消費用戶,然後後續有小額資金需求時在平台上借點錢,這是截然不同的健康度。
愛分析:關於場景分期模式,如何看待線上電商模式和線下場景結合模式?
肖文傑:這是兩個物種,我們是被進化出來的。線下場景分期模式需要非常大的人力,並且催收佔據一大部分,因此年化利率太高,壞賬也高,而我們挑用戶嚴格一點,利率也低,可以吸引很多優質用戶。
因此我們更多是一個被進化出來的全新商業模式,未來這是一個替代的必然過程,毫無疑問線上分期一定會取代線下分期。
愛分析:為什麼選擇線下獲客的策略?
肖文傑:金融本質上是一個服務業,而金融公司的優勢,首先在於挑選了什麼樣的用戶,獲客能力強不強。
至於風控其實並沒有本質區別,就像工行和招行的風控其實並沒有質的區別,風控隨著時間大家都能補上來,頂多說像阿里、京東在最初有數據優勢,但之後大家也能補上來。
另外,資金也並不是明顯優勢,一般創業平台在資金上是拼不過銀行、巨頭系的。金融首先是一個服務行業,那麼真正的競爭力就在於獲客能力到底強不強,有沒有自己獨特的獲客能力。
其次在於對用戶的長期價值,用戶能否形成良好的品牌認知。這也是很關鍵的,同樣金額的信貸產品並沒有不同,都是標準的,那怎麼培養用戶忠誠度是很重要的。
因此在獲客方面,我們認為線上跟線下是有明顯的差距。舉個例子,最近我們在討論一個產品,線上獲客和線下獲客必須要有兩套不一樣的模型,來評估這個用戶。
我們有個信用卡代還的業務去年上線,現在正在放量當中,這個產品從線上獲客的方式來看,通過率一定是非常低的,必須要嚴加防範風險,因為是敞開門的,逆向選擇來了,不需要推廣欺詐分子也會過來。
如果是線下獲客的話,信用卡的壞賬率在兩個點以內,如果線下能夠鋪得足夠平均,就是指定給你辦,壞賬率一定在兩個點之內。因為線下是我們一個個主動營銷,足夠分散,沒有逆向選擇的問題,不會遇到大量的騙子。
愛分析:如何挑選用戶?
肖文傑:我們要挑優質的人群,如果這個人群不具備很高的成長,並且容易受到經濟周期的影響,我們可能會避開。
另外但凡需要用高利率去覆蓋風險的業務,我們不做,利率超過年化36%的產品全部不做。不僅僅是賺錢的事情,因為我們針對這種小額信貸的業務做過測試,在不同的利率區間進行反覆測試,用戶其實並沒有反應。
愛分析:用戶對利率不敏感?
肖文傑:用戶並不敏感,因為金額太小。但是我堅持,我們一定要把利率降下來。看起來短期一天兩天沒有影響,但是長期看的話,什麼樣的用戶會留在你這裡,什麼樣的用戶會堅持選擇跟隨你成長,那是不一樣的。
降利率這個事情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對於企業內部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如何降、降得合理,而且還得兼顧到財務上的一些指標,要有計劃、有步驟地慢慢降下來。
如果金融很簡單粗暴地用收益覆蓋風險,這對好用戶是不公平的,意味著用好人賺來的錢買壞人的單,那我們儘可能要避免這樣的事情,儘可能挑好人。我們的幾項業務都是為了長期服務於這個人群,並沒有做什麼花里胡哨的事情。
愛分析:拉長借款期限會有怎樣的挑戰?
肖文傑:目前我們的筆均期限是12個月左右。其實期限拉長,對於公司的難度是成倍增加的。不僅資金穩定性要足夠好,並且對風險管理能力的要求也是完全不同的。
因為必須要拉到36個月的周期來看風險表現,做不到一個月的短貸是很容易管理的,風控並沒有太高的門檻,並且是高利率覆蓋高風險,對於長期的風險積累和公司發展起不到很好的作用。
愛分析:如何控制壞賬?
肖文傑:從2013年開始,我們的壞賬率走勢是在逐步下降的,按vintage看,我們的壞賬每一年都比前一年低。
金融行業風險的高和低,這個數值本身並不代表一切,關鍵是預計未來的走勢和到底有多大的風險,這個才是關鍵的。
舉個例子,如果我預判壞賬是10%,結果跑到了20%,這個就是可怕的,如果我預計是20%,最終也是20%,用合理的定價把它覆蓋掉,那就不會出問題,最怕的是不在你的預計範圍內,所以我們對整個風險判斷和整個趨勢把握是管理得非常細的。
堅持在校園領域的初心
愛分析:如何看待去年輿論對於校園市場的評價?
