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國家的首都都是什麼樣子?

更像是中國哪些城市的樣子?


盧安達Rwanda首都-基加利Kigali

【多圖預警】

---------------------------------------------------------------

Kigali International Airport

Mille Collins 盧安達素有千丘之國的名聲,Kigali全城也沒平坦地兒,全是一個個小山包,圖中這一堆兒是發展比較好的Downtown

城裡很大的超商,進去是要安檢的

商品還算豐富齊全

居然能刷!銀!聯! 要知道東歐很多國家全國都找不到能用銀聯的地兒啊

公交車,跑得快,中國造

這穿藍背心的是人力車夫,乘客坐后座

禮拜日的教堂

放了學的熊孩子們

這還算首都轄區,但已經很偏遠了,沒有通電

城裡的孩子

村裡的孩子

衣著靚麗的農村婦女

下面我放幾張風景:

下面帶點私貨,關於我去做的項目

這是香港理工大學的一個Service Learning課程,為當地未通電的村莊安設太陽能電力設備,整個系統包括太陽能板、蓄電池、控制器、LED燈、USB充電器


【10.4更新】【多圖預警】回來繼續寫作業。

-----

作為新人第一次知道啥叫誠惶誠恐,感謝各位。本意是發幾張照片分享一下非洲生活,沒想到這麼多互動,更沒想到還上了日報【日和諧報是怎樣的體驗orz】很多評論,或好奇,或興奮,或心酸。到目前,總體的調調是比較積極的,其實只能算是非洲生活一個掠影,準確的說是中國人在非洲生活的一個掠影。接下來我會繼續更新,盡量全面的描述那個遙遠的地方,也算是給自己記錄下來象牙海岸給我留下的回憶(說的就好像我不回去了一樣 o(╯□╰)o

---

看來你們對老闆娘、黎巴嫩小姑娘和兩隻大蠢狗最感興趣啊hhh

---

借鑒另一高票答案,掛張地圖,科個小普。另外,關於首都的稱呼確有不夠嚴謹之處,但實也無關痛癢。阿比讓為經濟首都和實際的政治中心,總統在阿比讓上班。1983年象牙海岸遷都,個人認為和巴西遷都很像。阿比讓在北緯4度左右,靠海,面向南大西洋幾內亞灣,不是三毛的大沙漠里。。

原答案以及10.4更新↓

-------------------------------------------------

在象牙海岸首都Abidjan生活一年,也走過中國大大小小若干城市,並沒有發現哪個中國城市有類似的樣子。由於殖民地歷史、生活習慣、環境不同,很多方面是沒有對比意義的。為了盡量概括全面,我會從衣、食、住、食、食、食,等方面描寫下在Abidjan的感受。

1.整體環境。

↑Boulevard de Gaulle戴高樂大街。↓ Pont Général de Gaulle戴高樂大橋

√ 沒錯你看到的就是一個非洲國家的城市。覺得非洲應該到處都是髒亂差嗎?你們吶,畢竟too young。西非小巴黎這個稱號可不是蓋的,藍天白雲、整齊寬闊的道路、高樓大廈...什麼?看完這兩張照片就想去非洲搬磚了?你們吶,sometimes na?ve. ↓↓↓

Adjame公路客運站附近。我就是舉著土豪金拍這張照片的時候,被犯罪團伙盯上了,真是時(no)運(zuo)不(no)濟(die)啊,左後方一個長得像智障的人一直拽我胳膊,我不理他就一直拽我,然後右邊迎面過來一個同夥摸我的褲兜。其實已經到了小偷手裡了,結果走在我身後的同事看到了旋即大吼一聲TU FAIS QUOI !!!(你幹啥!!!) 完全把手裡拿著手機的小偷給鎮住了一動不動。。。然後同事淡定的從小偷手裡拿回我手機。。。後來想想都有點後怕,萬一他們團伙很多人,在那麼亂的地方,我倆還那麼顯眼。。。

↓Trecheville街頭。文字:如果你是小綿羊,就在這兒噓噓吧。(不論馬路上有多少人多少車看著,隨處可見男人在路邊轉過身噓噓)

沒錯,這兩張圖同樣是號稱西非小巴黎的Abidjan,而且就是在市區裡面,並不是郊區。所以即便是首都市區里,不同的區域,差別也是非常之大。

2. 交通:略。

hhh真想略過去。阿比讓的公共交通應該是最大的槽點之一。最重要的公共交通工具是計程車,當地叫woro-woro,大概讀「哇嘍哇嘍」。↓ 100%都是上個世紀從歐洲淘汰過來的車,破舊不堪,車內極其臟,開起來叮噹亂響。。。車雖然很舊,但是價格不便宜啊!完全憑感覺議價,起步價大概相當於5塊錢,3公里左右10塊,5公里左右15-20. 要說起來也是有統一管理的,紅色woro woro全市通行,一般不拼客,其他顏色的是分區的,而且可以拼客共同承擔車費,黃色只能在Cocody載客,藍色只跑Koumassi... 其實除去計程車,馬路上整體車況就很差,加上很容易拿到駕照(稍後詳細解釋),因此阿比讓街頭一景便是幾個人一起把一輛壞在路中間的車推到路邊。另外一景就是咕咚咕咚冒著濃厚黑煙的車馳騁在馬路上。

除了woro-woro,大眾化的交通工具就是minibus,當地叫「八嘎」--gbaka ↓ 第一張圖來自google,第二張是從我錄的視頻里截下來的,你們感受一下。

上圖應該是售票員,招攬乘客的。下圖應該是人滿為患的時候,目測時速40左右。

-----------------------------------------------------------------------------

【28/9更新】:

說到交通,說一個毀大多數人三觀的事兒:大非洲也!堵!車!堵車的照片我拍了太多了,趕上著急時候堵車真的是太!焦!躁!了!我說起堵車時候,他們一般都是這個表情Σ(⊙▽⊙"a 配文字:「什麼?你們那兒還堵車啊?」 是真的堵。。尤其是早晚高峰的時候,因為很多路沒辦法繞過去,加上公共交通很爛,開車的太多,車況普遍不好沒事兒出個事故什麼的,就導致特別堵。三橋開通之前,早上去機場都要提前3、4個小時出發,今年年初三橋開通之後緩解了一橋二橋的壓力,從我們所在的cocody區到marcory、trecheville、koumassi就方便很多,去機場只要21分鐘。不說了上圖↓

↑象牙海岸軍校、警校和Felix Houphouet Boigny大學門前的Boulevard Fran?ois Mitterrand往Bingerville方向。(其實雙向都堵..)

↑仍然是戴高樂大橋

↑三橋收費站和Plateau一角

也是由於堵車嚴重,造就了一個行業-趁堵車時候,站在馬路中間兜售各種小玩意,從小旗子小本子到地圖,從鍋碗瓢盆到小零食小玩具,最經典的是販賣小袋裝的飲用水,袋子就像小時候喝的一毛錢的飲料【暴露年齡了么orz】。。吆喝聲如下-呆(二聲)漏、呆漏、呆漏。。。(de l"eau)一般是婦女頭上頂著一盆水,有人買的話她就從頭頂上取下來一袋,如圖,

想到哪兒寫到哪兒吧,突然想起來科特婦女的鐵頭功也是極其了得。

↓芒果!!!超級甜,比手掌還大,只要兩塊人民幣一個!!!記得有一陣每天至少吃三個,後來吃上火了牙疼= =、

頂的東西五花八門,水果、煤氣罐、木頭。。什麼都可以頂,而且當地人的小孩全都是像最右的圖一樣,背在身後,幾乎沒見到過手推車。我的理解,這一傳統可以解放婦女的雙手,在頂東西、背孩子的同時還可以做其他事情。3. 飲食【居然趕在這個時候寫吃的,我一定不餓,嗯嗯】。由於公司有一個非常牛逼的廚師,基本都是在公司吃。非洲很多地方,由於殖民地的歷史(現在也可以說是),西餐廳不少而且非常正宗,很多白人去非洲開餐廳,比國內中等的西餐廳不知道要高到哪裡去!所以去非洲國家不吃西餐絕對是太可惜了,我們幾個比較善(hao)於(chi)挖(lan)掘(zuo)的小夥伴就時不時的出去下館子。對,還有法國紅酒和各路洋酒,都比國內便宜太多而且絕對是真的,因為當地還沒有造假的水平。。。很偶爾會吃當地的東西,比如烤肉啊烤雞啊烤雞啊烤肉啊什麼的,其實當地烤肉還是很好吃的。然而只剩了一張圖↓

好了,接下來進入正題:首先說中餐,Abidjan的中餐館大概有5、6家?除非集體活動,一般是不會去中餐館的 -- 還沒有自己的廚師做的菜好吃。

在非洲集體生活的質量好壞,廚師真是佔了很大一部分因素,當時公司的廚師就特別喜歡張羅,經常想辦法做好吃的,弄個燒烤,涮個火鍋什麼的,上幾張圖你們感受一下↓

↑推薦啤酒,荷蘭的Desperados,Tequila口味的啤酒,還有淡淡檸檬味,非常好喝,某寶有賣

上圖是我們自己做的火鍋,下圖是中國火鍋店,就是紅房子超市那個。

----------------------------------------------------------------------------------

【30/9更新】

再說西餐。之前提過,象牙海岸受法國殖民地歷史影響,首都又是個彙集各路壕的城市,阿比讓的西餐廳數量很多,個人認為大部分非洲國家的首都都有這個特點。質量以及服務也是國內中等的西餐廳沒法比的,就算你點了從apéritif一直到digestif的大全套(不要想歪), 服務員也會一道一道按順序耐心的給你上完每一道菜。如果說這個非洲城市給我留下了一些印象深刻而且值得留戀的東西,應該就是價格相對合理的西餐和紅酒了【偶爾裝個B不要在意hhh

吃的不少,照片沒拍太多,挑幾個有代表性的分享一下。

↑ Le Loft, 記得是在Zone 4那裡。環境屬於比較優雅那種。服務不用說,絕大部分餐廳的服務在國內比都是中上等。

↑這個角度看室外環境不會更好了。(忽略兩個沒打馬賽克的2B...

