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關於西康省的地理歷史知識?


更一點諾那的事情。

諾那被俘後的情況,可以參見其一同被俘的秘書長韓大載的回憶

為什麼巴登多吉要抓諾那呢,可以參考江西安的回憶

————————————————————————————————€——

-—

先寫幾點。

1 西康建省是1938年。之前之所以一直未成省,核心原因是金沙江以西康區在康藏戰爭後落入藏方,金江以東康區十九縣無論人口財政均不足以支撐建省。

2 劉文輝四川二劉內戰失敗後地盤僅剩康區以及雅州(大略今雅安市)、寧遠(大略今涼山、攀枝花)兩屬,急需謀得西康省主席一職為出路。1934年劉成功謀得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職務。

3 35年紅一方面軍過寧、雅;隨後草地分裂,紅四方面軍南下綏靖、崇化、丹巴、金湯、劉文輝在康部隊潰敗,西康宣慰使諾那乘機在道孚繳械劉文輝殘部,並驅逐、殺害劉任命的縣長。中央軍駐康十六軍軍長李韞珩也謀求西康主席一職,劉文輝只得在雅安不進不退。

5 36年5月,諾那被紅軍俘虜後圓寂。

6 36年六月,兩廣事件爆發,劉文輝趁機運作將十六軍調到重慶。在顧祝同的大力支持下,雖然康民「環跪涕泣,赴轅挽留,慘不忍聞。眾稱如中央軍不酌留部隊,誓必襁負相從,請轉呈委座,簡派賢能,率部入康鎮撫,以慰邊民」,十六軍還是調離西康,9月22日建省委員會遷至康定。11月30日,劉文輝抵達康定。

顧祝同力挺劉文輝電文:

7 劉文輝引察哈爾例要求將寧、雅兩屬劃歸西康建省,但劉湘堅決反對。劉湘去世後,劉湘各部對四川省主席展開爭奪,各方為拉攏劉文輝,同意寧雅兩屬劃歸西康,之後西康正式建省。



PS:看了評論,發現很多需要完善的東西,仆會慢慢完善,謝謝各位!此次完善的西康與康區的區別以及江心坡問題(雲南省地圖中凸出來的地方),西康省≠康區,康區是藏族地區劃分的三區之一,其主要範圍是川西高原地區(藏族居住的地方為主)、雲南西北部,川南的今大涼山地區不屬於康區,雅安、樂山漢人和其他民族居住的地方也不屬於康區,但是西康省除了川西高原還包括大涼山地區、雅安市、樂山市漢人和其他民族居住的地方,不包括雲南西北部。關於西康省就補充這些。

關於江心坡的問題:

江心坡是指位於高黎貢山以西的恩梅開江及邁立開江之間的地帶,面積約為27000平方公里。這片土地是明清時期雲南騰越州所屬的大塘、止那等土司控制的地方。江心坡地區的原主要土司,比如孟養、里麻等地土司(孟養土司的管轄地還要越過江心坡以西)曾受過明、清兩代王朝冊封,且實際居住者皆為傈僳族、景頗族、漢族和雲南其它民族,並沒有今日中下緬甸的緬族、撣族、欽族等。土司是由明清兩代政府派任管理當地土著的地方官,而現代克欽邦和撣邦的獨立爭議也是由此而來。自明代起,中緬雙方就經常因邊境領土問題發生戰事,當時的土司基本上是受明朝政府控制。清朝建立,亦先後於順治及乾隆年間征討緬甸,使其成為中國藩屬。清末的《皇朝一統圖》和民國初期的地圖,並無標註江心坡和上述割讓地區為中國領土。1935年「上海世界輿地學社」出版發行《中華最新形勢一覽圖》用未定國界把江心坡劃為中國領土,而且把南部爭議區的國界划到薩爾溫江,是為了中英邊界談判作準備。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對中緬邊境爭議無暇顧及,但繼承了中華民國後期對中緬邊界,認為該地區應屬於中國。1952年,解放軍為追擊敗退到緬甸的國民黨殘兵而越過緬甸所認為的「邊界線」,並在當地駐紮下來,導致兩國關係緊張。中國遂對邊界爭議持強硬態度,認為緬甸所堅持的「邊界線」是英帝國主義侵略政策造成的惡果,中國應收回猛卯三角地區和包括片馬、崗房、古浪的北部失地。而緬甸方面認為,其繼承英國統治時期的邊界狀況,可以將北部片馬、崗房、古浪在內的50平方英里(約合130平方公里)土地交還中國,但拒絕歸還勐卯三角地。1960年根據周恩來和奈溫簽訂的中緬邊界條約,中華人民共和國放棄了對江心坡的領土主張,從緬甸收回被英國1913年侵佔的片馬地區。


