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哪些關於定價的經典理論?


來說一個偏數學一點的答案:市場均衡定價和拉格朗日乘子(Lagrange multiplier, 以下簡稱LM)之間的等價關係。閱讀本答案需要一點運籌學基礎。

很多經濟學市場均衡都可以通過complementarity problem或者variational inequality進行描述;當給定條件強一些時,上面兩種問題都可以通過KKT條件轉化為一個mathematical programming。一個有趣的事實是:均衡狀態下的市場定價就是這個programming關於對應約束的LM;這是個非常漂亮的結論。下面我通過一點描述性的語言來說明一下這層對應關係。

對於LM的理解有很多個角度,其中一個很重要的角度就是通過sensitivity analysis: 一個programming對於某個約束的LM從數值上等於:這個約束中的某個參數變化一個小量時,目標函數值將變化多少。(Bertsekas書里的第三章某個定理闡述了這個事實)或者用微積分的觀點來說,LM其實代表了這個參數化的programming的微分結構。

而市場均衡定價滿足什麼性質呢?用邊際效應的語言,市場均衡價等於邊際成本。而邊際成本的本質是什麼?微分。

即使通過不嚴格的描述性語言,我們也很快發現市場均衡定價和LM都代表了這個市場隨著微小變化的變化狀況,因此他們在概念上是等價的。(LM本身還有一個名字就叫「影子價格」shadow price)更嚴格的數學證明可以參考一些經典的運籌學教材。


定價有三種方法

第一種:成本導向,根據自己的成本來定價

第二種:競爭導向,根據競爭對手的地定價來定價,尤其是同類型的競爭對手,很多的價格戰都是這樣來的,雙十一,京東、天貓、蘇寧全部都嗨起來了。

第三種:消費者心理導向

這也是我重點跟大家推薦的,也是最有趣的,從消費者行為心理學來定價。

理論推薦:

1.錨定效應—你是要兩個雞蛋還是一個雞蛋

價格的談判,很容易受到最開始的影響,這就是錨定效應。

2.對比效應—消費者的權衡之道

產品從賣方到買方是驚險的一跳,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有效的減輕阻力對促進成交是至關重要的。

消費者在買房的時候,聰明的推銷員一般會先帶他們先去看一個裝修稍微差點的房子;一雙800元的鞋子旁邊放一個1000元的鞋子更能夠促進銷售量;

消費者購買產品的時候,其實並不能判斷產品本身的價值,

通常消費者不會購買價格最貴或者最便宜的產品,會走向中庸之道。

商家的常見做法是,通常會在主打產品旁邊設置一個稍微差的產品,這樣能夠減輕消費者的購買阻力,同理,不難理解,帶一個和自己類似,但是比自己丑的人去相親,這個情境下相親的成功概率會大很多。

消費者都是根據自己的感性尋找相對差異,權衡一個點之後再下定決心購買產品。

3.價格場景,人是環境的產物

你會在地攤上為幾塊錢和商販討價還價,但是在專賣店幾百元產品直接付款走人;一碗味道差不多的面,在普通小麵館10塊錢,在高檔酒店定價卻是200元。

很多的商家產品質量可能一般般,但是服務環境和氛圍烘託了產品的品質,這就造成了消費者願意為之付出高額的費用。

價格賦予產品背後的意義會隨著場景發生質的變化,因為人們通常會根據場景的關聯度來判斷產品的價格。

4.魔力數字—慾望的表達

在生活中我們總能夠看到很多的定價都是:8.8、68、99、999、1999····

先來看一個實驗:同樣的產品,價格分別是34元,39元,44元,分別寄到消費者家中,讓消費者自己選擇訂購,實驗結果讓人吃驚,選擇39元的遠遠超過選擇34元的和44元。

為何這樣的尾數定價能夠深受商家的青睞的喜歡和消費者的信任呢?