↑我要的T-bone。記得大概是160RMB左右。只點頭盤和主菜的話人均200多吧,不過這個價格按照當地物價水平來說算是比較合理的,後面會提到關於物價的事情。

---

下面是一家主打披薩的餐廳,叫 Di Sorrento,同事們一般直接叫 la pizza,在Boulevard de Marseille上...幾乎是木頭搭起來的,半露天的餐廳,到晚上很有情調,中間環形吧台里的老闆娘非常漂亮【流口水狀】價格比上面那家便宜些,大份pizza大概90塊,其他主菜100左右,推薦海鮮拼盤!!他家的牛排做的我覺得很適合中國人的口味。沒拍什麼照片,看看pizza吧。就不要拿必勝客比了,too simple,蛤。

翻到了一張拍環境的↓

---

↓ Chez Georges,離Plateau Novotel不遠。也是環境比較好的一家,逼格相對較高,價格比loft稍便宜,頭盤80左右,主菜130左右。

↑ 意式的carpaccio,分別是牛肉和三文魚

---

↓ Le bavarois,德國餐廳。這家價格就比較和諧了,環境也不是高大上那種,適合能往死里吃肉的小夥伴。

---

既然曬吃的就一曬到底吧。。

↓ 一家很好吃的日料,三橋Zone 4出口的那條路上。稍貴,人均350左右吧,環境也是非常優雅,吧台有兩個亞洲人(不確定哪國)系著頭帶現場製作壽司,去那次還趕上一群黎巴嫩的白妹子們生日趴【繼續流口水狀】

---

↓下面是很便宜的一家越南飯館,就在2 plateaux sococe超市對面。米粉很好吃,連湯帶粉很過癮。

學用筷子真不應該跟我學。。。我也不會用= =、有人是不是想問,不就吃個春卷么,穿襯衫打領帶的作甚?其實那天是工作日的午休時間,還是由於殖民地歷史,有文化的黑人工作時間都會穿的比較正式,反而很多中國員工,即便在比較正式的場合,著裝仍然比較隨意。

---

餐廳就寫到這兒。大館子畢竟不能天天下,這幾個善(hao)於(chi)挖(lan)掘(zuo)的小夥伴,如果空閑時候要想作個幺蛾子,就要靠超市和外賣了↓

呃。。有時候實在沒吃的了,也會像下圖這樣 ↓

orz生活是不是太豐富多彩了哈哈哈。當初的兩隻小萌狗現在儼然長成了兩隻大蠢狗,後面會提到。(我已經說了多少個後面會提到。。。)

-------------------------------------------------------

【10.4更新】關於業餘休閑活動。其實Abidjan對於中國人來說應該算是一個吃喝玩樂都相對比較齊全的城市。加之在非的大部分中國公司,作息時間相對國內工作來說不是那麼固定,員工都生活在一起,忙的時候24小時一起忙,不忙的時候就比較悠閑,多少還是會有一些工作之餘的休閑時間。所以我們當時的娛樂活動之一就是----逗狗。好吧既然大家都想看看兩隻大蠢狗,就先說大蠢狗好了o(╯□╰)o

↑這還是作為可愛小萌狗的時候。他倆叫黑黑和花花,從小喝的就是法國進口奶粉。。這是我錄的小視頻截圖,喝奶的樣子很可愛,不愧是兩兄弟,姿勢和頻率都是一致的。

↑看著相親相愛吧,其實後來越長大打的越厲害。。為什麼叫兩隻大蠢狗呢?原因就是,他們兩隻互相打的時候,兇猛至極,慘叫聲源源不斷,見紅更是常有的事兒。但是,出門碰到其他同類,立馬就慫的一比。。。這倆可是我們的保安啊啊【黃豆再見】有一次在小區里遛這兩隻,不遠處院子里有一隻狗叫,這兩隻蠢貨就非要湊上前去對著叫。不料頃刻間,人家大門突然開了,裡面一隻非常幼小可愛無公害的小狗露出了無碼臉,就那麼一個瞬間,兩隻蠢貨居然轉過身撒丫子就!開!跑!留下我們在後面一臉黑線= =、跑了很久才敢回頭望望,然後繼續叫...簡直蠢哭。下圖就是長成大蠢狗的樣子了,黑臉的叫黑黑,花臉叫花花。(白天關在籠子里,晚上再放出來,為的是晚上能打起精神給我們當保安)

↓ 兩隻蠢貨的日常 --- 打架、打累了睡覺。

↓ 有時候也會很認真的思考狗生 ---

↓ 其實我們也考慮過,這兩隻之所以那麼蠢,究竟是不是因為有一群更二逼的主人 --- 沒錯就是啤酒瓶蓋。

↓這是領他們打疫苗時候的慫樣。對,病歷上寫的名字就是Hua hua和Hei hei,法語讀起來是還挺搞笑的hhh

---

繼續寫其他休閑活動。除了逗狗,我們最常做的業餘活動就是逛街和逛超市。別小看逛街和逛超市,這兩件事可是只有在大首都才能享受到的待遇。在法國生活過的同事表示,進超市的感覺就像回到了法國,目測80%的商品,包括水果蔬菜,都是歐洲進口,小部分也是世界各地進口,而當地產的只有些很初級的商品和當地的農副產品。可以說有點像國內的進口食品超市,只不過價格要比國內的進口超市便宜40%左右,因為這些價格是和在歐洲是一樣的。商場里也有些我能叫得上名字的品牌例如Lanvin、Hugo Boss、Guess等等(答主並不在行)。說到這兒就和大多數人眼中的非洲很不一樣了吧,其實再窮的地方也有很多富人,而且能去逛大超市和商場的當地人一般都已經是「富裕階層」 -- 衣著得體的有錢黑人和白皮膚的中東或歐洲人。因此呢,逛超市其實還有另外一個明顯的目的 --- 欣賞(用詞多正)白人妹子!(對不住各位看官,沒好意思對著人家拍照。。。)黑人妹子當然也有好看的,而且身材絕好,只是由於皮膚較黑不太符合中國人的審美(無意冒犯)

↓各種超市和商場。

既然說到購物,就先說說當地的經濟發展和生活、物價水平,其他娛樂項目稍後再續。由於答主實在才疏學淺見識短,以上及以下內容雖然俱為親身經歷,但實在只是表述個人觀點而已,如有不對儘管指正。

首先,各位原本想像的貧窮的非洲是沒有錯的,因為以上這些光鮮的商場超市,本就不是當地普通人能消費的起的,下圖舉例:

↑左圖法國小柿子,估計有個300g的樣子,大概60塊人民幣(沒錯粗略匯率就是除以100)。右圖這塊阿根廷的生薑,將近40塊錢。

↑看價格牌就可以了,單位都是公斤。水果蔬菜動輒每公斤大幾十塊,每公斤一、二百元以上的蔬菜不勝枚舉,當然都是進口的,連我們這些中國人都吃不起(我們最常吃的水果是2塊錢一個的當地大芒果和3塊錢一公斤的當地香蕉,或者十幾塊二十塊一公斤的蘋果等)。我們廚師也經常在飯桌上調侃:「多吃肉,肉便宜,少吃菜!」

我說「連」中國人都吃不起的意思不是說中國人收入有多高,而是要看這個非洲首都的底層勞動者的工資水平有多低 --- 我們雇的司機,每個月薪水900左右,女傭800左右,而且我相信這個價格應該是要比當地平均水平高出一點的。就是以這樣的工資水平,在這個大部分工業品,甚至農產品都要靠進口的國家,底層勞動者能過上什麼樣的生活,大家也就可想而知了。下圖是當地的果蔬市場↓

仔細看會發現這種地攤上的蔬菜水果都是分好一小堆一小堆的,一般不會稱重量,直接按堆賣,看好哪堆就要哪堆。也是當地一大特色。

關於其中原因,當然是有當地人本身的問題(盡量不提黑人字眼也是為了避免有種族歧視的嫌疑,關於歧視,後面也會提到,orz又來一個後面提到hhhh) --- 由於全年濕熱的氣候,當地人不需要考慮最基本的住房質量和保暖問題,而且靠著地理位置和氣候,被當地人作為主食的大香蕉(不是水果,不可以直接吃)的種植成本又很低,因此,如果不生病的話,全年凍不死又餓不死的先天條件造就了當地民眾普遍相對比較懶惰的性格。加上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當地居民樂於追求歐洲式的自由和福利。1. 在達不到歐洲高福利保障水平的前提下,仍然普遍沒有存款的習慣,比如公司曾經的司機,40歲,由於會說英語,工資1100塊,但是幾乎每到月中,都要跟公司提前借款100-200塊,在下個月工資里扣除。想像一下,如果是一個40歲並且有家庭有穩定收入的中國人,每個月都需要預支幾百塊來維持基本生活,是怎樣的狀態。 2. 即便在生活非常艱苦的情況下,仍然不願接受有額外加班費的加班時間。

除此之外,我認為最重要的原因,仍然是原宗主國對原殖民地的實際控制。我這樣跟我的朋友描述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這樣反問我:「非洲各國不是早就獨立了嗎?」 其實這個問題非常simple,而且答案也非常simple --- 根本沒有獨立。目前還沒有去過非洲其他地方,至少在我看來,非洲的法語區都是這樣的現狀。拿象牙海岸舉例,政治軍事上,法國的獨角獸軍營就在離阿比讓機場2公里的地方。2011年內戰,最後就是以獲得法國支持的Ouattara勝利而結束。經濟上,工業水平及其低下,很多都是非常初級的加工,如圖:

----

雖然停在這兒有點不地道,但是答主快要餓死了,要不各位看官給我送個外賣來吧o(╯□╰)o 先吃飯去了回來接著寫。


非洲的首都我去過四個,我目前大部分時間在布吉納法索。布吉納法索是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常年炎熱乾燥,風塵很大,呆一會就鼻子冒煙,和中國並未建交,華人和其他非洲國家比,數量非常少。布吉納法索是一個農牧國家,經濟較為貧困,但是大部分的人都比較樂觀開朗,生性陽光。這個國家的人有個特色,胸板挺,直板直板的,尤其是男的,走路像打了雞血一樣,一跳一跳的,胸脯挺的高高的。雖然本國國民工資特別低,但是天性善良熱情,如果平時在大街上遇到什麼問題,問路之類大家都會非常熱情的幫忙。因為其實在非洲很多地方,對外國人比較排斥,但是在布吉納法索,國民不是很排外,而且布吉納法索本國法律也有特別指出會保護外籍人的一些基本權利等,所以這個國家對外籍人士的整體接納氛圍還是比較融洽。

下面是一些隨手拍的圖片

看這靚麗的衣服

路上其實人家也是有很多汽車

布吉納法索夜晚

布吉納法索機場紀念品

布吉納法索整個國家的消費在西非聯盟5國里算是比較低的了,大部分本國產的產品價格非常低廉,一些進口貨在西非國家裡也算是價格最低的了,這邊很多產品都是從歐洲進口,但是肯定從大天朝進口的更多。看下圖路邊雜貨鋪,這些小baby也很可愛

布吉納法索盛產水果,非常香甜可口,主要有芒果,綠橙子,菠蘿等。芒果超級便宜,一塊錢可以買好大一個。其他蘋果之類需要進口。有一次在赤道幾內亞巴塔,為了去買幾個綠蘋果,開著車被警察盯上,我當時雖然有駕照,但是車子文件不全,而且車裡還放了錢,一旦被警察攔住錢都會被警察拿走。我只好踩著油門狂飆,警察開著小白皮卡追我,我上演了真實版速度與激情。警察一直追我不放,我一路飆車,中間差點撞上大貨車,後來又走投無路開車衝進草坪繞到大路,一路狂奔,總算甩了警察逃回家。

布吉納法索家居店,也沒有我們想像中那樣破敗不堪,大部分商品是進口,有進口歐洲的,也有從中國進口的,這是一個黎巴嫩人開的,阿拉伯人在當地勢力很大。

廣袤的郊區

空中俯瞰

在布吉納法索是可以合法持有槍支的,街邊有賣槍的店鋪,如果有合法持槍執照,就可以買槍。

在布吉納法索,大部分華人也是在這邊做生意,也有很多西方人士,美國人大多也是在這邊做生意,開金礦,也有很多歐洲人開餐廳酒店。

布吉納法索原來是法屬殖民地,所以當地也有很多法國人,法國人在這邊依舊勢力影響力很大,有些法國人還有當地參政,所以也有很多法國官員。還有聯合國一些慈善機構,高層薪水很高,底層一些工作人員其實工資非常少,有些還要貼錢,也有很多國際志願者在這裡。還有很多一些別的國際慈善機構,包括法國的,其實有些也是做做樣子。在這個國家,當地人對歐美亞洲這些人還是很友善熱情,但是對阿拉伯裔人態度比較反感,雖然阿拉伯人不受歡迎,但是阿拉伯人在這邊勢力很大,有一個很大很豪華的阿拉伯人酒店叫利比亞酒店,裝修非常豪華。利比亞酒店在西非很多國家大城小城都有連鎖賭場,叫利比亞賭場,所以阿拉伯人在這邊根基還是非常深的。