肖文傑:去年最難的時候,很多平台退出校園市場了,但是我們聯合銀監會、教育部、團中央聯合開了一個發布會,我們要送金融知識進校園,今年將會全部落地,在校園裡面告訴用戶識別不良網貸,應該如何保護自己信息的安全。
校園裡面確實存在一些黑產欺騙學生貸款,讓他們無端背上債務,這個市場上很多人對風控完全沒有嚴格要求,反正學生不還款就找父母,對於他們來說很好盈利。
其實去年我們有點無能為力,擔心劣幣會驅逐良幣,如果整個輿論是負面傾向,毫無疑問會對我們產生很大影響,把真正用心服務用戶的公司逼死了,民間借貸還是照樣存在,並不會消亡。
去年經過一段輿論的發酵,多部委聯合發文,我們的心才落地,因為監管規範了,我們只需要對照規則一條條做好,不合規的平台自然會有監管管理。
所以無論這個市場到底發生什麼樣的變化,我們有自己的價值取向,服務用戶的初心也不會變,前提是我們要合規。
愛分析:如何判斷學生群體的還款能力?
肖文傑:學生是在互聯網金融領域我們看到和做到最好的資產質量之一。首先這個人群有自己賺錢的能力,很多學生在外面兼職。
其次現在的學生家庭是完全不一樣的,到我們平台的學生用戶,基本都是中國家庭裡面中等偏上的,他對自己的未來有足夠的信心,還款來源於生活費里的一部分可自由支配的現金,還有一部分兼職收入,既能自食其力也是成年人,為什麼不能按照自己的意願去享受金融服務呢?我們也沒有道理剝奪他們享受金融服務的權利。
一個正常的成年人應該為自己承擔一些東西,過去中國家庭習慣什麼都包辦好,我相信未來觀念一定會開始改變。一定程度上我們也在推動了觀念變化這個趨勢,我們是在這個趨勢當中的一個部分。
最後中國經濟確實也需要拉動內需。舉個例子,我們是蘋果唯一一個官方授權銷售的分期商城。我們跟蘋果談判了一年,蘋果最後決定跟我們合作是因為他們看到一個數據,他們在中國已經是很緩慢的增長,他發現在增長的那部分用戶裡面,絕大部分是我們帶來的增量貢獻。
因為原來資金不夠而無法買蘋果的用戶,現在可以分期買,對於蘋果或者很多廠商來說是一件非常有價值的事。
對外投資關注場景端和數據端
愛分析:您認為消金行業的未來發展空間是怎樣的?
肖文傑:我認為這個行業還有太多沒有被挖掘出來。
從宏觀來看,中國的經濟太需要它了,現在一直在講供給側改革、消費升級,如果沒有充足的資金如何進行消費和升級,金融在這個過程中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
國家戰略上對這個行業一定是鼓勵的,也在批消費金融的牌照。另外,中產階級這一層級已經開始顯現,初級消費無法滿足需求,開始追求消費品質升級,消費觀念開始發生深刻變化。
這就是中國未來整個消費潛力和消費觀念為行業帶來的機會。因此消金行業是取決於中國市場規模和趨勢,這就考驗企業到底能夠有什麼樣的能力,能不能抓住這個機會。
從微觀來看,政府對於互金監管趨嚴,原先的P2P、小額信貸平台紛紛開始轉型,巨頭看到規則出來了,機會也開始出來了,互聯網金融已經變成每一家有流量公司的標配,這將是一場非常慘烈的競爭。
愛分析:未來是否會關注互金其它機會?
肖文傑:我始終覺得資源是有限的,你能不能長期專註做一件認為正確的事情是至關重要的,不要分太多心,我們未來一段時間一定是專註在個人消費金融領域。
儘管我們有桔子理財,但桔子理財也沒有賣各種各樣的其它資產債權,主要還是為我們的核心戰略服務。我們才剛剛開始盈利,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所以還是要專註。
愛分析:未來是否會進行對外戰略投資?
