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新用戶轉化率?

最近有了一些外部的資源,如何把外部渠道的流量轉化為網站的新用戶


無論是以前的流量為王,還是現在的產品設計和運營為王,其核心都在轉化上。如何提升新用戶轉化率?下面會談談怎麼樣避開三大誤區,用四大步驟幫助提升轉化率。

| 常見的轉化思維誤區

通過上面的分析,大家對轉化與日常業務決策之間的聯繫肯定有更深的理解。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思維的誤區值得注意,這也是我們GrowingIO與客戶溝通的過程中常見的問題,在這裡和大家分享一下。

誤區一:高流量=高轉化?

我們經常聽見這樣的論證:某某渠道的流量非常大,所以需要更多的預算資源投入。在這種邏輯下,流量似乎成了衡量效果的唯一標準;而實際上根據相應的數據分析結果,了解各個渠道對於核心轉化的貢獻,才可能做出對應的決策。

上圖是某網站註冊流程的轉化漏斗,分為兩步。左側是直接訪問來源,轉化率是 5.47%;右側是百度訪問來源,轉化率是 19.2%。可以看出,百度訪問來源的轉化率是前者近 4 倍。而從流量大小來看,直接訪問近 9000 人,百度來源訪問不到 3000 人,最終的轉化卻是百度高於直接訪問。

上面的案例告訴我們,流量大小和轉化效果之間的關係微乎其微,高流量≠高轉化。我們在關注流量大小的同學,更要關注其轉化效果,這樣評價渠道的效果才比較合理。

誤區二:只關心總體轉化率?

我們經常只關心一個渠道的總體轉化率,例如下圖的轉化漏斗(左側是谷歌渠道,轉化率為 10.1%;右側是微信渠道,轉化率為 9.57%)中兩種渠道的轉化率類似。如果只看總體的轉化率,在資源分配上就沒有太大差異。

實際上我們將每個步驟的轉化率算出來,可以發現很多細節問題。假如我們的註冊流程有 4 個步驟,中間存在 3 個轉化率。如上圖,我們發現谷歌渠道的第一步轉化率(22.0%)明顯低於微信的第一步轉化率(42.9%),但是谷歌渠道的最後一步轉化率(93%)明顯高於微信渠道的最後一步轉化率(53.7%)。看似差不多的總體轉化率,如果具體分析每一步,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樣的原因。

對於產品或者運營來說,谷歌渠道我就要針對性優化註冊的第一步轉化,而對於微信我們就需要針對性優化最後一步轉化。這麼細節的東西,也往往是我們容易忽略的。在註冊轉化,或者訂單轉化中,我們需要深究用戶轉化路徑中的每一個步驟,分析其中有無可以改進的點。

誤區三:轉化率的提升=用戶體驗的改善?

轉化率與用戶體驗之間是有一些微弱的聯繫的。一般來說,用戶體驗改善了,用戶就會經常使用我們的產品;這個時候我們通過提供完善的信息和較大的註冊、購買按鈕,用戶就很容易去點擊,對應的轉化率勢必跟著提升。

但是兩者不是完全關聯的。

舉一個 GrowingIO 的例子,有一段時間我們的註冊轉化率大幅度提升,我們非常高興,但是當時我們並沒有做特別的改進。於是我們就想分析為什麼這些人的轉化率突然提升。我們使用 GrowingIO 的「用戶細查」功能,仔細觀察這些人的行為軌跡。

上圖是某用戶的操作軌跡:他先進入我們的網站點擊了右上角的「登錄,然後在登陸頁面反覆幾次輸入密碼都失敗了。最後用戶放棄登陸,直接重新「免費註冊」了一個賬戶。這就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註冊轉化率,但是並不意味著用戶體驗的改善,反而是惡化。這樣給我們的團隊提了個醒,在了解轉化的同時,還要了解用戶的行為軌跡,幫助我們更佳精準地定位客戶體驗中的問題。

| 提升轉化的四部曲

針對不同的行業、不同產品的移動端和網頁端、不同的場景下,我們都有對應的不同分析框架去思考這個問題;下面和大家分享的是一個非常概括的思維方式。

我們首先了解的是提升轉化的四部曲:首先關注正確的用戶群體,然後關注用戶體驗,接下來了解最佳的轉化路徑,最後可以做一些復購或者增購的內容。這個分析框架的主要目的是將看似複雜的轉化問題拆解成不同的模塊,然後一一擊破。