我還經常會去多哥出差,我對多哥印象比較好,首都洛美是一個港口城市,氣候會好很多,從洛美那裡才會隱約感受到像我國三四線城市。因為洛美是一個西非的港口,很多內陸國家進出口貿易都要通行洛美港口,所以洛美的海運物流貿易相對於比較發達,雖然居民還是很窮,但是也有很多高樓大廈,當地很多官員有時為了洗黑錢會蓋一些超豪華高樓建築。

多哥機場,中國人建的

街景

餐館偶遇開掛的拖鞋,這是一家本地的烤肉餐館,就餐時,經常會有人來和客人推銷手機充電器啊,數據線啊,襪子是之類,都是拎在手上買,價格也很便宜,都是從附近大市場批發來的。

多哥洛美中國人開的賓館-安徽賓館

賓館裡偶遇一顆美麗圓潤的屁股,我沒拍出效果來

我上次去多哥出差住在一個女朋友家裡,她來自法國,以前在法國國內讀心理學,後來到了多哥做志願者,和她的黑人老闆fall in love,後來就這樣在多哥這邊結婚安定下來有了小孩,她現在在法國駐多哥使館上班。多哥這個國家對外國人也是很友好,尤其是對外籍的女性,呵呵,非常友好。大部分國內的人其實對非洲很多地區了解還是很少,非洲的確經濟上還是落後,但是也是一直在發展,經濟體量也越來越大。非洲很多國家也是很國際化,文化方面其實比我們想像中更要包容,而且他們對自己的民族文化也是非常自豪。在布吉納法索有不少裁縫店,有一些高端定製民族服裝的,照片找不到了,我做過幾件,樣子不錯。

多哥二手車市場,大多是歐洲淘汰下來的

下面這些是我去赤道幾內亞首都馬拉博拍的,整個城市風景和建設還是比較整潔有序。

馬拉博最大的基督教堂

馬拉博

這是我當年在馬拉博當翻譯的時候辦公室

赤道幾內亞的希爾頓酒店,也是裝修華麗麗的

赤道幾內亞夜晚

赤道幾內亞餐廳,這是個西班牙餐廳,西班牙來的大廚,圖中這位印度小哥是我一個基友,在本地賭場做技術工。

多哥食物

賭場

我贏錢了,哈哈哈哈哈

國內可能大部分人對非洲有著誤解,覺得非洲到處經濟落後,民不聊生,其實這些年非洲一些國家建設的還是蠻不錯的,有錢人比國內大部分的人都要超級有錢,雖然大部分民眾生活還是貧困。但是非洲人天性樂觀,陽光積極,大部分民眾熱情友善,有時會被這邊的淳樸所打動。希望這些淳樸和陽光不會隨著經濟的開放和發展而消失吧。。。

露天電影,這是我兩個朋友在非洲做的一個公益,

他們倆開著這輛大卡車,開去了很多非洲國家,我也參與過幾次

這是其中一個發起人,來自義大利,這是他和他女朋友。他原來是個混街頭的小drug dealer不過早已洗手,現在在非洲醉心公益,另外一個來自葡萄牙,他們倆都去過TED演講。等下次我好好寫寫他們的故事

非洲小孩身上的陽光和燦爛的笑容有時感動到流淚

手機壞了,好多照片找不到了,有時間再補充吧。。。

謝謝大家的閱讀。


非洲國家的首都,當然有很多樣子啦!我們選幾個旅行者去的比較多的國家來答一下吧,分別是納米比亞、肯亞和摩洛哥。

北非明珠——摩洛哥

隨著 2016 年摩洛哥對中國旅行者開放免簽政策,豐富的歷史和多元的文化一下子讓這裡成為了熱門旅行目的地。大家對於馬拉喀什、卡薩布蘭卡、菲斯的名字比較熟悉,但是其首都拉巴特的知名度卻很低,可以說是同瑞士首都伯爾尼一樣,相當低調了(微笑臉)。

拉巴特整體概況

拉巴特位於摩洛哥王國西北大西洋沿岸,與姐妹城市塞拉(Salé)隔河相望,是摩洛哥的四大皇城之一。 這座始建於 1150 年的城市最初是阿爾摩哈德王國(Almohades)的沿海戰略要地,王國在海邊修建了城堡、清真寺、住所等防禦要塞和生活建築,並稱之為「Ribat」。這個名稱成為了拉巴特名字的由來,而當年的城堡也成為了現在的著名景點烏達雅城堡。

Photo by 窮游er Hinamiry

拉巴特最初並不是首都,在摩洛哥王朝定都菲斯期間,這裡一直比較沒落,直到 17 世紀西班牙摩里斯科難民來到這裡定居,拉巴特才逐漸恢復繁榮,現存的麥地那(Médina)即在那時陸續建成。

麥地那是什麼?

此處的「麥地那」特指摩洛哥城市內的古老城區,以區分城市內具有歐洲風格的現代化新區。這個概念在馬格里布地區、西非、東非及西班牙經常可見。

後來,摩洛哥淪為了法國的保護國,並在 1912 年正式定都拉巴特。為殖民統治機構和歐洲移民興建的新城(Nouvelle Ville)也在這一時期形成了。在摩洛哥獨立後,拉巴特繼續作為首都存在,而烏達雅城堡、麥地那、新城、哈桑塔、穆罕默德五世陵墓這些見證了城市歷史滄桑的遺迹與建築,均於 2012 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目錄。

由於拉巴特曾在不同時期扮演過首都、戰略要地的角色,不同的文化也在這裡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在拉巴特不僅可以看到不同風格的建築,西班牙語、法語也都十分流行。由於摩洛哥的社會相對穩定,旅遊產業也比較發達,拉巴特等城市的基礎設施與服務也比很多非洲國家要好一些。在拉巴特,不僅可以看到穿著傳統服裝的當地人,也有不少打扮時髦的旅行者與年輕人。

Photo by 窮游er 卷卷卷積雲

拉巴特的街頭有許多餐飲店,除了當地傳統菜肴,也有很多供應法國、西班牙菜的餐廳,其中環境比較好的高檔餐廳大多集中在新城。麥地那的街巷裡有很多售賣當地小吃的小飯攤,價格便宜,可是衛生問題需要注意。雖然拉巴特既不是最重要的交通樞紐,也不是著名觀光旅遊城市,但作為首都,這裡有不同價位的住宿供旅行者們選擇,麥地那集市裡的商品價格也會比馬拉喀什、卡薩布蘭卡等旅遊城市低一些。

交通情況

目前前往摩洛哥都大多會選擇由卡薩布蘭卡入境,拉巴特機場目前只提供前往摩洛哥其他城市以及歐洲部分國家的航線。從拉巴特前往摩洛哥其他城市的公路、軌道交通網覆蓋較廣,性價比高,所以大部分旅行者會選擇搭乘長途汽車或火車來到這裡。

Photo by 窮游er 小蕾枝枝亂

相較於其他很多非洲城市來說,拉巴特的市內交通比較發達。除了當地人搭乘較多的公交車,還有連接拉巴特、塞拉各主要街區的輕軌。除此之外,這裡打車也比較方便,計程車的車況也不錯,而且一般都會按照計價器收費。

治安情況

摩洛哥整體治安相對比較安全,作為首都的拉巴特更是如此。但是在人員比較雜亂的麥地那區域內,還是要注意偷盜行為,並且盡量避免在夜間出行。雖然這裡不是旅遊城市,但也會出現一些宰客或騙錢的手法,如果遇到主動搭訕等情況需要多加留意。

新晉熱門目的地——納米比亞

隨著上半年旅行綜藝節目《花兒與少年》新一季的播出,納米比亞一躍成為了非洲的新晉熱門旅行目的地。

直到 1990 年才獲得獨立的納米比亞,曾在一百多年的漫長歲月中被德、英、南非殖民統治過。這造成了對當地資源的掠奪和對人民的壓迫,但也讓這裡擁有了(比其他大部分非洲國家)完善的基礎設施建設,以及先進的政府管理體系。這些都促成了如今納米比亞穩定的政局和便捷完善的生活環境。

這裡沙漠、海灘、野生動物等元素齊備,是非洲充滿年輕活力的旅行地。而首都溫得和克雖然並非人們的旅行目的地,但四通八達的交通與舒適的現代酒店,也讓這裡成為了大部分旅行者納米比亞執行的出發地和終點站。

溫得和克整體情況

通常認為,溫得和克得名於南非荷蘭語單詞「Wind-Hoek」,意為風之角(Wind Corner),也有傳說是納米比亞殖民時代的布爾人行政長官 Jonker Tulbagh 為了紀念其故鄉,以南非的 Winterhoek 山脈命名的。

19 世紀末,德國殖民者決定在納米比亞中央地區建立一個軍事基地,於是便選擇了目前溫得和克的所在地。他們在這個三面環山、坐擁天然溫泉、地理位置極佳的地方初建政府,斥資修建路德福音大教堂、騎士銅像等德國建築,逐漸形成了現在這個帶有歐洲風情的美麗山城。

Photo by Foundert CC BY SA 3.0

殖民者的建造為溫得和克的城市建設打下了非常好的基礎。如今這裡不僅是納米比亞的首都,也是該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交通樞紐。溫得和克市內環境整潔、道路平整,特別是走在市中心和高檔居住區內,常常讓人有一種忘記自己身在非洲的感覺。

這座城市的布局比較規整,城市東部有很多高檔住宅群。聚集著各國駐納米比亞使館和歐美、南非白人後裔的獨棟別墅和花園,景色秀麗、別有洞天。順著主幹道 Sam Nujoma 大道進入市中心,銀行、學校、醫院、政府辦公大樓、商場、酒店、餐廳簇擁街道兩旁,車流擁擠、人來人往十分熱鬧。城市南部坐落有 Windhoek Country Club 高爾夫酒店度假村、首都最大的購物中心 Grove Mall 等;城市北部是黑人聚居區 Katutura 和北部工業區;城市西邊則有著由漫山遍野的鐵皮房組成的貧民窟 Otjomuise,生活在這裡的底層人民生活艱辛、缺水少電,終年被貧窮和病痛纏繞,與城市東部相比可謂是冰火兩重天。

Photo by Foundert CC BY SA 1.0

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給納米比亞留下了很多風格不同的歷史建築,在溫得和克就可以看到不少。比如有一百多年歷史的哥特式紅頂教堂(Christuskirche),坐落在 Luxury Hill 山頂上能俯瞰城市全景的德國城堡(Heinitzburg)和曾經是殖民統治政府大樓的 Tintenpalast(現在已變為納米比亞的國會花園和議會大樓)。

不僅如此,德國、英國等殖民者的生活習慣也都對當地人產生了影響。在市中心的主幹道上還有德國古董店,市內的喬氏啤酒屋也提供德國傳統烤豬肘和純釀啤酒,穿著時尚現代的當地人,路邊咖啡館裡曬太陽喝咖啡的客人,還有在公園草坪上讀書曬太陽的年輕人都很容易讓旅行者產生身在哪裡的懷疑感(但很快又會被手工飾品攤位上穿著傳統服飾製作首飾的辛巴紅泥族女人拉回現實)。

Photo by 窮游er 琦子寶貝

在溫得和克,不僅可以品嘗到當地特色菜品和正宗德國美食,義大利菜、葡萄牙菜等不同菜系選擇也很多。而青年旅舍到五星級酒店豐富的住宿選擇更是可以滿足不同預算的旅行者。作為納米比亞的商業中心,這裡也同樣適合購物,從大型商場至街邊小店,品種繁多。其中最精緻的手工藝品集中在市中心獨立大道兩旁的商店裡,各種木雕、手繪鴕鳥蛋、非洲風情的首飾和許多精緻擺件、裝飾品可以盡情挑選。

