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教授(大師)(有真正學術志向的人)的行為習慣真的和普通人很不一樣嗎?
我的了解都是電視上的,
自然與社科藝術大師相似嗎?比如開著車,走著路就想問題以致出危險。1.健不健談?與人交往是平和還是稜角突出不好相處?2.會不會經常因為想問題而使生活一團糟?3.個人理財能力怎麼樣?(經濟類大師除外)(無關功利吧)(對基本生活經費都不在乎的有多少?)
4.極端的大師多不多(狂放,到達接近發瘋的)5.大師有沒有負面的缺點(不是小孩子氣)(比如吳清源)
有肯定是有,但是很難一概而論,不同領域根本就不一樣,人和人之間也差遠了,尤其是牛逼的人之間差距更大。
其次是什麼樣的人叫大師,不能是個大學老師就大師,那就太廉價了,畢竟絕大多數人當大學老師和干別的一樣,就是一個生計活罷了。如果標準划到比如計算機領域世界前1000牛逼的科學家/教授(比如ACM Fellow,這樣我樣本就夠了),那麼根據我觀察到的,比較有趣的有:
一般都比較不在乎錢。當然了,世界上沒有人會和錢過不去,但是當老師明顯不是掙錢的最佳途徑,他們又這麼牛逼,要想掙錢早就掙得海了。當然也有很多厲害的人也確實去掙錢了,但是這些人留在學校當教授,掙這麼少錢卻做著最辛苦的活,我個人理解也就無非是兩個原因了,一個是崇高的追求(浮於表層的原因),另一個是因為出身一般都是上層(本質的原因)。在中國大家可能還不太體會到出身的差別,在美國真的是差的太多了。他們從小都過得太好了,沒缺過錢,當然也就沒什麼動力去做一些不感興趣卻很賺錢的事情了。不過話說回來,在美國當教授,考慮美國物價,當然也永遠不會缺錢,所以他們的下一代還是屬於上層。我個人感覺這個可能是真正作為一個科學家的必要條件,而他們對於錢的看法和我們普通中國人真的很不一樣。當然如果你天賦高的像高斯一樣,那誰也不能阻擋你的開掛之路。
當然都很健談,否則根本不可能得到老師的職位啊。不健談的可能在研究所,但不健談所以我也接觸不到,所以這就是後驗概率了。另外美國人從小對於口才的鍛煉比我們多。
人都很好,否則樹敵太多,不可能得到終身教職……自然也就很難更進一步。所以還是後驗概率。
大多都極為偏執(固執,執著,隨便你選哪個詞,這裡無褒義和貶義)。具體我也不舉例子了,你自己閉上眼睛想一想科學家應該是什麼樣子的,多少年如一日研究別人認為不可能解決的問題,直到有一天……對吧,這個比較有科幻色彩,但是大概是這個概念就是了。隨波逐流的人不可能當科學家,科學家都對自己認為正確的methodology極為偏執。
理財能力……美國人不存錢……
暫時就想到這些,有新想到的再更新吧。這裡沒討論中國的牛人們,畢竟中國的科學水平還有進步的空間,牛人也有但是不是很多,樣本不夠因此比較難總結。
謝邀!肯定不一樣呀!一樣的話普通人也是大師了。
馬斯洛的理論:一、生理需求應用生理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也稱級別最低、最具優勢的需求,如:食物、水、空氣、性慾、健康。
未滿足生理需求的特徵:什麼都不想,只想讓自己活下去,思考能力、道德觀明顯變得脆弱。例如:當一個人極需要食物時,會不擇手段地搶奪食物。人民在戰亂時,是不會排隊領麵包的。 假設人為報酬而工作,以生理需求來激勵下屬。激勵措施:增加工資、改善勞動條件、給予更多的業餘時間和工間休息、提高福利待遇。[6]二、安全需求應用安全需求(Safety needs),同樣屬於低級別的需求,其中包括對人身安全、生活穩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脅或疾病等。缺乏安全感的特徵:感到自己對身邊的事物受到威脅,覺得這世界是不公平或是危險的。認為一切事物都是危險的、而變的緊張、彷徨不安、認為一切事物都是「惡」的。例如:一個孩子,在學校被同學欺負、受到老師不公平的對待,而開始變得不相信這社會,變得不敢表現自己、不敢擁有社交生活(因為他認為社交是危險的),而藉此來保護自身安全。一個成人,工作不順利,薪水微薄,養不起家人,而變的自暴自棄,每天利用喝酒,吸煙來尋找短暫的安逸感。
