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2016年3月15日普京下令俄軍從敘利亞撤軍?

新華網3月15日凌晨消息,據今日俄羅斯通訊社3月14日報道,俄羅斯總統普京對俄國防部長紹伊古下令,因俄軍軍事任務已經完成,將從3月15日起從敘利亞開始撤軍。


好像各位答主們根本就不知道敘利亞已經停火了這件事情?同夥和談是俄羅斯自己拉起來的,然後停火了難道還要接著打么?


沒錢了

戰略目的沒達到,而且沒有接下去的能力,找個理由走人了

俄羅斯為了油價還是滿拼的~```

————————

俄羅斯來敘利亞本來也不是為了幫巴沙爾,而是為了自己。

俄羅斯準備以西奈客機事件為理由對卡達進行軍事打擊,在11月24日前,俄羅斯公開指責卡達直接參与了客機,並公開宣布「美國在911後做的,俄羅斯也能做」。美國在911後做的啥,就是武力打擊美國認為的敵人,要麼當美國的朋友,要麼當美國的敵人。俄羅斯也是這麼打算的,所以才有後來的戰略空軍遠程奔襲恐怖分子的舉動。

但土耳其擊落俄羅斯飛機後,俄羅斯的紙老虎面具被戳破,已經不可能再仗著武力恐嚇來強行攻擊卡達,遂中止了後繼行動,一直到現在搞出了個紙面上的停火協議,保住了面子走了。

俄羅斯真正的行動是與沙特等國的油價交涉,為了油價,俄羅斯連交付伊朗的導彈都以一個很不靠譜的理由拒絕了,呵呵~``

_______________

PS:此次在敘利亞的行為,俄羅斯不顧當事國的領土主權,以犧牲敘利亞的領土完整為代價來換取自己的利益,結果還沒換到,無能無德!


嗯。俄羅斯一直很軟弱,想用敘利亞行動保烏克蘭,面對土耳其擊落戰機,紙老虎特性暴露無遺,近期西方更是全面施壓。


普京說的理由真是可笑,說完成任務了,沒一個人相信吧。

我們來分析下幾個方向:

1.官方說法:完成反恐任務,所以撤軍;(完全胡扯,這個理由沒有一個人相信)

2.沒錢了,所以撤軍;(俄羅斯在敘利亞兵力並不多,經濟上的負擔並不是很大,那麼大一個俄羅斯承擔這麼點軍費,可以說完全沒問題)

3.應對更大利益的地方;

這個很有可能,朝鮮上空陰雲密布。前段時間克里訪華,沒有取得成果。但是克里為什麼來中國,不就是為了讓中國和美國一起制裁朝鮮嗎,但是中國不答應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美國單方面行動。現在很可能美國要單方面行動了,王毅趕緊去了美國,然後又去了俄羅斯,把美國的底牌透漏給了普京。普京發現美國要在朝鮮動手,以防不測,從敘利亞撤軍了。

這次他撤軍撤的多倉促,完全沒有準備。他只要一撤軍,基本巴沙爾就完蛋。普京也知道。那為啥還撤呢?值得深思


普京執政的特點:

1、從不主動對國際形勢作出戰略部署、發布前瞻性政策。

2、任性妄為。

3、缺乏政策立場堅持性。


毛熊和兔子估計是在為朝鮮半島局勢繼續惡化做最壞的打算,三胖已經被逼急了,年輕氣盛很要面子,朝鮮肯定會通過再次核試驗等一系列激進的手段找回面子,擦槍走火或者美帝先發制人的可能性很大,所以毛熊和兔子都必須對朝鮮半島局勢惡化做最壞的打算,王毅在兩會期間訪問毛熊,之後大帝就撤兵了,也充分說明了局勢的危險。


我對民粹主義的態度:我和其他答主的區別,我們雖然都是華山派,還在這華山論劍,但是我們還是有區別的。我是華山派的氣宗,我主張以氣御劍,就是用精英主義引導民粹主義,他們是劍宗,他們主張以劍御劍,就是用民粹主義引導民粹主義。(取自社會醫學 - 收藏夾)

