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網路謠言主要靠打擊還是預防?
俗話說得好,兩手抓,兩手都要硬。
一方面,對於那些已經犯下口業的壞分子,我們要堅決地清查打擊,絕不能姑息手軟。該查水表就查水表,該請喝茶就請喝茶,該送精神病院就送精神病院。
另一方面,對於其他蠢蠢欲動的壞分子們,我們也要建立起足夠的威懾,讓他們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闢謠鐵拳的威力。
當然,雞蛋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事先預防工作也不能只建立在事後威懾上。對那些露出苗頭的,可以組織網路評論員,通過互聯網的渠道,用正能量集中感化他們。如果有必要的話,禁言,封號,扣友善度等手段也可以作為輔助工具。
至於其他廣大人民群眾,也要通過網路評論員的積極引導,使他們認識到維護網路正能量的重要性,讓他們自發組織起來,用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將網路謠言扼殺在搖籃里。
謝邀!
我看到的問題是這樣的:遏制網路謠言主演靠打擊還是預防
靠開放言路,讓大家在言論自由的環境下,自己慢慢學會分辨真假。
補充於2016年12月1日晚9點50分左右:
幾位知友提到了「成本」。
人類在社會上做什麼事情,是不需要成本的?如果靠管控言路,強力壓制,也有成本,而且歷史無數次證明了這種成本可能初期很小,但是後期相當巨大,甚至會讓社會倒退一段歷程。
當然,開放言路,保障言論自由也會對很多人帶來困擾,增加他們的成本。
所以無論怎麼做,都會有成本付出,而且顯然一個社會的個體,對成本的思考各有各的想法,那麼怎麼解決呢?
還是要靠開放言路,保障言論自由,讓大家把自己對成本的看法思路原原本本說出來,切切實實討論,仔仔細細協商,這樣才可能得出一個獲得最多人支持的共識,乃至解決方案,而不是一方壓制另一方,強制貫徹只代表某一方利益的觀點和手段。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非常悲觀,打擊、預防也許都沒用,或許要等到科技的下一步進化,用機器學習加信息自動比對以生成自動謠言標記之後,或許能略為好轉。
今年牛津辭典的年度代表詞是什麼?是「post-truth」,根據牛津辭典的解釋,「post-truth」與其他類似字彙組合如「post-war(戰後)」或「post-match(賽後)」的用法稍有不同;後兩者的前綴字post意指「某個事件或狀態之後」,但前者的post則指「某個特定概念已經不再重要或不相關的時候」。 也就是說,post-truth這個字指的是某種人們已經不再在乎真相,寧可訴諸個人情感來理解事情的狀態 。
也就是說,現在的受眾群體,對於是不是謠言已經不在乎了,只關心是否匹配自己的情感訴求。
曾經有一個「五分之一法則」,認為不管多離奇的想法,總會有20%的人相信,比如歷史上出現過的:相信真的有女巫、相信太陽繞著地球轉、相信有外星人綁架案、相信奧巴馬是穆斯林,或者現在的,中國宇航員沒有真的上天。
隨著信息量越來越大,而且從網路獲取越來越方便,我們不光越來越無法判斷「事實」,甚至失去了判斷的基礎,因為越來越難以記住用於判斷是否「事實」的基礎知識。2011年哈佛大學的Daniel Wegner設計的一項實驗,讓自願者看一份包含四十項冷知識的清單,比如「鴕鳥的眼睛比腦子大。」每個人按照指示將四十項輸入電腦,一半的自願者被告知要記住;另一半則不用。同樣,有一半的人被告知他們的成果會儲存在電腦里;另一半則被告知在任務完成後會立刻刪除。實驗結果是:被告知要記住的人得分並沒有比未被告知的人來得高,但是認為自己的努力成果會被刪除的人得分卻比以為會儲存的人高出許多。無論他們是否嘗試去記憶,都是如此。
