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網上罵文章的人的心理狀態?
文章同學那條微博下面出現了幾百萬罵人的。請問這些人哪來這麼大的火?是什麼心理?
補充一下哈:@江流兒提了一個辭彙:價值判斷。個人覺得,他這個辭彙基本涵蓋了大多數答案,每個人有不同的理由去反感文章,不管是看熱鬧,受害者心理,偶像破滅,羨慕嫉妒,秀智商幽默,釋放原始暴力慾望等等。每個人在自己的內心是因為有了一種價值判斷,才會對這事有感覺。但問題在於,這些本來應該是心理活動的,為什麼會被一些人用文字的形式去評論區評論呢?有一部分是轉評的,那我可以認為是他有表演(如同很多人喜歡用QQ簽名說自己的心理活動)的慾望。但我發現有很多罵人者並不是專評,只是單純的評。那他秀給誰看?當然有一部分人因為自己的價值判斷的強度比他人大,情緒所致,不得不發。最後,@金慧中補充說,表演不是表達的唯一需求,他說還有些人總是害怕會被世界拋棄,當有了價值判斷,便會做出符合於公眾輿論或多數人的行為傾向。大家覺得這個說法夠不夠?到此,基本上我想了解的,都差不多完成了,但還在想,還有沒有更深層次的心理動機?或者再上升一點?生而為人,無非,生存、繁衍2個本能,輔以樂趣,比較,基本上大千世界的常見行徑都能囊括。今天我問的這個問題,即使得到大量點題的線索,我還是不知道怎麼朝裡面囊括。所以如果有誰能再幫我囊括一下,我就徹底嗨森了。
又有一大波知友在各種理論考據、各種人性剖析、各種道德審判了。「中國網民素質不行」、「中國網民見不得人好」這樣上綱上線的言論又雨後春筍一般冒出來啦。
原因很簡單:網民永遠需要一個話題,很不幸,文章中招了。
看官們你們在逆反心理湧上心頭、指責中國網民之前,得搞清楚以下三個問題:第一,文章做得對嗎?在老婆懷孕的時候出去偷吃,這對嗎?就算文章是一個普通人,這種行為也是越過了道德的紅線,為大眾所不齒的吧?第二,文章前前後後的表現如何?咱不說文章飾演的角色如何,就說現實。現實中文章之前追馬伊俐那麼執著體貼,各種關愛,全力打造小男人的形象,昨天還我看到以前文章和馬伊俐接受媒體採訪的視頻,採訪中文章顯得很體貼、很善解人意;結果現在爆出醜聞,前後反差那麼多,當然引起輿論一片嘩然。更何況,文章平時就挺狂的,有點小人得志的感覺(我覺得他在幾部戲中除了有愛心那一面,貧嘴撒潑的小痞子樣是他本色演出),在這件事之前就有不少人不爽他了。第三,娛樂界人物天生就該被消費。在這件事上,網民消費文章有問題嗎?一點問題沒有。你是大明星,在鎂光燈下享受各種鮮花、讚譽、巨大的物質利益和精神滿足的同時,也在無形之中天然承擔了被公眾唾棄的風險。就好比一張生死狀,入了這一行,就該知道這些規矩。沒人逼你當明星,你既然當了,就得做好可能有出事的思想準備。如果說狗仔、媒體侵犯了你的隱私,請你通過法律訴訟解決,觀眾是不受指責的。最後,鄭重回答題主問題,網上罵文章的基本都是抱著借著道德審判開心一下、覺得這個渣男罪有應得的心理(基本就是仰天長嘯狀:文章同學,你這麼拽,你也有今天?!),真有幾個人義憤填膺啊?太天真了這也。謝邀。「哪來這麼大的火?」我也頗為困惑。只能說,網民的行為特點有別於現實生活。
這件事情我沒啥火。我身邊的人,我看了一圈,好像也沒看到誰有火。要說心態的話,大約是興奮更多一些,又有一場好熱鬧可看這種,也有跟風留言的,無非看客的惡作劇心理。文章道歉之後,大家反而沒什麼可興奮的了,感嘆幾句「唉他媽的明星也是人哪...」「馬伊琍夠慘...」也就算了,並沒有誰主持公義窮追不放。跳著腳罵文章的,更是一個也沒見到。——這是現實中的情況。