肖文傑:過去其實我們也投了一些小公司,但那只是我們的一些嘗試,對一個新的行業的全新學習。
未來在整個投資併購方面,我們會更加傾向後期一點的公司。因為初創公司很難在我們高速增長期的時候發揮協同效應,很難起到真正作用。
未來我們可能會在幾個方向有興趣,第一是在消費場景端,到底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可以幫我們打造消費場景的壁壘。
第二是在數據端,因為互聯網金融數據是提升效率的重要因素,要麼有數據,要麼有數據加工處理能力,其它還有就是牌照等方面。
愛分析是一家專註於創新企業研究和評價的互聯網投研平台。愛分析以企業價值為研究內核,以獨特的產品形態,對創新領域和標杆企業長期跟蹤調研,服務於企業決策者、從業者及投資者用戶群體。關注愛分析公眾號ifenxicom,及時獲取重要信息。
添加愛分析群小秘微信(ID:ifenxi502)即刻加入愛分析行業討論群。
先寫結論:2017年 消費金融仍將火爆,但是如果沒有方向性的調整將迎來瓶頸期。
1 消費金融市場有多火熱
2014年之前,獲得消費金融牌照的公司不過區區4家,並且「4」這個數字保持了相當長的時間。從2014年8月 招聯消費金融有限公司獲牌之後,到2016年年底持牌的消費金融公司已經增加到了20家。除了這些「正規軍」,基於3C,醫美等場景的分期公司;完全依賴線上的現金貸公司;以及電商背景的「花唄」「白條」等各類消費金融公司各顯神通,進入這個市場的公司與日俱增。
提供借貸的app
這還僅僅是我們談論語境下的「狹義消費金融」,其實房貸,車貸等都應算是廣義上的消費金融。畢竟消費金融的定義,就是用於消費而產生的的信貸業務。即使是狹義的消費金融,依然有著千億級別的市場,吸引著各類資本趨之若鶩。2017年這種熱潮依然會持續。
最近"2345借貸王"在各種商媒網站上,微信公眾號里持續刷屏。號稱此前單月放貸量超過10億,預計2017年放貸量要達到200到300億,可能見這個市場的玩家已經有多瘋狂了。雖然它跟了個厲害的爸爸,但是2345...不知道大家還有沒有裝機時被支配的記憶。
2 瓶頸期即將到來
獲客成本的提高已經是擺在眼前的問題,無論是線上還是線下。線上戰場大家已經打成了一鍋粥,具體有多慘烈請參考上面的圖。線下各大公司轉戰各個場景,從學生到藍領,從工人到農民,每個地方都是刺刀見紅的價格戰。隨著資本的不斷進入,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然而這還不是最致命的問題,最可怕的問題是什麼呢?是公債率在不斷上升。
原來只借一家公司的時候,無非是3-4千塊錢,少抽一包少請兩頓飯的就還上了。但是現在去app上面擼一圈,到手的就是現金就有幾萬甚至十幾萬,你讓一個學生/工人/農民怎麼還?可能大多數人借的時候就沒想著還,或者去別的app再擼一圈借了東家還西家。
如果僅僅是老賴客戶來還是可以靠風控來篩選的,然而好多人借錢的時候是想還的,但是錢花著花著就不夠花了。一個會到app借2-3千塊的人,要麼是對生活品質有追求,希望買身份不符的奢侈品;要麼就是黃賭毒迫切的需要錢。他們可能沒有很好的理財觀念,而一旦一家借貸公司還不上了,就有可能會變身成為個老賴用戶,回頭就會光顧一大批消金公司。
更可怕的是,「不勞而獲」這種事會上癮的,而且一個人成為老賴,那他身邊的人也有可能在他的介紹下成為「老賴候選人」。他們常常會說這樣一句話:這些app錢就是白給的,白給你還不要麼?是的,在他們眼裡是沒有徵信這個東西的,真金白銀才是他們在乎的。
他們這些不斷尋找新借貸app,一人多貸,借了東家借西家的人,姑且稱之為「信貸饑渴人群」吧。信貸饑渴人群不斷地增加,比例不斷上升,才是消費金融行業的阿克琉斯之踵。
剩下的解決方法部分有時間再寫
謝邀。各種試錯依舊會很熱鬧,但機會不大,風投持續降溫中。
為什麼這麼說?從市場角度來看:
消費金融的資產大頭,一是房子,二是汽車。基本是銀行的主戰場,沒有系統性機會。二手車市場基本上也都折戟了。平行進口我接觸過,也不大看好。
長尾部分是日常消費,信用卡瓜分了主要優質客群。
還剩下什麼?網購。大平台阿里、京東,再如去哪兒等等,都沒怎麼搞起來,屬於信用卡的重疊領域。小電商平台就更不必說了,流量不夠,也不可能整合在一起拼湊出流量來。
再就是農村消費,阿里、京東等在發力了,運營成本太高,能否掙到錢尚待驗證,即便賺錢估計也是從商品價格上作出來的,個人比較悲觀。這個領域草根根本不要想參與,燒不起的錢,渠道的問題,還有資金用途問題,等等。翼龍貸也是陪了血本賺吆喝。
學生消費可能是唯一於前述不重疊的領域了。但它和首付貸,從一開始我就極度反感這兩個業務,感覺都是短期內必死的毫無邏輯的業務。教唆心智不成熟的娃娃們超前消費?!這是生兒子沒屁眼的事情。首付貸之前過說,開發商背後有鬼把戲。
至於題目列舉的領域,或是和前面重疊,或者消費頻率和金額不夠,或者不能產生客戶粘性,或者有政策法律障礙,甚至很多連可操作的平台都沒有。
沒有市場,談何前景?
