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一個非痛點、非剛需又低頻的互聯網產品,你會如何思考出路?
排除放棄不幹的選項。
很適合這個產品http://www.daniujia.com
我先考慮的是我TM的為什麼要做這個…
非痛點、非剛需又低頻看到題目首先想到的就是奢侈品行業。
個人觀點:產品適合走高逼格有情懷路線。
剛需痛點頻率都沒有就抓內容抓細節抓美工,往死里扣直到把你們設計運營逼瘋。 沒法做到讓人使用後痛點解決感覺爽上天就想辦法讓人覺得它逼格滿滿。低頻就採取三年不開張開張吃三年的盈利模式,深挖內容和細節,讓用戶至少願意為內容或者逼格中的一個付費。紀念碑谷或者新華社新聞,逼格或者內容至少有一項得牛逼到有人淚流滿面喊爺爺。 推廣時一定要滔滔不絕的講故事,告訴用戶非痛點非剛需低頻不是事,我們有情懷! 就目前題主給出的條件,在下實在疏學淺,在排除 「WTF我TM的為什麼要做這個」 之後只能想到這麼整了。PS: 豆瓣至少都解決了文青尋找同類的痛點,題主看在我答題的份上答應我,等產品出來了一定記得提醒我去我看看,有生之年能遇到完全做到「非痛點、非剛需又低頻」的產品也是種緣分。我會考慮好好找工作。
這種產品一般做的就是情懷。
比如純銀做的這個「非痛點、非剛需又低頻」 首先這三個詞是誰下的定義?是下面做事的,是中間混日子的,還是CEO下的定義?
根據下定義的人不同,有不同的思路分享:
1、下面做事的人下的定義。這種情況是典型的沒有將產品要做什麼、有什麼價值說清楚。團隊協作第一件事(不管你叫項目啟動會、還是產品故事會)就是告訴所有項目成員:咱們的產品要做什麼,有什麼價值以及為什麼要做,並且確保每個人都明白這個產品最終孵化後是什麼個樣子,滿足用戶什麼需求。而不是丟給技術團隊一份需求說明書,然後讓技術團隊按照文檔開發就行了。
另一種情況就是,在溝通後,確實覺得這個產品就是扯淡,那我們就不妨說點實在的:工資誰給你發?好,你不要工資,你要理想;那麼是否可以從這個產品的實現過程中學習或者應用一些新東西,新技術呢?即便從這裡面什麼都不能用,什麼都學不到,那麼是否可以先嘗試著相信產品(或者你也可以懷著 看笑話的心理)走下去呢?(反正最後背鍋最多的也不是技術團隊);
2、中間混日子的人下的定義。首先,作為中層,是不應該說這種話,下這種定義的。如果一個老員工裝作很熟悉的樣子裝逼的對你說這句話,就基本可以斷定這個人是混日子的——既不想離職,又不想提高是什麼幹什麼,耍流氓么?題主作為21世紀積極向上的青年,一定不要與這種人混在一起(當然,如果他是你們老大,我建議你多看看人性的弱點安慰自己)
3、如果是掌舵的下的定義。說明一下,這裡掌舵的人指的是能夠決定公司產品是否要做的人(只要具備這個權利的/功能的人,都屬於這個定義中,不限於:產品狗、CTO、運營總監等等);那麼既然他下了這個定義,那麼大家還做什麼產品啊,散夥做其他的算了。但是他既然下了這個定義,又繼續產品推進,那說明一定是 利潤 大於 風險啊。只不過這裡面的利潤如何產生可能不方便說;也有可能這款產品就只是一個為運營服務的產品(產品本身沒有亮點,全靠運營強推);更有可能是行業那句老話:再不燒錢,就沒有市場了!其實我想說基因檢測搞互聯網,就是樓主所說的非剛需無痛點低頻次,現在還好多人擠破頭在搞,至於怎麼搞,誰能搞成,我們師母已呆。
馬克一下,有比較成功的案例的話回來更新。
估計就該想如何把投資人的錢洗到自己的口袋裡
等 和 不斷的積累 是很多低頻 非痛點 非剛需的項目的一個蟄伏過程
然後可能會變成高頻 痛點 或者是剛需題主給的信息太少很難回答啊...1、先想幹嘛要做這個...2、只要需求是合理的,一定有一部分人群是這個需求的痛點患者,考慮更好得服務特定人群也可以3、剛需跟痛點類似,找把這個需求視為剛需的部分人群4、創新,創新,創新!重說三,創新出比現有模式或技術更勝一籌的產品,要相信群眾總是懶惰和逐利的,要相信總有人喜歡吃第一個螃蟹5、低頻比較難解決,最簡單的,靠體驗過的用戶分享給他人優惠券或者口碑傳播,前提是需要把產品做成業內第一品牌,否則拉新用戶的成本太高,這對產品是高要求的
6、有錢的話砸!砸出需求來,這叫培養市場,不過還是別拿投資人的錢瞎搞,認認真真做好產品是第一要事
做社區
我覺得創業一般是有兩種基礎路徑,一種是解決痛,一種是解決美,當然也有那種兩個點都解決的。而不管是痛還是美,前提是一定要有需求。
