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食品行業的從業者,你對大眾選購食品有什麼建議?
當我走進超市,準備拿起食品的同時,一條清晰的購物思路已經形成(貌似和我的工作性質相關=。=)。1.先看產品標誌:也就是看食品包裝上是否有QS號,或者SC編碼。QS是現在依然流通的標誌,但是三年後所有預包裝食品都會取消QS標誌,換來的是SC編碼。而從現在開始到2018年10月1號間,兩者都可能存在。QS或SC編碼是一個產品是否合格的標誌,如果沒有,說明該食品未得到國家許可生產,購買此類產品有安全隱患。
我從來不看什麼有機食品認證,對我而言,多花那麼多錢無非求的是個心理安慰,事實上普通食品和有機食品相差不大。
2.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主要防止買到過期食品。3.看配料表:很多人在選購食品的時候雖然也會仔細查看配料表,卻對其中之「奧秘」不太懂。比如相同類型的食品,配料幾乎一模一樣,只是排序不一樣,兩者有何差別?根據《預包裝食品標籤通則》的規定,預包裝食品中的各種配料應按製造或加工時的加入量進行遞減排列(加入量不超過2%的配料可以不按遞減順序排列),也就說明在配料表中,哪種成分越排在前面,其含量就越高。舉個例子,某複合蛋白飲料的配料如下:純凈水、白砂糖、花生、乳粉、食品添加劑(酪蛋白酸鈉、黃原膠、檸檬酸鈉)、食用香料,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該飲料水含量是最多的,其次是白砂糖,之後是花生和乳粉,含量最低的是食用香料。
還有一點,看配料表最主要的原因還是看該產品是否含有添加劑。謝邀~看到題目,我腦海里浮現出的和匿名用戶的思路是一樣的:
1、一定要養成習慣看保質期和生產日期,儘管大型超市一般不會出現過期食品。
2、看各種警告信息,比如:致敏源信息。
3、學會看營養成分表,低熱、少鹽、少油、少糖比無添加劑更重要。
至於什麼是低熱、少鹽、少油、少糖,在營養成分表中有一項是NRV%,代表的是該種食品每單位(具體的是每份食品還是每百克、還是每百毫升、不同食品不同)所含的某種物質占你全天推薦攝入量的百分比。例如:某食品鈉這一項為每百毫升5%,那麼就意味著,你食用每百毫升該食品就攝入了你一天鈉推薦攝入量的5%,如果這個食品是500ml,那麼你全部食用完,你的那攝入量就佔了你全天推薦攝入量的25%;鈉的全天推薦攝入量為2200mg,相應的,從健康角度來說,你就應該在其他地方減少鈉的攝入。4、能選擇大型企業的產品的時候優先選擇大型企業。
5、不看廣告,拋去情懷。比如:有機不比非有機好多少;各種十幾塊、幾十塊的水沒比兩塊錢的怡寶好多少;無食品添加劑不代表更健康;海藻碘鹽不比一塊五一包的碘鹽好多少;壓榨不比浸提好多少。
在此感謝一下,我理解的這題思路主要在於選吃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而不是選什麼吃。
選什麼吃,這自然是個人喜好,你喜歡吃麻辣燙我自然沒有理由給你一萬個麻辣燙不好的原因,因為你喜歡,我只能說盡量不要在街邊吃麻辣燙。
當然麻辣燙這個是餐飲行業應該說的,既然說到食品行業,那我就說一些上邊沒提到的我自己的一些選購包裝食品習慣吧(這只是我自己的習慣而已,僅供參考):- 超出同品類均價過高的單品,我通常是不會購買的,只是因為自己不願為5%品質提升多付出50%的錢;
- 選包裝完整乾淨的購買,同時我自己也是不太會在購物環境比較髒亂的超市買東西,當然這和我外貌協會的本質密不可分,我寧願餓著;
- 一般的預烹調食品我也不樂意在外面買著吃,口感什麼的是一方面原因,保質期是另一方面原因,上面粘上去的貼標想要人為更換再容易不過;
- 滷味不買,因為自己喜歡做飯,日常的滷味自己也做得出來,還能夠根據自己的口味調整,所以基本上外面賣得滷味基本上不買,一來覺得不衛生,二來覺得賣相實在是不能讓我接受;
- 果汁飲料基本不買,那百分之幾的所謂果汁原液,或者完全勾兌的,實在是提不起我對真正果味的渴望,實在是想喝個味道的時候會買來喝一下,建議大家買果汁飲料的時候自己注意一下;
- 散裝的米面油不買,因為家裡是食品相關行業的,所以基本上家裡用的米面油品質都很好,基本上沒有自己買得需求,而且我每次去超市基本上都會玩兒散裝大米豆子什麼的,所以……別跟我說什麼「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但是我對散裝糧油真的懷有很大的惡意;
- 包裝醬菜很少買,偶爾買來只是吃個味道,而且我自己並不喜歡很鹹的東西;
雜食
低糖低鹽低脂高膳食纖維,食物來源廣泛豐富,盡量吃新鮮的,學會看營養標籤,有一些必要的營養常識,能通過觀察自身的狀態來調節自己的飲食,不要妖魔化食品添加劑,不要太過追書什麼純手工製作,什麼無防腐劑,很簡單的道理,你為什麼會認為有嚴格生產標準的大型工廠生產出來的東西沒有手工作坊好呢(一些大師級的作坊確實各方面都可能超過連續操作的食品工廠然而絕大多數作坊不在此列),在一些不適宜使用強烈殺菌手段或者未嚴格包裝的情況下沒有防腐劑所導致的後果遠不是防腐劑能比的。
想吃就吃~吃嘛嘛香,耶......
