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反對道德?

我覺得道德是長期以來約定俗成的東西,大家應該自覺遵守,當然也有很多不好的,如道德綁架什麼的,可是在網上總能看到一種論調,說道德是自己的事,用不到他人指指點點,可是當所有人都不講道德的時候,總有種禮崩樂壞的感覺。


謝邀。

並沒有人是真正反對道德的,但是道德這個東西沒有統一標準,用以律他的道德必須是全社會共識,不然只能被噴得不成人形。


1,道德不具有強迫性。

道德本就是靠人的自律,自覺,不就有強迫性。與法律不同,違反要承擔責任。法律尚有人反對,何況道德。

2,道德具有滯後性

道德的進步落後於社會發展。男女授受不親,導致部分道德本身不符合社會實際

3,道德的不固定性

道德有強烈的地域色彩。比如,日本女性地位較低,不能片面認為日本人沒有道德。

4,人思想的多樣性

感謝@申昊驥 的建議,

修改如下:

1.人思想的多樣性

2.個人性的道德是基於人自身的思想的

3.社會性的道德,實際上是這個社會中掌握話語權的人群的一致思想,其依據傳播學模型在一個較長的時間跨度中最終產生我們看到的樣子。

4.道德具有滯後性和諸多具體問題的不適用性


道德是多數人得暴政


我反對道德,基於一個簡單的經濟原因:

由於現代技術進步、社會變遷的速度遠遠大於過去,導致道德的內容變化太快。最終使得遵守道德的沉沒成本太高。


道德是長期以來約定俗成的東西

題主這句話就是答案。道德是同一個階級在長期磨合當中形成的共識,或者說不成文的契約。所以這就帶來兩個問題:

一方面,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道德的締造者之一。

我舉個例子,我們經常搖骰子決定一些事情,比如我和張三經常一起出去吃飯,我要和張三決定誰請客,之前的經歷告訴我們,互相搶、互相推、吵一架、打一架等過程都給雙方帶來大量的時間、精力的消耗。所以這次張三提議搖骰子,點數小的請,我覺得沒問題,於是開始搖。經過這次愉快的決定,我們倆都覺得這個方法好,於是在之後的日子裡一直搖骰子。

這個過程就很像道德的形成過程。道德不是自然規律,是參與者都覺得這樣更好。

然而有一天,我改主意了,張三拿著骰子來,說今晚下館子,老規矩。我說不好,我說我忽然覺得該點數大的請客,你說張三有權指責我嗎?沒有。那我能因此說錯的是點數小的被選中這個方法,這個方法本身就有問題嗎?也不能。

同理,一個人守不守道德,根本上講確實是他自己的事,但同時這個人也無權指出其他人遵守的道德是錯誤的。

另一方面,道德是與時俱進的。

還是那個例子,有一天,我不幸破產了,張三拿著骰子來找我,說決定誰請客,我說抱歉,我現在負擔不起了,我不想下館子,我錯了嗎?並沒有,只是時代變了。

同理,道德是隨著每個參與者的變化而改變的,不能用過去的道德來約束現在的人。


道德其實是一種宗教,強迫他人遵守你的宗教(什麼年輕人要給老人讓座,白人要給黑人讓座啊)等價於剝奪信教自由。


道德更多的是內在的約束,所以的確不需要他人指指點點,越界了的話,自然有法律來規範。


道德是用來約束自己的,不是用來約束別人的,

一點淺見,


曾經,三從四德也是共識……

道德就算是社會共識,也不一定對……


題主大概沒聽說過,有的國家不能吃狗肉。


不反對道德,只是反對任何形式的道德綁架


落在海底溝里的道德負值的人,看誰都覺得道德綁架他。。。。說白了就是道德觀與社會多數人不符,不正統,,言行也如此,,被批評了被他人不喜歡了,總得找借口啊,就說道德綁架咯。。。。總不能直接說 我就是要缺德佔你便宜吧!只能說 你道德綁架我(不讓我占你便宜)

真要把這話題扯開來,和社會公德契約論又有關係了。還包括部分行為心理學,社會心理學。。。。還得洋洋洒洒一大篇呢~


作為道德虛無主義者,從不反對道德,畢竟不存在的東西沒有反對的價值和意義。


反對道德的可能原因:

1. 個人的道德觀與大眾道德有衝突

2. 個人的行為與大眾道德有衝突


披著道德的外衣而已。

現在特喜歡捆綁,把愚蠢的事和孝捆綁在一起,明明對爹媽很好,但不願意做蠢事,就可以被批判不孝。

把蠢事和愛國道德什麼捆綁起來,你反對小的,他們就來說你反對大的,然後以這名義來反對你。

高,實在是高。


因為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道德標準


道德沒有強制性,道德具有綁架性輿論性


給題主看個非常好的回答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1269625/answer/83593944

耐心看下去,會找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以下是我的一些淺薄的看法:

人類並無良知,只有物質上的利己(屈服於物質享樂)和精神上的利己(屈從於虛幻的道德體系)而已。

沒有所謂普世的道德,所謂道德,不過是我們社會內部公約性質的東西;而所謂的「做聖人」、「雖千萬而吾往矣」、「人生而孤獨』也不過是帶著道德的高帽,即使忍受肉體上的痛苦或物質上的貧困,也會從那種自我正當化中獲得精神上的快樂。

人是極端利己的存在,道德也不過是在此基礎上大眾化的產物,是人自利的天性與不可避免的社會屬性之間博弈的一種平衡,以達到社會各方面利益的一種協調,因此一些冠冕堂皇充滿情懷讓人熱淚盈眶的話語,也不過是自我滿足罷了;一些所謂的道德審判,也不過是在自以為是的已然內化的「道德感」的驅使下,做出的讓自己感覺最好的選擇罷了。

所以,不要以為誰可以佔領道德的至高點去對誰指手畫腳,因為當一些人站出來指責你在道德的高地上不冷時,也同時落入了道德高地循環佔據的怪圈。

所以,道德,只能用來約束自己,決計不是用來約束別人的。

當然,正是因為道德出自於人之本性,才有了社會公約的性質,才在人類誕生之初,便規範和保衛著這個看似不堪一擊的社會,讓其有了存在的依託和發展的秩序,所以道德可以被質疑卻不可以被遺棄;

因為遺棄了道德無異於泯滅了人性。

而人類社會的成長和變遷,道德的成熟和變革,也將伴隨人類對道德等終極問題的思考,帶著自我賦予的價值與意義,延續到末日盡頭......

而所謂反對道德的人,大概只走到了「道德的功利性和束縛性」這一步,沒有看到道德對人類社會高效低成本運行起到的保障作用吧!


關鍵是很多亘古不變的起碼都被拋棄了

與禽獸無異的人居然妄言道德。

你告訴我什麼時候強姦變成美德?


每當行為不道德而被人指責的時候我就會大喊:我?被道德綁架啦!

誰來講講道理,還我自由,道德這個沒人性的畜生把我綁架啦!


推薦閱讀:

為什麼許多人不在辦公室wifi看書工作,而去星巴克哈根達斯上網工作學習?
怎樣看待「轉發一個月大吉大利」和「不轉發死全家」這類信息?為什麼?
為什麼總是很膽小,遇事總是習慣逃避,想著麻痹自己,不去想如何解決遇到的問題,以致錯失很多機會?
如何理解人類對同類富有攻擊性的種種行為?
為什麼在疲勞狀態下人會變得易感和脆弱?

TAG:心理學 | 哲學 | 社會學 | 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