但是網上的聲音就激烈得有些不可思議了。文姚儼然已是全民公敵的待遇,贊同最高的熱門評論,大家也都看了,簡直是要把這對狗男女浸豬籠的意思。好像網友都已經氣紅了眼。按理說,我真不覺得有什麼可生氣的。要說幾百年前,出這種事大家覺得傷風敗俗,倒可以理解。或者幾十年前,人們還把公眾人物當道德楷模,愛之深責之切也說得過去。可現在這個時代……對吧,大家什麼猛料沒看過?男人出軌,是個顛覆三觀的大新聞嗎?就算在老婆懷孕時出軌(並不罕見,有調查發現,懷孕最後幾個月是丈夫出軌的高危時期,原因你懂的),或者更可惡些,一個平時把自己偽裝得特善良體貼,特愛老婆,特一本正經的偽君子,在老婆懷孕時出軌……又怎樣?除了作為花邊新聞一笑置之,茶餘飯後罵上兩句,或者當作今晚床頭會政治學習的材料……好像也不至於那麼人神共憤。當然,公眾人物,是應該檢點一下。但如果他們實在不想檢點,我也沒什麼生氣的。我上中學的時候社會上就在流傳著名政治人物的緋聞,我感覺……大家聊起來都挺嗨皮的啊:)
當然,我不是文章粉,也不是馬伊琍粉,我接觸的人好像也都不是,所以並沒有「偶像破滅」或「偶像被傷」這樣的切膚之痛,沒法代表這部分粉絲的意見。不過我總覺得在網上罵的,粉到這種程度的也是少數。要說發自肺腑的恨意,有些人有自己在感情中遭遇背叛的經歷,一聽到出軌二字就咬牙切齒,這時候恨屋及烏,倒真可能恨不得食肉寢皮。但是更多人,我想,還是看熱鬧的。
中國人說:看熱鬧不嫌事兒大。豈止是不嫌事兒大呢?簡直是唯恐事兒不大,自己沒機會露兩手。我小時候,有一晚院子里進了賊,被逮住了。全院子的人都很沸騰,整個後半夜大家輪番揍小偷,動用各種私刑,把小偷打到奄奄一息(或者直接打死了?我不確定...),第二天我和我的小夥伴們聽聞此事,紛紛遺憾:「我爸我媽昨晚沒叫我,可惜了,不然我也上去踩兩腳」。現在回想起來,我們想要踩兩腳,何嘗是出於義憤呢?倒是想找個活靶子練兩手廬山龍飛翔的動機更強一些……
弗洛伊德和勒龐都論證過,群體的人相比於個體,自制力和智力水平都會更低。「在孤身一人時,他不能焚燒宮殿或洗劫商店,即使受到這樣做的誘惑,他也很容易抵制這種誘惑。但是在成為群體的一員時,他就會意識到人數賦予他的力量,這足以讓他生出殺人劫掠的念頭,並且會立刻屈從於這種誘惑……(勒龐:《烏合之眾》)」在群體中,人們很容易有一種被保護以及被讚許的神聖感,驅使之下,他們會很樂於以正義為名,口誅筆伐,甚或拳打腳踢,順便釋放心中的一點私慾。我認為,文章出軌在某種程度上,就讓圍觀的網民形成了這樣的一個群體。當然,具體過程和機制是怎麼樣的,我還說不好。但是只要形成了這種群體,大家罵起人來可就有勁了。其中一部分人是出自真心的驚怒,但我相信也有人單純只是為了罵人(罵的還是個名人),有的人只是遷怒,有的人太閑了找點樂子,有的人為了暗爽(讓你小子狂),有的人為了表現自己三觀正確,有的人為了敲山震虎,有的人趕緊向敲山震虎者表表忠心,有的人乾脆只是想說兩句俏皮話兒,顯示自己機智幽默(扯上汪峰的那些……)。總而言之,在暗處罵兩句,能達成太多的願望。文章出軌錯沒錯?錯了,也該罵。但我想很多人的憤怒,無非只是為了讓自己在罵人時更有底氣而已。這顯然說明了中國社會的一個屬性——民不可與之慮始,但可與之樂成,這批圍毆文章的人里,大部分也必然私下或公開表示過對文章和馬伊琍幸福婚姻的祝福,道心惟微,人心惟危,咱老祖宗早就總結過了,呵呵。
你看著吧,如果有一天,王石或者任志強被清算,微博上,一定也是一擁而上,廣大曾經怒贊過任大炮的人,未來正是令其永世不得翻身的主力——誰讓你是公眾人物呢?
所以。。。。曬幸福,炫財富,那是有成本的,許多年前,黑色幽默的行刑官用類似的邏輯讓石崇啞口無言,呵呵,呵呵呵,文章同志,黯然離京了不是?
