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紀還很小的孩子(大概3歲以下),以抱著搖晃的方式哄著孩子入睡是不是不好?

在推上看到以下這段話,所以有此疑問。

「抱著孩子不斷抖動,哭得越凶抖的越厲害,直到孩子睡去,實際上孩子是被抖暈過去了。嬰幼兒在一歲半前是腦發育高峰,而且出生後額葉尚未完全發育,腦組織的發育慢於顱骨的發育,因此顱內空腔較大,劇烈的活動頭部會導致「搖撥浪鼓效應」,而最常見的是硬膜下積液。」


除過贊道人老師的硬性打假,還想訕訕地嘲笑一下這句話:出生後額葉尚未完全發育,腦組織的發育慢於顱骨的發育,因此顱內空腔較大。

其實人的一生頭顱沒有增大太多,而腦在嬰幼兒期在顱骨中是相當飽滿的。根據現有學說,神經元是不可再生的,因此之後的「腦部發育」更多的不是神經元數目的增加(就是說不是體積明顯增大),而是神經元間連接的建立和退化(退化更多,否則就出現精神異常的),到了中老年階段,神經元退化,才出現腦萎縮。因此,認為不存在「顱內空腔較大」一說。

而且,就算顱內空腔大,也不代表大腦它就漂浮在腦脊液里連著腦幹根系隨外力搖擺。顱內也存在起固定和緩衝作用的結締組織。又不是火鍋里下的豬腦花……………………

再有,就算搖暈,這個「暈」也不是搖大腦搖的而是搖前庭器搖的。話說腦震蕩的眩暈是伴隨噁心嘔吐的,可不伴隨睡眠啊。


蟹妖。

我不是大夫,只能用打假方式嘗試查詢。

1、「硬膜下積液」——顧名思義就是顱內硬腦膜下有液體積聚。多為頭部外傷撕裂腦蛛網膜,使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流到蛛網膜外硬腦膜下形成。由於蛛網膜下腔的腦脊液能夠吸收到血液,而硬腦膜下的液體不易吸收,便可能越積越多,進一步造成腦萎縮,而腦萎縮則給硬膜下積液的增加提供了條件。二者互相影響,可能導致病情緩慢加重。 硬膜下積液多見於老年人,多有頭部輕微外傷,或發生於腦萎縮患者。

2、簡單核查一下嬰兒硬膜下積液病症其他形成原因:

「硬膜下積液形成的原因除破裂的蛛網膜的單向活瓣作用及積液蛋白含量高的滲透作用外,還與腦萎縮、顱腦發育不相稱、腦積水使硬膜下腔增寬、腦脊液的吸收和循環障礙有關」。

看起來,與顱內空腔確實可能有關,但是和嬰兒顱內空腔搖晃是否有必然關聯則毫無先例。

3、而「搖撥浪鼓效應」一詞則沒有任何醫學文獻出處,使用「撥浪鼓效應」同樣無。

對應的揣測了一下可能的英文是「Rattle effect」,同樣沒有見到任何文獻。

該詞大概系悱造。

4、綜上,這個效應其實不存在;硬膜下積液的病症也不是嬰兒常見病(否則這麼多年搖晃嬰兒的方法養育孩子,得搖出多少硬膜下積液?)而是老年常見病;「嬰幼兒化膿性腦膜炎(包括流腦)病程中常有多種併發症出現,其中常見硬膜下積液 (或積膿)」——即硬膜下積液本身常見於併發症;「嬰幼兒在一歲半前是腦發育高峰,而且出生後額葉尚未完全發育,腦組織的發育慢於顱骨的發育,因此顱內空腔較大」經查詢是部分正確的,更符合謊言的「三分假七分真」特點。

以上。

————————————更新——————————

shaken baby syndrome簡稱SBS,對劇烈搖晃嬰兒的問題有具體描述了。

http://en.wikipedia.org/wiki/Shaken_baby_syndrome

感謝網友@unusualnan 提供。


要晃到蛛網膜撕裂,那肯定不是親媽。


如果有顱內空腔,囟門怎麼解釋——謠。


母親搖晃孩子是世代傳下來的哄孩子睡覺的方法。學者們把這種方法稱為前庭刺激。美國科研人員發現,如果有規律地刺激嬰兒的與活動有關的器官,可以加速他的生長發育。如搖晃孩子使他的內耳前庭接受刺激,產生平衡感覺,這樣可以加快孩子學步的進程,還可以促進孩子動作日益豐富。美國學者對正常嬰兒做了試驗,把孩子放在微晃動的桌子上,每天晃動10分鐘,發現接受試驗的孩子比未經過試驗的孩子健康,而且發育得好,但過度的搖對嬰晃兒不利。嬰兒頸部肌肉非常脆弱,難以支撐幅度較大的搖動和沉重的頭部重量。(網上的總結)


缺點只有一個:會養成孩子對搖晃入睡的依賴性


謠。

個人感覺,供參考:

胎兒在子宮中,有羊水,當準媽媽走動時,胎兒會隨之搖動。所以胎兒對這種經常性的輕緩搖動是應該天生就適應的。

嬰兒出生後,在一個新環境中,對類似於子宮中的搖動應該是喜歡的,能夠給她以熟悉感和安全感,能夠消除她的不安,緩解她的不適。

我女兒小時候特喜歡趴在我胸前,而我半躺在搖椅上,搖啊搖。無論是睡,還是休息。有時候,我累了,不想搖了,而她還沒睡著,會讓我接著搖(3歲前)。這能證明搖,不是搖暈她了,還是她在享受。現在6歲了,前段時間發高燒,還特別請求我:像小時候抱我,搖搖晃晃哄我睡吧。

現在她平衡能力很強,不暈車(前庭神經發育好);智商至少是正常吧,情商比我高(我想這跟經常與父母親密接觸有關,抱著搖,也算其一吧)。

但多提兩點:1、搖的力量有要度,不要太大(哭聲越來越大肯定是有問題了)。2、經常搖著睡,容易形成習慣。如何不形成習慣,這個度很難把握。形成習慣後,比較累人。我家寶寶當時就形成了習慣,不過還好作息有規律,基本到點一晃就睡著了。


不是過度的大力搖晃是沒事的,很大力的搖晃,大人也會頭暈眼花更別提孩子了。我想起之前看過的一個視頻,具體題目忘記了,類似什麼媽媽看到爸爸這麼帶孩子肯定會拚命之類的,就是美國的所謂嬰兒瑜伽,大人拽著孩子的胳膊腿甩來甩去,說是有助於孩子成長。個人覺得思路可行方式欠妥。孩子正常生長過程中會發生各種情況,不支持為了所謂促進發育而刻意去做一些沒有定論的事,是需要給孩子提供必要的生長發育的條件,但也別太過於緊張。俗話說的還是有道理的,粗生粗養的孩子,長得更好。^0^


會造成腦損傷的搖晃完全不是搖著入睡的那種搖法!

是把嬰兒豎著前後搖前後搖前後搖,左右搖左右搖左右搖!


有的人搖晃的幅度太大了,你當是訓練飛行員啊,不得不擔心這當家長的也太缺心眼了。

不合適。


我從小每次夜裡醒了哭,都是這麼被搖著睡著的,現在沒顯現出多少和周圍人智力上的差異。


推薦閱讀:

人類的大腦功率是多少?
總是丟東西怎麼辦?
心理學上怎麼解釋「別人和我說話時,我有時會走神,從而錯失別人話中的重點」 的現象?
頭疼頭暈的時候腦子裡在發生什麼事?

TAG:育兒 | 大腦 | 闢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