2015年1月28號,預言人民幣匯率,結果四贊。神棍的預言過萬贊,於是人民幣匯率跌,開始有人攻擊他。他回擊:他早就暗示人民幣會跌,只不過你們這群傻逼沒看出來。於是就熱鬧了,再後來他自己關閉了評論,最後來他刪除了自己的答案。我那個高興啊!一天獲得三千關注都沒這麼高興,小樣。哈哈哈。√ 和 ×真的很重要。我始終堅信,經過時間的洗滌,這些人都會被淘汰出局,因為地緣政治這把寶劍我已經磨了十年。

我虛長你們幾歲,在這裡與你們分享一點人生經驗。題主,這說明你還是外國的地方跑的少了,你還是太年輕,還是太幼稚,還是跑得太慢。你應該多向香港記者學學,你看看人家才是見過大世面的。……你們趕緊乖♂乖♂站♂好,聆聽本王の教♂誨!你們是想知道歷史?還是想知道真相?人類社會歸根結蒂都是人壓迫人的制度,究其所以還是資源稀缺和分布的不均勻導致的。

(上面這句話,你信不信不重要,但一定要記住。)

俄羅斯顛了

俄羅斯顛了,網上眾說紛紜,於是我也來湊個熱鬧。

說2016年3月15日,俄羅斯顛,你就必須從突厥中興開始,哈哈哈。我們把時間調整回2016年3月15日,現在中東的情況,局面已經很明朗了。土耳其支持ISIS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恢復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關於這一點很好理解,沙特、敘利亞、內外約旦、伊拉克就是土耳其的幽雲十六州,就是土耳其的外蒙古心結。不要說是突厥這樣曾經極度輝煌的帝國,就是波蘭不是還有侵略蘇聯和納粹德國的計劃。經過實踐的證明,巴沙爾就是典型的豬隊友,偏執的改革導致國內烽煙四起,反對派和ISIS組隊進入敘利亞,準備摘巴沙爾的桃子。而巴沙爾的政府軍面對民兵組織的無序進攻,節節敗退,潰不成軍,但濫殺平民,使用化武卻是拿手好戲,搞的全世界都欲除之而後快。

敘述完小國的悲情,開始講大國政治。俄羅斯的主戰場是烏克蘭,其次是東北亞,至於敘利亞,那隻不過是棋盤上一顆隨時可以捨棄的棋子。俄羅斯來的目的很簡單就是轉移實現,煽風點火,現在火放的差不多了,於是迅速撤出。英國、法國都趕過來參與第七次中東戰爭,假如這時候,俄羅斯還不走,當電燈泡,那英國和法國怎麼敢放手大幹一場?對於普京而言,烏克蘭困局短時間內無法解開,現階段的主要任務是東北亞,因為三胖又挑釁山姆大叔了,所以普金要趕快撤了,讓英法這兩個接盤俠來。普金本來是幫助豬隊友翻盤的,因為俄羅斯的經濟困難,普金計劃速戰速決,連哄帶騙把ISIS包餃子,結果巴沙爾的包抄部隊被全殲。於是普金遭遇了冷場,要知道普金是來搞一個大新聞的,結果卻是馬尾巴提豆腐,於是俄羅斯雞賊的顛了。

假如我們重新審視歷次中東戰爭,參戰國表面上看是以色列、伊拉克、約旦、埃及等,其實戰爭背後都是英法美俄。英國通過在中東任命國王來達到控制中東的政治目的。美國準備接手中東政治,伊拉克國王被殺,約旦國王被刺,逃離德黑蘭表達的就是美國推翻伊朗合法政府。甚至美國參與中東角力的時候,盟友不是英國、法國,而是蘇聯,道理很簡單,美蘇之間在中東有共同利益,那就是他們都需要生存空間。中東戰爭以後,敘利亞是俄羅斯勢力範圍,那問題來了,雅爾塔協定的修訂版是誰和蘇聯簽訂的?烏克蘭事件以後,俄美之間可能的合作已經蕩然無存。

