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馬島戰爭?


阿根廷只不過是和越南菲律賓一樣的無賴。他聲稱福克蘭群島( Falkland )是他的所謂"馬爾維納斯群島」,有幾大理由:


1. 離我家近,就是我的!——菲律賓:"Scarborough Shoal「離我家近,所以是我的。


2. 西班牙統治我時,佔過這個島,所以是我的——越南:法國統治我時,佔過某島,所以是我的。


3. 英國是大國,他打我就是欺負弱小,我哭哭哭——菲律賓:中國大國欺負我,我哭哭哭。(Don"t cry for me,Philippine)

這場戰爭生動證明了,耍嘴皮子搞無賴的把戲,是沒用的,人家英國人是福克蘭群島真正的主人,人家發現此島時,你阿根廷人的祖宗還在西班牙或義大利(注意阿根廷人也不是原住民),竟然還有臉說這島是自己的?

這場戰爭還教育了那些不自量力,以為大國已經虛弱,自己可以到人家家裡搶東西的無賴國家,告訴他們,大國有能力教你如何做人!

阿根廷這個前車之鑒,不知越南菲律賓如何看待。


完美展示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五常沒有一個好惹的。

也充分說明軍隊的傳統有多重要。喬治亞島上向阿軍進行刺刀衝鋒,充分發揚了一百年前傳統。克里米亞戰爭中英國火槍手從掩體後沖向俄軍,進行刺刀衝鋒,愣是把俄國人的攻勢壓了下去。(感謝評論區指正)

所以成立「楊根思連」之類的單位是極有意義的,英雄前輩所帶來的精神力量是無窮的。

PS:英國人愛拼刺刀真是出了名的。2004年阿蓋蘭瑟爾高地團的20名戰士。在伊拉克與100名武裝份子激戰,彈藥即將耗盡之際,指揮官下令上刺刀進行衝鋒。當時距離武裝份子的陣地約有100米,長期以來被傳為「貪生怕死」的西方軍隊竟然不要命地沖了上去,武裝份子完全不知所措,散的散死的死。英軍方面只有兩人受輕傷。事實證明拼刺刀不是街頭打群架,人數優勢不一定有用。

不過我好奇的是他們的L85A1是怎麼把子彈耗盡的。


雖然英國打贏了這場戰爭,但這真的是日不落帝國最後的餘暉了,英國是咬著牙組織這樣一次遠征。

昨天在看「考文垂」號艦長的回憶錄(英軍被擊沉的42型驅逐艦),感觸頗深。

最感慨的一處是,艦長戴維先生在開戰前收到皇家特遣編隊的聯絡清單,上面列有這次參戰的所有皇家海軍艦艇的聯絡編號。艦長仔細一看,這十幾艘主力戰艦幾乎是當時皇家海軍的全部家底,不禁唏噓皇家海軍的衰敗。堂堂日不落帝國的海軍艦隊竟悲涼至此,再不復當年勇,實在讓人嘆息。

其次,作為最早使用航母的國家,在馬島海戰中,英國派出的僅僅是兩艘即將退役的航母。老邁不堪的「競技神」號是二戰結束後建造的,已服役數十年之久,本已打算賣給印度;而剛服役的「無敵」號更是已經決定賣給澳大利亞海軍作旗艦,只是因為馬島開戰,才緊急取消這個決定,重新與「競技神」號一起作為特混編隊的旗艦前往馬島。

還有,在戰鬥期間,艦艇上的各種機械故障層出不窮,包括炮彈卡殼,舵機故障,雷達宕機等。

總之,英國這一戰打得真是不容易,也充分說明了,輕易不要惹五常這個真理。


 阿根廷空軍(FAA,Fuerza Aerea Argentina)是阿根廷軍事力量中最現代化、最具作戰能力的部隊,飛行員素質較高,整體實力在拉丁美洲中僅次於巴西。

