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評價中日關係,日本為什麼會害怕中國?


明治維新後,日本開始了自己的擴張之旅,並先後打敗中國和日本,通過戰爭,一躍成為二流工業強國。不過在後來的二戰中,日本老底賠光,只能無條件投降。

戰敗的日本,非但近代擴張成果被剝的一乾二淨,就連近代工業化的積累也全部化為烏有,連國家主權都被美國接管。

如果戰後接管日本的是蘇聯,沒準日本就已經亡國了。畢竟日本位於太平洋與蘇聯遠東板塊之間的地緣區位,以及俄羅斯開疆拓土的傳統,決定了蘇聯十有八九會趁此機會,將日本逐步鯨吞,以此確立對東北亞的主導權,並打開東出太平洋的戰略通道。

但是接管日本的不是蘇聯而是美國,這就讓日本獲得了轉機。

二戰終結後,冷戰隨即開啟,美蘇兩強在全球針鋒相對,全面對抗。而美蘇爭霸的焦點,除了歐洲之外,就是東北。在美蘇爭霸的大格局下,日本的地緣價值逐漸凸顯:

首先,日本孤懸於東北亞海上,是東亞、北亞勢力東出太平洋的必經之路,倘若日本可以變為美國的戰略基地,蘇聯便被美國牢牢鎖死在日本海內。

其次,蘇聯是經典的大陸文明國家,陸上影響力非常強大。而日本不過是個島國,與俄羅斯隔海相望。儘管在工業時代,海洋的地緣屏障作用已經遠不如農耕時代,但是仍舊能夠在相當程度上,阻斷大陸影響力的輻射功能大,進而為這個戰略基地提供更加安全的保障。

最後,雖然從國家角度來看,區區40萬平方千米領土,一億人口的日本,其地緣實力連二流都很勉強,但要是單單作為一個抵抗蘇聯的前方戰略基地的話,這個體量可以說是不多不少——剛剛合適。

而對日本來說,美國本土在太平洋彼岸的北美,與日本的地緣關係疏離程度遠朝蘇聯。這也就是說,美國對日本的控制程度,天然不可能達到蘇聯的地步。甚至,要是想讓日本這個前方抗訴基地發揮更大的作用,美國不僅需要給予日本相應自主權,經濟上也有必要加以扶持。

總而言之,戰敗後的日本雖然註定已是氈板上的肉,只能認人宰割,不過美國來操刀,肯定比蘇聯要好得多。兩害相權取其輕,日本也樂得認美國當爹。二者一拍即合,美日同盟便有了共同的利益基礎。

而除此之外,就當是的形勢來看,中國解放戰爭的結束,以及隨之而來的朝鮮戰爭,更加速了美日蜜月期的到來。

解放戰爭結束後,新中國向蘇聯一邊倒,東亞大陸由美國的盟友,搖身一變成為對手。東亞政治格局的驟然改變,使得美國有必要加快扶植日本。之後的朝鮮戰爭,更使得這種迫切感迅速加劇。

日本由此鹹魚翻身!雖然在政治和軍事上,美國依然對日本強勢控制,不過在經濟方面,美國卻鬆開了綁在日本頭上的枷鎖,並有意扶持。這種利好,再加上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東風以及接憧而至的全球化浪潮,使得日本很快就恢復了元氣,甚至還超過了戰前,在區區三四十年內超過蘇聯,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當然,不管日本經濟勢頭多好,在政治和軍事上,它依然要被美國使喚。不過當時環境下,美日共同面對蘇聯這個強敵,所以二者的政治軍事立場還是比較一致的。甚至在20世紀70年代,冷戰進入第二階段,蘇聯強勢出擊,美國卻受越戰之困,戰略上採取守勢。日美兩國所面對的戰略壓力大增,因此都對與新中國和解展露出極大興趣,希望通過籠絡這個雖然貧困落後,但卻有著世界級地緣實力的東亞大國,來為它們分擔來自蘇聯的壓力。

美日的全方位蜜月期,一直保持到20世紀80年代。

這時候,美國的對日的態度逐漸出現改變,由之前的力挺扶持,變為有選擇的壓制。

美國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改變?

