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一個人的認知?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認知是人之間的最大壁壘,原來有大量的壁壘,比如血統、出身、城市、學歷、官職、社會地位,但這個時代越來越只剩下一個壁壘,就是認知。在實際生活中,認知對一個人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產生巨大的影響,從而導致人與人之間的交流障礙。當我們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認知很極端或很消極時,比如認為人生無意義、否定人類情感或認為感情和錢一樣等等,我們該如何去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呢?有沒有系統性的方法推薦呢?


謝邀~

首先,你從網上看到的這段話,就是錯的。

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句話:認知是人之間的最大壁壘,原來有大量的壁壘,比如血統、出身、城市、學歷、官職、社會地位,但這個時代越來越只剩下一個壁壘,就是認知。

原來的壁壘不僅沒有消亡,而是時刻在產生影響。

而這其中,認知恰恰是被那些壁壘來塑造的。

如果你真的想改變認知,就得從那些壁壘下手。

而隨便一項,改變起來,都非常難。

最重要的是,具有唯一可行性的,是從這些因素入手改變你自己的認知,

你自己的,

而已。


謝邀。提問者的意思似乎是想改變別人的認知。

要改變一個人的認識說簡單也簡單,說難也難。

假設甲的認知是錯的(或者說有錯誤的部分),只要你給我足夠的錢而且甲願意配合,我就有本事改變他的認知。步驟如下:

1、諮詢學術界以及其他領域的精英,得出更正確的認知。

2、諮詢學者與記者,制定實地調查方案。調查既重視統計數據的採集,也重視個案的深入挖掘。

3、帶著甲做(學者的學術調查+新聞記者的深度調查)。

這就是湖南衛視《變形計》的學術加強版本。

——————————————————————

人是感性動物,光靠講道理是沒用的,即便你講的道理是正確的道理。你要花錢帶著他去看、去體驗。

這裡就有一個問題,一個人憑什麼為了牢固樹立另一個人的正確認知花很多錢?一般來說,只有見識高遠的父母捨得為親生子女花這個錢。非親非故的人,即便是老師,往往也只能口頭提醒別人。如果你是一名中學教師,讓你花十萬元扭轉一個孩子的錯誤認知,你干不幹?顯然不會幹。

我可以告訴諸位,口頭規勸對於人類中的一大半是不頂用的。為什麼中國人越來越感受到「寒門難以出貴子」,就是因為寒門的父母沒有見識與財力給子女塑造良好的認知,只能依靠廉價的口頭規勸。

而中產階級家庭有更感性的方法——譬如帶著孩子參觀清華大學甚至斯坦福大學,帶著孩子接觸企業界精英。。。。。。

——————————————————————————————(分界線下是親爹捨得花錢的舉例)

「剛上高三,女兒就請老爸對其前途進行科學設計。易中天卻說:「我雖然是博導,但你仍然必須學會自己選擇。」女兒便說:「那能給點指導意見嗎?」「好,我的意見是『四項基本原則』和『三維坐標系』:興趣原則,你選的專業應該是你最感興趣的;優勢原則,你選的專業必須最能體現你的優勢;創造原則,這個專業畢業以後從事的工作要具有創造性,而不是簡單的重複勞動;利益原則,這個專業必須有著良好的發展前途,最好能夠賺錢。『三維坐標系』就是X軸——城市,Y軸——學校,Z軸——專業。按照這個坐標系,加上『四項基本原則』,結合你可能得的考分,找一個最佳結合點。」幾天後,女兒經過仔細分析認真選擇,把自己立志於成為一名優秀設計師的夢想告訴了老爸,並說:「麻煩您老人家抽空幫我對有關學校實地考察考察,我再作具體決定。」領命後,為了幫女兒更好地選擇好這個最佳結合點,易中天花了近一年的時間把女兒考慮範圍內的北京、上海、廣州、南京等地近百所高校跑了個遍,並實地拍攝了這些學校教室、宿舍、食堂、學生狀態等音像資料,還列出了這些學校近年來在福建省招生的排行榜。資料整理好後,他交給了女兒,便不管不問任其選擇了。最終,女兒選擇並考取了同濟大學。由於一切都是依照自己的意願,她在大學期間如魚得水,年年獲得一等獎學金,畢業時還被評為上海市優秀畢業生。「

易中天教女剛上高三,女兒就請老爸對其前途進行科學設計。易中天卻說:「我雖然是博導,但你仍然必須學會自己選擇。」女兒便說:「那能給點指導意見嗎?」「好,我的意見是『四項基本

易中天的父親也是大學教授,他們家是書香門第。其實易中天本人親自去過很多大學訪學,他其實沒有必要再次實地考察,但他還是花錢花時間再次實地考察了。

除了親爹,沒有人捨得花這功夫與金錢。所以塑造或者改變一個人錯誤認識的終極好辦法就是這個人有個見識高遠、捨得花錢的親爹。

——————————————————————————

我在生活中曾經建議某些親戚與熟人花不多的錢帶著他的孩子做某些體驗,進而塑造正確的認知,但是他們不理我呀。就算本答主是中國見識最高遠的人(這是假設,當然不是真的),若攤上了若干沒見識的親戚,我也無法幫助那幾個親戚的孩子。所以說,必須親爹親媽有見識。

