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未來幾十年有可能改道嗎?
歷史上黃河多次改道,造成北方很大的經濟損失。那未來黃河還有可能改道嗎,這是可預測的嗎?現代科技和工業是否還不足以改變如此大的自然律?
如果再次改道,會造成多少損失?會有多少萬人在這場災難中遇難?
懸河一日不除,改道風險一日不消。
引起改道的火花,可能只是汛期的一個小決口。
為了防汛,人們在遠離常年河道的地方修建了不止一道河堤,在中游及以上修建了一串水利工程調節洪峰,還在黃河曲流凹岸修建了某種神奇的混凝土結構,遏制曲流對凹岸的掏蝕,可以減緩黃河河曲自然擺動的速率。
但即便如此,黃河仍然以磅礴的力量,按照自身的慣性肆意騰挪,人類只能遠遠看著,然後祈禱它別一口氣扭到附近的村落腳下,或者扭到附近的堤壩底下。
這是這兩天用GE看黃河的時候,無意間發現的一段黃河河曲。在從1994年到2016年的22年里,這段河道變化之大,估計能讓一個離家打工或讀書的人回家後認不出來。
這是2015年10月的一張衛星圖,黃河侵蝕一側已經到了一個村子腳下。曲流右側,一個奇特的波浪形混凝土堤打亂水流,遏制水流對凹岸側的掏空。
但在幾年前,這個混凝土壩離河道還遠著呢。
這就是黃河的力量,而河道擺動的力量,就是黃河改道力量的根源。
中游黃土高原的綠化還要繼續做,水庫也可以在論證後繼續修,可是對下游的懸河卻沒有什麼好的辦法消除。或許只能依賴黃河水變清以後自己慢慢把泥砂衝進海里。而這過程中也要防止河道擺動及侵蝕加重對堤防的不利影響。
如果一定要回答未來幾十年會不會改道,我的答案是:
PLA不是國民革命軍,一定不會讓黃河在自己手裡改道。
@庚午子 幫忙做了一個動態圖片,贊
有可能改道,是人工改道,因為現在的黃河下游淤高了。
國治則河治,幾次改道都是因為人為決口,以水代兵,希望永遠不再發生。
安利一下筆者有關地理的專欄文章:脫苦海的文摘【地理】
專欄短網址:http://blog.tokuhon.org
相關問題:
脫苦海:古代的方向是上南下北左東右西,和現代正相反,那麼問題來了,從古至今太陽升起只有日出東方一個說法,何解?
脫苦海:國內有哪些地方擁有喀斯特地貌?
脫苦海:在黃河上修建發電站減少水患了嗎?
脫苦海:內澇無法解決么,海綿城市真的行么,還是人們不問,不說,不為?
脫苦海:形容一下你的城市有多熱?
暫時不可能改變規律本身,但只要tg還在,就不會有大規模改道。
留出泄洪區,實在不行的情況下,定向泄洪,祖籍黃河下游,窮啊。 泥沙量太大,開封附近早就成地上懸河,除非讓河床低於地面,不然改道難免,與其讓它自然改道,不如提前留出新河道,人工改道,把風險降低到可控。
我認為有兩個實在沒有辦法時的辦法:1,南水北調西線工程,藏水北調入黃河流域1000億方,解決黃河水少沙多沿岸用水量過大的問題,同時在河南修都江堰,利用黃河故道分流成兩條河道入海。2,黃河從甘肅不走幾字過黃土高原,直接橫切走渭河河道入三門峽,原河道改為灌溉渠,控制水量,同時在晉陝大峽谷修大壩調水調沙。
只要我們的黨我們的國還在,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還在,黃河就不會變道。
沒有一個地理狗來答一下嗎?看評論區一個個很裝逼,我只是叫你們換個角度思考問題,又沒說我支持改道。
首先河流改道是自然現象,所以,一切逆自然的行為都是錯的。華北平原就是黃河數以萬次的改道沉積出來的。
黃河改道的危害我就不說了。
說說不改的危害
地上懸河就不說了。主要是沉積與侵蝕。
渤海灣沉積,渤海水深淺,分分鐘堵死。生態環境不說了,國家戰略地位呢?北方几個大港在渤海灣,天津還要不要了?現在天津城已經遠離大海而見了濱海新區,難不成新區要隨著海岸一直修?黃河沉積能力常舉的例子就是鹽城,本來是濱海城市。現在省中部,就是奪淮入海1000年間,黃河淤出相當於江蘇省現有面積的六分之一的土地。而現在的江蘇省海岸線長度953.9公里,黃河改道後海岸不斷後退,江蘇的海岸侵蝕現象已成為中國海岸問題最嚴重的區段之一,有三分之二的海岸存在侵蝕現象,甚至不得不重金修築海堤。東營現在每年增加多少土地你們去查查,爛泥地至少百年內沒有利用價值,原有的海底生態和船運最受影響。