PS:此次補充從網路上找到的西康省政區圖

謝邀,我也是查了很多資料才找到的,不要嫌棄。

西康省,成立於民國28年(1939年),是華西三省之一,簡稱康。省會初為康定縣,實際上駐雅安縣(今四川省雅安市)。民國20年(1931年)4月改駐巴安縣(今四川巴塘縣政府駐地夏邛鎮)。民國24年(1935年)7月遷雅安縣。民國25年(1936年)11月遷康定縣。

西康省(民國35年,1946年)

建國後,1950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攻佔西康,繼續沿襲舊制,省政府駐雅安市於1955年9月底撤銷西康省,金沙江以西劃歸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以東併入四川省。

西康省(1950年)

西康省(1949)

西康是傳統西藏地區的康區(藏文:???;藏語拼音:Kam;威利:khams),主要聚居的少數民族是藏族,歷史比較悠久,是西藏連接中原和巴蜀地區的一條重要的交通要道。

元朝設吐蕃等路宣慰使司都元帥府管轄這一地區,隸屬於宣政院。明朝設朵甘行都司。

清朝征服青藏高原後,雍正帝對大藏區採取分而治之的策略,將康區分拆,以打箭爐(今康定)為界,西部歸達賴喇嘛管轄,東部劃歸內地。其中理塘、巴塘、察雅、昌都劃歸四川,中甸(今香格里拉市)劃歸雲南。這一行政區劃調整之後基本定型並沿用至今。

中華民國在康區設立西康省,但西康省的西部被西藏噶廈政府實際控制。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早期,曾設立西康省和昌都地區,後來皆撤銷,西康省併入四川省;昌都地區併入西藏自治區,現為地級昌都市。

傳統西藏地區的劃分(原圖來自維基百科)

看看西康省的地理情況:

西部為青康藏高原的一部分,整體地勢高聳,人煙稀少,地勢皆在3000m以上。西北部多在4500m以上,但地表起伏較小,屬高原地形,為藏北高原之一部分。

中部為縱谷地形區,高大山脈皆呈南北走向,平行排列,兩山間之谷地則有大河奔流,有多條大河貫穿而過,包括怒江、金沙江、瀾滄江等。

東部為四川盆地邊緣地區,地勢較低平,是全省的精華區。

西康省地形(民國時期)

這一地區的歷史如下:

此地在周代為西戎、西羌之地,漢代為圖伯特地。

唐、宋兩代皆稱吐蕃,明代屬烏斯藏。

不受拉薩當局管轄的由來

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和碩特部駐康定的營官殺死明正土司,清廷派四川提督進剿,攻佔康定,雅礱江以東的土司降,盡入四川範圍,稱為「爐邊」地區。

康熙五十八年(1719年)後,清軍進入西藏驅逐準噶爾部和平定羅布藏丹津叛亂,相繼招降了康區各土司,整個康區納入四川。

但由於行政區劃尚未明確,達賴和雲南都提出對理塘等地的要求。 雍正三年(1725年),川陝總督岳鍾琪提出:「將距打箭爐甚遠,難以遙制」的昌都、洛隆、桑昂曲(察隅)等地賞給達賴喇嘛管理;將中甸、德欽等地劃歸雲南管轄;將巴、理塘等仍歸四川轄屬」。次年經清廷批准,四川提督周瑛主持會勘以寧靜山(今芒康山)立界碑劃分了川、滇、藏的康區。

建省準備期

光緒三十年(1904年),建昌道趙爾豐向四川總督錫良上「平康三策」:第一策是整頓治理西康與川滇腹地邊境野番地區。「將腹地三邊之倮夷,收入版圖,設官治理,……三邊既定,則越巂、寧遠亦可次第設治,一道同風」。第二策是將西康改土歸流,建為行省。「力主改康地為行省,改土歸流,設置郡縣,以丹達為界,擴充疆宇,以保西陲」。第三策是開發西康,聯川、康、藏為一體,建西三省。「改造康地,廣興教化,開發實業,內固蜀省,外拊西藏,迨勢達拉薩,藏衛盡入掌握,然後移川督於巴塘,而於四川、拉薩,各設巡撫,仿東三省之例,設置西三省總督,藉以杜英人之覬覦,兼制達賴之外附」。據稱:「錫良嘉其議,據以入奏,廷旨報可。」這是一個較為系統的經營西康的計劃,其核心內容是改土歸流,西康建省,衛川圖藏御英。

