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門尼德所說的「非存在」和笛卡爾的虛假觀念有什麼異同?
巴門尼德認為存在者存在,不存在者不存在,非存在是不能被言說的。笛卡爾則認為觀念本身無所謂正誤——比如,我可以假想一匹有三隻角的馬。而這匹馬顯然能夠被言說,但它又並不真實存在。那麼請問這匹馬是否屬於巴門尼德所謂的非存在(或者說不存在者)?為什麼?
希臘哲人研究的是存在論,笛卡爾談論「真觀念」時要討論的是認識論(儘管這種討論也要以存在論為根基),框架完全不同。巴門尼德是存在、非存在二分,笛卡爾則用的是中世紀哲學開闢的對象性存在、形式性存在、卓越性存在三分。笛卡爾的問題無法納入巴門尼德的框架中去討論。「觀念」「概念」這類「存在於心中」的東西,在希臘哲人那裡是完全沒有的,在笛卡爾的框架中屬於對象性存在。三角馬是只作為對象性存在而沒有相對應的形式性存在的東西。「形式性存在」的意思基本上等同於你說的「真實存在」。
非要把方榫塞進圓鑿的話,對巴門尼德來說,笛卡爾所談論的東西裡面大概只有上帝,即徹底完滿者,才勉強算是存在,其餘的都是非存在。他講的「存在」意思不是exist(實存)。當你說「三角馬並不真實存在」的時候,是在完全不同於巴門尼德的意義上使用「存在」一詞。對巴門尼德來說,基本上只要你能造出一個這樣的句子「X不是……」, 那麼X就是非存在。非存在不能被思想,不能被言說的原因是,無論你怎麼想它,怎麼說它,都只能把握它的一個部分、一個側面、一個片斷、流變中的一個瞬間。你可能說出了很多關於它的「正確」的東西,但仍然無法把握到它的「真」。所謂「真」,不是笛卡爾以來所認為的觀念與事實的相符,或觀念組合成真判斷,而是事物本性的自行揭示、自行顯現。只有對這種自行揭示的本性的把握,才叫「思想」;只有用事物的「真名」,才能說出它的本性,這才叫「言說」。巴門尼德所講的兩條道路:「它存在,它不可能不存在;它不存在,它必定不能存在」,就是這樣的自行揭示。巴門尼德由此推論出,能夠被思想和言說的東西必定不能由多部分組成,不能有時間性,不能沒有確定的界限。「存在」就是它的真名。存在必須是不可分的一,必須不生不滅不變不動,必須有球形這樣完美的邊界,此外一概是非存在。因此別說三角馬了,就連普通的馬也是非存在。
總結起來就是,笛卡爾的虛構觀念是「只存在於心中,不存在於心外」,巴門尼德的非存在是多、流變和無定,兩者毫不相干。希臘哲學根本沒有作為主體的「心靈」這種東西,因而完全不涉及「心中」「心外」這種事。
不請。巴氏所言存在和笛卡爾所言不是同一個方向。巴氏的眼光並未出現在純粹觀念領域,因而這個問題並不成立。巴氏所謂不存在者不存在是變化中的一個觀念,舉例來講,一棵樹由短變長,每當它變長時,稍短一些的樹便不存在了,因而沒有什麼變化之說,物的性態是永遠靜止的。同時!注意,巴氏的理論只適用於經驗世界,因此和笛卡爾的問題並不在一個討論範圍內。因此,巴氏用唯存在者存在的觀點反駁一切皆流的觀點。
笛卡爾的幻想物是為了說明純粹觀念的合理性,在經驗世界並沒有理由否認觀念。
推薦閱讀:
※如何區分概念內容和命題內容?
※為什麼馬克思·舍勒(Max Scheler)的研究這麼少?
※哲學之中的問題到底有沒有定論?
※西方哲學中有哪些對於女性的歧視?
※學哲學專業的人和看哲學著作研究哲學的哲學愛好者有什麼本質的區別?
TAG:哲學 | 笛卡爾RenéDéscartes | 哲學史 | 西方哲學 | 古希臘哲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