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營改增後分配過渡方案:中央地方增值稅五五分成」,營改增真可以減稅?

營改增後分配過渡方案:中央地方增值稅五五分成

李克強:營改增後稅負只減不增 將減負5000多億

發改委回應酒店借"營改增"提價:不得哄抬價格

今晚中國政府網下發了營改增後分配的過渡方案,如何看待?

同時下午發改委下發通知回應酒店借營改增哄抬物價。

1、營改增真的能減稅?

2、減稅只針對部分行業還是所有行業?像酒店這樣的行業漲價是不是因為稅負不降反增?

3、增值稅中央地方五五分成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作為一名小小的稅吏,我僅代表自己說一句:營改增以後,企業的稅負率一定是下降的,國家的稅收總額一定是上升的,這其中不矛盾,只是你不知道這個牛掰的計算過程。在這個過程中,企業的整體納稅遵從度一定是(被動)提高的,對一貫納稅遵從度高的企業一定是減負的,對一貫納稅遵從度低的企業,特別是原營業稅的部分「行業」,該行業的稅負總量一定是增加的。稅制改革一定伴隨著經濟格局的重新洗牌,原因不說了,個人認為於國於民算是件好事。

至於國家宣稱的減稅五千多億那個事,一定是真的,只是與你想像中的減負,不是一個計算口徑。如果我把計算公式給寫出來,再解釋一下,舉個例子,你就明白稅負到底怎麼變化了,知乎牛人這麼多,我就不賣弄了。

以下內容禁止轉載

鑒於大家對計算過程都很感興趣,我就說說其中的重點吧,總局公布的減稅計算口徑包括兩個部分:一是試點納稅人(營改增納稅人)減少的稅額,二是原增值稅納稅人減少的稅額。第二點很好理解,就是原增值稅納稅人因為營改增,可以從試點納稅人取得進項,我比以前可以抵扣的進項多了,所以我交的稅少了,當然還有其他導致減稅的因素我不詳說了。重點是第一部分,當然也包括很多東西,但是有一點很容易被忽視的,那就是「同稅基的稅制轉換」,也就是稅局在計算試點納稅人減少的稅負時,會用相同的應稅銷售額(非要用通俗的語言說,就是類似收入的意思吧,但是不完全相同)反算營業稅稅制下要交多少稅,總理都說了只減不增,企業的稅負率通常情況下是下降的,所以在相同應稅銷售額的情況下,企業的應納增值稅額通常小於反算的應納營業稅額,問題來了:稅制改革前後,企業的應稅銷售額能一樣嗎?大家都知道增值稅發票是上稅控設備的,環環抵扣的,那些營業稅時不開票的,開假票的,現在都被卡在抵扣鏈條里不得不開真票了。所以「同稅基稅制轉換」本來就是個坑。但是不這麼算也沒有別的辦法算了。

ps:總理說,營改增後保證企業稅負只減不增,這是句真話,絕對的真話,我完全擁護,總理是一言九鼎的,我以上言論與國家大正反正完全一致。只是總理說這話的時候總不能考慮你偷稅漏稅的情況吧吧,人家是默認你完全遵照稅法的情況下,你的稅負肯定是下降的。

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5月8日:

昨天和一個同事討論營改增對經濟格局變化的時候,想到一個跟預算級次改變相關的問題,也就順便說一下:第一次營改增時試點納稅人還是百分之百地方(除個別企業五十五十外),原增值稅納稅人還是七十五國家二十五地方。稅務局在完成稅收任務時是雙指標考核,要完成總量還要完成地方預算,這就導致有些地方政府為了地方財政,去強壓國稅在徵收時(以一種相對合理合法的手段)調節稅收,導致稅款從國家口袋流向了地方口袋,也就是要麼對營改增企業加強征管和檢查,要麼就是(以一種相對合理合法的手段)調整入庫的預算級次,畢竟我征100萬的原增值稅納稅人的稅才有25萬給地方,征營改增的就100萬全給地方。

不知道國家在調整預算級次的時候是不是也考慮了這個因素,所以乾脆都是一半一半,沒有調節的餘地,看你們怎麼搞!

ps:我絕對沒有妄議中央,絕對是個人猜測,毫無根據,僅供參考,中華人民共和國萬歲!


1.行業稅負不變或降低。從營業稅到增值稅,一般納稅人可以抵扣進項,建築業的簡易徵收,住宿服務可以抵扣,部分行業稅率都倒掛了…許許多多實證,全行業來看,稅負確實降低了。部分沒有話語權的行業那就沒轍了。

2.掃清了部分稅源盲區。稅務局通過以票控稅,倒逼企業自律,想辦法去找進項發票來抵扣,可以把以前遺漏的盲點抓一塊進來。

3.地方財政對中央透明。防偽稅控系統全國聯網,加上後期的大數據進銷項比對,地方財政增值稅這一塊最大的稅收收入中央一目了然。扣款級次。

4.適當地調節地區差異。我個人對那個2014年基數55分賬多退少補的理解是中央財政劫富濟貧。

5.極有可能開徵新稅種。這是我個人的感覺,事權與財權不對等的大前提下,土地財政又不太可以玩了,地方財政肯定會有新的對應路數。


不一定減稅負,我們老師審計課上說的。

呃,修改一下,這樣說吧,我的意思是企業交的錢可能會多...

