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柯的思想到底是否屬於結構主義範疇?

福柯被劃歸為「結構主義四大師」,但自己卻說自己和結構主義聯繫不夠緊密,當代學者對此也有不同意見,如莫偉民持反對意見。

那麼他的考古學、系譜學思想到底是否屬於結構主義呢?


渣渣拋磚引玉,憑印象手打,歡迎各位指正

福柯不是一個嚴格意義上的結構主義者。知識考古學有借鑒結構主義的思想方法,但是系譜學受尼採的《道德的譜系》影響更大。

推薦兩本本籍《福柯論:超越結構主義與解釋學》的序言; 《結構主義史》(它的封面就是畫著四位大師←←)

@杜連殳,我在這裡o(* ̄▽ ̄*)ブ

還在翻,沒翻完,簡要地就這一問題說一小點點看法:

首先,強調福柯本人思想淵源的複雜性

確實有這麼一種說法,將列維 施特勞斯,福柯,羅蘭巴特,拉康並稱為結構主義四大師。

福柯本人的思想確實受結構主義影響很深,福柯本人的老師阿爾都塞是一名結構主義者,福柯本人也和羅蘭巴特;列維 施特勞斯過從甚密。

但是熟悉福柯的同學應該知道,福柯本人的思想的淵源要很複雜,他著作當中,還體現了其他的思想源頭,包括:康德對於理性的批判考察(福柯的博士學位論文的副論文《康德人類學的結構與生成》;《何為啟蒙》);海德格爾式的詮釋學(為斯賓格萬的心理學著作所寫的導論);尼採的譜系學的方法研究等等。

福柯本人強調自己並不是一個結構主義者,人們很大程度上會把這個時髦的哲學家歸類到那種流行的思潮當中,但是福柯本人的研究脈絡與其他三位結構主義大師的差異很大。

結構主義只是對於二十世紀法國戰後60年代到80年代的一個思潮的概括性描述,其本身的界定還有涵蓋範圍就是很模糊的。不同的哲學家研究思想的路徑不是很一致。要想將他們嚴肅地歸類於同一派別之下,其實是很困難的。

其次,再來講講福柯本人的研究方法與結構主義之間的差異性。

(1)結構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普遍認為,結構主義的理論源頭是來自於索緒爾本人的《普通語言學教程》(這本書的例子我基本沒看懂),我們不需要複述整本書的內容。索緒爾本人對於結構主義理論的最大貢獻在於兩點,

一,他對於語言研究的重新定義:

他認為,我們不能單單按照比較語言學的觀點,把語言視為是一個靜止孤立的事物,只注意對語言的歷史發展沿革,不同語言的語詞進行比較,而忽視了語言本身是一個系統。語言的意義是來自於語言系統內部之間符號的互相制約。語言分為兩個部分,一個部分是個人偶發的日常語言行為,被稱為「言語」,人可以自由的組合語詞來表述他的意思;而另一個部分是社會性的語言的深層次意義結構,被稱為「語言」,它是相對來說固定的。這種潛在的意義結構決定了意義的賦予。正因為存在著深層次的意義結構,我們才能夠在共同的意義上對彼此話語的意義有所了解。

索緒爾本人揭示出:我們日常的社會交往行為,語言活動,潛在著某種深層次的意義結構決定了意義本身。相對於人們的日常行為來說,它是相對穩定的,不變的。而我們要探尋的,也正是這種深層次的意義結構。這為我們的語言學研究,人類學研究乃至文化研究提供了一個「科學」的理論基礎,嘗試尋求某種支配人類活動的客觀規律。

這也就是索緒爾本人在語言學的任務(b)中所提到的:尋求在一切語言中永恆地普遍地起作用的力量,整理出能夠概括一切歷史的特殊現象的一般規律

二,他對於所指和能指的區分:

索緒爾指明,語言本身並不是一個僵死的系統。我們可以把這一表意系統劃分為兩個部分,一部分叫做能指,一部分叫做所指。前者對應的是我們心中的某種心理形象,而後者是這種心理形象所對應的某種概念,二者的結合被稱為是符號。二者之間的關係並不是一定的,而是存在某種任意性。所以我們要想理解某個符號的意義,必須對其與系統之間的關係,符號之間的差異性有所確定,才能了解意義的組合規律和規則。

針對以上的原則,結構主義研究的基本範式是:

確定基本成分(觀念,動作和詞的分類)以及這些基本成分的組合規律或規則,以便科學地研究人的活動,意義的生成。

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引述自《福柯論:超越結構主義與解釋學》的序言)

結構主義的研究方法有兩種:

一種稱為原子結構主義,把成分從該成份中較大整體的作用完全分離開;

一種稱為整體性的或者歷時性的結構主義,把可能成分分離開其整體並對該成分加以限定,而實際成分則是在其所在的整個差別體系中的作用。

列維施特勞斯簡潔地表述了(整體性的結構主義)的方法:

1)把研究的對象確定為兩者或者兩者以上的真正或假設的範圍之間的關係;

2)組成這些範圍的可能互換表;