手工製造不等於健康無添加,而是巨大的風險和個人情懷。
謝邀
先簡答,如果各位覺得哪些地方不明白,我再展開
1、一定要養成習慣看保質期和生產日期,儘管大型超市一般不會出現過期食品。
2、看各種警告信息,比如:致敏源信息。
3、學會看營養成分表,低熱、少鹽、少油、少糖比無添加劑更重要。
至於什麼是低熱、少鹽、少油、少糖,在營養成分表中有一項是NRV%,代表的是該種食品每單位(具體的是每份食品還是每百克、還是每百毫升、不同食品不同)所含的某種物質占你全天推薦攝入量的百分比。例如:某食品鈉這一項為每百毫升5%,那麼就意味著,你食用每百毫升該食品就攝入了你一天鈉推薦攝入量的5%,如果這個食品是500ml,那麼你全部食用完,你的那攝入量就佔了你全天推薦攝入量的25%;鈉的全天推薦攝入量為2200mg,相應的,從健康角度來說,你就應該在其他地方減少鈉的攝入。
4、能選擇大型企業的產品的時候優先選擇大型企業。
5、不看廣告,拋去情懷。比如:有機不比非有機好多少;各種十幾塊、幾十塊的水沒比兩塊錢的怡寶好多少;無食品添加劑不代表更健康;海藻碘鹽不比一塊五一包的碘鹽好多少;壓榨不比浸提好多少。
6、注意商品名稱。比如:果味飲料不等於果汁飲料,乳酸菌飲料不等於酸奶。
7、先想到這麼多吧。
從源頭說起就要一大堆要注意:比如瓜果蔬菜的種植地土壤問題,現在很多土地都面臨重金屬污染,不搞農業不知道,要培養一片良好的土壤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有機至少需要五年時間,誰願意去潛心做這些事情!商家只為了利潤!再一個就是農藥殘留!源頭問題解決不了那麼接下來的生產鏈呢!?食品安全問題我們避且不談,對於貨架上的食品,我們暫且相信他的配料表生產日期等信息 一、選擇大的食品公司產品,保障高一些。二、同類產品選擇價格高的,一分價錢一分貨!三、選擇生產日期靠前且保質期短的產品!比如有的酸奶保質期四天有的21天。四、選食物多去冷藏區看看如果汁、火腿等肉類。
在卓奇信息從事食品追溯也有一段時間了,現在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衣食住行都有了更高的標準,更傾向於購買安全無污染的綠色有機食品,一旦貼上有機的標籤,價格就會成幾何的翻,價高就一定物美么,想必大眾心理也會犯嘀咕,現在國家都提倡並鼓勵食品企業做到食品全程可追溯,大眾購買食品時盡量選擇有追溯碼的,關鍵也要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不要買乳飲料。一等奶做酸奶,二等奶做牛奶,三等奶做冰淇淋,四等奶做奶製品。且不說大多數乳飲料都是添加劑和乳化劑做成的,就算是放了牛奶,也是最次等的牛奶。
根據個人購買力 按個人喜好選擇
健康飲食:低糖,低脂肪,高膳食纖維。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華為 P10 Plus 爆炸事件?
※您認為值得推薦的女士錢包?推薦無需考慮價格,但請註明價格,謝謝
※專櫃代購為什麼會比專櫃便宜?
※有霜冰箱和無霜冰箱有什麼區別,哪個好?
※到澳門買什麼類型的值得推薦(也就是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