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能否走出星巴克之路?

中國茶歷史悠久,茶文化底蘊強,現有的終端銷售模式幾乎都是茶莊模式或零售賣場鋪貨形式。

有沒有可能將中國的茶走出類似星巴克一樣的模式出來呢?


其實現在有很多新式茶店在向星巴克一樣去經營和推廣自己的連鎖店,比如「因味茶」、「奈雪の茶」、「彼此的茶」,雖然在規模上遠遠不及星巴克,但是其思路和模式是有一定共性的。

開店模式:

1.注重店內空間設計,並不統一設計模式,從眾多設計展、市集活動、已有門店中搜集數據得到最合適設計。

茶飲品的創始人也想把星巴克的「第四空間」理念運用到自己的品牌上

為了找到吸引年輕人的設計,因味茶的創始人繆欽花費了一番功夫。2015年6月因味茶在年輕人聚集的上海楊浦區大學路上開了第一家門店之後,幾個月內連續開了6家店,面積約在100平米至300平米不等。

因味茶早期的每家店的店面設計都不一樣,曾在麥當勞擔任過首席運營官的他知道這樣做的風險——非標準化的設計會讓每一家店都給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感,但是經營者則需要付出更高的開店成本,甚至有可能拖慢他們的開店速度。但繆欽想通過這樣的試驗門店迅速沉澱運營數據,從而找到最優的門店模型和設計。

在這段時間,繆欽和自己的團隊還會出現在市集活動和上海設計周。在市集上,1974年出生的他向年輕的一代展示店內的茶飲、設計裝飾以及桌椅,聽取他們的意見並對店內的設計做出改進,之後創意傢具、手工皂、乾花、茶杯套裝都出現在了因味茶的門店裡,裝潢的主色調整為偏黃色,座椅也更換成了原木色。

本身就是年輕人的彭心的做法比繆欽輕巧和隨性,所有的標準都是由她自己制定。

三年前,她找到國內設計公司做門店設計時,收到的設計稿都是星巴克風格的。不過她希望把門店做得明亮活潑,而非星巴克式的沉穩商務風,以此來吸引年輕人。同時,她也想讓門店變得更加個性化,把每家門店都做得不一樣,因此她在籌備每一家新店時,都會與不同的設計師合作。

2.口感多樣,降低純茶比例,加入牛奶、芝士、糖等系列,注重口感創新和原茶茶底的質量。

年輕人對純茶的接受度並不高,在「奈雪的茶」的銷售佔比中,純茶的銷售額目前只佔飲品的10%。純茶需要一定的時間以及市場教育,這是接受採訪的三位創始人目前的共識。

純茶可以類比為精品咖啡,消費者對精品咖啡的接受度也很一般。在星巴克門店中賣得最好,對利潤貢獻最大的是星冰樂這樣的咖啡調飲品。因此新式茶館為了吸引年輕人,普遍的做法是在茶的基底上,添加奶蓋、果汁或者牛奶。

有了牛奶、奶蓋以及糖,茶基底也得選好。奈雪的茶爆款飲品霸氣橙子水果茶選擇了茉莉毛尖作為茶基底,再添加橙汁,隨後將一個橙子切片放入杯內。

為了找到一款茶和橙汁相配,彭心嘗試了很多次。「茶味太重太輕都不好,年輕人都不喜歡有很重的澀味。」在嘗試了幾十款茶後,最後她選擇了一款茉莉毛尖。

3.選擇新型沖泡器具,如玻璃器具。

年輕人不喜歡傳統器型的喝茶器具。如果消費者點了純茶,這些新式茶館會給他們端上一套玻璃器具,比如日本的Hario,這是一個專門做耐高溫的玻璃器具的日本品牌,成立於1921年,很多精品咖啡館會用這個品牌的器具來做手沖咖啡。

Steampunk也被帶進門店,這是由一家美國創業公司發明,可以用來模擬手沖咖啡的器具,它可以控制水的溫度、降溫曲線、沖泡時間以及水量。一整套的Steampunk在視覺上非常具有衝擊感,現代工業風。

目前因味茶在門店中使用這一套器具,價格在15萬元左右。Steampunk的使用使沖泡茶葉過程自動化,輔之一小部分手工沖泡,這讓基礎作業員工的培訓時間下降至2個小時。

4.選擇場景式營銷而非推銷茶的傳統文化, 比如喝茶這件事可以跟讀書、拍照以及看電影結合起來,消費者看一部電影的同時也能享受一杯茶。

在這些有一定共性的商業模式下,新型茶店的經濟效益和考量確實不如奶茶店和咖啡店來得快,但是走品牌化道路是不變的宗旨。

由於要承擔房租,購買更高品質的原料,因此帶有空間的茶館生意的毛利率普遍低於街邊的奶茶鋪。 商業地產諮詢機構睿意德策略顧問部總經理陳麗琳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透露了一組數據,相較於傳統餐飲及咖啡店,茶飲店具有高頻次、高客流量的優勢,而他們的坪效往往是咖啡店3-4倍、是傳統餐飲6-8倍甚至10倍以上,茶飲店的引導客流和流水能力都比前兩者高。

茶飲店雖然在毛利率以及選址方面有很多優勢,但本質上這就是一門連鎖生意,因此對於團隊本身的運營能力有相當高的要求。經營一家連鎖茶飲品牌需要有標準化作業的能力,才能保持用戶的體驗, 而創業團隊是否具備運營能力本身就是一件有門檻的事。


不知道我的答案會不會跑題.....