對自己國家和文化的不熟悉,是引發莫名驚詫的主要原因。「有個女同學被人害了。班裡所有人都人前人後地為她哭過,為她寫過淚跡斑駁的周記。多年後恍然驚覺,那女生根本沉默寡言,沒那麼多友情。她死去後,就成為一塊廉價而閃閃發光的肉,見者爭相食之。」
誰讓他在電視上那麼浪的啊 對著電視各種教別人怎麼愛老婆 還說他做的最牛的事情就是他的女人叫馬伊俐 不罵他罵誰
因為這就是網路輿論啊
講個小故事吧,,我是在08年初的時候發現李毅吧的,當時李毅吧有3000人吧,每天都有精彩的帖子,大家調侃內涵無不熱鬧,後來人越來越多,到1w會員的時候李毅吧達到了巔峰,我當時可以花4,5個小時來看帖子,因為真的都很有意思,而且數量質量都很上乘,在3w會員的時候李毅吧已經走下坡路了,但是瘦死駱駝比馬大,還是值得一看的,我記得當時已經禁止加會員了,吧務也意識到了什麼問題,但是百度做了一個史上最最傻逼的決定,貼吧變成了等級制,自此會員無法禁止加入,潮水一般的人湧進了李毅吧,我記得應該是2011年吧,之後我再也不混李毅吧
現在李毅吧里有多少會員了?300w?還是更多?我不知道,但是我偶然會點進去看看,裡面已經不堪入目了,完全沒有一點營養
這是為什麼呢。。。後來我想明白了,其實有一個很明顯的但是大家都不想承認的事實:
網民,或者可以推廣到全人類 80%都是傻逼
明白這一點,很多事情就迎刃而解,300w(假設)人的李毅吧就這樣了,微博3億人的公共場所里做出什麼事都不奇怪吧
我很期待知乎在大眾之後能不能保持現在的質量
這事兒真不怪網友,別上綱上線的批判網民了。人是需要有共鳴的,有組織才有力量感。反感文章的人多了去了,但你一個人就算討厭文章討厭了十年,假如文章不出這事兒,你人微言輕,你罵他罵給誰看呢?有誰鳥你呢?所以這件事情其實是給了大家一個機會,讓大家看到:哇,原來和我一樣看不爽文章的人有這麼多啊。共鳴找到了,自然就狂歡起來了。而這個時候,喜歡文章的人也不方便發聲。所以才出現這樣的情況。這就跟我在知乎一樣。討厭我的人不少,可平時根本找不到機會踩我。原因很簡單,你影響力太小,又沒有在知乎提供價值,踩了也沒人附和你。找不到隊友,沒甚意思。
終於等到我在分享開蛋糕店經驗的時候犯了錯誤,態度過於囂張,陰溝裡翻船。大家突然發現:哈哈!原來還有這麼多人也討厭劉念啊!於是踩我踩得那個歡啊。聯合抵制啊,人渣啊,騙子啊,怎麼還不去死啊,等等等等。不過知乎真的很文明,沒有問候我母親的。
現在討厭我的人也沒變少。不過這事兒過了,就踩不起來了。因為普通網友的影響力都太小,光踩人,又不產出任何價值,很難被人關注。只要當事人自己不犯錯,就不會形成這種牆倒眾人推的格局。前幾天還有人想踩我來著,結果搬石頭砸自己腳了。所以,回到文章身上。大家踩他,確實有湊熱鬧的成分,但並不全是臨時起意,更與民族劣根性沒什麼關係。很多人真的是不爽他很久了,抓住這次機會爆發而已。但話又說回來。作為一個普通網民,不抓住這麼好的機會,以後就又沒機會了。=================================相關文章及硬廣:
如果您有任何情感、戀愛、兩性關係、個人成長方面的問題,請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xuexizhuinvhai(「學習追女孩」的拼音)並直接提問,賬號君會在24小時之內回復你。如果你想要科學系統地學習兩性關係知識和技巧,請關注我的連載專欄:寫給兒子的泡妞書,寫給女兒的挑男計
如果你想要提升戀愛技巧,追到心儀的男神女神,歡迎參加我在全國巡迴開辦的約會課程:劉念約會教室課程表。(劉念約會教室的課程都可在聽完之後申請無理由全額退款。如果你上完課感覺不適合你,我們不會收取你一分錢學費。)參維基百科《沉默的螺旋》詞條:
如果人們覺得自己的觀點是公眾中的少數派,他們將不願意傳播自己的看法;而如果他們覺得自己的看法與多數人一致,他們會勇敢的說出來。而且媒體通常會關注多數派的觀點,輕視少數派的觀點。於是少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小,多數派的聲音越來越大,形成一種螺旋式上升的模式。
