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如何提高自制力?

大學裡,真的什麼人都見過,什麼事都見過,有退學的,有戀愛的,有拿獎的,有降級的,有寢室關係不合的,自己自制力不夠所以每當計劃好要努力學習時,總是「被打敗」,所以想問問怎麼提高自己的自制力,變得努力學習,成績優秀,不隨波逐流。(大學的慵懶之風)


這個道理很重要,越早明白越好

物理學中,有很多有趣的原理,比如:能量守恆定律。

有一個段子:

「能量守恆定律」 是指能量既不會產生,也不會消失,它只會從一種介質轉化到另一種介質,或者從一個狀態轉移到另一個狀態。

因此,如果你常年和傻瓜在一起,等到某一天你覺得對方似乎沒有以往那麼傻的時候,你就要格外小心了。

與能量守恆定律旗鼓相當的是被愛因斯坦稱之為 「科學定律之最」 的 「熵定律」。甚至於有人說:

這個世界上所有的一切事物及過程都可以用能量守恆和熵增原理來解釋。

那麼問題來了,「熵」 是什麼?「熵增原理」 又是什麼?

事實上,「熵」 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為了美好生活所做的任何努力都是一次 「逆熵」 的過程。

桌上的東西沒能及時整理,就會越來越雜亂;

想做的事兒若是一拖再拖,就會越來越麻煩;

朋友之間沒有經常聯繫,彼此間會漸漸疏遠;

運動的時候總是偷懶,身體素質就越來越差;

而這些事情發生的背後,都隱藏著 「熵」 的痕迹。

「熵」 的概念最初起源於物理學,表示事物的混亂程度。「熵增定律」 指熱量從高溫物體流向低溫物體是不可逆的。

德國數學家克勞修斯在 1855 年,首次引進了 「熵」 的概念,他認為:

在孤立的系統內,分子的熱運動總是會從原來集中、有序的排列狀態逐漸趨向分散、混亂的無序狀態,系統從有序向無序的自發過程中,熵總是增加。當熵在一個系統內達到最大值時,系統就會處於一種能量守恆狀態而呈現一種靜寂狀態。

這樣描述有些抽象,下面舉幾個例子吧。

比方說:屋子本來很整潔,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越來越亂、越來越臟,這就是 「熵增」。

不過,亂了可以收拾,髒了可以打掃,只是清理屋子這件事兒本身是需要消耗能量的。如果沒有外界能量的進入,當我們自身的能量逐漸用盡,不夠收拾屋子的時候,屋子就會以不可逆的趨勢越來越臟,最終成為 「靜寂」 狀態。

再比如:社會發展、科技進步的今天,人口飛速增長,資源急劇消耗,環境問題也日益嚴重,這是世界走向無序的 「熵增」。

如果我們能夠採取必要的行動,環境就會得以改善,這也是外界能量的進入。若是放任不管,則後果會越來越嚴重,最終沒有資源可用,成為 「靜寂」。

人們常說 「冥冥中自有定數」,這個 「定數」,其實就是 「熵」。

從悲觀主義的角度看來,這是一條十分可怕的定律,一旦世界的 「熵」 達到最大值,將會就此消亡。

那麼,有沒有辦法避免這種情況發生呢?答案是:有的。

1969 年,比利時學者普里戈金在熱力學第二定律的基礎上提出了 「耗散結構理論」。他認為:

當系統離開平衡態的參數達到一定閾值時,系統將會出現 「行為臨界點」,在越過這種臨界點後系統將離開原來的熱力學無序分支,發生突變而進入到一個全新的穩定有序狀態;若將系統推向離平衡態更遠的地方,系統可能演化出更多新的穩定有序結構。

相比悲觀消極的 「熵增定律」,「耗散結構」 則帶來更多的勇氣和希望,簡述一下就是:

我們的世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與外界能夠產生能量交換的開放性系統。

也就是說,我們有可能改善由 「熵增」 引發的不可逆結果,將原本的無序轉為有序。

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的器官會逐漸衰老,這意味著人類本身就處在 「熵增」 的狀態。我們的身體就是一種 「耗散結構」。

飲食可以看作開放性的能量儲備,能量又會轉化為營養和脂肪。合理飲食是為了獲取適度的能量,鍛煉身體則是為了消耗多餘的能量,以期達到平衡的 「耗散結構」。

「耗散結構」 的意義在於一個系統要想有序地發展就必須有所消耗,在消耗的同時才能趨向有序、平衡。

這個理論同樣還可以用在自身的成長,因為知識也是需要被消耗的,只不過方式不同罷了。

判斷知識的 「耗散結構」 是否平衡的標準其實很簡單:

1. 是否持續大量地輸入?