重慶有一個名叫嫩綠的茶店,於2010年在洪崖洞有第一家門店,嫩綠是重慶小天鵝集團下的一牌。主要售賣的就是以茶為主的各式飲料,它的模式與星巴克類似。

我現在是一名在嫩綠做兼職的學生,而正好我也在星巴克做過兼職,所以想說出一點看法。圖片都是在網上找的,歡迎認取~

嫩綠是販賣茶的,分為三大板塊。一是英式奶茶,二是中式茶,三是冰搖茶。英式奶茶可以選擇的茶種很少,只有博士茶、抹茶和祁門紅茶。以它們為原料,萃取的茶葉湯汁加上糖漿與打好奶泡的牛奶就是一杯調好的飲品。中式茶是以中國茶葉為主的單一茶葉泡製飲品,主要有紅茶、烏龍茶、綠茶;紅茶大致有大紅袍、滇紅茶、祁門紅茶等,烏龍茶大致有凍頂烏龍、金萱烏龍、鳳凰單樅、鐵觀音;綠茶主要有龍井、六安瓜片、碧潭飄雪、永川秀芽等(暫時想不起了=。=)除了這些以外還有黑茶普洱、白茶白牡丹、日本茶玄米等,泡製方法相對容易,根據不同的茶採用下投法、中投法、上投法泡製,然後再提供一壺熱水,放置茶盤裡,讓顧客自行領取就好了。冰搖茶的原料與英式奶茶相同。博士紅茶、抹茶、祁門紅茶的茶葉湯汁加上風味不同的糖漿和冰,放入冰搖杯,搖晃好即可享用。做好大概是這個樣子:

這是外帶熱杯:

還有這個樣子,這是外帶冷杯。ps,底部那個是爆爆珠,本人很喜歡啊,入職後發現它已經下!架!了!

至於星巴克,主要經營的是以咖啡為主的各個飲品,咖啡豆是濃縮咖啡都,它們的咖啡豆種類全是阿拉比卡,油脂比較少,質量比較好。所以沒有Costa的咖啡飲品醇厚,Costa裡面有小部分的羅百斯特咖啡豆就是為了增加其油脂。當然也有茶飲品,但紅茶、烏龍茶、綠茶、白茶各只有一種,並且全是由茶包裝好,直接泡製。完全沒有茶文化在內啊啊啊~

店面的設計

據說嫩綠是由美國的一位設計師做的,以棕色為主,再加上明亮的顏色點綴,簡單大方。如圖所示:

哎喲,這個是我工作的店面我會隨便說嗎

燈光音樂這些都挺舒適的,每個店人都不是特別多,很適合辦公聊天什麼的,不過節假日除外。ps,音樂不是爵士樂,我也說不出來,有點電子的感覺,音量恰如其分的小。

星巴克的大家都熟悉,以棕色和深綠色為主的調子,簡單大方,音樂永遠都是爵士樂,店面要根據周邊環境來決定人流量,要是是在那種居民居住區與商業區結合的地方,人就過多,尤其是下午2~4點的時候,這樣一來星巴克的音樂聲音略大,感覺有一些吵。

價格來說:

嫩綠英式茶每杯大致是在25~40之間,中式茶每杯大致是在30~50之間,因為大紅袍比較貴,48/杯。

星巴克大致也是在這個區間之類。

消費人群,嫩綠主要還是希望面對的是年輕人,但無奈茶文化普及不夠,大多數女性只知道普洱刮油,就狂點普洱。殊不知,滇紅也有減肥功效,並且香氣宜人。但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吸引了部分商業人士到這裡洽談。

品牌上,星巴克甩嫩綠一大街,畢竟人家有一點歷史。星巴克的顧客忠實度較高,唉...

加油吧嫩綠


首先,星巴克的文化和咖啡或者常說的所謂消費體驗無關, 僅僅是美國文化的輸出!看看它能生存下來並發展的國家就知道了,這些國家(含貴國)都是美國文化的忠實粉絲,不信你看那星巴克放到歐洲國家,甚至澳大利亞這樣的英屬國家,生存力幾乎為零!