---------

5.6 更新..感覺評論要比我這回答好多了....鄙人學業不精,還請各路大神多指教

--------

之前營業稅是中央收中央的,地方收地方的,增值稅中央吃大頭,地方吃小頭。

那好了,如果我是地方政府怎麼辦呢?我收的營業稅全歸我啊,但是如果我收增值稅還要把大頭讓給中央,那不如我多收點營業稅吧。

於是大家也都知道有些企業是和地方政府「互惠互利」的,地方政府也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在總額上少收點稅,但是到地方政府手中的總額要比企業交增值稅多多了。

然後現在營改增了,五五分成,那無疑原來地方政府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行了,畢竟之前是利益相關但是現在地方政府和中央站在了統一戰線上。我們老師說這樣地方政府肯定會加強對企業的監管,實際上在某種程度上是加重了企業的稅負。

至於根據公式算出來的...表面上肯定是減的,但是真正的就見仁見智了。

我記得不是很清楚了那節課沒認真聽...意思大概就是這樣如果有錯請大家指正...


  • 為什麼要55分,中央跟全國那麼多省分錢,拿走全國各地收入的一半,但是各地事權繁多,養老、醫療、教育等都是花錢的大頭,中央在各地方投入有限,而且轉移支付在現行體制下,變異成為腐敗的溫床,各地紛紛討好中央,博取中央的轉移支付,轉移支付的錢監管不到位,中央無暇監管龐大資金,各地又因為錢是中央的,不是自己的,監管時責任又小很多,導致浪費、腐敗橫行。


簡單回答一下:

1、能減稅。

2、不一定,存在企業議價能力與轉嫁稅負之間的馬太效應。

3、從92年朱相開始,財稅改革都以「定基轉增」為主,即往年的基數不變(保證地方的既得利益),以增量變動為主,以減少阻力。這次也是如此。

更進一步的分析,有興趣可以看我的另一篇回答,可惜沒人贊呢。

作者:小澄

鏈接:為什麼國家要推行營改增呢? - 小澄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既然問的是「國家為什麼要實行營改增」,那麼相對而言,需要從決策者的視角去考慮這個問題了。很顯然,決策者們認為,中國的經濟目前處於一個較為艱難的局面,老辦法不靈了,只能用新藥方,這個新藥方,叫做供給制改革。

供給制改革,核心是降成本。因此,降要素價格,需要國企改革;降人力成本,需要修改勞動法;降稅務成本,那就要營改增了。而營改增正是整個供給制改革中財稅配套政策之一。

那麼,更近一步,營改增這味葯的效果怎麼樣呢?評估一項政策的效應是很困難,很複雜的事情,這個問題作為我個人肯定是沒有能力去把握的,但可以試著從以下幾個方面拋磚引玉:

(一)企業減負:這是這項政策最直接的目的。理論上測算,雖然稅率上升,但有進項抵扣,稅負應當是下降的。考慮到增值稅這個稅種,雖然原理上是個價外稅可以轉嫁,但實際上稅負取決於企業對產業鏈(上下游)的議價能力。所以,營改增後,也許會存在企業競爭力與稅負變動的馬太效應。參見最近的五星級酒店漲價,一方面其受眾對價格不敏感,可以順利將稅收轉嫁,另一方面可以要求供應商開具專票抵扣,無疑是營改增的大贏家。反之,處於業務紅海的中小酒店恐怕就沒那麼容易了。

(二)補鏈條與多檔稅率:營改增配合金稅三期,整個國稅系統對貨勞稅的征管質量肯定要上一個台階。但在這裡,我並不贊同實行營改增後就可以完善整個鏈條的說法,因為最重要的環節,也是就消費終端是不可以抵扣的(企業消費可以抵,個人消費居然不可以抵……)。只有消費者個人支出也可以抵扣個人工資收入,然後企業工資支出也能抵扣增值稅,這才是真·補鏈。但回過頭來,增值稅作為所得稅的一個變形(可以簡單認為增值稅對毛利徵稅,所得稅對凈利徵稅),設置的初衷就是為了增加國家財政收入而設置的。所以,增值稅本質上是重複徵稅。這也是我一直認為的,如果要減稅,直接降稅率效果最明顯,也具有普惠性。現在,雖然實現了營改增,但又設置了多檔稅率以及過渡期的徵收率,實際上也增加了征管的難度。