交通情況

溫得和克是納米比亞出入境的主要交通樞紐。位於郊區的溫得和克國際機場被評為非洲最乾淨、安全的機場之一,連接納米比亞和其他國家的國際航線大多停靠於此,同時這裡也有不少前往國內其他主要城市的航班。

由於機票價格比較貴,大家也可以選擇公路交通的出行方式。從溫得和克前往周邊城市的道路路況都比較好,大部分都是柏油路。而納米比亞境內的公路也大多是柏油路或路況較好的砂石路,公路覆蓋面也比較廣泛,性價比更高。

治安狀況

由於溫得和克和其他許多非洲國家一樣存在貧富差距較大的問題,北部和西部的黑人聚居區域治安較差,一般不建議進入,即使在市中心也要提高防範意識注意小偷小摸等犯罪行為。

看動物的代表目的地——肯亞

提起肯亞,很多人的第一反應都是遼闊的非洲大草原和壯觀的動物大遷徙,而隨著中國旅行者的腳步,首都內羅畢也逐漸被大家熟知。這個有著「東非小巴黎」稱號的現代都市是東非最繁華的城市之一,也是很多人在肯亞的第一站(或最後一站),其現代都市的一面也讓肯亞除了野生動物與自然風光,更多了一些其他元素。

肯亞整體情況

位於肯亞西南部的內羅畢,全年氣候涼爽,是一座在迅速發展中的城市。

1899 年之前,這裡一直是一片濕地,直到英國人將這裡設為鐵路建設的中心供給站才開始逐漸建成現代的樣子。1905 年,這裡正式成為肯亞的首都,並在肯亞獨立後開始迅速發展。最近幾年,許多高層樓房、購物中心和高速公路拔地而起;各國際組織(如聯合國)和國際公司(如豐田,可口可樂)也都將其非洲中心設在了內羅畢;創新創業氛圍濃厚,科技金融逐漸融入人們的生活當中;當地和國際公司對內羅畢的投資熱情日益高漲。

Photo by 窮游er 天平的混合物

但在迅猛發展的同時,內羅畢也同樣存在著許多非洲國家的通病——巨大的貧富差距。

離開市中心區域後,你就可以看到許多簡易、破舊的民房,在城市的角落裡也散落著很多貧民窟。很多旅行者在從機場到市區的路上都會覺得失望——道路兩旁破落的房屋和貧苦的人民生活景象都讓人覺得這裡和印象中困難的非洲一樣,配不上「東非小巴黎」的稱號。可當進入市區後,高樓間的綠地、森林,便利的生活設施和豐富的餐廳與文化設施,卻又讓人覺得這裡這裡不愧是非洲最發達的城市之一。

Photo by 窮游er 看輸帝

除了現代化的城市,內羅畢附近還擁有肯亞最小的國家公園——內羅畢國家公園。在這裡可以看到許多非洲草原上生活的野生動物,也讓這個現當代化城市更有了一些非洲草原的氣息。

Photo by 窮游er Czar72

內羅畢的餐飲種類十分豐富,從當地菜繫到義大利餐到中餐日料,應有盡有。世界快餐品牌,如Subway、KFC、Cold Stone 都在內羅畢有分店,當地咖啡連鎖如 Java、Artcafe、Dorman 也分布很廣。豐富的餐飲選擇也帶來了高低分明的價位,當地菜大多比較便宜,而中餐日料海鮮則價格較高。

與餐飲相同,內羅畢的住宿選擇也很多,不僅有傳統的青年旅舍、高檔酒店,也有近幾年比較流行的民宿。而對於喜歡購物的旅行者來說,內羅畢也十分適合,基本上城市內的每個區都有至少 1、2個大型商場。在大草原看膩了野生動物後,這個現代都市是讓自己回歸城市生活的很好過渡。

交通狀況

Photo by 窮游er Sprimo

肯亞境內公共交通系統還比較落後,基礎設施也不夠完善,很多地方的公路路況都不算很好。但是在內羅畢市內卻完全不同,這裡基礎設施發達,路況很好,市區內都是柏油路。作為前往往肯亞其他城市的交通樞紐,旅行者可以從這裡搭乘飛機前往各個國家公園和熱門城市,也可以選擇包車前往。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內羅畢,也很容易遇到在其他非洲國家不太常見的堵車情況,特別是在上下班的高峰期。

大概這也從一個側面證明這個城市確實已經是個現代都市了吧 ┑( ̄Д  ̄)┍

治安狀況

內羅畢除了擁有「東非小巴黎」的美稱之外,也被冠以了另一個不那麼美好的別名——「Nairoberry」。此名的由來主要是因為經常在市內發生的偷竊和搶劫事件,而近期由於肯亞大選的特殊時期,不時發生的遊行也更增加了這裡的不安定因素。

內羅畢的安全問題多發生在市中心的南部和偏離市區的地方,西部和中北部主要為富人居住區,相對安全一些。如果前往當地旅行,建議盡量避免前往不太安全的區域,也不要在夜晚出行。

---------------------------------

歡迎關註:

知乎機構號:@窮游錦囊

知乎專欄:對世界上癮(國外) 錦繡山河走遍(國內)

窮游錦囊微信公眾號:qyerguide

下載有用、有趣、能救命的 「窮游錦囊App」,獲取全新的旅行靈感及實用的旅行指南。


(2016.10.19更新)

本人常駐西非迦納首都阿克拉,可以好好回答一下這個題目。如果你對非洲日常感興趣,也可以關注我的微博「北極燕鷗」。

如果你對非洲的第一印象還是髒亂差窮,那先來幾張日常圖顛覆一下你對非洲的想像。

(註:因為我手機里存的圖不多,並且本來就沒打算圖配文寫這篇文章,只是發帖的時候貼幾張這邊的一些環境比較好的餐廳酒吧和咖啡館,並不是想用這幾張圖代表整個阿克拉的生活,而是想給大家展示一下這邊也有和國內無異的時尚生活方式,與很多人腦中的刻板印象形成一下對比。在後面的文字里,我也已經寫了一些確實還比較落後,有待提高的方面。照片中這些地方確實是當地有錢人和外國人居多,普通老百姓是去不起的。所以不要再在評論里糾結圖片的事,等我有空了會多整理一些市容市貌發上來,謝謝大家。)

好了,現在是不是印象沒有那麼刻板了?

總體而言,大部分的非洲首都都可以這樣概括:

發達的地方比你想像的要發達,落後的地方比你想像的要落後。

迦納,作為西非經濟最發達、政局最穩定的國家,百年之內都沒有發生過戰爭,在西非乃至整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都算是跑在前面的國家。

阿克拉的社會治安也相當不錯。生活在這邊,沒有那種提心弔膽隨時需要注意人身安全的焦慮感。相比一些經濟更發達社會卻十分動蕩的非洲國家,這算是迦納比較宜居的一個要素。

城市整體的基礎設施算是比較差。政府稅收常年入不敷出,內部腐敗又比較嚴重,導致很多援建資金落不到實處,從路況和一些公共設施建設就能看出來,髒亂破舊,很糊弄事的感覺。

大部分路沒有人行便道,排水道就是路邊的兩條露天的溝,市裡一些地方沒有柏油路,車只能走土路。所以出門必須坐車,走路總怕掉溝里。

日常交通

關鍵詞必須是堵車。

阿克拉道路本來就偏窄,加上道路規劃的問題,即便知道會堵車,也根本沒法換條路走。這邊堵起車來那叫一個一動不動,早晚高峰能堵到天荒地老。但是當地人不怕堵車,當地人的時間觀念跟正常人根本不一樣(後面要詳細開一段好好吐槽這個)。

當地沒有公交大巴,市民出行都坐一種叫「抽抽」的小巴,招手即停,隨時上車,一個小巴能擠著容納十來人的樣子,看起來條件特別惡劣,沒有嘗試過……不過據說從下個月開始,要試行公交大巴了,也算是趕上了時代變遷。

計程車沒有計價器,上車之前先講好價格再走,計程車也是無比臟+破。

迦納的交通非常不方便,加上所有地點都特別分散(後面會講),有一輛自己的車特別重要。

商業氛圍

阿克拉市城市面積非常大,但類似於國內的商圈(步行街)幾乎沒有。這邊最奇怪的就是很多很不錯的店,會出現在一個你也不知道它為什麼出現在那裡的地方,周圍啥也沒有,看來店主也沒有在考慮區位條件什麼的。主要可以逛吃逛吃的有三個區域:

外國人常出沒的牛津街,有一些洋氣的餐廳小店和超市,然而所有的商店和餐廳也零零散散分布在道路交界的小巷子里,根本沒有聚在一起的感覺,整條街總共也沒多長。

全市最大最熱鬧的Accra Mall,在阿克拉應該就是大型shopping mall擔當,但這個最大的shopping mall,也就不過兩家大超市,20餘家品牌店,不到10家餐廳的樣子。想走馬觀花非常快,五分鐘就能從入口走到出口。Mall外面就什麼都沒有了。

CBD中央辦公區,外企和國際連鎖酒店的聚集地,類似於北京國貿,特點就是樓比一般地方都要高,也零星分布著一些餐廳。

總之這些地方都屬於「乍一看啥也沒有」,但仔細研究研究,也有些好玩的。

文化氛圍

阿克拉作為首都,其實還是時不時能有些文化活動的,比如戲劇節啊,時裝周啊,音樂會,藝術展,小市集啊,等等。當然,組織和舉辦水準跟國內肯定是無法同日而語的,但關鍵就是不要抱著期待去,反而能有些小驚喜。

吃飯問題

當地不錯的餐廳和酒吧很多,值得開闢的地方有很多,西餐基本是很正宗的,跟這邊受英國殖民有影響。

中餐廳也有,其實跟西餐的人均也差不多,但心裡總是嫌貴,偶爾吃一次還行,多吃兩次就有點捨不得了。

所以平時還是做飯為主,但超市裡的吃的可一點都不便宜。別以為非洲窮東西就便宜了,迦納一向是以東西貴著稱的。國內超市裡那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菜,在這邊很可能就得花翻倍的錢。用人民幣報個價,6個小西紅柿70,4個桃80,荔枝230一公斤,一小盒漿果60……還記得第一次逛超市的時候我的臉色真的很難看……

那什麼便宜呢?當然是特產了!國內高價的牛油果,這邊人民幣4塊錢一個,椰子3塊錢一個,簡直是白撿,隨便吃隨便喝。

那你問我當地普通老百姓吃什麼,說真的,路邊賣的我都沒吃過……迦納菜也是,特別不合胃口。

貧富差距

當地貧富差距是極大的,有錢的就背chanel逛超市,窮的就真是一言難盡,慘不忍睹。而且你說國內的小白領階層也是省省錢買個大牌包,吃人均好幾百的大餐,雖然是勞動人民但生活也有點品質。但這邊幾乎沒有這種中間階層,背大牌包,吃高檔餐廳的,那就是真真的有錢人。

當地的國際學校,硬體設施和教學品質也都相當好,那些帶著孩子常駐的老外們都把孩子送國際學校,據說每年都有考上哈佛耶魯這種級別的名校的學生。

當地人時間觀念

在非洲生活,只要你是需要跟當地人打交道的,時間觀念的問題就會極大影響你的工作和生活。

當地人的時間觀念十分奇異,即便他們跟你定下一個時間,也表示他們並沒有承諾什麼。我第一次感受到這種強烈的時差是一個聲稱晚上6:30開始的晚宴,最後生生餓到了10點才吃上飯,大家一臉沒事人;一個早上10點的活動,去了說改到下午3點,到了下午3點,人家說哦取消了明天再說吧;最厲害的是之前有次兩國總統要進行國事會晤,一早定好的事,當天才知道人家不來了。