(一) 定位正確的用戶

什麼是正確的用戶,不同的部門對此有不同的理解。

市場同學在各個渠道投放,通過產品、服務、內容去吸引用戶,但是不同渠道來源用戶有一定的差別。針對不同渠道的用戶,市場需要制定不同的推送和不同的落地頁,以提高針對性。產品同學也要關心用戶的分類,通過用戶在產品上的使用行為對不同用戶群體制定不同的運營策略,或則會優化不同的產品特性。對於銷售的同學來說,根據與用戶溝通的結果來找到正確的受眾和決策者,這也是一個尋找正確用戶的過程。

以 GrowingIO 的註冊轉化為例,最近我們通過很多渠道推送了很多乾貨文章,吸引力很多用戶。我們發現很多用戶是通過移動端來關注我們的,於是我們藉助【用戶分群】功能,分別篩選來自iOS和安卓來源用戶,有區分地研究這些人群的特點,以便做針對性的產品改進和內容優化。

(二) 提升產品的體驗與流暢性

定義好用戶人群後,我們需要認真關注轉化流程的用戶體驗。改善用戶體驗的方法很多,如調配按鈕位置、界面的顏色,或者進行整體的改版、產品交互等等,這裡面細節決定成敗。

互聯網企業需要迅速迭代、改進產品,不斷提升產品的用戶體驗;這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需要一些工具來搜集和分析用戶的行為數據,GrowingIO 本身就提供這個功能。我們經常會提到,GrowingIO 是無埋點數據採集,那麼無埋點數據採集和分析的優勢在哪裡呢?以前運動員在操場上比賽,需要設立很多機位定點一張一張拍攝運動員的狀況。那麼我們就是一個全量的數據採集,將整個運動場攝影下來,每個運動員的每一步、他的呼吸都記錄下來。這個全量採集的數據就可以幫助我們去優化一個產品或者改進運營流程,這對互聯網企業是很重要的過程。

此類問題的表現是為什麽用戶註冊了一半卻放棄了等等。

遇到這類情況,在保證產品本身可用的情況下,我們需要進行分維度查看轉化,找到適配性問題。

如果各訪問來源 / App 渠道、各地域的轉化數據都無異常,但設備類維度出現異常,比如某個瀏覽器、某個手機機型、某個操作系統轉化低,或者僅僅是某個瀏覽器 / 操作系統 的某一個版本轉化低,就要注意是否存在設備的適配性問題。

如上圖,我們通過維度對比,發現 iPhone 6 Plus 的轉化率比 iPhone 6 低了 15%,於是發現了 iPhone 6 Plus 的適配存在問題,並及時進行了修復。

(三)優化轉化路徑

我們常說的轉化路徑或者漏斗分析其實是同樣一個東西,但是不同行業有不同的轉化路徑。電商、OTA、O2O 行業最終的下單量是視為轉化的。而對 SaaS,社交類,我們往往將註冊人數作為一個轉化點。我們需要了解一個用戶經歷了哪些步驟,最終完成了這些轉化。轉化的過程中給予了用戶足夠的決策信息,過長的轉化路徑,會導致用戶的流失,但也不是越短越好。

我們以 GrowingIO 的技術博客為例,我們想了解一個用戶在經歷了哪些步驟後完成轉化。下圖展示了一個博客瀏覽者的轉化過程:看到我們的博客文章,感興趣點擊了註冊;註冊手機號,驗證號碼;補充基本信息;註冊成功。我們藉助漏斗轉化分析的思路,分析了用戶每一步的轉化率,以幫助更好的優化註冊流程,提升轉化率。

了解了轉化流程後,我們也可以進一步拆分這些步驟,了解不同用戶群體之間的差異。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很多所謂的轉化點、分析點,這些分析點都會幫助我們很好地提升轉化。以上面的註冊轉化為例,我們通過【用戶分群】功能分析不同類型瀏覽器用戶的轉化差異。我們發現總體的轉化率是 11%,但是其中 safari 僅為 1.59%。

這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做產品的同學一看就知道轉化點在哪裡,我們需要從哪裡著手。我們藉助我們 GrowingIO 自己的產品也來分析反覆應用和分析,根據不同的分析結果去優化轉化路徑。

(四) 關注復購與增購

對於電商類平台,用戶的回訪、復購和增購是非常重要的指標。像淘寶、京東這樣,用戶可能幾天就復購一次;而像 OTA (在線旅遊)這樣平台上的用戶的復購周期就會比較長,可能幾個月半年才一次。復購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其本質就是留存,我們需要關注並優化它,有利於提升整體的轉化率。但是復購這東西並不是對對所有平台都那麼重要,比如 SaaS 產品,註冊一次就夠了,我們線下去和客戶溝通就好。

