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門坎戰役中蘇軍的裝甲車輛損失主要由什麼造成?

如題

記得看過一篇答案說蘇軍的坦克80%的損失是由戰防炮和反坦克手雷造成的,事實是否如此呢?


諾門坎戰後蘇軍統計的坦克裝甲車輛損失原因:

反坦克炮——75-80%

燃燒瓶——5-10%

野戰炮——15-20%

航空兵——2-3%

手雷——2-3%


諾門坎的蘇軍坦克均是BT和T26,T26、BT7前裝甲也就15-20,可以說是跟89式五五開了。

戰役中出現的最厚最大的坦克還是本子的97。(這點和揮鐮行動給人的誤解一樣,德三的坦克實際上是比法妖少而且質量低下的)

絕大多數蘇軍坦克毀於日軍反坦克炮。有部分被燃燒彈摧毀(BT坦克的發動機十分落後)。(hoi4本子打完諾門坎,有反坦克的研發卡)

我上面說了,最厚的部分不過20MM,也就是說用機槍從側面或後方射擊都能擊穿裝甲,更別說37毫米炮了。

況且日本前期還有空優,蘇軍為了斯大林的命令急於終結戰爭。

諾門坎在國內被扭曲的太過了,精日眼裡是乙級23師團獨立戰鬥,蘇聯全憑人海豬突;蘇粉眼裡是關東軍全體被吊打,說得全憑遠東方面軍就能八月風暴似的。

附朱可夫原話:

「與我們在哈勒哈河作戰的日軍士兵訓練不錯,特別是近戰,」我回答說,「他們守紀律,執行命令堅決,作戰頑強,特別是防禦戰。下級指揮人員受過很好的訓練,作戰異常頑強,『剖腹』自殺時毫不遲疑。軍官,特別是中高級軍官,訓練差,主動性差,習慣於墨守成規

至於日軍的技術裝備,我認為是落後的。日軍的坦克相當於我們的MC—1式坦克,非常落後,武器很差,最大行程小。」

不愧是二戰第一名將(起碼是我心中的)一場戰鬥就把陸軍馬鹿剖析的淋淋盡致。


所謂的燃燒瓶之夜,是被很多一知半解的媒體吹出來的,燃燒瓶摧毀的坦克很少,事後蘇軍和日軍展示的被毀坦克圖片和樣品,有燃燒痕迹的寥寥無幾,主要是日軍學習了西班牙內戰的反坦克戰術,而且部署的94反坦克炮,位置和視野都很好,所謂的燃燒瓶,在日軍體系里不過是隱蔽伏擊,擾亂蘇軍的坦克隊形,拖慢速度給反坦克炮打擊的機會,而且這些人也很慘,不是死於蘇軍射擊和碾壓,就是被己方打來的炮彈打死


日本軍方從西班牙內戰中學到的燃燒瓶反坦克戰術,還有部署大量的九四式反戰車炮。資料詳見《擋車之螳》懶得貼了


具體不詳。解密資料來看,蘇軍主要裝甲損失來自於「燃燒瓶之夜」,一百多輛裝甲設備被摧毀。應該是白天的戰鬥沒有有效的處理好躲在散兵洞里的日本步兵,入夜前,裝甲部隊又未及時脫離交火線,導致入夜後被日本步兵夜襲了。


裝甲部隊對非裝甲部隊作戰時有較大損失的,主要原因一定是未與其他兵種默契配合


推薦閱讀:

文字史料的多寡是否是制約歷史研究的最大因素?
俄羅斯佔領了烏克蘭、白俄羅斯百餘年,為何仍無法同化他們以至於陷於分裂?
內蒙古1967年-1978年發生了什麼?
在漢朝,唐朝,宋朝,明朝,普通百姓的生活體驗分別怎樣? ?
印度近代歷史上的馬拉塔帝國是一個什麼樣的政權?

TAG:歷史 | 軍事 | 日軍 | 第二次世界大戰 | 蘇聯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