每天每天每天都是這種事。但是當地人就習慣了,特別從容淡定不喜不悲,時間匆匆流過根本沒有什麼焦慮感。倒是搞得我覺得自己應該再努力提高一下覺悟。

——————————————————————————————————————————

(2016.10.19更新)

日常交通(2)

第一次寫的時候基本都在吐槽堵車,但是後來想想,其實除了堵車,迦納人還是非常遵守交通規則的,別看國家那麼窮,比國內的行車要文明很多,車讓人,也讓車,在這邊開車路怒症都好了。親眼目睹有一次堵車堵得一動不動,後面突然上來一輛救護車,所有前方車輛全部自動讓行,楞是在不寬的馬路上讓了一條通道,讓救護車過去。看到這個場面非常感動。

所以覺得行車素質這件事跟貧富真的沒有太大關係,還是跟人民心態有關。迦納人本來就是那種不爭不搶的性格,人心也沒那麼浮躁,所以在這邊開車,真的比在國內舒心好多……

地理環境

第一次寫的時候,我都忘記說,阿克拉是一個臨海城市,從市裡很繁華的地方到海邊不過兩三公里。

但是,在阿克拉生活,根本很難意識到自己是生活在海邊,這也是為什麼我上一次根本沒想起來寫……

首先,阿克拉市內的海灘,髒亂差,甚至到處是垃圾,只能用滿目瘡痍形容,基本去一次就不會想再去了。(但是往遠了開還是有比較nice的海灘,但也不是度假海灘的feel)

其次,整個迦納臨大西洋的幾內亞灣,風急浪高,基本上不太能進行一切水上活動(除了衝浪),海也不藍,之前發照片,有被朋友說是北戴河……但我覺得大西洋還是有它的魅力的,一種又蠻荒又有生命力的樣子。

再次,臨著海邊,按說海鮮應該很豐盛,但這邊基本只有魚蝦,我最愛吃的貝類一概沒有,沒辦法,幾內亞灣不產貝類,所以在吃上,也很難意識到我身處在一個海邊城市。(但龍蝦是便宜的)

綜上所述,這是一個雖然住處只離海邊幾公里遠,但是總也想不起來自己在海邊的城市。

除了天上大朵大朵很有層次感的雲,看天的時候才會想到,哦,是在海邊。

如果你對這些稀奇古怪的日常感興趣,也可以關注我的微博「北極燕鷗」,歡迎交流。


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是東非國家衣索比亞的首都,同時也是非洲聯盟的總部所在地,位於海拔2400米的高原之上。目前在這呆了快5個月啦,感覺像是天朝的小縣城一樣。

來非洲的第一張照片,Bole機場好像也是中國援建的,挺大的吧。不過埃塞海關人員不故意找茬要錢,在非洲真的算很不錯啦。入關很順利,只是讓你填了個埃塞聯繫人。

滿大街冒黑煙的好幾手的豐田車,跟在這種車後面,你可得關好窗戶。

本地幣真的很舊很臟,好多同事都不把錢放錢包里。據說就這樣出境還不能超過200birr。

富人區的路,司機每次都繞一下也不肯走這條路,心疼他的車。

這邊的果汁真的很棒,不摻水。又純又便宜,這一杯大概5、6RMB吧。大芒果,牛油果還有papaya隨便喝。

國家劇院前的石獅子,埃塞的象徵。

本地人愛吃的炒高粱,每次開會客戶都拿出來吃。

現烤的披薩,比必勝客好吃多了,二三十rmb的樣子。

載歌載舞的本地婚禮,在bole教堂。

當然,無聊的時候只能逗狗啦。作為一隻狗,你坐的也太奇葩啦。

偶爾也下下館子,義大利餐廳的牛排,大概100多rmb吧。

亞迪斯大學,據說在非洲還是不錯的。

國家博物館,最早下樹的猿人,人類的祖先Lucy就在這個博物館裡面。

吃草的陸龜,挺大的。

偶爾也可以去騎騎馬,打打網球。

相對於首都更喜歡鄉下一望無際的草原,吃草的牛馬羊,人也更淳樸一些。首都中國餐館比較多,不用太擔心吃飯問題。

但還是想念國內各種好吃的啊。

----------------------------------------------------------------------------------------------------------

在分享幾張亞迪斯南部州的湖景吧


30/09/15 正位於開普敦 更新補充開普敦~

-

南非算是比較特殊的國家吧,一共有三個首都,可偏偏最發達的經濟中心、非洲的心臟(約翰內斯堡) 不是其中之一

首都們分別是:

1 比勒陀利亞 南非政治首都 各國大使館的聚集地

大概長這樣

總統府長這樣(總統的辦公室)

先民紀念館長這樣

十月Jacaranda開花了 整個城市都長這樣

2 布隆方丹

司法首都,也是南非犯罪率最高的地方之一 ,非常諷刺:D

在山上俯瞰

法院 (拍的時候是聖誕節 所以連個人影都沒有

南非最大的大壩 正好趕上水位下降:"(

3 開普敦

開普敦是立法首都 也是一個特殊的孩子 因為它所在的省是屬於另一個黨派管理的

這裡是旅遊的天堂啦,有非常有名的桌山,好望角,關過曼德拉的小島等等。開普敦的海灘也是非常非常贊的!還有好多野生小企鵝哦ˊ_&>ˋ

這兩張是在直升機上拍噠

夜景

waterfront

桌山

企鵝:D

手機里沒什麼圖,先更這麼多啦ˊ_&>ˋ 等上電腦的時候再補充

---

奈及利亞的首都阿布賈

這個城市很新,也不亂,甚至比南非的城市還安全。至於它是怎麼成為首都的呢?

很多年前,拉各斯才是奈及利亞的首都,但是因為紛爭太多,政府決定重新選個地方。為了保證選址公平公正,政府把奈及利亞的地圖對摺兩遍,選了地圖中間摺痕交叉的地方,就是現在的阿布賈啦ˊ_&>ˋ 原來只是個破破的小村莊哦

上電腦再補圖~


【10月2日更新】作為哈師大的一名學姐 向排名第一的小師弟打聲招呼~!世界真的好小(⊙v⊙) 這個問題下的兩個高票答案已經被我們師大所承包/傲嬌臉

既然大家喜歡看 我再更新一些 以前看過並關注過的朋友 請不要直接下拉 因為新照片很多都被補充在原答案里了 我覺得自己好壞好壞的哈哈

——————————————————————————————————————————

感覺你們去的城市都太好了!多圖預警 不過我的圖片都不大 不會佔用很多流量噠!

多哥首都 【洛美】 整整18個月 中途沒回國 看球的人可能還聽說過這個國家 其他的 90%都沒聽說過這個地方吧。。。當時我被外派時的心情就是 這是個啥地方啊 麻麻好怕!!~~~~(&>_&<)~~~~

先說點乾貨吧 好像沒有圖就不會有人看(⊙v⊙)?(照片稍後會補上啦~~)

多哥是西非的一個狹長的小國家 位於幾內亞灣的地方 法語區國家 在迦納和貝南之間 放大了地圖之後如下圖:

1.窮 真窮! 比我見過的國內小縣城還窮 剛開始去的時候還是挺同情他們的 覺得他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不自覺的就想多多幫助他們一些

↑↑↑ 非常有當地氣息的路邊攤 什麼都可以在路邊買到 大部分made in china ↑↑↑

這就是我的工作環境 這個市場幾乎每天我都要跑過來看看 我們的客戶都潛藏在這一座座小棚下面 難以想像吧

這種穿成串賣的鞋 真的算當地一大特色了 小黑們為了節省小攤的佔地 能想出這麼火星的辦法 也是醉了0.0

當地人練就了一手鐵頭功 沒有什麼是不能放在頭上頂的 注意 圖中的女人後面還背著一個孩子 用布纏著的 完全解放了雙手 我們的貨物重達上百斤 他們也可以放在頭上頂 健步如飛~ 女人也是!!

2.有錢人 是真的有錢呀 越是發達國家 貧富差距越小 相反 西非的貧富差距 大的無法想像 我們的客戶都是在當地比較有錢的 所以更加能體會到當地的貧富差距

這只是客戶家的一個角落 你能想像上圖中破舊市場里的客戶們的家 會是這個樣子嗎 原諒我現在手裡的照片有限 只有這兩張 其他的都在我的硬碟里呢 之後一定會補上更多的照片(⊙v⊙)

這些客戶往往都是當地的上層人他們每天的生活就和土皇帝一樣 家裡有很多傭人 甚至還配用專門塗指甲的和專門修腳的傭人 傭人們對他們是絕對服從的 不僅僅是上下級的服從 更像是奴隸對主人的服從 有很多傭人是從小被賣到主人家的 所謂的「家養仆」 主人會不僅會負責他們的衣食住行 還會為他們指婚 但代價就是 他們一輩子都會是他家的僕人

曾經親眼見到客戶因為廁所里沒紙了 隨即就抽出鞭子來鞭打一個小女傭(哪來的鞭子啊!!) 她大概只有13,4歲的樣子 女傭被打的嗷嗷叫 看的我心驚 還想出門安慰她一下 但轉眼就看到她又跟身旁的小夥伴嬉皮笑臉的開玩笑(畫風變的好突然) 她是真的習慣了 從來不覺得這有什麼委屈和不妥 我們唯有一聲嘆息

3.中國人在當地是土財主的形象 有錢 任性 不騙白不騙 不偷白不偷 當地人對中國人沒有特別的好感 不會因為為國家修路 修飛機場 建體育場 建學校而心存感激 普遍沒有這種感恩之心 (與巴鐵鮮明對比)

在這邊你能看到的還算說得過去的公路 基本上都是中國援建的 為了這些黑人兄弟 我們真是操碎了心 可惜人家並不領情 當然我們幫他們是有政治因素在裡面的 也許民眾的意思 我們高層並不care

說一個好玩的事兒 我朋友早上在海邊跑步 碰到一個流浪漢 伸手管他要錢 他剛開始是拒絕的 但後來也心軟了 就給了他一點零錢 結果人家拿了錢 轉過身 仰天一聲:Merci mon dieu!(謝謝上帝)頭也不回的走了 留下我朋友一個人凌亂在海邊。。。

恩 就是醬紫 在他們的價值觀里 你對他們的幫助都是上帝的安排 是上帝安排你來幫助我的 我要感謝的不是你 是上帝 同樣 我偷了你 騙了你 那是上帝聽到了我的禱告 看到我可憐 所以派你來到我身邊 讓我偷 讓我騙!這種價值觀真的細思極恐 也就是為什麼其他國家常年援助他們 但一旦有一年沒有援助他們 他們就是對那個國家心存怨念

4.小黑們 褒義詞呢 就是淳樸 貶義詞呢 就是粗暴 自私 佔小便宜 尤其針對中國人

交警在路上會格外「關照」中國人 會無緣無故就攔你的車 不給錢不讓走 機場也是 不給錢不能出關 我的措辭是有嚴重的種族歧視的 不服你可以咬我啊 但是不要批判我 去之前我也曾是純潔的和平主義者 總之 在那接觸的華人 也就是在非洲待的時間比較久的 半年也有 兩三年的遍地都是 甚至十年八年的 我都接觸過 對黑人基本沒有好感 98%沒有 剩下的2%也許是覺得小黑們 人傻 好賺錢 所以格外偏愛

被欺負的事實在是太多了 我不想展開了 別人乍一聽會覺得我種族歧視 只有經歷過的人 才能體會有多可惡 如果大家想聽 我再展開說吧~

5.吃喝玩樂

這種食物是當地的主食啦 叫FUFU(夫夫) 我在那裡那麼久也只吃過兩次而已 因為看起來真的。。。不幹凈。。。口感還行 有人都已經介紹過了 白的是木薯粉做的麵糰 上面紅色的一坨坨的就是湯了 有雞肉 魚肉什麼的可選 這張照片是我臨回國前 為了紀念一下在非洲的狗血歲月 小夥伴給我買的 算是我第二次吃。。。

他們把木薯煮熟了 就放在這裡 拿著大棒槌搗阿搗 zanzan~~ 就變成下面這個樣子啦!!

