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那麼多華語樂壇的歌曲都是翻唱自日語歌?
你知道寫一首好聽不Low的歌有多難嗎?就算寫出來,你知道讓宣傳渠道帶火成大金曲有多難嗎?
- 現成產品經過市場考驗,性價比高,易於用於造星。
- 香港流行樂(有朋友已經說清楚前世了了)鼎盛時期可以簡單概括為大型國際唱片公司的遊戲,基本只推歌星,對原創依賴低,對產業化有幫助,也藉助發達影視產業與「國語帶粵語」策略帶出一批優秀作品,但對真正的原創音樂貢獻相對不高。
- 台灣流行樂的早期從業者平均素質高,文化背景深厚,誕生不同世代的優秀詞曲作者與編曲人才,推動華流,90年代末娛樂化之後可以說既保持了傳統,又做到一流的造星水準。
- 但00年後盜版日益嚴重,唱片業每況愈下,大批音樂製作人才流失,整個環節疲軟,原創最盛的台灣也無力回天
- 現在的希望在內地,這個需要各種促進因素
這個問題我去稍微了解過,以下是從張國榮吧中轉載: 50年代以前香港是沒有流行音樂的,大陸更沒有流行音樂,人聲音樂只有戲曲和民歌。 然後二戰後,50年代西方流行音樂興起(特別在英國,這次奧運會開幕式閉幕式,就是英國對自己那時候流行文化領軍者的炫耀和追憶),60年代影響到當時和英國文化有頻繁接觸的香港,那時候大家開始唱英文歌,開始是在各種酒吧和夜總會唱。慢慢出現了專門翻唱的歌手和樂隊,慢慢觀眾接受了這種形式,形成了流行音樂圈的一個雛形,這時候並沒有多少人考慮到歌曲的本土化,因為英文在香港並不是有障礙的語言。而當時大陸人民還不知道流行音樂為何物。到70年代末,日本的流行音樂開始加速本土化(之前他們也和香港一樣是翻唱英文歌),本土化的結果是加速了日本流行音樂的受歡迎程度,出現了繁榮的局面,大量的詞人和作曲者出現(日本人的學習能力和音感還是很強的,當然客觀上有因為語言障礙需要本土化的必要),因為同為東亞人的類似情感和旋律的共鳴,日本音樂迅速得影響到周邊地區,自然影響到流行文化相對比較發達的香港,就想現在的「韓流」一樣,香港人開始聽日本歌,喜歡日本歌手,在舞廳里就著日本舞曲跳舞,很多日本歌手也到香港來發展,這也影響到香港音樂人,他們開始翻唱大家喜歡的日本歌曲,因為有語言障礙,開始翻譯日本歌詞為粵語,翻譯多了,原創就出現了,於是翻譯成了填詞,出現了很多優秀的詞人,並開始有少數的本土作曲人學著作曲。
張國榮先生的從藝生涯就是在這個環境下開始的,所以他早期第一張大碟是全部翻唱的英文歌,前期的很多歌也是翻唱日本歌,但是優秀的歌者可以把別人的歌唱出自己的風格並更高一籌,讓人忽略或者遺忘原唱者,比如像張國榮的那些快歌,當時有些原唱者也來香港發展,甚至有時候同台和他一起唱同一首。在這樣激烈的競爭下,張國榮陳百強羅文林子詳這一代優秀的粵語歌者,用自己的努力工作和天賦才華,就像收復失地一樣,一寸一血得爭取到了歌迷喜歡的土壤,最後把這些日本歌手都踢回了日本,在本土歌手成長綻放的同時,終於作曲和作詞也開始蓬勃發展,原創的粵語歌華語歌頻頻出現,越來越精彩,慢慢形成了影響力巨大的粵語流行音樂圈,這個圈子影響到東南亞,反過來影響到韓國和日本,同時伴隨著香港電影的蓬勃發展,形成了當時的「華流」風潮,張國榮在80年代末期在韓國的受歡迎程度就是一個例子。後來優秀的華語原創越來越多,佔了大部分的比例,所以他復出後的歌曲大量都是本土原創或者自己原創,填詞翻唱日本或者西洋的已經沒有了,不只如此,還在21世紀初形成了獨特的張國榮風格,目前看陳奕迅是主動有意識得在繼承這種風格。
而大陸的流行音樂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期改革開放受到香港台灣的影響後才開始發展,同樣為了克服粵語語言的障礙,大量翻唱香港的歌曲都填了普通話,所以早期大陸歌手也都是翻唱港台的歌曲,我記得田震還唱過普通話的莫妮卡。和香港的本土化進程類似,大陸流行音樂也是經歷了翻唱到原創的漫長過程,可以說現在的大陸流行音樂還是處在本土化並加強自己影響力的初期。 現在的小歌手們有大量的原創音樂來唱,是他們的福氣,這是前輩們半個世紀以來花費心血打下的天下,奠定了廣闊的本土流行音樂生存的土壤和空間。沒有這些前輩的努力,他們現在只能唱西洋流行歌和日本流行歌。 總之,和張國榮同時代的港台流行音樂從藝者是華人流行音樂本土化併產生巨大影響力最直接的推動者,而他是其中起了最大作用之一的偉大歌手和創作者。謝邀!