如果一個人跟你關係極親,你靠嘴皮子
無法說服他,請你諮詢有見識的人之後為他花錢。如果一個人跟你關係不是特別親,你用嘴皮子無法說服他,請你放棄。


謝邀,除非這個人主動渴望改變(提升)自我認知,否則另一個人都很難改變他。

我倒是知道有另外一些東西能做到這件事:比如人生的重大變故、挫折等等。但歸根結底還是要自己渴望改變,然後有可能改變。


為何要改變他人的認知呢?推薦一本毛姆的中短篇小說《雨》


不謝邀。

蘋果砸到牛頓頭上,於是有了萬有引力定律。

可是蘋果砸在別人頭上,哪怕是把頭砸個稀巴爛,這世界也沒有再產生什麼定律。

這事兒其實跟蘋果沒多大關係。也許蘋果壓根就沒有砸過牛頓。

我想說,任何人的認知都是由局限性的。只是因為個人成長環境不同、接受的知識體系不同、性格不同等,造成了每個人認知體系的差異。

基於此,網上的撕逼大戰才從未斷絕。「傻逼」一次的使用頻率才逐年增加。

為什麼撕逼呢?

因為撕逼者都覺得自己的認知體系更加科學、更加高人一等。

為什麼一言不合就要罵對方「傻逼」呢?

因為論據不足以說服對方,唯有貼標籤才能大獲全勝。「傻逼」一詞,簡短有力,擲地有聲,直擊對手的心靈,再加上一串省略號,更是令對手回味無窮。

撕逼大戰在網路上屢見不鮮,現實中卻少有耳聞。為什麼?

因為現實中往往都是在心裡默默的罵:「傻逼!」

網路上可以拉黑對手,可以印跡藏形,甚至可以換個ID重出江湖。然而,現實生活中卻不可以輕易做到。

所以,網路上想改變一個人的認知,簡單,撕逼唄!實在講不通道理,罵他「傻逼」唄!

現實中想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則複雜很多。不但要有充分的論據,而且還要有絕對的實力。

為什麼這樣說?

因為古來聖賢皆寂寞,唯有「傻逼」留其名。不信,你隨便問一個市井之人,可能不知道孔子,但一定知道誰誰誰會「算命」。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實力不如你的人的認知,你只要舉出一些有力的例證,再輔以數據,他便折服了,佩服的五體投地,發誓要向你看齊。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實力比你強的人的認知,儘管你列出的論據很有效,計算的數據很科學,他還是不會有所動搖,因為潛意識裡他覺得:如果你說的有道理,你也不至於混的這麼差勁!

如果你想改變一個實力與你相當的人的認知,等著被人在心裡罵「傻逼」吧!

所以,有人就說,思想就像內褲,要有,但不是碰見個人就要炫耀我有。

常與同好爭高下,不與傻瓜論短長。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你逮誰跟誰灌輸你的價值觀,老想改變別人的認知體系,那麼你可能會陷入一個撕逼的漩渦當中,無法自拔。長此以往,耗費了自己的生命不說,說不定還會帶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

渣男的真面目,他們到底有多渣 - 假裝很流氓的文章 - 知乎專欄

遠離那些又蠢又作的渣女,你的人生至少成功了一半 - 假裝很流氓的文章 - 知乎專欄

約炮的深層次原因是什麼? - 假裝很流氓的回答

.

我喜歡寫東西,

可能寫的不好,

但謝謝你願意看下去。


有一條捷徑。你想不想知道?

我猜你知道的,只是你不想承認。

那就是

花錢。花很多很多很多錢。

花錢不僅能改變你自己的認知,還能改變別人的,只要你花的足夠多。

給我點錢,我今天就可以從噴女權變成一個女權狂熱分子。

多給我點錢,我從噴女權不是壞就是傻到噴不支持女權都是sb的轉變,只需要一秒鐘。


認知倒不難改變,難改變的是其實是習氣。

習氣就是明知道是錯誤的,也仍然會堅持己見。所以通常來說,一個人的三觀往往是混亂的,相互矛盾的。但這絲毫都不妨礙靠這些認知讓他們去生活和生存。

習氣構成了整個社會體系,構成了這個世界,所以再經不起推敲的認知,也能如魚得水。

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容易,一點口才和心理分析能力就行;

而改變整個人類的認知,難,必須先從道德入手,洗去眾人的習氣。

這個工程太浩大了,誰在做?每個時代的聖人。


瀉藥~

一個人的認知從出生到目前的狀況,是經歷了生活每分每秒的洗禮的,是他自己對所有行為結果的總結~

想要改變也不是不可以,要看角度,如果180度,基本靠說沒用,你可以看到很多人經歷了某些事後性情大變,這種東西隨機性太大,不同的人就算遇到同樣的刺激,改變也不一定是一樣的,你想按照你的方式去改,在現在這個開明的世界比較難~

但是,你可以開闊一個人的認識……

知乎是這麼一個地方~

說了那麼久是條廣告?!?