2. 是否持續大量地輸出?

輸入與輸出相輔相成。只有輸入而沒有輸出會造成知識體系不牢,只顧輸出而沒有輸入則知識儲量很快見底。

古語云:「學以致用」 就是因為大腦儲備的知識需要通過耗散去實踐。這種耗散可能是自己去做,也可能是教於他人。總之,唯有用起來才能夠融匯貫通,內化成為自己的東西,在這之後,又會反過來倒逼輸入。

就像健身塑型,耗散脂肪成為肌肉。甩掉臃腫的肚腩,獲得健美的身姿。又由於感受到健碩身姿的美,於是更加熱愛健身。這就是平衡的 「耗散結構」。

此外,「耗散結構」 還可以用在我們每天都要接觸的錢上。

李笑來老師曾經在《有些錢真不能省》寫過:

買書的錢、買工具的錢以及事關安全、終極體驗、知識產權的錢都不能省。這種 「節省」 可能會伴隨著很高的隱性成本,或者在將來造成很大的負擔 —— 今天看起來省了,可將來卻要因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當我們有了錢,如果只是一味地攢著,不去理財、不去看世界、也不用於投資自己,很快會進入一種不平衡的狀態,就像一個臃腫的大胖子。

若我們拿錢去 「耗散」,用於理財、學習、成長,雖然看似錢是不斷減少的,但伴隨而來的是 「複利」 一般的平衡狀態。

「耗散結構」 對於個人而言,還可以從以下兩個角度思考:

1. 開拓視角

現代管理學認為:一個人在同一崗位上最好不要超過四年。

互聯網時代,我們必然會接觸到更多的信息,更多的觀點。也就很自然地會產生更多的思維碰撞,掌握更多的知識,這意味著我們會獲得大量的輸入。

由此,我們更應該大膽嘗試新事物,持續輸出,與外界交互。

2. 厚積薄發

瘋狂地輸入是為了當機遇降臨的時候可以從容地輸出。畢竟誰也不知道自己學的東西什麼時候會用到。

李笑來老師在小時候學編程的時候,大概也沒想過編程可以幫助自己寫書吧。

機遇難求,一旦遇上合適的機會,平日里積攢的能力就能夠派上用場,否則就只能哀嘆:技到用時方恨少。

所謂厚積薄發,就是持續輸入,找機會大量輸出,再利用輸出時接觸到的新的知識體系來完善輸入,打造一個平衡的耗散結構。

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我們也變得越來越焦慮,以至於不自覺地去尋找一種舒適的安全感。

天行健,君子當自強不息。

無論過去取得了多大的成就,都要保持一種警惕的心理,因為過去所取得的豐功偉績都會讓你深深地陷入舒適區,難以擺脫。

放縱於舒適的人生,會由於 「熵增」 而走向無序、混亂,因而有約束的自由才有意義。

真正的自由從來都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讀書、寫作、健身、唱歌,這些都好。

從今天起,請做一個主動、自律的人。

下載新生大學APP查看更多精彩內容。


多給自己找事做。然後有一條不到萬不得已絕不中途放棄的底線。

答主屬於人比較作的,忙的時候各種有效率,精神抖擻,忙完一陣子之後閑下來就什麼都不想做了,上周就渾渾噩噩的過了一周,除了去上課,其他事項都是想了想就果斷躺在床上看課外書了。這周覺得不能再這樣了。然後又恢復了最開始的作息,早上起來先去操場跑4圈然後背背單詞,沒課的時候想著多寫些習題,今天必須寫多少,時間一下子就緊湊了起來。沒來得及在宿舍發獃,人就已經到了教室。