大腦一定是在沒有意識干擾下不停為記憶做分類,顯然大腦認為能夠迅速檢索的信息不太需要囤積,因此,所謂的「事實」(謠言的反面)通常比較容易忘記,相反,像Snapchat這種讀取後立刻消失,或許記得更清楚。同樣的實驗也考察了自拍這件事,證實對藝術品進行拍照而不是欣賞的人,更不容易識別作品和回憶細節。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從來不收藏任何文章,因為只要覺得以後會看,當下大腦就根本不轉。
現在的新聞,尤其是頭條模式的新聞資訊,最大的問題是會像毒品一樣讓人上癮,不斷提供符合你口味的內容,誘惑你點擊,就像坐在一桶爆米花前面,怎麼可能不吃下肚。現在的讀者往下拉不斷更新,而且沒完沒了,變成了遼闊森林中的流浪者,可能多次遇到相同的內容,卻始終不確定自己是否全部看過。
其實信息來源無所謂好壞,但無窮盡的信息培養出來的模式便是,讀者只記住了一兩個關鍵詞和標題黨的結論,無論是否謠言,其實都沒有記住,留下的只是情緒消遣過後的一點點倦。
當媒體本身都失去公信力,而受眾也不再那麼在乎真相,獲取資訊進入被投喂的狀態,恐怕謠言的土壤只會越來越深。指望計算機再一次幫助人類,似乎更讓人有所指望。事實上, 很多謠言的澄清, 必須依靠有公信力的實體. -------比如, 謠言, 紐約地鐵大爆炸, 已死1000人. 白宮發言人如果說, 並無人員傷亡. 甚至 &<&<紐約時報&>&> 報道, 並無人員傷亡. 基本上吃瓜群眾就都不再相信那個謠言了. ------但是為什麼我們總是相反?
公信力是個好東西, 塔西佗陷阱很可怕
辯題自己準備……
如果政府說話算話,那麼世界上也就沒有造謠生事的人了。沒人會相信政府的,自然就有了謠言。比如當年北京市長上任說2017年前治理不好霧霾提頭來見。還有一個月,全中國人都在等他的頭!!!!!!!!
權責相抵原則。法律儘可能打擊謠言,這是不夠的。司法不一定公正,對謠言的認定也不一定令人服氣。集權做不到的事,不可能靠集中更大的權力來做到。不妨推責。這是一種好思路。
冠冕堂皇的理由當然是,要大膽發動群眾,鍛煉群眾,讓群眾自己去「鑒別」大毒草。
說白了,傳謠和信謠的人自己吃虧,就能快速完成人口的智商迭代。大政府權力大但負有無限連帶責任,我就是走路摔一跤都有資格罵共產黨把修路的錢貪污了。小政府權力小但責任小,你別說摔一跤,你幹什麼事都自己承擔。蠢是治不了的,只能緩慢而溫柔的淘汰掉。但是怎麼設計一個「造謠只會加速身敗名裂,信謠只會加速自己被淘汰」的社會呢?我也不知道,留待後人討論。永遠都有新人加入網路這個大土壤。
你永遠不可能讓謠言消失。-----我混過許多論壇,早期的論壇bbs,然後貓撲大雜燴,接著貼吧,qzone,微博,再到朋友圈。每一次論壇用戶爆發性增長,都伴隨著大量新人湧入,也就是俗稱的小白。這些人就是天生的謠言傳播者。
因為他們很fresh,他們沒接觸過這個新的領域,所以他們分辨力低。任何一個老白,都是千錘百鍊,「我和拖把談笑風生,我和雷布斯稱兄道弟,戰過李開復,噴過馬金蓮,不知道比你們高到哪裡去了」,這才鍛鍊出一雙火眼金睛。只要新人不斷湧入,謠言就絕對不可能滅亡。
這是從整體而言。
更詳細的分類的說,每一個行業領域,對外行人都是fresh,一樣是謠言傳播的土壤。想想你爸媽的朋友圈吧,一輩子聰慧的老人,第一次沉迷網路,不一樣整天轉發「轉基因、飲食養生、搶孩子」之類的謠言嗎?跨行帶來fresh,所以就有謠言誕生。地藏菩薩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
陰暗一點想,把人都殺光了,自然地獄就空了。同樣的道理,你想謠言完全消失,除非是把網路,活著人類,給滅絕掉。
