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意義?
被教育和教育了那麼久,你認為教育的意義在什麼?我拋磚引玉的說,我認為教育一方面的意義在於給受教的人機會,發現自己的長處,興趣,從業的方向,也就是指引人幸福。另一個在於設置門檻,把不適合的人隔離出去,讓人遠離不適合自己的專業和避免自己花費過多精力在不合適的方向,也就是遠離痛苦。那麼,您的觀點呢?
「教育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外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什麼是教育》,雅斯貝爾斯
謝邀。
教育的本質是認識世界和認識自我,從而和這個世界進行交流。第一: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個人修為得自己加強。學校只是我們人生路上的一個客棧,他所提供的不可能全面。你見過那個酒店,比家裡更舒服自在。
第二:「教育的目的」這個短語非常陳腐,教育本沒有目的,而是其他事物的目的。教育的「教化」之處,就是養成一種好習慣,以探求新的含義,尋找新的聯繫,將體驗複雜化,廣泛化使其更豐富更持久。教育的目的是無法被預測的,教育除了其自身之外,沒有任何目的。
第三:如果是為了實用,你沒有必要到大學來接受教育,沒必要學習學校所設置的課程,沒必要選擇某專業並為之沉迷,你在別處學不到的,你在這裡照樣學不到。所以,忘掉你們曾經信奉的大學教育實用性的說法吧,接受教育的原因其實就是:接受教育比不接受教育好,它可以幫助你培養系統的思維。
第四:與沒受過大學教育的人相比,受過教育的人人生閱歷會更豐富,當然,這並不是說沒接受教育的人人生就有缺失。教育並不是教授具體內容,甚至也不是傳授技能,教育是一種思維習慣或可稱其為思想狀態。他並不是你的附屬品,而是與你渾然一體的。
在我十九歲的時候也問過這個問題,幸運的是有幾位長者給了我如上的回答。
與其討論教育的意義,我更喜歡和您探討教育的方式。其實,一個人,如果只是把教育看作是人生的跳板和自我發展的工具,那麼我只能說他只看到了教育的表徵意義。當然,我們也不能要求所有人都有認識教育實際意義的覺悟。之前在一本書里看過一句話,大概意思是說,如果想改變一個人的喜好,首先要改變他的知識體系。其實,這句話就是說教育對塑造、改變我們的三觀有很重要的作用。野蠻人之所以野蠻,就是因為他們沒有受過教化,所以很難做到文明。教育可以凈化人的心靈,從而讓人們更真切地感悟生命。教育可以讓人們在面對殘酷現實的同時,仍能夠發現生命中的愛與美好。印度著名的哲學家克里希那穆提認為教育是幫助人們擺脫恐懼的過程。其實又何嘗不是呢?很多時候我們循規蹈矩,過著跟大部分人都雷同的生活。我們為什麼要活在世俗的眼光中?因為我們害怕。我們怕自己被別人說成異類,怕自己因為異於常人的生活方式而被指指點點。而教育可以幫助我們擺脫恐懼,如果你接收的教育達到所謂的閾值。那麼,你曾持有的觀念就會煥然一新,甚至脫胎換骨,同時成就一個全新的自我。或許,那個時候你就處於弗洛伊德所說的超我狀態――沒有那麼多恐懼,而且比現在活得開心吧。
我覺得教育的意義在於去除愚昧與尋找到存在的個人意義和社會意義。
去除愚昧。其實人生來基本算無知的,教育尤其系統知識的學習可以幫助自己變得更有智慧,在知識學習的過程中我們又會學會如何思考,例如從不同的角度、與他人的對話、與不同觀點的交流,這樣的交流與思考會讓一個人變得少點無知。張維迎說,人類絕大部分的災難在於少部分人的無恥與大部分人的無知。
尋找到存在的意義。這我想有點涉及哲學的意義,我為什麼存在。而在現實生活里,教育會讓你認識到你自己喜歡的是什麼,追求的是什麼。有的人希望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有的想自己能讓身邊人過得更好,有的人希望自己變得更優秀,有的人希望獲得更多的人尊重或者長輩的認可。人也是群體動物或者社會動物,比如為中華崛起而讀書,減少更多人的痛苦,消滅更多的不平等。這些都會在我們教育或者生活的過程中慢慢體會。當然,個人認為教育因為會讓人學會不愚昧地思考,從而能不那麼迷茫。