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和的通貨膨脹是不是一定利大於弊,甚至可以說是基本上沒有危害的?
排除向惡性通脹發展的可能,溫和性通脹帶來危害似乎就是社會財富的微調,也就是購買力下降,但是他能帶來促進經濟發展,降低失業率等好處,而且通脹過後的購買力下降,可以通過勞資談判,加薪等方法來彌補,這麼說來,溫和性通脹基本上沒有危害了?可我總覺得哪裡不對勁,望專業人士指教。
首先,長期內菲利普斯曲線並非是如它最初出現在統計學家筆下時那般優美而穩定,以通貨膨脹為代價換取更高的經濟增長率和更低的失業率是不可行的。通貨膨脹率的提高將最終導致行為人通貨膨脹預期的提高和菲利普斯曲線的位移。通脹和增長、失業間的穩定替代關係在長期內是不存在的,依部分人的觀點,它在短期內也至少是不可靠的。
第二,周曉農同學的意思是通脹存在一定的財富再分配效應,如果這種再分配導致高效率的部門獲得更多資源,那通脹是有利的。我對相關文獻缺乏了解,但對這個前提的成立表示謹慎懷疑。在利率與通脹率缺乏掛鉤機制的情況下,通脹會導致財富在借方與貸方間重新分配,會帶來所謂的「通貨膨脹稅」,而我無法想到任何會導致借貸雙方之間在效率上存在穩定、必然而顯著差別的情形,即使當獲益者是政府時(依我個人意見,「即使」應當被替換為「尤其」)。
第三,通脹是有成本的,即使是溫和通脹也存在菜單成本和鞋底成本。前者來自頻繁調整價格給商家帶來的額外成本,後者則源於通脹下行為人減少現金持有量從而頻繁跑銀行帶來的成本(你看經濟學家也是有幽默感的……)。
第四,仔細看以上三點的話,你會發現一個可預期、因而全社會都能循此及時調整價格和行為模式的通貨膨脹成本應當是很低的,這也是國外不少經濟學家力主設立一個公開的通貨膨脹政策目標的原因。通常認為這個目標應當大於0。依我理解,其中原因可能有兩個方面:第一,大於0的通貨膨脹率和隨之而來的較高的利率可以給政府提供一定的政策操作空間,避免流動性陷阱;第二,相較溫和通貨膨脹,通貨緊縮的威脅要大得多,略大於0的通脹率可以避開後者。綜上,溫和通脹並非必然利大於弊,但一個可預期的溫和通脹很有可能是利大於弊的。謝邀。我想這應該是對的,一般來說,通貸膨脹哪怕是溫和的,也和貨幣發行的增量有關。現在我們假定,出現了溫和通脹,這種溫和通脹是由增加適量貨幣帶來的。增加的適量貸幣,流向了兩個方向:一、國家宏觀調控部門需要鼓勵的方面(假如大多數情況下,其鼓勵的是對的);二、流向了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成長性好的企業。兩者都會使經濟更健康。這樣,得到資金鼓勵的實體成員收入會增加,產品更新換代會加快,雖有溫和通脹,但購買到的東西會更實惠更好用。
這就好比給機器添加適量的潤滑劑,機器運轉的效果會更好,沒有,運轉情況就會不好,但也不能多了,多了就成了惡性通脹,對經濟從來都有很大的破壞力。這就好比把機器泡在潤滑油里,機器就可能熄火,造成的損失就大了。
就失業率而言,反映的是勞動力市場自發的供需平衡。很難理解人為的干預這種市場平衡能帶來多少經濟效率。而沒有經濟效率的提升,也很難想像經濟產出為什麼會增長,社會福利為什麼會增加。而如果市場自發的供需平衡就是經濟的最高效率,那任何干預都是在降低經濟效率。在降低了經濟效率的情況下,如果經濟產出和社會福利還會增加,那就必然存在其他地方的浪費,比如自然資源。自然資源一般不在經濟核算的範疇,所以其損失就被忽略了。提高經濟效率的核心在於資源的優化配置與交易成本的降低。通貨膨脹能促進資源的優化配置嗎?能降低交易成本嗎?溫和還是劇烈,在這種本質性的判斷上有差別嗎?不太專業,出於一種你所說的不對勁的直覺,想想大概如此。
如果社會發展不出現通貨膨脹,那麼才是對於經濟是有很大危害的。
購買力下降是貨幣發行速度大於生產力發展速度造成的,並不是「溫和的通貨膨脹」。貨幣發行速度等於生產力發展速度造成的,才是「溫和的通貨膨脹」。市場是應該保持適當的通貨膨脹的,那樣對經濟增長會有些許刺激作用。
推薦閱讀:
※為什麼全球央行都在「放水」但巴西卻在加息?
※為什麼可口可樂漲價幅度不大?
※南方供暖的呼聲今年很高,但為何就沒有暖氣公司在南方供暖呢?政府管制了暖氣市場嗎?暖氣是一種公共品嗎?
※有哪些關於定價的經典理論?