  FAA 的主要裝備包括:17 架幻影 III 截擊機;37 架 70 年代從以色列採購的「短劍」戰鬥轟炸機;45 架 A-4B/C「天鷹」攻擊機;10 架陳舊的「堪培拉(Canberra)」Mk.62 輕型轟炸機;35 架 IA-58「普拉卡」輕型攻擊機;7 架 C-130 運輸機和 2 架 KC-130 加油機;多架 B-707 和利爾噴氣公務機(兼作偵察機);多架 F-27 支線運輸機;HS-125 公務機;2 架 P-2「海王星」反潛巡邏機,兼作遠程偵察機;多架直升機。

阿根廷海軍的實力仍在拉美排名第二,僅次於巴西。其主要空中作戰兵力包括:5 架「超軍旗」攻擊機,飛行性能平平,但導航/攻擊精度不錯,因掛載 AM-39「飛魚(Exocet)」導彈而成為英特遣艦隊的最大威脅;8 架和空軍同時採購的 A-4Q 攻擊機;10 架 MB.339A 教練/攻擊機;15 架 T-34C「教師」教練/攻擊機;S-2E「追蹤者」和 P-2「海王星」反潛巡邏機;多架直升機。

  阿空中力量所使用的主要武器包括:「蜻蜓(Shafrir)」近距格鬥導彈,和短劍同時引進的以色列導彈工業公司產品,「直接命中」體制是其主要特點,曾擊落過 3 架米格-21;「魔術(Magic)」R.550 近距格鬥導彈,性能較好,屬於第二代格鬥導彈;「馬特拉(Matra)」R.530,有半主動雷達型和紅外型兩種;500 磅/1,000 磅無制導炸彈;無控火箭彈;「飛魚」空艦導彈,阿軍僅有且最具威脅的精確制導武器,僅有 5 枚。

英國投入福克蘭群島作戰的主要空中力量包括:

    皇家空軍(RAF)林漢姆(Lyneham)運輸機聯隊,下轄 24、30、47、70 中隊,裝備 C-130 運輸機。24、30 中隊主要負責從英國本土到阿森松島(Ascension)之間的運輸;47、70 中隊負責阿森松島到戰區的空運,主要是空降人員和必需的補給品,此外 47 中隊下轄一個特別分隊,用於執行秘密任務。

    RAF 第 10 中隊,裝備 VC.10 運輸機,主要負責布里茲諾頓(Brize Norton)-阿森松島、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阿森松島以及美國-阿森松島之間的人員(作戰人員、戰俘、傷員等)轉運任務。此外還可以徵調民用 B707、5 架原屬空軍的「貝爾法斯特(Belfast)」運輸機參與運輸任務。

    RAF 第 1 中隊,裝備鷂 GR.3。1982 年 5 月底之前一直有 3 架鷂在阿森松島擔負當地防空任務,後由 RAF 第 29 中隊 3 架鬼怪 FGR.2 接替。加上原來的 3 架,第 1 中隊先後有 15 架鷂抵達阿森松島,準備加入福克蘭群島作戰。實際參戰數量為 10 架,另 4 架由「競爭者貝贊特(Contender Bezant)」號滾裝集裝箱船運抵戰區時戰爭已經結束,還有 1 架由於漏油運返英國。

    RAF 第 42 中隊 2 架獵迷 MR.1 海上巡邏機,擔負阿森松島水域巡邏以及英國本土與核潛艇的中繼通訊任務。後任務由其它部隊接替。

    RAF 第 120、201、206 中隊,裝備獵迷 MR.2,於 4 月底接替 42 中隊任務,並前出到阿根廷水域,負責搜索、無線電聯繫、以及勝利者 K.2 加油機與火神轟炸機、鷂等飛機的加油協調任務。到戰爭結束時,部分獵迷 MR.2 加裝了空中受油管以及自衛用的「響尾蛇」空空導彈,原計劃加裝「魚叉」反艦導彈,但戰爭已結束了。RAF 第 51 中隊的獵迷 R.1 偵察機可能也有參與上述 3 個中隊的任務。

    RAF 第 55、57 中隊,裝備勝利者 K.2 加油機,擔負遠程飛行的加油任務。在特遣艦隊攻佔南喬治亞島期間,還執行了 3 次海面雷達偵察任務。5 月 6 日「大西洋運送者(Atlantic Conveyor)」號裝載增援的鷂和直升機南下時,55、57 個中隊負責提供支援。

