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領域的理論發展到後來,簡潔有力的部分都逐漸消失了?這些領域還可能出現所謂的「終極規律」么?

比如物理學,發展到量子力學和弦論就需要越來越多的定律來描述規律。楊振寧證明了宇稱不守衡,這樣自然界的對稱性也就消失了。從牛頓力學到現在,簡潔有力的部分越來越少,模糊的部分越來越多。

比如經濟學,從最初的簡介有力的「經濟人」發展到「社會人」再到現在重新定義的「經濟人」,需要考慮的量越來越多。黏性(新凱恩斯主義)的出現也使得各種經濟規律的描述越來越複雜。

其他領域裡的情況我想也差不太多,這種越來越複雜的趨勢是必然的么?最後還會回到簡潔,有力,美上來么?所謂的「終極規律」(比如物理中愛因斯坦試圖建立的大一統力學)還有可能出現么?

這個問題我想了很久,希望各位不吝賜教。


別的學科我不敢說,物理之所以後來不簡潔是因為他的簡潔超出了大部分人智商的理解力,包括我


理論發展的方向肯定還是越來越簡潔有力的,造成你的錯覺我覺得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是廣度。

譬如說經典力學,他只能解釋有限的客觀世界,其他的例如光、電、磁現象,這些都不是經典力學能解釋的,而今天的你看起來複雜的物理,甚至把化學鍵、放射性等等現象全部囊括在內了。囊括的內容多了幾十上百倍,而理論並未複雜幾十上百倍。

經濟學也是如此,早期的經濟學是非常凌亂雜碎的,現代經濟學的分支都在歸併。

所以第一個原因是現代的理論是之前各種簡潔不簡潔的理論的集合,很顯然一個理論解釋了兩個理論才能解釋的事情,是比兩個理論要更為簡潔的,儘管這個理論可能不如兩個理論中的任何一個簡潔。

第二個原因是精度。

譬如說經典力學,就只是低速宏觀世界的近似,而現代物理學的理論精度是之前無法想像的。經濟學也是如此,早期的經濟學的預測準確率遠低於現代的。

一個理論更為精確了,當然會看起來更複雜一些,但是如果我們不需要那麼精確,他完全可以用一個更簡潔的式子來簡化。


別的學科不敢說, 就我大AI和數學來說, 每次我吭哧八叉費半天勁好不容易理解了一個理論之後, 總是感覺: 好"簡潔有力"啊.


至少理論數學是越來越簡潔有力的。

舉個例子,若爾當曲線定理:

每一個平面上的非自交環路(又稱為若爾當曲線),都把平面分成一個「內部」區域和一個「外部」區域,且任何從一個區域到另一個區域的道路都必然在某處與環路相交。

簡單來說就是一個封閉曲線,比如說一個圓,能把一個平面分成兩部分,一個叫做圓內,一個叫做圓外。我覺得這條定理就「簡潔有力」,都簡潔的不用證明的感覺啊。但是,完整的證明大約有300多頁。

數學公理化之後,大部分數學,尤其是基礎數學,都是建設在公理體系之上的。而這些公理都是無比的「簡潔有力」。


推薦閱讀:

中國首次拍攝到水分子內部結構,有什麼科學上的意義?
重水是否可以解渴?
分子間作用力的本質是什麼?
你是如何走上反對某些專業勸退的道路的?
氰化鈉揮發到空氣中,下雨會怎樣?

TAG:數學 | 物理學 | 經濟學 | 化學 | 學科交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