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威士忌開瓶後如何貯藏,需要注意什麼?


(本文轉載自我的微信公眾號「Thedrinkers」,請希望轉載本文的人通過私信聯繫我,取得轉載授權。如發現不告而轉,必定舉報,切記,切記。)

謝邀。

烈酒的酒精度和酒體構成與葡萄酒迥異,所以保存方法也不一樣。它的存運條件遠沒有葡萄酒要求的那麼嚴苛,開瓶後的「存活」時間也長得多;也因為它酒精度高,通常不會開瓶後一次全喝完。很多人說,烈酒開瓶以後酒的品質是不會下降/改變的,它不像葡萄酒那樣嬌貴,因此你可以隨意保存。——不好意思,這樣的說法是不恰當的,喝不完的烈酒,在保存上一樣有值得注意的地方,而且其酒質是一直在變化的。

· · · · ·

避光、直立、蓋牢

避免日光或其它類型的強光長時間直接照射,並且直立放置,這兩點是最重要的。另外,如果條件允許,盡量放在陰涼的地方。儘管威士忌相對葡萄酒來說是耐高溫的,但還是放在陰涼處更好。

另外,不喝的時候瓶蓋要蓋牢(這種和《IT狂人》里的「插頭插好沒?」一樣,屬於看上去弱智但總是有人會犯的錯誤,而且提醒了也沒啥用,總會有人犯)。

· · · · ·

給自己留個備用塞

各種烈酒喝完以後,如果酒塞是木塞,那可以清洗乾淨後留下來。威士忌(包括其它烈酒)不能像葡萄酒一樣平放,否則酒精會腐蝕木塞。但直立放置的酒瓶又導致木塞長期乾燥著,容易斷裂,所以你要隨時有備用酒塞。

· · · · ·

喝完的時間有講究

很多人認為烈酒酒精含量高、酒體穩定,所以開瓶以後也可以慢慢喝,慢慢存放——其實這是不夠恰當的,開瓶後的烈酒,品質可以維持一段時間,但決不是越久越好。

烈酒的酒體穩定是相對葡萄酒和清酒這些低度酒而言的,它接觸空氣久了同樣會產生變化(所以烈酒同樣有「醒酒」一說)。烈酒開瓶以後,隨著你喝掉的分量越多,瓶內的空氣越多,酒的氧化便越快。適度氧化可以提升酒的香氣味道,但過度氧化無可避免地會造成酒質下降。

我的個人感受是:一瓶烈酒開瓶時喝掉10%~20%,塞回瓶塞,直立靜置3~4星期,綜合表現便會進入巔峰,此狀態能維持2~3個月,便開始緩慢地走下坡路,9~12個月以後便還不如剛開瓶時。這裡提供的只是個大概的數字,具體到每瓶酒進入巔峰和開始衰落的時間都不一樣,比如那些酒體厚重的重雪莉桶威士忌、重泥煤威士忌、雅文邑,又或者酒精度高於40度的那些酒桶強度(Cask Strength)烈酒,進入和維持巔峰的時間都更長(有普遍性,但不絕對)。但開瓶後酒質先升後降的曲線一定是存在的。

像在《紙牌屋》里,總統Frank用來盛酒的透明水晶瓶,就是琥珀色烈酒(包括威士忌、白蘭地、陳年朗姆酒、陳年龍舌蘭等)專用的「醒酒瓶」。因為瓶塞的特別設計,允許一定程度上的空氣流通,加速烈酒的氧化,酒質更快進入巔峰。不用等很久就能暢飲,但巔峰過後,酒的衰落速度也很快,只好及時行樂了。這種瓶子的另一個作用是去標籤,讓如總統這樣的身份尊貴的人在享用美酒時又不至於被人拍照了拿去做免費廣告。

· · · · ·

酒裝瓶了,一樣有天使來偷喝

古時的酒廠把酒存進橡木桶,酒液通過橡木的氣孔持續蒸發。人們看到酒一年一年地減少又不明原因,就說天使來偷喝了美酒,稱為「Angel』s Share」。

實際上,哪怕酒離開橡木桶進入玻璃瓶了,酒塞蓋得再嚴實,酒液也在揮發,只不過速度很慢。而且酒精的揮發速度比酒液中的水份要快(除非在極端乾燥炎熱的地方),對於那些以40~43度標準酒精度裝瓶的烈酒,如果酒開了長期不喝完,酒精被大量揮發,兩三年以後酒體的堅實度會降低很多,也就不好喝了。

我曾試過把一瓶喝了一半的馬爹利藍帶干邑遺忘在酒櫃的深處長達三年,最近把它翻出來喝,香氣流失大半,而且入口的感覺非常「水」,酒精度絕對低於裝瓶時的40度,變得索然無味,只好拿去做菜(咦,說得好像我真的會做菜一樣)。

· · · · ·

總結一下,開了瓶的深色烈酒存放及飲用方式——避光,直立,留備用塞,開瓶後別一次喝完,建議留1、2個月觀察其變化,但要在1年內喝完。

至於沒有開瓶的烈酒,存放方式也值得一提,首先,和開瓶了的酒一樣,避光、直立,盡量放在陰涼處。

另外考慮到市面上主流的烈酒封瓶方式是沒辦法100%隔絕空氣流通的,所以開瓶酒所面臨的酒體氧化及酒精揮發的情況,對沒開瓶的酒來說也一樣存在的,只不過速度慢了很多。下面這組「董酒」是一個低調的國產白酒收藏家的藏品,在1990年代前期裝瓶,存放了超過20年,可以看出酒液被蒸發掉不少,液面都降到瓶肩以下了;再對比旁邊那瓶剛出廠的董酒,它的酒位線還在瓶頸以上。