RAF 第 44、50、101 中隊,裝備即將退役的火神(Vulcan)B.2 轟炸機,先後共有 4 架調往阿森松島執行轟炸任務。對斯坦利機場的轟炸任務(代號「黑公羊」)一直持續到 6 月中旬。

    RAF 第 202 中隊 1 架海王 HAR.3 和第 18 中隊 1 架 CH-47 擔負阿森松島搜救任務。

    皇家海軍航空兵第 800 中隊(NAS,Naval Air Squadron),裝備 5 架海鷂 FRS.1。4 月 3 日,從儲備倉庫調入 2 架海鷂(ZA192、ZA193),並將正在 BAe 公司(原霍克公司)進行「海鷹」導彈掛載試飛的海鷂 XZ450(該機也是海鷂的第一架原型機)調入。4 月 5 日,調入 4 架 NAS 899 的海鷂,。以上共計 12 架海鷂,番號仍為 NAS 800,搭載在「競技神」號航母上。5 月 18 日,增援的海鷂搭載於「大西洋運送者」號抵達戰區。NAS 809 1 架、從儲備倉庫調出的 2 架(ZA176、ZA177),以及剛剛組裝完畢的海鷂 ZA194 共計 4 架調入 NAS 800。

    NAS 801,原裝備 4 架海鷂。4 月 2 日,NAS 899 的 4 架海鷂調入 NAS 801。以上共計 8 架海鷂,番號仍稱 NAS 801,搭載在「無敵」號航母上。5 月 18、19 日,NAS 809 1 架,以及從儲備倉庫調出的 3 架,共計 4 架海鷂隨「大西洋運送者」號抵達,補入 NAS 801。

  英國空中力量可以使用的主要武器包括:AIM-9L「響尾蛇」近距格鬥導彈,屬於第三代格鬥彈,1981 年剛剛交付使用,性能優良;激光制導炸彈(只有空軍的鷂 GR.3 可以使用);

  無制導炸彈;無控火箭彈。

個人認為最有傳奇色彩的還是黑公鹿行動,而且是一次切切實實的核威懾打擊

計劃中,XM598 總共要進行 7 次空中加油,而 XM607 共進行了 6 次空中加油,飛行 15 小時 50 分鐘,往返距離 7,860 英里,約為 11,200 公里。1986 年美國空軍在「黃金峽谷」行動中對利比亞所進行的轟炸往返距離為 10,200 公里,「黑鹿行動」的轟炸距離至今還未打破。

航空史上的奇蹟——「Looks like we』ve got a job of work.」

「黑鹿行動」實現了皇家空軍的作戰目的——限制了斯坦利軍用機場的使用,壓制了阿根廷的防空系統,為英軍登陸提供了保障。除此之外「黑鹿行動」對英阿兩國都有更深層次的意義:對於英國方面「火神」跨越 3,900 英里奮力一戰有著巨大的精神震撼力,表明了這個古老帝國戰鬥的決心。這彷彿是古代決戰前兩軍陣前最鼓舞人心的講演,為英國人提供了必勝的信心和戰鬥的勇氣。沉寂多年的大英帝國對敵人發出最強烈的吼聲!——「你們在我們的核武攻擊範圍之內」(you are not out of range)。同樣的,「黑鹿行動」對阿根廷人精神的威懾遠大於對其物質損失,大量的阿根廷空軍的戰鬥機從福克蘭群島撤回來保衛其本土,這大大緩解了前方特混艦隊的壓力。若有若無的核武威懾,對阿根廷軍政府和國民的影響也是不言自明的。

