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有機蔬菜配送到戶的前景如何?
我附近有個有機農場,專門做有機蔬菜,每周定期配送到戶,這種做法的前景如何?
換個大點說法,有機蔬菜的商業化,,我覺得有幾個方面需要考慮的:
生產技術、市場容量、市場定位、商業模式---------------------------------------------長文預警----------------------------------------1、生產技術。
即使放在我國的現有環境質量條件下,這可能也是有機蔬菜產業發展所遇到的最小的問題。從節約生產成本的角度看,盡量尋找土壤、水源、空氣等人口密度低且遠離工業污染源的小環境質量較高的產地是最佳方案,如西南地區、西北地區,但導致的運輸成本上升很難避免。個別基地還存在需要和當地政府商量開闢專用運輸通道的情況。此外,嚴格意義上的有機蔬菜需要在種子資源方面做一定限制,很多成品包衣種子已經不在此範圍內。而且,很多食用口感良好但不耐儲運的本土品種的種質資源已經很難找到規模化育種供應商。
2、市場容量。
先不論有機蔬菜的消費動機,到底是為了滿足高質量的飲食需求還是真的存在食品安全問題亟待有機化或者生態化來解決,目前全世界有機食品消費最多也是全球經濟最為發達的西歐地區的有機食品市場佔有率也僅僅是約是4%(記憶中的數字)。隨手查了一下,目前有機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的是美國,有機食品的市場份額僅僅2.5%。以高質量食品和精耕細作著稱的日本,有機蔬菜的比例只有0.11% 。第一名美國年種植作物面積0.916億公頃(用的是百度出來的年實際耕地13.74億畝)(還想感嘆下。。萬惡的資本主義居然奢華的採用休耕。。。)有機蔬菜種植面積最大的美國39631公頃,只佔了0.04%。在2008年超過英法德成為有機作物種植面積第一的西班牙,全國耕地面積1 804萬公頃,有機種植面積130萬公頃,達到了16.1%,注意這裡是說的全部有機農作物。而西班牙在2006年的有機蔬菜面積佔有機種植面積的0.46%,,隨便怎麼翻翻發展吧,也不能翻天。在如此小的市場份額裡面,儘管中國的有機種植面積和產品數量逐年增加還每年按照計劃增長(我只能說,呵呵),可是在很多產業發展方面西方的產業發展路徑都是我們的標杆和指示牌(打個不恰當的比方,旅遊產業多年前號稱人均GDP3000美元則中國旅遊度假產業騰飛什麼的,多多少少也算兌現了),那麼發達國家努力了數十年的有機農業,怎麼到了中國就會有實質突破?所以,我認為總體市場容量就那麼大(2007年的0.06%的有機種植面積飛速發展到今天如果到了1%就已經打敗了日本Σ( ° △ °|||)︴
3、市場定位
在市場容量整體有限,消費動機純屬小眾行為的情況下,如何進行有機蔬菜生產銷售的市場定位已經不是個謎題→→→高端!高端!還是高端!(現今發展個什麼東西不定位高端好像不夠牛B,但是有機蔬菜這確是迫不得已╮(╯▽╰)╭)。 沒有做過市場調查和消費者行為調查,但是就我所在的西南省會城市來說,,有機餐廳華麗麗的成了人均消費100-200的高端餐廳,而且還不受反腐肅清高檔餐飲這一波風氣的影響。。。有機蔬菜只在高檔的超市蔬菜販賣區才能看到,,有機糧食作物倒是普遍多了。何況未來中國經濟是下坡走勢,勞苦大眾都在節衣縮食以求自保生活基本需求,根本也談不上追求有機,何況目前的有機食品供應商就是把有機看成個掙錢金符,生產的時候都多用了5毛錢,掙錢不多掙5塊錢你讓他的自尊心往哪裡放。。。純屬吐槽,請無視。4、商業模式