你說你什麼人都看過了,在面對那些厲害的人時,你有沒有過[我這麼渣而且還這麼懶,這我不能忍]的想法?計劃不用寫,你心裡想了個目標要做到多少就好了,計劃5分鐘不如花幾秒想一下我接下來做什麼作業然後寫4分鐘題。

如果你決定開始努力了,最好的情況是周圍的人不會對你的這種行為發表評論甚至是有人鼓勵你,你順著做就好。如果一開始就有人笑你,或者給你扣什麼努力不過三日的帽子,你也不用說什麼。如果你堅持了,這種聲音自然小了;如果你沒堅持,之前沒有多麼強硬的辯駁也不會讓你自己太尷尬,不過努力不過三日的帽子就會越帶越穩了。

大學啊,好的越好差的越差。

題外話

大學以來,答主慢慢感受到了「一個人的大學」這種狀態。之前想著能有一個學伴一起自習什麼的。可是不同的人忙的不同的社團活動,學生工作,二學位… 不再有那麼多公共的時間。只有慢慢在自己的心裡形成具體的動力,讓它一直支撐著自己,不再跟風。

你過得成果之後,旁人不會在意你那些艱難的過程,只會因為這個結果對你投來羨慕的眼光,甚至還想你已經學會某某東西,下次可以教他,讓他一下子少掉很多困難節省很多時間達到跟你當時差不多的高度。但是對你來說,那個時候,別人的看法不那麼重要了,只有你知道那個過程有多麼難,你會有多慶幸自己堅持了下來,(別人放棄的時候你會想哈哈又有一組放棄了,我的機會更多了而不是這麼難我也放棄吧),不管有沒有過得什麼實質上的獎勵,但你的水平在提高,你可以做的事情會更多,你為自己贏得了變得更好的下一次機會。

誰不想變得更好?有了幾次這種心理上的回報,就足夠推動自己繼續做更多有意義的事了,這時候的自律也會變得很快樂了吧。


你要知道,現在的一言一行,都會為將來的成功與失敗埋下伏筆,不要認為時間還長,可以慢慢來,這是極為危險的想法。


明確的知道自己到底要什麼,然後時刻提醒自己朝著目標努力。

其次是環境,人都有惰性,如果周圍的人全部都在吃吃喝喝打遊戲,就會以為好像所有人都是這樣,其實只是你接觸的那一部分人是這樣。說起來簡單但身臨其境還是很難自拔的。

曾經去學跳舞的時候,有一次課間休息大家在聊天,說這家跳舞機構沒有氣氛,一看課間休息了就都在吃吃喝喝瞎聊天。一個同學說,她去的另外一家跳舞機構氣氛非常好,那裡的學生都很用功,課間和下課都有人在練基本功,重複動作,你會不自覺的覺得如果自己站著不動就很奇怪,會自然而然融入進去,而在這邊呢,大家都在嘻嘻哈哈,你自己那麼認真就顯得很奇怪,自己也會不好意思的。人都有從眾心理,除非個別的人可以不受環境影響,但大多數人還是會受環境影響,而且很大。

如果宿舍環境不合適,可以試著改變一下,如果學校氛圍不對,可以課餘時間報一些補習班。不管是什麼大學,總有管得住自己的學生,比如我姐姐,高考沒考好,上了一個很一般的大學,但她就是管得住自己的類型,現在在英國曼切斯特念研究生。

還有很重要的是自己的決心。

這個問題回答得好沒有底氣……因為女生減肥換個方式說也差不多,都和自制力有關……多受點刺激吧,給自己找個好榜樣,當然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是你要明白自己要的是什麼,有目標才有方向。


按照你自己想像中的努力學習的樣子為100%來做參考,先以60%的程度作為短期目標,以10%為增長幅度來做,關鍵是做起來。


每天把自己乖乖送到圖書館,堅決不要在宿舍。


關掉手機


推薦閱讀:

大學去當兵是正確的選擇么?
2017江蘇分數線出爐,如何評價?
在南京農業大學工學院就讀是怎麼樣一種體驗?
怎樣看待大學的學習?
有哪些城市值得去那裡生活大學四年?

TAG:大學 | 考研 | 自制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