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長短期利差是宏觀經濟的先行指標?

本題已收入知乎圓桌 ? 經濟數據面面觀,更多「經濟數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以美國為例,長短期利差,通常用10年國債和2年國債的利率差表示。當收益率曲線正常狀態,向上傾斜(upward sloping)的時候,利差為正,此時,通常說明,市場的升息預期不大,而且市場對未來的經濟增長和通脹預期穩定。

經濟即將出現問題的時候,通常收益率曲線會變平,甚至反轉(inverted);利差接近0,甚至為負。此時,市場的升息預期強烈,所以收益率曲線的近端漲;但是,市場對經濟的長期增長不樂觀,於是大量購買遠期國債以避險,國債價格漲,收益率降低,收益率曲線的遠端跌。近端利率漲,遠端利率跌,利差就接近0或為負了。

參見下圖黃色部分,2007年八月份的收益率曲線已變平,說明當時市場認為,實體經濟離衰退已經不遠了。

答題結束,以下為關於收益率曲線的背景知識:

收益率曲線,是所有利率產品的基礎,重中之重。它其實就是上圖的這樣一條線,橫坐標為國債的到期期限(maturity),縱坐標為每個國債對應的收益率(yield)。通常,我們會選取關鍵利率(key interest rate)來描繪收益率曲線,至少包括3個月到期(3M),一年到期(1Y),兩年(2Y),五年(5Y),十年(10Y)和三十年(30Y)到期的美國國債。

通常,我們使用三個指標來描繪收益率曲線的形態,包括水平(level);傾斜程度(slope);和彎曲程度(curvature)。問題中提到的「長短期利差」就是slope。level可以升降,對應的形態就是bear和bull;slope可以更平(flattening)或更陡(steepening)。2乘以2等於4,所以收益率曲線有四種基本形態:bull steepener,bear steepener,bull flattener,和bear flattener。

那麼,什麼因素決定收益率曲線的形態呢?

有各種學術理論來解釋,實踐中,我們通常認為四種因素:央行基準利率(Fed target rate),經濟實際增長率(real GDP growth),通貨膨脹(inflation),以及機構購買(institutional demand)決定了收益率曲線的形態。相對應的,收益率曲線也可以拆分成三條線:real yield curve,inflation expectation curve和term structure premium curve。

需要注意的是,實踐中,這四種因素對收益率曲線的不同部位的影響是不一樣的。對於近端(short-end,通常指兩年以內國債利率),影響最大的是聯邦基準利率(Fed target rate);對於中段(belly,五年左右國債利率),影響最大的是經濟增長預期(real GDP growth expectation);對於遠端(long-end,十年及十年以上國債利率),影響最大的是通脹預期(inflation expectation)。

最後,有三點需要補充:1)對於十年國債利率,投資者情緒的影響也非常大。由於十年國債具有國債里最好的流動性,投資者願意在市場波動率(volatiliy)上升的時候,購買十年國債來避險。

2)對於三十年國債,保險機構的購買影響非常大。為了匹配資產和債務的期限,保險機構喜歡購買三十年期限的利率產品。由於其規模龐大,保險機構的購買,無論對三十年國債還是企業債的收益率都有影響。換句話說,你經常會看到的詭異的30年利率,很可能就是保險機構購買的結果。

3)人們常說,這一輪經濟周期是前所未有的,其中的一點就是,美聯儲在本輪經濟周期中,通過擴張資產負債表,大量購買長期利率,接管了整條收益率曲線,這是前所未有的。Fed這麼做的原因是,聯邦基金利率降到0之後,企業借貸成本仍舊很高,因為遠期利率Fed控制不了;但是經濟仍舊低迷,於是伯南克開始了多輪QE,也就是傳說中的中央銀行直接購買政府國債,放到不發達國家,這就是亡國的招。美聯儲的總資產從2008年的不到一萬億美金,增長到了2015的4.5萬億美金,這多出來的就是赤裸裸的多印出來的錢。

成敗與否?交給二十年後研究經濟的評說吧。


最近正好做了利率曲線相關的課題,就答一答吧。

先扔結論:

1. 長短期利差首先是對央行貨幣政策的反應,呈現寬鬆變陡,緊縮變平

2. 在貨幣政策平穩期,長短期利差是對貨幣政策的預期,由於貨幣政策基於具體宏觀經濟數據,因此,長短期利差是對宏觀經濟的預期,呈現經濟變強—加息預期變強—利差變大,經濟變弱—減息預期變強—利差變小。