(1)社區支持農場(CSA)不知道這個模式算不算主流,但是至少還是健在的,雖然搭上了科研的內核。有運營得好的,能勉強自保,前提是在這個模式下解決了蔬菜商品自取/運輸和勞動力成本控制的問題,當然最好還能有穩定的政府項目或者科研經費補貼。
(2)一次性繳納大額會費的會員制+自產自銷直送 如果能解決單調的品種(通過「食用應季蔬菜最健康環保之類的台詞」等等各種營銷包裝來解決),以及高昂的物流費用(自己有低成本的送貨到家方式或者各種通融快遞公司),其他的就都不是大問題了。暫時想到這些,以上。一重能力:生鮮產品精選採購能力
生鮮電商大多經歷多年發展,其對水果丶蔬菜丶海參等農產品的鑒別丶分級等能力已經具備,採購能力突出,對於各種農產品生鮮食材相當熟悉,對於時令丶農藥等對農產品的影響已經能大致有所判斷,這是生鮮電商成長的基礎,也是其快速發展必備的一大戰略能力。
二重能力:冷鏈物流配送能力
我們常說「冷鏈物流」最後一公里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是「惡夢」,對其來講,要想獲得長期發展,就要擁有自主的冷鏈物流配送團隊,或者自己建設,或者引入「眾包物流」,或者「引入生鮮社區配送」資源,真正補足自身發展的短板。
三重能力:烹飪指導及服務能力
生鮮產品畢竟是涉農產品,其終究是用來吃的,「美食」是生鮮電商的最終消費路徑,強化美食烹飪指導能力,強化美食服務能力,對美食消費者精選食材丶烹飪等給予必要指導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是重要的,也是必須的,這是生鮮電商快速發展需要重點強化的戰略性能力之一。
四重能力:用戶的高美食消費黏性
「美食用戶」是生鮮電商的核心消費者,是其推動食材採購丶美食菜譜研發等的「最大用戶群體」;移動互聯時代,生鮮電商須更多關注「美食用戶」的需求,大大提升「電商與用戶的黏性」,強化與用戶的互動溝通,大力提升「用戶的高美食消費黏性」是生鮮電商需要重點強化的能力之一。
五重能力:多屏終端聯動能力
未來的生鮮電商會擁有APP丶微官網丶微信商城丶終端數字屏等多個終端應用程序,每個應用程序有自己的應用場景和主要人群,而終端程序間的內容聯動丶活動互動丶埠互通等就顯得尤其重要,這就要求生鮮電商強化多屏終端的自主建設和彼此聯動,注重塑造其多屏聯動的能力,以此推進生鮮電商終端應用的快速發展,更好滿足生鮮消費者的需要。
蔬菜從地里到餐桌,經過好幾道轉手,價錢翻倍抬高,安全還沒有保障。想直接聯繫農地和消費者,這種操作模式如何建立?
我們可以討論,我正在做這個事情。
社區店鋪形式可行性高嗎?
未來農業什麼最重要
「生物技術將被移出高新科技範疇,孟山都近幾年的重點研發投資方向,是數據科學在農業上的應用。」近日,在由中國科學院北京生命科學研究院、農業生物技術科學傳播平台和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主辦的轉基因科技創新與科學傳播研討會上,孟山都公司中國總裁、亞洲及非洲企業事務部總監高勇透露了孟山都新的發展戰略重點。
從1901年成立時的化工企業,到開發除草劑「農達」暢銷全球三十年,再到進入農作物種子市場,成功佔據70%市場份額,跨國農業生物技術公司孟山都在它的百年歷史中,始終是一家走在技術和經營前列的典範企業。隨著數字化時代的到來,這家企業又敏銳地發現,運用最新的數字技術和物聯網體系,可以更大程度地發揮自身的產品優勢,鞏固市場領先地位。
2012年,孟山都以2.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美國伊利諾伊州的一家種植技術公司Precision Planting。該公司最大特點就是通過對土壤相關數據的分析,實現「非均勻播種密度」。也就是說,在Precision Planting提供的監測工具(SeedSense和FieldView平板電腦)幫助下,農民可以駕駛播種機在不同區域位置、不同土壤情況下進行不同農作物品種的不同間距、深度播種,從而極大優化農作物的種植,並幫助實現差異化灌溉,最終促成農作物增收。