↑↑↑吶 這個呢 就是我們的客戶給我們做的FUFU 自己家做的果然是乾淨多了吧 至少讓人有想吃的慾望了嘛↑↑↑

這個就是我們這一年一直光顧的菜市場 看起來很豐盛 其實只有土豆 黃瓜 角瓜 茄子 豆角 差不多這幾樣可以吃 整整一年半的時間 每天吃這些蔬菜 至於肉 我想說 路邊的肉不幹凈 蒼蠅什麼的到處飛 超市裡的又貴 不敢吃太多 (我們公司每個人都有固定的伙食費 花的多就赤字啦/(ㄒoㄒ)/~~

菠蘿madame 當地菠蘿超級甜 據說叫奶油菠蘿 如果說 非洲有什麼讓我讚不絕口的 一定是菠蘿了!! 一個菠蘿 削好皮 切成塊 只要2塊錢左右哦!!

這是洛美附近一個比較有名的瀑布 叫巴黎美 哈哈 這是赤裸裸的對法國的奉承啊

(開玩笑啦 法文名字是PALIME 是中國人翻譯的)

這邊自然環境沒的說啊 像這種風景秀美地方還有很多 而且絲毫沒有被開發的痕迹 幾乎人跡罕至

接下來就是喜聞樂見的看圖說話的時間啦 我就不分類啦 想到什麼說什麼~~

參加了一位客戶的婚禮 看看新娘和伴娘團 真的醉了

在當地算是規模盛大了

商務處 環境還是挺好的 就像沙漠中的一塊小綠洲 裡面很多植物

偶爾也會和朋友去海邊的酒店玩玩 我不會游泳 一直沒下水 還是挺遺憾的╮(╯▽╰)╭(暴露了日期,我是14年11月才回國的)

非洲的KTV 哈哈哈 名字就叫《天上人間》!!裝修風格什麼的 你們隨意感受一下~ 裡面有所謂的陪酒小姐 都是中國姑娘 長得也還行 打扮有點土 這裡的一切都很像國內三線以下的小縣城 我只是不理解 同樣是陪酒 為什麼不在國內陪啊!背井離鄉跑到這種地方來陪 陪中國人也就算了 還有黑人 想想就……

特意鳴謝我的小夥伴 @麵條的面 對本答案的大力支持 wish you all the best in LOME!!

未完待續……哈哈 我是不是特別有心機(⊙v⊙) 一直在給大家挖坑^_^


每個回答都看了,很驚訝竟然沒有我大阿爾及利亞。北非最有錢的國家(因為有石油和天然氣)。中國的建築企業有很多在那,項目也多,做生意的也多,所以中國人巨多。感覺不會外語沒關係,全是同胞。因為以前是法國殖民地,所以當地的建築標準用的是法國標準,當地人也一直不覺得自己是非洲人。穆斯林國家,封閉,沒有旅遊簽。工作簽和商務簽的周期都非常長。經濟水平,額額,相當於中國一個三四線城市的縣城吧。啊,對了,忘記說了,現在的油價是18DZ/L,用黑市匯率算不到1塊錢人民幣一升。

基本每家每戶都有車,但是沒什麼好車,有的車可能比你父母年紀都大,只剩個殼子了還在路上跑。沒有公共交通,出門全靠私家車或者靠走。海岸線很長,地中海沿岸非常漂亮。

開始上圖:噠噠噠

地標:三葉塔

非洲聖母院(notre dame d"afrique),名字應該是由巴黎聖母院由來的吧。這麼封閉的穆斯林國家能保留一個天主教堂已經是一股清泉了。

大郵局,也是地標,貌似是白色及爾一塊。以前法國人修的

希爾頓的游泳池

天空,永遠很藍很多白雲。沒有工業所以沒有霾。

地中海

喜來登(club de pin)

當地人(阿拉伯人是白人,不是所有非洲人都是黑人- -,所以不要問我是不是要嫁給黑哥了)

港口全景,其實我都是選好看的圖發。有一些比較破舊的圖片因為覺得質量太低,就沒留

至於吃,不贅述了。可以自行想像一下,連鹽都不放的牛排是什麼味道。有時候帶血有時候咬都咬不動。所以,論吃,還是要來中國。不過,奧蘭有一家海鮮飯很好吃,上圖

多的一時半會也想不起來了,想起來再加吧。總之一句話,出去跑了這麼多國家,還是中國好。所以毅然決定回國啦。

不過有機會還是想去肯亞看一次動物大遷徙的。

最後,放幾張撒哈拉的圖給你們體會一下,壯觀

哭泣的奶牛,壁畫


說一個冷門的城市——今年7月8日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的阿斯馬拉。

厄利垂亞國的首都,建立在海拔2400米的哈馬森高原上, 被稱為「雲中之城」,它的東北角即是雲遮霧罩的斷崖,雄鷹展翅也不容易飛上來。

阿斯馬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700年前,在當地語言里,阿斯馬拉的意思是「她們使眾人團結」,因為在歷史上,正是受到婦女的激勵,當地的4個宗族才團結起來,共同戰勝了當時橫行的游匪。

阿斯馬拉曾是一個小村莊,1889年淪為義大利殖民地,1935年後,阿斯馬拉開始了大規模的義大利理性主義建築風潮,興建了政府大樓、商住建築、教堂、清真寺、猶太會堂、電影院、旅館等等。阿斯馬拉完好地保存了自1893至1941年的各種風格的建築,將本土風格與現代風格很好地融合在一起,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把阿斯馬拉描述為「非洲20世紀初期早起現代都市風格城市的典範」。

阿斯馬拉有小羅馬之稱,享有非洲夢幻城市(City of Dream)美名,這裡宗教多元,基督教徒和穆斯林已經和睦相處了幾個世紀。

阿斯馬拉既遠離海平面,也遠離繁華和喧囂,在塵世之外默默堅守自己的樸素和簡單。它是非洲最美麗、最乾淨和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是令人身心愉悅的和諧之城。

人們在恩達瑪利亞姆大教堂前祈禱。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恩達瑪利亞姆大教堂。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古羅馬風格影院。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當地電影院的一個餐吧。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老總統府外景。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菲亞特大樓。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汽車服務站。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融合了義大利風格的居民樓。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義大利風格老建築。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劇院紅門。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大清真寺。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當地的一座車庫。圖片署名:ERIC LAFFORGUE ERIC LAFFORGUE/東方IC

我們還有很多這樣圖片和故事,想要分享給你。我們對視覺美,從不將就。

歡迎關注我們:

微信:dongfang_ic

知乎:東方IC - 知乎


(超級無敵霹靂多圖預警!!!)

我在辛巴威首都哈拉雷當英文翻譯。很久之前去過動物園,覺得關在籠子裡面的動物都病懨懨的,沒意思,然後一直都希望去非洲看野生動物。想不到因為工作的原因真給實現了~~

因為這裡曾經是英國殖民地,所以當地人普遍都會說英語。哈拉雷很小,一天就能基本轉完。因為這裡是南半球,剛進入夏季,正是藍花楹樹盛開的季節。每次走路上班,看到落英繽紛,都會感到幸福滿滿。

還有隨處可見的肉肉和鮮花~·

因為在英國殖民下,這個國家在二十多年前比中國還發達,可惜經濟在當地人獨立掌權後一落千丈,因為當年獨立的時候,當地人使用激烈的手段趕走殖民的白人,現在英美國家都對津巴進行制裁。另外,總統想向中國學習土地改革失敗,幾年前還因為惡性的通貨膨脹聞名世界。

以下是當年通貨膨脹下的惡果,極大面值但又極不值錢的當地貨幣,現在已被美元取代。遊客都喜歡買幾張辛巴威元收藏。最大面額100萬億大約10-15美金可以買到。

因為經濟越來越不景氣,很多本地工廠公司都倒閉了,失業的人只能到街上當小販。在哈拉雷馬路中間每天都有這樣的人不顧生命危險拿著各種商品叫賣。聽說這個國家的失業率達到80%,很多大學生畢業後也找不到工作。

(因為覺得把鏡頭對著他們很不禮貌,所以只能借用網上的圖片)

因為這個國家沒有什麼製造業,所以很多日用品都是從鄰國南非進口,以下是驚人的物價,我真的不明白當地人是如何生存的(以我們住的地方的保安為例,他一個月才250美金,要養兩個小孩,老婆不工作)

以下價格單位為美金哦~

是的,非洲也有老乾媽,超市是一個中國人開的,直接把中國的貨物運到這裡來賣,另外泡麵1.9刀一包。同事說這裡價格「親切」,只是把單位從人民幣直接換成美元而已_(:3」∠)_同事你真可愛

這才是真正的蒜你狠好嗎!!!!!

(╯°Д°)╯︵┻━┻

洗個頭都傷不起!!!!每次擠洗髮水都不敢用力啊!!!(っ╥╯﹏╰╥c)

這裡簡直就是口香糖達人的地獄!!!

奇怪的是,這裡肉比蔬菜便宜,所以同事們每個都吃得虎背熊腰的,完全沒有在非洲做苦力的苦相哈哈哈。

本地飯菜比較單一,快餐基本都是雞肉牛肉,配很難吃的米飯或本地人很喜歡吃的sadza,用白玉米麵粉做的。中國餐館很少而且巨貴,四個人可以吃到一百多兩百美金。

左邊是當地人主食sadza,四個字:無法入口(?_?),吃了一口就放棄了。右邊的是牛肉,非常粗獷的煮法,一大塊一大塊地燉,結果還是硬到塞牙。

這裡晚上治安比較差,因為多無業游民,所以比較多搶劫什麼的。周末的話娛樂活動也不多,頂多是開車出去超市買買東西。興緻來了會和同事一起燒烤或者去附近的景點看看。

同事家的大花園。這裡有錢的話還是可以住到非常好的地方。比較好的住宅區都空間大,幽靜,基本都有自己的花園。但有一個缺點就是,除非住在總統府附近,每個星期都會不定期停水停電。所以發電機是必需品。囧。

附近的獅豹園,自己開車進去近距離看,但不能開窗。但這位獅子君你也睡得太旁若無人了吧!!!

附近的湖,很大很漂亮。還可以租一個小快艇開一下,兩三個小時才50刀。

比較遠一點的動物園,導遊開著車帶我們進去,可以下車看動物。

說真的,當好幾隻長頸鹿從我身邊經過的那一刻,簡直可以入選我人生最震撼的十大時刻之一啊啊啊!!簡直都忘了呼吸了!可惜它們很膽小,我挪著小碎步接近才肯跟我合照~~

宗教

辛巴威60%的人都信奉基督教,星期天所有商店都關門(其實除了超市從星期六下午就基本不怎麼開門了),大多數人都會在星期天去教堂做禮拜。但我就納悶了,周末商場不開,難道大家都是翹班去逛街買東西的嗎???