所謂解決痛,這個很好理解,各種文章都在搖旗吶喊說創業要找到用戶的痛點,跟投資人聊你的項目時,你解決了什麼痛點一定是必有問題。題主想問的需求和痛點,應該就是這個路徑的問題,簡單舉例子,滴滴打車解決了大家出行的需求,這個需求是高頻且大眾需求,這種需求是一種非常基本的需求,在這個時代,因為計程車運力少且無法高效獲客而在乘客端和司機端都出現了痛點,乘客很難打到車完成出行需要,司機空駛效率低。dropbox解決了信息存儲備份過程繁雜的問題,比較具體的一個例子是,你去哪都要帶著u盤,數據容易丟失等,這就是dropbox解決的數據存儲及共享需求中的痛點。
還有一種路徑,也是很少被提到的,就是解決美。美往往是一個需求的進階版,只有當我們的生活環境、收入水平、視野等達到了一定水準以後需求才會提升。所謂的美,包含的是美觀、創意、有趣、便利、情感等。50年前,中國老百姓穿著打扮、建築設計、包裝等各方面很難看到美,但如今大家對美的要求已經很高了。比如說roseonly、是一個解決給愛人送禮的需求,首先這個需求是客觀存在的,本身並沒有很明顯的痛,而roseonly用的是一個更美的解決方案,集合了美觀、創意和情感。
如今已經成為大家通信基礎工具的QQ,在初創期的時候,也就只是一個網路上的聊天工具,讓網民可以跟陌生人交友聊天,其實這可以歸屬於娛樂需求,一種網路的娛樂方式,裡面並沒有痛,而QQ通過網路通過當時很新穎的方式,讓這一過程更有趣,增加了一種娛樂方式。直到後來,QQ覆蓋的人更加廣泛了,才逐漸變成了一個即時通訊工具,可以解決大家溝通的這一高頻、大眾的基本需求。
如今各種內容創業,其實都是解決「美」的問題,本身內容足夠泛濫,全球的內容都觸手可及,本已沒有什麼痛了,大家所有的努力就是為了「美」——更有價值、更有趣、更有創意的內容而已。
最後,不管痛還是美,都是可行的方向,只要所做的事情是針對客觀存在的需求。隨著社會的變化,既有的解決方案滿足不了日益改變的個體需求,於是就出現了痛。隨著大家的生活水準等各方面提升,對美的需求也是一種常態,並且,個人認為在美這一層面,將會有更多的創新創業空間。關於如何做產品,首先第一步是思考用戶痛點。用戶痛點一定是嵌入在某種場景下的,具體來說:在某個時間、某個地點,某個人在做某件事時遇到了一些阻礙或期望能獲得一些利益,但是沒有人能幫助到Ta。這就是場景式思考。任何產品能被開發出來都是有用的,它只是在等待使用能讓其被使用的場景。如果你覺得產品沒有用,一定是場景沒有被找到或沒有被創造出來。前幾天看到一篇文章提到當年有一本書專門提到日本人的一些可笑的產品創新。出書的時代大家都覺得這些產品都沒有用,但是過了幾年之後,其中有一些產品成為了爆款產品。這就是一個極好的例證。在進行場景化思考之後,再深入地想想某個人所遇到的痛點是剛需嗎?是高頻次需求嗎?是否有更多的人有類似的需求?顯然一個好產品一定是具有剛需、高頻使用、廣人群三個特徵,退一步來說,它至少具有上面任意兩個特徵。如果真的不是剛需、不能高頻使用、使用人群又很窄,那麼可以定位高端人群,提升產品的單位附加值或者成為某種爆款產品的附屬物,藉助爆款的力量來帶動銷售。
花很多很多很多很多錢砸媒體告訴讀者這是「下一個即將到來的風口」找vc聊天套現走人
可以考慮做一個跟產品方向搭邊的公眾賬號,好好運營(不要用公司認證),這樣的話即使項目掛了,賬號還可以賣一筆錢
包裝一下,趕緊賣了找人接盤
定位好你們的目標人群,核心用戶群體,把這類人需要的功能做好,用28理論
打廣告啊,這都不會
想死就死吧。。還能怎麼著,刀都架脖子上了。。。
先確定這玩意是真的非用戶的痛點和剛需;如果真的非用戶的痛點和剛需,那考慮這個需求是否後向,是不是因為公司需求和利益而做;如果都不是,考慮換公司?
就目前的互聯網市場來說,一個既不能滿足用戶的剛需,又不能觸及用戶痛點的產品,真的很難想像他在目前互聯網市場上還有什麼立足的地方!既然這兩個最為致命的點都無法滿足!那麼除非你有一個強大的背景作為你的支柱!就像富二代或星二代一樣!你不能憑藉你的能力走進基層人的心中!那麼你可以考慮憑藉父輩的知名度或者財力來奠基這一切,就像你可以憑藉騰訊或者阿里這樣擁有強大的用戶市場來推銷你的產品,雖然他不能滿足用戶的痛點或者剛需,但是如果你的產品真的做得好,可以讓用戶信賴,時間就可以讓你的產品成為用戶的習慣!從而形成他的剛需。
推薦閱讀:
※為什麼新浪微博轉發可以修改別人的話?
※有哪些優秀產品源自創始人自己的需求?
※移動互聯產品的未來怎樣?
※產品界面改版一般怎麼做?如何評估?
※互聯網行業的高級產品經理和普通產品經理有哪些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