高勇介紹說,在美國農民會和第三方公司合作以對土壤進行測量,並根據農田土壤具體數據,在孟山都服務的幫助下實現播種、施肥、灌溉、病蟲害防治的優化,使田地產量提升3%~6%。
2013年,孟山都又以9.3億美元的高價收購了加州氣候公司ClimateCorporation。Climate面向農民提供農業數據技術平台和意外天氣保險服務。它通過分析已掌握的海量數據,包括氣象、天氣、降雨、地質土壤調查數據等,來預測未來可能對農業生產造成破壞的各種情況,幫助農民預測作物產量,農民可以根據預測情況選擇相應的農業保險,以降低氣候環境對農業生產帶來的影響。
孟山都曾在收購Climate Corporation後發表的聲明中表示,數據科學能夠在種子和化肥銷售這兩大核心業務以外,給公司帶來200億美元的創收機會。「大多數農民的玉米地都有30到50蒲式耳(註:在美國,一蒲式耳相當於35.238升)的單產潛力沒有被挖掘出來,數據科學的發展能幫助他們進一步釋放這個潛力。」
目前,Climate提供兩款手機應用APP:Climate Basic和Climate Pro。Climate Basic免費,用戶可以在平台上隨時查看過往和跟蹤現在(以及模擬以後)的降雨數據,了解作物生長周期以及其它重要指標,從而安排灌溉計劃和分配資源。用戶還可在終端接收Climate Basic的即時天氣預警。而付費的Climate Pro通過感測器可以更加詳細地監測土壤中的氮元素,幫助農民掌握施肥的最佳時機,既節省了肥料資源,也避免了過量化肥的污染。此外,Climate Pro還可通過收集分析降水、溫度、土壤種類和作物生長周期信息,幫助農民及時發現和解決農田存在問題。
高勇介紹,目前Climate Basic已經覆蓋了美國4.5億畝土地作物面積,也就是說美國近45%的玉米和大豆已使用這個農業數據平台。而Climate Pro每畝收費300美元,已覆蓋美國3000多萬畝耕地面積。
事實上,看好數據農業的不止孟山都一家公司。據了解,農機龍頭迪爾公司、種子龍頭杜邦先鋒等廠商,都推出了軟體和硬體產品來幫助農民更有效地通過數據服務來利用農業資源。比如,迪爾公司的farmsight、杜邦先鋒的field360都是被廣泛使用的農業大數據系統,可以讓農民收集來自機械化農場設備的種植和產量數據,並將這些信息輸入資料庫,從而應用於農業生產。
孟山都首席技術官傅瑞磊(ROB FRALEY)表示:「2050年全球農民需要為超過90億的世界人口提供營養均衡的膳食。要想實現這一目標,糧食產量需要翻番。科學和創新是在如何應對這個挑戰方面起著關鍵的作用。孟山都的研發平台、相關的產品研發線的突破以及我們與其他領域專家們的合作都對滿足人口的未來糧食需求至關重要。」
未來農業什麼最重要?是數據!作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拋開「轉基因」的是非功過,孟山都在涉及農業大數據方面的精準農業的探索,無疑在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的
我也比較感興趣,只是可不可以把有機的改成無公害的這樣市場受眾會擴大一些。
最近在想這個問題,諸多困難想跟大家討教一下其一、在用戶量沒達到一定數量級的情況下 感覺只能做幾個套餐,用戶選擇空間小,如何解決用戶吃有機蔬菜一段時間「吃膩了」的問題?也就是這個模式是否長久,希望過來人說一下其二、配送到戶 物流上是自己搭建 還是用第三方物流。如自己搭建,如何解決用戶不在家,沒法及時收穫的問題;如用第三方物流,客戶沒有品牌印象,是否是個好的選擇?而且牽扯一個食品安全。