另外,復購和留存問題,我們知道它是可以直接影響轉化本身的。新用戶的獲取成本比較高,而老用戶的留存和復購成本遠遠低於新用戶,所以從成本的角度考慮也是一個非常划算的事情。

| 總結分析

首先,對於業務本身和用戶的了解,是我們進行轉化的核心。只有針對性的了解用戶,針對不同的業務,我們才可能制定出不同的優化方案。

第二,在轉化分析的過程中要發現問題。在我們轉化的流程、路徑中,找到那些可以證明這個流程有問題的數據,接下來才能制定出不同的優化方案。

第三,提出假設,迭代試驗,檢驗假設。在這個過程中,產品、運營和市場同學需要更加靈活的思維,藉助一定的工具去迅速嘗試不同的內容。

在過去十幾年中國互聯網企業往往是流量驅動的運營模式,通過投放、地推等方式獲取用戶進入產品內,進而希望一部分用戶最終轉化為付費用戶。近幾年,隨著市場成本的提高,這種粗放式的流量模式不可持久。尤其是在大企業(資金充足)佔領了主要的市場渠道後,對於中小型企業再花多少資金去獲取流量都是不現實的。

因而我們逐漸提出以產品設計、產品運營為王的理念。在美國矽谷非常流行的Growth Hacker概念的核心就是海盜法則——AARRR模型,該模型就是以產品設計和運營為核心,獲取用戶,迅速轉化,提高留存,然後變現和傳播。這些都是以產品設計和運營為核心的!

當然,無論是之前的流量為王,還是現在的產品設計和運營為王,其核心都在轉化上。

以公司為例,經常以營業額或者變現作為一種核心轉化。市場部門,關注不同渠道流量的轉化和註冊。工程部門,優化創新產品也是為了更好的用戶體驗,從而幫助用戶完成核心的轉化。至於銷售就更加直接了,在這裡客服也充當了以服務為核心的轉化,因為用戶的留存本身就是服務於營業額的。轉化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點,幫助企業和團隊去優化和排優相應的產品和服務。

這是我們第 11 期網路公開課的內容,「避開三大誤區,四大步驟幫助提升轉化率」。

主講人是 GrowingIO 聯合創始人陳明,畢業於斯坦福大學,前 LinkedIn 商業分析部高級經理,帶領團隊負責「人才解決方案」產品和營銷等數據分析與挖掘。曾就職於 eBay、LinkedIn 等,8 年多產品和市場數據分析經驗。

備註:本文中數據產品截圖及數據來源來自於 GrowingIO 矽谷新一代數據分析產品 。


解決需求是最根本的,不管有多麼強大的外部資源,網站本身不能提供用戶需要的信息,不能滿足用戶需求,也不會有轉化。至於用戶體驗優化、流程優化、頁面設計等等,都只能做到錦上添花,不可能做到雪中送炭。

個人感覺,國內的網站,超過90%都一味的強調流量訪問,重點都在如何吸引更多的訪客,很少有人關注網站本身的存在是不是有價值,對用戶來說,訪問過網站之後是否能提供有用的信息。

一個不是很恰當的比喻,對網站本身的提升,就像是練內功。網站外部的資源優化,就是武功招式。在一個內功高深的高手面前,所有的招式都是浮雲。但是,內功的提升不像招式那麼快,大多數人又都喜歡走捷徑。


如果不考慮網站本身的定位等問題,只從體驗層面上來講,應該多關注下註冊流程上的體驗與優化,註冊提醒是否足夠,流程是否過長,註冊跳轉的頁面是否較多,註冊所需資料是否過多等等。

此外,還需要在引導上明確的告訴用戶網站的功能與作用,至少,應該給用戶一個註冊的理由。

舉例:

客戶端遊戲則是在外部資源引入用戶後,非常注重客戶端的下載體驗、下載提醒、遊戲介紹、註冊及註冊獎勵;其中比較重要的衡量數據是官網的轉換率和健康度(載入完官網頁面的速度)