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初,川邊地區發生「巴塘之亂」,巴塘土司與丁林寺喇嘛聚眾焚燒法國天主教堂,殺死兩名法國傳教士,並打死清政府駐藏幫辦大臣鳳全及其隨員百餘人。事發後,四川總督錫良、成都將軍綽哈布奏派四川提督馬維騏、建昌道趙爾豐會同「剿辦」。六月,馬、趙率軍擊敗巴塘、理塘土司軍隊,打死理塘土司和桑披寺喇嘛,並將巴塘正、副土司正法,平定巴塘、理塘。隨後,馬維騏回川,趙爾豐留任川邊善後督辦,處理巴塘、理塘改土歸流事宜,並繼續征戰鄉城等地。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六月,錫良、綽哈布奏清「乘此改土歸流,照寧夏、青海之例,先置川滇邊務大臣,駐紮巴塘練兵,以為西藏聲援,整理地方為後盾。川、滇、邊、藏聲氣相通,聯為一致,一勞永逸,此西南之計也」。清政府任命趙爾豐為督辦川滇邊務大臣,駐紮巴塘,統轄四川西部打箭爐廳(治今四川省康定縣)及所屬各土司和西藏康部。川滇邊務大臣的設立,揭開了川邊地區改土歸流的新篇章。原擬將雲南藏區一併納入,後由於形勢的發展未實現。在趙爾豐的銳意經營下,「川邊」轄境甚至收復了原來一直屬於幾不管的地區,如三岩、波密等地,直到今林芝地區工布江達縣(太昭)。

宣統三年(1911年),川滇邊務大臣傅嵩林在奏摺中,首次提出建立西康省:「查邊境乃古康地,其地在西,擬名曰西康省」,建省後可以「守康境,衛四川,援西藏,一舉而三善備[3]。傅嵩林設想中的西康省範圍,「東自打箭爐地,西至丹達山頂(在邊壩縣)止,計三千餘里;南抵維西、中甸,北至甘肅西寧,計四千餘里」。同年,清廷擬分設西康省,升打箭爐為康定府,升巴安廳為巴安府,新設登科府、昌都府及得榮等11委員以及碩搬多理事。

自1911年保路運動暴發後,傅嵩林的戍康部隊調回四川參與鎮壓,西康防衛缺失。在英國的指示下西藏達賴派兵入侵,佔據昌都、金沙江以東的德格、鄧柯、白玉、石渠等地,清政府西康省被架空。

川邊特別區時期

預備建省

當年北洋政府在22個省之外設了熱河、察哈爾、綏遠、川邊等幾個特別區。

民國元年(1912),民國政府設立了川邊經略使,積極籌劃西康建省。當時西藏局勢動蕩,1914至1918年,達賴十三世受英國支持,派藏軍攻入康區西部,佔領了康區甘孜、新龍以西地區。經英國人台克曼「調停」,將康區的鄧科、德格、昌都、類烏齊等13縣劃歸西藏暫管。西康建省一事遂告停頓。1914年劃康定以西(包括金沙江以西拉薩當局實控的今昌都地區)為川邊特別區,受四川省節制。

1927年夏,劉文輝入主西康,並成立西康特區臨時政務委員會。民國17年(1928年)8月1日,西康及西藏代表向中央請願,要求改康藏為行省。8月29日,中央政治會議大致決定熱河、察哈爾、綏遠、青海、西康改省。9月17日,國民黨中央全會決議改熱河、察哈爾、綏遠、寧夏、青海、西康特別區為省;劉文輝在其第24軍軍部邊務處下設西康政務委員會作為對策。民國18年(1929年)2月4日派吳醒漢為西康專使,處理川軍入康及組織省政府事宜。民國23年(1934年)12月25日,行政院決議派劉文輝為西康建省委員會委員長。1935年川邊特別區改為西康行政督察區。民國24年(1935年)7月22日西康建省委員會在雅安正式設立,轄康定地區20個縣以及已被西藏地方政府佔據的13個縣,劉文輝就職委員長,並設立民政、財政、教育、建設等科。民國25年(1936年)9月23日,西康建省委員會遷至康定。民國27年(1938年)8月8日,戴傳賢在西康甘孜祭奠九世班禪。11月22日,行政院議決西康准予建省,12月13日通過西康省政府委員,以劉文輝任主席。