l 便宜的感覺

l 認真科學的定價

l 吉祥的數字

兩大重要原則

l 贈品—數字整合:小概率獲得199元比大家一起中獎分5毛錢更有誘惑力。

l 收費—數字分拆:一天收費只需要0.5元比一年收費199元更能夠打動消費者

價格不是簡單的數字,價格是慾望的表達,越具體的數字越能夠獲得消費者的信任

5.整數定價——消費者更信任

在談判中率先報價能夠形成錨點,影響對後續的報價和還價,不僅如此在報價中精確報價能夠有意想不到的收穫。

在一項研究中,受試者參與了模擬二手車的銷售談判,扮演賣家,看到了三種潛在顧客的報價,一個報價是整數,2000美元,另外兩個是精確的數字:1835美元和2135美元。

談判開始了,經過一系列的討價還價,出現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兩個拿到精準報價的兩組受試者,還價的幅度要溫和得:平均比開價高出10%~15%。可是拿到200美元報價的那一組的平均要價要比開價高出23%。鑒於這個結果,「給出精確開價」這麼一個額外的舉動,似乎拉近了談判雙方的距離。

因為拿到了精準報價的一方,更加容易認為報價方必定花了時間和心思來準備談判,所以他們必定有充足的理由來支持這個精準數字。

所以,不要把報價數字四捨五入變成整數,不要以為這樣做會讓客戶更容易答應你,相反,在價格談判中把精準數字價格提出來讓你更有主動性。

5.免費—誘惑不可抵擋

免費的誘惑不可抵擋,瘋狂的槍根本不需要的東西,所以消費者面對買一送一、試吃、折扣券、免郵費、滿減等促銷活動的時候都不會輕易地放過這些機會

折扣券的秘密:人們更傾向用100元去購買化妝品,得到20元的折扣券,而不是直接購買標價80元的同款化妝品

一項實驗調查:A先生分別贏了兩次彩票,一次50美元,一次25美元,B先生只贏了一次,但金額是75美元。誰更高興一些呢?

絕大多數人選擇了A,因為他贏了兩次。

意外之財的實際金額並不像你想的那麼重要,得到的次數才更能影響到你的情緒。

在生活中能夠看到各種商場促銷活動的時候,免費贈品,三盒一套裝等手段來刺激消費。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免費讓消費者忘記了不利的一面

6.化整為零—以小搏大

有一個網上慈善捐款的例子,一開始的設計是「請想一下這40名學生。為了幫助者40名學生,你願意捐多少錢?請把你的捐款數額寫在這裡元。」

化整為零版「在決定要幫助40名學生該捐多少之前,請先假設一下,假如你只幫助一個學生,你會捐款多少?請把你的捐款數額填寫在這裡元」

這個捐款項目一開始,並沒有引起大家的關注和反響,後來使用了化整為零版本,捐款的數額成倍增加。

化整為零,將大的數字化解到人、化解到天、化解到事,越具體對人越有衝擊感。以小搏大。

7.順序改一改,生意滾滾來

人們做決策會受到環境的影響,有時候不需要改變產品本身,只需要改變人們看到這個產品之前的體驗,就能改變此人對東西的印象。

我們來看一個關於電視收費的調查研究

第一個方案:價格在前,產品數量在後。300美元可以看到600小時的節目。

第二個方案:數量在前,價格在後。600小時的節目收費300美元。

分析結果顯示,人們選擇第二個方案的更多。人們更喜歡產品數量在前,價格在後的順序,如果產品數量較大,就更是如此。

因為當選項變得複雜的時候,我們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最先出現的信息上,無論是產品數量、價格、時間長短。

將你想更想要傳達的信息放在前面,當產品數量複雜的時候,一般放在前面更能夠讓消費者青睞。70首歌收29.9美元比29.9美元可以下70首歌更能讓消費者心動。

總結:

1. 錨定效應:最開始的啟動影響決策行為

2. 對比效應:權衡之下感性之術。

3. 價格場景:環境下的非理性。

4. 魔力數字:不僅僅是數字,而是慾望的表達。

5. 免費:瘋狂的搶購不需要的東西,忘記了不利的一面。

6.精準報價,在報價的時候,精準報價比「四捨五入」整數報價更有效果,報價越具體,人們更相信這個價格的真實性。

7.整數末尾定價要產生「將擋效應」和符合大家對數字的認知習慣。以9和8結尾,會帶來意想不到的收穫。

8.化整為零,對於數字人們,茫然的,化整為零會帶來巨大的衝擊感。

我們知道價格,但是未必知道價格背後的價值,我們只是根據自己的感性判斷來做出自己的決策。

價格不是冷冰冰的數字,而是慾望的表達,制定價格應該從人性出發

從行為經濟學來說,人的行為是不理性的,價格背後蘊藏著大量心理奧秘,挖掘顧客心理的認知,價格是一場心理戰,什麼價格陪襯什麼價格,什麼價格主推什麼價格,這是定價者要思考的,利用價格誘餌,從而使得銷量翻番。

價格和成本沒有必然聯繫,消費的關聯度,消費的場景、消費的心情,對於定價者引發消費者的場景消費很重要。

消費者是很難界定價格的高低,買的是感覺,通過對比,製造出一種讓消費者獲利喜悅方便的價排格序。


價格一直是市場營銷手段中屢試不爽的終極武器。降價既可能為企業帶來薄利多銷的誘人前景,也可能讓企業陷入虧損的不復境地;而漲價對企業也許意味著利潤增長,但更可能導致企業失去市場份額。

簡單的說,關於定價,根據不同類型的產品,有以下幾種方法:

1、競爭性產品

競爭性產品也叫同質化產品,一般採取市場定價。即跟隨市場價格做細微調整。隨行就市。

2、差異化產品

撇脂定價法,又稱高價法,或吸脂定價。即在差異化產品剛進入市場時將價格定位在較高的水平。根據行業的不同,一般將毛利率設定在25%左右。

消費者胃納法。不斷的去測試消費者能接受的最高賣價。衡量標準為利潤最大化,即 毛利×銷售數量最大化。

3、成本加成法

在計算出所有成本後,加上行業平均毛利率後得到的賣價。

這是一種非常不好的定價方法。因為價格並非由成本決定,而是由供求關係決定。一味的成本定價,無視市場情況,無法獲得相應利潤。

推薦一本書 定價聖經 (豆瓣) 從企業的定價策略上,例舉了全球諸多知名企業的定價案例,介紹了定價的相關概念。


從消費者的角度總結下定價方法,就是俗稱的套路。

「銷售價格是「願意賣的人」從「願意買的人」那裡得到的為了換取產品而提供的貨幣數額。」 《經濟學原理》Alfred Marshall.

定價區間涉及到最底價和最高價。最底價即公司產品成本,再低就賠錢。最高價即市場需求可承受範圍內最高,再高就沒有市場。

從消費者角度來看,價格和價值之間就是一場權衡取捨。(trade-off)

消費者要做的是看懂這些套路,那麼就必須先要意識到這種套路的存在。

企業從以下四個方面來選取定價區間

1. 需求導向方法

2. 成本導向方法

3. 利潤導向方法

4. 競爭導向方法

下面把各種定價理論填進去,為了更清晰易懂前面是定義,後面舉例~

需求導向型(demand-oriented approaches)

1. 高額定價法(market-skimming
pricing)也叫撇脂定價策略

客戶特徵:獵奇求新心理,強購買力,且對價格不敏感的客戶為高價買單。

當推出一個新的,或推出一種創新的技術時,設置較高的初始價格。因為要儘可能在產品生命初期,在競爭者研製出相似的產品以前,儘快的收回投資,並且取得相當的利潤。一般適用於流行產品,受專利保護的產品。 後期隨著時間的推移,再逐步降低價格使新產品進入彈性大的市場。(電子科技創新或新產品居多)