關於英國。因為大量的信息不對稱,所以政治比較複雜,英國人之所以能吃飽飯,完全源於苦戰勝於強耕。我導演的情景劇:卡梅倫找到工黨黨魁科爾賓,意味深長的說如下這段話:卡梅倫:我們大英帝國被美國壓制已經六十年有餘,這是一次機會,趁亂攫取英國國家利益的機會,假如錯過,那就要再等一千年。這次戰爭,或許可以挽回曆屆中東戰爭的頹勢,或許不能,但我卡梅倫願意用我的政治生命做一次嘗試。希望你要懂,戰爭不僅僅是戰爭表面的形式,從某種意義上講,我們不僅是打給俄羅斯看,更是打給我們的盟友美利堅看。因為我們英國,我們英鎊,我們英聯邦,不是可有可無的二流國家,我們是有核國家!這個時候美國重返亞太、北約東擴,美國號稱能打贏兩場局部戰爭,假如英國和法國再發動一次中東戰爭呢?美國有沒有能力打贏三場局部戰爭?對於英國這或許是一次機會,我們不說項莊舞劍的話,我們只說為了世界和平。我自比不如丘吉爾,不敢望其項背,所以我需要一個盟友,就是您,先生。您願意和我一起挽手,續寫日不落帝國的新篇章嗎?科爾賓說:我願意,先生。能為您效勞,是我的榮幸。為了大英帝國。卡梅倫:為了大英帝國。大事不謀與眾,明天如此如此。科爾賓說:如您所願。

假如說英國是難兄,那法國就是難弟。英國一直在嘗試重新奪回中東的主導權,而法國也從來沒有放棄過收回自己的勢力範圍敘利亞。俄羅斯的退出對於英法而言是重大的利好!對於敢私掠艦打西班牙的英格蘭而言,沒有他什麼不敢幹的事情,戰爭唯一的驅動力就是利益大小。對於操刀一戰的英國,當年把四戰之地敘利亞劃給了法國,意思就是假如土耳其崛起,那法國就要在前面當炮灰。法國二戰後的五常地位其實是英美施捨而得,戴高樂想自從拿破崙大帝以來,法國也是世界大國啊!現在怎麼混成英國的跟班,陸軍打不過德國,海軍打不過英國、美國,照此以往下去,可怎麼辦啊!法國的總統戴高樂為了中興法國,不惜重新構建法國國內的政治秩序,法國重返印度支那不僅僅是重返亞太,更是法國中興的關鍵。法國地緣政治學者雷蒙建議戴高樂要克服海權不如英國,陸權不如德國雙重弱點的尷尬境地,就要造核武器,要成為世界第三大有核國家。當時的法國毫不顧忌美國、蘇聯、英國的反對,堅決要造核武。法國要造核武,英美蘇反對,誰支持法國?!?!?!答案是:中國。核煙花的美,是你們這群愛好和平的傢伙永遠不懂的。為此,法國還一度和美國翻臉,退出了北約。

(關於中美交鋒的圈2,就交給英國和法國了,你懂的。)

中美交鋒

法國和俄羅斯是傳統的盟友,不僅是一戰,還有二戰。法國和中國也是利益趨同的朋友,從奠邊府戰役到法國試爆核武。就目前來看,中法英俄之間的聯盟,已經草蛇灰線,伏筆千里了。


沒錢了


完了,天朝危矣!


3月15日起撤軍,那麼問題來了,什麼時候撤完呢?


調兵東北亞,隨時準備抗美援朝。中國也在做戰爭準備來著


哪裡完成了嘛

isis又沒被消滅

搞了半天 普大大ed了

是沒錢還是什麼情況


可不敢啊,天朝還等著悶聲發大財呢


能炸的基本上都搞定了。


推薦閱讀:

中國和俄羅斯,誰對中亞影響更大?俄羅斯為什麼不阻擾中國經營中亞?
戰鬥民族養成記給俄羅斯貼上了什麼標籤?
如果評價俄羅斯庫茲涅佐夫航母的現狀?
為什麼俄羅斯和中國人均gdp差不多,而購買力比中國強那麼多呢?
俄羅斯窮嗎?

TAG:軍事 | 俄羅斯 | 普京 | 敘利亞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