1982 年英國每日電訊刊載的名為"Negotiate"的漫畫,——9 枚炸彈組成了談判的字樣,表明了英國人的強硬立場,對民眾有極大的鼓舞性

  「黑鹿行動」同 H.M.特倫查德、不列顛空戰之於皇家空軍一樣,其影響也是非常深遠的(註: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英國的軍事技術取得長足發展。H.M.特倫查德在運用航空兵和發展空戰理論方面獨樹一幟,創建了世界上第一支獨立的空軍軍種—英國皇家空軍,被譽為戰略空軍的先行者。二戰中的「不列顛之戰」讓皇家空軍認識到軍事技術和戰略防空的同等重要性:一度處於劣勢的皇家空軍不斷改進空戰戰術,給德國空軍以沉重打擊)。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英國加入北大西洋條約組織,執行該組織的作戰、建軍方針,其軍事思想與美國軍事思想基本相似。英國認為,防務政策的制定應考慮本國經濟等因素,並隨著國內外政治形勢的變化而變化。這時的英國防務政策有兩個基本點:以北約為依託;依靠核力量。因為空中兵器具有高速突防能力,既是運載核武器的工具,又是支援地面和海上作戰的手段,這樣皇家空軍,特別是轟炸機部隊在英國新軍事戰略中就佔有極為重要地位。但在皇家空軍納入了北約的防禦體系之後,其思想與演練都是以美軍為核心,為其提供有限的輔助作用(以北約為依託),其獨立作戰能力非常有限,轟炸機部隊甚至難以幫助英國實現「依靠核力量」的戰略思想。

  福克蘭戰爭賜予了皇家空軍一個機會。皇家空軍通過「黑鹿行動」傳承了歷史,得到了鍛煉。

  當戰事爆發時,英國人面對的是一個人孤獨奮戰的現實。新的作戰環境(遠距離的轟炸任務使海、陸、空協調作戰的可能性大大降低)和嚴酷的現實(獨自作戰)使得在北約作戰體系中形成的戰法和武器系統都需要做出改變——由同盟之間相互協調作戰的思想轉換到獨立作戰,武器系統則由具有執行單一任務的功能轉換成具有執行多種任務能力。「火神」的改裝正是這種轉變的體現,而「黑鹿行動」也是英國空軍獨立全方位作戰思想的一次實踐——航空工業基礎雄厚的英國有處理這種變化的能力;整個空軍從機務維修、後勤保障、指揮通訊都得到了全方位的檢驗;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的核武作戰單位也得到了實戰的鍛煉;平日準備不足倉促上陣,在行動中產生很多致命的故障,這些都使英國空軍獲益良多。雖然戰後「黑鹿行動」已成為紀念銘牌上的文字,但英國皇家空軍從中獲得的寶貴經驗卻傳承了下來,並在後來的海灣戰爭中發揮出重要的作用。


馬島,全稱是馬爾維納斯群島,英國又稱福克蘭群島。它由346個島礁組成,面積11800平方公里,人口約2000人,首府設在阿根廷(斯坦利)港。馬島距離南極較近,因而雪山和冰川面積約為全島面積的百分之六十五。這麼一個氣候惡劣的小島,為何引起了遙遠的英國的興趣呢?因為馬島豐富的石油儲備。據估計,附近海域蘊藏7,000萬噸,大陸架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和錳礦等,石油儲量可達60億桶!

1764年,法國航海家布干維爾海軍上將率探險隊在東島登陸,建立了一個定居地,稱路易斯港。1765年英國探險隊登上西島,建立了名為埃格蒙特港的定居地,並升起英國國旗,聲稱該島歸屬英王。1766年法國人以24,000英鎊的代價把東島賣給了西班牙。1770年,西班牙先是以武力驅趕了西島英國人,但隨後和解,共同佔有馬島。1774年,英國以節省軍費為理由,主動撤走了西島駐軍,但未放棄該島主權。

1810年阿根廷爆發起義,成立了拉普拉塔聯合省臨時政府,於1816年宣布獨立,並聲明繼承西班牙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的主權。1820年11月,阿根廷人在島上升旗並宣布行使從西班牙繼承來的主權。此舉招來英國強硬回應,派兵艦進軍東島,阿根廷方面無奈撤退。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庇隆將軍上台,又開始大量宣傳「收復馬爾維納斯」的問題。英國與阿根廷開始就馬島主權與殖民地的問題進行長期的爭執。

瑪格麗特·希爾達·撒切爾,她是英國保守黨這塊「男人的天地」里的第一位女領袖,她是英國歷史上第一位女首相,而且是創造了蟬聯三屆,任期長達11年之久的記錄的女首相。儘管在對英國的社會和經濟方面有許多爭議之處,但在馬島問題上,撒切爾體現出的睿智與果斷,絲毫不亞於任何一位優秀政治家與外交家。正因為有這麼一位領袖壓陣,英國才能在馬島之戰中凱旋而歸。

「日不落帝國」、「世界工場」、「英倫巨人」,這些榮耀的稱號,似乎都已成為過去,二戰後,英國國力的下降與世界地位的淪落,甚至一直引以為豪的海軍實力的下滑,都成為了不爭的事實。究其原因,二戰後殖民地經濟體系崩潰,英國失去了最主要的經濟來源;而兩次世界大戰加之經濟危機的沉痛打擊,更是讓英國社會經濟一蹶不振。虎落平陽,這樣的英國是不是就好欺負了呢?