綜上,追求性價比的理智消費者應當選擇那些不處於「風口浪尖」的產品。比如在蘋果發布7代產品時,把目光更多放在5e, 6s上。

2. 滲透定價法(perpetration pricing) 薄利多銷,以較低價格打入市場,目的是在短期內加速市場增長,犧牲高毛利以獲得較高的銷售量和市場佔有率

3. 聲望定價法(prestigious pricing)

4. 底價定價法 (price lining)

5. 奇偶定價法(odd even pricing)

6. 目標定價法(target pricing)

7. 捆綁銷售法(bundle pricing)

8. 收益管理定價法(Yield
management)也叫實時定價。

明天考試先寫到這裡。。。占坑 (??`ω′?)


大哥你好歹帶個問題描述啊

我們也能知道這是經濟學的作業還是投資學還是金融工程啊(╯" - ")╯︵ ┻━┻

是股票定價還是期權定價?

我淺薄的揣測一下的話

capm定價模型?無套利定價模型?

二叉樹定價模型?

是類似這種嗎?

我也就知道這幾個了(?"-?"?)?


人們通常認為產品價格的構成,就是成本(材料價格、人力、房租、水電等)加上一些合理的利潤。

或者他們還會參考同行定價,然後衡量自己在市場中的位置,稍微抬高或者降低自己的定價。

可是如果靠數學就能圓滿解決定價問題,商業世界就不會這麼好玩兒了。

科學定價,跟數學沒多大關係。

先思考第一個簡單問題:

同一雙棉襪,為什麼地攤上的價格,會比商場里便宜很多呢?

文案大師休格曼在《文案訓練手冊》中講了一個故事。

有一天他去檀香山的一家畫廊參觀,這家畫廊看上去相當有逼格,所有的畫作都優雅的掛在牆上。

休格曼看中一幅畫。

這時銷售小姐走過來,打招呼說,這幅畫不錯吧。

休格曼點點頭。

然後銷售小姐說,請跟我來吧。

她把那副畫摘下了,將休格曼領進了一個大房間。

這個房間裝飾相當豪華並且極其有品位,從天花板到地板都鋪著華麗的毛毯。

銷售小姐打開一個古典的留聲機,裡面飄出一段古典音樂。

然後她把畫作掛在一面牆上,調暗燈光,打開兩束聚光燈照在畫作上。

這時候,休格曼已經快懵逼了,他覺得這幅畫是世界上最好的一幅畫,沒有之一!

最後的結果就是他迫不及待的想要買下這幅畫。

這個故事說明了陳列環境對於價格是多麼重要,也說明了為什麼同樣的襪子在地攤上會便宜很多。

那麼為什麼環境會影響價格呢?

威廉·龐德斯通給出的答案是,人們在估算價格的時候,都會根據周圍環境獲得線索。

翻譯的通俗一點就是,人們覺得一件東西值多少錢,都會根據這件東西的外在獲得線索。

其實不僅僅是估算商品價值的時候如此,在揣測一個人地位的時候,人們也會根據衣著打扮來判斷。

我們再來看第二個思考題,為什麼環境一旦變的奢華,消費者便願意花多一些錢購買呢?

如果你稍微懂一些消費行為學便會知道,人們購買商品是為了什麼。

消費者購買商品並不是因為商品本身,而是因為這個商品可以解決消費者的需求。

這也就是那個經典的比喻,消費者買的不是電鑽,而是牆上的那個洞。

比如買個包子是為了解決飢餓;買輛汽車是為了提高趕路的速度。

明白了這一點之後,再往深層次里想一下,數十億人類的需求會是一樣的嗎?