看開點,有光就有暗,謠言這種東西,無非是社會發展之下,沉澱出來的渣滓。該打擊就打擊,別想著一勞永逸的解決。如果好好說話能夠發泄怨氣,那麼造謠的土壤也就不存在了。如果認真思考能夠捍衛利益,那麼傳謠的基礎也就不存在了。謠言在利用大眾的同時,也在被大眾利用。所以這不是什麼智商問題,也不是什麼素質問題。是赤裸裸的利益關係問題,或者通俗地說是生意問題。對於生意,談判技巧固然重要,但還是要靠利益交換才能達成嘛~( ̄▽ ̄~)~
主要靠信息無障礙的流通。
非常贊同 @Phil的回答。
太多的中國人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裡,習慣了一元化的媒體環境,通過媒體看到的,就代表著政府發出的,不容置疑的聲音,
所以在目前相對開放(其實是想管控也管控不住)的互聯網環境下,一旦出現了不同的聲音(且不論真假),就懵逼了,不知道如何去分辨。回想一下過去幾十年,難道喉舌發出的,就一定是真實的么?只不過那個時候不容許大家去分辨而已。所以,只有讓受眾自己去學會分辨,才是最有效的辦法。靠民眾的常識增長
打了多年辯論的我一看這辯題一股濃濃的辯論風
靠教育
網路謠言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只是讓你知道想讓你知道的事情。
假的永遠是假的,不可能變成真的。
最近的羅一笑事件就是的典型,這是謠言嗎?並不是,他說得都是真的。女兒生病,花費大,後續治療是個無底洞。這些沒有一件事假的。沒有說出來的是他的家庭情況,自己是否已經努力過了。這才是重要的。營銷,各種營銷才是這個世界真正可怕的。謠言是不可能阻止的謠言本質上是人們內心認為是真的的東西,這才是謠言能夠廣泛傳播的基礎。就像1+1=2,在別人這麼告訴你的時候,你不會再去思考1+1是不是等於2,因為你本來就認為是這樣的。同理,每個聳動的謠言其實都是各路消息累加最後造成的雪崩效應的結果。你相信了「紙餡包子」,是因為你覺得食品安全岌岌可危,小商小販為了賺錢沒有下限。你相信朋友圈的這個不能吃那個不能吃,是因為你覺得自己的身體確實處在一種不健康的狀態,想要找出理由。如果謠言滿天飛,其實是社會本身已經出了問題,謠言只是現象,問題才是根源
只有一條路 ,開啟民智
靠提高自己的姿勢水平
靠提高網民辨識真假,獨立思考的能力啊~
放開言論,讓大家辯。這才是唯一的長久之計。
其實現在已經好的多了,假設我國沒有推行九年義務教育,現在網路上流傳的就不再是什麼日本5.12在中國上映貞子3d版,5.12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了,而是某某大仙神仙轉世,能起死回生,隔山打牛,撒豆成兵竊以為這事要想禁止,一個是實名認證上網,每個人每天在什麼地方上網,說了什麼話都有記錄。方便抓。再就是,立法快,執法強硬,抓住一個別的不說,先罰龜孫十萬,罰沒的財產地方財政管。調動廣大執法人員的積極性。再者就是網路社交平台上,屢次出現的直接關閉網站,讓網站自查自省。騰訊旗下的好些地方監管都太鬆了。最後就是掃盲,以後管你是什麼畢業,肄業,結業,都得先考試,考試不過關的不讓走。誰他娘再弄錯南京大屠殺紀念日,直接拉進去勞教。
信息足夠通暢的情況下,只要闢謠信息發布及時準確,謠言的生存空間會非常短暫。再加上不停的事件反轉,網民普遍的能力也提高了不少。
推薦閱讀:
※為什麼始終有人相信網路謠言?
※謠言對你產生過多深的影響?
※「聯合國制裁中國,巴基斯坦投了反對票而經濟倒退二十年」這件事是不是真的?
※如何評價「殺光了陳仲偉,你們人人都是魏則西」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