在建省之初,劉文輝提出要將四川省的雅安和西昌地區劃入西康省的要求,但遭到四川省民政廳廳長甘績鏞的回絕,同時當時的四川省省主席劉湘對此要求也不贊同。民國27年(1938年)1月20日劉湘病逝,其部下第四十四軍軍長王纘緒為了當上四川省主席極力拉攏劉文秀,許諾如果他當上省主席後同意劃雅安和西昌給劉文輝。

因抗日戰爭的持續擴大,局勢的日漸危急,四川省政府和西康建設委員會向行政院呈文指出建西康省的必要性。民國27年(1938年)4月,劉文輝與蔣介石在漢口會面,蔣答應將西昌和雅安劃給劉文輝、西康的財政會由四川和國民政府補助並提出撥款援建川康公路。11月28日,行政院致電劉文輝批准建立西康省。

康藏糾紛

西康曾與西藏地方發生邊界糾紛,史稱康藏糾紛。辛亥革命後,駐西藏清軍相繼嘩變。達賴遣藏兵內,攻陷般多、乍丫、察木多等地。民國元年(1912年),袁世凱調四川都督尹昌衡任川邊鎮撫使兼西征軍總司令,率兵西征。雲南都督蔡鍔也派滇軍入西康聲援。川軍大破藏軍於里塘、巴塘之間,收復察木多、乍丫各地。民國7年(1918年),西藏軍隊克陷昌都城後,將部隊分並南北兩路進軍,北路方面軍很快佔領金沙江西岸十三縣,並且渡江攻佔瞻堆,包圍甘孜。在英國仲裁下,於8月19日簽定《昌都停戰條約》。

民國21年(1932年)2月27日,西康黨務特派員格桑澤仁在巴安將當地駐軍繳械。3月5日,格桑澤仁在巴安組織西康建省委員會及省防軍。8月22日,西康事變解決,格桑澤仁離康赴成都。12月31日,內江會議令劉文輝部退往西康。民國22年(1933年)8月17日,劉文輝於雅安發出通電,宣布馳赴西康,致力國防。

民國25年(1936年)11月劉文輝率陵章鎮中等團前往康定,並派章團駐進甘孜防止藏軍進一步入侵。見此狀,藏軍派代表士郎多吉到康定與劉文輝商定協議。劉文輝與藏軍代表達成協定與藏軍以金沙江為界,藏軍前侵佔的金沙江以東的德格等四縣歸還給西康。至此,劉文輝掌控康南、康北十九個縣和一個設治局。

紅軍入康

中國工農紅軍第三軍團由劉伯承指揮,於民國24年(1935年)5月3日開始經雲南祿勸絞車渡、魯車渡、紅門渡渡過金沙江。6月5日,中國工農紅軍進佔西康瀘定,6月6日進佔西康康定。民國25年(1936年)3月30日,中國工農紅軍朱德、徐向前部經丹巴進入西康,4月6日進佔西康瞻化,捕西康宣慰使諾那呼圖克圖。4月28日,中國工農紅軍賀龍、蕭克部全部北渡金沙江,後經中甸,尋入西康。5月12日,西康宣慰使諾那呼圖克圖在中國工農紅軍朱德、張國燾、徐向前駐地西康甘孜逝世。5月17日,紅四方面軍第三十二軍攻佔理化,南迎自西康福城、德榮、定鄉向北前進的紅二方面軍賀龍、蕭克所部。5月22日,賀龍、蕭克進佔西康巴安,6月經過白玉、瞻化同張國燾、朱德、徐向前部會合,召開甘孜會議。在會議上,賀龍與朱德等迫使張國燾同意北上與中共中央會合的行動方針。

西康省時期

民國28年(1939年)1月1日,西康省政府成立,省會設在康定縣,劉文輝為省主席。秘書長為張為炯、民政廳廳長為段班級、財政廳廳長為李萬華、教育廳廳長韓孟鈞、建設廳廳長為葉修峰、保安處處長為王靖宇。全省轄33個縣和3個政治局,以康定為省會,全省面積共351,521平方公里,人口一百五十萬人[1]:345。在西康省設立後鴉片等毒品的販賣變得十分猖獗,並成立了西康肅清存土督辦公署,實行中央和地方共同分贓。

