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判斷自己有沒有外語/語言天賦?


@twintuntun

作為一個英專的學生,我饒有興趣一答此題:

首先,我要說明,天賦這個東西真的是存在的。就像唱歌也是一種天賦,一些人聽兩遍就能跟著唱,有些人聽10遍唱歌還跑調。

拿自己做個例子,語言的天賦其實就是模仿的能力,本人出生在浙江一個小城市,從小受到的就是吳儂軟語的教育,加上母親家族是上海人,所以我能流利地說上海話,湖州話,完全聽得懂杭州話(不要跟我說江浙滬的語言都差不多,圖樣圖森破),我認識一個朋友,他出生在杭州,奶奶是上海人,他爸是杭州人,他現在也能聽得懂三地的語言,但是直說普通話。 我想說明的是,習得一門語言,首先在於環境,其次是練習,再次就是天賦了。

就像同樣我們都從小學普通話,為啥有人說得准,有人說的沒那麼准?環境應該都差不多,都不是出生在香港,天天看得也都是CCAV,練習應該也大同小異,在學校基本也都是說普通話對吧,所以決定因素就是天賦了。(不過我也不否認 勤能補拙,笨鳥先飛)

然後本人大學在廣東念,當時有一個想法就是想學會白話(現在略有小成,聽無障礙,說麻麻地)。同樣是五湖四海的同學,環境又是一樣的,你遇到說粵語的同學不見得比我少,也有人和我一樣想學會白話,甚至有買書,上網跟視頻學,那麼練習也基本可以視為差不多,那麼決定因素就是天賦了,試問去粵語區待過的童靴,有多少人掌握了粵語?估計不到一成。

愛因斯坦叔叔說過一句話:天才就是1%的靈感加上99%的汗水,但那1%的靈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Genius is one per cent inspiration and ninety-nine per cent perspiration. Accordingly, a "genius" is often merely a talented person who has done all of his or her homework

ok,說完天賦的重要性,下面來說說【判斷自己是否具備語言天賦的標準】

1,你唱歌是否跑調,呵呵

2,粵語有九個字能初步判斷你是否能具備說好粵語的能力:番茄醬,牛腩面,一百點

3,外語音標是否能讀全,阿拉伯語或者俄語的大舌音是否能發出來(貌似我不能誒)

4,試著發發上海話 囡,是,覅, 忒,白相(玩)等吳語特色的字,我打賭三分之二中國人不行

5,觀察自己舌頭能否捲成O型,舌頭是否太短(太短的舌頭不靈活)

6, 試著跟一個外國人學他的母語,先不要學習讀,寫,單學說,從最簡單的開始,然後和學習這門語言的中國人做自我介紹,看他能聽懂多少

7, 問你的老師,跟他說人艱也要拆,老師閱人無數,這點水平還是有的。


您學得會講普通話或您自己的母語, 那麼您就是有語言天賦,

即使是對外語而言。道理是相通的。

語言天賦這個條件既然存在,

就請莫糾結於這個難以理喻莫可言狀虛玄的"天賦"了。

其它, 是心理因素, 或語言環境(這在網路時代, 影音文字取得容易, 較容易自己製造)

或環境(包括您所接觸的人的說法, 譬如這個虛玄的"天賦")有無對您造成心理制約,

以及學習方法而已。


謝邀。

我不太認同「外語/語言天賦」這種說法,只不過可能對有些人來說更容易些,可這主要還是因為對外語的興趣和學習的意志,以及願不願下功夫。所以要看自己對外語是否有興趣,是否願意了解這門外語背後的文化,以及自己是否有這個決心去學習這門外語。


讓我想起看過的一句話:「以絕大多數人的努力程度之低,遠遠沒有達到要去拼天賦的地步」。

如果說真的想判斷自己有沒有天賦,一種方法是與其他人在相同的環境下,花相同時間學習某語言,如果明顯優於他人,則算是天賦過人吧。天賦與否,還是橫向比較出來的。


表示即便在語言學範疇內也有很多不同的理論體系,包括另一個用戶提到的universal grammar,但相對地也有critical period hypothesis。而且雖然人們大體同意學習語言跟年齡有很大的關係,但即便是同時代內也會有個體差別。