激勵措施:強調規章制度、職業保障、福利待遇,並保護員工不致失業,提供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和退休福利、避免員工收到雙重的指令而混亂。[6]三、社交需求應用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係的需求。缺乏社交需求的特徵:因為沒有感受到身邊人的關懷,而認為自己沒有價值活在這世界上。例如:一個沒有受到父母關懷的青少年,認為自己在家庭中沒有價值,所以在學校交朋友,無視道德觀和理性地積極地尋找朋友或是同類。譬如說:青少年為了讓自己融入社交圈中,幫別人做牛做馬,甚至吸煙,惡作劇等。激勵措施:提供同事間社交往來機會,支持與讚許員工尋找及建立和諧溫馨的人際關係,開展有組織的體育比賽和集體聚會。[4]四、尊重需求應用尊重需求(Esteem needs),屬於較高層次的需求,如:成就、名聲、地位和晉陞機會等。尊重需求既包括對成就或自我價值的個人感覺,也包括他人對自己的認可與尊重。無法滿足尊重需求的特徵:變的很愛面子,或是很積極地用行動來讓別人認同自己,也很容易被虛榮所吸引。例如:利用暴力來證明自己的強悍、努力讀書讓自己成為醫生、律師來證明自己在這社會的存在和價值、富豪為了自己名利而賺錢,或是捐款。激勵措施:公開獎勵和表揚,強調工作任務的艱巨性以及成功所需要的高超技巧,頒發榮譽獎章、在公司刊物發表文章表揚、優秀員工光榮榜。[6]五、自我實現需求應用
自我實現需求(Self-actualization),是最高層次的需求,包括針對於真善美至高人生境界獲得的需求,因此前面四項需求都能滿足,最高層次的需求方能相繼產生,是一種衍生性需求,如:自我實現,發揮潛能等。缺乏自我實現需求的特徵:覺得自己的生活被空虛感給推動著,要自己去做一些身為一個「人」應該在這世上做的事,極需要有讓他能更充實自己的事物、尤其是讓一個人深刻的體驗到自己沒有白活在這世界上的事物。也開始認為,價值觀、道德觀勝過金錢、愛人、尊重和社會的偏見。例如:一個真心為了幫助他人而捐款的人。一位武術家、運動家把自己的體能練到極致,讓自己成為世界一流或是單純只為了超越自己。一位企業家,真心認為自己所經營的事業能為這社會帶來價值,而為了比昨天更好而工作。激勵措施:設計工作時運用複雜情況的適應策略,給有特長的人委派特別任務,在設計工作和執行計劃時為下級留有餘地。[4]六、超自我實現應用超自我實現(Over Actualization)是馬斯洛在晚期時,所提出的一個理論。這是當一個人的心理狀態充分的滿足了自我實現的需求時,所出現短暫的「高峰經驗」,通常都是在執行一件事情時,或是完成一件事情時,才能深刻體驗到的這種感覺,通常都是出現在藝術家、或是音樂家身上。例如一位音樂家,在演奏音樂時,所感受到的一股「忘我」的體驗。 一位藝術家在畫圖時,感受不到時間的消逝,他在畫圖的每一分鐘,對他來說跟一秒一樣快,但每一秒卻活的比一個禮拜還充實。 [6]在馬斯洛一生當中並沒有提到超自我實現這一層次,只有自我超越需求(Self-Transcendence needs),而且經常被合併至自我實現需求層次中。超自我實現也許是傳播和翻譯過程中的失誤。[6]前面四種需求大師與普通人差別不大。但後面兩種就不一樣了。
大師對自我實現與超自我實現的需求都非常大!自然與社科藝術大師本質一樣,但具體表現有不同。
比如常開著車,走著路就想問題,但一般不出危險。1.健不健談?與人交往是平和還是稜角突出不好相處?看個人,相對有點稜角,不世俗化。2.會不會經常因為想問題而使生活一團糟?一般生活需求簡單,粗茶淡飯樹根火足矣,相對生活能力弱,但也不至於太糟。3.個人理財能力怎麼樣?(經濟類大師除外)(無關功利吧)(對基本生活經費都不在乎的有多少?)鑽研事業的話一般很少考慮這方面問題。4.極端的大師多不多(狂放,到達接近發瘋的)很多狂放的,發瘋的不多。5.大師有沒有負面的缺點(不是小孩子氣)(比如吳清源)也有常人的缺點,比例不會比常人多。相對缺點較少。以我老師的情況看,確實不一樣。
她智商少也有160我估計,直率爽快,活潑可愛甚至小頑皮,雖然她已經60+,很幽默,看似霸道直言直語(估計別人按她那樣說話會顯得情商不足得罪人得罪慘)但她說起來總會變的無傷大雅,難得的真性情。人好善良,放的下架子和學生吃飯其樂融融,玩成一片,也能端的起大牛范,無論誰家弟子都能給人批評哭。愛看美女帥哥,用痴迷的眼光,愛淘寶衣服。說白了,服!這境界,一般人還真達不到。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知乎用戶@變先生?
※世界頂級鋼琴大師和普通的鋼琴演奏者同時彈一首特別簡單的曲子演奏效果會有什麼不同?
※為什麼民國產生了那麼多大師?
※如何成為大師?
※請大師幫我評鑒我這星月菩提品質如何以及石頭的真假,如何辨別星月菩提真假及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