解決渤海灣沉積的同時,可以緩解江蘇海岸的侵蝕,同時沉積出新上海來,大陸架外延,領海面積闊大。
黃河改道對自然和對未來都是好的。現在不談黃河人工改道最大的原因是工程問題和政治問題。
黃河改道工程 (興建理由民族發展)
事先聲明,本文純屬臆想,及娛樂之作,不要當做意見給政府去提,政府很忙顧不上你,你懂得。下面談談筆者臆想中的第二大工程(一)渤海的命運黃河改道工程簡單的講,就是把現有黃河河道,改入廢黃河河道,為什麼要改呢?首先我們從渤海命運說起。未來中國十大超級工程之二黃河改道X渤海平均水深 18米,20米以內的淺水佔了一半,特別是河流注入地方僅幾米深。這就為填海造陸提供的絕好的機會,官方數據顯示1996-2007年渤海填海造陸達551平方公里,2008年以後各種填海項目急速膨脹,僅僅一個曹妃甸填海造陸工程就需要填海310平方公里。
1,人為的填海造陸,打破了自然的平衡,改變了原來水動力學條件,一些港灣航道水流明顯減慢,生態鏈遭到破壞,甚至出現死水灣;2,不科學的填海引起某些海域自然淤積,影響船隻航行停泊;3,濕地被大面積填海,生物多樣性減少,某些生物甚至在區域內絕種;4,新開土地內生產生活活躍,讓本來就面臨嚴峻污染壓力的渤海不堪重負,嚴重破壞了渤海生態,5,更窘迫的是,渤海各種不規範的填海項目和污染透支了渤海海洋產業發展的潛力,破壞了自然環境。現如今的渤海,除了小片區域,大部分海域早已成為海洋生物絕跡的「死海」,但是人類大規模填海造陸時間並不長,千百年以來,填海的主力卻不是人類,而是黃河!或許大家不曾想到,我們今天的華北平原在幾萬年前曾是一片海洋!今天華北平原正是黃河淮河等諸多河流不斷填海造陸,海岸不斷退縮的結果。渤海自清黃河改道後的150多年裡渤海失去了將近4000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積。近幾年每年向渤海每年向渤海延伸2公里,年平均凈造陸地25至31平方公里。表面上數字與渤海面積相比似乎不足為道,但是巨量泥沙淤淺了渤海海底,為填海造陸創造了必須的條件,加劇了填海造陸的瘋狂,不斷變淺的渤海也阻礙了渤海港口與航運建設。更可怕的是黃河泥沙和渤海大規模填海,海岸不斷前進吞噬渤海,海水容積減少,加劇污染,遲早 有一天渤海會被我們填平!以現在陸地延伸的速度,百年內萊州灣、渤海灣統統將被填平,幾百年後渤海成為陸地!屆時,北方的海洋性將嚴重削弱,山東以北華北,東北將逐漸荒漠化,荒漠的北京、天津、河北,縱使有多少條南水北運也無濟於事。更重要的是渤海是中國內海,其法律地位等同於領土,我國享有全部主權,所以在渤海淤造再多的陸地也延伸不了我國的領海以及專屬經濟區,反而會給後代留下一攤難題。(二)黃河改道廢黃河首先筆者要告訴大家,江蘇北部如此寬闊的沿海平原與黃河有直接關係。
未來中國十大超級工程之二黃河改道1,有歷史記載以來自黃河在江蘇入海的1000年間,黃河淤出相當於江蘇省現有面積的六分之一的土地。而現在的江蘇省海岸線長度953.9公里,黃河改道後海岸不斷後退,江蘇的海岸侵蝕現象已成為中國海岸問題最嚴重的區段之一,有三分之二的海岸存在侵蝕現象,甚至不得不重金修築海堤。這也就意味著,我們在渤海靠黃河大面積收穫自己領海變成的陸地時,損失的是江蘇沿海領土、領海的代價!2,黃河改道江蘇後,江蘇沿海分布有世界罕見的輻射沙脊群,總面積達2.8萬平方公里,有良好的淤地條件,以黃河的填海淤積能力和中國填海造陸的能力,幾十年內淤積出一個上海市的面積不成問題,新增的土地安置各種項目移民,只要合理開發其遠景不可限量。3,人為控制新黃河口向黃海延伸,使海州灣形成一個大的海灣,不僅海岸大陸架專屬經濟區,200海里領海都將隨之延伸。黃河不僅從此免於凌汛之苦,蘇北沼澤鹽鹼化緩解,江蘇三分之二地區海浪侵蝕海岸線的問題也將迎刃而解,更重要的是避免了黃河填平渤海的命運,使北方免於遭受荒漠化的危險。百度一下論文