然後,因為我已經來了四個月,平常工作也不太忙,所以我決定在非洲考!駕!照!

這裡只需學15個小時,通常都是和教練一對一教學。我和另外一個男同事一起學,考完筆試後,每天早上六點開始去練車,每人各練一個小時,到八點教練就送我們去上班,周末練多一點。兩個星期後就去考試了。考了三次才過,慚愧?_?。因為這裡辦事效率很差,如果按正常手續等駕照除了起碼等3到6個月,多交50刀後兩個星期就拿到了~~整個過程花了625刀~然後回國考個科一就可以換中國駕照了。

我來這裡之前,家人朋友都很擔心,因為刻板的印象,總覺得非洲髒亂差,疾病橫行,窮得連基本設施都沒有。但來到之後我才發現,這裡還挺乾淨的,當地人也很友善,素質挺高,不怎麼亂扔垃圾隨地吐痰,可是見到中國人都很興奮,愛搭訕。。。另外可能受英式文化影響,有時候衣著比中國人還講究,每天都西裝革履地上班(當然這隻限於在辦公室工作的文員),環境也很優美。可是這裡基建也做得不太好,所謂的公共汽車是小麵包車,沒有車站,隨便停車隨便上,而且司機毫不遵守交通規則。另外網路也不怎麼好,200美金一個月的網路,我花了2個小時才把以上圖片傳完(′╥ω╥`)

另外這裡的工作效率也很慢,經常5 minutes就變成50 minutes,工作上的事情,答應一個星期完成,很可能會變成一個月。一到下班點就準時下班,不管還有多少工作。有時候挺無奈的,但相比之下,有時覺得中國人太賣力工作賺錢了,根本不會享受生活。

暫時說到這裡,等網好一點時再更新~~~


2013年8月在肯亞首都內羅畢待過一個月,來回答一發。

肯亞算是東非經濟比較發達的國家了(雖然有非洲最大的貧民窟),所以個人感覺內羅畢還算不錯的了。

但要說像國內的哪個城市,我還真答不上來,因為內羅畢跟其他國家很多城市一樣,有一個市中心downtown,城市化水平遠遠高於其它部分,不像國內的城市分布的比較均勻。

接下來主要介紹下內羅畢的一些具體情況:

1.交通

沒有地鐵,公路交通還算髮達,基本都是水泥/瀝青路面(市郊有一些土路),也有不少立交橋,而且好像基本都是中國的企業去修的。上下班高峰期會堵車。

公共交通也有,但交通工具基本都是麵包車,大巴車比較少,而且都不報站的…曾經每天都要擠在麵包車裡從市區回到住的地方,車裡放著歡快的非洲音樂,車廂里瀰漫著黑哥們黑姐們身上獨特的味道,那酸爽,現在都還記憶猶新……

(麵包車內)

2.高樓

中國人出國了評判城市建設的好壞比較愛看高樓大廈的多少吧。

內羅畢的市中心還是有不少高樓的,包括有一家希爾頓酒店,一棟國家會議中心,還有一些銀行的大樓…而除了市中心。其它地區就沒什麼高樓了…一般家裡住的房子都不高,稍微有錢點的都住兩三層樓的小別墅。

(市中心的希爾頓酒店)

3.治安

治安不太好,但也沒有想像的那麼糟。我去了之後當地人告訴我不要在街上玩手機,尤其是當時用的iPhone…很可能會被搶。所以後來也基本沒怎麼在街上拿出手機…不過也聽說過幾次在街上被搶的…

之所以說治安沒有想像的那麼糟,是因為我後來都是晚上一個人穿過大街小巷,去車站坐車回到郊區的住處,都沒遇到危險…所以這個也看自己運氣吧。

4.商業

當地有幾個大的購物中心,裡面有超市,餐廳,咖啡廳,電影院,雖然可能沒有國內的高檔,但東西也算是齊全。街上的商店,餐館,酒店,銀行也都不少,總體來說不會覺得來到了第三世界,好像就脫離了文明了……

(當地的一個mall,建築都很別緻,因為處在使館區,很多外國人在這裡消費,建的很好,東西很多)

其它還有啥,想到了補充…待會去找找圖片。


我來寫寫作為一名遊客眼中的埃及首都開羅吧,開羅位於埃及的中心位置,所以去哪裡都需要在開羅轉車抵達,我在埃及的一個半月的旅行里先後四次在開羅有過或長或短的停留,在這裡結實了很多的朋友,因此也有過很多開心有趣的回憶,開羅是我很喜歡的一座阿拉伯城市:

開羅埃及博物館:

埃及博物館的外頭裡面是不允許拍照的,所以圖片看到的外面的樣子。埃及博物館除了珍藏有無數古埃及文明最珍貴的古迹之外,另一個最直觀的感受是內部陳舊,擁擠不堪,古迹維護性很差勁,看到很多木乃伊都是一層層平擱在架子上都好厚的灰塵了,看了讓人心疼啊。開羅博物館位於市中心解放廣場附近,解放廣場就是多年前埃及茉莉花革命群眾集會的地方。

尼羅河開羅段兩岸風光:

尼羅河即使到了下游的開羅河水還是很乾凈的,在開羅城區段的兩岸,一側是豪華賓館林立,另一側則是各國使館辦事處,算是開羅的一處富人區,所以這一帶看來很是現代時尚的樣子。晚上在河邊的咖啡吧抽抽水煙聊聊天,感覺很不錯。

開羅哈利利市場

哈利利市場現在算是外國遊客必去的一個景點之一了,這裡除了有許多埃及最負盛名的清真寺外,也是購物的好地方(當然,這裡買東西必須砍價,但是不管怎麼砍,價格肯定還是比其他市場要貴很多),但是這裡貴在這裡你能看到整個埃及的縮影,盛裝的大媽,時尚的大學生,精美的傳統小店,無處不在的水果攤和茶室,慢慢穿行在這一片伊斯蘭老城區里,到處散發出來的市井氣息深得我心,在這裡,不同階層不同著裝不同年齡的埃及人穿搜在大街小巷,走在路上亞洲面孔總是會引起很多人的關注,時不時會被人搭訕拍照。在這裡,你能感受到一個生機勃勃的埃及。

開羅科普特地區:

埃及這片土地在阿拉伯穆斯林到來之前很長一段屬於古羅馬古希臘帝國,所以在古羅馬基督化後,很多人也因此改信基督教了,即使後來埃及在阿拉伯人的統治一直持續至今,仍然有不少希臘化的埃及人堅定選擇了基督教並持續至今,他們信仰的宗教叫科普特教,跟東正教是相關聯的,他們書寫的文字叫科普特文字,跟古希臘文也是相關聯的,因此,如果對埃及多元文化感性的朋友,科普特地區是一處不能錯過的經典,在這裡,耶穌才是被人們敬仰的聖者,科普特文字才是到處可見的官方語言,附近的墓地也可以進去參觀,也是很有趣。說是一個地區,其實就是由幾個教堂和一個博物館組成的以小塊區域,小半天就能轉完,臨近這裡還有一個猶太人曾經居住的地區,不過我沒去看。

開羅薩拉丁城堡一帶:

去薩拉丁城堡的路上要經過一座座鬼城,大概就是因為這裡是窮人區,老人死了沒錢買墓地只好就近埋在家門口,久而久之太多了,步入現代社會後,人們就不太願意住這裡,慢慢就都搬出去了,不過因為有些人實在太窮了,即使現在還能看見依稀的家庭住在裡面。圖片中的一個個立著的方碑代表的就是一座座墳墓。

開羅號稱千塔之城,薩拉丁城堡更是其中的王者,這座建造於奧斯曼帝國時期的建築矗立在這個告示的最高端,在這裡可以看見真箇開羅城區乃至吉薩金字塔。


從2012年8月開始跑非洲,陸續去過加彭、肯亞、迦納、多哥,最終落戶到剛果河畔31種口味冰激凌的布拉柴維爾。由於跑的國家大多數是法語國家,普遍發展水平較低,首都的樣子都大同小異——稍微體面點的市中心和酒店,髒亂差的當地市集,方格子陣的龐大平鋪式的居民區,讓人覺得是巴塞羅那被炸過以後的樣子。非洲的英語國家我只去過肯亞和迦納,內羅畢和阿克拉的發展水平遠遠勝過法語國家的首都。時常心中會詛咒法國人一萬遍,可是也只能接受自己說法語這個設定了。

先來說說剛果共和國首都布拉柴維爾。剛果共和國是殖民地時代,法屬赤道非洲的行政中心,有一定的戰略地位。當年法國人在建設布拉柴維爾的時候也是動了一番心思的。如果去過法國的小城市,一定能夠發現布拉柴維爾的城市布局和前者有很多相似之處。可惜從90年代開始的內戰,把城市的基礎設施破壞殆盡,到如今都沒有恢復元氣。下圖是航拍的布拉柴維爾市中心,河對面就是剛果民主共和國的首都金沙薩。而隔絕兩座城市的,就是世界第三大水量的大河剛果河。可以看到,市中心唯一的一棟高樓佇立在河邊,中國人叫它『玉米樓』,或者『腰鼓樓』,是一切小型部委的辦公場所。

(上圖來自網路,侵刪)

(上圖來自網路,侵刪)

而離開市中心,就是我上文提到的格子陣。上百萬的首都人口就居住在這樣的街區里。這裡有小賣鋪、理髮店、餐館、酒吧,總之,對當地人來說,生活所需一應俱全了。

(上圖來自於網路)

(上圖來自於網路)

從上圖的上帝視角降落下來,就是下邊這樣。綠色的私人公交和摩托車是市民主要的交通方式。排水是明渠。色彩斑斕的小房子是各種店鋪。布拉柴維爾算是個比較乾淨的城市。街邊還時常有清潔工人掃掃垃圾,國家也禁止出售塑料袋,所以街面也算整潔。

如果靠近市中心,路面會更寬,也有了『馬路牙子』,歪果仁一般都住在這樣的地方。

我家雖然也是市中心,但是離開了主街道,就變成了這幅光景。不知道這隻走地豬好不好吃。

在布拉柴維爾這樣的地方,你們肯定覺得買不到名牌的吧?錯了!這裡還有ZARA呢!當然了,這和前幾天南非開張的HM的盛況空前完全是兩回事。這裡的ZARA肯定是沒有授權的,貨源大概是有人從歐洲倒騰回來的尾貨或者斷碼的衣服。

非洲的城市在殖民地時代,都多少留下了一些有獨特風格的建築。這座布拉柴維爾的地標建築聖安娜教堂,是法屬赤道非洲總督費利克斯?埃布埃根據保羅?比耶希主教的倡議決定建造的。

相比之下,咱們的工程承包商造的布拉柴維爾Prefecture大樓,和咱們的縣城招待所是不是形神皆似。

剛果雖不富裕,但人均3000美元的GDP,也不算窮國。何況靠著大河,物產豐富,人民生活要求又相對簡單,生活過得還不錯。這是一位當地朋友的家宴,飯菜有燉河魚,燉羊肉,木薯和木薯葉子做成的本地名菜Saka-Saka。他的收入在當地大概算是中產,不過布拉柴維爾的物價實在太感人,甚至超過了巴黎,所以過日子也並不容易。

布拉柴維爾曾經有過電影院和各種娛樂場所,可是都隨著內戰煙消雲散。內戰之後,由於各種原因也沒有恢復。所以,對歪果仁而言,這是個無聊透頂的城市。首都周邊,唯一可以看看的景點就是這條大河。周末午後,結束了教堂的活動,當地人會結伴到河邊游泳,然後吃個現烤的活魚,喝點啤酒,就是一個完美的周末了。

非洲人就是這麼容易找到high點。看見我舉著相機,便自發性的跑過來要求照相,而且人越聚越多,彼此還並不相識,然而卻能迅速而默契的擺出這種專業的pose,大概只有非洲人能做到了。

最後,來一張赤道雨季的雲。

最後,來一張赤道雨季的雲。


看了一圈居然沒有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這個坑我占定了!誰也別跟我搶!