有的人買包子是為了解決解餓,但是另一些人買包子也許就是想嘗嘗,其他人或許只是因為包子方便攜帶

有的人買汽車是為了趕路,而另一些人或許就是為了裝逼

我們理解了消費者購買商品是為了滿足各自不同需求,再回頭看第二個思考題就好理解了。

我們還是拿包子舉例。

同樣是蟹黃的包子,放到路邊小店裡,僅僅解決人們最基礎的解餓需求,所以最多也就是20~30塊錢一籠

而如果這個包子放到了中高端酒店,那麼解決的就是社交需求,所以他的價值就會提升,可能是200~300元一籠

再如果這個包子放到了國賓館,解決的就是國家層面的需求,價值更是會擴大,可能價值上千元一籠(沒吃過,猜想·微笑臉·)。

所以,價格並不是簡單的成本加利潤,而是體現商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

這也就是第二個思考題的答案。

再來看第三個思考題:

如何體現商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價值呢?

定價的技巧方面可以參考我以前寫的這兩篇文章《This is 套路的原理與技巧》《去你的,消費理性!》

但是今天我要說一些更加實用的定價策略:

大家需要注意的是,這裡所說的「定位」和特勞特經典的「定位理論」,是嚴重不同的。

這裡所說的定位,是說要先確定產品要解決何種需求。

在解決這個問題之後,再進行一系列的定價「配稱」,通俗一點就是說給你的「定價」製造「支撐物」。

我們再來拿最為常見的包包舉列子。

女性消費者對於包包的需求,簡單可以分為兩類:

最基礎需求:裝東西

高層次需求:當做配飾並體現身份

當把包包定位為解決「裝東西」這一需求時,價格最低,「配稱」也是最低。

比如,這類包包的售賣場地很可能是街邊小商店或者地攤,和學生書包、電工包、普通行李包之類的擺放一起;包包買點是「結實耐造」;導購小姐是老闆娘。

在以上這些「配稱」上,都是在表現包包的這個「需求點」。

而如果是當配飾並體現身份。

這時候包包的價格高昂,為了體現這一需求,所以在「配稱」上也必須符合這一需求點。

比如,售賣地點為奢侈品賣場、裝修有逼格、導購高端、鄰居必須是香奈兒、酷奇、買點是設計是或者品牌文化等等。

所以,消費者認為商品價值的大小,是基於商品解決了消費者的何種需求,而越是價值大的商品,就越傾向於感性需求。

那麼如何讓這種感性需求轉化為購物衝動,並說服消費者的理性思考呢?

這就要依靠定價的「配稱」了。

所以第三個問題的答案就是:

解決消費者的高級需求,並通過「定價」配稱,使價格合理。


小販認為: 關係好不好決定價格高不高。


不是bs model和風險中性這些東西嘛。。。

二叉樹

三叉樹

投資組合複製

monte carlo simulation

...


11年的時候看羅永浩的演講里推薦買的書,陸續看完,重點講錨定效應及價格影響心理的各種小技巧,對實操還是很有借鑒意義的。

然而

如何解釋羅永浩一直覺得x99不體面,還把堅果手機定價為899/999? - 鎚子科技

其實,企業經營本身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優化的過程

我不是錘黑

雖然我不喜歡鎚子哈哈哈


定價的方式有國家指導性定價,國家物價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規定定價許可權和範圍,企業在一定範圍內自主定價。市場調節定價,根據市場供求狀況完成定價。根據成本,價值因素及市場供求狀況,市場競爭狀況等完成定價。


供求關係導向


楊小凱和黃有光的間接定價理論。該理論在數理上將科斯和張五常的企業理論給出嚴格定義。簡單來講就是人人都能當老闆,最終誰當老闆,取決於分工以及勞動和產品的交易效率。


和競爭對手拉開差距


有種定價叫你出的起多少我就定多少,各種壟斷行業。


推薦閱讀:

自從有國家後,是否出現過完全自由經濟體,國家不干預會造成什麼後果?
成熟的資本主義國家房租是怎麼收的?
2015 年中國會不會發生通貨緊縮?依據都有哪些?
禁槍與犯罪率有沒有可考的關係?對於犯罪率到底有沒有影響?
大量存款不消費會導致通貨膨脹還是通貨緊縮?

TAG:經濟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