首先,80年代的日本,業已成長為全球第二經濟大國,雖然政治和軍事上仍然受制於美,但在經濟上,已經形成強大的競爭力,並對美國構成衝擊。

其次,這個階段,西方剛從滯脹中緩過氣,但為了應付冷戰,相應開支又只能增不能減,囊中羞澀之下,美國有意剪剪日本的羊毛,換點銀子花花。

最後,冷戰已接近尾聲,蘇聯敗象已呈,日本在戰略上的地位有所削減,因此也不必再像之前那樣力挺。

基於這種邏輯,美國開始洗劫日本。以《廣場協議》為標誌,日本慘被剪羊毛,經濟陷入停滯。

《廣場協議》是戰後日本所遭遇的最大挫折。而中國的崛起,更使得日本危機意識進一步加劇。

日本是個典型的外向型經濟體,工業品的出口對日本經濟發展至關重要。隨著中國改革開放,參與全球化競爭,日本的海外市場面臨越來越強的挑戰。

中國的地緣實力遠超日本,改革開放後,中國製造業的規模優勢逐漸顯現。何況中國有大量適合工業開發的低地平原,勞動力價格低廉,體制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充足保障,這種變化的後果,就是一個又一個原屬日本占居的市場,被來自中國的產品所擠占。

鋼鐵、重工、家用電器、電子科技,許多日本的傳統優勢領域,被中國製造奪取。

當然,日本有先發優勢,技術上有豐厚積累,因此在諸多中高端技術和領域仍然優勢較大。不過這種技術上的優勢並非不可改變。隨著中國逐步開始產業升級,中日的層次鴻溝正在被陸續填平。而且,中國的這種升級,有龐大的體量優勢做支撐。而伴隨著基礎製造業的萎縮,日本的許多高端技術,逐漸成為無本之木,繼續向前時多顯得力有不逮。

中日文明發展水平的差距是後天因素導致,能夠通過努力改變,但二者地緣潛力的差距則是基於先天資本,不能改變。

其實這個道理日本也懂。所以才會在近代時拼了老命侵略中國。希望憑著自己在農耕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過程中取得的先發優勢,將中國一舉征服,奪取東亞大陸,從而一舉彌補自己在地緣實力方面的先天不足。

但二戰的失敗,標誌著日本已然錯失了這次千年一遇的的戰略機遇,儘管戰後日本在經濟上建樹頗豐,但軍事和政治均被美國的高度鉗制,而且當代國際社會的遊戲規則也與戰前大不相同,所以日本無法再像近代那般,重蹈侵華故事

而中國改革開放後,國力快速提升,再憑著自身的龐大體量,中國在短短三十年內,便實現了對日本的反超。

這下,輪到日本害怕中國了。

日本害怕中國,首當其衝的原因自然是怕日本報近代之仇。不過除了簡單的恩怨情仇外,日本對中國的顧忌和防範,還有更深層次的戰略考量。關於這一點,關注微信公眾號:雲石,雲石君在接下來的《地緣政治27:日本現在會怕中國》中繼續為大家剖析。

本文為雲石地緣政治第28節——日本系列之第5篇。對地緣政治與國際關係感興趣的讀者,可訂閱微信公眾號:yunshi911(長按可複製),收看雲石全部地緣政治系列文章。


威震天和紅蜘蛛。

一個永遠的大哥,和一個有點能力但不是很夠的,自以為是的老二。

日本的地形決定了必須外向型,才可能富強,如果只是安逸於小小的四個島,看看江戶時代藩主們的生活和滿清時代縣官的生活,就會知道日本有多慘。

但很可憐,日本不同於英國,有一個分裂的大陸作為對手,他的對手是東亞所有肥沃土地的擁有者,大陸上唯一的霸主,中國。

而那些比日本弱小的多,但肥沃又多金的小國,日本一個也不敢伸手,因為伸手就要被打,唐朝不服打了一次,幾乎怕了一千年。

明朝不服又打了一次,怕了五百年。

好不容易,五千年難遇的中國歷史最弱時期,和日本最強時期,以及外部干擾的真空期,日本想一次梭哈,結果……

面對三千萬的鮮血,和一個被稱為G2的世仇,日本難道不應該害怕么?

本來他們就害怕了一千年,現在不過是延續而已。


日常雲石自問自答


日本哪裡害怕中國了???


你這個問題和,為什麼馬化騰嫉妒鳳姐,一樣。


推薦閱讀:

如果安倍晉三跪在人民英雄紀念碑前會是什麼樣?
為什麼日本人比較矮?
中國女人跟日本女人有哪些區別?
日本APA酒店扭曲歷史的行為,我們應該怎麼辦?
完全不懂日語去日本旅遊是否可行?

TAG:日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