轉化率指的是實際下單的顧客在總體訪問流量中的比例。3%的轉化率,意味著每100位訪客中,有3位是下單顧客。一般來說,電子商務網站2%-3%的轉化率是一種常態,但也有很多網站能遠遠超過這個平均值。 據權威研究顯示,消費者最終放棄在線下單的三大理由是:價格因素;安全擔憂;網站體驗。如下我們列出幾件比較關鍵的工作。不斷做精做足,則必會提高轉化率。 1,做好登陸頁,力爭「引人入勝」 網站主頁僅僅是顧客進入你的網站的許多入口之一,有時候可以說是並不特別重要的入口。你可能會做出很多登陸頁,用在Google搜索引擎的搜索結果鏈接上,用以引導流量不通過你的主頁即前門,而直接進入特定的產品頁面。利用Google分析工具來研究登陸頁的瀏覽情況,特別需要研究彈出率(bounce Website Optimizer是一個比較好的工具,可以測試不同的登陸頁在吸引流量方面的效果。 2,建立同潛在買家的信任 同潛在買家建立第一印象下的信任關係,是成功銷售的前奏。可以在網站上儘可能展示足以增強買家信心和信任的信息,比如PayPal意味著網站交易的安全性,比如某一權威協會的會員地位易於增加買家的好感。這些有助於產生信任感的信息應該不僅展現在首頁上,也應盡量出現於產品頁面上。 另一種建立信任的方法則是利用多元化的溝通手段,讓潛在顧客發現他可以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實時聊天工具、或博客同網站經營者溝通。要知道人們都希望在虛擬世界中進行交易的對象是活生生的人,這一點不管中國還是西方,人同此心,概莫能外。 3,讓購物流程更順暢簡易 讓顧客易於找到他需要的商品,把產品分類成最熱銷、最有性價比、最特惠、新品等。也可以考慮使用產品評分機制。整個購物過程需要簡單和流暢,不要有多餘的頁面或信息干擾潛在顧客的決策。 4,多描述產品價值 產品性能固然需要描述,而產品對消費者的價值則更應該描述。產品性能比較、價值比較、價格比較,以及客戶反饋,這些信息都有助於刺激訪客變成顧客。 5,隨時在線 要確保消費者能隨時方便地聯繫到你。千萬不能讓顧客到處去尋找你的聯絡方式。當然,為了避免顧客總是問些基礎的問題,可以考慮製作一份FAQ放在網站上。 6,交叉銷售 在線購物車就像是商場里的結賬走廊。消費者排隊等候的時候,也許正是商家讓其花錢再買點東西的最佳時機,這即是所謂的交叉銷售。如果顧客買了一個筆記本電腦,那麼他們也許還需要一個電腦包。你在麥當勞點單時每次都會聽到營業員對著你進行交叉銷售,「您是不是還想來一份新出的炸雞翅嗎?」 7,善用購物券 學會利用購物券來刺激消費者購物,或者讓一次購物者變成重複購物者。你可以利用現成的購物券服務商如Coupon Cabin或TJOOS.com。 8,填寫個人信息易簡單 網上填寫個人信息是一個很容易讓消費者放棄購物的惱人的程序。往往人們會因為填錯一個空格而需要重新輸入。建議是用星號註明必填項,假如有些信息需要用一種固定格式填寫,比如電話號碼或信用卡號碼,最好是提供一個例子。 9,明確運費 10,提供多種支付手段 除了主要的支付網關如PayPal之外,儘可能多地提供其他支付方式,給予消費者更多的支付選擇,意味著更高的銷售幾率。 做好上述幾項事情,相信你的顧客會帶著滿足的微笑,隨手點擊「下單」鍵。一個潛在客戶的轉化就此完成 。


沒有效果(用戶轉化率)有幾個關鍵詞因素

1,用戶來源或渠道的選擇;2,廣告或展示的創意;3,素材的製作;4,著落頁的優化;


個人的一點感覺

這跟有沒有外部資源應該沒什麼關係, 無論是從外部資源, 還是內部邀請來的用戶 都有這樣的問題

不過外部資源與當前網站的用戶群間的差別也是需要考慮到的地方.

方法主要還是引導, 抓住用戶的G點, 快速有效的讓用戶理解網站的作用及功能吧,

在上面的基礎上, 針對特殊渠道, 可以定向的做一些獎勵的機制, 像端游在各個媒體渠道放碼的模式


外部資源用戶的轉化,說白了就是一個用戶細分的問題。

來了一撥人,你可以很揮霍地廣撒網,補到若干撞到網線的小魚,然後因為網眼太粗,錯過了大魚。

大數據時代,私以為更多地要從用戶細分考慮,即所謂的精細化運營。

乾貨來了:

1、確定若干場景:從特定節假日、某社會熱點爆發日……

2、細分用戶:特定場景必定對應著特定用戶群,這時候,想辦法把他們曬出來。目前互聯網用的比較多的是用戶畫像,說白了就是用戶標籤。這個有賴於前期的準備工作,所以你看,有了流量並不是這麼魯莽地用的,你得同時進行相關的準備。(當然提前有有更好)

