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到底是不是改變階層的有效方式?


謝邀,就目前來說,讀書不一定能改變階級,不讀書一定不能改變階級。那種小學畢業就能做生意發財的年代早已經過去了。

就我單位的90後,還有不少通過高考改變命運的例子,難以想像呆在家裡務農不上學的他們能夠如今天般成為城市居民買房買車。

現在知乎上的人素質真是越來越差了,就像題主截圖裡那樣的,什麼垃圾玩意兒。


一個普通農家孩子

在幾千個人的選拔中殺出重圍

現在二線領導手下做秘書

這一輩子不站錯隊 不犯大錯

最後混個廳局級不是問題


謝邀。

讀書肯定不是最高效的方式,但一定是最普遍使用的方式,大學,尤其是好的大學,是同時獲得技能和人脈的絕佳平台。

當然,題主你也得允許那些讀不好書的人念念「葡萄是酸的」~


讀書不是。

學習有經濟價值的專業技能才是,讀書只是實現這一目標的手段之一。如果你學的東西沒有經濟價值,讀一萬本也沒用。


謝邀。

是的。

暫時來說,是底層進入中下層,中下層進入中上層,最快速,風險最小,可執行性最高,最容易複製的方式。


不是。

在中國不叫階層,叫圈子。


謝邀。你要能認識趙家小姐併入贅,那更有效。


對我個人而言,讀書是為了實現自己的理想。


其實目前來說讀書的確是對於普通人無錢無後台的最公平的平台了。讀書不一定能改變你的階層,可能也不一定能讓你更加聰明,甚至連素質也改不了,但是不讀書連可能都沒有了。


大眾習慣性將讀書和考學考證混為一談。

從效率上講,後兩者才是階層晉陞的有效工具(雖不必然)。

而讀書就只是讀書,是對世界的探索和自身的關照。人不能將所有事都功利化,我們自然可以功利地看待學歷和資格證書,但是同時,我們是否應給自己留下不功利的一件事呢?如果有,讀書是個不錯的選擇。

我喜歡讀書,僅僅是因為我喜歡。

當然,當真正把書讀到一定境界,你就會發現很多事可以迎刃而解。王守仁先生就是一個代表。


目前是,讀書可以有較大的機會改變階級


謝邀,針對這個問題,我覺得不能一概而論,這要分階段

如果我的家庭條件不好,假設說我家在東北某偏僻鄉村,世代務農為業。沒有顯赫的親戚朋友。如果不讀書,可能未來我的出路要不就是在家繼續務農,要不就是隨村裡人外出打工,奔波勞苦,想改變階層相當的困難。

而我從小努力讀書,考上好的大學,畢業後找到合適的工作,留在繁華的大城市,有穩定的工作。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生活的條件。這才是改變階層。所以在年輕的時候,讀書是一個改變階層很有效的辦法。

在參加工作以後,可能我逐步對現有的生活又不滿足,向繼續發展下去,向繼續改變階層,這個時候,人脈,圈層,自己的努力這些就變的非常重要了。


說階級有點不合時宜,畢竟身邊人不是你的敵人

應該這麼說吧,接受良好的教育有這麼幾個用處:

1、你具備了影響/改變世界的能力

2、你有了更寬廣的心胸

3、你有了提升自己收入的渠道

去看看《美國種族史》,裡面提到移民美國的幾個種族,其中猶太、華人、日本因為重視教育,平均收入比其他種族高


階層是綜合實力的評判,讀書只是一種手段


讀書是底層社會改變階級進入中產的最有效方式。

到了中產想靠讀書再往上就然並卵了

知乎上有個答案說的好,讀書只能保證你在人群的前百分之五十。


日本有樁頗為獵奇的殺人案很是惹人注目。兇手作案手段極其殘忍,用鏈鋸將受害者活生生殺害。法院作出判決時,犯罪嫌疑人並非冷酷無比、凶神惡煞,反而看起來普普通通,就是一個很普通的人。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審判員問他:「如果能回到過去,你希望回到什麼時候?」時,他回答:「我想回到學生時代,多讀些書。」

這是一個人臨死之前的話,我們無法判定他到底為何會說出這樣的答案,但是這個答案肯定是他回顧了一生之後得到的結論。一個臨死之人說出了這樣的話,由此可以看出讀書是多麼重要,至少可以讓我們在面對困境時能夠不鑽牛角尖。

這個故事是齋藤孝的《深閱讀》裡面的一個故事,也許跟職業相關,我對跟學生有關的問題比較敏感。學生時代該是每個人人生中最美好的時代。但人類的通病就是等到失去了才知道珍惜。走出校園的成人悔恨自己沒有珍惜學生時代的大好時光多多讀些書,而正當青春年華的學生們大多都不喜歡閱讀,這也是中國的教育現狀。更讓我感同身受的是齋藤孝的《深閱讀》這本書中的另一個事例:

「事實上,少年勞教所的教導員就曾指出,很多被送來的少年完全沒有讀書的習慣,哪怕看漫畫也只看圖,對文字一概略過。但是,只要教他們養成讀書的習慣,了解其中的樂趣,這些少年就會逐漸開始主動讀書。同時,他們的生活態度和思維方式,甚至整個人都會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

聯想到我自己的學生,也許我拿成績說事會遭到很多人的反對,但經過這麼多年的教學生涯,我發現那些成績好、表現好的學生確實是比較熱愛讀書的,相反,那些讓老師家長頭痛的孩子真的就是不愛讀書的。

孩子不懂,需要家長老師慢慢教,那成年人呢?

成年人也需要人教嗎?