兩年前就有朋友和我探討這個業務,我就是給出的上述分析。現在來看,我這個邏輯應該是驗證成立的。目前的狀態下,消費金融基本不具備持續發展的可能性,個別巨無霸平台或許能有希望,但整個行業基本上就是個 B2VC 的巨坑。問題是:VC已經不似前些年那樣人傻錢多了。利益相關匿了,樓上的幾位感覺說了一堆都沒說到點上,或者根本沒有在第一線。
從業者,可以明確告訴你仍有機會,以租房教育為例,現在都過得不過,而且市場仍在保持增長。行業都冒出了一些細分領域領跑者,但身為領跑者的我們,我可以告訴我們最擔心的問題是什麼消費金融業務沒有品牌效應!!!消費金融業務沒有用戶粘性!!!消費金融業務沒有市場壁壘!!!其實大家的資金成本都半斤八兩!!!15年開始一直到16年上半年互金行業的消費金融業務剛開始起步,依託一些不成體系的個人信用體系為風控標準,以醫美,家裝,婚慶,教育等消費場景為入口開始起步,取得了一些小成就,同時也獲得資本的青睞;隨著入局者越來越多,所謂的互聯網行業以快制勝的市場競爭思維,缺少風險控制,單一重視流量和數據,依賴O2O那套模式開拓模式,各家都開始拼利率(低於行用卡),拼通過率(80%以上),導致市場佔有率上去了,但是從16年下半年壞賬率也集中爆發了(各家壞賬率均超過兩位數),各家又不敢大張旗鼓催收,很簡單一是催收成本居高不下,二是擔心一旦承認壞賬率爆發會受到資本冷落,所以只能是打掉牙往肚子裡面咽,這樣下去資金端危機也會愈發嚴重,拿到融資或是背靠大靠山的互金還能繼續撐下去,沒有靠山的基本玩完,2017年會進入互金消費金融業務洗牌期,預計大批互金平台會抵擋不住壞賬率而倒閉,能夠留下來的需要建立新的風控模型,不僅僅對c端用戶會有所把控,B端商戶會慢慢淘汰一些劣質和規模小的商戶,就像小馬哥前幾天說的那句話互聯網金融發展拼的不是誰跑的快而是誰的命長!