當代經濟下的黃河改道若黃河改道是在建國初期或者改革開放初期,幾乎沒有任何難度。黃河改道並不是一項多麼巨大的工程,把現行河道改入廢黃河故道也不需要多大成本,比起南水北調不過是小蘿莉見怪蜀黍。技術上對於精於水利,有著豐富經驗的中國工程師而言也毫無難度。但是現在黃河改道牽涉到京滬鐵路、京滬高鐵、黃河各大橋、南水北調東線、西氣東輸、等重特大工程,以及無數大大小小的交通線及其它工程,牽一髮動全身。廢黃河長期乾涸,早已改變了昔日荒蕪的模樣,村莊、阡陌連片,廢黃河故道復為河道,又將涉及無數故道上農民的利益。更為複雜的是改道黃河下游的山東一半的地區將陷入水荒,濟南將面臨無水可吃的局面,黃河於地無數的利益不但完全消失,反而會變成防止海浪侵蝕的負擔,因此山東可能舉全省之力反對;安徽省人民也會擔心是否影響淮河泄洪,河南喜憂參半,得到好處的江蘇省必然舉全省之力支持,屆時出現「省際大戰」也不是不可能。
再等幾十年問題嚴重性提上日程後,主要還是利益分配問題。要想定住黃河,只在沿線修堤壩不是長久之策。
長江得益於中下游的沼澤、支流和大湖,只會汛期漲溢,卻不至於改道。
沒去親眼見過黃河,是很難想明白「地上懸河」是個什麼鬼,黃河改道的破壞之所以那麼大,就是因為河比城市要高,平時是靠河壩擋著,一旦黃河改道,必然會發生河水倒灌,沿岸基本就是一片澤國了。。。
不過嘛,我也覺得只要TG還在就不用擔心,且不說這些年大量興建的的水利工程,還有在黃河源頭的生態治理,就算真逼到那份上,看看98年,還有子弟兵沖在前面,用自己的身體、自己的生命為百姓築起一道堅不可催的堤壩!!多大叫改道?!
我看了最多的答覆,也看了動圖,那個動圖是黃河下游蘭考東壩頭河段的,那不叫改道,那是河流正常的擺動,連黃河大堤邊都沒占著,都是在控導工程內的。這種河流擺動是個河流都有,特別是無堤防河段,長江也有啊(九江河段很明顯的)。河流擺動知乎上有詳細的答覆。
黃河河流擺動下游有,上游寧蒙河段(巴彥淖爾-包頭)也有,中游的小北幹流(運城和渭南)都有,而且也很明顯。每年黃河還會對各河段河勢(河流擺動情況)進行測量,安排防汛值守和工程建設工作,防止出現險情。
目前能說上的黃河改道就是黃河入海口的改道,但那都是人工控制的,70年代改走清水溝流路,90年代又進行了一次小改,主要是為完善黃河入海流路,改善黃河口淤積形態,保護自然生態環境進行的。
像解放前那種大範圍的改道目前看是沒有的,除去政治外原因有三:
1、黃河目前的水量和沙量都在減少,黃河下游常年幾百的小流量,大範圍改道的自然條件不具備;
2、黃河目前的工程式控制制體系完整,有水庫控制,兩岸有完備的大堤,河道內有相應的控制性工程措施,大範圍的改道更不可能;
3、黃河兩岸經濟社會發展,下游兩岸山東、河南上億的人口,經濟發展快,並且社會管理完備,改道的社會因素不具備。
因此,在可見時間內容黃河因自然原因大範圍改道是看不到的。
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這個黃河的改道問題,實際上是中國大一統政治局面的自然依託,反過來,只要中國依然是大一統政權,那麼黃河改道的問題就不是問題。
不會改道,雖然泥沙不斷淤積,但是會通過小浪底放水沖沙,且下游雖然是懸河,但是堤防工程和管理十分完善,且有向東平湖這樣的蓄滯洪區,小浪底三門峽這樣的大壩調洪,未來幾十年基本不會出大的險情。
根本出路是水沙分流,讓清水北流,造福沿岸百姓。讓泥沙(濁水)進入特製的管道,管道有攪動裝置,讓含沙量高的水流向黃海(這些水不在渤海入海),這些沙就去造陸,兩全其美。這是個超級逆天的大工程,近十年可能會停留在概念上。比如管道如何設計,裝置如何選擇,參考港珠澳大橋涵管工程。
無論是寬河守堤,蓄水攻沙,上攔下排,水沙逆調,滯洪排沙,蓄清排渾,還是什麼束水攻沙,逆源沖刷,該流失還是在流失,該淤積的還是在淤積,反正洪水會有的,改道一定會的
高票作者雲舞簡直不太懂,黃土高原再綠化,水土還是在流失,沒有水,只有土,怎麼流失呢?況且幾千年前,黃土高原上森林密布,那也沒有見黃河變清啊,所以綠化再多只是樣子該流失還是得流失