由於瓶中的酒體也在進行緩慢的氧化和蒸發,所以還沒開瓶的酒一樣在產生細微變化。酒質先升後降的曲線同樣存在,但會被拉長很多。據一些老酒鬼說:買來一瓶威士忌,在家裡放20年,開瓶時的那個醇香,叫人終身難忘。

這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為什麼各大酒廠那些老版的酒在市場上被炒作:除了稀有以外,也因為這些酒裝瓶以後又經過多年瓶中氧化,發展出了更豐富而細膩的風味。

但並不是所有酒都適合這樣存個十多二十年的,和上面說的一樣:本身風味更豐富飽滿、酒精度更高的酒,才更能經得起時間的砥礪。如果你像主頁君一樣也熱愛充盈著花果風味的小清新型烈酒,那就沒必要去追老酒了,因為鮮花和水果風味是最容易在長期存放中流失的。

(PS:以上所列舉的所有烈酒儲存變化規律,均有普遍性,但並不絕對;實際上既有裝瓶酒精濃度低於43度但經過長期陳年仍然表現優異的酒,也有陳得久了反而表現不如當初的重雪莉桶威士忌,只不過這都是少數情況。)

· · · · ·

最後大家可能會有疑問:不是說要避光保存嗎?酒吧們為毛都把酒晾出來讓燈光照著?

首先我說的是,需要迴避日光或其他強光的直接長時間照射;而酒吧那點昏黃的燈光,對於烈酒而言是沒啥傷害的,濕濕碎啦。其次,酒吧的酒用得快,一瓶酒沒來得及遭受多少紫外線照射,都已經被調酒師們用完了,所以,少擔心。

喝好!

(感謝好友 @鏡陽秋 為本文提供修改建議。)

~~~~小廣告分割線~~~~

這篇文章轉載於我的公眾號「Thedrinkers」,我一直嘗試以有趣的方式普及酒的知識,如果你有興趣,不妨關注一下。

http://weixin.qq.com/r/4kjj_w3EE1BsrUmY9x3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最好儘快喝掉,事實上威士忌並沒有媒體或讀物裡頭說的那麼容易儲存。

以蘇格蘭威士忌為例,現在只有調和採用鋁製瓶蓋,比較新版的約翰走路還帶有專利防偽嘴口。而單一麥芽基本都採用橡木塞的方式密封瓶口,然後再機打上一層鋁箔瓶口包裝。只有少數酒廠,例如格蘭菲迪,採用上部分為鋁箔下部分為紙質的混合密封方式,因為這樣一旦撕的很浪,會把下半部分的紙質包裝撕的很難看。他們故意採用持粘性很強的膠水,粘合克數很低的包裝紙,因此瓶口會有殘膠,這樣就防止酒瓶被拿來重新灌裝起到防偽的作用。

當然也有像Aberlour這種堅持使用封蠟的酒廠,但幾乎絕跡。

而橡木塞幾個缺點,一個是易斷(點名批評威雀,the famous grouse,我俗稱的小野雞)、一個是帶有間隙。威士忌的木塞不像葡萄酒那樣一定需要開瓶器才能開瓶,非常輕鬆的就能拔起再拔回去,小孩都能做到,這就意味著橡木塞本身不具備膨脹性。在拆掉鋁箔那層後都會或多或少跑入空氣,從而開始氧化。所以我的酒櫃裡頭即使每瓶都塞的緊緊的,因為橫置還是能聞到明顯的酒香。

另一方面,威士忌的較高度數導致其揮發性較強,這點在ppm較低的泥煤型中特別顯著。我之前買過一個玻璃酒樽,故意用來做瓶醒實驗,樣本是Caol Ila 12(樣品時間20150516……竟然一年多了),水位大概酒樽三分之一,特意留出三分之二的空間讓空氣和酒液接觸。酒樽的塞子同為玻璃制,密封性來自於自身重量結合開模施壓在瓶口起到密封的作用。很明顯的,來自同一瓶存在不同容器裡頭的酒液口感有明顯區別(另一部分留在原酒瓶,橫置在紅酒櫃內。)

所以如果不怎麼喝的話,正常縱置在柜子裡頭避光保存即可,我會用酒櫃純粹是物盡其用,家裡擺不下而已……可以用保鮮膜或者實驗室用的封口膜密封保存,但酒的水平會有影響,不要太當寶貝一直留著不喝,該揮發的一定會揮發。除非是輕井澤、Port Ellen那種實在不捨得喝,那就獻祭給上天吧。

總的來說,只要一拆開鋁箔紙後拔瓶,就會有不同程度的瓶醒。例如你一口氣喝了四分一,剩下四分三正常保存,半年後才開瓶。這段時間還是瓶醒了,只是和葡萄酒領域主動地瓶醒有較大的區別。而口感的改變會根據酒本身的性質,例如是core range的常規年份、亦或者加強桶而有不同表現。

ins上我有關注很多海外的酒友,他們至多做一個開放式的柜子,避光直立保存即可。


儲存在肚子里,注意量力而行~~~


你們都太高端了,我喝的jack daniel就是螺旋蓋子,倒完擰緊放回去就行了。


推薦閱讀:

中國人把煙和酒當成毒品嗎?
威士忌在中國市場現在發展到一個什麼階段了?
中國傳統的白酒和世界其它種類烈性酒(威士忌等)釀造工藝上哪個複雜?有何區別?
為什麼台灣KAVALAN金車噶瑪蘭旗下威士忌最近這麼火?
怎樣自釀朗姆酒?

TAG: | 威士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