消費金融行業經過兩年多的發展和競爭,最終獲利最大的還是坐擁電商場景和海量用戶的京東和螞蟻。無場景,不消金。唯品會,網易嚴選這樣的二線電商也紛紛搭建了自己的消費金融業務線。
在目前看來再去搭建線上電商場景切入消金領域已經是天方夜譚。線下場景成本高,風控難,線下分期過去的大玩家如捷信,佰仟等都已紛紛收縮戰線,謀求轉型。
那消費金融還能怎麼玩呢,在國內現在的政策和市場環境下,消費金融最終還是回歸現金小額信貸。
如果你只看狹義的消費金融,那可以說這個領域已經接近紅海,除非線下消費場景能有大的變革,否則大格局已定。
但如果你看的是廣義的消費金融,市場空間還非常寬廣,最好的例子就是16年-17年崛起兩家以上的主打線上的消費金融公司,業績增長速度非常驚人同時今日頭條,新浪這些一線互聯網大廠也紛紛布局現金貸業務。
想掙快錢就不要進入這個行業了。沒有風控意識的也不要進入。對風險沒有容忍度的不要進入。具備以下條件的還是可以進來玩:1.有低成本直接接觸客戶機會的,之前沒有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物業公司、手機連鎖店、樓盤中介)2.有很好的全人群徵信或者行為數據的(電信聯通中移動)3.願意冒險嘗試虛擬信用卡、無面審人臉識別自動放貸這類前沿技術的,有強大技術優勢的。 4.不怕死的
持謹慎態度!1,電商系統已被巨頭瓜分;2,農村市場基礎太差;3,部分業務與銀行現有業務重疊;4,其他行業的消費場景未形成閉環,風險與收益不匹配;5,部分供應鏈垂直領域目前正在試錯中,效果待檢驗
隨著監管態度的明確與細則舉措落地,野蠻生長的P2P網貸正忙著轉型求生存,消費金融正成為各平台趨之若鶩的「救命稻草」。
消費金融,根據《消費金融公司試點管理辦法》,是指經銀監會批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設立的,不吸收公眾存款,以小額、分散為原則,為中國境內居民個人提供以消費為目的的貸款的非銀行金融機構。
據艾瑞諮詢數據顯示,2013年中國互聯網消費金融市場交易規模為60億元,2014年交易規模突破183.2億元,2015年市場則突破千億元,預計未來幾年仍將成井噴式發展。這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消費金融市場給P2P網貸留下了足夠的想像空間。
但是P2P轉型做消費金融,從理財端轉型做資產端,實際上需要慎重對待。首先,投資要看人,創始團隊的素質很重要。絕大多數P2P本身創業者素質堪憂,有過正規金融教育的CEO比較少。其次,消費金融看似好做,實際上系統建設起點很高,對團隊的技術素質要求極大。大部分P2P經過幾年的消耗,已經負債纍纍,很難拿出更多的經費來做系統建設。再次,國內的P2P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習慣了借投資人的錢提前揮霍,正確的金融投資風險意識尚未建立,金融風險無限制擴大,最後損害的是普通散戶投資人的利益。此外,有的傳統P2P資產很差了,希望通過消費金融資產來稀釋原來的有毒資產,但是消費金融資產生產速度慢,很難在短期內有效稀釋。因此消費金融並非萬能解藥,轉型切勿盲目跟風。
道可特解讀 | P2P行業洗牌,消費金融成轉機?
沒戲了,基本要完蛋。
為切實推動我國消費金融市場健康發展,首先,應儘快完善消費金融法律法規和監管制度體系,促進個人徵信體系建設;其次,要加快分層消費金融服務體系建設;第三,提高消費金融機構風險管理水平,促進行業可持續發展。2017綠財消費金融揚帆起航
一年多該行業員工,很同意樓上Lyodi的看法。
現在燒錢已經不是丁點了。降息降費率只是一部分,大頭部分在於,為了維持用戶體驗,放了不該放的款。創業,很容易會在這上面吃虧吃很久,我們就是…這種燒錢打法,對巨頭是出於長遠考慮,其他都是炮灰。還有就是消費場景,因為上面的打法,現在消費場景有些都開始被扭曲了。
原來一個只有信用卡的客戶,只會消費1w。但現在,在每家消費金融都申請幾w,總共十幾二十萬,一個小屁孩,單靠自己半輩子都估計還不清。真的是在「教唆不成熟的娃娃們超前消費」,很缺乏持續發展能力。只能說短時間內會持續火熱。
或者樓主是想問,短時間內有沒有其他合作行業能混進去融資賺個快錢?在最近3年都是有前景的 而且會持續發展的很好 。因為這個行業還得不到統治的管理。 各大金融機構平台和小貸會一直瘋狂
2017將會是消費金融大爆發年,隨著不斷批核的新的消費金融公司進入,各大互金平台機構轉型消費金融,各渠道和場景積極發展消費金融或尋求消費金融合作,加上銀行、小貸等傳統金融機構積极參与到消費金融,消費金融將會充斥每一個角落。
推薦閱讀:
※怎麼看待銀行的裝修貸?
※小米為什麼要從海外貸款 10 億美元 ?會怎麼使用這筆錢?
※汽車廠商所宣傳的貸款 0 利率購車,真的可以 0 利率么?這裡面有什麼坑?
※建行裝修分期貸款都能用於哪些消費項目?
※按揭貸款銀行已經審批,放款前發生了一筆民間小額貸款還會影響放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