列奧波爾多·福圖納托·加爾鐵里·卡斯特利,他在1981年12月到1982年6月軍政府統治期間擔任阿根廷共和國總統。他在阿根廷國內推行冷酷的軍人政府獨裁統治,禁止罷工和抗議,屠殺左翼民主人士,經濟上支持大地主和資本家。阿根廷國內在他的統治下民怨沸騰,加爾鐵里決定用一場對外戰爭轉移視線。

加爾鐵里上台後,阿根廷推行軍人政府獨裁,對內統治嚴酷苛刻,政府勾結大資本家盤剝人民,國內矛盾空前高漲。此時阿根廷又遭遇嚴重的經濟危機。據統計,1981年,阿根廷通貨膨脹率高達600%以上,國內生產總值(GDP)下降11.4%,製造業產量下降為22.9%,薪資成長只有達到19.2%;國內的受到越來越多支持的工聯決定發動長期性大罷工。一個處於動蕩之中、革命邊緣的軍人政府,將視線對準了雄風不再的英國,決心用一場戰爭賭阿根廷的明天。

商人登島一次偶然因素提前引發了戰爭!

1982年3月19日,一些阿根廷五金商人在位於馬島以東1390公里處的南喬治亞島登陸。他們隨後建立了營地並升起阿根廷國旗。英國海軍隨即用一個排的兵力企圖驅散這些阿根廷人。一直等待開戰契機的加爾鐵里政府認定這是一個不錯的戰爭導火索。隨後派出100人的阿根廷軍隊,令英國方面無奈撤退,一個攻佔馬島的作戰計劃正式確定。但英國政府仍堅持認為「入侵不會馬上到來」。

羅沙里歐作戰:阿根廷進佔馬島

阿根廷海軍為攻佔馬島制定了一份羅沙里歐作戰計劃,計劃包括:出動3000人的登陸部隊,以優勢兵力迫使英軍投降;驅趕所有島上居民;留500名士兵駐守馬島。4月1日,代號為「藍色作戰」的軍事行動正式開始。阿根廷的特種部隊在雷克岬登陸,他們很快佔領慕迪溪兵營、總督府以及斯坦利港。4月4日,英國駐馬島政府宣布投降。軍事行動中,阿根廷一人陣亡,英軍一人受傷。

  • 「羅沙里歐」作戰計劃綱要
  • 第一,出動3,000人的登陸部隊,以優勢兵力迫使駐守馬島的英國海軍陸戰隊和警察投降,以減少無謂的傷亡。

    第二,佔領全島後應將戰俘與島上的居民驅逐出境,登陸部隊於48小時內撤回原駐地。

    第三,馬島最高行政官改為軍事總督,並部署500名憲兵進行軍事管制。

    • 「阿根廷化」的馬島統治
    • 阿根廷在佔領馬島後迫不及待地推行幾項不受歡迎的措施以改變當地的「英國」習俗。首先就是將斯坦利港改名為「阿根廷港」,將西班牙語定為馬島的官方語言,以及將車輛行駛規則從靠左行改為靠右行,又把街道的位置作了改變,交通號誌也全部改為與阿根廷規定相同。常常發表批評阿根廷軍政府的人士被作為逮捕的首要目標。阿軍所需的物資都會向島民購買,只是島民基於義憤,常常拒絕販賣商品。對於島民,基本做到了秋毫無犯。
    • 軍事手腕:撒切爾迅速喚醒英國戰爭機器