至於,目前國內教育體制的問題,因為不在問題範圍內,就不答了。其涉及的範圍很廣,陳丹青老師原話。而且教育水平高低與個人道德沒什麼關係。一個大一新生的不成熟想法,今天我回到家了,興奮。但當我了解到一些事實的時候,是有感到一絲絲不適的,這裡我不想故意惡化我的家庭環境,家是農村的,我父母常年在外地工廠打工,過年回來待十天左右,從上小學起就和爺爺奶奶生活,典型的留守家庭,留守兒童,另外我也是獨子。我的小學初中過的都很平常,農村孩子的單純質樸,沒有多少額外的想法,家裡也只緊緊關注我的學習,我最大的消遣是看電視,老師對我的評價也是褒貶不一。我從小是有點怯懦的,也沒少被人欺負,但這並沒有多大影響,我小學狂熱動畫片,初中喜歡脫口秀和各類小品相聲,成績也不穩定,忽上忽下,所以是那種引老師注目的學生,而且還是話嘮,挨批基本都是「禍從口出」,也就提個醒,事不大。這個習慣到高中也沒改,但高中是縣城上的,進的是不是很好也不是很差的高中,也算是重點吧,高中開始我是有點興奮的,做了點傻事,反正也算是「老油條」吧,但我骨子裡是有點怯懦的,而高中還給了我一絲自卑,班上有城裡的,也有有錢的,而且還挺多,不知覺的是有一種攀比和自卑的,我開始了解到牌子是個好東西,大牌子買不起,也能買買小牌子,就是為找點平衡,那時候智能機剛普及,第一次買了個雜牌安卓機,應該算是班上不太安分的,這時候班上沒多少手機,不就等有的人多了,就想找不同,於是省了幾個月的錢找人在淘寶上買了個聯想的智能機,但一個星期後就被偷了,當時一臉蒙逼,試著找了一下,也就算了,但這事讓班上人以為我是有點「科技控」和」有錢」,但事實是我之前從未用過手機,也沒接觸過互聯網,就是啥都不懂的那種,但一系列的錯覺與假象把我帶進了一個怪圈,我那時對什麼興趣都不到,就想存錢買個能裝的智能機,於是後來又買了個三星的低端機,裝了沒多長時間,智能機更新太快了,我也就沒繼續了,接著就到高三了,高一高二兩年啥書沒念,基本大部分都省錢了,天天餓的要死,就死睡,其實那時候有了手機我也沒怎麼玩,都給同桌啦,誰叫我膽小呢,高三我想讀書了,但以前掉隊太厲害了,老師的複習計劃根本不適合我,我以前基礎是零啊,但還一直強迫我跟著,結果是根本跟不上,越學越不行,心理壓力也大,到高三下學期老師開始放棄我了,這時候我能按自己的意願來了,成績開始好轉,但好像有點晚,高考考了個三本,另外我們班也刷了全校的臉,成了個知名的差班,也許是認識到前途的渺茫,就去複習班呆了一年。開始是出乎我意料的,天天就傻傻的上課,寫作業,然後是高的可怕的名次,一直到第一學期期末,我猛然從前五掉到20後,開學有是交了一大筆複習費,我慌了,感覺差生的感覺又回來啦,於是成績又是七上八下,到最後我竟然也就釋懷了,想著混個學校走吧,於是這期間我又開始玩手機,主要是看視頻和各種雜誌,高考前幾夜還被班主任把手機給摔了,很批了一頓,然後高考考了個還行的二本,對家裡有了個交待。這是我這幾年乾的事,事實上,教育這個事,我想說,真正關注我心理的,就我奶奶,她會鼓勵我,讓我知道我很棒,但無論怎樣,代溝這東西是有的,有好多東西是無法細說的,我爸是那種很古板的人,感覺不在乎任何人,但你是能感覺到他的愛的,這是我最近回憶過去才感覺到的,我媽對我有一種愧疚感,她總是說,你想好就行,但她總想參與我的事,可是總變成一種干涉,我能感覺她迫切想表達對我的愛,但有時候對我是一種阻礙,我爺是那種隨遇而安的人,他不會想太多也想不了太多。說了這麼多,回到我回家的事上來,我奶告訴我她這半年啥事都幹不了,還摔了一次,醫生說是輕微腦震蕩,但一直沒和我說,我爺手也出了問題,最重要的事他們年紀真的大了,我爸媽還沒回,同樣我爸體質本來就不好,常年在工廠坐著,頸椎有毛病,最近電瓶車還莫名被弄壞了,我媽工廠我也去過,天天忍受著無止境的加班和膠水味,他們住著小小的出租屋,想機器似的工作,還有他們也老了,看吧,一個五口之家,已經有兩個70左右,兩奔50的,而他們的依靠還是個剛進大學的孩子,這孩子心還不老實,想干這想干那。但這才是重點啊,我最近特別想表達,有很多話想說,我的教育給了我什麼,我接受教育的意義,我們家沒人在乎這個,他們被生活壓迫的不會想這個,他們就想著我想個英雄試的把他們拯救出糟糕的生活。我的所有課堂上的老師,他們講了各種各樣的知識,也說了不少名人事迹,他們也有生活的抱怨,以及對學生無窮無盡的打擊,我有時候在想,我所受的教育是想讓我幹啥呢。