黃河口那是下游沖刷河南那段二級河床的,自從修了個三門峽小浪底,泥沙基本禍害在小北幹流,要禍害只禍害陝西人,下游泥沙基本平衡沒有辦法。
不過不用擔心,下遊河提附近內外密布各種村鎮、公社和大隊,以及軍區靶場,農場等等,幾百萬的人口放在那裡,上千億的資產擺在那裡,國家肯定會保護得,再加上什麼河清則旱,沒有水還改道怕個鳥
目前看來可能性極小了,首先現在建築科技極其發達,控制河流水體流向是很容易的(尤其是黃河這種流量弱雞的更不在話下)。
其次黃土高原的治理最近幾年相當成功,這個可以去搜的一搜一大推還有圖有真相,這裡懶得詳細說了,最主要的泥沙來源得到控制,黃河發水災的風險也得到大大控制了
黃河的歷次改道與過去中國幾千年文明興衰史是密不可分的,
黃河的穩定現狀與今天的中央集權大一統局面是密不可分的。
這個局面能維持,是黃河不大規模改道的充分條件,而後者,是xx長久統治的前提之一。
「正像修築金字塔使埃及人創立了國家一樣,同黃河的搏鬥,也使中國凝聚起來。我們的文明史就從大禹開始。幾千年來,對水的渴求,竟成為中華民族的一種生存偉力。這種神秘的命運至今還徘徊在乾旱的北中國。
環境越困難,刺激文明生長的積極力量越強烈,這是西方史學界的一個著名觀點。他們認為,黃河流域之所以成為古代中國的搖籃,可能就是由於人類在這裡所要應付的自然環境的挑戰,比中國的南方,例如長江流域,要嚴重的多。人們潛伏的創造才能被挑戰刺激起來了。黃河孕育的文明,的確是人類歷史上一種非常早熟的文明。同惡劣氣候和洪水泛濫的鬥爭,使得中國人的治水,歷算,土地測量以及農業耕作,飼養家畜制陶冶煉等等技術,比西方早成熟至少一千年。但是,在歷史演變,社會機制,政治組織等方面,也因此而走了一條純粹東方式的道路。
今天如果有人告訴你,東方社會那悠久的專制主義實際上同水有關係,可能你會覺得奇怪。其實,這種看法正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來的。他們認為,東方的自然氣候狀況,使大規模的人工灌溉設施成為農業的首要條件。在那時的生產水平下,這必須由一個高度集中的中央專制政權來組織成千上萬人去完成。這就是著名的"亞細亞生產方式"的觀點。可惜馬克思和恩格斯沒有把這個問題徹底講清楚,讓後人一直爭論不休。
實際上,無論是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大運河和長城,還是南美洲叢林中的瑪雅人金字塔,這些讓現代人嘆為觀止的古代浩大工程,不都顯現著非常相似的"亞細亞式"的歷史陰影嗎?不都是古代大帝國的遺物嗎?成千上萬微不足道的個體,被某種秩序排列組合在一起,擁載著那至高無上的頂峰,這種大一統的社會結構,不是很像一座龐大的金字塔嗎?因此,mz,自y,平等這些東西,就很難成為"亞細亞」的了。"
——《河殤》第一集《尋夢》解說詞
黃河船夫曲 (河殤主題曲)
黃河大合唱 (偉大的交響樂)
黃河頌 (世界著名鋼琴曲)
感覺人為改道還是有可能的。按照黃河現在的輸沙量,早晚會把渤海填滿的,而渤海是中國內海,這樣是純粹在消耗自己的領海。我覺得有一天,如果有技術避免太多損失,且開支能在人們接受的範圍內的話,遲早會把黃河改道流入東海,這樣還能把中國的領海往前推進
改個P道,發下通知,讓寧夏都種水稻,黃河就斷流了.還改道.
這本來就是自然進程,改道是遲早的,只是說改道後我們能怎麼樣減少損失和盡量減少改道次數
老黃泛區的朋友有空記得去看看自己所在地方的縣誌……如果是在黃河古道上的……建議還是默默找好後路吧,百年內黃河改道還真的是有可能的
推薦閱讀:
※如何通俗的跟大媽解釋轉基因技術?
※伽利略反駁亞里士多德自由落體理論的思想實驗是否正確?重物在介質中下落的物理過程,是否與這一論證矛盾?
※在宇宙中人類活著的意義是什麼?
※科學的本質是物理還是數學?
※聲音響度與聲源振動幅度有關,那麼是否可以理解為上下擺動手臂會釋放響度極大的次聲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