3、刺激用戶:若自己有資源,當然可以選擇push、簡訊、或者各種曝光展示的方法。沒有資源,就只能花錢投廣告了。

4、刺激方式:無論哪種形式刺激,都需要找到該場景下最能打動用戶的點,廣告學叫USP。

5、落地到產品:精選產品,與該場景該細分群體適配,不然相信我,前面全白搭。

6、數據後評估:效果與預期是否一致,若不一致,往前推流量轉化,哪一步出了問題,立刻馬上優化他,再推。恩,就是不斷快速試錯的過程~誰讓咱提前留一手,沒把流量嘩啦一下用光呢~

關鍵數據節點:

以push為例——

準備推送數據、請求第三方數據、實際推送數據、到達客戶端數據、客戶端打開數據、落地頁轉化數據。

如果想做的精細些,不妨在推送的時候,策略分組實驗,get轉化最高的USP,再推。

落地頁的優化則需要做數據採集,埋點是必須的。

重要的點可以是:打開數量、打開立馬關閉的數量、瀏覽時長、瀏覽屏數、瀏覽坑位佔比、具體板塊的點擊情況、板塊內的跳轉情況等。。。。

以上~

歡迎一起探討~


我們通常會關注有多少人在下載了app後註冊了,這是註冊轉化率;有多少比例的註冊用戶成為了vip會員;有多少人在瀏覽了app中的某件產品後,點擊了購買按鈕,這裡面又有多少比例的用戶最後成功購買了,這裡面都存在著對應用以及業務至關重要的轉化率。

轉化率是指在一定事件內達到期望行為的人數(次數)占入口總人數(次數)的比率,基本上所有的App都有一定的核心功能,而核心功能的使用頻率或者使用人數很大程度上就決定了一款App的成功與否。在如今推廣成本日益增加的條件下,提高核心功能的轉化率就顯得尤為有價值了。

在了解如何提升轉化率之前,首先要了解漏斗模型,在一款App中,每個功能的實現都是用戶沿著某條行為路徑進行的,如下面的註冊流程:

發現問題:

通過對用戶行為數據進行統計監測發現問題:在註冊流程中,用戶從填寫個人信息到完善個人信息之間的轉化率很低,與其它步驟相比有很大差距,大量用戶沒有註冊完成就直接離開。

列出影響因子:

1、頁面干擾元素太多,註冊頁面上有多個其它頁面的導航按鍵,分散用戶注意力;

2、註冊步驟太過複雜,在填寫完部分信息後發現又要完善個人信息,用戶對於註冊的概況流程不清楚;

3、沒有輸入提示和驗證,用戶往往在提交信息時才發現信息輸入錯誤,用戶體驗比較差。

通過數據驗證:

通過對頁面的所有事件進行嵌碼之後發現,註冊頁面中的其他頁面的導航按鈕的點擊率占頁面所有事件點擊數的60%。並且在完善個人信息的頁面的跳出率明顯大於其他頁面跳出率,而提醒信息輸入錯誤的頁面出現次數佔比超過50%。

進行優化:

1、優化頁面,將註冊流程中的不必要的其他按鍵統統去掉,完善對用戶的引導;

2、優化過程,將完善個人信息合併到前一個步驟,並將部分非必要填寫的信息進行簡化,增加用戶註冊流程提示,如淘寶註冊流程:

3、增加輸入信息提示,在用戶輸入不規範或錯誤信息時,提示用戶信息輸入不正確。對用戶進行有效引導,提升用戶體驗。

驗證效果:

註冊流程轉化率有了明顯提升,整體轉化率相較之前提升了3倍。

當然,轉化的優化不是一個線性的過程,而是一個循環的過程,並且一次性優化因素不宜太多,而是加快驗證速度,避免優化後無法確認影響因子的實際影響結果。

其次,在這一整套迭代過程中,尤其是在發現問題以及驗證的過程中,及時獲取數據以及保證收集數據的準確性也是相當重要的,如何快速獲得用戶行為數據是重中之重,目前國內市場上的統計分析平台較多,比如友盟,在ID識別、收羅、數據發送效率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積累;另外Cobub Razor作為國內唯一的開源私有化用戶行為分析平台,在分析用戶行為數據上,提供自定義事件和漏斗分析等高級功能,其倡導的生命周期管理方案,幫助企業進行可持續性的移動創新。


給你提供一個思路,你看看怎麼樣:給用戶一些優惠,提升用戶的轉化傾向;簡化用戶的轉化過程,提高用戶的轉化成本。這樣能一定程度的提高用戶的轉化率。例如:用戶邀請碼優惠活動,再通過最近出現的免填邀請碼策略,省略用戶填寫邀請碼的步驟。我最近就是通過一個叫Openinstall的SDK實現了免填邀請碼的能,可以參考一下


那麼如何有效地提高呢?我覺得需要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1. 動機:需要給用戶理由,為什麼要註冊?