謝謝題主 @撒撒點贊。
最近實在很忙,將評論中的談話摘到答案中了,算是進行了一點更新吧。
為什麼我會覺得很多網友跑去罵文章姚笛是很正常的,並反駁 @李松蔚等人認為網友是烏合之眾的觀點?原因如下:
(1)持「烏合之眾」論的那些人弄錯了分析群體
因為對這件事反應平淡的人不會特意去網上罵,專門到文章、姚笛微博下罵的人本身就是懷有較強烈的價值判斷或特定目的(水軍)的網友。(大多數人知道這件事僅僅是知道而已,不會專門去他們的微博評論;跑到文章、姚笛、馬伊琍下面評論的那些網友是因為他們已經對這件事產生了價值判斷,才去評論的。所以通過看他們的微博評論就來分析民意,是很扯淡的,因為大多數沒有進行評論的人都被你們給忽視掉了。)
就是這麼個簡單的原因。
@李松蔚 現在你明白為什麼「網民的行為特點有別於現實生活」了吧,因為你口中所說的「網友群體」僅僅是網友的一小部分而已。
文章馬伊琍姚笛三個人作為頗有影響力的公眾人物,吸引著更多人的注意力。由於關注者多、媒體發酵大,情緒被引爆的網友數量自然會是倍數增長。忽視了受眾基數多和事件主人公本身的影響力巨大這一重要原因,就輕易得出眾多網友閑得蛋疼的結論,是很草率的。
中國那麼多人口,去微博罵的網友上百萬根本不值得吃驚好嘛!(自己算一下百分數吧)
人和人的價值判斷不一樣,人生經歷不一樣,對待一件事的態度自然是不同的。
而明星作為公眾人物,觀眾罵他也好,無視也罷,你是完全沒法說誰就進步誰就傻逼的。
最後奉勸下看了一點心理學的人:
不要動輒做出分析群眾心理的樣子,看了本《烏合之眾》就真拿自己當勒龐了!
把研究群眾心理的起點——弄清楚研究對象(目標群體)都弄混了,樓上的裝個毛線professional啊,搞個毛線心理研究啊!
「網友」現在是成了萬人踩是嗎?凡事都要被拽出來給你們踩一踩,顯得自己逼格有多高一樣。
動不動劣根性劣根性的帽子往別人頭上扣,請問你們是有多麼仇恨人類啊。
個人覺得那些無論什麼事,都做出一副與網友劃清界限姿態的人最low逼了。
至於題主補充的人的心理動機問題,我的答案如下:馬斯洛總結的很好啊: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要和自我滿足的需要。我的劃分方法就粗獷多了,就倆:(一)生理需求(生理動機)生理需求,包括生存、繁殖、性等諸多方面。(二)娛樂需求(娛樂動機)娛樂需求,就是一句話:讓自己能夠過得更好更happy。(當然,不是每個人都有的,有的人就是很容易被滿足啊)包括這些方面:(1)生活享受:音樂、電影、旅遊等愛好,吃穿住用不僅僅是生理需求的求得生存,而是要過得更好,提高生活質量;(2)安全需要:人是缺乏安全感的動物,任何人都會有缺乏安全感的時候,人們渴望父愛、母愛、伴侶之愛、朋友關心都是出於這一心理動機,渴望能夠有人關心和照顧自己(婚姻就是這樣維繫下去的)。(3)自己得到他人認可和尊重的需要:人是社會性生物,畏懼孤獨,總是渴望被人所理解的,所以一方面,我們需要朋友;另一方面,我們喜歡自己被別人所認可,認可自己的作用、自己的價值、自己的才智。(想要知己也好,想要追隨者也好,都是出於這一心理動機)我在知乎上回答問題也是因為這一點啊!!!(大多數人都是)(4)追求自己的理想價值的動機:人是有抱負有理想的生物,為了追求自己心裡的「理想」而行動(統治全世界也好,讓人類生活更美好也好,都是出於自己的理想價值和信念)。火影忍者的諸位不就是在追求自己的理想信念嘛!說白了,人性很簡單,任何人都是想要活下去並活得更好罷了; 人性又很複雜,因為不同的人在這兩種動機的驅動下選擇了不同的方式和道路。先來看看喜歡文章的人群,他們大都看過《奮鬥》《蝸居》《裸婚時代》《小爸爸》,這些電視劇里,文章的角色都是積極正面的,有仗義的哥們,對愛情忠貞的奮鬥青年,好爸爸,所以大家不自覺的就把角色的特點帶入到文章身上,於是許多女生把文章當男神,男生把他當作楷模(從經常在QQ空間被轉發的「文章對馬伊利講得十句話」這種日誌就能看出)。