民國32年(1943年)5月25日,西康省民政廳長冷融因禁煙問題在溫江被刺。

民國35年(1946年)4月15日,西康天全滎經人民武裝反抗鏟煙,與軍隊發生激戰,雙方傷亡慘重,保安司令張祿實被殺。12月3日,西康發生天全民變,軍民衝突。12月14日,有西康代表請願,要求撤換省政府主席劉文輝。12月16日,天全民變事態擴大,當地人民組織西康政治革新運動委員會。12月31日,西康程志武等人使用武力反劉文輝,攻破天全。

民國36年(1947年)1月4日,反劉文輝的武裝集團進逼雅安。1月7日,西康劉文輝部收復蘆山。1月24日,西康寶興、滎經一帶繼續發生軍民激戰。1月31日,張群自南京飛抵成都,處理四川政務及西康暴動事宜。3月1日,西康劉文輝軍與程志武於雅安附近激戰。4月1日,西康劉文輝部武裝運鴉片過天全,被地方武裝截擊。4月10日,西康參議會要求劉文輝實踐自己的諾言,查鏟煙苗,停收煙捐。4月11日,西康民變領袖朱世正等人投誠。5月1日,西康天全民變領袖朱世正、李元亨投誠。

民國37年(1948年)12月10日,除新疆省、青海省、西康省、台灣省、西藏地方外,全國宣布戒嚴。

民國38年(1949年)1月8日,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到南京。2月14日,張群赴成都會見西康省政府主席劉文輝,劉部軍隊進抵成都附近。10月2日,藏軍進集西康邊境。10月3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自青海玉樹進入西康德格。12月9日,國民政府西康省主席、第24軍軍長劉文輝、西南長官公署副長官鄧錫侯、潘文華在彭縣發布投誠中共通電,是為彭縣起義。12月12日,李昆崗由西昌飛成都,向胡宗南報告解決了在西昌的劉文輝所部第24軍副軍長兼第36師師長伍培英部的經過,胡宗南同意由賀國光兼任西康省主席,在西昌恢復西康省政府組織,並於12月25日正式發表西昌警備總司令部總司令賀國光為西康省代主席。1950年1月1日,胡宗南任代長官的西南軍政長官公署在西昌掛牌。

中共西康區委員會於1950年1月中旬在成都成立,書記廖志高,副書記劉忠、秦力生,著手進軍西康。1950年2月1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第62軍進駐雅安。1950年2月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康軍區在雅安成立,司令員劉忠,政治委員廖志高,副司令員方升普、副政委魯瑞林。民國39年(1950年)3月12日,中共解放軍發起西昌戰役。3月21日,解放軍包圍國民黨政府於大陸的最後據點西昌縣。胡宗南見敗局已定,於1950年3月26日晚,與他的同僚與部屬賀國光(西康省政府主席)、趙龍文(胡的秘書長)等10人匆忙登機赴海南島。3月27日,解放軍進佔西昌縣城。4月初,西昌戰役結束。近3萬名國軍潰軍散向各地,中華民國控制下的西康省至此徹底消亡。名義歸屬西康省,實際上被西藏噶廈政府佔據的昌都縣諸縣,亦在不久後由解放軍攻佔。

1950年4月26日,西康省人民政府正式成立,隸屬於西南軍政委員會。1954年6月西南行政區撤銷後,西康省人民政府直屬中央人民政府。西康省人民政府主席廖志高,副主席張為炯、魯瑞林、格達活佛、夏克刀登(藏)、果基木古(彝)、劉聚奎、白認、康乃爾(1954年7月~1955年1月)。西康省下轄雅安市,雅安專員公署、西昌專員公署,康定自治區(州)、涼山自治區(州)。

1955年7月30日,根據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關於撤銷西康省建制的決議,金沙江以東各縣劃歸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各縣劃歸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西康省人民委員會於1955年9月底撤銷。

以上


西康省並不和傳統意義上的三大藏區中的康巴地區重合。

傳統康區有一部分位於川北和雲南西北,並沒有歸西康管轄


推薦閱讀:

人文地理學的研究範圍和研究手段大致是什麼?
公元2000年以來,中國有哪些大規模的地級市及以上的行政區劃調整?
還有沒有像是德州和濱州這樣好玩的讓人誤會的中國地名?
為什麼湖北東部有大量「黃」字開頭的地名?
存在哪些中國與外國知識上的的差異?

TAG:歷史 | 地理 | 人文地理 | 西康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