其實在寫這個的時候,我想到的是(18歲的天空)里的一段話,大意是裡面一個學生出了車禍,家人都死了,就剩他一個了,作為他的老師很崩潰,他一直堅信的教育改變命運受到了質疑,或者說他作為一個老師的信仰動搖了,他一直傳播的知識在現實里是那麼的不堪一擊,學的再多有什麼用呢,還是逃不過死亡的宿命,但他的愛人,也是一個老師,她告訴他,教育的意義是為了提高人接受現實,在苦難中任然有活下去的勇氣。這是我第一次覺得教育是有意義的,我知道現實的殘酷,但接受了教育的我了解這個世界從不同的角度是個什麼樣子,比如化學讓我們知道世界的粒子性,物理讓我們了解世界的各種力,而生物是各種生物,語文,英語等等各種學科讓我們認識了這個世界,解題的技巧不是重點,而是讓我們更深刻的了解這個世界。所以,現在的我,接受了教育的我,不會整天為未來危機重重,對現在各種抱怨,我知道該堅持什麼,用自己的方式去表達對這個世界的啊,我最親愛的家人老了,我有過恐懼,但我不會因為他們的老去而讓自己未老先衰,教育的意義對我就是好好的生活。
教育大體上分為德育教育的專業教育。前者的意義在於引導人自身的動物性本能,使得行為合理化,從而使得人類世界熵值更低。後者則是為人類生存提供一種技能保障。
參見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概念
(一)教育的本質(教育的質的規定):教育是一種培養人的社會活動。(二)教育的定義:狹義的教育主要指學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據一定的社會要求,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通過學校教育的工作,對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響,促使他們朝著期望方向變化的活動。(三)對教育定義的理解:教育的概念應該包含以下三個方面的邏輯:1、作為主格意義上的實施者和作為賓格意義上的接受者;2、教育是一個過程概念;3、教育是一種社會性的實踐。個人覺得普遍意義的教育分兩種,一種是義務教育,教會你基本的知識,讓你對社會有基本的認識,如果不是做科研,有這個也就夠了。一種是專業教育,國家的發展,需要大批的專業人才,所以國家這些年大力發展專科教育。個人覺得,我們接受的十幾年的教育都是要做個好人,做個正直的人,到進入社會,你會發現,社會一年時間可以顛覆你所有的認知。所以人都是務實的,一個國家的現狀才是對國民最好的教育。小悅悅事件就是最好的說明,我們的教育成功了嗎?我們的冷漠不是學校教的,是社會,而社會上最冷漠的莫過於政府機構,個人經歷得出。
所以學歷不等於素質,更不等於人品,小悅悅恰恰是被一個拾荒老人救起,這難道不能說明,文化越高的人其實越自私嗎?進入社會後你難道不覺得自己和社會格格不入嗎,為什麼,因為社會和學校完全脫節。學校就像偶像劇,而生活沒法上檯面,都太瑣碎,太多不堪。
學校叫我們廉潔,但你不給好處很多事就是辦不了,學校教我們博愛,但社會告訴我們扶一個老人需要有百萬身價做後盾。學校教我們公正,但我們感受到的多是特權和不平等。總結一下,我覺得社會教育,或許說社會機制比教育重要。印度是佛教國家,但是卻常報道有強姦婦女的。我們看到的,感受到的,才是對我們最好的教育。古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可不是因為古人教育程度高。教育這個命題太宏觀了,一個人很難說清楚,看下知乎的話題結構就知道了如題主的第一個可以替換成學習,第二個可以替換成學歷,只是說下個人看法,我也一直想對教育有個清晰的認識,但感覺很難,信息,能力都有吧,教育感覺是施予,學習是主動求取,但學習明顯被覆蓋在教育中了,因為學習的對象很多來自於教育內,即使公開課盛行的今天,學習資源很多還是源於教育內,現狀就是教育地位勝過學習,我希望以後學習能優先於教育(小學中學除外,只說成人教育吧,中學教育是社會化的過程,也是意識形態控制過程,不覺的能脫離統治階層),由學習來導向教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