然後,中國的茶莊茶館這類東西相對於歐美國家就是他們的咖啡館!國內很多連鎖茶室已經做得很不錯了,已經包含你劃定的所謂行業的本質!

最後,我想說的是,中國茶文化沒有問題,有問題的是中國還不夠強大,屬於中國的正面形象還沒有形成,屬於中國茶的內涵,還不足於把它豐富到可以輸出給別國!

PS:當你問這個問題的時候,你已經把喝茶看成過時或者老套的事情了,你甚至把茶館劃分到老人才去的地方,認定它不可於星巴克之流來比較,哎!一個國人自己都看不起的文化,憑什麼你還想它發揚光大?!


完全有可能。星巴克賴以發展壯大的主要方式是咖啡飲品+輕空間,中國茶也完全有機會做到這一點。


正在實踐,我在一個台灣老闆開的奶茶店工作,光沖調奶茶的原味茶就有五種,店裡80%的飲品都與茶有關,可以說很好的保留了茶的特色。走出星巴克的風格,確實需要量化和標準化。我們可以借鑒那些優良的管理模式,但煮茶是項技術活,雖有規定的時間,水溫,茶與水的比例,但不同的人煮出來還是不一樣的,這就無法達到標準化。最近也一直在看有關星巴克管理方面的書,不論它的評價好壞與否,但它的管理模式,發展模式還是值得我們不比它成熟的飲品業借鑒的。

有點脫題,只是個人看法,有不足之處還望指教


答案肯定是可以。不過需要時間沉澱。茶和咖啡幾乎是同時被發現,然而咖啡的傳播範圍和咖啡文化的形成較於茶更輕快,讓人接受程度更高,這可能源於咖啡本省製作工藝與文化本身有這統一的範本,茶品牌的統一難於各地茶文化的統一和各茶種的製作流程化和渠道化。


你要知道星巴克的茶一般都來自台灣產的。


茶在國外是很有市場的,但是單憑中國茶可能還不夠。星巴克去年收購了一家賣茶的連鎖店叫Teavana(Buy Tea Online: Green tea, Oolong tea, Black tea, White tea, Herbal tea and more!),這家店就賣各種各樣的茶,綠茶,烏龍,紅茶,Herbal tea(不知道怎麼翻譯。。。)。


星巴克很便宜的。。。什麼時候茶也能這麼便宜就行了


星巴克在全球有兩萬多家門店。管理全球兩萬多家門店,在不同語言不同文化的地區為顧客提供標準化品質的產品和舒適的空間,控制成本,維持供應鏈。比種茶難多了。

不過還是有希望的。10多年前開始大量出現的連鎖奶茶店已經為這個行業積累了一些經驗了,喜茶什麼的算是一個產業升級,只是不好好搞大規模整天搞什麼僱人排隊的把戲,看來它還是不行。

再等等吧。


推行想法:

1.先著手訓練一批願意懂得茶道且樂於學習的服務員;

2.可以分高層次和低層次兩種地方:高層次的地方,私密性需要十分好,可以用以作為商務交談的地方;低層次的類似於以前的大碗茶,但是怎樣做到人們不覺得它沒面子而且不覺得虧大發了,十分重要,儘可能也有一定的私密性;

3.做一本飲茶說明書,可以為每位第一次來的顧客送上,最好精緻一點,不會讓人一看就打算。畢竟要讓更多人懂得怎麼喝,牛飲也不是辦法啊。

4.可以讓顧客自己選擇是否要服務生呆在一旁。需要的話就要另付錢了,但是其中有一位是第一次來的,就可以免費為該桌服務。

星巴克流行原因:

1.快捷,作為當今的速食時代,省時是第一要務,如麥當勞模式;

2.以量取勝,是靠自己店裡售出物品的數量佔得了優勢;

3.作為舶來品,帶著洋帽,而恰恰我們的民族本性中存在「外來和尚好念經」的心理,自然就可以大行其道。

茶文化不盛行的原因:

1.不能來了幾分鐘完事,比較費時;

2.茶葉在某種層次上是奢侈品,別告訴我你家也有龍井什麼的,你確定那是真的么?還有事明前茶么?是那種每年就產出幾公斤的茶葉么?辛巴克就不會這樣。

3.有便宜的么?當然有了,但是為什麼不流行呢,因為面子。中國人太愛面子,覺得便宜沒好貨,所以便宜的茶葉相對就不太能在鬧市中立足。


推薦閱讀:

每天早上一杯黑咖啡怎麼樣?
拼配咖啡豆時是怎樣選擇咖啡豆的品種和使用比例的?
為什麼中國星巴克不僅咖啡比美國賣得貴 連馬克杯也貴了近一半?
如何做好一杯冷泡咖啡?

TAG:商業策略 | 咖啡 | 咖啡館 | 商業模式 | 商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