歡迎加入蔬菜配送到家探討群,群號碼:376749907
有機蔬菜專賣店前景分析及展望
有機蔬菜前景分析摘要:國際蔬菜標準把蔬菜主要分為有機蔬菜和普通蔬菜。如今,在強調食品安全以及食品安全醜聞泛濫的今天,有機蔬菜因其的可追溯生產過程、透明銷售過程和可持續環境生產措施而受到國內外消費者青睞。在我國,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以及近年來國家對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以及食品安全法規的不斷完善,高價的有機蔬菜也漸漸形成了固定的消費的群體。但是,有機蔬菜的一系列問題:消費者認識不夠、政府宣傳不夠、認證混亂、銷售情況不樂觀……等皆成為有機蔬菜發展的絆腳石。本期,筆者帶著諸多問題與各位一起了解國內有機蔬菜市場,並從中探討有機蔬菜的市場發展大方向。
有機蔬菜想說愛你不容易。
在廣州有機蔬菜專賣店,基本都有銷售有機蔬菜,但種類並不多。比較普遍的是有機大米、有機蔬菜,肉製品和加工食品相對較少。而且幾乎所有銷售有機蔬菜的商場都是把有機蔬菜和普通蔬菜放在一起,並沒有設立有機蔬菜專區。市民走過琳琅滿目的貨架也不一定能注意到哪些是有機蔬菜,有機蔬菜有哪些種類。
其中一家比較出名的有機蔬菜公司廣東空中田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的林銘賢董事長從事運營有機蔬菜配送網多年,以他的經驗表示,我國有機蔬菜行業正是處於起步階段,政府對有機蔬菜的推廣嚴重不足,尤其是在一連串食品安全問題曝光後,一些地方政府並沒有利用這個機會向民眾宣傳有機蔬菜,使得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認識膚淺,只知道有機蔬菜比普通蔬菜貴3~6倍,但並不知道它貴在哪裡,更不了解它的健康價值,有的人甚至對有機蔬菜沒有任何概念。
有機蔬菜質高價亦高。
國內的有機蔬菜市場總體來說還是供低於求,致使吸引部分外國有機蔬菜進入到中國市場。目前美國、日本、德國都有向中國進口有機蔬菜,此外加拿大、澳洲等也有意向中國進口有機蔬菜。進口有機蔬菜要能在中國市場銷售不但要通過出口國當地的認證,還要通過中國的有機蔬菜認證標準,根據國際慣例還要求出售方提供由有機認證機構出具的銷售證,證明其出售的產品是經過該認證機構認證的,並且在認證的數量範圍之內。進口有機蔬菜因為要經過多個關卡才能進到國內市場,品質有保證,但是價格卻貴得驚人。本來有機蔬菜就是高端高價產品,外國進口的有機蔬菜由於運輸等環節,成本價會更高,市面上的有機蔬菜價格就更加昂貴。
有機蔬菜良莠不齊令人憂。
我國於2005年4月1日,實施了有機蔬菜國家標準和相應的規章——「有機蔬菜國家標準的制定」以及「有機蔬菜認證管理辦法」。從深圳瑞利來實業有限公司楊志峰總經理處了解到,雖然國家對我國有機蔬菜的認證是有非常規範和嚴格的標準,但是在利益的驅動下,一些企業通過有機蔬菜認證標準後會為了節約成本出現一些不規範的行為,例如沒有嚴格按照有機蔬菜的標準規範有機蔬菜種植生產加工的環節,甚至有的企業拿普通農產品進行加工的普通蔬菜冒充有機蔬菜,魚目混珠。
市場上有機蔬菜認證標誌不統一以及一些有機蔬菜產銷企業的不規範行為的曝光,使得消費者產生了「怕花高價買假貨」的想法,即使是知道有機蔬菜的好處也不敢輕易購買,使得目前有機蔬菜的銷售並不樂觀。有關人士提供了這樣的數據,我國有機蔬菜銷售總額國內銷售總額只佔食品銷售額的0.03%,與發達國家2%的水平相比,相差近100倍。但是,是不是因為這樣,有機蔬菜專賣店的前景就非常渺茫了呢?答案是錯誤的!