(三)央地關係:我國雖然是一個單一制國家,但存在事實上的財政聯邦主義(Fiscal Federalism)。改革開放以來,我國一直有個矛盾,那就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亂」,實際上也就是宏觀調控目標與地方發展利益的矛盾。比如,鋼鐵也好,太陽能也好,都是各地扶持的稅源,但從國家層面上就是產能過剩。從增值稅的角度看,因為稅收是從生產經營環節徵收的,比如汽車,我省鹽城的東風悅達起亞,這一個企業的稅收可以頂一個中等規模的百強縣級市的稅收總額,這對於很多想發展汽車行業的地方政府是有強烈刺激的。但反過來,鹽城一年自己的汽車生產量是遠大於消費量的,從貨物流和資金流的角度上看,鹽城是凈流入。同時,其產銷的汽車所造成的環境成本和擁堵成本,實際上是由購買方城市所承擔的,也造成了財權和事權的不對等。上面只是簡單舉了汽車的例子,很多產能過剩的行業大抵如此。所以,營改增後,最根本的需要還是要重新劃分央地之間的財政關係,理想的狀態當然是像某些發達國家一些根據投入產出表來調整,不過這比較困難。短時間內可以預見的是營改增帶來的財政減收可能會進一步推動央地之間的財稅改革。


總理說「所有行業只減不增」,記住,是行業,要是有個別企業只增不減可不怪我。


營改增絕對會保證稅負只降不增,這是政治任務,如果你稅負增了,你去找國稅局,甚至發個微博,都會有專人負責解決你的問題,無非是降低徵收率,比照營業稅時的政策等等,但是:

1,這只是臨時的,是怕營改增期間出現問題,影響政治大局,以後就沒人理你了。

2,只是稅負不增,不代表稅額不增,因為全部納入增值稅鏈條,你不開票不計收入的可能性變小了,也就是你的應稅收入增加了,這你沒地方哭去。

3,省,區50,50也只是暫時的,官方已經說了慢慢調整。

酒店類生活服務業稅率是6,雖比營業稅率5略高,但是可以抵扣進項,實際上實際負擔率絕對比5要低。


地方賣地創收現象會減少,自主性增強,稅收改革也是為產業結構轉型服務。如果早幾年,房價會被遏制住吧。

中央不再拿大頭,年末財政突擊花錢也會剎車。調節中央地方的關係後,下一步是不是該向財產稅動刀子尤未可知。

以上。


看了一些答案,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

財稅部門工作人員一面倒認為稅負降低

拿工資打工的都聽不懂在討論什麼

企業方面都在說實際稅負要漲(甚至大漲超過3%)

到底哪方的意見有道理呢?

我覺得不能看回答

建議2016年12月10日後再來回顧這個話題

應該就能看出事實真相了


前台收錢的屌絲表示,實際在建築安裝行業中,開具增值稅普通發票是有小幅度稅負下降,但是在個人房屋租定時候,有明顯的上漲,個人所得稅2%的徵收率已經被斃了!!!


這樣明確了五五分 會不會大大調動了地方稅務單位的工作積極性 (*′艸`*)


一是從政府與社會來看,營改增全行業減稅近5000億元,有利於市場經濟發展的。克強總理用捨不得金子彈打不著金鳳凰來比喻。從促改革和穩增長兩方面考慮來看,營改增的全面推開還是比較考驗執政智慧的。 二是從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來看,央地由增值稅75/25、營業稅0/100的分成比例調整為營改增後增值稅全面五五分成,涉及的是各級政府之間的收入劃分。按照穩定中央地方財力格局的思路,中央集中的地方收入略有增加。收入增量除安排中央事權上收增加的開支外主要用於加大對中西部地區的轉移支付。

營改增改革,財稅部門還是做了大量工作的,多少人五一堅守在崗位加班加點。中國社會進步需要上下共同努力推動,中國加油!


國家越來越富,什麼時候取消增值稅?讓所得稅一統天下?


都增值稅了,能直接抵扣,企業當然開心啊。

再說從營業稅改到增值稅,從地稅改到國稅,而且這次地稅還能分一半,國家稅收總額當然會上去啊。

地稅又被砍了,國家稅收怎麼看都是會增加。

很久之前就有風聲,說要把地稅所有的東西全部搬到國稅,然後地方需要走財政預算。前幾年還是一定範圍內營改增,現在是普遍性的,估計地方將來越來越難過吧。

PS:不對地方可以指出來,別陰陽怪氣的!


不喝涼水 寫得還是 比較全面的 其實對於財政稅收的知識 就幾位答主的發言,感覺大家不是很熟悉

首先稅種的設置 稅收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間的分配 以及預算的管理(錢花在那裡)是國家治理的最關鍵因素,另外哪個稅種占什麼比例出來了政策相關,其決定因素是經濟的發展階段


推薦閱讀:

營改增文件中對非經營活動情形的說明應該怎麼理解?
營業稅和增值稅有什麼區別?
如何看待 7 月 1 日 起將取消 13% 的增值稅稅率?
成立獨立銷售公司稅收反而減少的原理是什麼?
營改增後酒店住宿和餐費開在一張專票上怎麼抵扣?

TAG:增值稅 | 營改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