      阿根廷佔領馬島的消息傳來,整個英倫三島猶如被打了一記響亮的耳光。「奇恥大辱」的字樣遍布英倫媒體。對此,撒切爾展現了她的的鐵腕與老辣,對阿根廷迅速回應:1,與阿根廷當即斷交;2,在議會上表明不惜一切代價,舉全英之軍力遠征馬島的決心;3,成立全新軍事指揮體系,前線軍官獲得充分自由指揮權,英軍擁有了快速響應的靈活力;4,宣布馬島戰爭不涉及阿根廷本土,並且要速戰速決。

    • 外交手腕:「受害者」形象賺足同情分

      在獲得國內壓倒性支持後,撒切爾迅速在國際上打出「反對武力解決國際爭端」的口號,這一合適的說法讓英國得到了聯合國的好感,宣布阿根廷應撤兵,英國在國際法理上先勝一場。隨後,撒切爾又遊說歐洲各國,以「反對軍人獨裁政府」的理由博取各國的支持。當然,英國不會忘記大佬美國,憑藉之前的良好關係與外交運作,美國帶頭向阿根廷宣布武器禁運令,進而進行經濟制裁。

      • 《星球大戰》·「帝國反擊戰」
      • 正當英國上下對馬島的失守一片嘩然時,剛好《星球大戰》的最新一集《帝國反擊戰》在不久之前上映。這部電影的名字剛好契合了英國當時的心態。為給戰爭的勝利增加籌碼,英軍出動了核心航空母艦力量,包括兩艘航空母艦赫密士號和新服役的無敵級航空母艦無敵號,其上20餘架海鷂式垂直升降戰機是整個特遣艦隊能用來對抗阿根廷軍隊的空中武力。英國將其反攻軍事行動代號為「共同作戰」(Operation Corporate),一場「舊帝國」的「新反擊」就要打響。
      • 「鐵娘子」的「辣語言」
      • 撒切爾堅持一定要以武力奪回馬島的統治權,因此,她在很多場合的語言頗為激烈。在她的授意下,英國媒體開始鋪天蓋地渲染馬島失守的「民族恥辱」情緒,強調駐守馬島英軍的僅有182人,面對多達4000人的阿根廷部隊只能屈辱投降。撒切爾在議會上提交「派遣艦隊遠征南大西洋收復失地」的議案,用「支持我吧,支持我就是支持英國」這句名言收尾,成功贏得下院的全票通過。
      • 天時篇:阿根廷急火攻心 提前開戰釀苦果

        其實在阿根廷對馬島發動進攻之前,阿根廷方面是有一套完備計劃和一個細緻的時間表的,而且這個時間表對阿根廷相當有利。首先是英國方面,無敵號航母按計划出售給澳大利亞,另一些海軍裝備也將退役或拆解;其次阿根廷方面,向西德購買的艦艇、新添置的戰機與導彈,都將交付使用。阿根廷此事要做的,就是等待軍力的此消彼長,原定9月15日進攻的計劃非常合適,但軍方錯估形勢,提前開戰。

      • 地利篇:一萬公里拖不跨遠征英軍 家門口作戰阿根廷後勤混亂

        英軍跨越一萬多公里勞師遠征,但在後勤上,卻並未輸上半分。英軍以阿松森島為中轉基地,在南喬治亞島成立補給基地,後勤部門以兩個月為物資標準。英國國內徵用大量商船作「第二海軍」,以補充運輸力量不足。一些民用的飛機也被徵調,作為航空物資運輸的補充。反觀阿根廷,佔領馬島後,盲目樂觀,居然沒有進行大量物資和部隊補充,更沒有在馬島建立機場中轉站。軍隊缺衣少糧,彈藥不足,士氣低落。何以為戰?!
      • 人和篇:英吉利外交妙筆得道多助 阿根廷孤家寡人失道寡助

        如前文所述,在外交戰場上阿根廷已然一敗塗地。在美國宣布對其禁售武器和經濟制裁後,北約其他盟國先後對其禁售,這對武器依賴外購的阿根廷軍隊而言,打擊是致命的。一批已經交易完成的武器購買案,也被歐洲國家宣布取消。而在國際輿論上,由於英國以「受害者」的姿態博得了包括聯合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的同情與支持,阿根廷基本喪失了國際輿論的偏向,轉而對其率先開啟戰火的行徑、對其國內軍人政府獨裁的現實進行猛烈批判。