針對以上國內有機蔬菜市場的種種問題和憂慮,專家建議,政府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社會公信力向民眾大力宣傳有機健康食品,例如對某些食品問題不光要暴露,還要告訴民眾什麼食品才是可以放心食用,並向民眾推廣有機蔬菜,積極與國際食品市場接軌。
另外,誠信是有機蔬菜生產的文化基礎,只有通過不斷摸索、不斷實踐、不斷改進有機蔬菜種植技術,嚴格按照國家標準生產,建立嚴格的產品追溯體系和有機蔬菜生產、銷售的誠信機制,才能避免欺騙消費者的事件發生,增強消費者對有機蔬菜的信心,從而促進有機蔬菜行業的發展。有能力的大型龍頭企業還要在國內外逐步實現有機蔬菜品牌經營。
有機蔬菜應該要追求廣闊的銷售渠道。
國內的有機蔬菜大部分是出口國外,國內的有機蔬菜市場是在2000年才開始啟動,近幾年,國內有機蔬菜不斷地追求更廣闊的發展空間。由於有機蔬菜質量要求很高,加工、運輸、擺放、出售等每一環節都要特別注意,這對經銷有機蔬菜提出了嚴格的要求。有機蔬菜因其涉及分散的生產商和相對較少產量的產品,而這些產品又必須與普通產品在所有環節分別處理,所以建立新的銷售渠道費時費力。現時,國內有機蔬菜銷售仍只是集中在超市賣場,雖積極向專賣店和餐飲進軍,但只集中在全國少部分發達地區。
有機蔬菜相關視頻:www.shengjishucai.com(「生機蔬菜」 的全拼音)還有更多精彩內容。
廣東空中田園農業科技有限公司youku.com視頻其實說白了就是看誰做了 倒閉的公司很多,倒閉的行業可沒幾個
這種模式最大的問題在於用戶體驗不好,個人是從事這個行業的銷售顧問,目前我們是成都最大的有機配送企業,走的全產業鏈控制這條路,所以還是有一定發言權。單一農場的定時配送,必然會有菜品單一,客戶家中菜品浪費的問題,嚴重影響客戶的自主選擇,想這把用戶體驗做好很不現實,更別說客戶黏性了。
有機蔬菜,直銷或訂單模式都可以
植物工廠項目前景: 一、 中國農產品市場規模巨大,蔬果類產品需求最為旺盛,未來存在2萬億增長空間! 二、消費者對健康食品的購買傾向,有機蔬菜市場規模增長迅速,發展潛力巨大! 三、預示在未來50年,中國將迎來有機蔬菜產品的持續爆發期! 四、政府政策支持綠色消費,農業項目可申請政府補貼。 五、大型植物工廠出產的有機蔬菜,具有可觀的市場前景! 六、MINI植物工廠,採用家庭種植技術,保證產品的有機和新鮮,將迎來全新的機遇
大家好!!
欣騏健康農場誠招代理、只做有機蔬菜水果、免費代理、聯繫微信號18922301280感謝有你!!不要把大家經常吐嘈的東西當成真實的市場需求。
367076411加這個群,一起研究討論咯!
我一直在籌劃這個事情,問題我總結就是三中第一:成本和規模第二:市場第三:運送其實我認為這三種都好解決,北京等超大型除外成本和規模做成農村合作社式,地還是人家的地,人還是人家的人,將他們組成一起,低於他們平時購買的價格,出售種子肥料,免費像他們提供技術,機器,並且種多少全部高於他們以前的價格收購。這樣農戶沒有銷售的後顧之憂和優質的種植條件。雖然地,人還是他們個人的,但是實際是一個公司。直接將 無 公 害 蔬菜面向消費者。並且消費者可以通過app實時觀察種植情況。價格一定不要漫天要價,走長線
我也想做蔬菜半成品配送不知前景如何請大家指教
正好我也在做一個創業項目:養花種菜,喔要樂禾-設施園藝+家庭園藝系統化解決方案。與大家分享。具體來說:以我25年設施園藝基層技術推廣(7年)、學科交叉研究(8年)及設施園藝+家庭園藝產業研發(10年)成果積累及後續研發為基礎,首先從需求側以「利民、便民、健民」為目標,以「差異化、簡單化、人性化」的盆栽花卉和蔬菜產品為切入點和流量入口,通過與城鎮居民生活的第三空間(消費、娛樂場所,即相關的服務業)跨界合作,輕資產運營,向城鎮居民生活的第一空間(家)、第二空間(工作場所)推廣一種「綠色、健康、生態、和諧」的綠色生活方式,打響「喔要樂禾」服務品牌,並構建家庭園藝服務的O2O平台,切入有機蔬菜宅配領域;繼而從供給側發力,以「惠農、富農、強農」為目標,以「免費技術、統一生產管理、統一品牌服務、產品統一銷售」為切入點,採用「溫室結構優化、環境控制、種養結合、水肥一體化、物理防治病蟲害」五位一體的蔬菜和盆栽花卉生產模式,通過「公司+農戶」的合作經營方式,推廣一種可以複製和可持續發展綠色生產方式,並構建設施園藝+家庭園藝的F2C平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