因為作曲,尤其是作出能流行的好曲子,難度不低。所以找到現有的外國歌曲,填詞翻唱,是唱片公司和一些藝人鞏固業績和形象的最快方法。
謝邀 日本流行音樂發展較早 產業成熟 而香港台灣更早受到熏染 但由於當時沒有網路時代這麼多資源 大家也不會在乎是不是翻唱的 佳曲難得 直接拿來大熱日本曲填詞更容易出成效 譚詠麟 張國榮 梅艷芳 張學友 陳慧嫻包括小虎隊都是受惠於此 另一方面 直到今天華語樂壇都談不上創作版權的完善 創作者很難生存 絕大多數都是憑愛好和一腔熱血在堅持 什麼時候創作者可以富足 可以有版權保護 華語樂壇也就好起來了
跟江郎都沒關係,就音樂的創造方面,教育體制決定了,腳下的土壤,除非基因突變才會出幾個江郎;而這些個橫空出世的江郎,也是活的顫顫兢兢,因為基因突變鶴立雞群,反而會受到排擠,所以很快就會迅速才盡,有才也自己藏枕頭底下了,因為就算拿出來大部分人也喜歡不上更不要提品味一番了。
地鐵口水歌是老百姓走在音樂創作和審美的蹣跚學步階段,慢慢來。
日本流行音樂相比歐美流行樂,更能被國內接受。因為那時沒有周杰倫
補充一點,
不直接引進而是翻唱,其實是為了迎合本地人口味啊。。。有的人就是不愛聽外語歌曲,就是喜歡聽能聽懂詞的歌。祭出本人向別人安利卻被委屈了多少次的經歷:這什麼啊聽不懂。也包括周杰倫剛剛開始活動的時候,第一張專輯,和第二張專輯剛出還沒火的時候,很長一段時間長輩的反應就是:唱了些什麼啊,和含著熱地瓜似的。
現在很多什麼農村流行音樂的誕生就是如此迎合。我又要來黑我的ex了,從這個差不多同時代的人我才切切實實明白有的人就是不會與時俱進的,不會接受新事物,固執且莫名對新事物有敵意。就算我拿著這些翻唱的原版給他聽,告訴他音樂世界多麼的廣闊,他一樣愛聽港台翻的,且對我的歌很不耐煩聽到就切。他說如果日本再打過來,我就是帶路黨。現在我找到同樣口味的人,才明白人和人真的是有這種極大的不可以理而喻的不同。我國廣闊的風景美麗的農村喲。鏘鏘三人行有一期請了高曉松和鄭鈞,提到了下這個問題,大概意思就是,華夏民族不太擅長音樂,擅長於寫詞。很多歌紅起來都是因為歌詞,只要歌詞寫得好,很少有人在意曲子怎麼樣,日本的曲子寫得不錯,所以就直接用日本的曲子換上中文歌詞就好了。(看得時間比較久了可能有些不全想知道全部可以去搜搜這一期節目)
因為那些日語歌真的很好聽啊!
經典就會被翻唱~其中一些被翻唱的歌曲,日本樂壇也一直都有人陸陸續續翻唱(只不過標題都沒有改過)
這是因為港樂當時的供小於求。
推薦閱讀:
※周杰倫三鍵成曲so easy,為啥出張專輯這麼久?
※如何評價楊丞琳的新專輯《雙丞戲》?
※如何評價許嵩新歌《千古》?
※如何分析 The Beatles 的專輯 Love ?
※如何評價蔡依林的新歌《我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