今天WiFi掛了,明天去公司更新。

-----------------忙炸了的分割線------------------

各位看官抱歉…最近忙爆了…有時間一定更新

-----------------更新了的分界線-------------------

初到埃塞的飛機,話說埃塞航空的實力還是很強的,亞的斯機場的設施也算的上現代化大機場。

駐地附近大概是這個樣子,基本上相當於一線農村。

駐地附近的一個笑料,還有其他很多的按摩店散布在全亞的斯。

還是駐地附近,可以看到遠處的山。亞的斯屬於四面環山的一座城市,平均海拔2300米以上。

埃塞電視台,建築規模還是可以的。

一個叫做Yaya Village的餐廳。

市區主街道。

當地歷史最為悠久的一家咖啡店。

先更新這麼多,下次再說。


我也發幾張,剛果金的,那年才去剛果金我還是個才畢業的憤青

當地的一種大香蕉,不管再怎麼自然成熟都有一種苦澀味道,但是油炸著吃不錯,當地女的頭頂東西很不錯的。

當地的小學生,老師帶著他們去街上的商店中上課,課外實踐算是,那個老師把商店的東西一個個拿著向這些學什麼解釋,老師的法語一級棒。

當地的一種美食,白蟻,哈哈哈,別覺著惡性,這在當地可是很好吃的一種美食,雖然我沒吃過這個,但是我吃過西米蟲,油炸西米蟲,口感一級棒,和貝爺說的一樣,嘎嘣脆。哈哈哈。

有次在雨季,下過雨之後白蟻要飛出蟻穴,正好,整個方圓十幾公里的地方只有我們營地那有燈,燈光還特彆強,所以,方圓之處的白蟻都要飛到我們營地那,我們快瘋了,為了處理白蟻,我們把屋子的各個縫隙都堵住了,但是當地人開心了,特別是我們營地的保安和工人,第二天一早起來,傻眼了,我們的保安和工人一晚上沒睡覺,全都在撿白蟻,美人至少撿了大半個蛇皮袋。

這是當地一般有錢人家住的地方,其實很一般,都是以前殖民時期建造的,獨立後就。。。。

其實我們公司是開採鑽石的。先發這點圖片,大家感興趣再發其他的。

在剛果金兩年,那時候才畢業就去了,什麼苦都吃過。

在那邊曾今在河邊尿尿,突然一條好大的蟒蛇一下竄到水裡跑了,嚇得我尿意全無。

有次,我真的是親眼見到了眼鏡蛇,面對面的,它把脖子鼓起來了,就豎著身子,我感覺當時我的腳有點軟,幸好我機智,立馬喚來幾個小黑把蛇給砸死了。

還有出差,一路一千多公里,開車走了一個星期,一個車隊八兩車去拉貨,一路睡在車上翻山越嶺的,太艱辛了。但是好好玩,有次大家在給陷車挖土時,我挖出來了一個蜘蛛,狼蛛的那種,貝爺也不敢生吃的那種,好大。

最後想說的是,大家一定要心態好點,看看人家小黑,多高興,雖然什麼都沒有,生活很苦,但是人家很高興。


2015年去了塞席爾三島,首都維多利亞位於馬埃島,依靠旅遊業的塞席爾遠離非洲大陸,應該經濟水平在非洲算上乘的。

首都面積很小,還跟我們一個迷你小鎮差不多大,菜場、超市也不及天朝迷你小鎮的菜場超市來的大,不過住宿費不便宜,維多利亞周邊差一點的民宿六七百,稍微好一點的民宿基本上千。

物價高,吃頓飯幾本都要兩三百朝上,還不知道自己吃了什麼,不過外帶的就便宜很多,但是外帶店很多中午十二點才開門,下午兩點就關門的,得湊著點去。

網速慢,上網比較貴,房東跟我說不能超過1個g。

馬路都是單車道的,限速很低,貌似全國只有維多利亞有一條雙車道的,限速可達80。市民駕車很文明,司機見人讓人,見車讓車,經常由於互相謙讓導致單行道上全道堵塞,但沒有人氣急敗壞摁喇叭,都耐心等待。

車子以小排量居多,像鈴木,雨燕,不過好車也有。

周末要去教堂,所以很多超市小賣部飯店都關門。

中國人民力量滲透之大超乎我的想像,下飛機兩邊黑黑的哥們都會爭相用中文說:「你好,租車」。

國民非常友好,見面不論認識與否,都會微笑打招呼。首都維多利亞居民的「洋氣」程度要高於其他島。

塞席爾大多國民生活很舒適,幾乎家家是小別墅,有車有房外帶一個出海的船,羨慕。

由於常年被殖民的歷史,文化碰撞交融,是個很有風情的地方,首都尤為甚。

附幾張首都街頭照。

下圖背景是郵局,據說也是首都的景點,該是多小的地方,郵局都能當景點。

郵局門口的雕塑,也算是景點了,象龜和海椰子(國寶,入境時蓋的章就是大pp章)

餐廳以披薩,意麵為主,也有米飯,但應該不是我們這裡的大米,乾燥,不吸水,吹大風感覺米粒可以飛起來,並不好吃。

飯店外貌

旁若無人的鳥在塞席爾到處都是,看著跟我們這裡養的雞一樣,據說在這裡砍一棵樹就要被關起來。我下飛機遇到的第一個的哥,我問他你們的鳥怎麼不怕人,他說,你是來自中國的吧,你們國家吃鳥,所以鳥怕人。我竟無言以對。

菜場,很小,我們是周六下午去的,已基本打烊。辣椒什麼不是稱斤賣,是按堆賣,一小堆一賣。椰子25盧比一個,相當於人民幣12.5元,不過我在景區被宰買了個70盧比的椰子。

菜場賣各種香料,鮮花,旅遊紀念品,葷菜以魚類居多

首都維多利亞附近俯瞰。

山上的民宿,大陽台。

駐塞席爾大使館,距離市中心五分鐘。

維多利亞附近的碼頭,熙熙攘攘人流量大,有旅客有塞席爾普拉蘭島拉迪格島來首都菜場採購的當地人,貌似塞席爾全國就只有這麼一個菜場,一上碼頭就可以租車。ps,島與島離得很近,但船票不便宜,沒記錯的話,千把塊錢吧。

機場,全部是水泥地,候機室沒有牆,小鳥隨意飛進來搶吃的,椅子也是天朝九十年代小鎮汽車站的那種木頭條椅。全民悠哉的生活方式,登機找不到工作人員,工作人員在起飛前才來上班,我一度以為回不去了。


現在就在蘇丹首都喀土穆…感覺上有點分裂。

有些地方就像新疆的南疆,注意!是南疆!是南疆!是南疆!

而尼羅河大道附近就比較好,國家部委和巴希爾自己的豪宅在那,還有中蘇友誼宮和喀土穆大學,也有一些不錯的大樓,但是少。我住的這邊普遍是小別墅。說是別墅,實際上也挺糟糕的,當然有錢人的別墅那是氣派豪華。本地貧富差距懸殊,政府低效腐敗。

蘇丹不算是典型的非洲國家,倒更像是阿拉伯國家,只是街上的人大部分是黑叔叔,應該是黑人跟阿拉伯人的混血,少數黑人特徵較濃厚的則是從南蘇丹來的。

中國人在當地數量已經開始減少,自從11年蘇丹分家後,北部沒啥油,國人就開始撤了。本地人還是比較友善的,治安什麼的我來的時間短,也不好說安不安全。機場真是有夠破的…還沒國內的長途客車站大。街上偶爾也能看到皮膚白皙,面目精緻的阿拉伯姑娘。

來沙塵暴

這裡應該算是普通居民的居住區,恩杜曼

中國使館的中秋活動。


今天是填坑日!很少這麼圖文並茂。天哪打開相冊發現更多的照片在我腦子裡摔!知乎電腦傳圖只能一張張傳也是心累……先甩張圖自行感受下。

去年今日:做海外志願者在模里西斯待了5周,首都port louis去了4.5次,主要是去買紀念品吃飯,還有參加地球村活動。模里西斯人跟非洲感情沒想像那麼深厚,他們就是模里西斯人。

路易港在模里西斯的西北,我們坐公車去大約30分鐘。穿過一條長長的擺滿地攤的街,看到轉角的麥當勞就知道是到了市中心。這條街上有航空公司。

(圖片from百度)

第一印象挺好的,符合毛球當前的形象。整個首都小小的,基本2小時能走遍,再走遠點就是別的地名了。路上基本乾淨,和中國的街很像。大街上有高大的棕櫚樹,看起來比附近的建築都高。也會堵車。最多的還是賣工藝品的小商販。首都(尤其是中心地帶)的每個人除了遊客似乎就是在做生意……

紀念品市場分兩邊,一邊是高大上mall,天朝遊客專屬被坑地,賣昂貴的船舶工藝品,化妝品也有,和香港什麼的沒差。吃喝很足有個小小的美食廣場,有賣海南雞飯炒米粉。旁邊就是路易港碼頭,海藍樹綠,小風景很棒。後來去了我老家沈家門碼頭,好吧,撞風景了。快春節了,mall的大街上也很有春節的味道。mall的廁所很乾凈很乾凈很乾凈!哦mall還有個賭場,裡面很涼快。

(美食廣場)

(春節的裝飾)

另外一邊是中心市場central market,物美價廉型。質量不好說,買冰箱貼還算划算,相比其他風景區及對面的mall。這個中心市場有更多當地人逛街買菜,看到很多印度似的宗教用品店,外表有點髒亂差空氣有點悶熱,但絕對能接受。淘貨好去處。

路易港邊上有很多小飯店,價格略貴,白人居多。離開之前特意去海邊拍了照留念。

我覺得路易港相比國內小縣城還是要好點,整個國家就是讓我有度假的感覺,很放鬆。

寫著寫著好想回去,哭泣臉。今年冬天太冷!


在埃及首都開羅住過一年左右,感受如下:

優點:

1 除了夏天 6到9月底左右很熱 其他時間氣溫基本在20度左右 偶爾低一點 但是整體感覺非常舒服 每天陽光明媚;

2 水果非常好吃且便宜

缺點:

1 有一些富人區 Maadi等還湊合 有不少別墅洋房 其餘區域總體髒亂差 市政大樓里垃圾如山 爛尾樓很多 沒封頂 據說是為了不交稅

2 辦事效率極低 移民簽證還沒無紙化辦公 像我國六十年代感覺 我問當地人 如果找以前的資料怎麼辦 回答go back to papers

總體來說 當地人還算好相處 但是不乏一些沒有契約精神 背信棄義的商人 翻臉不認人的大有人在 網上一些照片 大家感受一下


推薦閱讀:

浙江省省管縣效果如何?
有什麼關於湖北的冷知識?
請問。非洲有比較發達的國家嗎?
六安是座怎樣的城市?
為什麼加拿大艾伯塔省有卡爾加里和埃德蒙頓兩座大城市而薩斯克徹溫省卻一座大城市都沒有呢?

TAG:旅行 | 文化 | 非洲 | 地理 | 非洲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