3)把該表作為總的分析對象,這種分析只能在此階段產生必要的聯繫,最初考慮的經驗現象只是許多可能組合之一,組合的完整系統必須提前重新組建。

注入列維施特勞斯在《生食和熟食》一書中把生的;熟的;爛的確定為三個可能成分;然後再根據不同的可能成分之間的實際聯繫加以具體化。例如可以把它們劃分為二元對立,生的相對於熟的和爛的;或者生的和爛的與熟的相對;或者三個成分各成一體。

(ps:這塊兒我會找文本了解一下看怎麼翻譯的簡單一些,有些模糊)

(2)福柯與結構主義的同異

福柯的思想階段存在著一個明顯的分期,即從早期的致力於知識考古學的研究到後期受到尼採的影響轉向對於譜系學的探討。

準確來說,福柯與結構主義的相似性,更多地表現在


我覺得不是,個人認為無法把他歸於結構主義還是後結構主義。如果一定要歸類的話,把他歸於後結構主義可能更貼切,雖然福科自己可能不同意。

理由1:

wikipedia的post-structuralism(後結構主義)的詞條說「Writers whose work is often

characterised as post-structuralist include Jacques Derrida, MichelFoucault, Gilles Deleuze,

Judith Butler, Jacques Lacan, Jean Baudrillard, and Julia Kristeva, although

many theorists who have been called "post-structuralist" have

rejected the label.[6]」

詳見:Post-structuralism

理由2: 根據我自己的理解,結構主義的一個主要代表人物是索緒爾(Saussure),起初主要從語言上來研究,主要基礎構建於「二元對立」,比如冷/熱,男人/女人,異性戀/同性戀等。他們認為單詞等symbols的意思雖然是可以改變的,但是卻是比較穩定的。

後結構主義主要出現在1960s,個人認為與當時的時代背景息息相關,他們是結構主義的延續,也對其進行激烈地批判。」Post」 means 『with but also

different』 from structuralism (Williams, 2005:25). 主要代表人物有很多,最著名的算德里達吧(Derrida). 後結構主義顯得更激進,拒絕一切的絕對性。他們覺得單詞的意思是可以改變地,並且永遠不固定,通過「defer」可以一直持續下去。我記得有本書叫forever defer啥的(具體名字忘記了)。舉個簡單的例子,一個單詞「cat」,你不僅會聯想到貓這個動物,可能會再聯想到老鼠,想到狗,想到可愛,想到恐怖,想到。。。。這些所謂的聯想每個人都是不同的,而且是永無止境的。

Compared

with Saussure, who states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signified and signifier is

arbitrary and conventional, but fixed, Derrida stresses that their relation is not

stable but variable, and one signified exists because it relates to other

concepts expressed by signifiers (McQuillan, 2000).

再說到副科,他的power等理論主要就是在批判二元對立。因為power的構建很多都是基於在二元對立中一方對另一方的控制,操縱或者壓倒性地佔據道德等高地,比如男權主義洗腦大家覺得女性就應該小鳥依人,溫柔體貼等。或者異性戀認為同性戀是不道德的,是變態等。只是dominant groups把自己的世界觀,價值觀闊化成「reality」或者是「natural」的。所以要批判這些dominant groups的洗腦,就要闡述出二元對立的不正確性,以及二元對立中2者的不平等關係。由此覺得,福科更可能屬於後結構主義的。

理由3: 有很多書和學術期刊里都有寫到福科和後結構主義的關係。

Berman, A.

(1988). From the New Criticism to

Deconstruction
, USA: the University of Illinois. Chapter 7

Ahluwalia,

P. (2010). Post-structuralism"s colonial roots: Michel Foucault. Social Identities, 16(5), 597-606.

Sarup, M.

(1993). An introductory guide to

post-structuralism and postmodernism. New York: Harvester Wheatsheaf.

真是佩服知乎上能夠打長回答的人啊,第一次回答這麼長,本來想說得更詳細些,可是真的好累啊。

這是我的愚見,請大神指正。我只是學過一點點關於結構主義和後結構主義的東西,上來拋磚引玉啦!


如果你認為索緒爾是個歷史比較語言學大師,那麼你或許可以認為福柯是個結構主義的代表人物。毫無疑問,這兩個人都是真正的天才,而且他們都在這兩個領悟有過超乎常人的卓越成就。但是,關鍵在於看待問題的角度,沒有人能夠否認索緒爾在歷史比較語言學方面的天賦與能力,但是我們之所以記住他更重要的是他在普通語言學方面的開創之功。福柯也是如此,你去讀他的《詞與物》,那是一本當之無愧的天才之作,其中涉及的譜系學色彩不可謂不濃,但就其個人而言,我認為他絕不會同意將自己劃分為結構主義四大師之列,因為這種劃分無疑是對其哲學思想的一種徹底的違背。要知道,福柯終其一生,所致力的便是對這一種權力運作之下的話語敘述形成的反對。


後現代自己都搞不清自己的流派。。。旁人操什麼心。


他屬於後結構主義者。


從福柯在突尼西亞大學就馬奈畫作進行的系列分析看。在其自己的理論運用方面。似乎更多的是在做解構工作。


推薦閱讀:

福柯和哈貝馬斯的批判理論的差異在哪裡?

TAG:哲學 | 結構主義 | 米歇爾·福柯MichelFoucaul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