順便說說張詩遠同學提及到的語言模仿能力/發音能力,在語言學上有一個說法是能否能聽出發音的區別。例如說我會覺得hope的o音跟people的le音並沒有區別,但我室友就能準確聽出兩者並不一樣。(但事實上前者是把嘴唇圍成o型,後者則是把舌尖頂到牙齒後方) 這跟年齡有很大的關係。例如說日本成年人普遍難分清r跟l音,因為在日語中的l是介乎於這兩者間的發音,但實驗證實日本的小孩子能夠清楚分清這兩者。

語言天賦是存在的,而且因人而異,跟年齡並沒有絕對的關係。

怎樣判斷我也不是很清楚,只是想說明一下自己到現在為止見過的一些現象和情況,用現實生活中的情況來做例子。F在大概是13歲的時候(7年前)來到夏威夷。我有另一個朋友K在15歲的時候(5年前)來到夏威夷。然後還有我自己,在17歲的時候(3年前)來到了這裡。我們幾個人都上了同一家高中,暴露在相近的語言環境下,三人的第一語言均為粵語。這裡的語言能力評判標準是口語流暢度,標準度和用詞準確度。

基本上來說K&>我&>F

F的英語水平的確跟母語是英語的人有相當的差距。在表達自己的想法時經常會卡頓。

K的英語非常好,跟母語是英語的人很接近,發音很準確,能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

我的英語能說得上是流暢,能表達自己的看法,但用詞不準確的時候很多。(室友原話)

就年齡來說,年紀最小和暴露在全英語環境下最長時間的F並沒有因此獲得更好的語言技能。

就在國內學習英語的時間來說,我的時間最長,但卻沒有K好。

就學習英語的興趣來說,三個人並沒有太大的區別,因為生活所迫……【不過我個人對學英語沒什麼積極性……從來沒背詞也沒專門做過練習或閱讀之類的。】


如果說具體可以用來對照的判斷依據的話,現在能想到的有三條: 普通話說的是否標準; 是否容易接受、學會不同方言; 唱歌是否合拍,不跑調。英語專業學生,通過對身邊同學和老師的觀察,個人認為如果三個問題的答案都是肯定的,至少這個人是具備一定語言學習能力的。


主觀一些,還有是否對語言感興趣。簡單的解釋就是,無論是出於成就感、滿足感,還是虛榮心,人總不會對自己能做好的事情感到太厭惡。


但,同樣的一句話,以現在這些語言學習者的努力情況來看,根本沒有跟他們談天賦的必要。


別扯這沒用的,就是擼起袖子學學學。。沒人學到東西是一氣呵成的,都會多少走彎路。量變到質變要有一個過程。有天賦的人很多很多,但學好的人很少。為什麼?還是學的不夠努力。


怎樣判斷?當你沒怎麼努力都能比很努力的人學得更好的時候。


我覺得可不可以從小孩子學說話的時間早晚來看呢,上一條什麼各種鑒別標準抱歉不敢苟同,但是語言學家喬姆斯基的普遍語法理論提到,人類在出生至12歲有一套語言習得機制(LAD)在起作用。小孩子學習母語基本是從喃喃自語到獨詞句再到雙詞句再到基本的句子,一般是從6個月開始,每個階段持續半年到一年,像我侄女已經8個月至今仍只會在餓極了的時候喊媽媽,平時只能咿咿呀呀,按理說這時候應該多冒點單詞啊稱謂啊爺爺媽媽爸爸的都叫一點了,但是!她只會嗯、啊…(這也是我覺得她有點蠢呆的地方…)。我還見過一歲之內已經會說很多單詞和雙詞句的孩子,所以語言天賦是存在的並且有道理的,語言學上叫語言學能。


推薦閱讀:

有沒可能把《what are words》這首歌翻譯成文言文或者詩歌?
你為什麼努力學外語?
其他地區有類似手機九宮格的輸入法嗎,他們怎麼在手機上輸入文字(日本韓國台灣阿拉伯俄羅斯什麼的)?
你為什麼而喜歡上西班牙語?
法語曾經像英語一樣,在一個時期內是國際上的第一通用語言嗎?能否對法語歷史地位及其影響 的變遷做介紹

TAG:語言 | 外語 | 外語學習 | 語言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