許多人會說,我身邊就沒有這種人,大家都比較理性,不怎麼信文章那一套,也許是你身邊的人都比較高端,但是不得不承認,有相當多的人對文章喜歡到痴迷的程度,這些人大都是80後90初,或者剛結婚或者剛步入社會,從低層開始奮鬥,他們相信愛情,這些人對這個事件也最容易產生情緒上的波動。
所以我覺得文章招來這麼多罵聲是因為他所做的這些事與他之前樹立的形象反差太大,與他極力塑造自己好男人好爸爸的形象完全是天壤之別,這也讓喜歡他的這群人看清他的本來面目——天啊,這簡直就是岳不群好嘛。
個人覺得,文章作為公眾人物,從一開始極力塑造一個好男人的形象,事情爆出來後,前後的反差,會有人覺得是被騙了。對於他,我本身沒有什麼感覺,看熱鬧的情形多一些,對於這件事兒,我直說兩個字,活該。
不要說明星也是人這樣的話,當他們享受明星效應的時候,拿幾倍與別人的片酬或者廣告費用的時候,他們可不會說他們是普通人不能要那麼多,出了醜聞就往普通人的人堆里鑽,不好意思,我是普通人,我覺得普通人是普通,但是也不是垃圾場,什麼東西都收。
還有說男人出軌很正常的,怎麼說呢,如果男人出軌算是正常,按照正常的一般定義,也就是大多數人都會出軌,假定這群人出軌對象是未婚女性,尼瑪,中國哪有那麼多女性供他們出軌,如果說男人有出軌的想法很正常,我可以接受。
想法和做之間有一個能力的問題,能力是指由魅力去吸引出軌對象,有自制力去防範事情的發生。前者是個人魅力和社會地位身家有關係,後者則是個人修養問題。對於這種人採取鄙視,甚至謾罵的態度,並無不妥。
至少我看見這條新聞的時候,就是當作笑談來看的,事情發展之快,確實出乎意料,有可能是組織過,也可能不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這個時候接著替他們辯解的,差不多就是水軍了,肯定也不全是水軍
PS:事情還沒定論,估計以後還有事情發生。坐等看好戲吧。這是群眾對身邊狂傲自大的渣渣的心理投射-------人在追求高雅美好事物的同時還是不免犯一犯下里巴癥候症!(詳情參加馬伯庸對下里巴的專業解釋)對了,從馬親王身上學到的最大智慧是不要輕易與人民群眾為敵,人民群眾也有你想像不到的智慧,尤其在你也沒有多高明的情況下!當然了,說不相信愛情的人民群眾還是不在此列了。。。
周一見後的感慨:這個社會總有那麼多自命清高的人,也就是所謂的道德逼,其實我們都沒有那麼高尚的,當然很多人願意高尚,但並沒有無時無刻的高尚。
我們都會犯錯,我們應當寬容(當然不是說出軌這個行為),沒有資格要求公共人物當道德楷模。別在發現與厭惡別人錯誤的同時而忽略了自己的行為,真的很噁心一些「道德高尚」的人對別人進行道德綁架以及各種攻擊。1.別人罵他也罵,跟著起鬨。2.都喜歡站在道德制高點。3.太把娛樂圈當回事,以百姓觀點去解讀文章。
……你想殺的那個人也並不真是其本人,而只是一個化身。恨某人時,我們所恨的其實是他跟自己的相像之處。我們缺乏的內容並不會令我們激動。
——赫爾曼·黑塞《德米安》
都說了是娛樂圈,娛樂,樂。
《烏合之眾》里說 群眾是沒有智商的 只有情緒。
這看似全民憤怒,實則全民狂歡。全國上下參差不齊的三觀被一對男女給統一了,14億人不管你愛喝甜豆漿還是咸豆漿,愛楊冪還是愛歐巴,好不容易擰成了一股勁兒~眾人自然要首先在言語中,其次在情緒中加入這個隊伍,體驗與其同樂,與其同在的快感
年輕唄。
懷孕期間出軌的事兒多了去了,要說,那一個比一個心酸血淚。有什麼可罵的呢,誰讓你相信愛情走進婚姻呢?還有我這種專業黑文章一百年的,low貨,雞賊,猥瑣,小人得志,文章身上具備了所有我討厭的男人的特點,還很矮。其實我震驚的是怎麼那麼多女人看上他。
推薦閱讀:
※朋友說我太八卦文章出軌的事,我應該怎樣反駁?
※假如讓朱亞文來演少帥會比文章更合適嗎?
※如何看待文章出軌事件?
※張學良,你如何評價?《少帥》文章扮演的張漢卿大家可還滿意?
※如何評價張黎新作《少帥》(《張學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