      • 攻破馬島的大門:英軍取得南喬治亞島

        派遣收復南喬治亞島的英軍,代號「小鸚哥作戰」,由皇家海軍陸戰隊少校蓋·薛利丹率領。但英軍開局不利,當地風速沒有低於每小時32英里以下,而且還越來越強,能見度也低,SAS部隊空降計劃落空,一架直升機還墜毀。但很快,英國艦隊擊沉了情報不足的聖達菲號潛艇,士氣大振。英軍隨即速攻島嶼,島上阿根廷守軍就不戰而降了,英軍隨之收復南喬治亞島。撒切爾稱此戰「與世同慶」。

      • 空戰?阿根廷人的眼淚在飛!

        阿根廷與英國的空戰主要是在「黑公鹿作戰」以及馬島周圍空戰上。空戰中,英軍海鷂戰機大發神威,阿根廷空軍縱然作戰勇猛,但基本上未嘗一勝。英軍發動的轟炸行動,重創了阿根廷的地面設施,但諷刺的是,英國空軍基本上沒在轟炸任務中受到損害,還創下了當時史上最長程的轟炸紀錄。馬島周邊則上演著英軍海鷂式戰機與阿根廷第8大隊的幻象式戰鬥機的對決。

      • 瞭望斯坦利港:英阿特種部隊山地決戰

        英阿兩國的特種部隊在肯特山附近打了一場遭遇戰。阿根廷部隊被發現藏身於一間牧羊小屋之後,面對英軍的攻擊,依然堅持利用房屋的屏障從窗戶及門廊還擊。當房屋在攻擊當中起火燃燒之後,阿根廷突擊隊員撤退到距離房屋約150米的一道河床上持續抵抗直到在完全包圍之下彈藥耗盡才投降,不可謂不英勇了。據估計大約有40名阿根廷突擊隊員參加了肯特山周邊的作戰,11人陣亡。

      • 無心戀戰:阿根廷獻降書 馬島戰火熄滅

        6月11日夜,在經過數日偵查與休整後,英軍向斯坦利港周邊各高地發動旅級夜襲。阿根廷軍隊的各層防線逐一瓦解,部隊士兵產生了沮喪厭戰情緒。6月14日,阿根廷駐軍司令梅南德茲少將向英國皇家海軍陸戰隊的摩爾少將投降。英軍在6月20日重奪南喬治亞與南桑威奇群島並接受當地阿根廷軍隊的獻降。至此,馬島戰爭參戰雙方正式停火。但英國政府已下令有關此戰的機密資料將在2082年解封。

      • 英軍發難: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的沉沒

        阿根廷海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是馬島戰爭中第一艘被擊沉的船隻。但是它的意義超越了一艘戰艦被擊沉本身,阿根廷國內對於戰艦被擊沉報以強烈的悲憤情緒,軍方對於戰爭的態度更加強硬,本來若隱若現的和平曙光也隨著將軍號一起沉沒了。對於阿根廷海軍來說,將軍號的沉沒使他們喪失了部分制海權,至馬島戰爭結束,再也沒有發動主動攻擊。

      • 阿軍反擊:擊沉謝菲爾德號

        貝爾格拉諾將軍號遭擊沉兩天後,英國皇家海軍一艘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遭受飛魚反艦導彈攻擊而沉沒。但其實是成為英軍航母的擋箭牌,如果阿根廷的導彈重創英國主力航母,戰爭將不得不提前結束。英國國內對戰艦被擊沉感到十分驚訝,英國政府斷然拒絕了聯合國的和平方案。為了報復,英軍的特種部隊對鵝卵石島的阿軍機場實施了一次破壞。

      • 沉思:該怎樣去面對現代戰爭?

        馬島之戰作為公認的現代戰爭第一戰,提供了不少經驗教訓。首先,一個國家在當代應有自己的武器供應體系,依賴外購不靠譜;其次,馬島之戰中英軍展現了精準而又強大的空中打擊力量,現代戰爭需高度重視空軍;再次,情報收集與外交攻勢。知彼知己才能百戰不殆。而在外交上的運作,絲毫不亞於戰場之上的搏殺。為戰爭爭取到一個主動且良好的國際輿論,對打贏一場現代戰爭至關重要。

      • 啟發:大國如何解決爭議海島問題?