2.
流程:需要簡化過程,畢竟每多一步,就要流失一部分用戶。動機就像女人的身材和臉蛋,而流程更像女人的頭腦和心靈,絕大多數的人總是因為一個女人的身材和臉蛋去了解的她的頭腦和心靈,所以如果沒有動機,流程再順也是白費。當然絕大多數的人也會通過一個女人的頭腦和心靈去否定她的身材和臉蛋,所以如果流程不順,即時有動機,也總會被消磨殆盡。

而當考慮這個問題的時候,我們大部分人總是糾結於流程的優化,卻忽視了動機的研究,這樣即時優化地再好,也只能小成;而解決了動機的問題,那註冊率真是會蹭蹭地往上漲~

動機:不僅要關注能得到什麼,也要關注會失去什麼

動機,其實也就是能提供給用戶的利益,這是說服他們最好的理由。下面的這些功能場景,估計每個人都很熟悉:

收藏:各家的慣例,只有登錄後才可以收藏

下載:各大論壇的常用手法,往往為了帖子中的附件,得先登錄才能下載

互動:不論是點贊、留言還是評論,統統先登錄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統一的特點就是在用戶在完成自己目標的路徑上,人為或者非人為的增加登錄環節,以提高註冊率,而吸引用戶的就是他們即將要得到的利益,這是大家的共識,沒多少可說的。但除了要讓用戶關注能得到什麼之外,還有一個更好的辦法,那就是要讓用戶關注會失去什麼。為了更好地說明這個問題,先上一張圖:

如果是一個搜狗瀏覽器的用戶看到這張圖,想必會點擊查看詳情吧~畢竟人總是趨利避害的,而避害的優先順序總是高於趨利,這也是大部分人貪圖安逸、滿足現狀的主要原因。讓用戶關注會失去什麼比讓用戶關注會得到什麼的轉化率要高出很多,這也是被客戶端彈窗大戰所證實的。那麼在登錄這個環節,如何巧妙地運用呢,請看圖:

這個例子的巧妙點就在於將登錄和註冊後置,當你將大量要發布的內容填寫完成時,到最後一步發現讓你登錄註冊,如果不,那對不起,之前辛辛苦苦填寫的大量表單內容就要被無情地作廢了,這種失去本質上是一種沉沒成本,但大部分人還是在這個環節上會乖乖滴註冊了,OK,轉化率大大提升。這種讓用戶關註失去的利益驅動目前還是不多見,但很多地方其實是可以借鑒的,希望與各位同行們共勉。

流程:不該要的不能要,將來要的不能要

最好地流程應該是刪繁就簡,其次才是細節的優化。具體到註冊這個功能上來說,那就是:

不該要的不能要

首先要考慮的問題是需要一個什麼樣的帳號體系?必須要有自己的嗎,還是只需要第三方登錄的?即時要有自己的,必須支持手機、郵箱嗎,還是只需要一個就好?每增加一個選擇,不僅增加開發量,也增加了用戶的選擇難度,更增加了後續的維護成本。業務不一樣,對帳號的要求也不一樣,黃頁模式注重手機號;社區模式注重關係鏈;電商模式好像希望啥都有,這個只能因地制宜了~

將來要的現在不能要

最不能忍受地是,有些產品的註冊流程能多達七八步。但仔細想來,很多信息其實並不是在註冊的時候就需要的,比如綁定手機號、綁定郵箱,添加個人詳細信息等等,這些並不影響用戶的基本體驗,只是在將來體驗更多長尾功能時所需要的,那麼完全可以等到有需要的時候再去引導補充。而一下子全放到註冊流程裡面來,那能完全按照流程走完這幾步的用戶能有幾人呢?

將選擇控制在最少,將步驟控制在最少,這兩點做到,那流程上也就差不多了。

說了這麼多,補充一個自己的案例,再來說明這些問題:

背景:黃頁模式,以讓用戶留下手機號預約為核心目標,附帶驗證支付的模式,採用返現的噱頭

原型:

返100的其實只是預約,那麼只需要留下手機號即可;返300的涉及到支付,必須登錄後才可以,但如果直接告訴用戶交錢才可以返300,那麼流失率會太高,所以先以即將獲得的利益,即比100元多出200元的300元作為誘餌,引導用戶登錄,完成第一步,再攤牌。

如果用戶選擇登錄,那麼獲得一個新用戶,over;如果選擇返100的,只留手機號,那麼在獲得該預約單的基礎上,採用下述方式引導登錄:

如果是已被註冊的手機號,那麼只要輸入密碼即可登錄;如果是新手機號,那麼設置密碼並確認即可登錄;因為用戶的手機號已經驗證,所以在這一步只需處理密碼的問題,再通過「只差最後一步」來刺激用戶儘快完成。