我相信若成年人還需要別人教,那麼社會會好好給他們上一課的。

如今的社會,人人都想要成功,想成為更上一個階層的人,但殊不知成功人士都有一個相同的習慣——讀書,齋藤孝發現,「許多企業家都喜歡讀書,尤其是領導大型企業、同時身為日本財界領軍人物的企業家們,均讀過大量書籍。」「讀書能幫助企業家磨練不可缺少的決斷力和判斷力。」

同樣的,若我們平時多讀書,在我們需要進行決斷時,讀書能讓我們拉開與對象的距離,這樣才能做出冷靜的判斷,才不會出現「都怪我當時選擇了那個……」現在無論是工作還是私事都存在很多選項,相信每個人都會出現這樣的經歷,若我們通過讀書鍛煉我們的判斷力,那麼我們就能減少這種悔恨和遺憾。

人生不就是由選擇決定的嗎?這種悔恨和遺憾少了,做的決定正確了,那麼還愁不會有更好的未來嗎,還愁不能漸漸改變自己的階層嗎?

但,讀書也要講究方法。我相信很多讀書的人可能都跟我以前有同樣的疑慮:我看了很多書,但是看過就忘,想用時怎麼都想不起來原句,也想不起來是哪本書中的句子了,怎麼辦?感覺像是白看了一樣。

《深閱讀》就給我們提供了解決方法——做讀書筆記。其實這種方法在奧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中也詳盡介紹過,果然好書都是有共同點的,當發現不同作者之間相似的觀點時,內心湧起的那種「啊,我看過的那本書的作者也是相似觀點呢。」這種欣喜之情是難以忘懷的。

做讀書筆記要注意以下幾點:

1.引用書中的內容,這樣不容易忘卻;

2.記錄時無須太過考究,類似簡單的便條程度即可,越簡單越容易開始;

3.養成隨時記錄的習慣,否則容易失去興趣。

《深閱讀》里也指出,養成習慣後,記筆記時就應該採取靈活的視角。如武田先生在筆記里針對一本足球戰術相關的書記的讀後感中,提到了足球戰術與日俄戰爭戰略的相似性。尋找共同點,能使視角變得靈活。而掌握靈活的視角,也是應該通過讀書鍛煉的一種能力。

我渴望擁有這種能力,我渴望自己的生活越來越好?你呢?你是想跟文章開頭的犯罪嫌疑人一樣,到人生之路即將結束時才悔恨,還是現在就拿起早已買了卻積了厚厚一層灰的書本讀起來,漸漸走向更好的人生呢?


我一直在思考讀書的價值是什麼,或者說相較於那些沒怎麼讀過書的人我們的優勢在哪裡?

我們可能會經常聽過這樣的聲音:

底層聲音:現在大學生出來又能怎麼樣呢?工作都沒有保障。。。

中層聲音:大學生價值在降低,主要是因為中國大學教育逐漸從精英化到平民化過度。

這種消極的聲音不斷充斥著我們的耳朵。以至於在這種不平等的對比中,很多大學生開始懷疑自己。我現在能夠給自己及周邊朋友的安慰是:做一個讓人尊敬的人,而不是讓人羨慕的人。也就是說,你中了500萬大獎,所有人都是在羨慕你,而不是用尊重的眼光審視你;你利用自身的能力去贏得別人尊重,這與只有money是很大不同的。

讀書能不能夠改變一個人?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讀書不是重點,在讀書中培養起自己思考的能力才是我們最應該做的。


讀書和入贅嫁豪門都是改變階層的低成本方式


那麼請問有沒有通過讀書而改變階層的?

我想,應該是有的吧,既然有人成功,那麼你在懷疑什麼?


在陽光明媚的日子裡可行性很小(俗稱祖墳冒青煙),當然亂世還是能出大量英雄的

一、在固定的體系下,統治階級永遠不會允許下層階級進入,永遠都有一個天花板等著你

昨天閑來無事翻了下老婆的經濟法,依稀還記得第一章就是講法律這個玩意,是統治階級根據客觀條件所制定的,同樣為了社會穩定進行了一小步的妥協。

其實內在的含義是:遊戲規則還是在統治階級手中,你除非有能力能打破遊戲規則重新來過(亂世),或者在規則中找到切入點(祖墳冒煙)

二、階級這個東西還是因人而異的,並非完全由讀書得來

有人沒怎麼讀書但是社會閱歷十足,照樣能做事圓滑

有人天資聰穎卻不懂人情世故,最終撈得怨天尤人

有人智商高情商也高,讀的進書做得好人,這樣的人說不定能進入上層階級,這時候可能看的就是胳膊粗不粗的問題了

三、讀書是一種方式,同樣也是因階級而異

古代,哪個朝代我給忘了,開創科舉制度,為了讓底層人民看到能向上晉陞的通道和希望,維繫社會安定,前者並非重點,維繫社會安定才是重點,每年舉子千千萬,中獎的能有幾個

結論

對於一個底層人民而言,讀書必然是唯一的選擇,同時也是看上去相對公平的一種辦法(實際上一點都不公平,但是是所有不公平裡面的最公平)

對於一個頂層階級來說,讀不讀書無所謂,毛上將攤上個好爺爺,但凡有那麼一點點的上勁,必然能呼風喚雨

不同階級,不同看法

========

還是多讀書多看報,少吃零食多睡覺把


推薦閱讀:

怎麼評價網路節目《奇葩說》?
在山東科技大學濟南校區就讀是一種什麼體驗?
如何做到在大學做小生意而不被看不起?
為什麼大家都特別愛黑大學社團?難道加大學社團毫無用處?

TAG:大學 | 階層 | 中國 | 社會階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