        馬島之戰對於解決當前國際社會的一些焦點島嶼問題的解決,也有啟發意義。作為解決之道,首先一條就是率先用戰爭用暴力手段去強佔的一方,將被視作毫無和談誠意可言,將會落入輿論譴責的漩渦之中,喪失主動權;但是,也要有勇氣去面對爭取主權中的危險和挑戰,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做好打一場島嶼保衛戰的覺悟和準備,不管這個島有多小,距離本土多遠,對手在國際社會多麼不可一世。

      • 警醒:還會有第二次馬島之戰嗎?

        馬島戰爭的結束並不意味著領土爭端已經划上了句號,與朝鮮戰爭一樣,雙方只簽訂了與戰爭本身相關的停戰協定。而就在最近,英國與阿根廷之間關於馬島主權問題的爭執,又被抬到了桌面上,並不排除爆發第二次馬島之戰的可能。馬島,都是兩國外交計劃中敏感而又重要的一點。馬島附近海域蘊藏約600億桶的石油,不遠的將來,這裡將成為南大西洋地區的資源寶庫,主權之爭勢必爆發。


佔盡先發、主場和數量優勢的阿根廷,武器裝備也沒有明顯代差,一對一本應完勝遠道而來的英特混艦隊,但事實上這場戰爭變成了阿根廷獨自對抗世界,根本沒有贏的可能。

這就是軟實力的力量,也是中國需要正視和彌補的短板……


就是一個熊孩子喜歡瞎逼鬧,結果碰上個流氓真掏刀子不敢動了,被揍的一點都不冤


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搞笑,阿根廷也配當馬?


生動的說明,國內矛盾可以通過挑起國際戰爭來轉移,但自己沒實力,必定被打臉。

莫迪老仙也在嘗試用這招來轉移矛盾,希望有一天他別被打死。


阿根廷飛行員打得很悲壯

那時候英國已經衰敗了,正沒有機會證明自己的實力,

不要盲目模仿,海鷂的戰鬥力不咋地,那種航母很垃圾。法國人的導彈,阿根廷用的也是。

英國本來打算把馬島歸還阿根廷,但是發現了島上能源豐富,所以後來就拒絕了,這是赤裸裸的侵略者。英國是侵略者,阿根廷是正義的!


阿根廷這類南美國家,胸無大志,不踏實建設國家工業和國防,以感情左右國家決策。拍腦袋決定拿下馬島,種這沒有長遠視野的非理智行為是把國家命運當做玩鬧。

當時的英國也是不斷的收縮實力,工業和國防實力是一年不如一年。刀槍入庫,馬放南山,連一艘能搭載常規彈射起降戰鬥機的航母都沒有了。

總之,阿根廷高估自己實力,低估對手的實力,外加錯估形式。發動錯誤的戰爭。這一情況和薩達姆戰領科威特很是類似。

至於英國的最終取勝,實際上也是慘勝。若不是國際上對阿根廷進行制裁,和背地裡出賣情報之類的話,英國怕是還要多沉幾艘軍艦。一個小小的馬島也使得英國損兵折將,可見那個曾經的帝國早已風光不在。


法國:賣飛魚咯


有600億桶石油,為什麼不強,弱肉強食,社會法則就是這樣,國家強大了就應該多佔領底盤,國家弱小了就被別的國家吃掉。


沒有實戰檢驗,你永遠不知道你的軍事力量是否有問題。


推薦閱讀:

在不發射的情況下,分裝式彈藥如何將已裝填的彈頭/前段彈藥卸下?
大型運輸機的T型尾翼有什麼優點呢?
遼寧艦訪問香港時為何不停在碼頭,而是停在海中?
以中國現在的兵力本土對抗91年第一次海灣戰爭時的美國,將會出現什麼樣的結果?
感覺中國海軍軍艦取名體現不了中國特色,為何與美國一樣用地名命名?

TAG:歷史 | 軍事 | 馬島戰爭 | 英國皇家海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