謝邀!

個人認為,改變別人,很難!一個人改變的最基本原則,就是自己想要改變。外因永遠不會起到根本作用。

一般人認識到自己存在問題都很難,別說去改變了。

但方法也不是沒有,《大學》中介紹的比較詳細,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齊、治、平。大體思路就是先改變自己,然後用人格魅力慢慢感染。

先佔個位,有空再說。


改變認知理論上很容易的,就是操作上比較吃功力。

認知其實是帶有功利性的。人的很多認知,其實是服務於合理解釋自己的過去、現在和將來的所有表現和預期。因此,改變認知,切記理論辯論,要集中衝擊其合理化過程,讓看起來很合理的解釋變得不合理,引發悖論衝突就行。

比如,一個四處宣揚弱肉強食理論的小老闆,會不會是在努力弱化自己對別人的算計帶來的負罪感、

又比如,一段抱怨社會腐朽黑暗的吐槽大會,會不會是在掩飾自己的無能。

又或者,一個篤信任性齷蹉生無可戀的消極想死的人,會不會是為了扭曲自己又無能又懶這一現實。

有人說,貸款買房是新時代理財觀念的體現,也有人說,打腫臉充胖子是一種愛慕虛榮。看起來是兩種認知的碰撞,其實呢?


改變一個人是一種狂妄的想法。你的父母千方百計地想把你塑造成他們心中完美的樣子,用了十多年時間,投入無數金錢,但是你看又有多少父母真的如願以償了。


定義認知,了解認知,再去談改變認知的可行性吧

另外我想說的是:有當我們我們知道一個人的認知很極端或很消極時,比如認為人生無意義、否定人類情感或認為感情和錢一樣等等,我們該如何去改變一個人的認知呢?的認知的題主

就是很極端的,你可以從改變自己的認知開始,試試看改變認知的可行性有多強


想要改變一個人是極其不負責的想法,因為為ta的人生負責的人永遠是ta自己。你改變ta的認知,但結果卻是ta自己承擔,典型的不負責。人對人是永遠只有建議權沒有改變權的。

然後雖然人和人的隔閡在認知,這話沒錯,問題你前面提到的那一串內容——歸納為為一個人所處的環境——正好是認知依存的根基。不改變根基而想改變結果根本不現實。時間是評價效果的唯一標準,佔據ta大半生時間的環境所帶來的影響,能憑你短短的一段勸誘就能蓋過?怎麼可能。

大概產生「我能改變別人」這種想法就已經是認知的隔閡了吧。


這個問題比較有意思。在一個較短時間內,能找到一個有效系統方法的,不是最偉大的哲學家、教育家,可能就是狂熱的政治家和極端宗教主腦了。我們凡人恐怕難以具備如此的本領。

當然最可參考的是傳銷組織,比較封閉或固定的環境,持續的信息轟炸,引導願望或動機和這些信息導向的結合,從而改變已有認知。這裡面其實最重要的就是願望或動機,也就是人的目的性。目的性決定著主觀能動力,從而影響著分析選擇行動結果。在佛教理論里,這種目的性就是因果的因。我認為目的性就是你自己思想田地里的種子,其他的智力、經驗、性格等更多的是作為土壤、空氣、陽光雨露的存在。但是,目的性這顆種子是會隨著條件改變的,我們的頭腦里也不是僅有一顆種子。(有事留置,後面再補充)


一個人的認知本來就一直在隨著知識、閱歷、經驗的豐富而在不斷改變、演化、完善啊。還存在認知徹底固化的人?就是最虔誠的亞伯拉罕諸教教徒也做不到吧。


讀書,提高自身學識

思考,懂得去偽存真

上網,看被罵的與罵街的

寫字,看是罵得多還是贊得多

別跟五毛對罵,那是給他們加獎金的。

多與理性互動,交流探討才能出真知。


@楊永信,磁暴步兵有一整套理論可以改變任何有痛感的人的認知


別固步自封。

頭和腳步要一致。

別腳已經上天了 頭還在地下 更別腳已經落地了 頭還在天上。


謝邀

對於愛讀書的人,改變認知只需要一個書單。對於不愛讀書的人,額。。。。你們可以教教我,不然我也不會離家工作,和前女友分手了。


給他做江蘇高考卷


推薦閱讀:

工作中怎麼樣提高自己的氣場?
有哪些顛覆想像力的電影?
如果人類變得絕對理性,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心理學上有依存關係或者依存型人格這一說法嗎?

TAG:心理學 | 思維 | 人際交往 | 認知科學 | 認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