當然,也有用戶直接註冊,那麼:

第一步讓用戶輸入手機號和密碼,並確認密碼,通過確定按鈕進入第二步,再來校驗驗證碼,通過完成按鈕結束。

如果將驗證碼放在第一步,會影響轉化率,畢竟多一個表單項,多一些流失。但放在第二步,因為已經付出了第一步的沉沒成本,此時流失率很低。而確定按鈕本身含有歧義,點擊進入第二步,也算合理。第二步的完成,能給用戶明顯預期,知道是最後一步,讓其放心。

來源:用案例經驗告訴你,如何有效提高註冊轉化率


最簡單也是最基本的:用戶需求,用戶需求,用戶需求。


不同的網站方法都不一樣的吧?社交網站?遊戲網站?購物網站?

如果是社交網站,個人感覺,註冊流程的簡單,用戶操作界面的流暢,好友推薦/找好友方便好用,有豐富有趣的內容。如果用戶體驗不好,又沒有好友,棄用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


較高的用戶留存率和用戶參與度是可以保證用戶轉化率的。

如何提升用戶留存率呢?

商業的唯一目的就是創造和留住客戶

我們的APP運營人員向來比較擅長讓越來越多的人使用我們的產品,成為我們的用戶。但是在擁有了這些用戶以後又該怎麼留住他們呢? 一款新應用能吸引幾十萬上百萬的用戶可能不是什麼難事。但是想要保留這些用戶並且讓用戶數增漲到一個億,這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雖然用戶留存是一項需要我們堅持不懈的花很長時間來完成的工作,但是我們依然可以採取一些措施在短期內提高它,並且可以提高用戶的活躍度,譬如一些營銷活動或者根據用戶的歷史使用情況給他們精準的推送相關消息等,這都是與用戶互動讓他們參與進來的好方法,用戶可以從這些活動和消息中獲得更有價值的東西,用戶需求滿足了留存率自然也就提高了。

以一個項目管理類的APP為例,我們可以給下載了APP但還沒有在上面創建項目的這群用戶發送一個入門使用指南的消息,或者給一直積極使用這個APP的用戶發送新功能體驗消息,這些消息在給用戶創造價值的同時也是在提高用戶留存率。做以上這些工作並不會花費我們很多精力和時間,但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意想不到的回報。

用戶留存的三個階段

從用戶開始使用我們的APP到用戶忠誠於使用我們的APP並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們什麼也不做的話,是無法知道用戶什麼時候會投向競爭對手的懷抱。所以,這就需要我們通過數據了解用戶留存的三個階段,並採取有效措施留住他們。下面是用戶留存的三個階段:

  • 早期留存:讓新用戶採取行動開始使用我們的產品。
  • 中期留存:讓現有用戶養成使用我們的產品的習慣。
  • 長期留存:讓長期用戶通過我們的產品實現更多價值以提高他們的忠誠度。

我們需要不斷向用戶展示我們產品的價值,不然用戶遲早會轉向我們的競爭對手

此時,只需要記住用戶留存是我們的目標,然後把目標分解成一個個階段去實現就好。這樣更有利於我們創建更有針對性和更有效的生命周期管理。

早期留存——激發「頓悟時刻」

我們促使用戶使用我們的產品一般是在下載後的7天內實現的,如果我們沒能在這段時間激起用戶的好奇心,讓他對我們產品感興趣,那他可能以後再也不會使用了。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確保用戶在註冊我們產品的時候能讓他立馬看到我們的產品對於他的價值。這就是所謂的「頓悟時刻」,用戶在看到我們的產品價值時會想「啊,原來是這樣的,我明白了」。

新用戶只能通過實際操作才能從我們的產品中獲得價值。對於印象筆記來說,新用戶可以創建一個待辦事項表。對於有道來說,用戶可以可以通過拍照翻譯,通過語音查詢。你的真愛用戶會自己去做這些事情,但對於那些不怎麼積極的用戶來講,就需要我們一點小小的推動。而消息推送在這個時候就是最有效的工具了。

中期留存——鼓勵用戶養成習慣

「沒有觸發,沒有行動,沒有習慣,沒有留存。」

微信、支付寶、百度搜索這些產品都有一個共同點——他們讓用戶養成了使用習慣。當我們養成了使用這些產品的習慣後,簡直無法想像如果有一天沒有這些產品了日子該怎麼過。那麼,如何引導用戶在我們的產品中養成這些習慣呢?每一種習慣的形成背後都是有誘因。

引導用戶的觸發有多種形式,比如通知、提醒等——但電子郵件和應用內推送消息尤其有效。以一款相親軟體為例:

作為一個相親類APP,如果你不上傳照片,保持最新的個人資料,是很難收到異性浪漫邀約的。沒有人會愛上一個匿名的阿凡達。所以,編輯一封電子郵件或者推送一個應用內的消息,告訴用戶去完善這些資料是很有必要的。觸發的成功往往依賴於深度的通知和輕推。與其在場景外發送一封郵件,還不如在用戶經常訪問的關鍵頁面給一個提醒,即操作引導:「沒有頭像,您將無法被心儀對象搜索到,快上傳頭像吧」來的更直接有效,如果用戶不能從這樣的行動中獲得他感覺有價值的東西。沒有人會自發的去完成個人資料的填寫。那麼回到我們產品本身,用戶能從中得到什麼,在這裡他們能做什麼?這是他們繼續留下來的理由。如果你的消息沒有連接到用戶的意圖和目標,那麼它就沒有發揮任何作用。

長期留存——讓火花永保活力

如果我們足夠幸運,能夠開發出一大批強大的用戶群,那我們會覺得這一天過的很有價值。移動互聯網行業競爭是非常激烈的,一旦我們犯錯,用戶就很有可能會流失到競爭對手那兒去。我們必須持續不斷地向用戶展現我們產品的價值,這樣才能保持用戶留存率的穩定與增長。

有很多方法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用戶留存,比如獎勵用戶,但通過推送消息來讓老用戶推薦新用戶也能很好地幫助我們實現用戶留存。

推薦新用戶在常人看起來更像是一種拉新的策略,但它的好處遠遠不止於此。國內的互金產品常使用這一策略。這裡,我們以一款打車軟體為例:

邀請好友規則在這裡有以下3點好處:

  • 可信的口碑推薦會帶來新用戶。
  • 習慣開始形成,因為一群朋友開始依賴同一種產品。
  • 雙邊推薦項目鼓勵現有用戶共享,同時降低新用戶的風險。

(右圖:新老客戶均可領取優惠券一張,是雙贏的局面)

這樣的規則會鼓勵現有用戶形成習慣,同時也會獲得新用戶,這些新用戶很有可能重複我們老用戶的推薦行為,如此形成良性循環,從而在增加新用戶的同時又提高了留存率。

把我們的用戶變成終身用戶

如今的APP運營者必須持續贏得並留住用戶才能很好的生存下去。 如果能把現有用戶和新增用戶變成終身用戶那就再好不過了!

關於提升用戶參與度的文章Cobub用戶行為分析平台博客有,可以參考參考。


如何提升用戶的轉化率?

用戶是否對產品存在需求

用戶訪問產品的內容是否夠吸引人

用戶的忠誠度如何培養

用戶轉化路徑是否通過了一些運營手段激勵

用戶對產品的信任該如何體現

……

用戶運營,活動運營,產品運營,社群運營……通通想一遍,每個運營環境都可以成為影響轉化率的因素。

我只是讓你想一遍,最好全部寫下來,然後制定宏觀的運營方向和微觀的運營策略去指導你執行。


對於新用戶來說,提升轉化率,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場景分析、路徑分析,掌握新用戶的瀏覽軌跡。

場景分析用於分析網站關鍵或既定流程的執行情況,以及影響執行效率的因素。

假定昨天一天有100個新用戶來到這個網站,然後進行了產品瀏覽,我們期望這100人能夠順利完成接下來所有的流程,直至付款成功。可現實卻是:根據系統分析發現最後成功付款成為會員的只有10人,那麼問題到底出現在哪個環節呢?是哪個購物環節流失的,原因是什麼?我們就需要通過場景去分析,找出癥結。我們看一下場景分析圖:

通過上圖我們可以看出在「註冊填寫頁」用戶退出率高達96%,可見用戶都在這個環節流失了,接下來我們要做的就是對「用戶註冊」這一環節進行優化。如何優化呢?

這一點我們可以通過熱力圖去優化,如圖所示:

通過熱力圖我們看到註冊的資料太繁瑣,導致用戶放棄。這時候對一些不必要的環節進行刪減,比如姓名,手機,驗證碼這些。此外如果是用手機註冊,還需要對驗證的時間進行測試,既不要太長,又不要太短。如此一來,將更多的用戶轉化為我們的會員。

(了解更多乾貨,請專註微信公眾號cn99click)


標題跟內容描述是兩個問題,一個是提高轉化率,一個是拉新。


看到張希夢回答了………黑一句:growing io真的蠻難用的。


推薦閱讀:

TAG:產品經理 | 用戶分析 | 數據分析 | 轉化率 | 運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