從經濟學本質上來說,這是由於短期利率大部分情況下是對央行貨幣政策的直接反應,而長期利率是市場對於未來貨幣政策的預期(剔除流動性影響),因此,短期利率的波動性會較強,長期利率則較為穩定。當央行加息時,兩者同步上行,但短期利率上行相對較快,當加息晚期,市場預期未來必定減息,因此短期利率甚至會超過長期利率,形成倒掛;反之,降息周期時,短期利率下行較快,降息晚期時,市場預期未來必定加息,因此利率曲線會非常陡峭。

至於在貨幣政策基本不動時,短期利率基本不動,經濟上行,市場認為央行未來會加息,因此長期利率上行,從而利差變大;經濟下行,市場認為央行未來會減息,因此長期利率下行,從而利差變小。

具體案例:

美國是一個較為標準的案例,在這裡,長短期債券建議選擇10Y國債和2Y國債,這是因為這兩個是市場流動性最好的債券,較為充分地反應了市場預期,從1976年以來利差和GDP相比較如下。

前期利率波動較大可以暫且不論,但在1984年以後,可以發現每次GDP的短期低點,在其前4~8季度都對應了利差&<0,也就是利率曲線倒掛。

第一次 ,1989年3月,1991年3月為底部;第二次,1994年12月,1995年12月為底部;第三次 ,2000年3月, 2001年9月為底部;第四次,2006年12月,2009年6月為底部。同時,1998年另有一次倒掛,對應的是當年的亞洲金融風暴。

從貨幣政策(聯邦基金目標利率)和10Y-2Y利差看,顯然在貨幣政策變動時期為顯著負相關性,相關係數超過0.8。而在貨幣政策平穩期,例如1993年,經濟下行,利差變小;又如2004年初,經濟上行,利差變大。

有空再寫寫歐洲、日本的情況。

順便再扔一張中國的情況。中國的政策利率難以用單一指標衡量,且政策利率與市場利率傳導很差,因此建議使用7天repo作為基準。而06~09年建議使用1年期央票利率作為基準。另外,國內長期債10Y國債流動性不錯,短期債1Y國債不如1Y國開債,因此我個人喜歡使用 10Y國債-1Y國開債,然後做了這麼一幅圖

所以說吧,,最近利率曲線倒掛剛剛走出,你猜中國經濟接下來會怎麼樣?


恕在下喜歡講大白話。。簡單說就是

收益率高的話大家都去投資了,市場活躍了。收益率低的時候大家都不想做生意,市場萎靡了。


首先你要假設有效市場假說,不然你只能說,長短期利差是市場對於未來宏觀經濟的看法。


樓上的幾個答案回答的都是利率與宏觀經濟,感謝知友提醒說題目改過,那我就回答現在題主想問的這個問題,題主問的是長短期利差的問題,所以事實上應該是屬於term structure(利率的期限結構)和term spread的問題。

利率的期限結構指的是某個時點不同期限的利率的情況,它能反映人們對於長短期央行的貨幣政策鬆緊以及宏觀經濟運行的一個基本的預期,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但是目前具體的機制也還並沒有取得一個廣泛性的結論。你所說的長短期利差在美國一般用的指標是10年期的國債利率和3個月的國庫券的收益率之間的差,這是用來預測美國經濟的一個比較好的指標。

就解釋機制而言,不只是要關注長短期利差的大小變化,更要關注的是長短期利率的相對變化,比如長短期利差變大是因為長期利率增加短期利率下降,還是只有長期利率上升短期利率沒變,或者長期利率沒變,短期利率上升。第一種情況可能是經濟情況好轉大家投資迅速增加所以對長期資金需求量大導致長期利率上升,而且央行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所以帶來了短期資金的大量供給因此短期利率下行。其他兩種情況可以類推。

所以實際上長短期利差的變化以及長短期利率的相對變化事實上反映了經濟中長短期投資的供給需求的變化以及對央行當下和未來的貨幣政策的預期,而投資是經濟中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它不僅是GDP的直接組成部分,同時影響產出、工資,從而影響消費,所以長短期利差的變化能夠成為宏觀經濟的一個預測指標。當然前提是資本市場和貨幣市場的發展比較完善。


順手給個官方答案。


推薦閱讀:

為什麼會出現負利率的債券?
銀行間債券放槓桿的具體方式是怎樣的?
美聯儲加息為什麼可能會引發經濟衰退?在時機選擇上有哪些關鍵考慮因素?
等額本息20年和等額本金30年月還款差不多,怎樣最划算?計劃10年後賣掉這個房子。
對於畢業一段時間的年輕人,住房公積金應該如何使用才能達到個人理財收益最優化?

TAG:宏觀經濟學 | 利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